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种培育技术

池塘鱼种培育技术

一、池塘条件:池形整齐,最好呈东西向长方形,堤坝坚固,池底平坦,有集鱼沟,集鱼坑,不渗漏,靠近电源,交通方便,面积在5―10亩,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二、下塘前的准备1、整池清塘:选择睛天进行清塘消毒,以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用水化成浆全池泼洒。2、施基肥: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亩施粪肥500―750千克:以鲢、鳙鱼和鲤、草鱼各半的池塘,亩施粪肥300―400千克:以鲤、草鱼为主的池塘,亩施粪肥100―200千克,注水前3―5天,将发酵好的肥料遍施池底。3、注水:乌仔(夏花)入池前5―7天,注水0.5―0.8米。注水时要拦野杂鱼。三、放养1、放养时间:鲤鱼乌仔在5月31日前;草鲢、鳙乌仔在6月15日前。2、放养品种及比例见表1:3、放养规格及密度: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见表2:四、鱼种饲养1、投饵:①饵料质量:饵料质量要好,不变质,以豆饼、玉米,和玉米脐子饼等多种饲料混合,可搭配一些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可投喂颗粒饲料。②投饵量:饲养期亩总投饵量,见表3各月投饵分配比例为6月台10%,7月30%,8月45%,9月15%。日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随时调整。③定时投饵:6、9月份每天投饵2次:7、8月份每天投饵3―4次。投饵时间要相对稳定。④定点投饵:饲养前期:先采用全池撒喂的方法,逐渐向池边固定食场过渡,饲养中后期,应设

固定食场或搭设饵料台。2、施追肥: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整个饲养期追施粪肥400―500千克,鲢鳙鱼和鲤草鱼各半的池塘追施粪肥200―300千克;以鲤、草鱼为主的池塘,可少施有机肥。追施化肥,每次每亩施化肥2―4千克,具体施肥数量可根据池塘放养种类,池水肥度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粪肥和化肥要交替施用,每7―10天施一次。3、注水注水要与施肥相结合,每月注新水2―3次,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7月上旬要达到最高水位,以后酌情经常补注新水。五、日常管理1、鱼病预防具体内容参照《鱼病防治技术》。2、拉炼与检查整个饲养期拉网锻炼3―4次,拉网要选择睛天上午8―10时进行,要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对鱼生长缓慢的池塘要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庆措施,促进池鱼快速生长。3、巡塘每天早、午、晚要进行巡塘,观察水质和鱼的动态,特别是浮头情况,每日下午结合巡塘要检查食场,清除残饵,确定次日投饵数量要定期测定水温和水中含氧量,做好饲养管理记录,建立鱼池档案,并要注意防止洪防逃。

池塘养鲫鱼的技巧

池塘养鲫鱼的技巧 核心提示:(一)放养密度1、池塘培育鲫鱼鱼种,亩放鲫鱼夏花8000-12000尾,养成规格50-60克。2、在池塘进行鲫成鱼养殖,亩放鲫鱼种150(一)放养密度1、池塘培育鲫鱼鱼种,亩放鲫鱼夏花8000-12000尾,养成规格50-60克。2、在池塘进行鲫成鱼养殖,亩放鲫鱼种1500-1800尾,平均规格50-60克/尾,养成规格350-400克。当然可以根据池塘面积大小、管理状况和鱼种仙格大小进行增减。(二)品种搭配1、鲢鳙比例应占所养鲫鱼的10%左右,鲢鳙鱼放养时间会影响鲫鱼驯化时间,投入过早,尤其是鳙鱼会影响鲫鱼驯化。2、禁止搭配鲤、草鱼等胆大、上浮抢食时间短、抢食凶猛的鱼类,它除了影响鲫鱼驯化,还会影响鲫鱼的全年摄食。(三)驯化1、在饲料里添加适量诱食剂,可缩短驯化时间,增加鲫鱼摄食面积和数量。2、搭配口径、抢食速度与鲫鱼相当的鲂鱼,可以提高驯化成功率,缩短驯化时间。3、密度大,群体数量大易于驯化,反之驯化时间长且上浮抢食的百分比低。在密度确定时可以降低水位,相对增加密度,即利于驯化,又脂提高水温,促进生长。4、鲢鳙鱼投放最佳时间在主养鲫鱼上浮抢食习惯形成之后。(四)生长速度1、品种差异。目前主养鲫鱼主要以异银鲫、澎泽鲫、工程鲫(湘云鲫)为主。实践表明:工程鲫生长最快,其次为异银鲫,最后为澎泽鲫,但澎泽鲫外观优于其它品种,出口仍以澎泽鲫为主。2、全年生长速度。在不同月份鲫鱼生长速度不同。理论上应在7-8月份为最佳生长期,但实际上并不如此。鲫鱼最佳生长温度为25-29℃,7-8月份往往有一个高温期水温超过30℃ ,正值水体负荷较大,因此生长上不如9-10月上旬。(五)饲料使用成鱼养殖中规格50-100克采用友谊鱼种料,规格100-200克采用友谊鲫鱼特号料,200克以上采用友谊鲫鱼料,如此投饲方法,即可以保持鲫鱼正常体形,又可以降低饲料系数,保证成鱼商品规格。

