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史资料41--50辑

合集下载

河毓牧野——新乡黄河历史文化综述

河毓牧野——新乡黄河历史文化综述

河毓牧野曹岗险工土地平旷、水草肥美而成为商都朝歌郊外的农、畜牧业基地,故新乡有牧野之乡之称。

黄河不仅给新乡留下了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还为这片大地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新乡有面积12万平方米的龙山时期古城、孟庄遗址、辉县褚丘商朝贵族墓葬。

在新乡,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战国铸铁遗址,说明新乡在战国时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铸铁、冶炼技术。

北宋以前,河道相对稳定的黄河使新乡长期繁荣发展。

以濒临黄河的原阳为例,从西汉到唐宋年间,就先后涌现出十几位官居宰相的著名人物,特别在唐朝,有7人官至宰相。

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亮,有出将入相、气度宽宏的娄师德,有明哲保身、风趣圆滑的杨再思,更有移风易俗、以德服人的杨绾,及一门三相的韦氏父子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

在那个时期,原阳还留下了跪履三约、细柳屯兵、唾面自干、毛遂自荐等成语典故,原阳也由此成为“宰相之乡”和“成语之乡”。

晋之陆机,唐之李白、杜甫、李商隐、李贺,宋之欧阳修、苏轼、梅尧臣等诗词大家也在这里留下了优美诗篇。

南宋罗泌所著《路史·禅通记》记载,造字有功被黄帝任命史官的仓颉,也生于原阳。

西汉初期生于原阳的丞相、历算学家张仓,其参与增补校正的《九章算术》,对中国的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乃至2000多年后的2020年,我国新研制的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以“九章”命名。

太行巍巍,黄河汤汤。

新乡,虽非历朝历代的国都,却发生了一个又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鸣条之战促使夏商更替,牧野之战导致商周改朝,比干剖心谏纣受世人敬仰,张良刺秦掀起抗秦暴政高潮,官渡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奇迹,陈桥兵变造就大宋江山,岳飞抗金留下十八座营盘……大河汤汤,盛世煌煌。

翻开现今的地图,原阳的沙岭、回湾、夹滩,封丘的顺河街、河东、堤湾,长垣的大浪口、小堤西、东河集,延津的新堤、沙门、河道村等一个个与黄河有关的地名,在有着诗经之乡美誉的新乡,讲述着古黄河的故事,展现着曾经的盛世,诉说历史的兴衰。

史类《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卷四十六 河南一

史类《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卷四十六 河南一

史类《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卷四十六河南一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卷四十六河南一《禹贡》曰:荆、河惟豫州荆,荆山。

见湖广襄阳府。

《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

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故云豫也。

性,音生。

春秋时,为周畿邑,又为宋、郑、卫诸国地,亦兼秦楚之疆。

战国时,为韩魏列国地。

自河以北,则赵境也今怀庆、卫辉、彰德三府,本古冀州地,春秋属卫属晋,战国兼属赵魏。

《天官》:柳、七星、张则周分野,房、心则宋分野,室、璧则卫分野,觜、Δ、参则魏分野,角、亢、氐则韩分野赵分野,见山西沿革。

秦并天下,置三川、颍川、南阳等郡河以北彰德府,则邯郸郡之南境。

汉武置十三州,此亦为豫州,而半属于司隶今河南府及怀庆府、卫辉府,皆属司隶,而彰德则属于冀州。

后汉司隶改治洛阳,而别置豫州于谯郡今江南凤阳府亳州。

魏因之豫州改治汝南安城,今汝宁府废县。

而冀州治邺,河北皆属焉,即彰德府也。

晋亦分置司州及豫州司州仍治洛阳。

豫州治项,今开封府陈州项城县。

而河北则属冀州。

永嘉以后,中原芜没,刘宋尝置豫州于汝南、司州于义阳,后复失之。

隋置十三州,此亦为豫州地,而不详所统。

大业末,为李密、王世充等所据。

唐分十道,此为河南道。

开元中,为都畿治东都,今河南府、河南治陈留郡,今开封府及河北道治魏郡,今直隶大名府。

河北三府皆属焉。

宋都汴,置京东、京西及河北路河北路仍治大名。

元丰中,又分京东东西、京西南北等路详州域形势。

金为汴京路,又改曰南京,亦分属河北、河东等路怀州属河东南路,彰、卫属河北西路。

元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而河北为腹里地。

明初为河南等处丞宣布政使司,领府八、州一、属州十一、属县九十六总为里三千八百八十有奇,夏秋二税,约二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七十七石有奇,而卫所参列其间。

今仍为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南召县废。

◇开封府属州四县三十祥符县附郭陈留县杞县通许县太康县尉氏县洧川县鄢陵县扶沟县中牟县阳武县原武县封丘县延津县兰阳县仪封县新郑县陈州商水县西华县项城县沈丘县许州临颍县襄城县郾城县长葛县禹州密县郑州荥阳县荥泽县河阴县汜水县◇河南府属州一县十三洛阳县附郭偃师县巩县孟津县宜阳县永宁县新安县渑池县登封县嵩县卢氏县陕州灵宝县阌乡县◇怀庆府属县六河内县附郭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卫辉府属县六汲县附郭胙城县新乡县获嘉县淇县辉县◇彰德府属州一县六安阳县附郭临漳县汤阴县林县磁州武安县涉县◇归德府属州一县八商丘县附郭宁陵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县虞城县睢州考城县柘城县◇汝宁府属州二县十二汝阳县附郭真阳县上蔡县新蔡县西平县确山县遂平县信阳州罗山县光州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南阳府属州二县十一南阳县附郭镇平县唐县泌阳县桐柏县南召县今废邓州内乡县新野县淅川县裕州舞阳县叶县直隶◇汝州属县四鲁山县郏县宝丰县伊阳县东连齐、楚,自归德府东界,接山东之兖、济,南直之淮、徐,皆古齐、楚地。

精华资料历史文献学资料整理

精华资料历史文献学资料整理

历史文献学资料整理00时间:12月25号,上午10:00~11:30000地点:F_109000一.名词解释00001.春秋三传:《左传》、《公羊》、《穀梁》0000春秋三传:解释经的著作,在战国秦汉时都叫“传”。

春秋三传就是《春秋经》的三部传,即《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

西汉立博士的时候,只有《公羊》一家,后来《谷梁》、《左氏》相继出现,东汉时三传并行。

《春秋左氏传》就是《左传》,是西汉后期古文经学所尊崇的传,今文经学则推崇《春秋公羊传》,汉代最为盛行,六朝后,《左传》盛行,唐代以后三传都不被重视,宋人胡安国的传盛行,直到清儒刻意复古,三传才渐渐恢复。

00002.刘向: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

沛县人,为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之四世孙,。

元帝时石显弄权,被诬下狱,成帝时复进用,迁升至光禄大夫。

宣帝时习《谷梁春秋》,在学术上属今文派,但也重视古文,能诗善赋,通神仙方术,好言灾异。

成帝时,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任宏、尹咸、李柱国校书。

刘向不仅分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书,而且总撰各书叙录。

后来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

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其工作,集六艺群书,编着《七略》。

刘向父子在校勘学、目录学上皆有开创,能够广考众本,提要钩玄,洞明流变,促进了书籍的普及。

对后世影响很大0000是我国目录学创始人。

“目录”一词现存文献以《汉书》为最早。

《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爱著目录,略序洪烈。

”0000受汉成帝之命对图书进行系统整理,订正讹误,补脱删衍,剔其重复,整理成定本。

对那些同类文献尚未结集者,则辑为定型文献,如《楚辞》、《战国策》、《列女传》等都是利用现成文献编集而成。

000刘向每校订一种书,都写一篇“书录”,大约相当于今天书前的“目次”和“序”两部分内容。

000刘向校书有个班子。

刘向与其子刘歆在每一书后都撰有一篇书录,当时把这些书录单独辑成一部书,叫《别录》。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

