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PPT课件19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完善假设: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3.完成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验证假设,提出质量守恒定 律。
4.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相等?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实验一定要用到什么仪器?___天__平___。 实验中需称量几次?___至__少__3_次___。 此实验是为了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 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因此你对设计的实验装 置有何要求? ___装__置__密__封__性__要__好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Biblioteka 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就没了;铁生锈后变 重了等等。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有没 有变化呢?
请提出你的猜想:__化__学__反__应__前__后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总__和__ _保__持__不__变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 _化__学__反__应__的__微__观__本__质__是__分__子__拆__分__成__原__子__,__原__子__重__新__组_____ _合__,__形__成__新__的__分__子____。
5.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解释一些 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3.完成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 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验证假设,提出质量守恒定 律。
4.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相等?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实验一定要用到什么仪器?___天__平___。 实验中需称量几次?___至__少__3_次___。 此实验是为了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 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因此你对设计的实验装 置有何要求? ___装__置__密__封__性__要__好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Biblioteka 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就没了;铁生锈后变 重了等等。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有没 有变化呢?
请提出你的猜想:__化__学__反__应__前__后__各__物__质__的__质__量__总__和__ _保__持__不__变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 _化__学__反__应__的__微__观__本__质__是__分__子__拆__分__成__原__子__,__原__子__重__新__组_____ _合__,__形__成__新__的__分__子____。
5.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解释一些 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ppt( PPT优 秀课件 )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PPT课件(第1课时)

探究新知
当反应物没有气体参加,而生成物有气体时, 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KMnO4 K2MnO4+MnO2+O2
点燃
C + O2
CO2
探究新知
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没有固体,生成物中 有固体时,在生成固体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溶液 固体
探究新知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探究新知
“和 ”
“反应条件 ”
“生成 ”
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成物
探究新知
C OO
OCO
点燃
C + O2
CO2
12 : 16 ×2 : 12+16 ×2
12 : 32 :
44
探究新知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点燃
C + O2
CO2
(1)宏观读法: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探究新知
点燃
C + O2
CO2
(2)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
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微观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
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探究新知
2 H2Hale Waihona Puke 通电 2H2↑+ O2 ↑
归纳总结
小结:在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数字(化学计量数), 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总数都相等,这叫化学方程式 的配平。
探究新知
【活动与探究】: 配平的方法
2019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h
4
h
5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h
6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H2O 电解 2H2↑+O2↑ 1.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生成的物质。2.各物质间原子和 分子个数比。3.表示反应条件。4.体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5.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回顾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领会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 两方面的意义。
h
7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一
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讲解]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反应物不止一种用加号连接,用最小 公倍数法配平,反应条件,气体和固体生成物表示方法)
指导学生模仿练习
h
8
课堂练习二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4)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h
9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 的问题。
(1)“↑↓”等均指生成物。 (2)若反应前物质中无气体物质,而反应后有气体物质生成 时,用“↑”表示生成的气体,若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气体时,生 成的气体不用“↑”表示(“↓”符号用法同“↑”符号的用法。) (3)反应条件不能漏写。 (4)写方程式的最后一步配平。
h
10