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及鱼苗下塘注意事项

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及鱼苗下塘注意事项 苗种是水产养殖的三大要素之一,培育规格大,质量好、个体均匀的优质鱼种对保障渔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时下正是鱼苗下塘的黄金季节,鱼苗下塘培育技术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成苗种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由于鱼苗小身体弱,对天气、水温、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全部失败。在此介绍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 1、鱼苗池选择。鱼苗池不宜过大,面积以3—5亩为宜,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深保持在100㎝以上。 2、清塘消毒。将池水抽干,清除过多淤泥,平整池底铲除四周杂草。在鱼苗下塘前7—10天进行消毒,消毒药物采用生石灰或漂白

粉,用量为生石灰60—75㎏/亩或1—2㎏/亩.对于排水不变或时间紧迫时可采用带水清塘。 3、鱼苗池注水。水源应采用地下水,如果采用地表水则在进水口处加装60目以上的过滤设备。注水时间应在清塘后8—10天或鱼苗下塘前5—7天。 4、鱼苗放养。鱼苗放养前2—3天施发酵的有机肥150—250㎏/亩,分别堆放于池塘四个角,没于水中;放养地点选择在池塘避风的上风口处;放养时间最好在晴天上午10点以后;放养方法为将盛鱼塑料袋放入池中,浸泡30分钟后,打开封口,倾斜于水中,让鱼苗自动游处。 5、培育方法。采用豆浆培育法,鱼苗下塘后6小时后开始投喂,每天2—3次,时间为上午8—10点,下午2—3点和5—6点,投喂量为0.25—0.5㎏/万尾。 6、鱼病防治。鱼苗下塘后主要病害为浮头、气泡病和敌害,病害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原则,首先是水质调节。每天注水5—10厘米,时间为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其次是适时开启增氧机。 二、鱼苗下塘注意事项 1、检查池塘中的残留药物。测定池水的酸碱度,如pH值在9 以下,说明毒性已消失,可放鱼苗。 2、检查池塘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如发现野杂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等敌害,应重新清塘或鱼苗下塘前1天~2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

池塘养鱼方案

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层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农村池塘养鱼技术》 一、技术概述 农村池塘养鱼是指在农村里建设池塘养殖鱼。这种养殖方式不仅能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可以改善环境,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养殖池塘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括池塘的建设技术、水质管理技术、育苗技术、饲料养殖技术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农村池塘养鱼的基本技术。 二、建设技术 1、选址 选择养殖池塘的好地点很重要。要选择水位稳定的地点,以减少水位波动带来的损失。地点应到土地清淤,使养殖池塘保持活泼。 2、建池 建池时,要考虑池体形状、池塘深度、池体护坡等要素。池体形状多用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柱立方,以适合池塘的大小。池塘深度一般在1-3米之间,池体护坡要宽且浅,使池体不易塌陷。 3、渗滤 为保证池塘水质,必须设置渗滤设施,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三、水质管理技术 1、水质的检测