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档资料汇编总目

资料汇编总目中国第二档案馆档案史料集目录1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2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再版。

2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47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 《直皖战争》,3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4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 《中国无政府主义和中国社会党》,2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变》,212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 《善后会议》,377千字,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8 《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345千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9 《五二〇运动资料》(一),341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 《冯玉祥选集》(上),4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 《周佛海日记》(上、下),989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 《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00千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 《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下)》,1065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4 《西安事变档案资料选编》,254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5 《张謇农商总长任期经济资料选编》,353千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6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上、下),1037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7 《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462千字,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18 《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575千字,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19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下),1340千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 《五二〇运动资料》(二),34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1 《白色恐怖下的新华日报》,535千字,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内容绪论(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思考题:1.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 1956年第一编考古文献(6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考古文献概述1.甲骨文2.金文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二、文章选讲(1)《武丁卜辞二则》(2)《大盂鼎铭》(3)《利簋》思考题:1.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2.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参考书目: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中华书局 1979年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科学出版社 1958年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5.《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二编纪传体类(2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

唐墓-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_王文华

唐墓-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_王文华

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 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2(1.河南 郑州 450052;2.河南 郑州 451200) A b s t r a c t :F i v et o m b s o f T a n g D y n a s t ya r e e x c a v a t e da t t h e b u i l d i n gs i t eo f t h eT r e a t u r yN o .431b y Z h e n g z h o u M u n i c i p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r c h a e o l o g y a n d C u l t u r a l R e l i c s .T h e d a t e o f t h e t o m b s i s s e q u e n t i a l a n d t h e a r t i c l e g r o u p s a r e d i f f e r e n t .T h e p o r c e l a i n s a n d t r i –c o l o r p o t t e r i e s a r e v e r y e x q u i s i t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b o d y ,c o l o r a n d g l a z e o f t h e w a r e s ,t h e y s h o u l d b e p r o d u c e d a t H u a n g y e K i l n i n G o n g C o u n t y ,w h i c hp r o v i d e n e w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s t u d y i n g t h e w h i t e p o r c e l a i n i n t h e N o r t h a n d t h e t r i –c o l o r p o t t e r y o f T a n g D y n a s t y .K e y w o r d s :e x c a v a t i o n ;t h e t o m b o f T a n g D y n a s t y ;t r i –c o l o r p o t t e r y o f T a n g D y n a s t y ;p o r c e l a i n 摘 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三一处国库工地发掘了五座唐墓,年代早晚相递,器物组合不同,各有特色。

