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合集下载

细胞周期抑制剂

细胞周期抑制剂
O N H2N N H N N O NH NH H2N N H N H N N O NH NH O O HO HO HO HO O O
Folic acid
O
O N DHFR H N 2 N H N H H N O NH NH O O HO HO
dihydrofolic acid
Thy mine sy nthesis / DNA sy nthesis
2. 抗代谢药
干扰DNA合成药作用于细胞周期(主要S期)
肿瘤细胞合成中所需原料:purine, pyrimidine, folate 抑制肿瘤细胞合成代谢途径,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设计原理: 将正常代谢物结构作细微的改变(生物电子等排体),得到代谢拮抗物 代替正常代谢物掺入生物大分子,形成非功能的伪生物大分子,导致细胞死 亡,lethal synthesis 嘧啶拮抗物(抑制细胞周期S期DNA合成、阻遏细胞G1/S期进程)
R 长春碱binblastine Me 长春新碱Vincristine CHO
R1 OMe OMe
R2 COMe COMe
长春碱/新碱提取自长春花(Eli Lily),骨髓抑制、神 经毒性结构改造 与微管蛋白有两个结合位点
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
N CH3
N OH
CH3
H N H O O N CH3 O H O O OH CH3 CH3 H3C O
HO CH3 H3C O O CH3 NH O OH O H3C H HO O O O H3C CH3 CH3 H O O CH3 O OH
docetaxel
4. 分子靶向药物
作用在肿瘤细胞中特异/上调的生化途径和蛋白途径。细胞广泛利用细胞内外机制 来传递信号,包括生长、凋亡和蛋白降解。肿瘤细胞内某些信号通路可上调或依 赖性产生,这些信号通路的抑制可产生抗肿瘤作用,信号转导抑制剂/第二信使抑 制剂 毒性低,口服给药

PEITC经核输出蛋白和mTOR-STAT3信号通路介导的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PEITC经核输出蛋白和mTOR-STAT3信号通路介导的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PEITC经核输出蛋白和mTOR-STAT3信号通路介导的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卵巢癌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起病隐匿,诊断时多数已到晚期,病死率高,治疗后易复发,容易产生化疗耐药,预后差。

阐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筛选异常表达的分子靶点、寻找有效的靶向抑制剂是目前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趋势,也是改善卵巢癌预后的研究方向。

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为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研究显示PEITC可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诱导周期阻滞等,但对于其抑制肿瘤侵袭、转移方面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无PEITC抑制卵巢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报道。

本课题研究了PEITC抑制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功能及潜在的分子机制,并首次在卵巢癌动物模型中研究了PEITC抗卵巢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同时测定卵巢癌组织中CRM1和mTOR表达水平,以期寻找卵巢癌治疗的分子靶点,并寻求PEITC抑制卵巢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卵巢癌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可选药物。

目的:1.测定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RM1和mTOR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有无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

2.探讨PEITC抑制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

方法:1.免疫组化方法测定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CRM1和mTOR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之间有无相关性,并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卵巢癌分型、FIGO分期、病理分级等因素的相关性,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RM1和mTOR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测定卵巢癌细胞系中CRM1和mTOR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分析其是否可作为卵巢癌靶向治疗的靶点。

2.表型研究:将5μM和10μM PEICT分别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HO8910,通过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验证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变化。

将用荧光素酶标记的SKOV3细胞异种移植入裸鼠腹腔,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人卵巢癌腹腔转移过程,并给予10μmol PEITC灌胃6周干预,通过活体成像实验观察腹腔转移瘤成瘤情况。

