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019年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交流(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8《兰亭集序》课件(共41张PPT)

王羲之——兰亭序
兰 亭 集 序
【初读思考】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B.文章二、三段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 C.全文的感情变化可概括为“乐”“悲”“痛”。 D.《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豁达的生死观,批判了当 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明确: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雅事: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闲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永和…癸丑…暮春…” “…兰亭…” “群贤…少长…” “此地有…,又有…” “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信可乐也”
【明确】选C。应是“乐”“痛”“悲”。
整体感知
一(1、2)介绍兰亭集会
乐
↓
二(3)抒发人生感慨
痛
三(4)简述写作缘由
↓
悲
小组合作讨论:
一、文章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 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 受?
二、举例子说一说你对第三段的理解。 作者“痛”什么?
三、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悲什么?先来看后世文人“其致一也”的诗 文。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李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 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 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 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 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 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 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8-2《登高》课件(共4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岁至48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 为 ,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 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 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以前)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 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 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游遍吴越裘马轻狂。意气风发,昂 扬肆意。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其间曾赴洛阳 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 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 , 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 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53 岁
生
59岁
穷
严武死去,他打算离 蜀东去,途中留滞夔
因长沙兵乱,举家南
困 潦
州二年。 (课文约 是这个时期作。)
56 岁
携家出峡,
往投靠郴州的舅舅, 行至耒阳时病死。
倒 , 饱
漂泊鄂、湘
经
一带,
忧 患
01
读书和壮游时期
02
长安十年时期
杜甫的创作历程
03
战乱流离时期
04
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人生四阶段:
这段时期,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 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他用诗的 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 的高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优秀课件41张共44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下册《阿房宫赋》优秀课件
41张
41、实际上,我们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人教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二 课件 第5课《离骚》(共41张PPT)

(译:凶猛的鸟不会和一般的鸟 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哪有方枘(ruì )和圆凿 能够相合啊?哪有道不同 能够相安的? )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gòu)。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只有受委曲压抑意志啊,忍受着责 骂和侮辱。 能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圣 贤大力推崇的。)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 以善淫。
译:怨恨我那神圣君王实在荒唐啊, 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 许多小人嫉妒我高尚的德行啊, 造谣诽谤,将淫邪的罪名给我加上。
4.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miǎn)规矩而改错(措)。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译:世俗的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 规矩而改变措施。 违背准绳而追求歪斜弯曲啊,竞相把苟合取 悦于人奉做法度。)
离 骚
二说均可通。
诵读指导: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
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 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 朗诵《离骚》诗章。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謇(jiǎn)朝谇(suì )而夕替。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 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 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 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 《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 章》(9篇)、 《渔父》、 《招魂》 等。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7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gòu)。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只有受委曲压抑意志啊,忍受着责 骂和侮辱。 能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圣 贤大力推崇的。)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 以善淫。
译:怨恨我那神圣君王实在荒唐啊, 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 许多小人嫉妒我高尚的德行啊, 造谣诽谤,将淫邪的罪名给我加上。
4.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miǎn)规矩而改错(措)。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译:世俗的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 规矩而改变措施。 违背准绳而追求歪斜弯曲啊,竞相把苟合取 悦于人奉做法度。)
离 骚
二说均可通。
诵读指导: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
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 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 朗诵《离骚》诗章。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謇(jiǎn)朝谇(suì )而夕替。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 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 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 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 《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 章》(9篇)、 《渔父》、 《招魂》 等。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 基础知识梳理 PPT完美课件(共11张)

3.独立/ 独力 相同点:二者都有“不依靠他人”的意思。 不同点:“独立”指单独地站立;不依靠他人;自主地存在; 孤立无依;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如“经济独立”。 “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也强调不依靠他人,作副 词,如“独力经营”。
4.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相同点:二者都有“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来预防”的意思。 不同点:二者在适用对象和语义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未雨绸缪” 强调“事先做好准备”,“预防”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意外的事” 的发生。“防患未然”强调“预防”,预防的是“事故或灾害”, 指向明确。
(zhènɡ)( 铮 )亮 (zhēnɡ)( 铮 )
课内词语 峥嵘岁月: 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
鹰击长空: 鹰在广阔的天上飞。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
展自己的才能。
风华正茂: 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江山,指国家。
近义词语
1. 寥廓/ 辽阔
名句积累
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5.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一种具体化或 日常化 的人文 精神。 作为促 进社区 发展、 社会进 步和社 会成员 个人身 心完善 的一种 价值观 念和社 会心理 ,志愿 精神在 日常生 活层面 的实际 体现形 式就是 志愿行 动。志 愿精神 的兴起 ,作为 一种独 特的社 会文化 形式, 体现了 在不同 层面上 的功能 。
相同点: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空间大”的意思。 不同点:“寥廓”强调“广阔”,多用于空间范围,如“寥廓的天 空”。“辽阔”强调“广大”,多用于平面方向上,如“幅员辽阔”。
高中语文北京同步课件:2.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4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3)

②马嵬兵变
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 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 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 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 《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 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 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 ,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 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 兴亡之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轻与重
玩物丧志
防患于未然 责任
马 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 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是什么触动了李商隐思古之幽情
?
