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完整版ppt资料

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等部门开展进一步调查;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将食品平安风险 监测结果说明可能存在食品平安隐患列入食品平安年度监督管理方案。
①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上报、审核、处理〔核实、流调〕 健康危害的实际证据——风险评估的根底
疑似食源性治异的常目病例的/,异常防健止康健事康件监危测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
● 有些食源性感染可以引起某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病变常可累及心血管、肾脏、关节、呼吸系统或免疫系统等。 2021年我省所有公立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117+37+76=230;
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2.食源性疾病定义 〔1〕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
性质的任何疾病; 〔2〕?食品平安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
括食物中毒; 3.致病因子: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食品平安风险监测的依据和内容
〔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2021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21
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

剂,以及超量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4)营养素发生了化学变化的食品(如酸败油脂)。
(如某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中毒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
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常见的化学中毒有: 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甲醇、有机磷、砒
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6
五、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17
(一)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 中毒)的报告
18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报告内容 2.报告流程 3.食源性疾病(包
括食物中毒)报 告卡
19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
15
(四)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分为4类
* 1.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
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急性、亚急 性疾病。
*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
*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4.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种有害物质而引起
6
(三)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最为常见)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酒精中毒 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7
1.食物中毒的概念
(1)定义:食物中毒是指在相对的群体中 (三人以上)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后出现了相同的急性、亚急性临床 表现。 有些人为事故、投毒、传染病、水污染往 往也是以食品为载体,需加以鉴别。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一、引言食源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本课件旨在为监测人员提供系统、全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提高监测水平,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食源性疾病概述1.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摄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而引起的疾病。
2.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毒素等。
3.传播途径: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
4.临床表现:食源性疾病症状多样,轻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5.暴露人群:食源性疾病暴露人群广泛,包括儿童、老年人、免疫抑制者等。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1.早期发现:食源性疾病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2.病原体识别:食源性疾病监测可明确病原体,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可用于评估食品安全风险,指导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4.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监测有助于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推动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四、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1.监测系统: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病原体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2.监测病例: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病原体检测: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检测,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食品样品检测:对可疑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查找病原体来源。
5.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分布、传播途径等。
6.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食源性疾病风险。
五、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要求1.知识储备:掌握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
2.技能培训:熟悉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法,掌握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技能。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课件共41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 课件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2024版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

运用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现食源性疾 病的流行规律、危险因素等,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便于决策者和公众理解。
13
04
监测工作实施与管理
2024/1/28
14
监测计划制定
确定监测目标
明确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种 类、范围和时间等。
6
定义与分类
2024/1/28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分类
可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 植物性和寄生虫性四大类。
7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中天然毒 素等。
危险因素
结果解读
结合专业知识,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格式和要求,撰写监测报告,明确报告目的、方法、结果和 结论,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024/1/28
21
风险评估与预警
2024/1/28
风险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食源性 疾病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
28
经验教训分享
2024/1/28
强化跨部门协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之间 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核心,需要加强对数据 收集、整理和分析环节的把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预防和控制 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食源性疾病监测ppt课件

全球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患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以及社会经济造 成巨大危害,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都是重要 的公共卫生问题。
5
• 食源性疾病的影响。食源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普遍和日 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的全球发病率难以估计,但据报告,仅 2005年就有180万人死于腹泻病。这些病例的大部分可归应于食品和饮用水污 染。此外,腹泻是婴儿和幼儿中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 要内容之一,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风险 评估、标准制订修订以及食品安全政策措 施制定的基础。
11
12
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 1、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 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
• 2、主动监测:各国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即属于被动监测 范畴。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
• 1. 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 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见《手册》附录2。
• 2. 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 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
6
食源性疾病监测概念
• 疾病监测(surveillanc)概念 •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
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 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
7
8
9
10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早发现、早预警 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掌握主 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疾病负 担。(《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 册》)
食源性疾病监测课件

性。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 成监管合力。
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及时 发现和处置问题。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风险评估 和预警能力。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受污染 的食品,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保护 公众健康。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监管 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食品
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监测可以评估食品安全监管 措施的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 在的问题,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
管体系。
食源性疾病监测还可以为食品安 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供科学依 据,推动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完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和趋势。
结果反馈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和人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
学依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监测结果报告与发布
结果报告
编写监测结果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 解读。
结果发布
将监测结果报告发布到相关平台和渠道,供公众 和相关部门参考和使用。
信息共享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部门的信息共享,共同推动食 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05
食源性疾病监测案例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监测案例
1 2 3
案例描述
某餐厅发生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多名顾客 在用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监测过程
通过对餐厅食品、原料、加工过程等进行全面检 查,发现食品中存在大量致病菌,且食品加工过 程中存在卫生问题。
47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课件

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第3页
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形式
明显的暴发 聚集性不太明显的发病 长期或潜隐性损害
第4页
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内容
食源性疾病 (包括食物 中毒)报告
所有医院
我院工作内容
食源性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 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致病因素包括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天然毒素等
第2页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临床表现分为4类
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 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三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第 18 页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工作
1 目的 2 监测内容及方法
5
第 19 页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内容和方法
1 哨点医院选择 2 监测病例定义 3 病例信息采集 4 生物样本采集
5 信息报送
第 20 页
哨点医院选择
我市选择湖南省儿童医院、长沙市第一医 院、浏 阳市人民医院共3家医疗机构作为监测哨点,全省 共11家。
报告流程
填写“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第8页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卡
第9页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第 10 页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1 目的 2 监测内容 3 监测对象 4 监测范围 5 报告流程
第 11 页
监测内容
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 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 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