黄芩素通过抑制mTOR通路激活自噬促进神经细胞过量表达的alpha-突触核蛋白清除

黄芩素通过抑制mTOR通路激活自噬促进神经细胞过量表达的alpha-突触核蛋白清除

黄芩素通过抑制mTOR通路激活自噬促进神经细胞过量表达的alpha-突触核蛋白清除谢利霞;赵飞宇;王冕;杨春水;罗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Baicalein on autophage activation and the removal of abnormal alpha-synuclein aggragation in Parkinson disease.And 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baicalein on mitochondrial damage induced by alpha-synuclein.Methods The overexpression of alpha-synuclein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PC12 cells.Then the cells were trea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aicalein.The degradation of alpha-synuclein was detected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Finally, the cell lactate dehydrogenase release was examined by use of LDH kit.Results Baicalein can dose-dependently reduc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lpha-synuclein, activate autophagy markers LC3 and decrease the level of autophagy substratep62.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 show that Baicalein can inhibit mama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osome.In addition, the Baicalein can decrease alpha-synuclein overexpression of nerve cell toxicity by reducing the release of cell lactate dehydrogenase.Conclusion Autophagy activation induced by mTO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can lead to the removal of abnormal aggregation alpha-synuclein in neurons.%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神经细胞自噬的激活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对帕金森病病理性蛋白alpha-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清除效果.并观察黄芩素对α-syn诱导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在PC12神经细胞中过表达α-syn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处理后,观察α-syn的降解情况,并检测细胞自噬的激活情况.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放情况,观察黄芩素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黄芩素处理可以剂量依赖地降低α-syn的表达水平,同时激活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以及降低自噬底物p62的水平.免疫荧光显示黄芩素促进了自噬小体的形成.黄芩素能够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a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活性.黄芩素降低了α-syn过表达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主要表现为降低了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放.结论黄芩素通过抑制mTOR通路激活自噬促进神经细胞过量聚集的α-syn清除.【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5页(P585-589)【关键词】帕金森病;黄芩素;自噬【作者】谢利霞;赵飞宇;王冕;杨春水;罗阳【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广东深圳 51805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广东深圳 51805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广东深圳 51805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深圳 51805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中药房,广东深圳 518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自噬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胞质蛋白的主要降解途径之一。

药物发现的虚拟筛选方法

药物发现的虚拟筛选方法
由三个主要模块组成: (1) 化学信息管理系统:ISIS/HOST——主服务器应用程序,进行通讯连接,集
中数据库数据并作处理 (2) 化学信息生成和管理软件:ISIS/BASE——用于生成局部数据库及处理信息 (3) 化学画图软件:ISIS/DRAW——用于输入结构式和搜寻询问条件
2D结构输入
——计算机绘制化学结构式 首先输入原子和键的骨架结构,原子数、电荷会自动变为上下标 软件的模板中收集大量分子片段 可智能分析结构式,处理结构式的编码和变换 还可有附加功能,如自动命名、化学计算、光谱分析等
e1
1
4
e2
e3
e4 e6
2
e5
3
图也可用矩阵表示:设G=<V,E>为无向图,令mij等于顶点vi与边ej的关联 次数,则称(mij)n*m为G的关联矩阵,记为M(G)。
1 e1 4
e2
e3 e4 e6
2 e5 3
111000
M(G) =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100101
C C
C
C C
化合物。
MDL ISIS化学数据库管理系统
ISIS系统提供了基于Oracle 数据库系统的各类化学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开发工 具,可以同时管理化学结构、化学反应、生物活性及谱图等多种化学信息。
ISIS已应用于全球超过80%的化学与制药企业,已成为事实上的化学信息管 理系统的工业标准。
ISIS (Integrate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MDL的综合性结 构和反应管理软件
子及@符号来识别,如环己烷表示为C[15]H2CH2CH2CH2CH2CH2@15;

药物靶点的筛选方法

药物靶点的筛选方法

药物靶点的筛选方法
药物靶点的筛选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寻找能够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的分子靶点。

现在常用的药物靶点筛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基于分子结构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子结构相似性分析,寻找具有药效学作用的化合物。

首先需要构建分子数据库,然后对数据库中的分子进行筛选,最终得到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2.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利用蛋白质的结构信息,寻找与目标蛋白质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通常结合了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

3. 基于生物学活性的筛选方法:该方法通过体外或体内实验,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寻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需要对化合物进行大规模筛选和评价,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4. 基于基因组学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以寻找与疾病相关的分子靶点。

该方法需要对大量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协作。

综上所述,药物靶点的筛选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以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性。

- 1 -。

PI3K_Akt_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功能减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PI3K_Akt_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功能减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功能减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3-01-30T09:03:33.9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0期作者:万云慧,陈晓勇*[导读] 目的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的万云慧,陈晓勇*(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女性生殖重点研究室,江西省南昌市330006)[摘要]目的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1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只,任取1组为正常组,剩余2组构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模型,分别为模型组与雷帕霉素组。

