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培训课件(共 85张PPT)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培训(水环境监测课件)

环境监测培训(水环境监测课件)

▪ 2.水质监测目的
▪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 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 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 和资料。
▪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 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①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②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③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④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⑤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⑥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基础资料的收集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 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 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本讲的基本要求
▪ 1、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 ▪ 2、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 ▪ 3、掌握水质的布点、采样、保存方法 ▪ 4、掌握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 ▪ 5、掌握各种污染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
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 6、了解各种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
一、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
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

环境监测.ppt课件

环境监测.ppt课件

试验条件选择
每一种浓度的试验溶液为一组,每组至少10尾鱼 试验容器用容积约10L的玻璃缸,保证每升水中鱼 重不超过2g。
试验溶液的温度要适宜,对冷水鱼为12~28℃, 对温水鱼为20~28℃。同一试验中,温度变化为 ±2℃。
试验溶液中不能含大量耗氧物质,要保证有足够 的溶解氧,对于冷水鱼不少于5mg/L,对于温水鱼 不少于4mg/L。
(三)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法是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 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部分微型 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达到种数平衡,通过观 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 况。
根据水环境条件确定采样时间,一般在静水中采 样约需四周,在流水中采样约需两周;采样结束后, 带回实验室,把PFU中的水全部挤于烧杯内,用显微 镜进行微型生物种类观察和活体计数。
(三)其他生物测试法
1.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测定
水生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能力、固氮能 力等指标的变化。
2.致诱变物质监测
其检测方法有:
微核测定 艾姆斯(Ames)试验 染色体畸变试验
三、细菌学检验法
1. 卫生学质量的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检验细菌总数,特别是 检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如总大肠菌群、粪 大肠菌群、粪链球菌、肠道病毒等,来间接判断水 的卫生学质量。 2. 利用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检测废水毒性:
湖泊(水库):入湖(库)区、中心区、出口 区、最深水区、清洁区等处设监测断面。
生物监测主要方法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二、生物测试法 三、细菌学检验法
一、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生物群落监测中的对象: 生生物未,受这污是染长的期环自境浮然水游发体生展中物的生结活浮动角果着游物类,多生 、 和也种物 轮 桡是多( 虫 足生样、 类原态的枝生)系水 统保持相对平衡的标志。当水体浮受游到生污物染-后藻,类水 水生自消污生然亡染物生,指的 态 抗示群 平 性生落 衡 生物结 系 物构统旺着的和被盛底各生个破生栖种生体坏长动基物数,,物质-量最群-表附就终落面栖着上息会结结于的在发果构长有水生 是 单期机体变 敏 一浸体底化 感 ,没群部水, 生 这落淤中。泥使 物 是 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内、论石依块据或。数将发生改变。因此,利用微型生物在PFU 上的群集过程中3个参数的变化,可以评价水质和监 测水污染。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教材(PPT 124页)

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教材(PPT 124页)
分析结果精度要求较高时,测定前应用滤孔为1.6μm 的滤 膜过滤,检测报告中注明滤膜滤孔的大小。
14
样品前处理
4、余氯和结合氯的去除
若样品中含有少量余氯,一般在采样后放置1~2h,游离 氯即可消失。
对在短时间内不能消失的余氯,可加入适量亚硫酸钠溶 液去除样品中存在的余氯和结合氯,加入的亚硫酸钠溶液 的量由下述方法确定。取已中和好的水样100ml,加入乙 酸溶液10ml、碘化钾溶液1ml,混匀,暗处静置5min。用 亚硫酸钠溶液滴定析出的碘至淡黄色,加入1ml 淀粉溶液 呈蓝色。再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所 用亚硫酸钠溶液体积,由亚硫酸钠溶液消耗的体积,计算 出水样中应加亚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非稀释接种法,每升稀释水中加入与试样中相同量的接种 液作为空白试样。
稀释法测定,空白试样为稀释水。 稀释接种法测定,空白试样为接种稀释水。 需要时每升稀释水中加入2 ml 丙烯基硫脲硝化抑制剂。
25
试样的测定
a、碘量法测定试样中的溶解氧 将试样充满两个溶解氧瓶中,使试样少量溢出,防止试样
7、氢氧化钠溶液:0.5mol/L
8、亚硫酸钠溶液:0.025mol/L(此溶液不稳定, 需现用现配)
10
试剂与材料
9、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将优级纯的葡萄糖 和谷氨酸在130℃干燥1小时,各称取150mg溶于 水中,在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此溶液的 BOD5为210±20mg/L,现用现配。
试样的准备
21
试样的准备
按照确定的稀释倍数,将一定体积的试样或处理后的试样 用虹吸管加入已加部分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的稀释容器中 ,加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至刻度,轻轻混合避免残留气泡 ,待测定。
若稀释倍数超过100倍,可进行两步或多步稀释。若试样 中有微生物毒性物质,应配制几个不同稀释倍数的试样, 选择与稀释倍数无关的结果,并取其平均值。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培训ppt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培训ppt
总结词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是评估土壤和沉积物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和指标 进行监测,预测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包括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的监测。同时,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等参数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土壤状况。
噪声和辐射监测
总结词
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 保行业在保护地球生态、推动可 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环保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发展历程
环保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 高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趋势
未来,环保行业将继续朝着技术智能化、治理综合化、产业融合化等方向发展 ,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
总结词
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和预测其对人类健康的 影响。
详细描述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包括在线监测和手工采样两种方式,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PM2.5和PM10等。监测站点需合理布局,以全面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02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特定指标进行检 测、测量、评估和预测的一系列活动 ,以了解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和变化 趋势。
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旨在为 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 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 展。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应用
分类
环境监测可以根据监测对象、指标、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进行分类,如空气质量监 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

