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诊断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课件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课件
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放射性探测器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 体位平面影像数据,再由计算机重建成为各种断层影像的显像 方法称为断层显像
平面显像 (planar imaging) 断层显像 (tomographic imaging )
心肌平面显像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横断面) 心肌断层显像 (短轴切面)
4. 根据影像获取的时间分为
延迟显像 (delay imaging )
骨三时相显像 (血流相)
分化型甲癌患者服131I后72h全身显像
5. 根据显像剂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分为
阳性显像 (positive imaging) 又称热区显像 (hotspotimaging) ,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
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 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分为特异性 与非特异性两种 阴性显像 ( negative imaging)
G0期
death
体外示踪技术 (in vitro)
3.活化分析
通过使用适当能量的射线或粒子照射待测样品, 使待测样品中某些稳定的核素通过核反应变成放射 性核素 (活化) ,然后进行放射性测量和能谱分析 , 获得待测样品中稳定性核素的种类与含量的超微 量 分析技术。是各种痕量分析法中灵敏度最高的方 法 之一
体内示踪技术 (in vivo)
4.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
放射性药物引入机体后,根据其理化 及生物学性质参与机体特定的代谢过程, 并动态地分布于有关脏器和组织,通过检 测仪器可观察其在有关脏器中的代谢过程, 从而了解相应脏器的功能状况 如甲状腺吸131I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
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
甲状腺吸 131I功能测定
什么是放射性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详解

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详解

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防护措施
01
02
03
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剂量计、穿戴防 护服、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等。
患者防护措施
优化治疗方案、减少照射 时间、佩戴防护用品等。
安全教育与培训
医护人员和患者需接受辐 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 安全意识。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型放射性核素研发进展
新型放射性核素种类
利用心肌灌注显像剂(如Tc-99m MIBI),可观察心肌的血流灌注 情况,评估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常见疾病治疗应用举例
1 2 3
甲状腺癌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放射性碘(如I-131),利用其 在甲状腺组织中的高度摄取和滞留特性,对甲状 腺癌进行治疗。
骨转移癌治疗
通过注射放射性药物(如Sr-89、Re-186等), 直接作用于骨骼中的转移灶,缓解疼痛并控制病 情发展。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可引起物质的电离、激发、散射和吸收等效应。
相互作用机制
不同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不同,如α射线主要通过电离作用,β射线通过 电离和激发作用,γ射线则主要通过康普顿散射和光电效应等作用。
02
放射性核素诊断技术
体内诊断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03
放射性核素治疗技术
靶向治疗原理及方法
原理
利用放射性核素与特定生物分子(如抗 体、多肽等)结合,形成具有靶向性的 放射性药物,通过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 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实现对肿瘤细胞 的精准杀伤。
VS
方法
首先进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鉴定, 根据标志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和 生物分子,制备成靶向放射性药物。然后 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将药物导入患者体内 ,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 瘤细胞,释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课件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课件

注射与分布监测
将放射性核素注射到患者体内 ,并实时监测其在体内的分布 情况。
疗效评估与后续治疗
根据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决定 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或调整治疗 方案。
03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癌
总结词
放射性核素碘-131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治 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
VS
详细描述
通过口服碘-131,可对甲状腺癌细胞进 行精准的放射性杀灭,同时减少对周围正 常组织的损伤。该方法对于控制病情、降 低复发风险和提高生存率具有显著效果。
详细描述
放射线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导致骨髓抑 制,通常在治疗后1-2周出现。白细胞数量 减少增加感染风险,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贫
血,血小板数量减少增加出血风险。
消化道反应
要点一
总结词
消化道反应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表现为 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放射线对胃肠道的刺激导致消化道反应,通常在治疗后数 天内出现。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症状,腹泻也可能发生。 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来缓解。
特点
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涉及核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 域;放射性核素可精准定位并释放能量,对病变组织进行精确打 击;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肿瘤、心血管等疾病有显著 疗效。
历史与发展
历史
自20世纪初发现镭的放射性起,放 射性核素治疗学开始萌芽;随着科技 发展,更多放射性核素被发现并应用 于临床,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PPT课 件

