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练习)---第4章_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练习)---第4章_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练习)---第4章_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4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习题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A

6、B

7、A

8、B

9、D

10、B

二、填空题

1、数据依赖主要包括_函数_依赖、_多值_依赖和连接依赖。

2、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会存在_插入异常_、_删除异常_和__修改复杂_等弊端。

3、设X→Y为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若_对任意X的真子集X’,均无X’→Y 存在__,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4、设关系模式R上有函数依赖X→Y和Y→Z成立,若_Y不包含于X_且_Y→X不成立_,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

5、设关系模式R的属性集为U,K为U的子集,若_K→U为完全函数依赖_,则称K 为R的候选键。

6、包含R中全部属性的候选键称_主属性_。不在任何候选键中的属性称__非主属性_。

7、Armstrong公理系统是_有效__的和_完备__的。

8、第三范式是基于_函数_依赖的范式,第四范式是基于_多值_依赖的范式。

9、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式至少应属于_第一_范式。

10、规范化过程,是通过投影分解,把_一个范式级别较低的_的关系模式“分解”为_若干个范式级别较高__的关系模式。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12

三、简答题

1、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范式、无损连接性、依赖保持性。

解:

函数依赖:设关系模式R (U ,F ),U 是属性全集,F 是U 上的函数依赖集,X 和Y 是U 的子集,如果对于R (U )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 ,对于X 的每一个具体值,Y 都有唯一的具体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 函数决定Y ,或Y 函数依赖于X ,记X →Y 。我们称X 为决定因素,Y 为依赖因素。当Y 不函数依赖于X 时,记作:X Y 。当X →Y 且Y →X 时,则记作:X ?Y 。

平凡函数依赖:当属性集Y 是属性集X 的子集时,则必然存在着函数依赖X →Y ,这种类型的函数依赖称为平凡的函数依赖。

非平凡函数依赖:如果Y 不是X 子集,则称X →Y 为非平凡的函数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与部分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 (U ),U 是属性全集,X 和Y 是U 的子

集,X →Y ,并且对于X 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 ',都有X 'Y ,则称Y 对X 完全函数依赖(Full

Functional Dependency ),记作X ?→?f

Y 。如果对X 的某个真子集X ',有X '→Y ,则称Y 对X 部分函数依赖(Partial Functional Dependency ),记作X ?→?

p

Y 。 传递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 (U ),U 是属性全集,X ,Y ,Z 是U 的子集,若X →Y (Y X ),但Y X ,又Y →Z ,则称Z 对X 传递函数依赖(Transitive Functional Dependency ),记作:X ?→?

t

Z 。 范式: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过程中,为不同程度的规范化要求设立的不同的标准或准则称为范式(Normal Form )。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 。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2NF),其余以此类推。R 为第几范式就可以写成R ∈xNF (x 表示某范式名)。

当把某范式看成是满足该范式的所有关系模式的集合时,各个范式之间的集合关系可以表示为:5NF ?4NF ?BCNF ?3NF ?2NF ?1NF 。

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种过程就叫规范化。

无损连接性:设R (X ,Y ,Z ),X 、Y 、Z 为不相交的属性集合,如果有X →Y 、X →Z ,则有R (X ,Y ,Z )=R[X ,Y]∞R[X ,Z],其中R[X ,Y]表示关系R 在属性(X ,Y )上的投影,即R 等于两个分别含决定因素X 的投影关系(分别是R[X ,Y]与R[X ,Z])在X 上的自然连接,这样便保证了关系R 分解后不会丢失原有的信息,这称作关系分解的无损连接性。

依赖保持性:设有关系模式R (U ,F ),Z ?U ,则Z 所涉及到的F 中所有函数依赖为F

在Z上的投影,记为∏Z(F),有∏Z(F)={X→Y|(X→Y)∈F+且XY?Z}为函数依赖集F 在Z上的投影。

设R(U,F)的一个分解ρ={R1,R2,…,Rk},如果F等价于∏R1(F)∪∏R2(F)∪…∪∏Rk(F),则称分解ρ具有函数依赖保持性。

检验一个分解是否具有依赖保持性,实际上是检验∏R1(F)∪∏R2(F)∪…∪∏Rk(F)是否覆盖F。

2、给出2NF、3NF、BCNF的形式化定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解:

1)2NF

如果关系模式R∈1NF,R(U,F)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 是属于第二范式(Second Normal Form),简称2NF,记作R∈2NF。

2)3NF

如果关系模式R∈2NF,R(U,F)中所有非主属性对任何候选关键字都不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则称R是属于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简称3NF,记作R∈3NF。

