202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国家癌症中心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肿瘤防治研究和信息交流的中心,定期出版全国肿瘤登记年报和专业学术期刊。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所以这次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2017年的报告显示: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

本次癌症统计,根据总结分析,有以下4大显著风险: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数据:

1、中国是癌症大国,癌症病人占全球癌症病人总量的将近40%

●与2012年相比,中国癌症新发人数继续上升,从358万增加到368万,增幅3%

●同年,世界新发病例约1409万。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占世界的1/4

2、中国癌症发病率有显著的年龄区隔:40岁是分水岭,之前较低,之后迅速拉升,80岁是高峰

● 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达到峰值;

●城市女性在20-50岁之间,癌症发病率均高于同龄男性;

●中国城市居民0-85岁,累计癌症发生风险为36%

3、中国癌症发病率城市区别:发病率U型分布,中型城市发病率最低

●中国大/中/小城市的癌症平均发病率差异明显,发病率呈"U"型;

●中等城市男女平均癌症发病率最低

4、中国癌症发病率人群分布:小城市男性+大城市女性风险最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男性癌症风险逐渐降低,小城市男性风险最高;

●女性患癌风险与男性相反,大城市女性癌症风险最高

5、城市地区TOP10高发癌症

●消化道癌症:中国人主要的癌症负担,占男性全部癌症的50%左右;

●肠癌:城市女性增长趋势明显,主要与不健康饮食、久坐、腰围增粗有关;

●甲状腺癌:城市女性需要特别关注。

6、TOP10男性高发癌症

●癌症谱:大/中/小城市差异明显;

●肺癌:仍是各类城市男性癌症首位,与吸烟和环境污染关系密切;

●肠癌和前列腺癌: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发病趋势增加趋势明显

7、TOP 2大城市男性高发癌症病种

●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与城市化程度呈正相关;

●肠癌:大城市发病率是小城市的2倍;

●前列腺癌:小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5/10万,而大城市发病率是小城市的4倍

8、TOP10女性高发癌症

●乳腺癌:为城市女性癌症的主要负担,主要与城市女性压力大、晚婚晚育、生活节奏快有关;

●肺癌:也位居前列,主要与二手烟暴露、室内/室外空气污染相关;

●肠癌:随着城市化水平逐渐升高,主要与城市女性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有关

9、TOP 2大城市女性高发癌症病种

●乳腺癌:大城市女性乳腺癌风险是小城市的2倍;

●甲状腺癌:大城市患病风险是小城市的4倍

10、大城市低发癌症病种

●随着城市化提高,也有部分癌症发病率降低,主要体现在胃癌/肝癌/食管癌;

●胃癌与不洁饮食、吃饭不规律、常吃烟熏、腌制食物有关;肝癌主要与乙型肝炎、过量饮酒、食用霉变的玉米/稻谷有关;食管癌则与烫食、饮食不新鲜有关

11、城市地区癌症死亡率

●虽然大城市癌症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比小城市低了近20%;

●城市化水平越高,医疗卫生条更优越,癌症治疗手段有更多先进的选择

12、TOP10 高死亡率癌症病种

●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癌症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癌症问题在中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癌症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的癌症患者数量已超过3000万,而每年新增患者大约达到320万。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内是相当惊人的。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增速超过了其他疾病,成为了导致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 国内癌症类型主要集中在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几种类型。其中,肺癌一直是中国癌症的头号杀手,占据了癌症死亡病例的第一位。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吸烟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并且还出现了女性吸烟率逐年上升的情况。此外,肝癌的高发也是中国独有的疾病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在乙肝疫苗普及方面存在不足。然而,乳腺癌的发病人数也在近年来快速增长,这主要归因于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育年龄的推迟。 除了高发疾病外,一些罕见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这些罕见癌症类型包括骨肉瘤、白血病和脑瘤等。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对患者而言,确诊和治疗仍面临很大的困难。 现如今,中国癌症患者的整体治疗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中国的医生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

