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太阳同步轨道”

合集下载

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特点

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特点

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特点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的特点
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是太阳系内一颗卫星周围的两种运动轨道,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太阳同步轨道犹如一个微小的椭圆,以太阳为焦点,太阳系内的所有恒星公转周期和太阳一样,它们以度数/时速度公转在自己轨道上,反映出所有恒星公转都是在整个太阳系内在恒星日心运动的同步运行,这就是太阳同步轨道特点。

地球同步轨道是以地球作为中心,它的公转和自转是有一定的相互关系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系统,当一个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时,它的靠近地球的一面会出现异空间一样的效果长时间、稳定的时间进行观测。

地球同步轨道的另一面会出现极夜现象,极夜现象也就是卫星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在极区也会出现黑夜,从而可以实现极极远距离、稳定时间等特点。

从上面可以看出,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一个以太阳为焦点公转,另一个以地球为焦点公转,各有自身的特点,并具有各自的应用意义和价值取向。

太阳观测卫星的几点科普:太阳同步轨道

太阳观测卫星的几点科普:太阳同步轨道

太阳观测卫星的⼏点科普:太阳同步轨道陈经亚洲视觉科技研发总监
昨天 14:41
【本⽂来⾃《我国⾸颗探⽇卫星,发射!长⼆丁⼀箭⼗⼀星,成功!》评论区,标题为⼩编添加】
太阳观测卫星的⼏点科普:太阳同步轨道
1. 这是观测太阳,不是飞向太阳。

所以其实就是发射⼀个地球轨道卫星,还是绕着地球转,但是摄影镜头、传感器在太空中拍摄太阳信息更“原始”,没有⼤⽓⼲扰。

2. 所以羲和号是和⼀堆卫星⼀起发射的,轨道没有太特别。

钱学森在中科⼤教航天课的时候,期末考试的⼀题,就是“从地球发射⽕箭,绕过太阳,⼜回到地球,需要什么样的⽕箭”,当场把⼀堆学⽣难住了,考完就上担架了。

3. 美国发射过好⼏个太阳观测卫星,就是不停地冲着太阳拍照。

有的3分钟⼀次,有的1秒⼀次,有的12分钟⼀次。

拍太阳还有不同的模式,⼀般是全拍,有的打开遮光板把太阳中⼼挡
掉,专门拍⽇冕,挡掉更清楚。

⽇美英联合研制了⼀个,俄罗斯发了⼀个。

4. 地⾯上观测太阳的叫“太阳望远镜”,需要特制,信号有⼲扰。

到太空中的有两种,⼀个是在36000公⾥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拍太阳,这个发的⾼。

⼀个是所谓“太阳同步轨道”,这个不是说脱离地球,⽽是围着地球的两极转,轨道平⾯始终⾯对太阳维持固定⾓度,就可以⼀直拍太阳,
不会被地球挡掉,轨道距离地⾯约600公⾥。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户在观察者⽹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户观点。

与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

与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

与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
与太阳同步轨道是一种特殊的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的轨道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轨道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的倾角通常约为98度,使得卫星在赤道平面上的轨道面倾斜,这样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相对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变。

2. 周期: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周期通常为约90-120分钟,这使得卫星每天经过地球的同一点时,地球也刚好绕着太阳完成了一整个自转周期。

3. 升交点降落时间: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在每天通过地球的同一点时,该点会以相对于地球的自转方向前进,因此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卫星的升交点(ascending node)或降落点(descending node)会在大致相同的地方。

4. 地球同步:太阳同步轨道使得卫星的轨道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匹配,这样卫星会保持相对于地球同步,即在同一地方经过的时间相同,形成了与太阳同步的状态。

5. 季节性变化: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使得卫星在不同季节、不同日子的观测条件相对一致,有利于遥感卫星等需要定期观测地球表面的卫星。

6. 高度: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通常在较高的轨道上,以确保其轨道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匹配,这也有利于卫星的稳定性和观测性能。

7. 地球覆盖范围: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特性使其能够实现对地球的全面覆盖,有助于遥感卫星等应用对全球范围的观测。

这些特点使得太阳同步轨道在一些特定应用场景下非常有用,例如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因为它们能够提供连续、一致的地球观测数据,适应了太阳光照条件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变化。

极轨卫星(完整版)

极轨卫星(完整版)

3

程 F
(r)


GMm r2


um r2
卫 星
F=ma
万有引力方程
运 动
m d 2x dt 2
m d 2y dt 2
m d 2z dt 2
m x r2 r
m y r2 r
m z r2 r
x
C 1e
ut r3

C 2e
ut r3
y
C 3e
vt r3

C 4e
参数 卫星轨道
星下点 升交点/降交点 截距 轨道倾角
4
(春分点)
参数 卫星轨道
星下点 升交点/降交点 截距 轨道倾角
4
参数 卫星轨道
星下点 升交点/降交点 截距 轨道倾角
4
i <90
参数 卫星轨道
星下点 升交点/降交点 截距 轨道倾角
逆行轨道的特征是轨道倾角大于90度。 欲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运行,运载火箭需 要朝西南方向发射。不仅无法利用地球自 转的部分速度,而且还要付出额外能量克 服地球自转。因此,除了太阳同步轨道外, 一般都不利用这类轨道。
9
1 可以进行全球的观测。
2 选择太阳同步轨道,能保证卫星每天在特定的时刻 经过指定地区,这当然便于我们获得最好的太阳光条件, 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地面目标图像
vt r3
z
C 5e
wt r3

C 6e
wt r3
Ax By Cz 0
参数 卫星轨道
上轨道/下轨道 环绕速度 周期
V圆
u h R
T 2 (h R)3 u

太阳同步轨道 时间

太阳同步轨道 时间

太阳同步轨道时间
太阳同步轨道是卫星轨道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卫星的升段经过同纬度的当地时间是相同的。