3)BCNF

如果关系模式R∈1NF,且所有的函数依赖X→Y(Y不包含于X,即Y X),决定因素X 都包含了R的一个候选码,则称R属于BC范式(Boyce-Codd Normal Form),记作R∈BCNF。

4)区别和联系

(1)BCNF?3NF?2NF

(2)BCNF、3NF与2NF均是针对函数依赖而定义划分的。2NF 、3NF和BCNF是在函数依赖的条件下对模式分解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的测度。一个模式中的关系模式如果都属于BCNF,那么在函数依赖范畴内,它已实现了彻底的分离,已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3、什么叫关系模式分解?为什么要做关系模式分解?模式分解要遵循什么准则?解:

1)关系模式分解: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种过程就叫关系模式分解又叫关系模式规范化。

2)做关系模式分解是因为:不好的关系往往内容“包罗万象”,内容太杂了。实现了信息的某种程度的分离,必须把“包罗万象”的关系模式,分解为若干内容单一,结合紧密的关系模式,才能使关系表现出更好的操作性能,避免出现各种异常问题的产生。

3)模式分解要按需遵循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或模式分解的依赖保持性。

4、试证明全码的关系必是3NF,也必是BCNF。

证明: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

设有关系R(U,F),因为R含全码,所以U中的属性均为主属性,即R不含任何非主属性。根据3NF的定义,R中没有非主属性对码有传递函数依赖存在。根据定义可下结论:R∈3NF。证毕。

2)

采用反证法,假设R?BCNF。则按照定义R中必含有X→Y(Y X),其中X?U,Y包含于U,X不含码。在X→Y的两边同时并上U-Y,得:X(U-Y)→U。显然X(U-Y)≠U 或X(U-Y) ?U。这与题中已知条件关系R为全码相矛盾。假设R?BCNF不成立,本题得证。

5、要建立关于系、学生、班级、研究会等信息的一个关系数据库。规定:一个系有若干专业、每个专业每年只招一个班,每个班有若干学生,一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区。每个学生可参加若干研究会,每个研究会有若干学生。学生参加某研究会,有一个入会年份。

描述学生的属性有:学号、姓名、出生年月、系名、班号、宿舍区。

描述班级的属性有:班号、专业名、系名、人数、入校年份。

描述系的属性有:系号、系名、系办公室地点、人数。

描述研究会的属性有:研究会名、成立年份、地点、人数。

试给出上述数据库的关系模式;写出每个关系的最小依赖集(即基本的函数依赖集,不是导出的函数依赖);指出是否存在传递函数依赖;对于函数依赖左部是多属性的情况,讨论其函数依赖是完全函数依赖还是部分函数依赖,指出各关系的候选键、外部键。

解:

1)关系模式为:

系({系号,系名,系办公室地点,宿舍区,人数},{系号→系名,系号→系办公室地点,系名→系办公室地点,系号→宿舍区})

班级({班号,专业名,系号,人数,入校年份},{班号→专业名,班号→系号,班号→入校年份,(专业名,入校年份)→班号})

学生({学号,姓名,出生年月,系号,班号},{学号→姓名,学号→出生年月,学号→系号,学号→班号,学号→宿舍区,班号→系号,})

入会({学号,研究会名,入会年份},{(学号,研究会名)→入会年份})

研究会({研究会名,成立年份,地点,人数},{研究会名→成立年份,研究会名→地点})

说明:人数可以不作为属性,能统计得到;宿舍区应作为系的属性;学生关系中的系号可由班号属性通过班级关系得到,冗余可去。

2)传递函数依赖有:系号→系办公室地点;学号→宿舍区;

3)以上关系模式中没有部分函数依赖。

系关系中候选键为:系号;外部键为:无

班级关系中候选键为:班号、(专业名,入校年份);外部键为:系号

114

学生关系中候选键为:学号;外部键为:班号

入会关系中候选键为:(学号,研究会名)外部键为:学号或研究会名

研究会关系中候选键为:研究会名;外部键为:无

6、设有关系模式R(A,B,C,D,E,F),函数依赖集F={(A,B)→E,(A,C)→F,(A,D)→B,B→C,C→D},求出R的所有候选关键字。

解:

R的候选关键字有:(A、C)、(A、B)、(A、D)

7、设有关系模式R(X,Y,Z),函数依赖集为F={(X,Y)→Z}。请确定SC 的范式等级,并证明。

解:

R的候选关键字有:(X,Y)