进步。然而,临床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癌症的早期筛查率仍然较低, 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癌症的治疗费用也是困扰患者和家属的一大问题。在中国, 很多患者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因为癌症治疗费用往往非常昂贵,家庭财产可能被耗尽。政府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大对癌症治疗费用的补 贴力度,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为了提高全民癌症防治意识和健康习惯,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癌症防治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癌 症登记和统计体系,为研究和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癌症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癌症问题在我国呈现出快 速增长的趋势。高发疾病主要包括肺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同 时还存在一些罕见癌症类型的发病。虽然中国的癌症治疗水平有所提升,但仍面临着早期筛查不足和高昂的治疗费用等挑战。为了改善中 国癌症现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防治意识教育,推进 癌症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爱。

国际社会评价母婴安全的指标

国际社会评价母婴安全的指标 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三级预防,健全0-6岁的儿童健康管理,推进消除宫颈癌行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妇幼健康指标占据两席,足见其重要性。 4月29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历经“十三五”期间的长足努力,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现已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宋莉披露的数据,在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0万分之16.9,远低于全球各国10万分之53的中位数水平,也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10万分之43的中位数水平;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千分之7.5,均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下一步,妇幼健康工作将往何处发力?与会高层、专家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三级预防,健全0-6岁的儿童健康管理,同时以消除宫颈癌行动为切入口启动健康城市创新试点工作。 保障母婴健康,重视三级预防 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于进一步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意义重大,具体包括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制度、危急重症救治制度、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以及重点地区的约谈通报制度。 其中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将有效促进针对孕产妇的分级管理。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规定,对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医疗机构应当进行

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宋莉指出,这一制度能够按照风险的不同程度对孕产妇进行精准、精细的分级管理。风险程度高的孕产妇,可尽早地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救治。 关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预防则贯穿孕前、孕期及婴儿出生后,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另一重点。宋莉表示,三级预防措施颇为关键。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婚前医学检查、健康教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等措施来把好婚前和孕前关口。 据宋莉介绍,在婚前医学检查方面,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在内的22个省份已经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免费的婚检服务,全国的婚检率由2004年的2.7%提升至目前的62.4%。 在孕前检查方面,国家启动实施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对全国农村准备生育的夫妇免费提供19项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包括福建、浙江、宁夏在内的23个省份已经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全覆盖,全国每年有600多万家庭受益。 在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方面,目前全国累计受益的妇女已经超过1亿。 二级预防主要是提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力,把好孕期关。包括河南、湖南、陕西在内的19个省份在推进免费的产前筛查,我国唐氏综合症的产前

202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国家癌症中心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肿瘤防治研究和信息交流的中心,定期出版全国肿瘤登记年报和专业学术期刊。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中国癌症统计一般滞后3年,所以这次最新公布的是2013年的发病和死亡数据。 2017年的报告显示: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 本次癌症统计,根据总结分析,有以下4大显著风险: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数据: 1、中国是癌症大国,癌症病人占全球癌症病人总量的将近40% ●与2012年相比,中国癌症新发人数继续上升,从358万增加到368万,增幅3% ●同年,世界新发病例约1409万。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占世界的1/4