池塘水质的检测是农村池塘养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检测水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池塘水质。 2、水质的管理 管理池塘水质,除定期检测外,还要从控制池塘养鱼的密度、定期打捞污水处理以及排污等方面着手。 四、育苗技术 1、选择鱼种 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水质及温度条件,选择适宜的鱼种,以及合理的组合,使池塘水质得到最佳的维护。 2、育苗保护 将苗鱼放入池塘之前,要对苗鱼进行预先护理,给予育苗期的保护和营养补给,以确保鱼苗正常发育。 五、养殖技术 1、饲料 饲料是池塘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使鱼类得到最佳的营养。 2、投喂 饲料要及时、及时和分配合理地投喂,使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避免饲料浪费。 3、补水 因为鱼类会损耗池塘水分,因此定期补水是必须的,以保持水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稳定性。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摘要:鱼类养殖生产所称的鱼苗为孵化后的仔鱼,鱼种为稚鱼和幼鱼.鱼苗鱼种的培养就是将鱼苗培育成鱼种的过程,一般分为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个阶段. 鱼苗鱼种是发展渔业养殖的平“瓶颈”之一.鱼苗鱼种的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食用鱼数量充足、规格合适整齐和体质健壮的鱼种中心问题是提高成活率和成长率. 关键词:鱼苗、鱼种、培育 正文: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将鱼苗养成全长的鱼种,淡水养鱼业称夏花鱼苗培育,海水养鱼业称仔稚鱼前期培育.鱼苗培育时间的长短,依鱼苗大小、鱼种的培育规格以及饲养条件与技术水平而异,淡水养鱼业鱼苗培育期一般为20d左右,也有缩短为15d或延长到30d,海水养鱼业的鱼苗培育期一般为30-50d. 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 一、鱼苗池的选择鱼苗池的选择标准:要求有利于鱼苗的生长、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等.具体应具备下列条件: 第一,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任何污染.因为鱼苗在培育过程中,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需要随时注水和换水,才能保证鱼苗的生长. 第二,池形整齐,最好鱼池应向阳、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鱼池水温易升高,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因此;对鱼苗生长有利. 第三,面积和水深适宜.面积为~0.2公顷,水深1. 5米为宜.面积过大,饲养管理不方便,水质肥度较难调节控制;面积过小,水温、水质变化难以控制,相对放养密度小,生产效率低. 第四,堤坝牢固,不漏水,底质以壤土最好,沙土和粘土均不适宜.有裂缝漏水的鱼池,易形成水流,鱼苗顶水流集群,消耗体力,影响摄食和生长.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关键技巧与方法详解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关键技巧与方法详解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正确的培育方法和科学的饲养技巧可以保证鱼苗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池塘鱼苗的培育和饲养技巧及方法。 一、鱼苗选种与养殖密度 在培育池塘鱼苗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鱼种。一般而言,常用的鱼种有鲤鱼、鳙鱼、鳊鱼等。在选择时,应考虑养殖适应性强、生长快、耐性强、繁殖周期短等因素。在养殖密度上,一般以每亩50kg左右为宜,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影 响鱼苗的生长和发育。 二、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了维持鱼苗的健康生长,必须保持水质清洁。首先,需要定期清除池塘中的杂草和污泥,避免堵塞水流和破坏水质。其次,要注意合理投放饵料,避免过饵和积肥,影响水质。此外,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 氧含量等指标,及时调节水质,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三、饵料投喂与营养需求 合理的饵料投喂是鱼苗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在饲料选择上,应该根据鱼种的特性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饲料。一般而言,初期可选用鱼粉、蚕豆粉、豆饼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有

助于鱼苗快速生长。中晚期可适量添加谷类饲料和植物饲料,提高养分含量。同时,要根据鱼的食欲和生长状态进行恰当的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避免饵料的浪费和污染水质。 四、病害防治 鱼苗的病害防治是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保持鱼苗的健康状态才能保证养殖效益。常见的病害有腹水病、鳃肉发炎、白点病等。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菌的滋生;②合理投喂饵料,增强鱼体的免疫力;③定期检查鱼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 五、及时清塘与鱼苗分选 定期清理池塘的底泥和杂质,是保持水质清洁的重要手段。清塘时要注意掌握合适的时间和方法,避免对鱼苗造成伤害。清塘后,应及时分选鱼苗,将体形健壮的个体留下,体形较弱的个体进行分拣、标记或者淘汰,保留优质的种苗。 总之,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需要综合考虑种苗的选择、水质管理、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因素。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培育方法和科学的饲养技巧,才能确保鱼苗的健康成长和高效养殖。希望以上的关键技巧与方法对池塘鱼苗培育和养殖工作有所帮助。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关键技巧与方法详解 池塘鱼苗的培育和饲养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养殖成功

技术规范鱼苗

技术规范鱼苗 篇一: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投饲施肥、日常管理、鱼种产量、规格及越冬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常规培育。 2 引用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3 术语 3.1 试水 药物清池后,采用活鱼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 鱼苗 鱼受精卵孵化脱膜至入池培育达全长2.6cm阶段的鱼体。 3.3 夏花鱼种 鱼苗入池塘后,经20~25d培育,全长达2.7~4.0cm的鱼体。 3.4 一龄鱼种 夏花鱼种培育至当年12月底所出池的鱼体。 4 环境条件

