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设计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0298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文化馆建筑设计质量,使文化馆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文化馆建筑设计。
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文化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第1.0.4条文化馆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新建文化馆宜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符合文化事业和城市规划的布点要求。
第2.0.2条文化馆基地的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便于群众活动的地段;二、环境优美、远离污染源。
第2.0.3条文化馆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
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三、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
第2.0.4条文化馆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第2.0.5条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第2.0.6条文化馆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订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文化馆一般应由群众活动部分、学习辅导部分、专业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组成。
各类用房根据不同规模和使用要求可增减或合并。
第3.1.2条文化馆各类用房在使用上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便于分区使用统一管理。
文化馆防火设计专篇

文化馆防火设计专篇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南岗区区治文化馆。
2、建筑类别:本建筑为多层公共建筑,建筑物耐久年限为50年。
3、抗震设防烈度:6度。
4、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5、结构形式:本工程为砖砌体结构。
6、建设地点:哈尔滨市南岗区先锋路与黄河路交汇处。
7、使用功能:公共建筑8、总用地面积:5200m2,总建筑面积:3400.8m2,主题建筑高度为12.400m, 主体二层,局部三层。
9、建筑密度:68.7%,容积率:1.46,绿化率:30.5% ,机动车停车位:10辆。
二、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3、《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41-87)三、防火措施:1、防火分类:此文化馆为多层建筑,无分类。
2、耐火等级:二级3、消防通道:区内的道路考虑到消防车的通行,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为127m,小于160m,符合消防车道的要求。
4、防火间距:本文化馆的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间距为6m5、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文化馆的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为3h的不燃烧体材料,承重墙采用耐火极限为2.5h的不燃烧体材料,楼梯间墙采用耐火极限为2h的不燃烧体材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为1h的不燃烧体材料,非承重外墙采用耐火极限为0.50h的不燃烧退材料,房间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为0.50h的不燃烧体材料,柱子采用耐火极限为2.50h的不燃烧体材料,梁采用耐火极限为1.50h的不燃烧体材料,楼板采用耐火极限为1.00h的不燃烧体材料,屋顶承重构件采用耐火极限为1.00h的不燃烧体材料,疏散楼梯采用耐火极限为1.00的不燃烧体材料,,因为本文化馆的吊顶采用不燃烧体,所以其耐火极限不限。
6、防火分区: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二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超过2500m27、安全疏散:1)、安全出口数量:本文化馆一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安全出口的数量为4个,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2条的规定,二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两部疏散楼梯,且最大建筑面积为500m2。
JGJ41-87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满足要求时 可设机械排风
第
条 厕所应有独立的通风排气设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三节 电气
第
条 一般规模的文化馆宜为低压配电 其总配
电装置应设于管理和进出线方便的部位
第
条 文化馆各类用房的电气设计应考虑房间需
要互换和增加设备内容的可能性
第
条 配电线路应按不同用电场所适当分开 对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群众活动部分 第三节 学习辅导部分 第四节 专业工作部分 第五节 行政管理部分
第四章 防火和疏散 第五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水排水 第二节 采暖与通风 第三节 电气
附录一 名词解释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总 则
备
注
观演厅
观 演
舞台 侧台
用 房
化妆室
放映室
游艺用房 交谊用房 展览用房 阅览用房
游艺室 舞厅 茶座 展览厅 廊 阅览室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舞台应设工作照明
宜设局部照明 宜设局部照明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房间名称
平均照度 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年
月
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批准发布部标准 文化馆建筑 设计规范 的通知
城标字第 号
为适应文化馆建筑设计工作的需要 由吉林省建筑设计
院主编的 文 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经建设部和文化部审
查 现批准为两部标准 编号为
自一九八八年
六月一日起试行 试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 请函告吉林省建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doc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第1章总则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章建筑设计3.1一般规定3.2群众活动部分3.3学习辅导部分3.4专业工作部分3.5行政管理部分第4章防火和疏散第5章建筑设备5.1给水排水5.2采暖与通风5.3电气附录一名词解释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文化馆建筑设计质量,使文化馆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文化馆建筑设计。
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文化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第1.0.4条文化馆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新建文化馆宜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符合文化事业和城市规划的布点要求。
第2.0.2条文化馆基地的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便于群众活动的地段;二、环境优美、远离污染源。
第2.0.3条文化馆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
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三、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
第2.0.4条文化馆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第2.0.5条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第2.0.6条文化馆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订的规定。
文化馆标准化建设

文化馆标准化建设一、引言文化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文化中心,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也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之一。
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文化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文化馆标准化建设。
二、规划设计1. 空间布局: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合理布局空间,确保功能齐全、流线顺畅。
2. 设计风格:根据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选择设计风格,体现地方特色和人文精神。
3. 环境美观:注重景观绿化、艺术装饰等环境美观设计,营造舒适宜人的氛围。
三、基础设施建设1. 建筑结构: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符合防火防盗等相关标准。
2. 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光系统,并设置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照明效果。