2、中国癌症发病率有显著的年龄区隔:40岁是分水岭,之前较低,之后迅速拉升,80岁是高峰 ● 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达到峰值; ●城市女性在20-50岁之间,癌症发病率均高于同龄男性; ●中国城市居民0-85岁,累计癌症发生风险为36% 3、中国癌症发病率城市区别:发病率U型分布,中型城市发病率最低 ●中国大/中/小城市的癌症平均发病率差异明显,发病率呈"U"型; ●中等城市男女平均癌症发病率最低 4、中国癌症发病率人群分布:小城市男性+大城市女性风险最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男性癌症风险逐渐降低,小城市男性风险最高; ●女性患癌风险与男性相反,大城市女性癌症风险最高 5、城市地区TOP10高发癌症 ●消化道癌症:中国人主要的癌症负担,占男性全部癌症的50%左右; ●肠癌:城市女性增长趋势明显,主要与不健康饮食、久坐、腰围增粗有关; ●甲状腺癌:城市女性需要特别关注。 6、TOP10男性高发癌症 ●癌症谱:大/中/小城市差异明显; ●肺癌:仍是各类城市男性癌症首位,与吸烟和环境污染关系密切; ●肠癌和前列腺癌: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发病趋势增加趋势明显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80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其中 超过900万人死亡。在中国,肿瘤已经成为全国人口死亡率的第一大疾病,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加强对肿瘤疾病的监测和登记十分必要。 肿瘤登记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获取肿瘤 发病和死亡的有关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分类,最终得出患病人数、死亡率等统计数据的过程。而肿瘤登记年报,就是对全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公布的报告。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编制,需要依赖各级医疗机构的数 据来源。目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单位均参与了肿瘤登记年报的编制工作。年报所覆盖的范围,包括了我国不同省份、年龄段和性别的患病和死亡情况,以及肿瘤的病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诊断出恶性肿瘤的病例数为440.4万,其中男性299.3万,女性141.1万。恶性肿瘤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肺癌在2018年的发病排名中位居榜首,其中 男性发病率为50.46/10万,女性发病率为21.86/10万;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此外,2018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281.1万,其中 男性死亡182.8万,女性死亡98.3万,肿瘤导致的死亡率总

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六种癌症是主要的致死因素。尤其是肺癌及整个呼吸系统癌症已经成为国内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提出了许多建议 和措施。首先,加强肿瘤预防和筛查工作,尤其是针对高风险人群。其次,优化肿瘤诊治流程,降低治疗误诊和延误的风险。同时,加强肿瘤研究工作,完善肿瘤登记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为科学精准防治肿瘤提供更加坚实的依据。 总的来说,肿瘤登记年报为我们提供了重要且全面的肿 瘤疾病信息,也提醒我们,肿瘤治疗与防控仍需持续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更好的肿瘤登记工作,以及更加精准的肿瘤防治手段,我们能够在肿瘤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2023年中国肿瘤报告

2023年中国肿瘤报告 引言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世界范围内有数百万人被肿瘤所导致的 疾病和死亡所困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对于中国来说,肿瘤也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肿瘤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对该报告的概述、肿瘤 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等关键指标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肿瘤的形势,并为今后的肿瘤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报告概述 2023年中国肿瘤报告是经过全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肿瘤研究中心联合编 制的一份全面报告。该报告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和调查结果,涵盖了中国各个地区和人口群体的肿瘤情况。通过对全国肿瘤的患病率、死亡率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报告旨在提供给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有关肿瘤防治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 主要肿瘤类型 根据2023年中国肿瘤报告的统计数据,中国主要的肿瘤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 下几种: 1.肺癌: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其患者数量呈增长的趋势。 研究发现,吸烟、空气污染、室内污染等因素是导致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 2.胃癌:胃癌在中国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 达地区。不良的饮食习惯、疾病感染等因素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3.肝癌:由于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高发,中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的国家之 一。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仍然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结直肠癌: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结直肠癌的发病 率在中国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早期筛查和干预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5.乳腺癌: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患病率在近年来呈 现出上升的趋势。早期检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 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3年中国肿瘤报告还详细统计了各类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下是一些 关键的数据: 1.肺癌发病率: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位居前列,其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远 高于女性。根据2023年数据,男性肺癌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80人,而女性为每10万人中有40人。 2.胃癌发病率:胃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也较高,尤以西南地 区居多。根据报告数据,每10万人中有30人患有胃癌,其中男性稍高于女性。 3.乳腺癌发病率:乳腺癌在中国女性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报告数据,每10万女性中有50人患有乳腺癌。 4.肝癌发病率:由于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高发,中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 国家之一。根据报告数据,每10万人中有70人患有肝癌。 5.肿瘤死亡率:肿瘤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 约有100万人死于肿瘤,其中男性死亡率略高于女性。 结论 根据2023年中国肿瘤报告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肿瘤在中国仍然是严重的公共 卫生问题。尽管从整体上看,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仍然可以有效的减少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为了应对肿瘤问题,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但不 限于加强肿瘤预防宣传、优化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提高肿瘤治疗水平等。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肿瘤研究和防治的投入,与全球合作,共同努力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2021年中国肿瘤医院现状分析(附医院数量、床位数、住院人数、医药费、病死率及死完率)