• 李商隐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 变,联想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 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再联想到了李 杨二人当年的七夕立誓以及唐明皇的 召魂之举,并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是什么触动了袁枚思古之幽情?
•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 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袁枚 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 ,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的唐 杨的爱情,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句、第马四句用嵬了白唐居易李的商《隐长恨歌》,
诗海里外有徒“七闻月更七九日州长,生他殿生,未夜卜半此无生人休私。语 第时杨离二空此如”贵别句的闻日何妃化句虎六四缠用子旅军纪绵牛, 传同为悱《郎宵驻天恻长织柝马子的恨女,,,爱歌的无当不情》传复时及,渲侧说鸡七卢染重, 人夕家“的于银报笑有是同河晓牵莫唐情”筹牛愁喻明。。。夫皇妻与 第三句则用了杜甫《石壕吏》
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 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 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 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 《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 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 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 ,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 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 兴亡之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轻与重
玩物丧志
防患于未然 责任
马 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 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是什么触动了李商隐思古之幽情
?
• 李商隐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 变,联想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 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再联想到了李 杨二人当年的七夕立誓以及唐明皇的 召魂之举,并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是什么触动了袁枚思古之幽情?
• 《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 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袁枚 与爱妾分别,远赴陕西,实属身不由己 ,就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所写的唐 杨的爱情,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句、第马四句用嵬了白唐居易李的商《隐长恨歌》,
诗海里外有徒“七闻月更七九日州长,生他殿生,未夜卜半此无生人休私。语 第时杨离二空此如”贵别句的闻日何妃化句虎六四缠用子旅军纪绵牛, 传同为悱《郎宵驻天恻长织柝马子的恨女,,,爱歌的无当不情》传复时及,渲侧说鸡七卢染重, 人夕家“的于银报笑有是同河晓牵莫唐情”筹牛愁喻明。。。夫皇妻与 第三句则用了杜甫《石壕吏》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4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合作探究
3.“羽书飞瀚海”“猎火照狼山”有何深意?
“飞”体现出军情十分紧急;“猎火”指打猎时焚山驱兽 之火,借指游牧民族兴兵打仗的战火。“照狼山”写出了 残贼的盛大威势。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翻译诗歌第9句至第 16句,并回答以下问题。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请你分别 从战士和将领的角度思考军队战败的原因。
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 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4.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 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
将领
合作探究
2.为什么士兵们都忆李广将军?