CONTENCT

•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概述 •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原理 •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临床应用 •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副作用与处理 •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安全与防护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PPT课件

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定期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 维护和校准,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格遵守放射性安全操作规 程,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进度, 避免实验过程中的浪费和延 误
实验结果分析与解读方法
图像分析
1
2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放射性 分布、病灶定位和大小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放射性核素显像 质量控制与安全 防护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介绍
质量控制体系框架
建立包括组织管理、技术操作、设备维护、影像评价 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标准
参照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制定适用于本机构的质量 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实施
通过定期质量检查、技术评估、影像质量评价等手段, 确保放射性核素显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疗方案。
价值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医学影像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帮助 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和依据。同时,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放射性核素显像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02 放射性核素显像 技术基础
放射性核素种类及特性
常用放射性核素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 显像PPT课件
目 录
• 放射性核素显像概述 •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基础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临床应用 • 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验操作规范 • 放射性核素显像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 • 放射性核素显像新技术发展趋势
01 放射性核素显像 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或体 外的分布来进行疾病诊断或研究的一种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ppt课件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ppt课件
2、动态显像 (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采集)
显像剂引入机体后以一定的速率连续采集 组织或脏器的多帧图像
2024/1/16
22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3、局部显像
仅限于机体某一局部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4、全身显像
一次成像完成采集、显示全身各部位的 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帧完整影像
2024/1/16
2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非显像检查法
粒子介入治疗
甲状腺吸碘等
云克治疗
肾图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
“从对技术影响的广度而 论,可能只有现代电子学和 数据处理才能与同位素相比 ”
2024/1/16
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
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Hevesy (示踪法之父)
赫维西(Georg de ,Hevesy)匈牙利化学家 (1885--1966)
2024/1/16
1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合成代谢
显像机制
如: 甲状腺──碘(131I-NaI) 心 肌──脂肪酸(11C-PA) 脑细胞──葡萄糖(18F-FDG)
2024/1/16
11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2、细胞吞噬
显像机制
如:肝胶体显像 胶体颗粒 ﹤20nm─骨髓 30~100nm─肝枯否细胞 500~1000nm─脾脏 标记白细胞─脓疡部位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是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 选择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组织,在体外获取放 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及量变规律,从而了解器 官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状态,用于诊 断疾病的方法。
2024/1/16
8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第五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PPT课件

第五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PPT课件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通常根据选用的 核素发射的射线种类确定用何种方法测量。 如固体闪烁测量,液体闪烁测量、放射自 显影等方法。双标记要用双标记方法测量。 3、示踪剂量的估算
示踪剂量的估算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 估算,应该综合考虑。 ①稀释作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进入 机体后,一般要求放射性活度在整个实验 过程中,经稀释后所制得的放射性样品不 能低于本底计数。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6、数据处理:放射性示踪实验结果可根 据不同目的选用不同参数表示,概括为以 下几种。
①整个脏器的总放射性活度:主要用于 研究物质分布的实验以反映各脏器的相对 分布量。 ②放射性含量:dpm/mg组织或ml体液、 dpm/mg蛋白或DNA等。用以反映不同组 织浓集某种物质的能力。 ③比活度:dpm/mmol或mg化合物。主要 用于研究内源性物质的动态分布或代谢。
一、基本原理
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的原理基于两 个方面:
①相同性,即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 化合物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 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的变 化相同;
②可测量性,即放射性核素能发出 各种不同的射线,可被放射性探测仪器 所测定或被感光材料所记录。
二、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灵敏度可达10-14~10-18 g 水平,因而对研究体内或体外实验系统内 的微量物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第五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

