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危害、特征以及防治措施分析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是一种高度破坏性的昆虫,它的幼虫以及成虫对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发生在北美洲,但也有可能会传入其他地区。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主要危害,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幼虫危害和成虫危害。
1. 幼虫危害:美国白蛾的幼虫是其生命周期中最具破坏性的阶段,它们会穿过树木的皮层,在树干和分支上挖出长长的隧道,破坏树木的内部组织。
这样,大量的树木受到破坏后,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 成虫危害:美国白蛾的成虫会在树木和灌木上产卵,并在大量的树木和灌木上吸食汁液。
它们还可能通过树木和灌木的排气孔杀死植物。
因此,成虫不仅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防止美国白蛾危害,在采取控制措施之前,必须先了解该昆虫的生活史和习性。
下面将介绍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
1. 人工制造天敌人工培养的美国白蛾的天敌可能对控制美国白蛾危害起到重要作用。
人工制造的天敌可以直接针对美国白蛾进行攻击,帮助人类减少其危害。
2. 防治幼虫在防止美国白蛾幼虫危害方面,主要控制措施包括:手工挑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手工挑选的方法是在秋季将幼虫从树上拿下并消灭。
能够直接察觉比较明显的幼虫隧道。
如果一旦发现树干表面存在波浪状的颗粒,则可能是美国白蛾幼虫危害,应立刻处理。
化学防治可能需要使用杀虫剂,生物防治则是通过使用天敌和寄生生物来对幼虫进行控制。
在防止美国白蛾成虫危害方面,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杀虫剂来消灭成虫。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它可能給有益物种带来负面影响。
物理防治是通过围栏、陷阱和粘板强制防止成虫进入树木区。
总之,美国白蛾的危害是严重的,对生态环境和经济极为不利。
因此,为了防止美国白蛾的破坏,我们需要采取果断控制措施,减轻其危害。
为此,先要掌握美国白蛾的属性,包括其生活史和习性,以制定合适的防治计划。
在防止幼虫和成虫危害方面,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可能是最有效的操作。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美国白蛾又称美国白灯蛾,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1、成虫雄成虫:体长9-12mm,触角双栉齿状,多数前翅有黑褐色斑点。
雌成虫:体长9-12mm,触角锯齿状,前翅多数纯白色。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卵块紧密排列,有密毛粘连,卵绿色,孵化前变褐色。
3、幼虫老熟幼虫头黑色有光泽,体长28-35mm,体色黄绿至灰黑色,背毛疣黑色,生有白色长毛。
背部有一条灰褐色纵带。
4、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下颚须长达前翅2/3处,前翅延伸到第四腹节的3/4处。
臀棘8-17根,跟棘前端喇叭口状。
二、美国白蛾生活史规律美国白蛾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枯枝落叶、房檐、窗台下、墙体砖缝、土壤裂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
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5月初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5月中旬第一代为网幕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6月下旬为下树化蛹高峰期,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天后即可产卵,6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零星出现,7月上中旬为第二代网幕高峰期,7月下旬第二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开始羽化,8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8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现,9月上、中旬为第三代网幕高峰期,9月底越冬代老熟幼虫开始陆续下地寻找隐蔽场所化蛹越冬,最晚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化蛹越冬,部分发育晚的幼虫不能完成发育。
第一代发育较整齐,第二代和第三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三、各虫态特性1、成虫羽化多在15-19时,静止时间长,交尾时间多达8-36小时,交尾结束后不久就会产卵,产卵时间较长。
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在200—300米范围内。
属弱趋光种类,尤其雌蛾对光线不敏感,雄成虫对光线(尤其是紫外光线)稍强些。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北美地区的有害昆虫,它的幼虫会对多种植物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农林业损失巨大。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森林的危害:美国白蛾的幼虫主要以树木的叶片为食,大量的幼虫聚集在一起,会对森林中的树木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在重复的攻击下,受害树木的叶子将被完全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树木枯死。
2. 对农作物的危害:除了对森林的危害外,美国白蛾的幼虫还会对农作物造成破坏,例如水果树、蔬菜等,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3. 对环境的危害:美国白蛾的大规模繁殖与攻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得植被减少,影响土壤保持,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例如引进寄生蜂、天敌昆虫等来捕食和寄生美国白蛾的幼虫,从而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2. 化学防治: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喷洒杀虫剂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3. 机械防治: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小范围内进行,采用捕捉或者人工排除的方法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4. 性信息素防治: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性信息素来进行防治,通过干扰成虫的交配和繁殖来控制害虫数量。