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计算卵巢指数;RT-qPCR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AMH水平下降,FSH、LH水平上升,卵巢指数降低,PI3K、AKT、mTOR、Beclin-1、LC3I/LC3II、P62的mRNA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大鼠血清E2、AMH水平上升,FSH、LH水平下降,卵巢指数增加,雷帕霉素组PI3K、AKT、mTOR、Beclin-1、LC3I/LC3II、P62的mRNA表达降低(P<0.05)。

结论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能够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激素水平,提高其卵巢指数,这为临床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PI3K/Akt/mTOR信号通路;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发病机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指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且卵母细胞质量较差,生育能力也下降[1]。

四、细胞代谢酶抑制剂研究

四、细胞代谢酶抑制剂研究

fluorescence molecular imaging methods to future multi-modality imaging technology.Theranostics.2014. 4(11):1072-1084.27.Lu Y, Yang K, Zhou K, et al. An integrated quad-modality molecular imaging system forsmall animals. J Nucl Med. 2014.55: 1375-1379.四、细胞代谢酶抑制剂研究赵健元1赵世民1,21.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前言及背景随着代谢研究近年来的复兴,代谢失调与疾病的关系的认识近年来获得大幅深入。

代谢相关疾病的范围已经又最初的单个代谢酶突变导致的代谢物异常,到后来的胰岛素抵抗及肥胖,发展到如今的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以及退行性疾病在内的多种重大人类疾病。

和代谢研究类似,代谢酶调控小分子,尤其是代谢酶抑制剂的研究在经过一段时间沉寂后,重新得到充分的重视。

围绕糖尿病、肿瘤控制等目标,一些新发现的代谢酶抑制剂已经显示出在疾病防控及治疗中的价值。

我们总结相关领域到目前为止的已有进展,同时预测未来代谢慢抑制剂的发展方向。

(二)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代谢网络将摄入的外源营养物质转化为自生物质(物质代谢)并生产足够的能量(能量代谢)供身体各种活动的需要。

人体摄入的外源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

这些营养物质通过不同的代谢通路进行代谢,抑制不同的代谢酶产生不同的生理效果并且具有不同的疾病干预效果。

早期的代谢酶抑制剂以抑制某个代谢酶相关的代谢物的产生为目的,以此作为可以进行临床干预的小分子化学药物。

很多该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仍然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的代谢酶抑制剂聚焦于复杂代谢疾病。

很多新研发的代谢酶抑制剂专注于葡萄糖的摄取,有氧糖酵解的抑制,肿瘤代谢物产生的抑制等与糖尿病和肿瘤密切相关的领域并取得新的进展。

MSX加压筛选与MTX加压筛选

MSX加压筛选与MTX加压筛选

蛋氨酸亚氨基代砜(methionine sulfoximine, MSX)筛选用的是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utaminesynthetase, GS)系统压力;氨甲喋呤(amethopterin, MTX)筛选用的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ihydrofolatereductase, dhfr)系统压力。

1. CHO细胞表达体系常用的CHO细胞系有两种:CHO和CHO(dhfr-),CHO(dhfr-)是缺失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细胞株。

CHO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真核表达系统之一,与其它表达系统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准确的转录后修饰功能,表达的糖基化药物蛋白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天然蛋白分子;表达产物胞外分泌,便于分离纯化;具有重组基因的高效扩增和表达能力;贴壁生长,有较高的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能力,可进行悬浮培养或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达到高密度,培养体积能达到1000L以上;CHO细胞属于成纤维细胞,很少分泌内源蛋白,利于外源蛋白的分离纯化。

改造CHO 细胞,可更好地表达外源蛋白。

为减少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中凋亡的发生,将bcl-2基因(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导入细胞,bcl-2基因的过量表达能抑制Gln或氧缺乏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特定营养成分的消耗,提高细胞密度和目的蛋白产量。

向CHO细胞中导入p21、p27基因,可使细胞G1期延长(细胞静止),改造后细胞活力正常,营养成分消耗和代谢毒物含量有效降低,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死亡,外源蛋白表达量提高,产品成本降低。

2. 载体系统借助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论,可将较强的顺式作用元件集中到一个载体中,使其方便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

目前,已经构建了许多真核表达载体,它们包含适当的顺式作用元件和选择标记。

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有启动子—增强子元件、转录剪切和Poly A信号等;CHO细胞表达载体中主要有两类选择标记:非扩增基因和共扩增基因。