《中华文史论丛》第1-42辑目录

《中华文史论丛》第1-42辑目录

《中华文史论丛》第1-42辑目录第一辑卜辞金文中所见社会经济史实考释平心(1)“冠礼”新探杨宽(21)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蒙文通(43)经传小辨(三题)任铭善(71)《楚辞新注》导论蒋天枢(81)楚辞解故朱季海(137)招魂试解陈子展(153)“采诗”和“赋《诗》”夏承焘(171)黄钟管长考陈奇猷(183)汉大曲管窥丘琼荪(189)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初探周予同汤志钧(211)康有为公羊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观点研究——康有为史学研究之一吴泽(229)关于归义军节度的几种资料跋唐长孺(275)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后记俞平伯(299)王亥即伐鬼方之震平心(20)奭字略释平心(136)释好平心(l70)好之同族字平心(210)朱之臣《水经注删》元陀(228)读清史随笔——清代历朝《实录》的错字钱实甫(340)第二辑论钱舜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李亚农遗着(1)论“王安河变法”杨向奎(31)土地问题检论陈守实(57)楚辞解故识遗(上)朱季海(77)萧衍、李白“上云乐”的体和用任半塘(105)李白两入长安辨稗山(125)论高密诗派汪辟疆(137)论魏良辅新腔创立和他的《南词引正》黄芝冈(149)鄂君启节铭文释地谭其骧(169)读吕纪随笔沈瓞民(191)《论衡》篇数考蒋祖怡(221)十二律管之长考陈奇猷(235)述现存永乐大典中的医书范行准(245)古书句读数例述辨章秋农(267)冯梦龙墨憨斋词谱辑佚钱南扬(281)读《四时纂要》剳记胡道静(104)激庐读老札记张心澄(124)艾、又、宥、贿等字义训考释(《补白集乙:南周文字杂释》)平心(148)清顺治初年黄河并未自复故道赵世暹(220)第三辑春秋战国是封建割据时代唐兰(1)论汉宋间佃农的身份束世澄(33)西周『舀』器铭文综合研究谭戒甫(65)《〈者汈钟铭〉考释》读后记平心(91)谈耦耕何兹全(101)释菽篇胡道静(111)《诗经》中『止』字的辨释于省吾(121)《杜臆》前言顾廷龙(133)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刘大杰章培恒(145)四声五音及其在漠魏六朝文学中之应用詹锳(163)谈吴江派钱南扬(193)《神思篇》虚静说柬释王元化(219)黄庭坚的政治态度及其论诗主张朱东润(225)读倪云林传札记黄苗子(247)记马平泉的学说嵇文甫(273)乐书订误两则丘琼荪(285)治河史札杜省物(295)补《全唐诗》王重民(301)“逐鹿”与“逐兔”高振铎(110)徐光启的农学著作问题胡道静(120)顾亭林佚文两篇王重九(144)康熙十年李自成余部活动记载的纠误方福仁(224)《影印脂评石头记十六回后记》的补充说明俞平伯(294)第四辑『乡敛酒礼』与餐礼』新探杨宽(1)墨子的科学——力学与光学陈奇猷(33)公羊春秋“三世”说探源段熙仲(67)周颂考释(上)高亨(77)楚辞解故识遗(下)朱季海(109)跋晋人书曹娥碑墨迹杨仁恺(139)再论永明声病说郭绍虞(157)玉溪诗笺举例汪辟疆(183)明代初、中期此杂剧的盛行和衰落黄芝冈(197)南卓考卞孝萱(133)据《白氏长庆集》考唐代长安曲江池夏承焘(245)太平天国的官级于立夫(251)干惕居读四子书札迻徐仁甫(289)渤澥一勺王仲荦(305)《保卣》铭略释平心(32)曙楼学记四则平心(66)殷人疾病补考陈世辉(138)元代虎符考丁彦博(196)虎头金牌与狮头金牌苏继庼(232)郑板桥《刘柳邨册子》墨迹残本陈子良(288)第五辑“贽见礼”新探杨宽(1)《诗经》新解平心(35)周颂考释《中》高亨(71)保卣铭考释蒋大沂(93)关于鄂君启节交通路栈的复原问题黄盛璋(143)再论鄂君启节地理答黄盛璋同志谭其骧(169)梁代文论三派述要周勋初(195)四声举说夏承焘(223)法曲丘琼荪(237)韩昌黎诗拾诂徐复(299)《词品》补正唐圭璋(315)《白居易诗选》编年注释质疑朱金城(321)论八旗制度李旭(345)《扬州十日记》辨误张德芳(365)敦煌所出唐代法律文书两种跋唐长孺(377)谈新刊《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俞平伯(395)《大盂鼎铭》『女妹辰又大服』解平心(194)《诗经》『墙有茨』与《周易》『剥床』合解平心(232)古代地图测绘技术上的『七法』问题:胡道静(236)《瓠子歌》原为一章辨徐仁甫(320)读《世说新语》札记陈直(364)唐人误记唐诗阴法鲁(446)第六辑论墨子与杨朱学派关锋(1)《管子•五行篇》音律思想研究李纯一(57)周颂考释《下》高亨(83)诗『履帝武敏散』解于省吾(111)古汉语自动词和使动词的配对王力(121)谈鄂君启节铭文中几个文字和几个地名等问题商承祚(143)战国初年鲁国公室的集权与季氏的独立统书业(159)郑樵年代考索二题杨国桢(167)元代的探马赤军杨志玖(181)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吴世昌(215)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话二则贺昌羣(285)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医方简录范行准(295)《鄂君启节》两个地名简说殷涤非(82)北河(上)禾子(180)北河《下》禾子(214)释“界身”李诗(348)《中华文史论丛》7-2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82年版第七辑(复刊号),1978年7月坚持“双百”方针繁荣学术研究——上海文史研究工作者在《中华文史论丛》座谈会上的发言李俊民朱东润周谷城郭绍虞顾廷龙徐仑吴文祺吴泽张世禄徐中玉蔡尚思王运熙陈旭麓谭其骧李培南陈子展徐震堮章巽魏建猷(以发言先后为序)(1)彻底批判“帮史学”,努力作出新贡献顾颉刚(49)奴隶主与经古今周谷城(59)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金景芳(65)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谷霁光(71)龚自珍思想笔谈王元化(107)《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袁珂(147)《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谭其骧(173)记旧抄本古航海图章巽(193)六义说考辨郭绍虞(207)论《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陈子展(239)梅尧臣诗的评价朱东润(255)曹雪芹佚着辨伪陈毓罴刘世德(281)读《天雨花》旧抄二十六回本札记阿英遗稿(337)论再生缘《上》陈寅恪遗稿(343)……读《水经注》溱水篇札记祝鹏(213)碣石新辨王育民(237)马尔蒂尼(卫匡国)在华活动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徐明德(249)璧流离和印度宝石贸易沈福伟(275)西汉献费考周振鹤周翔鹤(287)银雀山简本《孙子》校读举例李零(299)读《清人别集丛刊》二则周采泉(317)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曹道衡(46、114、124)汉魏司马门杂考(二)杨鸿年(140)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206、248)《文心雕龙》校注辨正陈书良(314)《金薯传习录》纪要晓今(320)第二十一辑,1982年第1辑《中国科学技术史》编写计划的缘起、进展与现状[英国]李约瑟(1)李长吉歌诗研究林同济遗稿(17)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黄永年(99)麻城刘家和《金瓶梅》马泰来(111)记《河东君柳夫人墓碣》瞿凤起(121)读《李方膺叙传》质疑胡艺(125)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残稿的一点新发现附:被毁残存及未收书目提要沈津(133)“明保”与“保”考辨赵光贤(181)华不注考晁福林(197)人与夷王献唐遗稿(203)略论西突厥史中的若干问题林幹(229)南宋海外贸易收入及其在财政岁赋中的比率郭正忠(255)宋金榷场贸易考略陈新权(271)金田起义时太平军的来源问题李微(291)评《<指物论>诠释》杨俊光(299)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举正弢甫(313)菿闇述礼沈文倬(124、202、270、298)潘景郑寄沤填词图序谢国桢(132)寄沤题跋潘景郑(178)神瑛侍者与通灵宝玉是一是二?