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人教版历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范文

人教版历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2)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客观、公正的历史观;(3)认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背景;(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背景;(2)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阐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5. 案例分析:(1)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2. 让学生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教案、教学设计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阅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等书籍,了解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5.结合现实国际政治,分析当前国际关系中是否存在类似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格局,并阐述理由。要求字数在4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论据充分,观点明确。
3.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
4.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予指导。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
3.教学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共识。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关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对新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分析《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主要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评价其历史地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历史教案设计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束缚。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束缚。
2. 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分析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例子,分析其受到的束缚。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事实、影响和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延伸:1. 对比研究:让学生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国际体系,分析其异同。
2. 访问研究:组织学生访问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研究机构,深入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资料。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设计针对性的辅导活动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等相关历史文献,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影像资料:播放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的纪录片或历史片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第一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2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1.3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第二章:凡尔赛和约的签订2.1 巴黎和会的召开2.2 各国利益的冲突与妥协2.3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华盛顿会议的召开3.1 美国倡议下的国际会议3.2 各国代表的立场与争论3.3 华盛顿会议的结果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格局4.1 战胜国的领导地位4.2 战败国的地位与赔款4.3 殖民地问题的处理第五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5.1 体系的成功与不足5.2 体系对国际秩序的影响5.3 体系的历史意义第六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地区冲突6.1 德国与波兰的领土争端6.2 意大利与Yugoslavia 的领土争端6.3 殖民地地区的冲突第七章:经济制裁与贸易战7.1 赔款问题与经济制裁7.2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7.3 国际贸易体系的重构第八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军备竞赛8.1 各国军事力量的重建8.2 德国的军事限制与秘密扩军8.3 海军军备竞赛的加剧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9.1 德国的侵略行为与欧洲紧张局势9.2 英法政策的转变与绥靖政策9.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影响第十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反思10.1 体系的崩溃与教训10.2 国际合作与秩序的重要性10.3 面向未来的国际体系构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重点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补充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重点关注巴黎和会的召开,以及各国利益的冲突与妥协。
补充说明: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会议,各国在会议上争论激烈,最终通过妥协达成了凡尔赛和约。
三、华盛顿会议的召开:重点关注美国倡议下的国际会议,以及各国代表的立场与争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课稿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正式议题 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
中国问题是重大议题
缔约各国(美、英、法、日)同意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 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 缔约各国彼此之间应全方面地和坦白地进行协商,以应当采用的最有效 方法达成合同:本公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应予终止。 ——1921年12月13日《四国公约》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2、《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 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 基础上订立的。
巴黎和会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3、“凡尔赛体系”及其影响
《凡尔赛和约》订立后,战胜国又与奥地利、保 加利亚、匈牙利、奥斯曼帝国订立的一系列和 约(巴黎和约),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其中 的重要公约,因此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Versailles Treaty)副本(法国保存)
1919年6月28日,一战中的协约国在凡尔赛宫镜厅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和约》。法国保存的 公约正本被德国军队在二战中的1940年夺得法国档案后毁掉,由于德国人深深痛恨这个和约。公约 的另外两个正本被英国和美国所保存。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2、《凡尔赛和约》
“弱国无外交”
天安门前愤怒的人群(油画)
《凡尔赛和约》竟把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充足体现了帝国主义列 强无视弱小民族利益的强权政治和霸道行径。为抵制巴黎和会的无理决定,1919年5月4日,中国暴 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回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历史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历史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包括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过程、成果及影响。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意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国际格局的变化、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实际历史中的作用。
4.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以及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请学生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历史中的地位如何,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3. 请学生谈谈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 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 探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裂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点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意义。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裂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裂的原因。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内容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领土变更、军备限制、国际联盟。