5. 预防措施:定期清理庭院、农田周围的野草,清除树干上的卵包,及时剪除受害枝叶,减少美国白蛾的滋生地和食源。
6.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普及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白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介绍。
在面对这一有害生物时,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全面防治,以期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中,共同保护我们的农田和森林资源。
石家庄区内的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控

石家庄区内的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控近年来,石家庄市区内出现了美国白蛾,其已经成为了对当地园林、农田与森林等环境产生非常大威胁的一种害虫。
这种白蛾非常繁殖能力强,而且危害面广,同时攻击较为凶猛,所以需要及时对其展开有效的防控工作,从而尽快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影响园林环境美国白蛾会吃掉树叶、树皮与树干等,从而破坏地面上的环境,进而对周围的园林环境造成影响。
2. 危害较为凶猛美国白蛾的成虫体形较为庞大,又非常凶猛,故对攻击的东西极度不留情面,而这种性格特征也会学会到下一代中,所以其后代危害力度并不会减弱,反而会变得更为严重。
3. 影响农田环境美国白蛾不仅会破坏城市的园林环境,也会在农田中进行繁殖,同时很快的通过卵生出的幼虫大量侵袭农田,摧毁作物,所以在这方面也必须及时展开相关的防治工作。
二、防控措施1. 实行生态综合治理为了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必须要对周围环境进行生态综合治理,从而消灭它们的繁殖生长环境,因为这种害虫需要各种不同的载体来完成生长繁殖。
2. 大规模使用卵扑杀剂可以在卵孵化前通过使用卵扑杀剂来有效杀死这些卵,这样阻断其继续孵化,故能较为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繁殖,从而降低其破坏力度。
3. 综合使用化肥和杀虫药我们不仅可以使用杀虫剂来控制白蛾的繁殖情况,还可以通过使用化肥来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提高树木的抵御能力,进而对抗美国白蛾对园林的危害。
4. 组织实施群防群治要想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必须废除个体为主的防护管理方式,逐步向群防群治的管理方式过渡,提高民众的防护意识,促进该地区的生态平衡。
总之,针对美国白蛾的危害,完全可以通过综合使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进行有效防控。
同时,还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齐心协力解决这一烦人害虫的问题。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在美国境内,白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和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白蛾,美国政府和农业部门一直在进行持续的工作,通过科学研究和科技手段,不断改进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美国白蛾防控工作进行详细的汇报。
一、白蛾的危害与传播途径白蛾是一种以植物为食物的昆虫,其幼虫对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白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被啃食:白蛾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大量啃食,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减少。
2. 果实被破坏:部分白蛾幼虫还会啃食果实,造成果实变形、烂熟、减产甚至不能收获。
3. 传播病害:白蛾在啃食植物的同时,还可能传播某些植物病害,如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加重了植物病害的传播范围和程度。
白蛾主要通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进行传播。
成虫主要通过飞行和风力传播,卵和幼虫主要通过植物间的接触传播。
因此,要控制白蛾的传播,需要对白蛾的繁殖生活史和传播途径进行深入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工作。
二、白蛾防控的现状与挑战在美国地区,白蛾的防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
美国农业部门不断进行科研攻关,创新防控技术,努力提高防控效果。
然而,白蛾的防控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挑战:1. 防控技术不够成熟:目前,对白蛾的防控主要借助化学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但存在一些问题,如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生物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稳定等。
2. 疫情防控难度大:由于白蛾的传播途径广泛,生命周期短,数量繁多,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控。
3. 信息共享不畅:白蛾的防控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但由于信息共享不畅,跨部门合作效率较低。
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应对挑战,加大科研投入,推进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完善。
三、白蛾防控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创新为有效防控白蛾,美国政府和农业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