指导学生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h
11
h
12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 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h
3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 程式。 同学们,听到“方程式”是不是会让同学们想起数学课中学 过的方程式,等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那么化学方程式是否也 是如此?它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看课本P99页的图文。看书,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共20张PPT)

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68g+0.1g-66.5g=1.6 g;
(2)解: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
2H2O2 68 x
2H2O+O2↑ 32 1.6 g
68/32=x/1.6g
答案为:
x=3.4 g
(1)1.6g;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3.4g。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丁 5 19
D.复分解反应
典例分析
例1: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2.96g,如果该石灰水吸收二氧化 碳完全反应变成白色沉淀,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解: 设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OH)2+ CO2=CaCO3↓+H2O
74
44
2.96g
x
74:44=2.96g:x
解得x=1.76g
答: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
典例分析
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68.0
0.1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66.5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2)写出化学方程式 …...……
写
(3)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不忘乘以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已知量和未知量 列比例式
(4) 求解 …...….…..…………………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
列
比 解
答
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ppt课件

夯实基础·逐点练
2.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C ) A.S+O2=点==燃==SO2 B.2CO+O2=点==燃==2CO2 C.2H2+O2=点==燃==2H2O D.CH4+2O2=点==燃==CO2+2H2O
夯实基础·逐点练
3.关于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的读法或叙述正确 的是( C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两份一氧化碳与一份氧气反应后生成两份二氧化碳 C.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8∶32∶44
整合方法·提升练
8.【2018·宁夏】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⑧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 : 1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⑤⑥⑦⑧
5.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即2Mg+O2==点=燃== 2MgO。该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B )来自A.24: 32 : 40
B.48 : 32 : 80
C.2 : 1 : 2
D.24 : 32 : 56
整合方法·提升练
6.【2018·北海】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的理 解,正确的是( D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5.2化学方程式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方程式: C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 生成
O2 点燃
CO2
如: 3Fe + 2O2 点燃 Fe3O4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质这的是含什义么:式碳子和?氧它气可在以点提燃供条件下
化 哪些信息?反它应怎生么成读二呢氧? 化碳
学
方 程
C + O2 点燃 CO2
微观含义; 每一个
C + O2点燃 CO2 反应物:C、O2。生成 物:CO2。条件:点燃
C + O2点燃 CO2
12 :16×2 :12+16×2
12 : 32 : 44
C + O2点燃 CO2
1 :1 : 1
1、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遵守 质量守恒 定律? 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生成物的化学 式书写错误
2. H2O 通电 H2↑ + O2↑
没有配平
3. Fe+CuSO4
Cu↓+ FeSO4
不应该标生 成物的状态
4. 2KMnO4 Δ K2MnO4+ MnO2+ O2
未标明气 体的状态
点燃
5. Mg+ O2 Mg2O
不应该在化学 式中间配平
6. 4H2O2 MnO2 4H2O+2O2
③ 化学计量数1可以省略不写,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必须是最简整数比。
课堂练习:配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
化学方程式。
点燃
3 Fe +2 O2
Fe3O4
(1)观察法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反应条件 生成
O2 点燃
CO2
如: 3Fe + 2O2 点燃 Fe3O4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质这的是含什义么:式碳子和?氧它气可在以点提燃供条件下
化 哪些信息?反它应怎生么成读二呢氧? 化碳
学
方 程
C + O2 点燃 CO2
微观含义; 每一个
C + O2点燃 CO2 反应物:C、O2。生成 物:CO2。条件:点燃
C + O2点燃 CO2
12 :16×2 :12+16×2
12 : 32 : 44
C + O2点燃 CO2
1 :1 : 1
1、所有的化学反应必须遵守 质量守恒 定律? 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生成物的化学 式书写错误
2. H2O 通电 H2↑ + O2↑
没有配平
3. Fe+CuSO4
Cu↓+ FeSO4
不应该标生 成物的状态
4. 2KMnO4 Δ K2MnO4+ MnO2+ O2
未标明气 体的状态
点燃
5. Mg+ O2 Mg2O
不应该在化学 式中间配平
6. 4H2O2 MnO2 4H2O+2O2
③ 化学计量数1可以省略不写,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必须是最简整数比。
课堂练习:配平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
化学方程式。
点燃
3 Fe +2 O2
Fe3O4
(1)观察法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课件

3
3
? 该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原 子种类和数目都 相等 。 这个方程式我们称配平了
例如: H2 + O2
H原子个数: 2
O原子个数:
2
原子总个数:
4
H2O
2 1
3
这时为使式子两边的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 前面 配上
适当的
化学计量数 .