2021年中国肿瘤医院现状分析(附医院数量、 床位数、住院人数、医药费、病死率及死完率) 2021年中国新增确诊癌症患者及癌症相关死亡病例,分别约占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的23%及癌症相关死亡病例的27%。中国的肿瘤医疗服务提供商可分为公立肿瘤医疗机构和私立肿瘤医疗机构,其中2021年中国公立肿瘤医院市场规模约为4199亿元,私立肿瘤医院市场规模约为499亿元。 其中2020年中国肿瘤医院数量为150个,与2019年肿瘤医院数量相同;中国肿瘤医院机构人数为103954人,同比增长5.6%。 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肿瘤科床位数为258778张,同比增长7.1%;中国医院肿瘤科床位数为258758张,同比增长7.2%。 2020年中国肿瘤医院总资产为11949288万元,同比增长11.1%;肿瘤医院负债为4765418万元,同比增长5.9%;肿瘤医院净资产为7183870万元,同比增长14.9%。 2020年中国肿瘤医院诊疗人次数为22043415次,同比下降3.5%;肿瘤医院门急诊为21347563次,同比下降3.1%;肿瘤医院急诊病死率0.13%。 2020年中国肿瘤医院入院人数为3242466人,同比下降5.9%;肿瘤医院出院人数为3241384人,同比下降5.6%。

其中2020年中国恶性肿瘤中,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出院人数最多为692878人;其次是乳房恶性肿瘤出院人数276387人。 其中2020年中国良性肿瘤出院人数中,子宫平滑肌瘤出院人数最多为365646人;其次是乳房良性肿瘤出院人数为313038人。 其中2020年中国医院肿瘤病人出院人数中,60岁及以上肿瘤病人占比43.8%;45-59岁肿瘤病人占比34.4%。 其中2020年中国肿瘤医院住院病人手术人次为976655次,同比下降0.6%;中国肿瘤医院病死率为0.42%。 2020年中国肿瘤病死率中,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病死率为5.09%;其次是脑恶性肿瘤病死率为4.43%;再次是小肠恶性肿瘤病死率为4.34%。 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胃恶性肿瘤出院人数为253030人,同比下降16.1%;公立医院胃恶性肿瘤人均医药费为26360.7元。 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肺恶性肿瘤出院人数309324人,同比增长1%;肺恶性肿瘤人均医药费为33105.1元,同比增长11.3%。 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食管恶性肿瘤出院人数为137534人,同比下降15.9%;食管恶性肿瘤人均医药费为21058.1元。

中国肿瘤康复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肿瘤康复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肿瘤康复市场分析报告 一、市场概况 近年来,中国肿瘤患者数量增长迅速,同时康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肿瘤康复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超过400万,肿瘤康复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二、市场驱动因素 1. 人口老龄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征,老年人患癌风险增加,进而推动了肿瘤康复市场的需求增长。 2. 癌症发病率上升: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高,使得肿瘤康复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3.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在肿瘤康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医保制度、加强肿瘤康复研发等,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技术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康复领域出现了很多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5. 患者意识提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患者对肿瘤康复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康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三、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肿瘤康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主要有大型医疗机构、康复医院、康复中心、中小型私人诊所等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国内外知名的康复医疗设备制造商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四、市场前景 1. 产品和服务多样化:未来肿瘤康复市场将向多元化发展,涵盖康复医疗设备、药物、康复疗法、康复护理等多个领域。 2.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肿瘤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肿瘤康复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3. 技术创新引领市场:技术创新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应用,肿瘤康复领域将迎来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 五、市场挑战 1. 专业人才缺乏:肿瘤康复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专业的医生、护士和康复师等人才。目前中国肿瘤康复人才缺口较大,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2. 高成本压力:肿瘤康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成本较高,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最新:中国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最新:中国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食管癌发病居恶性肿瘤第7位,其中,超过50%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食管鳞癌为我国特有的高发肿瘤之一。我国2020年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食管癌位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6位,死亡第4位。 随着食管癌早期筛查、早期微创治疗技术的普及以及放化疗等综合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较前有所提高,但不同地区间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成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食管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食管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国家级食管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 Quality Control