浅析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关键防治技术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它在北美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害虫。
美国白蛾以树木叶片为食,尤其偏好橡树、杂木和其他阔叶树的叶片,因此对美国北部和东部的森林和林业业务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关键防治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对树木的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导致叶片凋零,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整棵树的死亡。
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美国白蛾的食害可以导致森林覆盖度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2.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对森林和林业业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每年美国白蛾的侵害导致大量树木凋零,进而引发了林木行业的损失。
要控制美国白蛾的侵害,相关业务和机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
3. 生态平衡失调:美国白蛾的大量食害导致了森林植被的凋零,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以树木为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动植物也将受到影响,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天敌或者天然控制因素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侵害。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中,可以利用其天敌——美国白蛾织被蜂、天敌植物等。
这些生物天敌可以通过捕食美国白蛾的幼虫来控制其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灭虫。
针对美国白蛾的幼虫,可以使用含有合成杀虫剂的农药进行喷洒。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是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其他副作用。
3. 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是指像干扰或者改变生境的方法,来减少或者防治有害生物。
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通过割伐重灾区的树木、提高树冠的光照、增加天敌数量等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繁殖和侵害。
4. 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实际上,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综合应用多种防治策略是最有效的办法。
比如可以先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来减少美国白蛾的数量,然后再通过化学农药对其进行灭杀,最后再通过工程手段来改变其生境,从而提高整个防治的效果。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来自欧洲的有害昆虫,已经在北美洲部分地区造成重大破坏。
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树木,特别是橡树、榆树、松树等。
其幼虫以树木的叶片为食,因此对于森林和城市景观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美国白蛾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美国白蛾的危害1. 森林破坏美国白蛾的幼虫在幼年期对树木叶片进行大量食害,因此会造成森林破坏。
在幼虫成群作为暴食者的特性下,受害树木的叶片会被大量吃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康复能力,导致森林在白蛾暴发季节内出现大面积的裸露树冠,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城市景观受损除了对森林造成危害,美国白蛾也会在城市景观中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城市中种植了大量的橡树、松树等美国白蛾爱食的树种,一旦美国白蛾在城市中暴发,将对城市绿化景观造成严重破坏,甚至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 经济损失美国白蛾的危害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其繁殖力强,一旦暴发,将会给森林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治,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修复受害树木,对于森林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危害的控制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和寄生蜂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以及使用昆虫病毒来进行防治。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美国白蛾防治方法。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但也会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谨慎使用。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较为原始但有效的美国白蛾防治方法,包括手工采集、粘贴板、网围栏等方式。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对美国白蛾的幼虫进行控制,但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较高。
文化防治是通过改变栽培和管理树木的方法来减少美国白蛾的危害,包括选择抗性品种、栽植间距适当、及时修剪等。
桑蚕养殖区美国白蛾飞防避让保护技术

桑蚕养殖区美国白蛾飞防避让保护技术桑蚕养殖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产业,而美国白蛾是桑蚕养殖的主要害虫之一。
