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骨科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科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骨科护理是一门专门研究骨骼系统疾病的护理学科,主要针对骨折、关节置换、骨疼痛等疾病进行护理干预。
在骨科护理中,护士需要掌握并解决一系列骨科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科护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1.1 疼痛管理骨折患者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疼痛管理: - 评估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 - 使用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热敷、冷敷等; - 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 监测镇痛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2 伤口护理骨折伴随着伤口,护士需要注意以下伤口护理问题: -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 注意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 做好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 保持伤口温暖和湿润,促进愈合。
1.3 活动功能训练骨折后,患者常常伴随着关节功能受限,护士需要进行相应的活动功能训练:- 根据医嘱制定康复计划,包括活动目标和计划; -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 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避免过度使用; - 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 关节置换护理问题及措施2.1 术后护理关节置换手术后,护士需要关注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 - 确保患者在恰当的体位上,防止关节脱位; - 采取静脉药物镇痛,控制术后疼痛; -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主动活动和被动康复等。
2.2 预防并发症关节置换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护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建立早期康复计划,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 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预防人工关节松动和脱位; - 提供营养指导,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并发症的情况,尽早干预处理。
3. 骨疼痛护理问题及措施3.1 疼痛评估与缓解对于骨疼痛患者,护士需要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 - 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强度等信息; - 采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客观评价; -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 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精准版)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精准版)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1. 概述骨科护理涉及到对骨折、关节疾病、骨肿瘤、骨质疏松等疾病患者的全面护理。
护理诊断和措施是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本文档主要针对骨科常见疾病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2. 骨科常见护理诊断2.1 骨折- 疼痛: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情绪。
- 自理能力下降:骨折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
- 感染风险: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
- 营养不良:患者活动受限,食欲下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2.2 关节炎- 疼痛:关节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受限。
- 自理能力下降:关节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心理障碍:长期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3 骨肿瘤- 疼痛:骨肿瘤会导致局部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自理能力下降:肿瘤影响患者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下降。
- 营养不良:肿瘤疾病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出现营养不良。
2.4 骨质疏松- 疼痛:骨质疏松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等症状。
- 自理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可能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
- 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较高。
3. 骨科常见护理措施3.1 骨折- 给予患者舒适、稳定的骨折固定器材,如石膏、夹板等。
- 遵医嘱给予止痛、消炎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
-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情绪。
3.2 关节炎- 保持患者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关节畸形。
- 遵医嘱给予止痛、消炎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
-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情绪。
3.3 骨肿瘤- 给予患者舒适的护理,减轻疼痛。
- 遵医嘱给予止痛、消炎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 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情绪。
3.4 骨质疏松- 给予患者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促进骨密度增加。
骨科常见疾病和护理措施

骨科常见疾病和护理措施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部分或完全断裂的损伤。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肋骨骨折、手骨骨折、胫骨骨折等。
护理措施:•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可以使用夹板、石膏等材料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运动和震动导致骨折加重或移位。
•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骨折部位容易感染,及时清洁和更换敷料可以预防感染。
•骨折部位的抬高。
抬高骨折部位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处理伤口。
如果骨折伴有皮肤破损,应进行伤口处理,防止感染。
2. 关节炎关节炎是关节发炎性疾病的统称,常见类型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护理措施:•进行适度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减轻疼痛和不适。
•控制体重。