3. 空调通风系统:采用新风换气技术和高效空气过滤器,确保室内空气清新舒适。
4. 声学系统:采用专业的声学设计和材料,确保音乐、演讲等活动的声音效果良好。
四、管理制度建设1. 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职责明确、权责分明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2. 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报销流程,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
3.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监管和检查。
4. 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落实服务承诺。
五、标准化认证1. 理念认知:文化馆应树立标准化意识,认识标准化对于提升文化馆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2. 管理体系建设:按照ISO9001等相关标准要求建立文化馆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体系内审和外审。
3. 资源整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并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统计分析。
4.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服务质量,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提高文化馆的标准化水平。
六、总结文化馆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是实现标准化的重要环节,同时需要进行标准化认证和持续改进。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建筑造型往往较丰富,应精心设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2
采用天然采光时,各使用房间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 表9.18
展览、阅览、教室最好北面采光,并要避免产生眩光 和直射光。美术与书法、摄影等用房要求光线柔和,也可 考虑顶部采光。当采用人工照明时,各类用房工作面上的 平均照度值建议按表9.19采用。
⑧不论用地面积大小,在建筑组合和总平面布置时, 应尽量紧凑、集中,以创造宽敞、丰富的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间。分散 式布置是文化馆较好的组合形式,应合理地进行不同大小、 高低、形体的建筑组合和组织不同的室外空间,以创造良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文化馆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
(1
文化馆中要为群众提供各种文化活动场所,包括观演、 游艺、交谊、展览、阅览、学习、专题研究等。它们要求 的建筑空间各不相同,既要各得其所,又要减少相互间的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文化馆建筑的特征
(1 综合性是文化馆建筑的最基本的特征。由于广大群众
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多种多样,文化馆建筑必然要同文化活 动的内容相适应,设有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学习辅导等
(2 文化馆建筑为适应活动空间的多种使用要求,建筑的
空间组织和空间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性,实现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②文化馆的位置应考虑便于群众前来参加活动,一般 宜设在地区中心地段或靠近公共绿地之处,交通要方便。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③面积适当,地形较完整,便于布置建筑和活动场地。 ④
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2 文化馆总平面设计除布置建筑外,还应结合地形和使
用要求布置室外休息娱乐场地、庭院、道路、停车场、绿
①根据使用要求,大、中型文化馆至少应设两个出入 口。主要出入口位置应明显。观演部分规模大时,宜有单 独出入口。学习辅导部分、专业研究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 宜另设辅助出入口。食堂、车库、职工宿舍部分可设后勤 出入口。当主要出入口紧邻交通干道时,应按有关规定留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41—8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文化馆建筑设计质量,使文化馆建筑符合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文化馆建筑设计。
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文化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在满足当前适用需要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留有发展余地。
第1.0.4条文化馆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新建文化馆宜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符合文化事业和城市规划的布点要求。
第2.0.2条文化馆基地的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便于群众活动的地段;二、环境优美、远离污染源。
第2.0.3条文化馆的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流和车辆交通路线,对喧闹与安静的用房应有合理的分区与适当的分隔;二、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
当主要出入口紧临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留出缓冲距离;三、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
第2.0.4条文化馆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动场地、绿化、建筑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第2.0.5条当文化馆基地距医院、住宅及托幼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室、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的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
第2.0.6条文化馆建筑覆盖率、建筑容积率,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订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文化馆一般应由群众活动部分、学习辅导部分、专业工作部分及行政管理部分组成。
各类用房根据不同规模和使用要求可增减或合并。
第3.1.2条文化馆各类用房在使用上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并便于分区使用统一管理。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剖析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剖析文化馆作为文化活动的场所,其建筑设计规范是保障文化馆功能发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建筑设计规范是指根据文化馆的用途和功能,确定建筑结构、空间布局、材料选用、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进行剖析。
首先,文化馆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文化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建筑材料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达到相关要求,同时要满足火灾设计规定,保证人员的安全。
此外,文化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如能源利用效率等。
其次,文化馆的空间布局设计规范。
空间布局是为了使文化馆能够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和展示效果。
设计规范要求文化馆的各个区域布局合理,如展厅、多功能厅、图书资料室、休息区等应有明确的划分和合理的连接方式。
此外,设计规范还要求保障艺术品展示空间和观众流线的畅通性。
第三,文化馆的材料选用设计规范。
材料选用是文化馆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外观美观,还关乎建筑的环保性能和永续性。
设计规范要求文化馆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如节能材料、环保涂料等,同时要求材料的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
最后,文化馆的设备配置设计规范。
设备配置是文化馆保障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之一,包括照明、空调、音响、安全监控等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设计规范要求文化馆设备的配置要兼顾使用效果和能耗,如照明设备要选用节能灯具,空调设备要选用能效高的产品。
此外,设计规范还要求各项设备的布局合理、维护方便。
总之,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是确保文化馆功能发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保障。
建筑结构、空间布局、材料选用、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设计规范要求需要兼顾艺术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使文化馆成为一个具有高品质、可持续性的艺术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也需要不断更新,满足人们对文化活动场所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