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H2+ O2
第五单元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⑵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讲练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⑵通过归纳、总结,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以
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⑵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尊重事实,遵守客观
得到的化学计量数写到化学式前面 ; “调”:调整其它元素原子的计量数,使其左右两
边各元素原子的总数都相等。
试一试我能行: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Cu + O2
(2) Fe+ HCl
(3) H2 + Fe3O4
CuO
FeCl2+H2 Fe + H2O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例如: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 3 Fe + 2O2 点燃 1 Fe3O4
巩固练习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镁条燃烧;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
的条件下制取氧气;
巩固练习:
1、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 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PPT课件 人教版

3)在反应X+2Y =R+2M中,当1.6克的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的R,且生成物R和M 的质量比是11:9 ,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16:9
1)在化学反应中A+B2=AB2的质量关系如图,将8克的A与10克的B 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 16
消耗B2的质量( 克)
10
A H 2和 N 2 B O 2和 N 2 C H 2、 O 2 和 N 2 D N2 11克
4)3克的碳和10克的氧气反应,求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下列六个化学方程式,用序号回答: ⑴ 4Fe+O2=2Fe2O3 ⑵ S+O2 = SO 2 ⑶ CH4 +2 O2 = CO2 + 2H2O 高温 ⑷ C+CuO=Cu+CO2 ⑸ Zn+H2SO4 = ZnSO4+H2 ⑹ 2NaOH+CuSO4 =Cu(OH)2+Na2SO4
1)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点燃
1 4
)
2)“ ” 或 “
” 使用不当的是( 3 、6 ) )
3)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的是( 4)没有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23 ) 5
)
5)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2)已知在反应中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 量共140克时,消耗B的质量是(80克 )
4、有一种含有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g,在二氧化 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g氧气,试求过 氧化氢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分数? 68%
5、在反应4A+3B==2C中,若2.7gA完全反 应生成 5.1 g的C.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 ) A、34 B、68 C、102 D 、2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__N_a_2_C_O__3_+__2_H_C__l=_=_=__2_N_a_C__l+__H__2O__+__C_O__2_↑__ 。
3.实验现象 实 验 一 : 红 磷 燃 烧 时 , 产 生 ___大__量__的__白__烟____ , 放 出 大 量的热,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__大__后变__小__,反应结束后, 待锥形瓶冷却重新放到托盘上,天平重新平衡。 实验二:铁钉表面附着一层__红___色物质,溶液由__蓝___ 色变为__浅__绿__色__,天平仍平衡。 实验三:烧杯中有___气__泡__冒__出__,天平向__右___倾斜。 4.实验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要点 ·归纳
一、质量守恒定律(高频考点) 1.概念: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 变”及“两个可能改变”,即:
宏观元反素应的物、生种成类物总不质变量不变
5.实验注意事项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 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必备的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
实验要求
没有气体参与或没有气 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
体生成的反应
显
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 应在密__闭__容__器__中发生化学反
成的反应
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对比分析是化学学习基本方法,某班化学兴 趣小组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法 ·指导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装置
实验三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一 红磷燃烧 实验二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
前后质量的测定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一:__4_P_+__5_O__2=_点=_=_燃=_=___2_P_2O__5_____ 。 实验二:____F_e_+__C__u_S_O__4=_=_=__F_e_S_O__4+__C__u_________ 。
【注意】(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 系,当涉及不纯物质质量时,应先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 纯净物的质量,然后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当涉及到气 体或液体的体积作为已知量时,应将其转化为质量。
(2)围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三忌:一忌解题思路未清晰 就匆匆动笔;二忌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就进入计算程序;三忌 已知量未分析明确就代入计算。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进行探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的白烟,放出热量, 甲方案 气球_先__变__大__后__变__瘪__, 天平平衡
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 2P2O5
烧杯内产生大量气 乙方案
泡,天平不平衡
Na2CO3+2HCl=== 2NaCl+H2O+CO2↑
丙方案 镁条燃烧,发出白光 2Mg+O2=点==燃==2MgO
【交流讨论】通过分析,导致乙方案前后质量不相等的 原因是____生__成__的__气__体__逸__散__到__空__气__中_____。用天平称量镁条燃 烧前后的质量,发现反应前的质量__不__等__于__(“不等于”或 “等于”)反应后的质量。
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 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 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 及参加化学反应但剩余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5.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详见【实验方法指导】
二、化学方程式(高频考点)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读法(以 2H2+O2=点==燃==2H2O 为例) (1)宏观 ①质的方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②量的方面:每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 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2)微观 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结合生成两 个水分子。
3.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1)必须以__客__观__事__实__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 存在的化学反应。 (2) 必 须 遵 守 __质__量__守__恒__定__律____ , 式 中 “ ===” 两 边 的 各 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注意】(1)“配平有法,但无定法”配平的方法有:观 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最常用、最简单的方 法是观察法。