4.1 环境位置 光照充足,交通便利。 4.2 水源与水质 4.2.1 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4.2.2 水质除符合GB 11607规定外,池水透明度要适应各类鱼苗鱼种 的要求。 a.鱼苗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 b.鱼种池池水透明度:鲢、鳙、鲮、白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25~30cm;青鱼、草鱼、鳊、鲂、鲤、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35~40cm。 4.3 池塘条件 鱼苗池面积为0.07~0.27ha,水深1.2~1.5m;鱼种池面积为0.13~0.53ha,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 5 放养前的准备 5.1 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 5.2 药物清池 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药物种类、用量及方法见表1: 药物种类用量,kg/ha操作方法毒性消失时间水深0.2m水深1.0m d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育种技术与优良品种选育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育种技术与优良品 种选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 发展。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和环境的限制,如何提高养殖鱼类的产 量和质量成为养殖户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育种技术与优良品种选育成 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从育种技术和优良品种选育两个方面 进行阐述。 一、育种技术在养殖鱼类中的应用 1. 基础知识的掌握 要进行养殖鱼类的育种,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育种知识。这包 括鱼类的生殖生物学知识、遗传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养殖技术知识等。 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鱼类育种工作。 2. 选择优良种鱼 在育种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种鱼是至关重要的。优良的种鱼具有良 好的生长性能、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通过评估鱼类的体型、颜色、 外形和繁殖性能等指标,可以选择出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种鱼。 3. 鱼类的配对 合理的配对是育种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进行配对时,需要考虑遗传 背景和种鱼的亲缘关系。同时,要注意选择品质优良、互补性强的种 鱼进行配对,以期通过基因的组合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4. 人工控制繁殖条件 为了提高育种的效果,人工控制繁殖条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控制 水温、光照和饲养管理等因素,可以促进鱼类的生殖行为和繁殖力, 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从而获得更多数量和更优质的种苗。 5. 选育和评估后代 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和培育,育种鱼类的后代开始逐渐长大。在评 估后代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抗病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筛选出表现优秀的个体,可以进 一步提升下代的品质和产量。 二、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性 养殖鱼类的优良品种选育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鱼种进行繁殖,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1. 提高产量 优良品种的选育可以显著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通过选择长势好、 耐高温和耐低氧的品种进行养殖,可以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获得更多 的鱼类产量。这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养殖户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质量 优良品种的选育还可以提高养殖鱼类的质量。例如,通过选择体型 饱满、鳞片光泽度高的品种,可以获得更加美观的鱼类产品,提高其

池塘鱼苗培育技巧与经验分享:提高产量的实操

池塘鱼苗培育技巧与经验分享:提高产量的实操 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且传统的养殖方式,也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来提高鱼类的产量。在选择池塘养殖之后,鱼苗的培育就成了关键。以下是我多年来在池塘鱼苗培育方面积累的一些技巧与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选择优质鱼苗。 鱼苗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后期的养殖效果。在选择鱼苗时,应选择活力强、身体健康的个体。一般来说,鱼苗的颜色应鲜亮,体表无伤口,鳞片完整。观察鱼苗的游动情况,活力强的鱼苗游动自如,并且鱼苗的腹部应饱满。 第二,科学的投放数量。 投放鱼苗时,要根据池塘的大小以及种类的特征进行科学的计算。一般来说,每亩池塘适宜投放的鱼苗数量为10万到15万尾。如果投放数量过多,会导致饮食不均衡,鱼苗间的竞争加剧,从而影响鱼苗的生长发育。 第三,适当的日常管理。 在池塘鱼苗的培育过程中,日常管理非常重要。首先,要保持水质的清洁。清洁的水质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其次,要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饲料的选择要根据鱼种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养分的均衡。第三,要定期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疾病防治。 第四,合理的饵料喂养。 合理的饲料喂养能够有效地促进鱼苗的生长发育。在喂养鱼苗