肥胖是关节炎的诱因之一,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关节的负担和疼痛。
•应用热敷和冷敷。
热敷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冷敷可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炎症。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和疼痛,应适当休息和改变姿势。
3. 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包括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
护理措施:•保持膝关节的稳定。
可以使用适当的支具或外固定器固定膝关节,减轻关节的负担和疼痛。
•应用冷敷和热敷。
冷敷可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炎症,热敷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避免剧烈运动和扭伤。
剧烈运动和扭伤会进一步损伤膝关节,应避免这些活动。
4. 颈椎病颈椎病是颈椎部分或全部结构发生病变的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退行性变等。
护理措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保持颈椎的自然弯曲,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过度仰头。
•适当休息和运动。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颈椎的负荷,应适时休息和进行颈部运动。
•防止受凉。
受凉往往会使颈椎病症状加重,应注意保暖。
•使用低枕和硬床。
低枕和硬床可以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和不适。
5.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骨量减少、骨质减少,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
骨科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骨科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一、护理诊断。
1.1 疼痛。
骨科病人常常遭受疼痛的折磨,这是最常见的问题。
骨折啦,关节损伤呀,那疼起来真像有小恶魔在身上又抓又咬。
疼痛会让病人坐立不安,吃不好睡不好。
这疼痛不只是身体上的难受,还会影响病人的心理,让他们变得焦虑烦躁。
1.2 肢体活动受限。
骨科的毛病很多时候会让病人的肢体不能像以前那样灵活自如。
比如说大腿骨折了,腿就不能乱动,就像被无形的绳子捆住了一样。
这可不光是不能自由活动那么简单,时间长了,肌肉可能会萎缩,关节也会变得僵硬,就像很久不用的机器零件生锈了。
1.3 潜在的感染风险。
骨科病人要是有伤口,那可就像开着一道小城门,病菌随时可能往里冲。
尤其是开放性骨折,伤口就暴露在外面,就像没有城墙保护的城堡,细菌就想趁虚而入,一旦感染,那可就是雪上加霜,病人又得遭更多的罪。
二、护理措施。
2.1 疼痛护理。
首先得给病人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就像给他们打造一个温馨的小窝。
病房要安静整洁,温度湿度都得合适。
然后呢,按照医嘱给病人用止痛药,可不能让病人疼得嗷嗷叫。
还可以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比如给病人按摩按摩周围没受伤的地方,就像给他们做个小小的放松SPA,转移一下他们对疼痛的注意力。
2.2 肢体功能锻炼。
对于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得鼓励他们尽早开始锻炼。
这就好比教小孩走路,得一步一步来。
从简单的小动作开始,像手指动一动,脚趾扭一扭。
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难度。
要是能活动关节了,就慢慢地伸一伸、弯一弯,但是得小心,可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就会“欲速则不达”。
定期还要评估一下锻炼的效果,看看有没有进步。
2.3 预防感染。
对于有伤口的病人,那伤口的护理可就是重中之重。
得像守护宝贝一样守护伤口。
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给伤口换药,就像医生做手术一样严谨。
观察伤口有没有红肿热痛,有没有渗液渗血,要是发现有啥不对劲,就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赶紧处理。
同时呢,要增强病人的抵抗力,让病人吃好睡好,这样病菌就不容易找上门了。
骨折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骨折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1. 疼痛相关于骨折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2. 活动能力受限相关于骨折引起的功能障碍。
3. 高风险的皮肤有损伤相关于骨折引起的皮肤破损和网状骨折的刺伤风险。
4. 交流困难相关于患者的痛苦和不便引起的情绪和沟通障碍。
5. 儿童教育不足相关于家长或监护人对骨折后护理的认知和技能不足。
护理措施
1. 疼痛管理:
- 监测疼痛程度和特点。
- 提供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
- 定期评估疼痛缓解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2. 功能恢复:
- 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肌肉强化和关节活动训练。
- 提供辅助器具和适当的支持,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 定期评估功能恢复进展并调整康复计划。
3. 皮肤护理:
- 定期检查受伤部位的皮肤,并保持干燥清洁。
- 如有损伤或溃疡,应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和预防感染。
- 避免压力和摩擦,使用垫子和辅助装置减轻压力。
4. 心理支持:
- 倾听患者的情感和需求,提供安慰和理解。
- 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如写字板或翻译服务,以帮助交流。
-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和支持组织,以减轻孤独感和焦虑。
5. 教育指导:
- 向儿童及家长提供关于骨折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教育。
- 演示正确的护理方法,包括如何清洁伤口和正确佩戴石膏。
- 解答家长或监护人对护理过程和恢复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
支持和指导。
以上是针对骨折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的建议,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骨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骨科护理诊断及措施篇一:骨科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骨科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骨科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1〕焦虑:与学习工作中断或顾虑肢体伤残等因素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肢痛苦、肢体固定及医嘱要求卧床有关。
〔3〕有感染的危急:与长期卧床缺少活动及反抗力下降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畸形愈合诸因素有关。
〔5〕有皮肤完好性受损的危急:与长期卧床及使用外固定有关。
〔6〕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
〔7〕学问缺乏:缺乏康复学问。
〔8〕其他护理诊断:部分自理缺陷,养分缺乏、有四周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和意外损伤的危急。