图像获取与处理
图像获取
通过显像仪器获取放射性核素 的分布图像。
图像处理
对图像进行校正、重建、滤波等 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清晰度 。
定量分析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放射性核素 分布进行定量分析,评估病变的范 围、大小和活性。
03
常见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显像
肿瘤显像
肿瘤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通过对肿瘤 细胞对放射性物质的摄取和分布 进行成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肿 瘤,并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放射性核素显像概述 •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 常见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显像 •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优缺点 •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放射性核素显像案例分享
01
放射性核素显像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对疾病进 行诊断和研究的一类方法。
标记化合物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特定的化合物上,以便更好地反映生物分布和功能。
显像仪器与设备
1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利用γ射线进 行断层扫描,可获得全身或局部的平面图像。
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利用γ 射线进行旋转扫描,可获得三维图像。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利用正电子发射 核素进行断层扫描,可获得高分辨率、高灵敏 度的图像。
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放射性核素显像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对操 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
成本高
放射性核素显像所需的设备和试剂价格较高,因 此检查成本也相对较高。
患者接受度
由于放射性核素显像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一些 患者可能会对此产生恐惧和不安,影响检查的进 行。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操作流程
患者准备
了解病史、过敏史及实验室检查等;
显像剂准备
选择适当的显像剂,并进行标记、过滤、干燥等处理;
仪器校准
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注射显像剂
将显像剂通过静脉注入患者体内;
显像与观察
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显像,观察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 布及代谢情况;
结果分析与报告
对图像进行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报告。
05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实际操作 训练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阅片技巧
阅片顺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阅片,以便不遗漏任 何重要信息。
阅片技巧
通过观察图像的细节和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 他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病例分析
针对具体病例,运用阅片技巧进行分析和讨论, 提高诊断水平。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实践操作步骤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性核素显像将会与其他影像 技术结合,如MRI、CT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分子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将会在分子成像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在分 子水平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个体化治疗
放射性核素显像将会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肺癌诊断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肿瘤之一,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显示肺癌的病变部位、大小、侵犯 范围和转移情况,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1
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显示心肌缺血
和心肌梗死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全身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核素诊断
脏器功能检查
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检查 一、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 二、原理及方法 三、结果评价
1、正常参考值 3小时:5.5%~25.9%; 6小时: 11%~36%;
12小时: 17.9%~51%。正常 高峰出现在24小时。
下丘脑 RSH
垂体
TSH(-)碘来自甲状腺甲状腺素
2、临床意义
二、临床应用
1、优点 是一种微量测量法(ug/mL);特异 性高;放射性核素不引入体内;一次可测多个 样本;重复性好。
2、缺点 仪器设备复杂;费用较高 3、临床意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三、异常肾图 四、临床意义
1、了解双肾功能 2、无尿的鉴别诊断 3、某些肾脏病的鉴别诊断 4、移植肾的监测
脏器显像
甲状腺显像 一、原理和方法 二、图像分析 三临床意义
1、寻找异位甲状腺 2、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 热结节:结节吸碘功能>正常甲状腺组织 温结节:结节吸碘功能=正常甲状腺组织 凉结节:结节吸碘功能<正常甲状腺组织 冷结节:结节吸碘功能=0
3、甲状腺大小和重量的判断 4、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 5、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寻找
心肌灌注显像 一、原理 二、方法及图像分析 三、临床意义
1、冠心病的诊断 2、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 3、冠脉搭桥术前后的应用 4、溶栓疗法的监测 5、左室室壁瘤的应用
体外竞争性放射分析
一、原理及方法
Ag﹡ + Ab =Ac﹡
(1)吸碘率增高:甲亢、地方性缺碘性甲状腺 肿、单纯性甲状腺肿、功能性自主性甲状腺瘤、 女性青春期、更年期及妊娠6周以上;
(2)吸碘率减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桥本病 伴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甲减(下丘脑 或垂体)
肾功能检查-肾图 一、原理和方法 二、正常肾图及其观察指标
三个段、二个角、二个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