时,要掌握好投喂的次数和量。一般来说,每天喂食3-4次, 每次的投喂量以鱼苗自身能够及时摄食为准。此外,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有机肥料或者速生细菌,加快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提高池塘的生态环境。 第五,适当的定期清淤。 定期清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底部的泥沙和杂质,保持池塘底部的通气性和养分的均衡分布。清淤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清理的深度以不超过10厘米为宜。在清淤时要注意保 护鱼苗,不要将鱼苗吸入淤泥中,也不要让鱼苗暴露在阳光下。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池塘鱼苗培育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培育技巧,才能够提高鱼苗的产量和品质。希望以上分享的技巧能够对正在进行池塘鱼苗培育的朋友们有所帮助,祝大家鱼苗培育顺利、丰收。池塘鱼苗培育技巧与经验分享 池塘鱼苗培育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对于提高鱼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年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愿意与大家分享。以下是我对池塘鱼苗培育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选择优质鱼苗是鱼苗培育的基础。在选择鱼苗时,应该选择身体健康、活力强的个体。要注意观察鱼苗的外观和活动情况。优质的鱼苗应该有鲜亮的颜色,完整的鳞片,没有明显的疾病和伤口。鱼苗应该游动自如,有很高的活力。此外,鱼苗的腹部应该饱满,没有凹陷的迹象,这是鱼苗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滁州鲫生物学特性及其苗种培育技术

滁州鲫生物学特性及其苗种培育技术 滁外鲫(ChuzhouCruCianCarp)原产于安徽滁州城西水库,是我国七大天然雌核发育的鲫鱼种群之一。2004年,山东省济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原产地引进乌仔20000尾进行池塘试养,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 一、滁州鲫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滁州鲫鱼体呈纺锤形,侧扁,头小背高,头后背部隆起明显,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柄高大于尾柄长。体侧线明显,侧线鳞28~30枚,29枚居多。雄鱼胸鳍尖长,末端达到腹鳍基部,雌鱼胸鳍末端未达到腹鳍基部。 滁州鲫为杂食性鱼类。体长4cm以下时,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单胞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随着鱼体体长的增长,逐步以大型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滁州鲫生存水温0℃~40℃,最适生长温度22℃~28℃;耐低溶解氧,且在1.5mg/L溶解氧条件下可以正常摄食、生长;适宜pH值范围6.0~8.0。 二、滁州鲫鱼种池塘培育技术 1.池塘条件鱼种培育池以面积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水深1.0m~1.5m、形状呈长方形为好,要求池底平坦,池堤坚固而不渗漏,进排水方便且进水口安装有滤网,池塘四周有水泥板或红砖护坡为佳。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苗下塘前20天~30天,对池塘进行清整,清除杂草、杂物及池底过多的淤泥,修补池堤。放苗前7天~10天,用75kg/亩生石灰或8kg/亩~10kg/

亩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3天后,池塘开始缓慢加注新水,至水深60cm,施用经过发酵的牛粪、猪粪或鸡粪200kg/亩~300kg/亩作基肥,培肥水质。 3.鱼苗放养鱼苗下塘时,将装有鱼苗的尼龙袋放入池塘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待尼龙袋内外水温基本~致时方可放苗。体长3.0cm的夏花鱼苗放养密度为1.0万尾/亩~1.2万尾/亩。 4.养殖管理夏花下塘后要进行驯化。驯化时每天投喂4次,按照“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及“中间两次多投喂、两端两次少投喂”的方法,每次投喂60分钟。经过10天~15天左右的驯化,鱼苗能够集中抢食,以后可根据其摄食情况缩短投喂时间。饲料投喂量占鱼体体重的3%~5%,并根据水色、天气情况、鱼体活动情况和鱼苗生长情况等及时加以调整,在体长3.0cm~9.0cm时,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38%~40%,粒径为60目、40目、20目筛绢过滤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破碎料;在体长9cm以上时,投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33%~35%,粒径1.0cm~1.5cm 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 同时,要调控好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在鱼种培育前期,只注水不扫冰,每隔3天~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5cm~8cm,逐渐提升水位至1.0m~1.2m;培育中期,每隔10天~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cm,换水后泼洒光合细菌2.5kg/亩1次,保持水体透明度25cm~30cm。

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鱼、草鱼、鲢、鳙等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的环境条件、放养前的准备、夏花鱼种培育、鱼种培育、鱼病防治及越冬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青鱼、草鱼、鲢、鳙等淡水养殖鱼类鱼苗鱼种的池塘常规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222132008水产养殖术语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2213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试水 清塘后,用少量水产养殖对象活体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3.2鱼苗 受精卵发育出膜后至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和主动摄食阶段的仔鱼。 3.3鱼种 鱼苗生长发育至体被鳞片、长全鳍条,外观已具有成体基本特征的幼鱼。3.4夏花 鱼苗经20d左右饲养后在夏季出池的鱼种。全长为2cm~3cm。 4环境条件 4.1渔场位置