R达到BCNF范式等级,按BCNF定义判定即可,具体略。

8、设有关系模式R(A,B,C,D,E,F),函数依赖集F={A→(B,C),(B,C)→A,(B,C,D)→(E,F),E→C}。试问:关系模式R是否为BCNF范式,并证明结论。

解:

R达不到BCNF范式。R的候选关键字有:(A,D)、(B,C,D)、(B,E,D)

按BCNF定义判定即可,具体略。

9、设有关系模式R(E,F,G,H),函数依赖F={E→G,G→E,F→(E,G),H→(E,G),(F,H)→E}

(1)求出R的所有候选关键字;

(2)根据函数依赖关系,确定关系模式R属于第几范式;

(3)将R分解为3NF,并保持无损连接性和函数依赖保持性;

(4)求出F的最小函数依赖集。

解:

(1)R的候选关键字为:(F,H)

(2)R为:1NF

(3)分解为:

({E,G},{E→G,G→E })、({F,E},{F→E})、({H,G},{H→G})、({F,H},{})

(4)最小函数依赖集为:{ E→G,G→E,F→G,H→G }

按定理4.3,求最小函数依赖集步骤:

F={E→G,G→E,F→(E,G),H→(E,G),(F,H)→E}

={E→G,G→E,F→G,H→E,H→G,(F,H)→E}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16

={E→G,G→E,F→G,H→G}

10、试问下列关系模式最高属于第几范式,并解释其原因。(1)R(A,B,C,D),F={B→D,AB→C}。

(2)R(A,B,C,D,E),F={AB→CE,E→AB,C→D}。(3)R(A,B,C,D),F={B→D,D→B,AB→C}。

(4)R(A,B,C),F={A→B,B→A,A→C}。

(5)R(A,B,C),F={ A→B,B→A,C→A }。

(6)R(A,B,C,D),F={A→C,D→B}。

(7)R(A,B,C,D),F={A→C,CD→B}。

解:

只依次写出候选关键字与范式等级(范式按定义判定,具体略)(1)AB 1NF

(2)AB,E 2NF

(3)AB,AD 3NF

(4)A,B BCNF

(5)C 2NF

(6)AD 1NF

(7)AD 1NF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呀,春秋置换,日月交替,这从指尖悄然划过的时光,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刻停留,仿佛眨眼的功夫,半生已过。

人活在世上,就像暂时寄宿于尘世,当生命的列车驶到终点,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微笑也罢,苦笑也罢,都不得不向生命挥手作别。

我们无法挽住时光的脚步,无法改变人生的宿命。但我们可以拿起生活的画笔,把自己的人生涂抹成色彩靓丽的颜色。

生命如此短暂,岂容随意挥霍!只有在该辛勤耕耘的时候播洒汗水,一程风雨后,人生的筐篓里才能装满硕果。

就算是烟花划过天空,也要留下短暂的绚烂。只有让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丰盈充实,才不枉来尘世走一遭。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一趟人生旅程,总该留下点儿什么!

生活是柴米油盐的平淡,也是行色匆匆的奔波。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

前行的路上,有风也有雨。有时候,风雨扑面而来,打在脸上,很疼,可是,我们不能向生活低头认输,咬牙抹去脸上的雨水,还有泪水,甩开脚步,接着向前。

我们需要呈现最好的自己给世界,需要许诺最好的生活给家人。所以,生活再累,不能后退。即使生活赐予我们一杯不加糖的苦咖啡,皱一皱眉头,也要饮下。

人生是一场跋涉,也是一场选择。我们能抵达哪里,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在于我们的选择。

如果我们选择面朝大海,朝着阳光的方向挥手微笑,我们的世界必会收获一片春暖花开。如果我们选择小桥流水,在不动声色的日子里种篱修菊,我们的世界必会收获一隅静谧恬淡。

选择临风起舞,我们就是岁月的勇者;选择临阵脱逃,我们就是生活的懦夫。

没有淌不过去的河,就看我们如何摆渡。没有爬不过去的山,就看我们何时启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我们打开朝着晨光的那扇窗,迎阳光进来,在每一个日出东海的日子,无论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还是宠辱不惊中年时,都活出自己的明媚和精彩。

时间会带来惊喜,只要我们不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记以梦为马,岁月一定会对我们和颜悦色,前方也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生忽如寄,生活多苦辛。

短暂的生命旅程,

118

别辜负时光,别辜负自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自律、阳光、勤奋,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活成一束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20