环境监测培训课件PPT(共 85张)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器和所用吸收液; • 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三、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一)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 同而异,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和 生物三个方面的监测项目 。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分别规定 的监测项目如下:
(1) 生活污水监测项目: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 阴离子洗涤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二)采样点的设置
1、设置原则:大气采样点的设置与监测范围 的大小、工业布局、污染源的分布、气象条件、 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监测 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高、中、低部位都要设一 定量的采样点。工业集中区比郊区、农村采样 点要多,人口稠密的区域比稀疏区域采样点要 多。
2、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环境监测有组织监测培训PPT

环境监测有组织监测培训PPT

有组织废气--采样步骤及注意事项
采样现场一般环境恶劣,常为高空作业,应要求企业建筑稳 定永久性安全平台,以确保采样人员人身安全;
测试现场往往是临时拖接电源,必须注意只能接220V交流电 源,防止误接其它工业电源,损坏仪器,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电源可靠接通测试正常后,再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不能用仪 器来检测电源是否接通;
⑤、工业锅炉应在最大热负荷下测试:当炉窑达不到或超过设 计能力时,则必须在最大生产力的负荷下测试,即在燃料消耗 量较大的稳定加温阶段进行 ⑥、水泥厂日常监督性监测,监测工况应与当时正常运行工况 相同;竣工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和生产工况达到设计规模 80%以上时监测。
四、采样步骤及注意事项
颗粒物(烟尘)等速采样方法 ①、普通型采样管法(预测流速法) ②、皮托管平行等速采样法 ③、动压平衡型采样管法 ④、静压平衡型采样管法
燃料和其它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 体颗粒状物质。 4、 气态污染物 gaseous pollutants
以气体状态分散在排放气体中的各种污染物。
颗粒物在化学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有机颗粒物如蒽、萘等多 环芳烃、油类颗粒物等,另一类是无机颗粒物如矿物尘、金属 及其氧化物粉尘等
环境监测有组织废气采样培训
一、基础知识
1、污染源 pollution source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建筑构造(如车间等)。
2、固定源 stationary source 燃煤、燃油、燃气的锅炉和工业炉窑以及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筒向
空气中排放的污染源。 3、颗粒物 particulates
三、监测工况要求
①、在现场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 督,保证排污单位的生产设备、污染物治理和排放设备应处于 正常运行,工况条件符合监测要求。 ②、相关标准中对监测工况有规定的按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③、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 达到生产能力的75%(含75% )情况下进行, ④、新装工业锅炉应在额定出力下测试:在用锅炉烟尘排放浓 度的测试,必须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并按锅 炉运行三年内和锅炉运行三年以上两种情况,将不同出力下实 测的烟尘排放浓度乘以出力影响系数K,作为该锅炉额定出力情 况下的烟尘排放浓度,对于手烧炉应在不低于两个加煤周期的 时间内测定。