交通便利,无工业“三废”、农业及生活污染源,养殖场地环境符合GB/T 18407.4 要求。 4.2水源与水质 水源充足。水源水质符合NY 5051要求。养殖池水水质符合GB 11607 要求。 4.3池塘条件 a)鱼苗池面积为667m2~2000m2,水深1.2m~1.5m;鱼种池面积为667m2~2000m2,水深1.5m~2.0m. b)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池塘底质应符合GB/T18407.4-2001中3.3的要求。 c)进排水渠分开。 d)配备增氧机。按每667m2配备1KW的标准配置。 5放养前的准备 5.1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7d~10d,清除杂物与过多淤泥,修整池埂。 5.2药物清塘 鱼苗、鱼种放养前,用药物清除敌害。 清塘方法一般有: a)干法清塘:生石灰每亩水面60kg~70kg,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毒性消失时间为7d~10d。 b)带水清塘: 1)漂白粉,每亩水面15kg,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毒性消失时间为3d~5d。 2)茶粕,每亩水面40kg~50kg,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对水全池泼洒。毒性消失时间为5d~10d。 5.3注水 清塘2d~3d后注水,鱼苗池水深至0.5m~0.6m;鱼种池水深至0.8m~1.0m。注水时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 5.4施基肥 放鱼前3d~5d,鱼苗或鱼种池中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00kg/667m2~300kg/667m2或绿肥200kg/667m2~300kg/667m2。新挖鱼池应增加施肥量或增施氮磷比为9:1的化肥5kg/667m2~10 kg/667m2。 5.5透明度

池塘鱼苗培育技术:探寻养殖效益的提升途径

池塘鱼苗培育技术:探寻养殖效益的提升途径 在农业养殖业中,池塘鱼苗培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养殖方式。但是,只有高效的养殖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才能够提高池塘鱼苗养殖的效益。本文将就如何提升池塘鱼苗培育的效益进行探讨。 首先,为了提升池塘鱼苗培育的效益,我们需要关注鱼苗的选择和购买。选择优质的鱼苗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在购买时,我们应选择带有鲜明鳞片、活力充沛的鱼苗,并且确保鱼苗的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当地水质和环境条件的鱼种,以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其次,合理的池塘设计和管理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首先,池塘的大小、深度、形状等参数应根据具体的鱼种和鱼苗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合理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和鱼类的存活率。其次,我们要定期检查和清理池塘,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查水质中的溶解氧、温度等指标,及时调整喂养和养殖方式,以保持鱼苗的生长和发育良好。 饲料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鱼苗的养殖效益,我们应该选择适合的饲料,并根据鱼苗的群体大小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喂计划。适量的饲料可以满足鱼苗的营养需求,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也可以减少浪费和污染。此外,合理的饲养方式也是提高效益的关键。我们应该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造成水质恶化和鱼类疾病的发生。 另外,注意疾病预防和控制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在鱼苗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定期进行鱼类的观察和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疾病问题。在鱼类生长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药物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同时,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保持池塘的干净整洁,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染。 最后,与养殖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科技手段也可以提升鱼苗培育的效益。例如利用光照系统调整鱼苗的生长发育周期、利用水质调节系统控制饲养环境等。这些科技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降低一些生产风险,提高养殖的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要提高池塘鱼苗培育的效益,我们需要选择优质鱼苗、合理设计和管理池塘、科学调整饲养方式、预防与控制疾病以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才能够提高池塘鱼苗培育的效益,为农业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池塘鱼苗培育技术:探寻养殖效益的提升途径 在农业养殖业中,池塘鱼苗培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养殖方式。但是,只有高效的养殖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才能够提高池塘鱼苗养殖的效益。本文将就如何提升池塘鱼苗培育的效益进行探讨。 首先,为了提升池塘鱼苗培育的效益,我们需要关注鱼苗的选择和购买。选择优质的鱼苗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在购买时,我们应选择带有鲜明鳞片、活力充沛的鱼苗,并且确保鱼苗的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当地水质和环境条件的鱼种,以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其次,合理的池塘设计和管理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首先,池塘的大小、深度、形状等参数应根据具体的鱼种和鱼苗数量

