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 《奇数和偶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和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节《和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和的奇偶性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和的奇偶性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2.难点:理解和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和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的奇偶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激发学生的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和生活实例相关的图片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和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和探究。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卡片、小球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图片,如衣服、鞋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奇偶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的奇偶性规律吗?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数字的奇偶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些数字的奇偶性规律吗?3.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教学设计

《奇数和偶数》教学设计后塘中心小学舒青华一、设计理念:目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偏重于就题讲题,学生的自主探索浮于表层,实际缺少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就是缺少侧重于探索、发现性的数学思考的机会。
本节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开放的氛围中,让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实验、归纳等探索、发现性的思维活动,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学习了 2、3、5的倍数的特征后安排的一个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活动2),主要是要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这一单元的知识较具抽象性与严谨性,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但本次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第二单元第2小节中,已经认识并了解了什么是奇数、偶数,奇、偶数的特征。
学生数学思想正在逐步建立,具有一定的分析交流能力,但归纳能力上可能还比较欠缺。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发现问题——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
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
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生回答后)那么,奇数和偶数又有那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奇数和偶数。
板书课题《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新课讲授】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30个学生分成5组,人数分别为4、5、6、7、8。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2.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五组人数:4人、5人、6人、7人、8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探索奇数与偶数相加时存在的关系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如下:方法一: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都余1,而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
所以: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方法二:利用算式寻找规律例如: 5+8=13, 7+8=15…… 5+7=12,7+9=16…… 8+12=20,12+24=36……通过上面的算式发现: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偶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生回答后)那么,奇数和偶数又有那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奇数和偶数。
板书课题《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新课讲授】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30个学生分成5组,人数分别为4、5、6、7、8。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2.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五组人数:4人、5人、6人、7人、8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探索奇数与偶数相加时存在的关系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 (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如下:方法一: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都余1,而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
所以: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方法二:利用算式寻找规律例如:5+8=13, 7+8=15…… 5+7=12,7+9=16…… 8+12=20,12+24=36……通过上面的算式发现: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偶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说课稿第【1】篇〗【新课讲授】1.游戏:换座位首先将全班30个学生分成5组,人数分别为4、5、6、7、8。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一组的却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5、7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2.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五组人数:4人、5人、6人、7人、8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2)探索奇数与偶数相加时存在的关系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行证明)。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如下:方法一: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都余1,而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
所以: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方法二:利用算式寻找规律例如: 5+8=13, 7+8=15…… 5+7=12,7+9=16…… 8+12=20,12+24=36……通过上面的算式发现: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偶数。
所以,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3.探索奇数和偶数存在的其他关系及对比优化方法一:(1)计算下题的结果 16-12= 103-71= 19-12= 11×13= 30×4= 14×8=(2)观察算式,寻找规律12+16=2816-12=4103-71=3213+71=84114+25=13919-12=711×13=14331×4=12414×8=112方法二: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都余1,而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和的奇偶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说理能力。
2、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把下面各数分别填在合适的括号内。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3948512074208018976?奇数()偶数()2、设问导读:1、例2: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阅读理解题目后,把问题简单具体表示出来。
2、探究方法与结果。
方法一:找几个奇数、偶数,加一加。
?方法二:画图形。
方法三: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说理。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3、回顾与反思:你的解答正确吗?再找一些大数试一试。