一、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1. 指标代码:EC-01。 2. 指标名称: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 3. 定义: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占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数的比例。 4. 计算公式: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首次治疗前完成临床TNM分期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数/同期接受首次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数×100%。 5. 患者就医类型:住院和门诊患者。 6. 设置理由:反映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础。 7. 指标类型:结果质控。 8. 表达方式:比例提高。 9. 除外患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 10. 指标参考依据:《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食管癌分期标准第8版。 二、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 1. 指标代码:EC-02。 2. 指标名称:食管癌患者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

[重庆发布20__年新发肿瘤登记报告 肺癌肝癌发病率最高]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__

[重庆发布20__年新发肿瘤登记报告肺癌肝癌发病率最高]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__ 重庆4月14日电(记者韩璐)4月15至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抗癌预防先行”。14日,重庆市疾控中心、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发布《重庆市20__年新发肿瘤登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肺癌和肝癌均排在重庆发病率和死亡率前两位。 《报告》显示,重庆20__年肿瘤新发病例累计报告77835例,报告发病率为292.02/10万。肿瘤死亡病例累计报告49035例,报告死亡率为183.97/10万。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由20__年的204.80/10万上升至20__年的292.02/10万。与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较,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图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现场为群众义诊。肿瘤医院供图从肿瘤新发病例报告数和报告发病率看,男性46176例,发病率为344.06/10万。女性31659例,发病率为239.23/10万,报告发病性别比1.44:1,男性高于女性。

从肿瘤死亡病例报告数和报告死亡率看,男性32912例,死亡率为245.23/10万。女性16123例,死亡率为121.83/10万,报告死亡性别比2.01:1,男性高于女性。 《报告》显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发病率排名前六,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6.46%;死亡率前六的肿瘤则为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8.04%。 《报告》显示,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40岁后发病率呈快速上升。与上一年相比,发病率与死亡率波动不大,前六位肿瘤部位不变,总体发病和死亡情况较为稳定。

CA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发布

CA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发布 近日,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发布,显示每年有大量人群患上癌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 从确定文章类型上来看,本文属于健康医疗方面的新闻报道。在这篇报道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癌症统计数据的相关情况,包括患病人数、发病情况、地域差异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分析。 我们需要搜集相关的资料来支持文章的主题。通过查询权威的医学网站、专业人士的分析报告以及统计年鉴等途径,我们获取到了以下关键信息: 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数约为429万,死亡人数约为281万人;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如女性乳腺癌、男性肺癌等。 接下来,我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各地区癌症类型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多以肺癌、结直肠癌等为主,欠发达地区则以胃癌、肝癌等为主;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所不同,如0-14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癌症死亡率较高。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中国癌症统计数据不容乐观,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较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特定人群的发病风险。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癌症预防和控制的力度,提高癌症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意识,以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修改和润色阶段,我们需要认真审校和修改文章,保证文章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吸引人的标题和配图,以增强文章的影响力。也需要注重文字表达的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的发布提醒我们,癌症防控形势严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的癌症预防意识、加强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建设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多项措施,相信我们能够降低癌症给人们带来的威胁,为民众创造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2020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2020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2020年,中国癌症数据显示,癌症依然是中国人民的健康威胁之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以下是2020年中国最新的癌症 数据。 1. 癌症概况 癌症是一类疾病,其特点是由于机体细胞发生恶性突变而导致细胞 生长失控、破坏器官功能。中国是全球癌症患者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原因包括人口庞大、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2. 癌症发病率 根据2020年的数据,中国癌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五种癌症类型。肺癌 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胃癌和肝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地区和年龄 段的癌症类型和发病率可能存在差异。 3. 癌症死亡率 癌症是中国人民的致死疾病之一。根据统计,2020年的癌症死亡率 持续上升。癌症致死率较高的类型仍然是肺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癌症的致死率不仅与癌症本身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手段有关,也与患者 的年龄、健康状况、治疗手段等因素息息相关。 4. 癌症预防和治疗

