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共86页

环境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共86页
环境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x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x
• 3、排放标准(GB14761.5-93)
第33页/共47页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限量
(摘自GB14761.5—93)
污染物
CO(体积分数)/ %
HC(体积分数)①/10-6
车别
轻型车
重型车
四冲程
二冲程
轻型车 重型车 轻型车 重型车
1995年7月1日前的定型汽车
3.5
4.0
900 1200 6500 7000
第25页/共47页
含湿量计算公式:
第26页/共47页
(五)烟尘浓度的测定
• 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烟气通过已知重量的捕尘装置 (如滤筒),根据捕尘装置采样前后的重量差和采 样体积计算烟尘的浓度。
• 1、等速采样法:测定烟气、烟尘浓度必须采用等速 采样法,即烟气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 流速相等,否则,过大、过小均会造成测定误差。
第47页/共47页
• 测压管 二者可以同时测出全压和静压
S型皮托管(适用烟尘含量较高的烟气 )
U形压力计:可同时测全压和静压
• 压力计
斜管式微压计:只能测动压
第23页/共47页
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1、测量状况下烟气流速(Vs)的计算:
2、标准状况下干烟气流量计算式:
式中:Ms-烟气的相对分子量,Kg/kmol
KP— 皮托管校正系数;
第17页/共47页
• 采样点布设 (1)圆形烟道 (2)矩形烟道
第18页/共47页
(1)圆形烟道
不同直径圆形烟 道的等面积环数、 采样点数及采样 点距离烟道内壁 的距离,见168页 表4-9。
第19页/共47页
(2)矩形烟道
将烟道断面分成一定 数目的等面积矩形小 块,各小块中心即为 采样点位置,小矩形 数目可根据烟道断面 面积大小确定。见 168页表4-10。

空气和废气监测 PPT

空气和废气监测 PPT
空气和废气监测
4、采样点周围应开阔,障碍物顶点至采样点位连线与 地面夹角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避开 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 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 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如研究大气污染对人 体的危害,采样口高度为1.5-2m;如研究大气污染对植 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 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 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 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空气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 气象资料 3. 地形资料 4. 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5. 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三、监测项目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项目
采样时,打开瓶塞上的活门,利用瓶内的负压使气样入瓶, 关闭活门。
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低(ppm-ppb数 量级),富集采样时间一般较长,测量结果
代表采样时间平均浓度。
1. 溶液吸收法 2. 填充柱阻留法 3. 滤料阻留法 4. 低温冷凝法
5. 静电沉降法 6. 扩散(或渗透法) 7. 自然积集法 8. 综合采样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
吸收管
① 溶液吸收法
气体吸收管(瓶)示意图
空气和废气监测
气泡吸收管
空气和废气监测
(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
空气和废气监测
WHO推荐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目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三)采样点布设方法
采样前先调查相关资料,设计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pptx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pptx
任务二: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前期准备工作
环保1011
一、设计采样记录表和测定记录表
测定记录表格按各监测项目分别设计,同时考虑标准溶液 的配置和标定记录表。 检测项目: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SO2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SO2及NOX的测定记录表
Page 8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总悬浮颗粒物测定所需仪器
Page 9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SO2测定所需试剂
Page 10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SO2测定所需仪器和设备
Page 11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NOX测定所需仪器
Page 12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NOX测定所需试剂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上午11时41分41秒上午11时41分11:41:4120.7.26
谢谢观看
Page 13
二、采样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臭氧测定所需试剂
Page 14
NOX测定所需仪器
Page 15
三、采样和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1、配好所需试剂 2、领取采样器 3、保证电源供给 4、清洗所需玻璃仪器
Page 16
完!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7.2620.7.26Sunday, July 26,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7.2620.7.2611:41:4111:41:41July 26, 2020

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演示文稿.

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演示文稿.

二氧化氮 (NO2)
NO与O3的化学发光反应产生激发NO2分子,它返回 基态时发出一定能量的光,所发出的光强度与NO的 浓度呈线性关系,利用检测光强来进行NO的监测
利用β射线吸收原理给出样品确定的质量浓度。通过 清洁滤带时散射和衰减的电子与通过尘样时散射和衰 PM10 (PM2.5) 减的电子相比较,计算通过清洁滤带和尘样后检测到 β粒子数的比率来获得空气中尘浓度,玻璃纤维滤膜 带可长时间自动监测,不需人工操作 一氧化碳 (CO) 利用CO对波长为4.6μm的红外辐射有吸收的特性, 利用检测红外辐射的强度变化来进行CO的监测
(2)
没有由许多台仪器组成一起协调工作,能连续、自动地对 空气中的微量、痕量污染物进行监测
(3)
科学准确实时地了解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为空气质量管 理、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任务6: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
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 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 2
3
主要污染物监测原理
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
(2)
质量保证 实验室
(3)
系统支持 实验室
整个系统的支持保障中心 根据要求定期预防性维护和保养仪器设备 及时、针对性检修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 保管和发放仪器设备、备品备件和有关器材
(4) 监测子站
气象监 测仪
采样总管
PM2.5
室温监 测仪 无线 收发 电台
SO2、 NO2、 CO、 O3、 PM10、 PM2.5 监测仪
子站计 算机或 数据采 集仪
调制解 调器
调制解 调器
电话线
动态校准仪器
空气采样单元
污染物监测单元
监测子站
气象单元
自动校准单元

自动监测PPT课件

自动监测PPT课件

自动监测技术发展概述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建立自动监测站。 到 2000 年,已有 60 多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在主要水系和水域重点断面建立了 40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并开展了遥感遥测工作。
自动监测技术发展概述
采用自动监测仪器测定污染物质,具有准确、灵敏、选择性或分辨率好等优点,但其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贵,有的仪器工作条件要求高,维护量大,并需要装在固定地方,普及应用困难。 自动监测仪器不适宜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应急监测,因此还需要发展测定简便快速、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的简易监测仪器和技术,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
(2)监测子站(两类)的主要功能: ①计算机按预定的监测项目进行监测; ②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 ③将收集到的数据按不同的需要进行显示、打印和短期储存; ④通过本站的无线电接受总站的工作并按总站的要求向总站传送检测数据。
二、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一)子站数目和站位选址
监测子站的数目和地址的选择取决于监侧目的、监测范围和监测地区内的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污染物分布情况。通常要求设在地理条件好、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备的地方。数目由经验法、统计法、模式法、综合优化法确定。 第三章介绍的采样点位的选择原则和要求也适用于子站站位的选择。
自动监测技术发展概述
定点、定时人工采样测定难以反映污染物的动态变化。 为及时获取污染物的变化信息,正确评价污染现状,研究污染物迁移和转化规律,必须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技术。
自动监测技术发展概述
美国、英国、日本等饱尝了环境污染的危害,20 世纪 50 年代 开始建立区域性监测网,应用自动监测仪器。 60 年代已初具规模,并引入遥 测技术。 70 年代在全国范围形成完整的全天候自动监测网,还开展了烟气连续自动监测工作。 80 年代进一 步加强和完善,应用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进行大范围、大面积的水体和空气污 染状况监测和预测、预报,自动监测仪器也不断更新、完善和规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