环境监测知识培训 ppt课件

环境监测知识培训 ppt课件
6、基本具备本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中所要求监测项目的自测能力,自测项目和频次必须与企 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相适应;
17
2 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7、自测方法应首选环保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方法,并 尽可能与监督性监测方法保持一致,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 性;
8、健全自测管理制度,规范自测行为,加强自测全过程 质量控制,制定并落实自测质控方案,确保自测数据准确 可靠;
24
2、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环保厅审 核汇总11市检查结果并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
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环保厅对11市 环保局上报的检查结果进行审核汇总, 将 全省检查结果通过采集软件导出,于10月31 月前将检查结果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
2012年10月31日-11月30月,省环保厅对11市 环保局开展国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检查情 况进行认真总结评比,并向全省通报。
(五)配合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单位实 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
(六)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安装并通过验 收、实现联网情况,自动监测数据有效 性审核情况;
(七)针对监测结果的持续改进情况; (八)监测工作在总量减排和整个环境管
理中发挥先行和引领作用的情况等。
8
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对监测体系的了解和掌握不够 监督监测频次基本满足要求、监测项目有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 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5
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的组成
企业自测
在线监测
减排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ppt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ppt

B 执行第二时段标准时,全部污染物质均在单位法定周界(实际)10m 范围内,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不设参考点
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一般设2~3个监控点
*在正常工况下监测
监测
大气污染源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恶臭无组织排放:
恶臭污染源:NH3、H2S、苯乙烯、三甲胺、CS2、硫醇、硫醚、 二甲二硫、臭气
▪ 各行业废水的监测项目 *有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时采样ຫໍສະໝຸດ 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 监测项目: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 • 废气按排放方式分类:无组织排放废气、有组织排放废气
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烟囱或排气系统而泄漏烟尘、生产性 粉尘或其它有害污染物
几种污染源产生的废气
*在正常工况下监测
环境监测入门培训材料
环境监测的主要分类
▪ 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地表 水、地下水、土壤、底泥、降水等
▪ 环境(工程)监理监测:环境空气、噪声、环境水等 ▪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废水、废气、噪声、固
体废弃物等 ▪ OHSAS1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生活饮用
水、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照度、职业噪声、室内 空气等
环境监测的主要分类
▪ 室内空气: GB/T 18883-2001 中19项 、 GB 5 0325-2001中5项
▪ ICTI环境健康安全: 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 物、照度、生活饮用水、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室 内空气等
▪ 车内空气污染物
▪ 汽车尾气污染物
相关标准
▪ 1. 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2.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3. GB 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4. DB 44/26-2001 广东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 5. GB 8978-201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6. DB 44/27-2001 广东地方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 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 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 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 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纠纷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 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 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 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第二节 环境监测试样的采集和保存
一、采样概述 1、 采样的原则: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2、 收集资料、合理布点 3、 采样量:一般采样量应为各项分析测定所需样品
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14~16 d,每年12个月 同二氧化硫
隔双日采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天连续采样24±0.5 h, 每月5~6 d,每年12个月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硫酸盐化速率 每月采样30±2 d,每年12个月
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
污染物 SO2、NOx、NO2 TSP、PM10、Pb SO2、NOx、NO2、CO TSP、PM10、B(a)P、Pb SO2、NOx、NO2、CO、O3 Pb
1.1.3 环境监测发展及监测特点
1.被动监测阶段 上世纪50~60年代 对毒物进行化学分 析
2.主动监测阶段 上世纪70年代开始 认识到环境中各种 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环境存在着各种作用,因此必须用 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监测手段进行监测 ,并进行综合 分析,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伦。
0、01%)、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 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 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必须综合考虑。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 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 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 生虫等)监测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3.自动监测阶段 (污染防治监测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之后 采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监测仪器用电 脑控制,监测数据可送至监测中心。用电脑处理。打印发 布。对大范围的污染可用遥感,遥测手段可预测,预报环 境质量及时发布警告,通知采取预防措施。
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 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 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 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 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
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对象选择
• 潜在危险性大(难降解、生物积累性、毒
性大和属三致物质); • 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高残留; • 检测方法成熟的化学物质制订优先监测目
标,实施优先和重点监测。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 1.1.1环境监测的目的
•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 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 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 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 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用量总和的2-3倍 4、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系指在一个时段
内的采样次数。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能够测定最大值、最小 值和平均水平的时间段内。
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城镇空气质量采样频率和时间
监测项目
采样时间和频率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或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
灰尘自然沉降量
F
取值时间 年平均
1.1.2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 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
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 (2)纠纷仲裁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
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 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 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 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 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 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 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它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
的、生物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各要素的有关组成成 分及其中污染物进行现场的、长期的、连续的定性、 定量监视、测定和系统综合分析。
•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
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