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5.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裂原因: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兴起、英法政策失误。
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意义: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 讲解:详细讲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包括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重要内容和结果。
3. 案例分析: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德国问题,探讨德国对体系的不满和反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分享各自观点。
七、教学内容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德国问题:德国的领土损失、战争赔款、军事限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内容、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和作用。
国际联盟的建立、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九国公约》的签订、主要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揭示美、英、法等国在巴黎和会上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地位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
2.通过对凡尔赛体系不牢固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宣称的“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
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美国通过这次会议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明强权外交的后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的这张图片(屏幕显示)是福煦车厢,这节火车虽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经是一战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正式投降的地方,是一战重要的见证物,说起“一战”,我们先复习一下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结果?一战德国投降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时间:1914年—1918年;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性质:帝国主义战争;结果: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战是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矛盾解决了吗?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它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们的矛盾斗争又从战场上转移到会议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与和平强权与公理
香山中学胡晓玲
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凡尔赛和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国际联盟成立时间、使命及其作用。
(2)理解:两次和会召开的背景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阅读文献,分析历史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体验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2)通过历史叙述,不断得出看似悖论的结论,以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和多角
度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当事人言行的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并思考——战后人们对“和平”
与“公理”的期待与追求,对“强权”与“战争”的憎恶与抵制。
Ⅱ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凡尔赛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所包涵的战后人们对世界的期待与隐忧。
Ⅲ教学技术与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大国的博弈》、《镜厅》、《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大国崛起·德国》、《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中的有关资料。
Ⅳ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材料“暴风骤雨已经平息了,可是我们依旧惶惶不安,好象暴风雨又将来临一样……”“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这不是和平,是20年的休战!”
设问:这20年间发生了什么?1919年又发生了什么?
【讲述新课】:
一、巴黎和会
呈现一战后期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计划”材料,并做简要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计划”为什么能够打动整个世界?当时人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一)和会前:地点的争执
材料:“我从来不想在他(克里孟梭)的首都举行和会……在中立国举行会更好,但这个老家伙哭哭啼啼,使我们不得不让步。
——劳合〃乔治”
思考:
1、美英两国为什么希望在中立国而不是法国巴黎举行会议?
2、克里孟梭为什么坚持在巴黎举行和会?
3、你认为,美英两国让步的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美英的这一让步让出的仅仅是一个会议地点吗?
(二)和会期间:
1、对德国的制裁
材料一:
①“双方战争目的实际上是一样的。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既没有胜利,也没有惩罚。
”
②“我一生所有的恨全部给了德国”“撕碎德国这只肥猪!”
③“必须战胜德国,但不是毁灭!那……没有任何好处。
”
请推断:三种主张分别出自何人之口?你的推断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中的“过于严厉”与“过于宽大”说的?
2、对中国的出卖
1)创设情境,描述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处境。
2)视频:《我的1919》,以体现顾维钧的外交智慧和报国热诚。
3)出示威尔逊材料,让学生认识并体会列强牺牲“公理”出卖中国权益的卑鄙
行径。
4)出示顾维钧日记,让学生感知到中国外交的无奈和中国人维护尊严的决心。
《顾维钧日记》:“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
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
同时,我暗自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
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
思考:
1、为什么“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这种
悲惨的源头是什么?
2、为什么这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为什么会“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
3、你能否体会顾维钧当时的复杂心情?
(三)和会后:国联的失效
新
格
局
下
的
战后世界
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战后人们的美好愿望为什么不能付之践行的原因。
二、华盛顿会议
(小结过渡)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思考并解决下列两个问题。
1、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失去了山东却赢得了气节,而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的同时却又失去了什么?
2、巴黎和会上列强联手压制德国,德国却成了二战的源头;华盛顿会议上,西方国家力挫日本,日本又成为二战的东方策源地。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遭到了历史无情的嘲笑,这仅仅是巧合吗?你能发现巧合背后的玄机吗? 三、战后世界
本目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融合本节所教授的知识,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以期学生对“和平”、“公理”、“强权”和“战争”的关系有个较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是采取师生合作方式讨论战后世界的新局面以及潜在的隐忧。
【课堂小结】:
总结教学内容,以劳合•乔治的曾孙女的感慨结束教学。
80多年后,劳合•乔治的曾孙女,多仑多大学历史学教授玛格丽特在审视了祖辈谱写的这段历史后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们本想制造和平,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制造了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
希望先辈们浸泡着鲜血的足迹能够照亮后人的前程!
附:
板书: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2009.9.24 下午 高二(2)班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