自理力量缺陷,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深浅昏迷〕,有窒息的危急,潜在并发症:猝死,〔有〕皮肤完好性受损〔的危急〕,养分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学问缺乏等等,1、自理力量下降〔偏瘫〕2、窒息3、皮肤完好性受损4、心理缺陷5、体温上升篇二:创伤骨科常见护理诊断及处理骨科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定义:1990年第9次护理诊断分类会议给护理诊断的下的定义是: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推断,是护士为到达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三部分陈述:即PES公式:P〔problem〕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E〔etiology〕病因即相关因素、S〔symptoms or signs〕症状和体征包括试验室检查结果护理诊断的排序排列挨次就是将列出的护理诊断/问题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出主次,一般将威逼最大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他依次排列。
首优问题→中优问题→次优问题值得留意的是,有危急但尚未消失的问题不肯定都是不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临床常用到的护理诊断1.痛苦:舒适的转变痛苦护理措施:做好痛苦的评估工作1〕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以削减和限制增加痛苦的因素2〕痛苦较轻时指导并关心病人转移留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3〕合理使用止痛剂,留意观看、预防、处理不良反应4〕留意倾听病人对痛苦的述说,耐烦解释痛苦缘由,可能状况下告知痛苦维持的时间,赐予心理劝慰。
骨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骨科护理诊断及措施护理诊断P1清理呼吸道无效(颈椎患者)P2疼痛P3焦虑恐惧P4皮肤完整性受损P5自理能力缺陷P6躯体移动障碍P7高危险性伤害有跌倒的危险P8知识缺乏P9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P10有便秘的危险P11潜在并发症:(一,二,三,四@1使用于颈椎患者)1、颈部血肿2、植骨块脱落(呼吸困难)3、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4、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5、切口感染6、泌尿系感染7压疮8肌肉僵硬及萎缩9.下肢深静脉血栓10.骨筋膜室综合症P12.营养需要量低于机体需要量P13:自我形象紊乱P14:沟通障碍P15:体温增高护理措施P1呼吸道护理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止呼吸骤停.1.加强观察和保持气道通畅2.吸氧3.减轻脊髓水肿4.加强呼吸道护理(1)翻身叩背(2)辅助咳嗽排痰(3)吸痰(4)雾化吸入(5)持续泵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5.深呼吸锻炼6.气管切开及拔管后护理(1)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内的分泌物,定期检查气囊,妥善固定气管插管(2)学习有效咳嗽,嘱患者深吸气后连续轻咳,直到将积痰排到咽喉处,再用力咳出。
(3)避免气道干燥:导气管口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持续做湿化护理(4)气管切开者需指导患者学习用动作表情,书写或图片方式与陪护人员交流。
5)拔管后护理:当原发疾病治愈,病人可经喉正常呼吸时,即考虑拔管。
先堵管24—48h观察,如患者呼吸平稳、发声好、咳嗽排痰功能佳,即可将套管拔出,创口处盖以无菌凡士林纱布,待自然愈合。
体位护理:绝对仰卧位,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活动、过早起床,头两侧置沙袋。
若需翻身,轴位翻身。
让病人了解颈椎骨折发生错位的危险性,取得病人的配合,使其头部不随意转动。
P2疼痛的护理措施尊重并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多与病人交流感觉,给予适度的关怀,鼓励病人述说疼痛的感觉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通过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药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要,如帮助变换体位,减少压迫;做好各项清洁卫生护理;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等。
骨科常见10大护理诊断与措施

骨科常见 10大护理诊断与措施在医院骨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诊断结果与具体不同情况予以其合理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十种护理诊断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护理诊断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一、疼痛患者骨折后产生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骨牵引、活动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1.对疼痛情况较为轻微的患者,给予患者交流互动、理疗、按摩、听喜欢的音乐等干预措施可缓解。
2.对疼痛情况较为明显的患者,影响了睡眠,用药要遵循镇痛药三阶梯用药原则,可给予患者第一阶梯用药,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对疼痛严重的患者就要用第二阶梯药物非甾体类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联合治疗,非甾体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双氯芬酸等,弱阿片类药物代表有可待因、曲马多等;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就要用第三阶梯药物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所有用药均要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
二、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折有关,与软组织损伤有关,与石膏固定不当、牵引方式不良或锻炼不当等有关。
护理措施: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1、预防和纠正休克:根据医嘱输液、输血;及时处理出血,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2、保暖:注意室温和躯体保暖,以改善微循环。
3、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式和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采取不同的体位。
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患肢肿胀时,遵医嘱用垫枕或悬吊牵引抬高患肢始之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水肿,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避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局部血供受影响;患肢制动后,固定关节于功能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治疗者,患肢需取外展内旋位,足踝保持于功能位,避免受压,造成足下垂畸形。
4、加强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和末梢循环,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患肢远端脉搏情况、皮温、颜色、肿胀、感觉、运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1.疼痛:与创伤、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措施:根据疼痛的刺激源,给予不同的方法,如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患沟通,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或采用中医疗法,针刺止痛、按摩等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也可物理止痛,如冷疗、热疗等。
2.知识缺乏:与角色突变,未接受相关知识有关;
措施: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性质、原因、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医学知识,介绍有关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意义,