2.1启动子和增强子启动子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TOR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摘要】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分子靶位。mTOR是细胞生长增生的中心调控者,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生长增生有关环节的调控。人体多种肿瘤细胞中可见mTOR通路的失调。近年来,有关mTOR抑制剂的专利申请不断增加,设计、合成、筛选结构新颖的mTOR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大课题。本文就mTOR的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及mTOR抑制剂的筛选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雷帕霉素靶蛋白 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 药物筛选

TOR(target of rapamycin,雷帕霉素靶蛋白)是一类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激酶家族,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 1994年,Brown等证实并克隆了哺乳动物TOR基因,其产物只有一种蛋白,即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属P13K蛋白激酶类家族,是P13K/PKB信号通路下游的一个效应蛋白,其底物主要控制与细胞生长和增殖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的合成。mTOR控制细胞内mRNA的翻译,参与膜蛋白转运,蛋白质降解,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和核糖体合成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

1. mTOR的分子结构 mTOR分子结构复杂,由2 54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中有数个各自独立而保守的结构域,类似于酵母中TOR的结构。mToR分子的氨基端存在20个串联重复序列,每一个重复序列包含2个分别由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α螺旋,每个螺旋都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这种重复结构介导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有利于mTOR定位于浆膜。

mTOR分子羧基端的中部是蛋白激酶域,结构和P13K激酶的催化域相似。蛋白激酶域的上游是FRB域,为FKBPl2一雷帕霉素复合物与mTOR相互作用的区域,该区发生突变后可以完全阻止雷帕霉素对mTOR的抑制作用。FRB 下游大约500个氨基酸残基处为FAT域,作用可能是与mTOR分子末端的FATC域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从而暴露mTOR分子的催化域。FATC域和NRD域位于mTOR分子羧基末端,其中NRD域在FATC和激酶催化域之间,是mTOR的负性调节域,而FATC域对mTOR的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ATC结构中任何一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都能使mTOR丧失催化能力。 由于mTOR包含的几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域都能够和其他蛋白质发生作用,因而其能结合不同的蛋白质。实际mTOR存在两种复合物形式,这两种复合物的结构在细胞中都是相对保守的。

mTOR形成的两种不同复合物——mTORC1和mTORC2。已知的mTOR对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和代谢的作用均由mTORC1完成,mTORC2对雷帕霉素不敏感。

FRB区,这个区域为免疫抑制剂FK506结合蛋白与雷帕霉素的结合位点,是雷帕霉素与mTOR相互作用的区域。所以这个区域突变后可完全阻止雷帕霉素对mTOR的抑制作用,FRB区之后为激酶区,作用是使丝氨酸苏氨酸发生磷酸化。最后的FATC为FAT碳末端区。FAT和FATC区可调节mTOR激酶的活性。

2. mTOR的信号转导通路 mTOR可通过P13K/AKT途径或AMPK途径来发挥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P13K/AKT途径。该途径在肿瘤中常被过度激活,使细胞周期调节失控,引起细胞转化和肿瘤进展。

正常情况下,生长因子诱导mTOR的活化是通过激活P13K实现的。P13K可磷酸化肌糖环3-羟基的磷酸肌醇。细胞膜3-磷酸磷脂(P13Ps)与Akt的PH区域连接,导致Akt转位至浆膜,从而与磷酸肌醇依赖性激酶1(PDKl)接触。PDKl负责Akt的磷酸化,从而激活Akt。激活的Akt可磷酸化结节性硬化复合体2(TSC2)并减弱后者对mTOR的抑制作用。Akt和P13K在功能上属于原癌基因,受到抑癌基因PTEN的负性调节。PTEN可使肌糖环3-羟基的磷酸肌醇磷酸化,在胚胎发育、细胞迁移、凋亡和有效终止P13K介导的信号转导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PTEN突变在人类实体肿瘤非常常见。 活化的P13K位于细胞膜,可催化磷脂酰肌醇P2转变为磷脂酰肌醇P3,后者募集并激活AKT。PTEN可以下调PtdlinsP3的浓度。从而抑制P13K/AKT途径。AKT对mTOR的激活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磷酸化mTOR而直接激活它;另一种是磷酸化并抑制TSC1/TSC2二聚体。TSCl/TSC2是mTOR最重要的上游信号分子。Rheb是mTOR激活蛋白,TSCl/TSC2二聚体通过抑制Rheb阻止mTOR的活化。