数据库设计理论

数据库的设计理论 第一节,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一概念: 1.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集,用外键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这样的数据模型,叫做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外延:就是关系或实例、或当前值。它与时间有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元组的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引起的) 内涵:内涵是与时间独立的,它包括关系属性、以及域的一些定义和说明。还有数据的各种完整性约束。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 静态约束包括数据之间的联系(称为数据依赖),主键的设计和各种限制。 动态约束主要定义如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操作的影响。 通常我们称内涵为关系模式。 2. 关系模式:是对一个关系的描述,二维表的表头那一行称为关系模式,又称为表的框架或记录类型。 关系模式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和模式的主键。关系模式仅仅是对数据特征的描述。 关系模式的一般形式为R ( U , D , DOM , F ) R 是关系名。 U 是全部属性的集合。 D 是属性域的集合。 DOM 是U 和D 之间的映射关系,关系运算的安全限制。 F 是属性间的各种约束关系,也称为数据依赖。

关系模式可以表示为: 关系模式(属性名1,属性名2 ,……,属性名n ) 示例: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 当且仅当U 上的一个关系r 满足 F 时,r 就称为关系模式R(U,F)上的一个关系,R是关系的型,r 是关系的值,每个值称为R 的一个关系。 关系数据库模式: 一个数据库是由多个关系构成的。 一个关系数据库对应多个不同的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模式是一个数据库中所有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它规定了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 关系数据库模式可以表示为: S = { Ri < Ui , Di , DOM , Fi > | i = 1,2,…, n } 3. 关系子模式 关系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外模式是关系子模式的集合。 4. 存储模式 存储模式及内模式。 关系数据库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数据依赖。数据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 (2)范式。 (3)模式的设计方法。 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模式: (1)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泛关系模式:把现实问题的所有属性组成一个关系模式 泛关系:泛关系模式的实例称为泛关系。 泛关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a 数据冗余 b 更新异常, c 插入异常 d 删除异常。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1. 组织层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 A.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B.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层次模型 C.1:1的联系,1:n的联系,n:m的联系 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2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 ]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A.动态完整性 B.数据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结构完整性 3 SQL Server 中的角色是[ ]。 A. 一个服务器登录 B. 一个数据库用户 C. 一组权限的集合 D. 一个服务器用户 4.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无需改变,这样的特性称为数据的[ ]。 A.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程序无关性 D.物理无关性 5.下列哪个不是以处理大量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的特点[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数据需长期联机保存 C.数据的计算复杂 D.数据可被多个应用所共享 6.E-R图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7.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型属于[ ]。 A.需求分析 B.物理结构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 D.概念结构设计 8.[ ]记录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9. [ ]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 A.程序 B.进程 C.事务 D.文件 10.信息世界中,实体是指[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 客观存在的属性 C. 客观存在的特性 D. 某一具体事件 11. 数据库系统中, DBA表示[ ] 。 A.应用程序设计者 B. 数据库使用者

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一)

