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播技术

合集下载

IPv6组播技术及其在IPTV中的应用

IPv6组播技术及其在IPTV中的应用
现给组 播技 术 的广泛 应 用带来 了~ 个新 的契 机 。
Iv P 6组 播技 术有 以下 优势 :
别 是高带 宽需 求 的多媒 体应 用 。 为了缓解 网络“ 颈 ” 瓶
问题 , 播技 术 应运 而生 。组 播 是一 种多 点传 输 和多 组
() v 1 I 6强调 了组 播 的必要 性 , F 7 2中明确 P R C 15 要 求 Iv 备必须 支持 组播 , P 6设 这样 , Iv 在 P 6网络 中网 络 设 备将普 遍 支持 组播 应 用 , 同时 由于部 分 路 由器 不
支持 组播 而带来 的组 播 隧道 问题也 将不 存在 。 ( )P 6的 组播 地址 格 式 相 对 于 Iv 2 Iv P 4更 具优 越
性 ,P 6具有 更 大 的组 播地 址空 间 。I v Iv P 4所定 义 的地
方 协作 应用 的组 通信 模 型 , 既能 降低 发送 方 的计算 负
识 符 。此外 , v i 6在地 址格 式 中 的范 围字段 可 以方 便 P
划 分 组播域 , 据组 播域 控制 组播应 用 的传播 范 围 。 根
下 面从 Iv P 6组 播 地 址 、 D ( he s Ls n r ML Mu i t i e e a t
Iv P 6组 播 技 术 成 为 Itre 组 通 信 的 一 种 高 效 解 决 nen t 方 案 , 下 一 代 网络 应 用 的重 要 支撑 技 术 , 是 有着 广 阔
I 电视与移动电视 P
有线 电视技 术

} 1 }


 ̄x r i
: v组 术 在IV 的 6 播技 及其 中 应 I P P T
; 鍪 j鬈 i ; 露 =

IPTV组播技术及宽带技术实施方案

IPTV组播技术及宽带技术实施方案
I P T V 的关键技 术之一 , I P组播技 术 的实 现决定 着 I P r v
长沙宏光信息技术有 限公 司推出的 I V系统就 是基于节 目组播技术及组播宽带技术设计 的新一代 I P T V方案 , 已在湖南永州 、 娄底 区、 湖北襄阳、 广东河 源等 多地 实 际 运 用 , 在 这 些 地 区推 出 的 I V具 有 一
顶盒) 。
型提供 切实 可行 的切人 点 , I V 意 味着 新 的用 户增 长 方式 、 新 的业务增 长方式和更 高 的 A R P U值 。打一 个非 常贴 切的 比方 , 传统 的数 字 电视 是 老式 键盘 手 机 , I P T V 就好 比现在 的智 能手 机 。未 来 网络 的盈 利 不是 看 电视 收费, 也不是宽 带业 务 收费 , 而是 智 能增 值业 务 和 物联 网等业 务 的开 展 。仅 对 I V业务而言 , 组 播 技 术 是
《 中国有线 电视 } 2 0 1 7年第 S期 栋, 甚 至不 同 的用 户 传 送不 同 的
设计。
有 效地 节约 视频 服 务 器 和 承载 网络 的负 载 。 因此 , 国 内外都 在研 发 高 效 且经 济 的 I P Ⅳ 方案 , 网 络 建 设 采 用 端到 端组 播推 送 , 且I P组 播 网络 的配 置是关 键 。 目前 电信运 营 商 I P城 域 网 主要 由城 域 骨 干 网与 宽 带接进 网构 成 , I P r I 1 、 , 业 务数 据依 次 通过 城 域 骨 干 网
文献标识码 : B
I P T V组 播 技 术 及 宽 带 技 术 实施 方 案
口陈仕林 ( 长沙宏光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4 3 0 1 0 0 )
I P 1 V是 一种 利 用 宽 带 网络 为 用户 提 供 交 互式 多 媒体服务 的业务 。I P T V不仅能 够满 足运 营商业 务 创新

