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型货币工具和价格型货币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型货币工具和价格型货币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根据其影响经济运行的方式划分为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两大类。数量型工具主要包括调控数量(基础货币)的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再贷款和再贴现等;价格型工具主要包括调控价格的利率、汇率等。一般而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从总量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主要经济变量;价格工具主要是通过影响财务成本和收入预期,影响微观主体根据宏观调控信号调整自己行为,价格工具有利于将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由市场决定的利率本身包含反映结构性问题的风险溢价,这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运用利率等价格杠杆,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行政手段调控宏观经济“一刀切”和急刹车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对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可以产生渐进式影响,尽量避免急刹车可能导致的新的不良资产。从西方国家的趋势来看,随着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大、市场主体的扩充以及市场均衡的相对稳定,货币政策工具选用都出现从侧重数量型向侧重价格型工具转变。当金融市场的容量足够大时,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往往由侧重数量调节逐渐转向侧重于价格调节。长期以来,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初步建立,我国的货币政策偏重于使用数量型工具,而运用价格型工具则相对较少。随着我国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和权力不断提高,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不断加强,价格型工具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近几年以来中央银行灵活使用利率杠杆,发挥价格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依靠市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日趋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