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

2011-2015年度

实验室(实验站)名称: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

观测实验站

依托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

实验室主任(实验站站长):盛军

一、实验室(实验站)概况(限300字)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拥有29名固定人员,专业涵盖茶树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有在读博士5名,在读硕士37名。试验站现已购置设备有自动气象观测站、土壤养分速测仪、碳通量观测系统、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细胞破碎仪、台式冷冻离心机等20台(套);配备农机具5台套。试验站主要针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稳定性、适应性、保存安全性以及所处环境生态要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征和特征成分;开发野生茶树的扦插保存等技术;对云南大叶种进行种质创新;选育特色的品系;并建立云南大叶种的突变体库。

二、主要成效(限3000字)

(一)发展定位与学科建设

1.发展定位

实验站主要进行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并对收集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此进行生物学特征和特征成分的观察与分析。开发野生茶树的扦插保存和繁殖的相关技术体系。开发云南大叶种种质新品。选育出特色的品系。建立云南大叶种的突变体库。建成茶树资源发掘选育、公共实验、长期定位试验和技术示范服务四大平台。

2.学科建设

实验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方案,实现了人才,科研经费,创新平台等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产出贡献与效用影响

1.获奖成果(国家、省部级)

实验站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奖,2015年,盛军教授团队获得云南省茶因子与茶功效创新团队称号;周红杰教授团队于2012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于201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

2.论文,标准、著作等知识产权

自2011年至2015年,实验站主要参与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Molecular Plant等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50篇,其中SCI收录16篇。出版专著3部:分别是《现代辣木生物学》(2015),《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2014)和《普洱茶与微生物》(2012)。

3.科企合作与技术培训

实验站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于2014年向云南大叶帝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让普洱茶酵素和茶多酚深加工技术,至2015年10月,共累计实现销售额350万元。

(三)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1.学术带头人

实验站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验站站长在实验站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2014年,盛军教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盛军教授入选云南省首批“云岭学者”人才培养工程;2015年,周红杰教授入选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015年,王宣军教授入选第十八批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并获得“伍达观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杰出教师奖。

2. 团队建设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试验站现有固定人员29名,专业领域涵盖茶树遗传育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安全,茶树栽培与茶叶生化,食品科学,茶叶加工与茶文化,分子肿瘤,微生物学,茶产品检测等相关领域。其中,高级职称有19名,占全体成员的比例为65.5%,中级职称有8名,占全体成员的27.6%。目前实验站已经形成了由不同研究方向组成的小的研究团队。学术骨干负责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且是代表性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3.人才培养

实验站制订了引进和培养青年人才的措施,40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主要科

研任务和监测任务,鼓励青年人才创新研究。并每年积极开展农户,企业的技术培训。另有,两名教师分别于2014和2015年,获得云南农业大学第三批和第四批“百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四)资源共享与运行状态

1.共享平台建设

试验站制定了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共建共享制度,建立了实验材料,数据,信息,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试验站将原值10万元以上的设备共享到云南省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网站。

2.开放课题设置

2013年受普洱茶研究院委托,进行“红茶的产品开发与体验”和“普洱茶的产品开发与体验”2项课题的研究,合作经费200万元,年均40万元。

3.运行状态

实验站制定了培训制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开展科研材料,数据的监测,并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五)研发条件与制度文化

1.实验条件

实验站占地3000平米,试验站现已购置设备有自动气象观测站、土壤养分速测仪、碳通量观测系统、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细胞破碎仪、台式冷冻离心机等20台(套);配备农机具5台套。仪器设备原值近280余万元。实验站拥有10万元以上设备8台(套),10万元以上设备原值共计187万元。

2.运行管理

云南农业大学提供配备条件保障实验站正常运行,并制定了实验站运行管理章程,实验站能按要求完成实验室年报的填报工作。实验站建设过程中,严格按

照国家规定程序,建立项目档案,各环节资料齐全。项目仪器实行专人专管,使用预约制度。

3.科研环境建设

实验站建立了良性公平竞争的科研氛围,创建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实验站文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限200字)

实验站在建设的2年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站固定人员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但存在学科之间不能很好结合的现象。同样,实验站也存在研究创新不足的问题。需要在将来的工作中,为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并调动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十三五”建设思路与建议(限500字)

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通过争取国家、省市政府支持和企业合作,把实验站建设成为我国西南茶树资源保护与加工利用、茶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中心,并辐射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南亚区域茶学研发中心和茶学人才培训中心,为我国农业外交和在南亚区域的软实力提供有效支持。

建设内容:在现有建设基础上,1.建设在线茶叶加工示范生产车间一个,整合入茶园检测物联网和基地实时监测网络和质量控制在线网络;2. 建设茶叶功效研究平台一个,能够支持茶叶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所需的研究手段;3.人才引进,引进相关专业人才5-6名,建立多专业协同创新研发团队。

建议:学科群内甚至学科群之间能开展更多的交流,鼓励各实验室(站)加强合作,多举办专业的学术会议,给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创建更好的交流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