组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组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其中, RecvThread 是线程函 this 是指 数,
向RecvThread 线程函数的指针。 而在线程函
数中也要做诸如绑定地址等操作。
4 系统调试
首先, 发送方先发送数据, 而接收方每次 接收到的数据都与发送的数据相比较, 如果双
方数据都相互吻合 , 则接收方反馈到发送方一
条信息:接收方的IP 地址+ 接收到了信息。 如 类型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 络字节顺序。 果双方数据不吻合, 则接收方反馈到发送方一 pSock - > sock = socket (AFI NET , 条信息: 接收方的IP 地址 + 接收到了错误信 SOCKD GRAM , O), 息。这样, 基本的组播框架平台已经完成了。 其中, SOCK_DGRAM 是表示用无连接 方式 UDP 协议。 参考文献
式的 UDP 协议。
关键词: 组播技术 传送数据 中图分类号: TP393. 03
UDP 协议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3791(2007)05(c卜0027- 01 在MF C 中的创建线程函数: Afx Beg in Thread(RecvThread ,this),
1 组播技术的背景与发展情况
址(234 .0 .0 .0)和PORT(2006)端la 号,
in t sock - r eu se- 1 ;
int iRet = set sock opt (pSock- > sock , SOL- SOCKET , SO_REUSEADDR , \ (char *)&sock_reuse , sizeof(sock_reuse)) , 这是让开启的socket 套接字sock 添加一 个IP 地址, 也就是组播中添加一个成员, 使成 员 加人一个多播组; p Soc k 一 Loca l . sin _por t = h t ons ( > pSock - > uiPort );

DSLAM IP组播

DSLAM IP组播

IP组播在ADSL上实现IPTV业务是基于IP组播技术的。

组播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网络技术,其目的是减轻网络负载和媒体服务器的负担。

组播方式分为静态组播和动态组播,由于实际应用中用户的需求总是变化的,所以在IPTV中一般采用动态组播。

1. 组播协议从协议角度讲,在IP组播中用到的协议由两部分组成:运行在主机与组播路由器之间的路由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和运行在各个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如PIM-SM、PIM-DM、MSDP和DVMRP等。

IP组播的实现主要是基于IGMP协议的,IGMP协议是第三层协议,是TCP/IP的标准之一,所有接收IP组播的机器都需要IGMP。

2. 组播地址图1 IP地址和MAC组播地址的映射从通信层次上讲,IP组播分为两个层面:IP组播和以太网组播。

根据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规定,组播报文的地址使用D类IP地址,其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

组播MAC地址的高24bit固定为0x015e,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组播地址都只能作为目的地址,而不能作为源地址来使用。

IP组播地址和MAC地址以一种映射关系相关联,MAC地址的低23位映射为组播MAC的低23位,如图一所示。

组播MAC地址和组播IP地址的这种映射关系不是唯一对应的,因为在32位IP组播地址可以变化的28bit中只映射了其中的23bit,还剩下5bit是可以自由变化的,所以每32个IP组播地址映射一个组播MAC地址。

DSLAM上实现IP组播基本原理1. DSLAM简介DSLAM(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是ADSL系统中的局端设备,其功能是接纳所有的DSL线路,汇聚流量,相当于一个二层交换机。

其在ADSL系统中的位置如图二所示。

图2 G.lite标准ADSL结构图DSLAM从产生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区别在于交换内核,上联口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QoS,具体如表一所示。