3.焦虑、恐惧:与意外受伤,无思想准备,担心不良预后有关;
措施:鼓励患者讲出自身感受(心理、生理等)给予针对性处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成功病例,鼓励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4.生活自理缺陷:与疾病和治疗限制,骨折后患肢功能受限有关;
措施: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将常用物品放置病人易取到的地方,及时给予生活上的护理,协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完成病情允许的自理活动或部分自理活动,使病人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受伤后肢体功能障碍和治疗限制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长期卧床有关;
7.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和减少有关;
措施:医护合作,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示范动作,教会病人并检查患者是否掌握。
8.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心理因素、治疗限制和环境改变有关;
措施: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疾病及相关因素的紧张情绪,针对患者主诉及症状,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并给予患者讲解促进睡眠的方法。
9.体温升高:与手术创伤、感染有关;
措施:给予必要的解释工作,根据病因,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指导患者多饮水,按时进行病室内空气净化消毒。
10.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心脑血管意外等
措施: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老年人骨折后,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性变化,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应激状态,加之受伤后疼痛刺激,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要多巡视病房,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神志、表情变化等,多与病人交流,倾听患者主诉,及时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患病后由于长时间卧床,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他人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
这样的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
因为胃肠蠕动慢,排空慢,易引起腹胀,便秘,应鼓励患者多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肠蠕动,从而预防并减轻腹胀、便秘。
另外督促患者多饮水,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及粗粮等,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骨折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
因此病人入院,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
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
在协助病人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病房应经常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因卧床时间长,加之骨折处疼痛,怕多饮水排尿不方便,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改变体位,有利于尿沉渣的排出,保持会阴部清
洁,对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每周更换集尿袋并保持引流通畅。
(5)预防压疮:长期卧床患者皮肤耐受性降低,皮肤弹性差,易受损,加之疼痛,不愿意活动,易造成压疮,应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并定时改变体位,减轻局部皮肤受压,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不能自行翻身的隔1h—2h协助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指导家属正确使用便盆,预防压疮和擦伤发生。
(6)预防深静脉血栓: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
指导患者对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患肢抬高,并经常按摩患肢增加血流。
严密观察患肢血液、感觉、运动等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及时发现,早期治疗。
另:石膏固定病人:
(1)自理缺陷:与石膏固定肢体,医疗限制有关;
(2)有压疮的危险:与石膏压迫肢体有关;
措施:经常检查并石膏的松紧度,询问患者感觉,倾听患者主诉,查看石膏边缘有无擦伤,观察患肢的皮温、颜色、血液循环情况。
(3)潜在并发症:石膏综合征、肢体血循环障碍、肌肉萎缩;
措施:讲解石膏固定的患肢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做肌肉收缩活动及邻近关节的屈伸活动,并注意未被固定的肢体的活动,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石膏综合征的表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头颈胸、躯干、髋人字石膏患者可能会发生。
骨盆骨折:
(1)便秘:与骨盆骨折刺激腹膜造成植物神经紊乱级长时间卧床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膀胱、尿道、直肠损伤;
股骨颈骨折:
(1)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与病人不合作和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胫腓骨骨折:
(1)潜在并发症: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脊柱骨折:
(1)自理缺陷:与卧床及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肢体瘫痪有关;
(3)排泄形态改变:尿潴留、便秘、尿失禁,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4)舒适的改变:腹胀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5)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脊髓损伤有关;
手外伤:
(1)自理障碍:与手部功能障碍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与手功能改变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
(1)疼痛:与神经根受压和被动体位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神经根受压,腰肌痉挛有关;
(3)排泄形态改变:与马尾神经受压级卧床时间长有关;
(4)自理缺陷:与疾病所致,治疗限制有关;
(5)有压疮的可能:与皮肤感觉减退和局部长期受压有关;
(6)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神经受压时间长有关;
颈椎病:
(1)躯体移动障碍: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有关;
(2)自理缺陷:与疾病致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3)有排泄形态的改变:与马尾神经受压有关;
(4)舒适的改变:与神经根受压、刺激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痉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