由于P13K/Akt/mTOR通路分子发生突变或者上游信号通路分子激活,肿瘤细胞内P13/Akt/mTOR通路可被激活,从而使细胞增殖失控、凋亡抗拒以及引起细胞的代谢改变。

mTOR经过上述两种途径被活化后可将信号传递给下游通路,通过两种途径调节下游核糖体和mRNA结合,一是使抑制mRNA翻译的4E—BP1磷酸化失活,二是使促进mRNA翻译的S6K1磷酸化而激活,从而启动核糖体蛋白的翻译。两条途径的最终效应都是促进mRNA翻译,从而直接或间接调控翻译起始阶段、微丝形成、膜转运、蛋白降解、蛋白激酶C(PKC)通路、核蛋白体合成、tRNA合成及转录等。

3. mTOR抑制剂 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能结合FKBP(FKS06结合蛋白),抑制mTOR,阻止P70S6K和4EBP磷酸化。同时也间接抑制了其它相关蛋白转录和翻译,具有抗菌、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

mTOR抑制剂是具有抗排斥、抗增殖、抗肿瘤及延长哺乳动物寿命等作用的多功能药物。第一个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现称西罗莫司,Sirolimus)及其后来通过化学半合成获得的西罗莫司衍生物已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作为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作为治疗肾癌等癌症的mTOR靶向抗癌药物。

目前又发现雷帕霉素能够治疗老年性痴呆症,也是第一个被报道能够延长哺乳动物生命的药物。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临床上的新适应症逐步被开发,它们在治疗罕见病、疑难病症方面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有关mTOR抑制剂的专利申请不断增加,设计、合成、筛选结构新颖的mTOR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大课题。

4. mTOR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的原理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mTOR的Ser2448磷酸化是上游信号AKT激酶和下游p70S6激酶反馈作用的结果,通过检测mTOR的Ser2448磷酸化程度可以检测mTOR的活性。

我们找了Abcam公司 的mTOR pSer2448 in vitro ELISA试剂盒,这个试剂盒是专为在细胞和组织裂解液精确测量mTOR的活性。

具体如下:采用mTOR特定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样品吸入孔中,样品中存在的mTOR被固定化的抗体结合到孔中。洗涤后,在微孔中加入检测抗体。洗去未结合的检测抗体,

将酶标抗体加入孔中。各孔再次洗涤,将TMB底物溶液加入到孔中,TMB被催化转化成蓝色,蓝色的深浅与磷酸化的Ser2448的数量呈正相关。加入盐酸停止反应,颜色从蓝色变到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OD值),可计算样品浓度。

受检抗原: mTOR phospho Ser2448 检测抗体: anti-mTOR phospho Ser2448 detector antibody 酶标: HRP-conjugated label specific for the detector antibody 底物: TMB 检测:最后加入盐酸停止反应,用酶标仪在450nm处测定OD值。

分析:OD值越小,mTOR的Ser2448磷酸化程度越低,抑制剂作用越强。

(2)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是指两个荧光发色基团在足够靠近(7~10nm)时,当供体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后被激发到更高的电子能态,在该电子回到基态前,通过偶极子相互作用,实现了能量向邻近的受体分子转移(即发生能量共振转移)。FRET是一种非辐射能量跃迁,通过分子间的电偶极相互作用,将供体激发态能量转移到受体激发态的过程,使供体荧光强度降低,而受体可以发射更强于本身的特征荧光(敏化荧光),也可以不发荧光(荧光猝灭),同时也伴随着荧光寿命的相应缩短或延长。

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研究其中的酶活性是研究信号通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放射性以及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检测酶活性,都需要破碎细胞,用细胞提取物测定酶活性,无法做到活细胞内定时、定量、定位的观测酶活性变化,而利用FRET方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FRET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探针(一种融合蛋白):新探针包含一个对已知蛋白激酶特异性的底物结构域,一个与磷酸化底物结构域相结合的磷酸化识别结构域。这个探针蛋白的两端分别是供体、受体荧光分子,利用FRET原理工作。当底物结构域被磷酸化后,分子内部就会发生磷酸化识别结构域与其结合而引起的内部折叠,两个荧光蛋白相互靠近就会发生能量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