IP组播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IP组播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路输 出的 T s流 指 定 一 个 唯 一 的 J 播 目的地 址 。 P组 I组 播 数 据 报 文 的 目的地 址是 一 种 特 殊 的 I地 址 , P P 称
之 为 组地 址 ,其 代 表 一 组 l P主机 ,每 一 个 加 入 到 该 组 的 主机 都希 望 接 收 以该 组 地 址 为 目 的地 址 的 I 文 。众 所 P报
2 1 监 测 系统 的组 播 形 式 .
20 0 6年 五 七 三 台 电视 机 房 利用 全 数 字 信 号 的传 输 流 ( rn p r Sra Ta sot t m)代 替 原 有 的模 拟 音视 频信 号作 为采 集 e 和 集 中 显 示 的信 号 源 , 原 有 的 节 目内容 采 集 、 储 及 对 存 集 中显 示 子 系统 的业 务 模 式 进 行 了一 些 新 的 尝试 , 务 业
维普资讯
I 组播 技术在 P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中的应用
◎ 张 继 王长美 广电总局五七三台
1引言
随 着广 播 电视 监 测 工作 的不 断 开展 , 七 三 台 电视 机 五
房 开 始 承担 越 来 越 多 的监 测 任 务 且 在项 目实 施 过程 中 并 也 在 不 断 地 引入 各 种 先 进 的监 测 技 术 和 手 段 。P l组播 是 l P 的扩 展 。l P组播 在 局 域 网或 广 域 网上 将 l 据包 从 一 个 P数 发 送 者传 送 到 一组 接 收 者 而不 是 一 个 接收 者 , 且依 靠 网 并 络 将 数 据 包 只 传 送 给 需要 接收 它 的 网络 ,交 互 式 l 播 P组 技 术应 用 范 围很 广 , 别 是 I en t 多媒 体 的传 输 业 务 。 特 n re 上 t 比如 视 频会 议 , 程 教 育 , tre上 的视 频 点 播 ( O 等 。 远 I ent n V D) 如 前 所 述 ,新 的业 务 模 式 (S o e P T vr I)将 在 网络 中

IPTV网络组播技术

IPTV网络组播技术

mut a l nai c n lg r n lzd b t e x d n t r Ⅳ a p ct n l e, R l c t mpe t o t h oo y a a a e e isi me t n e e y wen f e e i wok、i p l a o v r B AS (r a b n moe A cs 山 ii a B o d a d Re t ces
Re e r h n PTV t sa c o I Ne wor uli a tTe h l g kM tc s c no o y
L n j’ I Z if  ̄ I We -i LU h—e n
( Hee HedT o pHed ur ro eA me o c, i h agHee 0 0 5 ,  ̄n) 1 bi a ro aq a e fh r dP f e s a un bi 50 C a ts t i z 1 ( h 4hReerhIstt o T Siah agHee 0 0 8 , hn) 2T e5t sa tue f c ni CE C, h i un b i 5 0 1 C ia jz
Ab t a t W i t e e eo me t f c mmu ai n e wo k O r a b n , c n e g n e n I tc n l ge , t e p s r c : t h d v p n o o h l mc t n t r t b o d a d o v r e c a d P e h o o is h I TV o
通信 论坛
计 算 机 与 网 络 创 新 生活 I T 网络 组播 技 术 PV
李文计 刘志峰
( 1武警河北总队司令部 河北 石 家庄 00 5) 5 01 ( 2中国电子科技 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0 8) 5 01

IPTV组播技术及在河南新乡联通的具体实现的开题报告

IPTV组播技术及在河南新乡联通的具体实现的开题报告

IPTV组播技术及在河南新乡联通的具体实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成为人们消费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IPTV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利用互联网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其覆盖面广,提供的电视节目和服务也更加丰富多样,越来越多的广电运营企业开始采用IPTV技术提供电视服务。

IPTV使用组播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收听和观看相同的音视频信号,且不会因为用户数的增加而对网络带宽造成过大压力。

而河南新乡联通在IPTV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在IPTV组播技术的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源。

因此本文选择对IPTV组播技术及在河南新乡联通的具体实现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究其技术优势和实现方法,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IPTV技术及组播技术在电视节目传输中的优势。

2.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主要探究以下内容:(1) IPTV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与传统电视技术的对比分析。

(2) 组播技术作为IPTV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特点和技术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3) 结合河南新乡联通的实际情况,详细探究其在IPTV组播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包括组播业务的网络架构、协议、传输机制等内容。

(4)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研究成果,对IPTV组播技术在电视节目传输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以上的研究内容将利用相关的技术文献、行业报告以及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开展,以期能够对IPTV组播技术及在新乡联通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剖析。

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对IPTV组播技术在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河南新乡联通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具体解析,从多个角度对这种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在网络电视逐渐成为人们消费娱乐的主要方式之际,探究IPTV组播技术及其在河南新乡联通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应用效果,有利于广电运营企业和电视机顶盒厂商进一步了解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掌握核心竞争力,并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组播技术模拟题

