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 新人教版-2.doc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成就。
(2)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4)培养学生读图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3)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讨论回答:1.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代表握手?(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美军打得焦头烂额。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1.本课共两个子目。
第一子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新中国外交地位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克服一个个阻力而获得的,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为赢得发展机遇等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源摄入探究学习本课内容,了解建国初的外交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录像、读课文等,使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过程:。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20xx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目标】知识点基本要求识记理解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原因。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讲述故事、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3.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合作探究】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影响?【课堂练习】1.20xx年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 B.1955年 C.1971年 D.1972年3.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4.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5.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6.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8.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求同存异”的原则。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课 标 【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解 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分两目: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讲述了新中国诞生之 与 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以及意义。第二目: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 教 材 介绍了万隆会议的特点、外交斗争以及意义。 分 析 知识 与 技能 教 学 目 标 情 态度 位的非凡气度。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 价值观 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媒 体教 具 课时 一课时 难点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感 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 过程 与 方法 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 交家的风范和贡献。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 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与旧 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教学过源自程 修改栏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1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遭受外来侵略,腐朽 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 被动外交,签定了《南
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 京条约》 、 《天津条约》 、 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 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 学生根据第 1 页“导入框” ,讨论回答: 1. 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为什么不许美国代表与中国 代表握手? 2.那位史密斯实在抑制不住对周恩来的敬佩,采取什 么举动表示自己的心情? 导入:周恩来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 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 态下的人们。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 立自主) (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3)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 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 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 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 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 破这种封锁, 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 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2.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北京条约》 、 《马关条 约》 、 《辛丑条约》等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 地丧权辱国。 ) 1. 朝鲜战争期间,中美 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中 国人民志愿军把侵朝的 美军打得焦头烂额。所 以杜勒斯十分敌视中 国。 2. 抓住周恩来的胳膊摇 晃,然后笑咪咪地走开。 4.[ 组 织 学 生 进 行 “ 接 龙”活动 ,当堂巩固 ]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惠、和平共 处) 1. 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 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 题。 2. 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 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 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 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可编辑修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幅反映旧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的画面。
西方列强趾高气昂,清朝官员俯首称臣。
图片展示了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出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本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3、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
八年级历史下册 1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

1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2.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轻松过关1、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朝鲜 B苏联 C越南 D印度2、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⑴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⑵互不侵犯⑶互不干涉内政⑷平等互惠⑸和平共处A ⑴⑵⑶B ⑴⑵⑶⑷C ⑵⑶⑷⑸D ⑴⑵⑶⑷⑸3、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4、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A、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时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C、1954年,国际日内瓦会议上D、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5、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6、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扩大了独立自主原则的影响B避免了战争,保卫了和平C维护了社会主义阵营D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材料题:(1)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是什么?(2)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3)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1、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案 新人
教版-2
学习目标:1、掌握: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 度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万隆精神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3、归纳:建国初与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难点:美、苏对中国的不同外交态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外交政策:奉行 政策
外交关系:1949年同 等17个国家建交
时间: 年
内容: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2、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各指什么?
3、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
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
的航向?
三、巩固提升:
影响:
建国初
期
20世纪50年
代外交成就
①
②
2、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主题
性质
意义
1、A、B两组各选一名代表做游戏,梳理全课知识,展示课件,突出重点。
四、归纳总结
1、 说出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情感熏陶:再次回顾周恩来光辉灿烂的一生,突出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滚动播放周恩来的图片,并深情讲述:
五、典型例题
(2013·荆州)(7分)阅读下列材料:
1953年底,中国和印度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首次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双方经过友好谈判签署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
和交通协定》。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一致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并发表联合声明。此后,中国政府通过和平协商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友
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
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写入160多份国际文件,逐渐
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产生了哪些积极作
用?(4分,回答2点即可)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够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3分)
六、课堂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
一个政策( ) 一个原则( )
一次会议( ) 一个方针( )
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位伟人( )
七、达标测试
1、新中国成立的一年里,与多少个国家建交( )
A . 17 B. 16 C .15 D.18
2.建国初期,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的是( )
A.不结盟国家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煤钢联营 D.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 交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处理国与
国关系的
基本准则
赢得良好
的
外部环境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开创了外 交新局面
标志外交
政策成熟
3. (2013·襄阳)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A.搁置争议 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 (2013·安徽)为促进“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圆满成功,周恩来总理提
出的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睦邻友好C.战略结盟 D.平等互惠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互不结盟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D、平等互惠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 )
A.党与党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民族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国际组织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7.(2013包头)“和而不同”是孔子“仁”的思想体现。下列哪些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 )
①万隆会议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我国重返联合国 ④巴以冲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013·衡阳)在下列哪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
满成功( )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APEC会议 D.多哈会议
9.(2013·湘潭)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3·威海)2013年5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下
列有关中印两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高僧玄奘曾西游天竺 B.中国和印度都曾遭受英国的殖民侵略
C.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中国兴起了义和团运动
D.1954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
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
11.(2013·重庆)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 D.l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12.(2013·长沙)某中学八年级同学进行“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中与
此主题有关的是( )
①出席雅尔塔会议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出席万隆会议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3.材料分析: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
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
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中“这些原则”指什么? ⑵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提出的?
⑶请说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