美国白蛾的飞防避让保护技术对桑蚕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桑蚕养殖区美国白蛾飞防避让保护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美国白蛾的特点及危害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外来入侵性害虫,可引起桑树叶受害。
成虫取食桑叶,卵孵化后的幼虫也会对桑树造成危害。
美国白蛾幼虫以桑叶为食,若干数量增多,会造成桑树叶片被大量食食,大大降低了桑蚕的饵料,严重影响了桑蚕的养殖。
二、美国白蛾的监测和预警要想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首先要进行监测和预警。
目前,通常在桑树和桑园周围设置灯虫,并使用性信息素诱捕器,通过捕获成虫和幼虫来监测白蛾的数量。
一旦监测到美国白蛾的数量增多,就可以准备开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美国白蛾的方法。
可以利用天敌、寄生性细菌、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等天然的生物因素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可以使用寄生性细菌(如巴氏杆菌)来防治美国白蛾。
这种细菌会感染美国白蛾的幼虫并导致其死亡,从而有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美国白蛾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来喷洒桑树,以杀死美国白蛾的成虫和幼虫。
不过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不可随意使用,以免对桑蚕养殖环境造成损害。
3、堵塞美国白蛾的传播途径要想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还可以尝试通过堵塞其传播途径来防止其扩散。
在周围地区的桑树上喷洒一些有效的驱避剂,可以有效地防止美国白蛾迁移至桑蚕养殖区。
四、美国白蛾飞防避让保护技术在美国白蛾的监测和预警基础上,桑蚕养殖区可以利用飞防避让保护技术来有效防控美国白蛾的危害。
要提高桑园周围的管理,定期对桑树进行修剪和清理,减少美国白蛾的越冬地。
可以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来吸引美国白蛾的成虫,并将这些成虫捕捉或杀死,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在可行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引进一些天敌,如天敌昆虫、鸟类等,来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1.美国白蛾危害分析
1.1 美国白蛾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具有传播快、食性杂、适生区广、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征,且防治困难、非常容易反弹,因其能够利用人类生活、生产当中的交通工具来传播,其一旦爆发疫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防治。
目前,其寄主植物的种类达到了49科108属175种,当中主要包含文冠果、枣树、紫丁香、核桃楸、柳树、毛泡桐、枫杨、水曲柳、板栗、杨树、山楂、榆树、白桦、桑树等等。
1.2 一般来说,美国白蛾所存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林业造成的危害,美国白蛾大量蚕食树叶,其通常会导致森林生长量明显减少,极少数情况引发树木死亡现象;其次,对于城市、村镇等造成的危害,其会导致城市、村镇绿化基础造成破坏,在爆发疫情的时候,会导致人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最后,倘若林木树叶被完全吃光以后,幼虫极有可能下树,对蔬菜、农作物等农业产品造成巨大的危害,导致农民群众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2.美国白蛾特征分析
2.1 第二代及其后代危害逐渐加重。
从美国白蛾在我国爆发的疫情来看,其第二代及其后代危害逐渐加重。
如,江苏省第一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为2.5万hm ²,第二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为5.5万hm ²,到第三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明显增加,且呈现为性疫情状态;辽宁省第一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为4.3万hm ²,第二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为11.3万hm ²;河北省第一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为1.47万hm ²,第二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为2.2万hm ²,到第三代美国白蛾爆发的疫情面积为11万hm ²[1]。
2.2 老疫区危害较轻,新疫区危害更严重。
对于部
分已经爆发过美国白蛾的老疫区,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以及辽宁等地区,当中除了辽宁区域第二代美国白蛾存在反弹情况以外,大部分爆发情况较为轻微,相较于第一代的影响,均有所减小。
对于首次爆发疫情的地区,如吉林、安徽、江苏我们宝应境内S237和京沪高速两侧林带这两年受灾的情况要远远超出老疫区,同时近两年的疫区灾情大部分显著高于三年以上的老疫区。
3.防治措施与建议
3.1 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
3.1.1 苏云金杆菌。
作为一种隶属于细菌的生物农药,其本身具有毒性强、防效高以及杀虫快等优势,可以针对美国白蛾进行有效的毒杀。
对于美国白蛾幼虫,通过喷洒苏云金杆菌,只要所在区域没有下雨,苏云金杆菌的药效可以维持5h,且苏云金杆菌本身不会对天敌造成伤害,也不会引发环境遭受污染的情况,本身的安全性较为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苏云金杆菌在生产进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在实际生产、使用方面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3.1.2 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是有效消灭美国白蛾幼虫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是一只美国白蛾幼虫放置4只周氏啮小蜂,一般情况下选在在没有风或微风的情况下放置周氏啮小蜂,时间在10点~17点,选择在发育时期不一样的蜂茧实施混搭,将其悬挂在离地2m 高度的树干,通过消灭美国白蛾虫蛹,实现降低美国白蛾密度的目标。
3.2 无公害人工防治技术
3.2.1 剪除网幕。
选择两代幼虫网幕阶段,安排工作人员在森林中寻找美国白蛾网幕,将网幕及对应的树脂完全剪除。