癌症的增加给我国的健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癌症的防控力度。例如,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推广常规筛查和早期诊断等措施。 另外,在癌症治疗方面,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不断提高。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并提高了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 癌症研究与创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癌症,中国各大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开展癌症研究和创新。通过深入研究癌症的分子机制和疾病进展特征,科学家和医生们力图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总结: 2020年中国癌症数据显示,癌症依然是中国人民的健康威胁之一。癌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持续上升,特别是肺癌、胃癌和肝癌。然而,随着国家对癌症防控和治疗工作的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癌症将不再是不可战胜的噩梦,而是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控制的疾病。 (本文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为准。)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_一项全国性登记研究

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_一项 全国性登记探究 中国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危害极大,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了重大肩负。为了深度了解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手术治疗状况及机会予治疗效果,中国在2010年成 立了全国性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对全国各地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登记。而我们所撰写的这篇文章,是基于该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 在本年度的报告中,我们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例共计5000例。依据数据统计,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 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年至2022年期间,结直肠癌的患病 率增长了30%。另外,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在近年 来有所下降,40至60岁之间的中年人成为高发人群。 手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本年度报告中,我们对手术方式、手术切口、手术并发症及恢复状况等因素进行了深度探究。数据表明,开腹手术依旧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占比达到了85%。而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帮助手术的应用 在各地区存在差距。从术后恢复状况来看,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占比较高,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也是病例登记数据库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本年度的报告中,我们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早期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而晚期诊断的患者生存率较低。这表明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对全国不同地区的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状况进行了比较探究。报告表明,东部地区的手术治疗水平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这一差距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医疗资源的相对集中造成的。因此,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西部地区的结直肠癌手术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合来看,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2022年度 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全国性的结直肠癌病例信息,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该病的流行状况、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该数据库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局限于手术病例登记,无法全面反映结直肠癌的全貌。因此,我们鼓舞医疗机构准时、全面、准确地进行结直肠癌病例登记,以完善数据库的信息内容,为结直肠癌的探究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加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也是分外重要的,因为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中国结直肠癌的挑战 总之,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2022年度报告 提供了有关该病的重要信息,强调了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全国不同地区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方面存在的差距。为了改善数据库的信息内容,我们鼓舞医疗机构进行准时、全面、准确的病例登记,并强调加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中国结直肠癌的挑战,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20年呼和浩特市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2020年呼和浩特市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2 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10000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居民精神、物质压力的改变,造 就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饮食种类等等均发生了巨变,从而居民疾病谱随之改变。从我市的近几年的疾病谱来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引起居民的死亡占很大的比例,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占到全死因的1/5,在死因谱中肿瘤占到第二位。 现对呼和浩特市2020年肿瘤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1 肿瘤资料的来源 病例及死亡患者的数据来源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发病死亡的病例数,发病数来自肿 瘤登记平台,死亡数据来自生命登记平台, 肿瘤信息质量控制遵循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2016) 2 发病及死亡情况 本次分析共选取2020年肿瘤登记平台患者数4084例,其中男性患者2113 例,女性患者1971例。2020年呼和浩特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30.19/10万,男性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30.21/10万,女性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130.16/10万;2020年呼和浩特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91.3/10万,其中男性 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119.8/10万为,女性居民肿瘤死亡率为64.1/10万。 恶性肿瘤发病在0-69岁之间随年龄的增加,患病例数增加,70岁以上,随 年龄的增加,患病例数减少;死亡例数的趋势和发病趋势一致;本市恶性肿瘤的