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各物质间有确定的质量 比。 2.步骤:(设、方、关、比、算、答)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不能差; 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几种题型 (1)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 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 算。 (3)与化学方程式、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2)条件“点燃”“△”“高温”不要混淆。 (3)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且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气 体后应标注“↑”,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生成物中有固体且 反应物中没有固体,生成物中固体后应标注“↓”。 (4) 要 养 成 良 好 的 习 惯 , 开 始 是 “ ―→” 最 后 才 变 成 “ ===” , 要准确到 位 , 绝不 能 “ 丢三 落四 ” 或 “ 画蛇 变 微观原 原 原子 子 子的 的 的
种类
数目 质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 微观 观::构物成质物__种质__类_的_____一_分_定_子__改种__变类_____
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化合价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及化学 反应类型。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现象中的质量变化。 (5)配平化学方程式。
3.实验现象 实 验 一 : 红 磷 燃 烧 时 , 产 生 ___大__量__的__白__烟____ , 放 出 大 量的热,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__大__后变__小__,反应结束后, 待锥形瓶冷却重新放到托盘上,天平重新平衡。 实验二:铁钉表面附着一层__红___色物质,溶液由__蓝___ 色变为__浅__绿__色__,天平仍平衡。 实验三:烧杯中有___气__泡__冒__出__,天平向__右___倾斜。 4.实验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要点 ·归纳
一、质量守恒定律(高频考点) 1.概念: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 变”及“两个可能改变”,即:
宏观元反素应的物、生种成类物总不质变量不变
5.实验注意事项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 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必备的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
实验要求
没有气体参与或没有气 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现象明
体生成的反应
显
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 应在密__闭__容__器__中发生化学反
成的反应
应,且反应现象明显
对比分析是化学学习基本方法,某班化学兴 趣小组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法 ·指导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装置
实验三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一 红磷燃烧 实验二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
前后质量的测定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一:__4_P_+__5_O__2=_点=_=_燃=_=___2_P_2O__5_____ 。 实验二:____F_e_+__C__u_S_O__4=_=_=__F_e_S_O__4+__C__u_________ 。
【注意】(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 系,当涉及不纯物质质量时,应先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 纯净物的质量,然后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当涉及到气 体或液体的体积作为已知量时,应将其转化为质量。
(2)围绕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三忌:一忌解题思路未清晰 就匆匆动笔;二忌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就进入计算程序;三忌 已知量未分析明确就代入计算。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进行探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的白烟,放出热量, 甲方案 气球_先__变__大__后__变__瘪__, 天平平衡
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 2P2O5
烧杯内产生大量气 乙方案
泡,天平不平衡
Na2CO3+2HCl=== 2NaCl+H2O+CO2↑
丙方案 镁条燃烧,发出白光 2Mg+O2=点==燃==2MgO
【交流讨论】通过分析,导致乙方案前后质量不相等的 原因是____生__成__的__气__体__逸__散__到__空__气__中_____。用天平称量镁条燃 烧前后的质量,发现反应前的质量__不__等__于__(“不等于”或 “等于”)反应后的质量。
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 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 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 及参加化学反应但剩余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5.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详见【实验方法指导】
二、化学方程式(高频考点)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读法(以 2H2+O2=点==燃==2H2O 为例) (1)宏观 ①质的方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②量的方面:每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 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 (2)微观 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结合生成两 个水分子。
3.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 (1)必须以__客__观__事__实__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 存在的化学反应。 (2) 必 须 遵 守 __质__量__守__恒__定__律____ , 式 中 “ ===” 两 边 的 各 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注意】(1)“配平有法,但无定法”配平的方法有:观 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最常用、最简单的方 法是观察法。
三、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各物质间有确定的质量 比。 2.步骤:(设、方、关、比、算、答)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不能差; 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须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几种题型 (1)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 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 算。 (3)与化学方程式、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2)条件“点燃”“△”“高温”不要混淆。 (3)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且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气 体后应标注“↑”,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时,生成物中有固体且 反应物中没有固体,生成物中固体后应标注“↓”。 (4) 要 养 成 良 好 的 习 惯 , 开 始 是 “ ―→” 最 后 才 变 成 “ ===” , 要准确到 位 , 绝不 能 “ 丢三 落四 ” 或 “ 画蛇 变 微观原 原 原子 子 子的 的 的
种类
数目 质量
不变 不变 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 微观 观::构物成质物__种质__类_的_____一_分_定_子__改种__变类_____
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化合价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及化学 反应类型。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现象中的质量变化。 (5)配平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