组播技术模拟题

组播技术模拟题组播技术模拟试卷满分:100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0分,共30分)1.关于PIM协议,下列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PIM表示运行组播需要确定的单播协议配合B.PIM有两种模式C.PIM的不同模式采用的是同样的报文封装D.PIM协议报文承载在IP之上2.组播IP地址中,类似于单播地址中的私有IP的,是哪个范围?A.224.0.0.1~224.0.0.255B.224.0.1.0~231.255.255.255C.232.0.0.0~232.255.255.255D.239.0.0.0~239.255.255.2553.以太网中,组播应用的MAC地址是以什么开头的?A.01-80-C2B.00-E0-FCC.01-00-5ED.00-80-C24.下列关于PIM-DM和PIM-SM的叙述,正确的是()。

A.PIM-DM协议假设刚开始时网络中没有接收者B.PIM-SM协议假设刚开始时网络中每个子网都有接收者C.PIM-DM协议也适用于稀疏场景D.PIM-SM协议也适用于密集场景5.下面各项组播协议中,运行哪个协议的路由器负责管理组用户主机加入、离开,通过维护用户数据,发送组播数据到主机?A.IGMPB.PIM-DMC.PIM-SMD.MSDP6.在PIM-SM中,接收点是如何得知源组所在位置的? BA.源将源组信息(S,G),组播到所有的PIM路由器B.源向RP注册源组信息(S,G),接收端向RP申请加入组G,发送(*,G) 加入消息,在RP处匹配C.接收端向所有的端口发送加入组消息(*,G),消息到达提供组播组G数据的源端S,源将S的消息单播到接收端D.源向RP注册源组信息(S,G),RP将所有(S,G)消息组播到所有PIM 路由器7.下列关于PIM-SM协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A.PIM-SM网络里面,既有共享树,又有源树B.BSR的作用是选举RPC.RP的作用的作为共享树的根,转发组播数据D.RP和BSR不能是同一台路由器8.以下关于组播技术描述错误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组播的优点
传输效率:减少网络传输开销,降低网络带宽使用量,减少接收者观测到的延迟
可扩展性:发送者将数据“一次”发送给“无限个”接收者
2,组播分类和基本思想
按照组播实现的网络层次,组播分成IP层组播和应用层组播
IP层组播是在IP层实现的,借助于路由器的组播功能来实现对IP报文的组播
应用层组播是在应用层实现的,通过构建一个特殊的逻辑网络,实现对消息的组播,所有的组播功能,比如组管理和路由选择等均在端主机上实现,不需要网络交换节点参与。

3,组播协议的基本属性
从分布式应用系统设计的角度, 一个组播协议应包括原子性、顺序性、实时性、伸缩性、容错性等属性,属性值的组合反映了不同应用系统的需求
传递原子性(1) 尽力而为传递,协议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不提供保证(2) 运行状态成员传递,协议保证所有处于运行状态的组成员都能收到消息(3) 原子性,协议必须保证至少有1个组成员能收到消息(4) 最终传递,协议假设系统中不存在永远的失败, 消息能最终传递到所有组成员
顺序性(1) 任意顺序,对数据传输顺序不作任何要求(2) FIFO顺序,要求数据以与发送相同的顺序被接收(3) 因果顺序(4) 全序,扩展了因果顺序, 要求并发消息被所有接收者以相对一致的顺序处理
实时性(1) 无时间约束(2) 软实时约束,希望消息尽量在指定延迟范围被所有组成员接收(3) 硬实时性约束,要求消息必须在指定时间内被所有成员接收, 失效将对整个系统产生灾难性后果
伸缩性(1) 规模的变化(2) 异构性处理,组播协议、算法要能适应组成员在硬件设备、软件环境等方面的性能差异, 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容错性(1)无容错,系统不提供任何容错性能力(2) k-冗余,在k-冗余中, k反应了系统的冗余程度, 若k=0,系统不提供冗余能力; 若k=n-1, 系统提供全分布的冗余机制, 若0<k<n-1,系统采用主从冗余机制(3) 网络分区,网络被分成多个互不相连的子区域,组播中通常采用选举算法避免分区间的并发消息冲突
4,组播分布树分类即概念
有源树:以组播源作为有源树的根,因为有源树以最短路径穿越网络,所以也成为最短路径树(SPT)
共享树:以多个可选择的组播路由中的一个作为共享树的根,这个根成为汇合点。