发病年龄从25岁开始出现上升阶段,到70岁达顶峰,而恶性肿瘤死亡的个案从 35岁出现上升,70岁达顶峰。 图1 2020年呼和浩特市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图 3癌种发病死亡情况 2020年呼和浩特市居民中恶性肿瘤发病排在前五位的是肺癌、结直肠肛门癌、乳腺癌、胃癌、甲状腺癌,其中男性发病前五位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女性发病前五位为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具 体见图2、3 图2 2020年呼和浩特市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图

乳腺癌新药进展及疗法

最新乳腺癌新药进展及最新疗法 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简称IARe)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据《202 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 占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的18.4% ,乳腺癌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 目前,我国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而新药的研发与上市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21年度乳腺癌药品新进展: 阿贝西利(AbemaCiClib)——对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癌新星 激素受体阳性(HR+浮L腺癌患者约占总人数的70%~80% ,因HR+ 患者群体肿瘤生长最慢、复发转移率最低,内分泌治疗是其主流的治疗方式。在内分泌治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开展背景下,CDK4/6抑制剂便是其中一个重头戏。因为在细胞周期发展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被鉴定为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当CDK4/6过度表达时,细胞将会出现失控增殖。CDK4/6是雌激素受体(ER)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下游靶点,在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中,ER -CyClin-CDK4/6信号通路活跃增加,因此细胞便出现异常生长。如果抑制CDK4/6激酶的活性,就能通过信号通路的下游来抑制细胞增殖。当C

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上,就相当于双重抑制信号通路,效果更佳。 阿贝西利(AbemaCiClib)作为年初刚在国内上市流通的CDK4/6抑制剂,由礼来公司开发,通过MONARCH系列临床验证,为无数乳腺癌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质量,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格局。12月3日,礼来制药宣布,阿贝西利片被列入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版)》乙类范围,这是国家医保目录首次纳入CDK4& 6抑制剂,阿贝西利片也是唯一成功列入国家医保目录的CDK4&6抑制剂。阿贝西利成功纳入医保将进一步改变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有望使更多的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阿贝西利(AbemaCiClib)研究机制 DS-1062——三阳性乳腺癌患者或迎来新生 三阴性乳腺癌(以下简称TNBC)患者约占乳腺癌总人数的10%至1 5% ,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TNBC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 今年5月,在ESMO乳腺癌大会期间,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制药在2021年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乳腺癌在线会议上公布了TR0P2靶向抗体偶联药物的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QS-Io62)TRO PION-PanTumorOl I 期试3佥TNBC 队歹I」的首批数据。Datopotamab d eruxtecan是采用DXd ADC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通过一种4肽链接子将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一种新型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exatecan衍生物(DX-8951衍生物,DXd)链接在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全文)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全文) 【摘要】GLOBOCAN 2020于2020年12月发布,估计了全球185个国家/地区的36种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发展趋势等相关数据,分析了癌症的地区和性别差异,并新增2040年癌症负担的预测数据。GLOBOCAN 2020数据库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 292 789例,9 958 133例癌症患者死亡。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2020年新发乳腺癌2 261 419例,占总体癌症发病的11.7%,其次是肺癌(11.4%)、结直肠癌(10.0%)、前列腺癌(7.3%)和胃癌(5.6%)。肺癌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估计有1 796 144人死于肺癌,占总体癌症死亡的18.0%,其次是结直肠癌(9.4%)、肝癌(8.3%)、胃癌(7.7%)和女性乳腺癌(6.9%),癌症发病和死亡呈明显的地区和性别差异。本文对更新的数据库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加以解读。 【关键词】GLOBOCAN 2020;发病率;死亡率;全球估计 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估计,在全球183个国家中的112个国家的年龄<70岁的人群中,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1或第2大原因。了解癌症流行数据可为癌症防控提供基础信息和指导方向,为推广癌症病因学研究和描述全球癌症流行病学,1965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在法国里昂正式成立。GLOBOCAN是IARC的一个重要项目,统计了全球185个国家/地区的36种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发展趋势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全文)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全文)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估计,在全球183个国家中的112个国家的年龄<70岁的人群中,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1或第2大原因。因此,了解癌症流行数据对于癌症防控非常重要。为此,___(IARC)在1965年成立,并开展了GLOBOCAN项目,旨在统计全球185个国家/地区的36种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发展趋势等相关数据,以便研究者能够描述全球癌症流行病学和推动癌症病因学研究。2020年12月,IARC更新了GLOBOCAN数据库,发布了最新版本GLOBOCAN 2020,其中包括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发展趋势等数据。 根据GLOBOCAN 2020数据库的数据,全球2020年新发癌症19,292,789例,9,958,133例癌症患者死亡。女性乳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占总体癌症发病的11.7%。其次是肺癌(11.4%)、结直肠癌(10.0%)、前列腺癌(7.3%)和胃癌(5.6%)。肺癌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估计有 1,796,144人死于肺癌,占总体癌症死亡的18.0%。其次是结直肠癌(9.4%)、肝癌(8.3%)、胃癌(7.7%)和女性乳腺