鱼种的培育

鱼种的培育 夏花分塘后到年底,养成规格12-15厘米、体重30-40克的1龄鱼种为春花鱼种。青、草鱼生长周期为3-4年,有的地方又把1龄鱼种养成500克的2龄鱼种。 1、鱼种池:为培育大规格鱼种,建议修建专用鱼种池,面积3-5亩、水深约2米。夏花鱼种下塘前的准备工作与鱼苗池相同。 2、放养: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一般采用混养,以鲤鱼为主的,鲤鱼60%、草鱼5%、鲢鱼30%、鳙鱼5%;以鲢鱼为主的,鲢鱼60%、鳙鱼10%、鲤鱼20%、草鱼10%;以草鱼为主的,草鱼60%、鲤鱼5%、鲢鱼30%、鳙鱼5%。 3、放养密度:取决于饵料、培养技术、池塘条件、生长期及鱼种出塘规格。单养放养密度:若每亩放养夏花6000尾,育成规格12-15厘米;若每亩放养9000尾左右,育成规格9-12厘米。混养密度可按比例推算。 4、日常管理: ⑴以鲢或鳙鱼为主的池塘,放养前要施基肥,放养后适时追肥,并投喂一定量谷物饵料;草鱼、鲂鱼为主的池塘,以青饲料为主,并投适量精饲料;以鲤鱼为主的池塘,投喂颗粒饵料;以青鱼为主的池塘,施绿肥或粪肥。 ⑵坚持“四看”(看季节、看天、看水、看鱼)和“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原则投喂。早春晚秋水温低应少投,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大雨不投,水肥少投,水瘦多投,摄食旺盛多投,食欲不振少投。日投饵2次,上、

下午各1次,定时投喂。投喂量相对固定,不能忽多忽少。饵料新鲜、清洁适口,投饵应固定位置。 ⑶日常管理与鱼苗放养相同。食台要消毒,预防鱼病发生。 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10℃以下时,按鱼种类、规格分类并塘。我国北方冬季长,气候寒冷,必须保证鱼种安全越冬。越冬鱼塘8月后不施有机肥,结冰前调节水质,即把池塘老水排掉2/3,注入新水,并施无机肥,每亩施尿素2-3公斤,水透明度保持约30厘米。冬季清扫冰面积雪,有利阳光透射,结冰后每月换水20厘米。

鱼种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鱼种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7期 鱼种培育阶段,就是夏花(乌仔)下塘,经饲养(主要是驯化集群摄食颗料饲料)达到一定规格 要求的鱼种的阶段。这是鱼苗饲养后,成鱼饲养前的一个重要过程。下面介绍鱼种培育主要的几点技术措施: 一、池塘的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 ,无渗漏,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池塘。面积5-20亩,水深1.5- 2.5m为宜,塘泥10-20cm,无杂草丛生。 二、清塘,培育大型浮游动物 夏花(乌仔)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干法消毒,用量分别为75~80kg∕亩和 5kg∕亩,以杀灭病原生物及野杂鱼等。使用市售商品清塘药物时,要按说明进行,必须试水后放鱼。 待消毒药性消失后,于放苗前7-10天,开始投施用2.5%的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16%)堆沤 发酵好的鸡粪、猪粪、牛粪等畜禽粪肥,施肥量为200-300kg∕亩,然后向池内注水至80-100cm,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入池的鱼种提供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生物饵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和加快其生长。 三、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直接影响鱼种的出池规格,要根据池塘的条件、分池时间、饵料情况、主养鱼的种类及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等决定放养密度。清塘后10-15天,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达到高峰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夏花(乌仔)的放养对于提高鱼种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保证整齐的规格非常重要。夏花放养前,应用密眼网拉网清除,不仅可清除敌害生物,而且还可搅动塘泥和粪肥,利于肥水。混养时,一般主养鱼要占50%-70%,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混养鱼之间的互利作用。夏花亩放养量一般在4000-5000尾。搭配白鲢2500-3000尾,花鲢800-1000尾后,可根据饲养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具体放养量,同时注意主养鱼早放养,避免主养鱼和搭配鱼在饵料上竞争。夏花下搪前要进行鱼体消毒。 四、投饵与施肥 夏花下塘一段时间后,发现池中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明显减少时,即可开始采用粉状饲料 进行驯化。下塘后的夏花经驯食集中上浮摄食时,即可投喂鱼种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可逐渐降低,直至降到投喂成品料,以降低饲料成本。确定饲料粒径要以较小的鱼种能顺利吞食为标准,过早加大饲料的粒径,易造成鱼种规格不整齐。投喂时应坚持“四定”的原则。秋季应适当延迟停食的时间,停食过早鱼体易消瘦。10月份水温下降后,鱼种多在水面以下摄食,或者在水底摄食, 不能因为看不到鱼到水面抢食就停止投喂,要不断减少投饲量和投喂次数,当水温稳定在8-10℃ 以下时,方可停食。这样做可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保证春片鱼种体质健壮。 五、水质管理和防病