周煦良(227)任堇叔遗稿跋郑逸梅(254)蒋毓英修《台湾府志》潘君祥(311)第二十二辑,1982年第2辑元人散曲概论隋树森(1)《西厢记》徐本屠本评释蒋星煜(37)白仁甫二三事李修生(53)《双仙会》传奇作者考刘世德(57)汉诗管窥郑文(79)王粲《七哀诗》考[日本]伊藤正文(113)《白氏长庆集》人名笺证续编朱金城(129)楚官考吴永章(157)秦汉的上计和上计吏葛剑雄(181)刘知幾实录史学探源许冠三(201)认《隋志》看汉隋之际史学的发展施丁(239)《三国志集解》辨证赵幼文(263)关于伊尹的姓氏名号及其他王维堤(283)秦观陆游名字解诂陈冠明(295)《民报》的续刊及其争论杨天石(301)菿闇述礼沈文倬(36、52、282)高適《塞下曲》辨伪佟培基(77)《楚辞》待问录萧兵(112、198、238)刘歆作《左传》一证徐仁甫(156)《施耐庵生平探考》质疑徐朔方(180)黄周星与《西游证道书》官桂铨(200)海外译名知见录马泰来(262)《笔生花》作者邱心如家世考丁志安(299)第二十三辑,1982年第3辑先周族最早来源于山西王玉哲(1)唐代前期关东地区尚武风气的溯源史念海(25)“卫服”的起源和古代社会的守卫制度王贵民(51)“匹马束丝”新释晁福林(65)明代东北民族杂考蒋秀松(71)龙虎山上清宫沿革建置初探周沐照(87)《庄子•逍遥游》解歧何善周(113)唐代的孟姜女故事的传说顾颉刚遗稿(141)苏泂及其诗词发覆黄盛璋(149)魏晋音与齐梁音周祖谟(167)《太平天国专用词语释义汇编》序罗尔纲(191)太平天国专用词语综述史式(195)略谈黄季刚先生对《十三经》白文的断句黄焯王庆元(217)《隋书•经籍志》中的疑问张旭光(225)藏书题跋黄裳(231)清人笔记随录来新夏(245)《说郛》再考证陈先行(257)西汉诸侯王国封域变迁考(上)周振鹤(267)李约瑟著《传统中国的科学》(书评)郑培凯(309)关于蒋捷的家世和事迹杨海明(49)释甲骨文北方名曹锦炎(70)《楚辞》待问录萧兵(140、194)王羲之《杂帖》释文疑义辨析吴金华(166)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曹道衡(190、224、266)菿闇述礼沈文倬(256)读书札记二则马里千(306)唐诗中的催字鲁乙庸(320)第二十四辑,1982年第4辑关于宋江的投降与征方腊问题邓广铭(1)《施耐庵墓志》分辨伪及其他章培恒(11)从宋元说话家数探索《水浒》繁简本渊源及其作者问题何满子(31)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徐朔方(45)《水浒传》版本源流考范宁(65)《〈水浒〉祖本探考》质疑王根林(79)施耐庵为江湖艺人说张啸虎(89)近年发现研究施耐庵资料朱一玄(101)西周春秋时代对东方和北方的开发杨宽(109)西汉诸侯王国封域变迁考(下)周振鹤(133)唐代中印交通吐蕃一道考范祥雍(195)杜诗《和裴迪》题注诸问题邓绍基(229)李贺《许公子郑姬歌》新解方诗铭(237)贺铸《六州歌头》系年考辨锺振振(247)吴承恩考辨三题苏兴(259)文廷式年谱钱仲联(267)菿闇述礼沈文倬(10、64)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札记曹道衡(78)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100、236)关于《老子本义》成书年代问题许冠三(105)陆贾《新语》的一处错简李伟国(108)《王令集》中的朱昌叔诗彭海(228)寄沤跋语潘景郑(246、258、266、320)中华文史论丛》总25-4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7年第二十五辑,1983年第1辑唐代大秦景教碑古叙利亚文字考释龚方震(1)甲金文中王号生称与谥法问题的研究黄奇逸(27)《尧典》三论金德建(45)《论语》辨正徐仁甫(61)庄子“三言”新探孙乃沅(73)《庄子》旧注发疑曹础基(81)苟悦《汉纪》(卷一)斠证区建华(89)蒿庐札记吕思勉遗稿(123)敦煌变文字义析疑项楚(135)俗语词研究与戏曲校勘王锳(149)薛据生平及其作品考辨佟培基(159)范成大交游考略于北山(177)冯梦龙四年知县生活的实录林英陈煜奎(199)翁方纲《四库提要稿》述略潘继安(213)有关南戏与北杂剧形成几个问题的商讨胡雪冈徐顺平(221)唐代的夜市张邻(237)关于清初商人和商业资本的几个问题李瑚(247)“商胡堵口”辨谬黎沛虹(273)北魏“三都大官”考严耀中(281)关于辽后期迁都中京问题讨论辽后期迁都中京说驳议林荣贵(291)也谈辽后期迁都中京问题葛剑雄(310)读书札记甲编孙贯文(26、44、60、72、80、122、158、176、212、289)菿闇述礼沈文倬(236、280)第二十六辑,1983年第2辑陈子龙及其时代(选载)朱东润(1)桃花石和回纥国章巽(39)韩非主秦统一而无法存韩辨蔡尚思(51)略论唐代的资课李春润(55)宋代东南诸路盐产考析郭正忠(77)《文心雕龙•风骨》笺释王运熙(117)《文心雕龙》篇次原貌考陈书良(131)汤显祖和晚明文艺思潮徐朔方(139)汤显祖对张居正之认识及其在剧作中之曲折的反映蒋星煜(155)从梦幻意识看汤显祖的“二梦”郭纪金(173)《牡丹亭》作年质疑郑闰(201)汤显祖在遂昌王馨一(211)蔡琰生年考证补苴陈祖美(219)萧颖士事迹考俞纪东(231)李白三入长安考李从军(245)吴梅村《秣陵春》传奇与《琵琶行》王勉(259)金圣叹的生平、人生态度和文学观何满子(273)南海康有为先生著作总目罗荣邦(297)《室名别号索引》明人部分正误杨同甫(54、76、116、138、172、200、210、321)“战人”与“择人”刘彣(218)左诂补正陆澹安遗稿(244、272、296、320)第二十七辑,1983年第3辑《文心雕龙》选译(六篇)张光年(1)旧钞本《牧斋有学集文钞补遗》记略瞿凤起(23)附:钱谦益《有学集》佚文评久佚重见的施宿《东坡先生年谱》王水照(97)《百家注分类东坡诗集》现存版本调查记刘尚荣(125)读王文诰《苏诗总案》札记曾枣庄(141)苏词三首系年辨张志烈(161)吴缜事迹考辨陈光崇(175)《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辨误杨玉峰(181)《事林广记》中赚曲的时代邵曾祺(1S9)跋吴承恩《云湖画菊跋》刘怀玉(195)清初关中二李一康诗之比较的分析赵俪生(199)谈古官司空之职沈长云(209)越王姓氏新考曹锦炎(219)“叚门”与“监门”杨禾丁(223)被盗的敦煌历荣孟源(239)扶留考闻宥(255)后书钞阁读书记罗继祖(263)鲍照诗文系年考辨丁福林(277)有关宣南诗社问题的几点质疑樊克政(289)清代开封景文州汴绫庄的发展魏千志(303)《汤显祖诗文集》杂考徐朔方(22)杨盈川之"盈川"辨祝尚书(124)唐彦谦诗中的所谓孟浩然父子曹汛(160)齐己生卒年考证曹汛(280)唐人诗题中的"日东",后世有讹为"日本"者曹汛(198)“中唐郑谷”说质疑曹汛(208)胡紫山考冬子(238)《楼居小草》作者沈璟徐朔方(262)素食荤食辨钱剑夫(288)《清史列传•王筠传》小识单周尧(302)魏良辅身世略考谢巍(322)第二十八辑,1983年第4辑《孔子评传》绪论匡亚明(1)论孔子的哲学思想张岱年(27)孔子思想民主性源流之我见方延明(35)《庄子•齐物论》哲学思想与名家学说的关系李耀仙(55)朱熹闽学的干城——蔡元定与蔡沈冒怀辛(99)阮诗臆绎徐榦生(123)宋代歌妓考略谢桃坊(181)《宋史•职官志》“三丞”考张家琚(197)汪元量祖籍、生卒、行实考辨杨树增(205)元代屯田考王颋(223)结绿和埃及宝石贸易沈福伟(251)酒色财气与《金瓶梅词话》的开头郑培凯(277)婴闇诗存序尹石公遗稿(297)太平天国词语考释三则史式(301)《孟子》辨正徐仁甫(311)何逊三题曹道衡(317)不讳"子"考薛军力(26)新版《辞源》溯源拾遗吕友仁(34、54、196、204、222、310、316、322)第二十九辑,1984年第1辑夏虚、唐国与晋都之历史地理研究黄盛璋(1)宋代买撲制度略论裴汝诚许沛藻(23)从《碛砂藏》刻印看宋元印刷工人的几个问题杨绳信(41)试论“兼”、“行”的代理义丁福林(59)唐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考索陈伯海(67)谈寒山话拾得王进珊(79)李白三入长安质疑郁贤皓(101)鲛绡、□凤、破鸾钟振振(113)《元本出相北西厢记》的王、李合评本与神田喜一郎藏本蒋星煜(119)冯梦龙与文震孟马泰来(137)蒲松龄交游事迹述略劳洪(141)蒲松龄与《醒世姻缘传》李永祥(163)“三言二拍”与《今古奇观》海外藏本、外文翻译及研究著作王丽娜(177)铁如意馆随笔张宗祥遗稿(217)魏源卒年考樊克政(297)论陶成章汤志钧(305)也释"战人"李剑雄(22)圆仁事迹的最早记载顾承甫(40)"莫须有"之确诂钱剑夫(78)新版《辞源》溯源拾遗吕友仁(118、140、162、176、216、322)第三十辑,1984年第2辑敦煌藏文写本手卷研究近况综述王尧(1)吐鲁番所出《晋阳秋》残卷史实考证及拟补王素(25)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王重民遗稿(49)敦煌伯二五五五卷“马云奇诗”辨柴剑虹(53)斯四二七七残诗卷考释张锡厚(59)变文字义零拾项楚(71)《文心雕龙》札记三则王元化(85)论唐代进士的出身及唐代科举取士中寒士与子弟之争傅璇琮(97)苏轼豪放词派的涵义和评价问题王水照(115)诗人高启之死及其诗歌评价钱伯城(143)曹雪芹幼聆莎翁剧史事存疑马幼垣(185)关于金圣叹诗题中“境哥”的讨论易名何满子(201)《老残游记》写作发表年代初探刘德棻朱喜(205)论顾炎武的文学思想徐中玉(213)康熙手抄本《含章馆诗集》的发现与“黄培诗案”卢兴基(233)西汉时期西北地区的人口迁移葛剑雄(243)秦汉士伍异同考秦进才(265)陆贾新语论王利器(275)《汉武故事》写作时代新考刘文忠(291)《宋史职官志》校正略论龚延明(299)菿闇述礼沈文倬(24)、(48)、(83)、(84)、(114)、(142)《水调歌头•读书岩》作者质疑杨镰(242)曹豳生卒考丁志安(290)呤唎所记"芦墟"地名辨(一)杨其民沈渭滨(317)呤唎所记“芦墟”地名辨(二)陆铭之(318)第三十一辑,1984年第3辑论徐光启的《诗经》研究程俊英(1)关于《几何原本》三校本的探讨方行(19)《北耕录》所体现的徐光启的农学策略思想