需要注意的是,网幕剪除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破坏网幕的现象,避免幼虫脱落到地上。
对于较为低矮的树木,需要先使用塑料袋罩住之后进行剪
美国白蛾危害、特征以及防治措施分析
陈 芳
(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宝应 225819)
摘 要: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检疫对象,美国白蛾主要具有传播快、食性杂、适生区广、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征,
且防治困难、非常容易反弹,倘若处理不当,会使得林业生产、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承受巨大的损失。
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有效防治美国白蛾,为广大检疫部门继续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国白蛾;特征;危害;防治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10-0067
除。
对于剪除的网幕,需要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且需要全面消灭掉落在地上的各种幼虫。
3.2.2 围草诱蛹。
针对防治难度较高的树木,需要在幼虫化蛹前进行围草诱蛹,具体来说,选择距离地面1m的位置,用草实施围绑处理,将其绑制上松下紧的状态,以此来引诱幼虫进行集体的化蛹。
在化蛹的进程中,需要定期实施换草处理,将换下来的虫蛹包裹在纱网进行集中处理。
3.3 仿生制剂防治技术
3.3.1 灭幼脲三号本身的持续时间长,对于第一代美国白蛾,通常只需要进行一次喷洒,对于第二代美国白蛾,也只需要进行两次喷洒,本身的喷洒次数、数量相对较少,经济效益较为理想。
3.3.2 由于美国白蛾会在旅游景区、居民区等区域爆发,传统的药物会对人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灭幼脲三号并不会引发人畜中毒现象,安全性较为理想。
3.3.3 灭幼脲三号本身的成效较为稳定,相较于各种化学农药来说,其本身的造价低廉、杀虫效率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推广性。
针对美国白蛾,灭幼脲三号的使用需要综合参考美国白蛾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使用:针对二龄、三龄,选择800倍浓度的灭幼脲三号进行喷洒;针对四龄以前,选择25%浓度灭幼脲三号胶悬剂5000倍进行喷洒。
处在每代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形成的阶段,需要针对网幕喷洒灭幼脲三号,当美国白蛾幼虫食入含有灭幼脲三号成分的树叶,其会破坏幼虫几丁质酶,导致幼虫成长为畸形状态,部分幼虫则会直接死亡。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美国白蛾具有传播快、食性杂、适生区广、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征,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漫长、复杂的工程,为此,需要各相关单位与部门深入分析美国白蛾存在的危害、发生期、发生规律以及发生特征,掌握最为理想的防治时机,全面控制美国白蛾疫情,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娜.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
ORF72基因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2]常秀辉,范晓溪,班兰凤,杨辉斌.杀虫剂四氯虫酰
胺对美国白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J].农药,2018,57(10):762-763.
[3]相伟芳,李敏,林艳平,王静,张新玥,郭美琪,杨
艺新,朱耿平,潘丽娜.白蛾周氏啮小蜂气味结合蛋白OBP1与寄主挥发物的分子对接研究[J].生物安全学报,2018,27(03):193-199.
重威胁,破坏油菜的生理结构,导致枯黄甚至死亡,显著降低油菜产量。
典型的有害病菌包括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等。
典型的虫害有蚜虫、菜青虫。
根据作物的生长环境,易感性和病理变化对其进行分析并及时防治,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影响。
观察过去的季节,气候和环境因素,并估计害虫生产的时间、类型,地点和严重程度等。
对于轻微的病虫害,可以直接摘除受感染的植物或叶片。
对于感染面积大于10%的作物,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
例如,当油菜籽处于开花期时,可以用杀真菌剂喷洒,并用混合的尖椒和姜的混合液溶解喷洒,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喷洒25%粉锈宁可湿粉,防止白粉病,根据种植条件合理调整药剂剂量,合理调整喷雾环境,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4.3播种优质油菜。
优质油菜籽是指低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的油菜籽。
含有较高的芥酸会降低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从而减少植物油中的营养成分。
如果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很高,则不能用于饲养牲畜。
优质油菜不仅提高了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和质量,而且为养殖业中的植物蛋白饲料提供了资源。
此外,优质油菜籽可用于获取植物蛋白和各种营养素,菜籽饼富含粗蛋白、各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优质的饲料,其经济效益非常乐观。
5.结束语
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合理调整种植条件,仔细分析高品质油菜的种植技术,确保人们的基本需求,同时考虑油菜的各种生长因素,并改善不合理的种植流程,控制成本,使利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万厚梅.浅谈油菜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
家参谋,2019
[2]王 秋,周佳佳.油菜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对策
[J].农业与技术,2018
[3]周 成.试论油菜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
业与技术,2018
(上接第48页)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