癌(6.9%)。可以看出,癌症发病和死亡呈明显的地区和性 别差异。 总之,GLOBOCAN 2020数据库提供了全球癌症流行病 学的基础数据,为癌症防控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这不仅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增加有关,还反映了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和分布变化。研究表明,其中一些危险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GLOBOCAN 2020数据库提供了最新的全球 癌症负担状况,并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DI)将全球经济发展 水平分为非常高、高、中、低四层,用于分析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与HDI的关系。此外,GLOBOCAN2020还新增了2040 年癌症负担的预测数据。为更好地利用相关数据和信息,本文对更新的数据库进行了整理,并对重要更新内容进行了解读。 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概况显示,2020年全球估计新发癌 症19,292,789例。前10位癌症类型的发病例数占全部新发癌 症的60%以上。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2020年新发乳腺癌2,261,419例,占总体癌症发病的11.7%, 其次是肺癌(11.4%)、结直肠癌(10.0%)、前列腺癌

2021年: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全文)

2021年:从中美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看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重要 性(全文) 摘要 癌症防治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维护广大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宏伟目标,在结直肠癌领域,我们应当分析、梳理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结直肠癌特点,找出与发达国家在防治工作上的差距,进而对相关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加强。本文结合《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并与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发布的《Cancer Statistics, 2019》*和《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进行对比,分析两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总体来看,相比于美国结直肠癌逐年下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仍在缓慢上升。两国发病均呈现年轻化趋势。我国直肠癌发病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男性、城市和东部地区仍是结直肠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和地区。健康中国战略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癌症防控工作重点,本文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战略层面深入分析我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注:截至发稿时,已经发布《Cancer Statistics, 2020》,但《2019》收集了截至2015年的数据,与我国年报收集时间一致,故本篇采用《2019》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流行病学;发病率;死亡率;国家战略;早诊早治;健康中国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威胁不容小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ALCAN 2020)估计,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93.16万,死亡病例93.52万,分别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1]。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针对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体现出政府对于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视。本文结合《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并与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发布的《Cancer Statistics, 2019》和《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进行对比,分析两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防治策略,分析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实现健康中国伟大目标助力。 一、中美癌症发病情况对比 本次年报收录了全国肿瘤登记处提交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共纳入分析32 091万人,覆盖人群占当年我国总人口数的23.35%[3]。 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新发病例数92.31万例,全国癌症发病率为287.64/10万,其中男性肿瘤发病率为313.46/10万,女性肿瘤发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