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一) (总分:116.98,做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总题数:37,分数:37.00) 1.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依据不包括______。 A) 概念模型 B) 安全性要求 C) 数据约束 D) 功能模型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依据是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结果,包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处理要求、数据约束、安全性要求及DBMS的相关信息,因此本题答案为D。 2.以下关于数据库逻辑设计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 数据库逻辑设计是面向机器世界的 B) 这个阶段将按照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来组织和存储数据 C) 目标是得到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处理的数据库模式,并做到数据结构合理 D) 包括定义和描述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完整性及安全性要求等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数据库逻辑设计包括定义和描述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完整性及安全性要求等。因此本题答案为D。 3.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哪个阶段的任务______。 A) 逻辑设计阶段 B) 概念设计阶段 C) 物理设计阶段 D) 需求分析阶段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关系数据模型是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所以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因此本题答案为A。 4.对于关系的主码必须满足的条件,有下列说法: Ⅰ.一个关系中的主码属性或属性组能函数决定该关系中的所有其他属性 Ⅱ.一个关系中的主码属性不能与其他关系中的主码属性重名 Ⅲ.在一个关系中,一个主码属性的任一真子集都不能函数决定其他属性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操作异常是指①A,插入操作异常是指②D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 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 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2、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问题而引入的。 A、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 B、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假设关系模式R(A,B)属于3NF,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R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R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C、R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4、关系模式的分解 A、唯一 B、不唯一. 5、设有关系W(工号,姓名,工种,定额),将其规范化到第三范式正确的答案是() A、W1(工号,姓名),W2(工种,定额); B、W1(工号,工种,定额),W2(工号,姓名); C、W1(工号,姓名,工种),W2(工种,定额); D、以上都不对. 6、设学生关系模式为: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平均成绩,专业),则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 A、姓名; B、学号,姓名; C、学号; D、学号,姓名,年龄. 7根据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R∈2NF,则R∈3NF B、若R∈1NF,则R不属于BCNF C、若R∈3NF,则R∈BCNF D、若R∈BCNF,则R∈3NF 8、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范式; B、模式设计; C、函数依赖; D、数据完整性. 9、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设称为规范化,规范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关系规范化理论; B、关系运算理论;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下关于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B. 在关系所对应的二维表中,行对应属性,列对应元组。 C. 关系中各属性不允许有相同的域。 D. 关系的各属性名必须与对应的域同名。 3. 进行自然连接运算的两个关系( A. 至少存在一个相同的属性名 C 不可存在个相同的属性名 A ) B. 可不存在任何相同的属性名 D 所有属性名必须完全相同 4.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 一个独立于具体 DBMS 的(B )。 A. 数据模型 B.概念模型 C 层次模型 D.关系模型 5. Access 2010数据库具有很多特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Access 2010数据表可以保存多种数据类型,但是不包括多媒体数 B. Access 2010可以通过编写应用程序来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C. Access 不能支持 Internet/Intranet 应用 D. Access 2010 使用切换面板窗体管理数据库对象 6. 数据表的基本对象是( A ) 7.利用 Access 2010 创建数据库文件, 其扩展名是( B ) A.mdb B.accdb C.xlsx D. acc 8. 启动 Access 2010 后,最先显示的是什么界面( C ) A.数据库工作界面 B. “打开”窗口 C. Backstage D 导航窗格 9. 在 Access 数据库对象中,不包括的是( B ) A.表 B.向导 C 窗体 D.模块 10. 表的组成内容包括( C ) A.查询和字段 B.报表和字段 C.字段和记录 D.记录和窗体 2.关系数据表的关键字可由( A.一个 B.两个 D )属性组成。 C 多个 D.—个或多个 A. 表 B.查询 C 报表 D.窗体

关系数据库设计

目录 一 Codd的RDBMS12法则——RDBMS的起源 二关系型数据库设计阶段 三设计原则 四命名规则 数据库设计,一个软件项目成功的基石。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据库设计其实不那么重要。现实中的情景也相当雷同,开发人员的数量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数倍。多数人使用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所以也会把数据库设计想的如此简单。其实不然,数据库设计也是门学问。 从笔者的经历看来,笔者更赞成在项目早期由开发者进行数据库设计(后期调优需要DBA)。根据笔者的项目经验,一个精通OOP和ORM的开发者,设计的数据库往往更为合理,更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如果追其原因,笔者个人猜测是因为数据库的规范化,与OO的部分思想雷同(如内聚)。而DBA,设计的数据库的优势是能将DBMS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能够使用SQL和DBMS实现很多程序实现的逻辑,与开发者相比,DBA优化过的数据库更为高效和稳定。如标题所示,本文旨在分享一名开发者的数据库设计经验,并不涉及复杂的SQL语句或DBMS使用,因此也不会局限到某种DBMS产品上。真切地希望这篇文章对开发者能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帮助笔者查漏补缺。 一?Codd的RDBMS12法则——RDBMS的起源 Edgar Frank Codd(埃德加·弗兰克·科德)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并因为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81年获图灵奖。在1985年,Codd 博士发布了12条规则,这些规则简明的定义出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的理念,它们被作为所有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指导性方针。 1.信息法则?关系数据库中的所有信息都用唯一的一种方式表示——表中的值。 2.保证访问法则?依靠表名、主键值和列名的组合,保证能访问每个数据项。 3.空值的系统化处理?支持空值(NULL),以系统化的方式处理空值,空值不依赖于数据类型。 4.基于关系模型的动态联机目录?数据库的描述应该是自描述的,在逻辑级别上和普通数据采用同样 的表示方式,即数据库必须含有描述该数据库结构的系统表或者数据库描述信息应该包含在用 户可以访问的表中。 5.统一的数据子语言法则?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可以支持几种语言和多种终端使用方式,但必须至少 有一种语言,它的语句能够一某种定义良好的语法表示为字符串,并能全面地支持以下所有规 则:数据定义、视图定义、数据操作、约束、授权以及事务。(这种语言就是SQL) 6.视图更新法则?所有理论上可以更新的视图也可以由系统更新。 7.高级的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把一个基础关系或派生关系作为单个操作对象处理的能力不仅适应 于数据的检索,还适用于数据的插入、修改个删除,即在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中数据行被视 作集合。 8.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不管数据库的数据在存储表示或访问方式上怎么变化,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 保持着逻辑上的不变性。 9.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对表做了理论上不会损害信息的改变时,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会保持逻辑 上的不变性。 10.数据完整性的独立性?专用于某个关系型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必须可以用关系数据库子语言定 义,而且可以存储在数据目录中,而非程序中。