胡道静(23)徐光启的化学成就李亚东(29)徐光启与明末党争刘伯涵(41)《水经注》和《法显传》章巽(47)象郡考周振鹤(59)古代苏州城市布局的历史发展高泳源(81)《战国策》传本源流考范祥雍(99)蒋光焴藏本《北堂书钞》记略吴树平(127)关于《水经注疏》不同版本和来历的探讨陈桥驿(145)《金瓶梅》成书新探徐朔方(159)诸城丘家与《金瓶梅》马泰来(199)宋朝的产钱王曾瑜(213)清代前期经济的发展李瑚(231)陈梦雷与李光地绝交书王锺翰(261)贺兰山和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马里千(2s5)褐夫《古史诗箴》非戴名世佚稿辨何冠彪(293)杨潮观四考赵山林(303)菿闇述礼沈文倬(18、98、292)说“归孔子豚”的豚蔡同安(22)关于韩愈的画像程毅中(40)《袁宏道集笺校》补正钱伯城(58、126、144、158、230)第三十二辑,1984年第4辑论《方舆胜览》的流传与评价问题谭其骧(1)汉代乌孙居地考苏北海(25)楚汉诸侯疆域考周振鹤(47)大酺考钱剑夫(59)《春秋》称人释义赵光贤(69)义净籍贯考辨及其它王邦维(77)关于郑和的家世和生平沈福伟(91)《关于<灭惑论>撰年与诸家商兑》之商兑李庆甲(105)《哀江南赋》著作年代问题王仲镛(133)秦系考赵昌平(141)有关杨诚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于北山(155)朱熹的诗说黄珅(167)钱谦益入清后诗歌试论胡明(175)苏轼著述生前编刻情况考略曾枣庄(193)《林文忠公手稿》考释吴格(209)《镜花缘》的外文翻译及研究论著王丽娜(223)祁承□(火+業)家书跋黄裳(233)附:祁承□(火+業)家书(236)《中华文史论丛》一至三十二辑分类目录索引(285)石贯诗事曹汛(24)关于蔡琰的生年刘开扬(46)《全唐诗》误收南宋朱熹诗曹汛(68)裴行俭掌典选之年考祝尚书(132)李白与朝衡诗谊三事曹汛(140)陈子昂诗之曼上人及其它祝尚书(166)王绩名下的吴少微诗曹汛(174)《桃花扇》的刊行者佟蔗村冬子(208)杨炯初入蜀年考祝尚书(232)第三十三辑,1985年第1期《周礼》司命新考吴泽(1)关于秦刑徒的几个问题张金光(21)粟特人在东西交通中的作用芮传明(49)刘勰论历代文学王运熙(69)《王梵志诗校辑》匡补项楚(103)杜牧诗文人名新考胡可先(139)杜牧疑伪诗考辨吴在庆(157)《古镜记》传奇探微王宏钧(169)唐代小说与政治卞孝萱(179)柳珵《刘幽求传》钩沉周勋初(197)渐江论伍蠡甫(209)中西数学家传奇何丙郁(239)张南垣父子事辨误曹汛(271)兰茂传王重民遗稿(277)冯梦龙之生卒年王重民遗稿(279)冯梦龙社籍考金德门(281)陶望龄、奭龄兄弟生卒考略何冠彪(285)《汉书人名索引》疏误考辨张如元(293)《班婕好》非严武所作陈尚君(20)菿闇述礼(47)(270)(292)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考正三则马泰来(68)《列朝诗集小传》考正马泰来(102)(138)袁郊未任翰林学士陈尚君(168)朱淑贞籍贯新考黄爱华(178)读书札记两则马里千(309)第三十四辑,1985年第2辑中日学者《文心雕龙》学术讨论会论文选辑前言王元化王运熙(1)日本对《文心雕龙》的接受和研究[日]兴膳宏(3)中国文艺中“自然”的意义[日]目加田诚(13)汉代文学的抒情化与《文心雕龙》[日]伊藤正文(25)文章载道说理论的创立与实践[日]户田浩晓(41)脱出“品评”和“相互比较”的窠臼[日]竹田晃(47)《文心雕龙》中的对偶理论[日]古田敬一(57)《文心雕龙》中的五经和文章美[日]冈村繁(67)《文心雕龙》在《文镜秘府论》中的反映[日]兴膳宏(87)论《文心雕龙•物色篇》及齐梁文学的自然观[日]小尾郊一(97)《文心雕龙•比兴篇》疏[日]坂田新(109)《文心雕龙》下篇的篇次[日]安东谅(119)元至正本《文心雕龙》跋饶宗颐(131)纪念郑和:通过我国航海发展史的观察章巽(133)唐志丛考周绍良(147)北魏前期中央官制述略陈琳国(169)嚈哒史二题余太山(189)《列子》真伪及其思想价值平议严北溟严捷(205)魏晋南朝火祆教钩沉王素(225)内言、外言发覆龚祖培(235)熊会贞郦学思想的发展陈桥驿(249)鲁迅的未刊遗编及所藏刻石方行(269)姚燮著述考赵杏根(271)曹寅刻书考吉少甫(291)《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人物简介补正许福谦(305)尹廷高及所著《玉井樵唱》丁志安(40)读《管锥编》札记项楚(56)(86)(108)(118)《罗隐集》校勘辨正李之亮(188)(224)(234)(248)(276)第三十五辑,1985年第3辑汉语植物命名法及其沿革[英]李约瑟(1)殷代兵制述略赵光贤(25)唐拨川郡王事迹考王尧(37)郑和下西洋史事新证郑鹤声郑一钧(51)现存最早的简本《水浒传》马幼垣(73)吴敬梓的父亲是谁刘世德(12a)《三遂平妖传》原本考辨欧阳健(149)隋历校记荣孟源(167)唐代的关津制度张邻周殿杰(185)东汉粟谷平价斛百钱周国林(211)《文心雕龙•声律篇》与鸠摩罗什《通韵》饶宗颐(215)唐代僧诗重出甄辨佟培基(237)戴名世临刑诗辨伪何冠彪(257)关于《天宝遗事诸宫调》的辑轶隋树森(261)《西厢记》异文四考蒋星煜(277)关于高文秀为元代东平府学生员问题邓绍基(291)沈臻年谱徐朔方(301)檀弓释滞徐仁甫(36)(50)(122)"□(合+共)"字考释史式(148)《宋诗纪事》一误(上、下)朱杰人(166)(184)英语Shantung一名沿革马泰来(276)范祥卒年考郭正忠(800)第三十六辑,1985年第4辑苏秦合纵六国年代考信范祥雍(1)《礼记•王制》的著作年代及其思想影响华友根(27)释“文毋害”王继如(39)释“吏”程应谬(45)论明清时代的“一田二主”樊树志(49)六朝笔记小说拾遗宁稼雨(73)关于易安札记二则陈祖美(87)赵南星与明代俗文学兼论《金瓶梅》作者问题王勉(99)《三言》序的作者问题陆树崙遗稿(119)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谢巍(133)李柏诗之独特形式和内容蔡尚思(151)蒲松龄《袁太君苦节诗》本事初探[英]白亚仁(155)万舞考王维堤(175)刚卯殳书之我见王正书(195)陶渊明年岁商讨邓安生(211)“江东三虎”考陈植锷(229)李师师遗事考辨谢桃坊(233)戴叔伦作品考述蒋寅(247)艾轩著述流传考略杨玉峰(273)钱遵王诗手稿在海外钱仲联(279)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举正何宁(283)《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五年分类目录索引(309)檀弓释滞(九则)徐仁甫(26)(72)(98)(118)(132)(150)(228)(246)(282)读辛札记(二则)陈廉贞(154)(174)第三十七辑,1986年第1辑阜阳汉简《诗经》异文初探胡平生(1)西汉歌舞剧巾舞《公莫舞》的句读和研究杨公骥(37)“法曲子”论饶宗颐(53)字义丛札吴小如(61)关于戊戌政变的一项重要史料——毕永年的《诡谋直纪》汤志钧(77)劬堂史学论文选序苏渊雷(91)《周礼》宗法制度略论钱杭(97)巴史勾沈田宜超019)秦汉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和贡输问题黄今言(14i)公元91年后居留新疆北部一带的北匈奴余大钧(15i)唐代财政三司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中央集权制的关系吴丽娱(169)劳格《杭州刺史考》补正郁贤皓(205)陈陶考陶敏(217)《录鬼簿》贾仲明吊词三释幺书仪(227)关于元明清戏曲作家的生平史料张增元(233)“清空”夏注辨正程亚林(261)研究冯梦龙编纂民歌的新史料马泰来(269)剩人和尚《金塔铃》诗集考述曹汛(273)英国汉学家翟理思与中国古典文学王丽娜(289)考试糊名之始刘海峰(36)(52)(260)唐代"额内官"与额外官刘海峰(76)(1181檀弓释滞徐仁甫(268)(288)说“帝乙归妹”晁福林(311)第三十八辑,1986年第2辑胡适与《水经注》陈桥驿(1)东西洋区划考源沈福伟(23)中唐政治斗争在小说中的反映卞孝萱(39)牛僧孺和他的《玄怪录》于天池(67)《金瓶梅词话》作者侧议戴鸿森(85)冯梦龙的生平、著述及其时代特点魏同贤(97)唐五代的禁卫军狱王素(117)论宋代乡村户等制[日]柳田节子(131)李岩故事的由来与明清之际政权的嬗替[美]戴福士(139)东林书院杂考赵承中(163)关于房琯刘开扬(183)王梵志诗十一首辨伪项楚(199)记蓬左文库旧钞本《东坡先生年谱(外一种)》王水照(205)三苏姻亲考曾枣庄(237)方回诗论与江西诗派严寿澂(251)西域宗教杂考龚方震(259)麴氏高昌时期的《孝经》与孝的观念严耀中(275)唐诗的辑佚及其问题孙方(283)宋代诗文互见刍议刘尚荣(303)《清史稿•儒林传》补正赵杏根(66)(236)春秋人名“武叔懿子”辨浦金瑞(250)贝清江生年考孙小力(274)第三十九辑,1986年第3辑关于曾国藩的讨论曾国藩评价中的几个问题彭靖(3)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罪行不可否定叶幼明(29)论曾国藩与天津教案许山河(41)曾国藩与洋务运动殷绍基(57)论曾国藩的文学地位王镇远(65)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邓广铭(85)论清代的“生息银两”与官府经营的典当业韦庆远(101)再论董其昌伍蠡甫(115)袁中道论略钱伯城(143)高启隐居青丘时间及事迹考辨陈建华(155)。