鲈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鲈鱼苗种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鲈鱼池塘鱼苗培育的池塘条件、放养准备、鱼苗培育、鱼种培育、日常管理、档案管理、病害防治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我省鲈鱼池塘苗种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SC/T 1008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SC/T1016.6 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长江中上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 DB43/T 634 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 DB43/ 1752 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池塘条件 4.1 产地 池塘东西走向,呈长方形,四周通风,面积1300~2600m2为宜,不超过6667m2。水深0.8~1.5m,池底平整,不渗漏,池泥深10~15cm。底质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4.2 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远离污染源,排灌方便,水源水质应符合GB3838(Ⅲ)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3 增氧设施 每1300~2000m2池塘配备1台1.5kw的增氧机。 5 放养前的准备 5.1 清塘消毒 结合池塘冬季修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在3月下旬进行池塘消毒,消毒方法参照SC/T1008的规定执行。 5.2 注水 鱼苗下池前5~7d注水,注水0.5~0.6m深,注水时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 5.3 施基肥 按照SC/T1008的规定执行。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 的规定。 5.4 试水 按照SC/T1008的规定执行。 6 鱼苗培育 6.1 鱼苗质量要求 6.1.1 苗种选择 选用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具有苗种生产资质单位生产的鲈鱼苗种。 6.1.2 检疫检验 鲈鱼苗种应依法进行产地检疫和品质检验,查检验检疫证明。 品质要求。肉眼观察95%以上鱼苗能平游,鱼体透明,色泽光亮。鱼苗集群游动,行动迅速,90%以上的鱼苗有逆水游动能力。鱼苗畸形率小于3%,损伤率小于1%。 6.2鱼苗放养 6.2.1 放养时间 4月中旬选择天气晴朗、水温在18~20℃左右时投放鱼苗。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健康与繁殖的平衡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健康与繁殖的平衡 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管理方法能够保证鱼苗的健康和良好的繁殖。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培育和饲养管理措施,以达到健康与繁殖的平衡。 首先,合理的选址和设计是鱼苗培育池塘的基础。选择平整、排水方便的地块,设计合理的池塘尺寸和深度,能够为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池塘的大小要根据鱼种和养殖规模来确定,过大或过小都会对鱼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水质管理是鱼苗培育的关键。鱼苗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其生长和健康。常规的水质检测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的监测。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更换饲养水,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是保持水质优良的必要措施。 第三,饲料管理是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能够满足鱼苗的营养需求,促进其良好的生长和发育。根据鱼苗的品种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饲料,饲养管理人员需要掌握鱼苗的进食量和频率,避免过度喂养和剩饭,造成水质恶化和饲料浪费。 第四,养殖密度是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提高鱼苗的摄食量和生长效益,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过度竞争和疾病传播,影响鱼苗的健康和养殖效果。因此,在设置养殖密度时需要根据鱼种的特点和培育水质条件进行评估,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良好。

最后,疾病防控是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鱼苗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因此,定期进行疾病监测,提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是确保鱼苗健康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在发生疾病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和损失。 总之,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健康与繁殖的平衡。通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养殖密度控制和疾病防控等措施,能够提高鱼苗的健康和繁殖效果,从而为养殖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池塘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在养殖业中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地管理鱼苗的健康与繁殖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培育和饲养管理措施,以达到健康与繁殖的平衡。 首先,选址和设计是鱼苗培育池塘的基础。平整、排水方便的地块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合理设计池塘尺寸和深度,能够为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池塘的大小要根据鱼种和养殖规模来确定,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鱼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水质管理是鱼苗培育的关键。鱼苗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长和健康。定期检测水温、溶氧量、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以保持水质的稳定。保持水 体清洁,定期更换饲养水,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是保持水质优良的必要措施。 第三,饲料管理是鱼苗培育与饲养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