关系数据库理论

第4部分关系数据库理论 复习习题与讲解资料 【主讲教师:钱哨】 一.考试大纲考点要求 1 了解关系模式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的途径。 2 掌握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的定义,能计算属性的封闭集,并由此得到关系的候选键。 3 掌握第一范式( 1NF )、第二范式( 2NF )和第三范式( 3NF )的定义,能判别关系模式的范式等级。 4 掌握关系模式的分解(规范到 3NF )的步骤、分解的原则和分解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 为了设计出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必须进行规范化,规范化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 关系规范化理论 B. 关系代数理论 C.数理逻辑 D. 关系运算理论 2. 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一个属性都是()。 A. 长度不变的 B. 不可分解的 C.互相关联的 D. 互不相关的 3. 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数相关性集合F={A→D,B→C ,E→ A },该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是()。 A.AB B. BE C.CD D. DE

4. 设学生关系S(SNO,SNAME,SSEX,SAGE,SDPART)的主键为SNO,学生选课关系SC(SNO,CNO,SCORE)的主键为SNO和CNO,则关系R(SNO,CNO,SSEX,SAGE,SDPART,SCORE)的主键为SNO和CNO,其满足()。 A. 1NF B.2NF C. 3NF D. BCNF 5.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表示课程,P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G表示成绩,T表示时间,R表示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D={ C →P,(S,C)→G,(T,R)→C,(T,P)→R,(T,S)→R },关系模式W的一个关键字是()。 A. (S,C) B. (T,R) C. (T,P) D. (T,S) 6. 关系模式中,满足2NF的模式()。 A. 可能是1NF B. 必定是1NF C. 必定是3NF D. 必定是BCNF 7. 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全是主属性,则R的最高范式必定是()。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8. 消除了部分函数依赖的1NF的关系模式,必定是()。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9. 如果A->B ,那么属性A和属性B的联系是()。 A. 一对多 B. 多对一 C.多对多 D. 以上都不是 10. 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1个或多个,而主关键字有()。 A. 多个 B. 0个 C. 1个 D. 1个或多个 11. 候选关键字的属性可以有()。 A. 多个 B. 0个 C. 1个 D. 1个或多个 12. 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 A. 不可再分 B. 可以再分 C. 命名在关系模式上可以不唯一 D. 以上都不是 13.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表示课程,P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G表示成绩,T表示时间,R表示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D={ C →P,(S,C)→G,(T,R)→C,(T,P)→R,(T,S)→R },若将关系模式W分解为三个关系模式W1(C,P),W2(S,C,G),W2(S,T,R,C),则W1的规范化程序最

第4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答案

第4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选择题答案: (1) A (2) B (3) B (4) A (5) D (6) B (7) C (8) B (9) B (10) C (11) D (12) A (13) D (14) D (15) B (16) B (17) D (20) C (21) C (23) A (26) B (27) B (28) B (29) B (30) B (31) D (33) B B D 一、选择题: 1. 为了设计出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必须进行规范化,规范化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 关系规范化理论 B. 关系代数理论C.数理逻辑 D. 关系运算理论 2. 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一个属性都是()。 A. 长度不变的 B. 不可分解的 C.互相关联的 D. 互不相关的 3. 已知关系模式R(A,B,C,D,E)及其上的函数相关性集合F={A→D,B→C ,E→A },该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是()。 A.AB B. BE C.CD D. DE 4. 设学生关系S(SNO,SNAME,SSEX,SAGE,SDPART)的主键为SNO,学生选课关系SC(SNO,CNO,SCORE)的主键为SNO和CNO, 则关系R(SNO,CNO,SSEX,SAGE,SDPART,SCORE)的主键为SNO和CNO,其满足()。 A. 1NF B.2NF C. 3NF D. BCNF 5.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表示课程,P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G表示成绩,T表示时间,R表示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D={ C→P,(S,C)→G,(T,R)→C,(T,P)→R,(T,S)→R },关系模式W的一个关键字是()。 A. (S,C) B. (T,R) C. (T,P) D. (T,S) 6. 关系模式中,满足2NF的模式()。 A. 可能是1NF B. 必定是1NF C. 必定是3NF D. 必定是BCNF 7. 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全是主属性,则R的最高范式必定是()。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8. 消除了部分函数依赖的1NF的关系模式,必定是()。 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9. 如果A->B ,那么属性A和属性B的联系是()。 A. 一对多 B. 多对一C.多对多 D. 以上都不是 10. 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1个或多个,而主关键字有()。 A. 多个 B. 0个 C. 1个 D. 1个或多个 11. 候选关键字的属性可以有()。 A. 多个 B. 0个 C. 1个 D. 1个或多个 12. 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 A. 不可再分 B. 可以再分 C. 命名在关系模式上可以不唯一 D. 以上都不是 13.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表示课程,P表示教师,S表示学生,G表示成绩,T表示时间,R表示教室,根据语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D={ C→P,(S,C)→G,(T,R)→C,(T,P)→R,(T,S)→R },若将关系模式W分解为三个关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试卷及答案6B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卷(6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适用于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使用。 2.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对以下术语做简明扼要的解释 1 .数据独立性 2.关系模式 3.数据库的完整性 4.传递函数依赖 5. ER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中,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2.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数据是按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中,按 模式提供给用户的。 3.在关系模型中,表的行称为元组,列称为。