4、试一试:在()里填上奇数或偶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三、自学检测:1、不计算判断下面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368+79611367+23146389+2014968-2584007-24545739-20142、填一填(1)如2674+75的和是奇数,方框里可以填()(2)如680-45的差是偶数,方框里可以填()四、导学作业:1、30个学生要分成甲、乙两队。
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2、一本数学课本封面朝上放在课桌上,整体翻转10次后,书的哪一面(封面或封底)朝上?翻转11次后呢?99次呢?你发现了什么?翻转10次后()朝上,翻转11次后()朝上。
翻转99次后()朝上。
我发现翻转()次后与开始状态相同,翻转()次后与开始状态相反。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数星星课件,电影院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谜面。
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挂银灯。
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
让说一说是怎样猜的。
2、学生猜中后揭示谜底,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交流图中的信息。
二、认识自然数。
1、介绍自然数的概念,并通过一个星星也看不见,可以用0表示,说明0也是自然数。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师说明: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接着画出数轴,边画边介绍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
3、让学生观察画出的数轴,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了解直线上的箭头表示的意思,知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都是1等自然数的基本特征。
三、认识奇数、偶数。
1、播放电影院座位排列的资料片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了解电影院座位排列特点,讨论两个小朋友能否坐在一起。
2、让学生说一说单数有哪些,双数有哪些,在交流的基础上说明*时说的单数又叫奇数,双数又叫偶数。
0也是偶数。
四、尝试应用。
1、教师指出生活中经常用到奇数、偶数。
接着师生进行报数、分队等活动。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2、提出教材83页试一试的写数要求,让学生尝试**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写出的数列。
教师板书出来。
3、观察两组数列,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1~30之间的连续奇数、偶数各有15个,相邻两个数都相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质数和合数
第二课时 《奇数和偶数》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数和偶数”,课本第1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运算性质探索奇数与偶数的关系,掌握奇数、
偶数的关系。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体
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生活当中去的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准确把握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师:在学习2、5的倍数特征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那么谁能回答一
下,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生回答后)那么,奇数和偶数又有那些特征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奇数和偶数。板书课题《奇数和偶数》
[设计理念]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能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练习起来,为
更好地学好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游戏,感受奇偶性
1、游戏: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30个学生分成5组,人数分别为4、5、6、7、8。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
的游戏: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游戏后学生发现4人、6人、8人一组的均能按要求换座位,而5人、7人、一组的却
有一人无法跟别人换座位)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能很直观的找出原因,并说清这是由于4、6、8、恰好是双数,都是2的倍数;而
5、7是单数,不是2的倍数。
2、猜想验证, 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现在我们继续来考虑五组人数:4人、5人、6人、7人、8人,那么猜猜那些组合起来
能够刚好换完?那些不能?
(2)探索奇数与偶数相加时存在的关系
学生独立猜想,小组内汇报交流,然后统一意见进行验证(要求:验证时多选择几组进
行证明)。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方法如下:
方法一:
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都余1,而偶数除以2都余0,奇数加偶数的和除
以2还余1。
所以 :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 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
偶数? 偶数? 偶数?
方法二:
利用算式寻找规律
例如: 5+8=13,,7+8=15…… 5+7=12,7+9=16…… 8+12=20,12+24=36……
通过上面的算式发现: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
和是偶数。
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吗?(学生的举例可以引导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猜想以及操作和验证中加深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
3、探索奇数和偶数存在的其他关系及对比优化
方法一 :
(1)计算下题的结果 16-12= 103-71= 19-12= 11×13= 30×4= 14×8=
(2)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12+16=28
16-12=4
103-71=32
13+71=84
114+25=139
19-12=7
11×13=143
31×4=124
14×8=112
方法二 :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奇数除以2都余1,而偶数除以2都余0,奇数加偶
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
减小);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例如1:一个茶杯,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
两个偶数相加(减),和(差)是偶数。
两个奇数相加(减),和(差)是偶数。
偶数和奇数相加(减),和(差)是奇数。
偶数和奇数相乘,积是偶数。
奇数和奇数相乘,积是奇数。
偶数和偶数相乘,积是偶数。
综合以上关系可得
出:
奇数与偶数的关系: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翻动5次呢?翻动95次?100次?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奇数次朝下,偶数次朝上。
例如2:有7只茶杯,全部杯底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2只茶杯,能否经过若
干次翻转,使得7个茶杯全部杯口朝上?
(学生:小组合作,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反馈: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引导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每次翻转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数的奇偶性,就会发现问题的
所在。
交流分析:不管哪一只茶杯,要使杯底朝上变为杯口朝上必须转动奇数次,7只茶杯翻转
的总次数仍是奇数.而每次翻动2只茶杯,称为一次翻动,每次翻动的茶杯总是偶数个,即2的倍
数.翻动次数的总和是偶数,而茶杯个数为奇数,因此题中的要求无法做到.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这一环节,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使学生理清奇偶性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谈学习体会: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用一般的列式计算的方法很难解答,如翻茶
杯.换座位等等问题,利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来解答就比较容易!
[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在问答和谈话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使学生感受的生活当中处处是数学,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板书 奇数和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8=13,,7+8=15…… ;5+7=12,7+9=16……; 8+12=20,12+24=36……;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