5,组播报文的转发机制
RPF反向路径转发,组播路由器检查到达的组播报文的组播源地址,如果该组播报文经过的网络接口在有源的分支上(是否在有源树的分支),成功转发报文,否则丢弃。

6,Internet组播主干网实现
MBONE,架构在internet上的虚拟网,组播源发出的组播报文在支持IP组播的路由器之间直接传输,在组播路由器和非组播路由器之间需要通过点对点隧道技术进行传输。

组播源在隧道入口进行报文封装,出口进行解封,然后再利用本地支持组播的路由器实现组播。

7,IP组管理机制和IGMP
IP组管理机制包括两部分: (1)局域网内跟踪组成员关系并准确传输组播信息的局部机制(2)广域网环境下路由报文的全局机制。

IGMP协议用于组成员向本地组播路由器报告组成员关系。

8,组播路由器协议分类和优缺点
按照成员分布性,组播路由协议可分成稠密型和稀疏型
稠密型路由协议适用于发送者和接收者距离相对较近, 接收者数量较多且带宽充足的区域,通常为每个源建立一个单独的分发树,(优点)具有很高转发效率,(缺点)但可扩充性不好DVMRP,MOSPF ,PIM-DM 稀疏型路由协议需要显式地创建一个路由树,并且每个源都共享这个树,(优点)树状态的维护比较简单。

CBT,PIM-SM。

组播路由协议在生成组播树时需要获取组播路由信息,可以采用与单播协议无关的单独组播路由协议,也可以在已有单播协议上扩展而成(2)DVMRP通过扩展单播协议RIP而成,MOSPF通过扩展单播协议OSPF而成(2)单独的组播路由协议不需要依赖于特定的单播路由协议, 更适用于大型异构网络环境
9,组播树生成方式
(1) 泛洪/剪枝方法,DVMRP、PIM-DM等采用了这种方法
使用反向路径转发技术为每个数据源生成一个组播树;不含组播成员的叶子路由器向上反馈剪枝消息, 阻止后
续组播报文的转发。

组播树最终被剪枝成由每个接收者到发送者的最短路径组成的最小树
(2) SPT(shortest Path Tree)方法,用于组播OSPF(MOSPF)协议
路由器通过链路状态为每对源/组播组构造一个组播树,而不是通过扩散组播报文来剪枝
(3) 显式加入/剪枝方法,CBT和PIM-SM 都属于这样的协议
基于中心路由器来生成组播树, 协议将组播地址映射到某个组播路由器的单播地址上, 并以此为核心构造组播树, 每个接收者都要显式向该核心发送预定组播报文请求
10,组播的可靠性
IP组播建立在“尽力而为”型的报文传输服务之上, 不能保证报文的可靠传输
11,IPv6组播技术
IPv6对组播的改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 组播功能的强制性实现,IPv6明确要求IPv6设备必须支持组播(2) 组播地址的改进,IPv6组播地址格式提供了更大的组播地址空间。

(3) 组管理的改进,首先增强了组播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12,MLD协议
MLDv1源于IPv4的IGMPv2协议,用于IPv6组播组管理,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交换成员信息,主要功能是路由器利用MLD协议发现直接相连的链路上是否有组播组成员,以及相邻的路由器有哪些组播地址在监听。

13,应用层组播与IP 组播的主要差别
报文转发位置。

应用层组播数据转发节点是覆盖网络中终端主机,而IP组播的报文转发必须由核心路由器来处理
网络拓扑的创建方法。

应用层组播的覆盖网络是由节点间直连而成的一个逻辑网络,完全隐藏了底层的物理网络拓扑。

而在IP 组播中,路由器是预先部署的,因此网络拓扑难以控制和改变
组成员关系维护。

IP 组播的组成员关系信息分布于组播路由器,而应用层组播的成员关系由系统中的会聚点(RP)集中控制或完全分散于各个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