《重读郑州》第六篇:文化肇造之沃土

《重读郑州》第六篇:文化肇造之沃土

重读郑州》第六篇:文化肇造之沃土豫尚风行丨335期重读郑州一座由考古发现的中国创世王都作者:阎铁成第六篇文化肇造之沃土凭借自古中天下而立的优越区位,郑州一直是中国文化交流的十字要冲。

在八面来风中,郑州这片文化沃土,以广阔的胸怀,吐故纳新,博采众长,兼收并取,再谱新章,孕育了中华朴素原始之哲学思维,肇始了儒、释、道之微言大义,诵唱了脍炙人口的《诗经.郑风》,铸造了千古不朽的唐诗之魂,树立起一座座中国文化丰碑。

文化圣山嵩山在郑州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处绵延起伏的邙岭之巅,有一方平整如镜的高台,5000 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伏羲常常伫立于此,凝视滔滔黄河与滚滚洛河之汇流,巡察日月星辰四季交替之时令,思虑人间沧桑之无常,探寻万物变化之规律,于是世上有清浊交汇的阴阳鱼之分,有了运行有序的八卦数理。

中国远古社会最原始最朴素的哲学思想诞生了。

如今这里五千年前的丰厚人类遗存历历在目,那方被人们唤作“伏羲台”的神圣高坛仍静静注视着千变万化的沧海桑田,让人们体味牢记世界上有白即有黑、有长即有短那相对呼应的永恒定律。

古代圣贤修坛沉璧处———黄河、伊洛河汇流处公元64 年前后,在东汉都城洛阳通往东方的路上,飘然而行两位卷发赭面的智者,他们面色肃穆地巡视着面前的山山水水,最后定格在了一片群山环抱的清幽峡谷。

不久,这个位居今日郑州境内名唤青龙山的地方出现一座简朴庵棚,两位智者即此梦圆天国。

许多年过去了,庵棚变成了一座宏伟寺院,这座建于公元64 年名为“慈云寺”的院内碑刻记下了这段弥足珍贵的轶事。

两位智者名为摄摩腾、竺法兰,是汉明帝从西域迎来的两位佛学高僧,他们用白马驮来了佛教经卷,开始将诞生于印度的佛法播于东方。

在汉家天子为他们安顿的洛阳城西门外专以接待国外宾客的鸿胪寺,他们将佛家的精义汉化后,便寻求清幽之处讲经说法,慈云寺成为二者终选之所,自此中外交流史上也是佛教传播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故事有了开端。