例如,卫星由南向北(升段)经过北纬40°上空是当地时间早晨8点,以后升段经过北纬40°都是当地时间早晨8点。

由于地球公转,即使时间相同,不同季节的地面光照条件也有明显差别。

但是一段不长的日子里光照条件大致相同。

选择适当的发射时间,可以使卫星经过一些地区时这些地区始终具有比较好的光照条件,并且卫星在这些地区的上空始终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不会进入地球阴影,这时太阳电池可以充足供电而不会中断。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同步轨道时间的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关于卫星轨道的专业书籍或者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太阳同步冻结轨道及对地覆盖计算

太阳同步冻结轨道及对地覆盖计算

太阳同步冻结轨道及对地覆盖参数计算1任务概述航天器的有效载荷要求轨道高度为h=786km,要求轨道复现周期为D=26日。

计算该航天器太阳同步冻结轨道参数和地面覆盖角d、每天运行圈数n、j、复现总圈数N、覆盖重叠率等。

2太阳同步冻结轨道参数计算地球半径R=6378km,则太阳同步轨道半径r=a=6378+786=7164km。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绕地球极轴进动的角速度等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均角速度0.985647度/日。

由于是太阳同步轨道,故卫星轨道的升交点赤经的长期变化率等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即:0.9856=-9.964*(R/a)^(7/2)*cos(i).可以求得轨道倾角i=98.5度。

由公式可知,当i=90º或=270º时,de/dt=0,dw/dt=0。

对于1000km以下轨道高度,只有i小于2º时,才取=270º,在其余倾角下均取=90º此时:即:可以求得e=0.0010308.3航天器对地面覆盖各参数计算根据几何关系,覆盖角d与R的关系如下:d=arccos(sin)-arccos(sin/R) (6)可以得到d=27度轨道的交点周期:T=Ts*(1-1.5*J2*(R/a)^(2)*(3-4*(sin(i))^2))=6041s 其中恒星周期:Ts=2*pi*(a^(3)/u)^(1/2)。

=1.678h由24/T=N/D(D=26d)得:N=371.则每天运行圈数n=N/D=14.27.n取整为14,则根据n+j/D=N/D得:j=7。

覆盖重叠率x%=1-180/((n*D+j)*d)=98.24%.。

太阳同步轨道名词解释

太阳同步轨道名词解释

太阳同步轨道名词解释太阳同步轨道( transit orbit for solar system solar system)。

在天体力学中,利用一个椭圆轨道来解释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情形。

在太阳系内,除了水星与金星外,所有行星均位于各自的椭圆轨道上,这些行星绕着太阳公转的周期,从数十年到数千年不等,但是大多数的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内运转。

地球也在太阳系的这个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只是它的轨道平面不是黄道平面,而是黄道平面的延伸。

3、天文双星——轨道周期相近的两颗行星。

如果说前者轨道周期只有几个月,后者的周期却有半年之长。

有些恒星的双星或多星系统会具有另一种轨道,其中一颗为主序星,其他则为次矮星。

这种轨道称为次矮星序,当次矮星序的两颗行星经过多次的轨道运动后,便会最终结合成白矮星。

4、柯伊伯带——太阳系小天体的聚集区。

主要由小行星组成,它们轨道周期比冥王星短,公转方向与行星逆向,且速度远比木星快,但公转周期不到200年。

5、柯伊伯带天体:轨道周期短于200年的小行星和行星际尘埃等天体。

6、柯伊伯带的位置和范围: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约50个天文单位处。

7、天文单位——太阳系行星与冥王星之间的距离。

8、柯伊伯带与柯伊伯带天体:那些围绕太阳运转的尘埃带,是围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和行星际尘埃等天体的聚集区。

它们有的很密集,被称为柯伊伯带,而更多的分布在木星轨道之外。

这些区域大致相当于太阳与木星轨道之间的位置。

比邻星是否处于太阳的同步轨道上? 不在太阳的同步轨道上,2个恒星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相差约500万倍,所以每秒钟比邻星要走8.3公里(即1。

5万公里)行星位于太阳系的同步轨道上,地球的轨道是一个偏心率0。

92的椭圆,太阳与八大行星的公转周期都不尽相同,但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八大行星总是维持着一个椭圆的轨道,而且总是以椭圆的一个焦点的形式围绕着太阳运转。

3、天文双星——轨道周期相近的两颗行星。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定义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定义

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定义1.引言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是太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研究极地区域的气候变化、地球磁场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2.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定义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又称S SO轨道(Su n-S yn ch ro no us Orb i t),是一种特殊的地球同步轨道。

在这种轨道上,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矢量保持不变,使得卫星每天能够在相同的地方,且每天的观测时间相对固定。

3.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特点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具有以下特点:高倾角-: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倾角较大,一般在近极点附近,通常为98度。

逐渐回归-: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不同,轨道会在每一天稍微向西回归。

通过仔细设计轨道参数,可以实现每天回归一定的角度,保持相对于太阳的同步性。

全球覆盖-: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覆盖范围广,能够覆盖地球上大部分地区。

由于卫星每天经过地球上的同一点,因此能够获取连续观测数据,对于地球气候、资源调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4.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应用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应用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气象观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定期对地球气候变化进行观测,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等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4.2地球资源调查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用于地球表面的资源调查。

通过监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海洋变化等,可以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提供重要参考。

4.3地球物理研究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还可以用于地球磁场、地质构造等地球物理研究。

通过监测地球磁场变化、地壳运动等,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5.结论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同步轨道,具有高倾角、逐渐回归和全球覆盖等特点。

其应用广泛,包括气象观测、地球资源调查和地球物理研究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