李广:身先士卒,不贪功,爱护士兵。 对比
将领: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 好大喜功, 不问士兵死活。
03 拓展阅读
学生活动:你还知道哪些唐代的边塞诗呢?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04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燕歌行》中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燕歌行 》的主体是一群征夫,来,是什么让 这些平凡的士兵把生命交给战争的杀戮和硝烟,即 使面对死亡,仍旧能一笑置之而无所畏惧?义无反 顾奔向死亡之地的勇士们,为了所爱之人的生命, 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人性的自由,为了身为士兵 的荣誉而战,归根到底,他们都是为了一份信仰而 战。
10.1《兰亭集序》课件 (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名词,次序
(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形容词,下一等
(5)历险数次,遂达峰顶:量词,回,表示动作的次数
5、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高的
(2)修禊事也:
动词,做,从事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
4、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动词,至、及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敞开
(7)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
(3)引以为流觞曲水: 动词的使动用 事
法,使……流
(8)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 ,把……看作相等
用法,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数词的意动
用法,把……看作一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其致一也:
2、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名词,意态,情趣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动词,得到
(3)听妇前致词:
动词,表达、表述
(4)专心致志: 动词,集中(力量、意志等)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动词,招致
3、次
(1)列坐其次:
名词,旁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动词,驻扎
(3)余船以次俱进:
兰 亭 集 序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羲之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本文景情相生、情理 相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 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 家、文学家。他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书法 造诣极高,尤善行、草,代表作《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文学上,他 也是“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散 文清新自然,感情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目标 学习任务1 学习任务N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设计
3.学习过程 分课时设计 教学评一致
情境介入
作业与检测
学后反思
累积学习 反思学习19 Nhomakorabea第一单元
必修上册
青春激扬
必修下册
中华文明之光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劳动光荣
良知与悲悯
TEAM 生命的诗意
探索与发现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媒介素养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
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对
于新教材所引导的改革方向,毫无疑义是应当积极支持,
全力以赴的。
——温儒敏
6
必
整本书
跨媒介 文学阅读
修
当代文化
语言积累
思辨阅读
实用阅读
课 程 结
7
选择 性必
整本书
当代文化
语言积累 革命传统
传统经典
现当代作 家
乡土的中国 学习之道 自然情怀 语言家园
抱负与使命 观察与批判 不朽的红楼 责任与担当
必修上册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四)
每一个词都值得推敲,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可以恰当地 将之融入我们的教学设计。
4
《课标(2017版)》P4
ini按
5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变化很大,但并非对既往教材教 法的颠覆,我更愿意用“守正创新”来概括它的特色。
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
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
2、“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 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 实。
3、每个单元收课文 4 至 6 篇(也有超过 6 篇的),分为 2-4 课。“课”的划分主要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依据课文的 内容和写法特点进行组合,一课含 1-3 篇课文不等,实行“群 文阅读”。
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
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爱国主题
11
2017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文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化
年 全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构
修
9
跨媒介
外国作品
科学与文 化
整本书
汉字汉语 跨文化
选
当代文化 传统文化 革命传统
修
9
跨媒介
现当代作 家
学术论著
7
精读:《课标(2017版)》P4-7,11-34
高中新课程、新课标 将会给高考带来 怎样的影响? 请老师们 关注
8
2019年高考
我们讨论 一下此题 好在哪里
9
2016年全国I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 材料,根据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 800的文章。
按:教育话题
1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
年 全
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 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
国 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
一 铁、移动支付。
卷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
主 题
国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二 卷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 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 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
“世纪宝宝”出生
年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全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
国 一 卷
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
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17
第2单元学习任务
单元后面有“单元学习任务”,一般设计有 3或4 个学习活动。 其中一个活动是突显单元人文主题的,另外两个活动略有分工, 从不同层面引领思考、探究和交流,还有一个活动指向写作。
18
1.确定大单 元与课时
大单元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 或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
单元名称
学情
2.设计单元 学习
学习任务 评价任务
2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 核心素养
Key Competencies Core Competencies
3
核心素养具体内涵:金字塔形结构 一个中心、三大方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分为文化 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 六项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项素养 十八个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 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 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 题解决、技术运用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
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
、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
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
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爱国主题
13
——情怀、情意,情 深、情浓,而不是什 么深高哲理、远大理 想、人类终极关怀
14
二、高中语文新教材简介
(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材目录)
15
5 7
6 6
8
16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
1、“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 的需要,涉及面宽,主要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 信”和“责任担当”。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 一方面。
迎接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1
讲课专题
当代中国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新课标与高中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新教材 高中新教材与高中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
新课标 新教材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改革
面对新高考、新教材,这几个关键词是我们需要用心研究的。真 的太重要了。如果不重视对这几个关键词内涵的把握,那么我们 的课堂教学、备考工作可能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