郑州诞生了慈云寺,慈云寺因为摄摩腾、竺法兰创建而与鸿胪寺(后改为白马寺)一同成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生根发芽的“净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1992年第1辑))三门峡工程决策的探索历程…………………………赵之蔺(1)查勘三门峡坝址纪实…………………………………仝允杲(22)在红旗渠工地上………………………………………郭世杰(29)河南村治学院始末略记………………………………梁仲华(40)梁仲华教授事略………………………………………梁曾相(43)从彰德高中到河南大学………………………………赵以文(47)在河南大学求学时期的回忆…………………………王锡璋(71)解放前河南学校甫迁桂林纪实………………………聂常庆(90)南阳文人熊伯乾………………………………………熊振黄(101)张了且自传 (111)金銮殿上话家常……………………………………张了且(132)回忆新闻工作者刘国明………………………………陈承铮(161)台儿庄前线采访的回忆………………………………李蕤(169)国民党统治时期河南的新闻检查工作………………陈承挣(181)我所经历的新闻检查…………………………………王华农(190)记中州琴社及其他……………………………………杜棣生(194)南阳曲子在舞阳………………………………………周声远(199)井上靖访问上蔡新蔡纪实……………………………尚景熙(207)长寿老人唐道成事迹见闻………马德勋原稿王锡朋整理(213)历尽风霜苦,落叶又归根……………………陈文轩口述刘蓉记录(217)捕雀记…………………………………………王锡朋(223)[质疑·订正·补充]我所知道的齐白石二三事……………………余倜(22 7)《雪苑戆叟忆往》校堪记……………………吕忠爽郑涵(232)附图片:1、梁仲华(一九六四年摄)2、张了且(一九四九年摄)3、仝允杲(一九八O年摄)4、赵之蔺(一九五七年摄)5、王锡璋(一九七九年摄)6、赵以文(一九八八年摄)7、刘国明(一九五二年摄)8、李蕤(一九三六年摄)9、井上靖一九八六年参观蔡国故城尚景熙作讲解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二辑(1992第2辑))山河新貌治淮漫忆……………………………………杨廷富(4)民权治抄记……………………………………李好仁王梦石(21)朝鲜人金秉万在开封……………………………………陈浴春(29)张钫与青年……………………………………孟志昊(32)中原人物德文教授杨丙辰……………………………………张中行(4l)忆杨丙辰博士……………………………………邢汉三(4 5)难忘同侪葛季武……………………………………阎东超(48)内乡县民团创始人朱滨陶生先生…………………………齐惠吾(60)宛西自治中的赵秩岑……………………………………仵仲坚(62)政海波澜汝阳道尹于廷鉴……………………………………于敏梓(67)我与王伯阳等人的交往……………………………………蔡芷生(72)我在郑州绥署政治大队的经历………………………张熙清(100)卫辉华新棉纺织厂创建经过……………………………李磊生(104)卫辉华新纱厂的变迁……………………………………王天奇(111)抗日烽火爱国将领王金铎和暂编二十七师…………………………杨鸿儒(120)缅怀父亲王金锋……………………………………王书林(125)奇袭驻汴日军亲历记……………………………………李勋甫(l30)河南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魏缦卿…………………………魏树人(142)艺苑春秋樊粹庭自传 (156)回忆父亲樊粹庭…………………………樊琦(16 5)她眼前有一片光明世界——记豫副演员关灵凤…………陈之华(169)漫话开封师范…………………………尹重生(183)开封师范回忆片断…………………………周声远(191)在鲁苏豫皖边区学院附中…………………………秦可均(195)廉方教学法实验始末…………………………李秉德(20 1)质疑.订正.补充 (215)补白洛阳山陕会馆 (31)洛阳汪精卫铁像 (99)傅作义被困涿州城 (103)吉鸿昌赠友联语 (119)冯王祥雨天讲演 (129)南阳象棋名手陈俊华…………………………(l55)附图片:1、1951年5月,中央治淮慰问团在板桥水库工地授旗(团长为邵力子)(P7)2、1954年水利部长傅作义在南湾水库工地视察(P9)3、民权沙区的农桐间作林网(P26)4、樊粹庭(P156)5、关灵凤演《秦香莲》剧照(P170)6、陈素珍教关灵凤学戏(P181)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三辑(1992第3辑)校园忆往河南大学童年琐忆…………………涂心园4从记忆中追述河南农专…………………黄础青lO河南大学旧事漫录…………………盂志昊13祖父嵇文甫的一生…………………嵇立群29中原人物忆潘复生同志…………………宫振民51忆轴承专家毛萃初…………………阎济民王仁5 7我的者师曾次亮…………………巩守志60进步教授陈仲凡…………………张鸣铎64实验主义教育家李瑞安…………………孙煜70李瑞安老师二三事…………………尚景熙76赵文甫的尊师事迹…………………程安79我任南阳盐务管理分局局长的经历…………………董永昌82在库页岛当劳工的回忆…………………魏书方91泪洒东瀛…………………何中堂94中国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王建鹤102中州烽烟跟随杨虎城将军在南阳…………………张骏京110段国璋扩编队伍与唐生智豫南反蒋…………………杨诚哉116杨虎城雪夜奔袭唐生智…………………李振西124一O六师在抗战中…………………许永明刘有堂成思溥133回忆一九四九年灵宝起义…………………李文定141社会百态慈禧光绪过中牟…………………刘凤瑞陶本福梁飞149沙河船工号子…………………石金江张伟152杨仪山在宛西乡师…………………田向前156河南自治史略 (159)质疑·订正·补充张钫生平二大快事 (50)河南省高等法院在卢氏 (59)王酉堂创办精忠中学 (63)商城抗日忠烈祠 (148)阿訇马凤岐热心公益 (151)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四辑(1992年第4辑)经济史话豫陕巨商毛虞岑…………………徐滋叔4郑州花行旧闻…………………张炎卿15河南开办直接税的经过…………………袁家奇19解放后河南第一个民办信用社…………………杨达24吴佩孚的戎马生涯…………………李明轩29刘镇华的前半生…………………吴沧洲56中州烽烟督办河南省军务之胡景翼岳维峻…………………齐惠吾68胡景翼之死目击记…………………霍道轩701925年鸡公山会议的前前后后…………………马彦翀7l岳吴信阳之战…………………王锦山77政海波澜统一党共和党在河南…………………陈长河83费边社会主义在中国…………………聂常庆89民盟河南省地下支部建立前后…………………卢治国101南阳的戏曲…………………王兵翔109曹东扶与光化国乐社…………………杜棣生119中原人物晚清进士王肖庭轶事…………………王家璧1 23中州文人三题…………………张中行133乡建派人士王柄程…………………王敏143爱国爱乡的鲁紫铭…………………阎树梅149我的老师涂心园…………………郝育森153郭海长在夏旦大学…………………燕凌宋琤158忆海长…………………郭也土165社会百态袁世凯葬母…………………李相宾170智擒匪首连天生…………………毛汝采176匪首扈全禄杨富落网记…………………辛长山1 81潢川剿匪琐忆…………………王继荣186河南自治史略(续) (190)质疑·订正·补充221钱穆在河南大学 (69)宝鸡申新公司资助河大师生 (118)漯河红十字会救护队 (132)张泊英修建淇县民生渠…………………(l64)嵩县龙驹白麦 (169)卫辉同乐班 (175)磕头牌香烟 (189)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五辑(1993年第1辑)中州烽烟胡憨战争前后的回忆…………………吴沧洲4胡憨战争中的镇嵩军…………………柴化周26刘镇华再起与国民二军在陕灵战役经过…………………李景曾35刘镇华枪毙马文德之我闻…………………陈浴春40于学忠部归编东北军前后…………………张福禄44政海波澜忆南召的抗日联防和现代中学…………………王锡璋48我在西北青年劳动营…………………董万禄60道清铁路的国民党党务活动…………………郭景道70民国年间的河南农村合作事业…………………茅寄生79校园忆往禹州师范学堂与堂长陈嘉桓…………………杨五润89忆洛宁女子学校…………………刘素娥94河南大学在潭头…………………姚惜鸣97南都中学在刘村…………………陈修武119彭和卿与南都中学…………………李耀林131中原人物别廷芳发迹经过…………………江廷俊135何柱国在沈丘…………………徐乃顶李天赐李珍147生物学家张震东…………………邢汉三155记怪诗人徐玉诺…………………张默生159回忆徐玉诺老师…………………司峻172诗人于赓虞在讲台上…………………阎东超176社会百态夷门勾古录…………………陈雨门189南阳旧事…………………刘洁菀193临汝富豪阎家的兴衰…………………尹重生202阎竹麟伏法记…………………何文清218质疑·订正·补充221樊钟秀在临颍 (39)郾城“玨”牌镰刀 (47)考古学家…………………陈子怡(78)史沫特莱到沁阳访问 (134)陶行知教学方法在南阳 (146)洛阳儿童抗建工作队 (158)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六辑(1993年第2辑)忆曹靖华少年曹靖华…………………颉毅4从渔阳里到东方大学…………………张羽8曹靖华在列宁格勒…………………崔永昌17曹靖华在北平东北大学…………………关山复23怀念曹靖华同志…………………刘麟27忆良师曹靖华…………………梅振才32文化天地《豫南日报》始末…………………李觉非王勉之36北新书局潢川总分店…………………朱逢春43教育家李廉方生平述略…………………郭戈4 6校园忆往参加实验“设计教学法”前后…………………辛道祥58忆河南省立小学和廉方教学法…………………许一默74国立第一中学在淅川…………………邢子义8l汲县学校流亡禹县记…………………詹相度86经济史话民国年间河南发行的纸币…………………杨达91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在河南活动片段…………………周声104解放初期的河南交通事业…………………孙卫和107中原人物往事忆述…………………贾心斋116贾心斋在抗日战争中…………………常森任120朱玖莹为官商丘…………………芦广文132别廷芳墓碑与纪念碑…………………陈照运135郭海长二三事…………………梁建堂144兄长般的朋友郭海长…………………冀汸150忆河南省国术人员训练班…………………杨福乾15 7中州烽烟从镇嵩军到十五军…………………谷国泰160抗战中的郑州战役…………………李勋甫177随刘昌义军长转战豫中…………………陈正风1 83先父杨尚武殉国记…………………杨若星208基督教在河南…………………傅良平214质疑订正补充补白徐玉诺保护文物 (22)徐旭生在河大讲学 (26)彭锡田题词论情理 (42)李益三巧对县长 (103)百泉乡师的校徽和校歌 (119)丁氏教育世家 (131)孙殿英在漳河训练班 (156)附图片:1、曹靖华像(P4)2、教育学家李廉方(P46)3、郭海长像(P150)4、刘昌义像(P186)5、杨尚武像(P208)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七辑(1993年第3辑)政海波澜从河南党政训练班到中央政校…………………卞西九4开封训政学院受训前后…………………白文18从定县实验县长到宁都专员…………………霍六丁2 6兼任夏邑县长的回忆…………………涂建堂44在北京西安战犯管理所——兼忆赵子立…………………余倜50汗洒红旗渠…………………郭世杰62中州烽烟北洋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史略…………………袁家奇77吴佩孚洛阳练兵…………………陈绍岳84张自忠练兵…………………张宗衡87我所知道的河南省保安处…………………艾经武9 1我当豫北军事特派员…………………牛平章97张轸部队起义亲历记…………………李学亨107校园忆往省立八中和省立四师的回忆…………………张玉麟119我的三次军校生活…………………邹峵126中原大学在开封…………………曹季彦132中原人物梁建章在南阳 (137)嵖岈山开发记…………………魏朗斋146遗爱在人——怀念父亲魏朗斋…………………魏育遂165魏朗斋与峨蚜山农科职校…………………魏太初1 75怀念魏朗斋…………………吴而182社会百态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毒赌娼…………………史啸岩186日军侵占下开封见闻录…………………郭宣文1 93开封石坊院…………………王然196记黄泛区一次治蝗工作…………………张守先1 98文化天地鲁山琴台…………………晨风204光山花鼓戏…………………裴传厚208开封山陕甘会馆大修记…………………陈晋岭2 13质疑·订正·补充221补白彭禹廷纪念歌 (83)韩建铎带兵援蜀 (86)清末商业重镇荆紫关 (90)赵培义捐资办学 (125)南阳道士姚霭云 (145)徐晴岚在河南点滴 (197)孙毅力的一则题词 (212)附图片:1、霍六丁像(P27)2、魏朗斋像(P147)3、整修后的开封山陕会馆正殿(P215)4、整修后的开封山陕会馆牌坊(P217)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八辑(1993年第4辑)文化天地开封《中国时报》述略(上) …………………阎希同4关于开封《力行日报》…………………老曼34忆《力行日报》…………………张黎至42军统局河南站始末…………………谢梅村50社会百态忆民国三十年河南的一次浩劫…………………杨却俗90关于《河南浩劫》的话…………………杨却俗102故乡孟津杂忆…………………涂心园109洛宁记事…………………周声远120陕西宝鸡县禁烟被难记…………………水玉瑸128校园忆往民国年间洛阳小学教育侧影…………………张玉麟140南阳教育杂忆…………………王兵翔148中原人物刘镇华在南阳…………………水普慈154我所知道的孙连仲…………………宋聿修160浪迹江湖话平生…………………杜畏之180怀念挚友杜畏之…………………魏启民192民国年间的河南省公路局…………………王力仁196战争烟火蒋桂战争时期的冯玉祥…………………黄建平20 6孙传芳与冯玉祥的徐州之战…………………王茂亭2 12重阳店痛歼日军战车记…………………张访朋217质疑.订正.补充 (222)补白周恩来陪送杨虎城过郑州 (33)高镇五智救薄一波 (101)谢宝胜暴行二例 (139)附图片:1、杜畏之像(P181)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九辑(1994年第1辑)文化天地开封《中国时报》述略(下) …………………阎希同4《前锋报》漫忆…………………郑克家29我在《行都日报》…………………张黎至35在《河南民国日报》的最后日子里…………………郭也生40抗日烽火我在抗日烽火中的经历…………………李志勤44抗战初期孙殿英部的教导大队…………………张逢溪55灵宝歼灭日军坦克之战…………………张永春59郑州黄河铁路桥长度争论记…………………郝育森63校园忆往任百泉乡师指导主任的回顾…………………李道祥66七七事变前的河南省立百泉乡师…………………刘志读99百泉乡师和河南新垦文艺社…………………乔景楼1 08中原人物我的大伯父袁克定…………………袁家宾122忆廷宝……………………………………陈法青154建筑学家杨廷宝…………………丁洧清174父亲李瑞安的后半生…………………李尊民李尊美李尊一187终生献给医学事业…………………朱德明19 6社会百态忆豫北浚滑汤天门会…………………杨成宪20 2枪会御匪记…………………王景秀214漫话旧商行…………………王鸿魁219质疑·订正·补充223补白镇平县丝绸改良委员会 (34)南阳道士张宗骞 (58)方域废除官轿与酷刑 (153)于右任赐楹联 (201)郑州银行街 (213)附图片:1、郑廷珍像(P45)2、李道祥与夫人刘纫蘅1983年,北京(P67)河南文史资料第五十辑(P1994年1月)经济史话组建烟草托拉斯的回忆…………………王毅之4中国烟草专家组在几内亚…………………张焕章13“七五.八”洪灾中的经历…………………钱美琦22政海波澜闯宛西…………………张西洛36宛西乡村师范实验区…………………江廷俊41南召事件及伏工团宛西“肃共”…………………李品清59南召事件亲历记…………………廖运周90我在南召事件中…………………闵金锡99刺杀沙子云杨挺生经过…………………王廷辅110桑榆岁月忆华年…………………涂心园116抗日烽火中原抗战中的第八十五军炮兵营…………………冯尧和134八支队豫北抗日记…………………王永川14 9抗战诗抄…………………郑平辑录17 3西安事变片断回忆…………………申俊衡179校园忆往北仓日录…………………张嘉谋183宛西乡村师范回忆…………………黄天锡20 5南阳学生流亡记…………………宁长信212质疑·订正·补充(221)补白鲁山豫成卷烟厂 (21)开封的第一条公路 (109)洛阳的为蒋献校祝寿 (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