4.在SQL查询时,如果需要去掉查询结果中的重复组,应使用。 5.按事务对数据的封锁程度,封锁一般分为排他锁和两种。 6.模式/内模式映象为数据库提供了数据独立性。 7.SQL语言是一种综合性的功能强大的语言,分为数据控制语言,数据描述语言和数 据操纵语言,DML是指功能。 8.对于函数依赖X→Y,如果Y是X的子集,此函数称为函数依赖。 9.E-R方法的三要素是:实体、属性和。 10.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面对数据库特点的不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统一的模型来表示。 B.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联系强。 C.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度高。 D.数据库中数据由一个软件统一管理。 2、下面对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三级模式结构可提供数据独立性。 B.三级模式结构通过两级映像来实现数据独立性。 C.模式做了修改,用户的应用程序必须修改。 D.内模式做了修改,模式不必修改。 3、下面关于关系代数的不正确叙述是()。 A.对一个关系作投影运算不会改变该关系元组的个数。 B.选择运算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的元组进行筛选。 C.自然联接运算要求两个关系必须有取值域相同的属性。 D.自然联接是F联接的一种特殊情况。 4、下面对“关系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就是关系。 B.关系模型中属性的顺序不能任意改变。 C.关系模型不允许在关系中出现两条完全相同的元组。 D.关系模型具有三类完整性约束。 5、下面对关系“键”概念的不正确叙述是()。 A.一个关系可以有多个候选键。 B.候选键是指在一个关系中,能够唯一标识每个元组的属性集。 C.一个关系模式只能有一个“主键”。

《数据库原理》1-2章作业(答案)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1、什么是4D(Data, DB、DBMS、DBS),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 所谓4D是分别指:数据(Data)、数据库(DB或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其中: 数据(Data): 数据库(DB或DataBase):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DBS): 当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DBS)时,通常需要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完成建立数据库(DB)、对数据库中数据(Data)进行操作等功能。 2、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答:包括: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 数据操作: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 3、ER模型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答: 实体型、属性和联系所组成。 实体型: 属性: 联系: 4、学校中有若干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师,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可由若干学生选修。请用E-R图画出此学校的概念模型。 答:

5、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照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E-R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6、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内模式组成。 外模式: 模式: 内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针对数据的3个抽象级别,其优点是: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使用户能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和存储方式。 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3个抽象层次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二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通过二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7、叙述DBS的组成,其中的主要软件是什么?主要人员是谁? 答: DBS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组成。 主要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 主要人员:数据库管理员。 第二章 1、叙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并举例说明。 答: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要点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种负责数据库的建立、操作、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 2、数据库系统有哪几种模式?分别用来描述什么? (1)外模式 是用户的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模式的子集。 (2)模式 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用来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3)内模式 又称存储模式,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3、什么是事务?事务有哪些特征? 答: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的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4、POWER BUILDER中事务对象有何作用? 答:PowerBuider的事务对象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在应用程序初启时,系统自动创一个为SQLCA(SQL Communication Area, SQL通讯区)的全局事务对象,该对象在应用程序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所有通信都需要通过事务对象来完成,除了直接使用系统的缺省事务对SQLCA外,开发人员也可以创建自己的事务对象。 5、SQL SERVER中INSERTED表和DELETED表有何用? 答:触发器中用到两种特殊的表:删除表和插入表触发器中使用名为“deleted"和“inserted"来参照这些表;删除表存储受DELTE和UPDA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DELETE或UPDA TE语句时,行从触发器表中删除并传递到删除表中。删除表和触发器表通常没有共有的行。 插入表存储受INSERT和UPDA TE语句影响的行的副本当执行一NSERT或UPDA T语句时,新行同时增加到插入表和触发器表中。插入表中的行是触发器表中新行的副本可使用删除表和插入表中的行来参照相关表中的行, 或测试被删除或插入行中的值。 6、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7、什么是候选码?什么是主码?主码只能有一个属性吗? 答: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其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的最小超码称为候选码;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 D C C B C A D B C A C A D D B C B C A B 1. 组织层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 A.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B.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层次模型 C.1:1的联系,1:n的联系,n:m的联系 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2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 ]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A.动态完整性 B.数据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结构完整性 3 SQL Server 中的角色是[ ]。 A. 一个服务器登录 B. 一个数据库用户 C. 一组权限的集合 D. 一个服务器用户 4.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无需改变,这样的特性称为数据的[ ]。 A.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程序无关性 D.物理无关性 5.下列哪个不是以处理大量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的特点[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数据需长期联机保存 C.数据的计算复杂 D.数据可被多个应用所共享 6.E-R图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7.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型属于[ ]。 A.需求分析 B.物理结构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 D.概念结构设计 8.[ ]记录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9. [ ]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 A.程序 B.进程 C.事务 D.文件 10.信息世界中,实体是指[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 客观存在的属性 C. 客观存在的特性 D. 某一具体事件 11. 数据库系统中, DBA表示[ ] 。 A.应用程序设计者 B. 数据库使用者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 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 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 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 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 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 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 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 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 A.相互调用 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 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并发运行 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 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 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 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 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 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 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 C.客户/服务器结构比文件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开销小 D.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服务器结构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

2019年大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C) A. 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 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D. 以上三种描述都不对 (2) 以下数据结构中不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的是(C) A. 队列 B. 线性表 C. 二叉树 D. 栈 (3) 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层的结点数最多是(B) 注:由公式2k-1得 A. 8 B. 16 C. 32 D. 15 (4) 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A) A.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B. 模块只有一个入口,可以有多个出口 C. 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D. 不使用goto语句 (5) 下面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D) 注:P55-58 A. 对象 B. 继承 C. 类 D. 过程调用 (6) 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B)

A. 可行性分析 B. 需求分析 C. 详细设计 D. 程序编码 (7) 在软件开发中,下面任务不属于设计阶段的是(D) A. 数据结构设计 B. 给出系统模块结构 C. 定义模块算法 D. 定义需求并建立系统模型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 A. 数据模型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软件工具 D. 数据库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10) 下列模式中,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A) 注:P108 A. 内模式 B. 外模式 C. 概念模式 D. 逻辑模式 (11)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C) A. 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B. 算法程序的长度 C. 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D. 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12)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D)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练习)---第4章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4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第4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习题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A 6、B 7、A 8、B 9、D 10、B 二、填空题 1、数据依赖主要包括_函数_依赖、_多值_依赖和连接依赖。 2、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会存在_插入异常_、_删除异常_和__修改复杂_等弊端。 3、设X→Y为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若_对任意X的真子集X’,均无X’→Y 存在__,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 4、设关系模式R上有函数依赖X→Y和Y→Z成立,若_Y不包含于X_且_Y→X不成立_,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 5、设关系模式R的属性集为U,K为U的子集,若_K→U为完全函数依赖_,则称K 为R的候选键。 6、包含R中全部属性的候选键称_主属性_。不在任何候选键中的属性称__非主属性_。 7、Armstrong公理系统是_有效__的和_完备__的。 8、第三范式是基于_函数_依赖的范式,第四范式是基于_多值_依赖的范式。 9、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模式至少应属于_第一_范式。 10、规范化过程,是通过投影分解,把_一个范式级别较低的_的关系模式“分解”为_若干个范式级别较高__的关系模式。 11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12 三、简答题 1、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范式、无损连接性、依赖保持性。 解: 函数依赖:设关系模式R (U ,F ),U 是属性全集,F 是U 上的函数依赖集,X 和Y 是U 的子集,如果对于R (U )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 ,对于X 的每一个具体值,Y 都有唯一的具体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 函数决定Y ,或Y 函数依赖于X ,记X →Y 。我们称X 为决定因素,Y 为依赖因素。当Y 不函数依赖于X 时,记作:X Y 。当X →Y 且Y →X 时,则记作:X ?Y 。 平凡函数依赖:当属性集Y 是属性集X 的子集时,则必然存在着函数依赖X →Y ,这种类型的函数依赖称为平凡的函数依赖。 非平凡函数依赖:如果Y 不是X 子集,则称X →Y 为非平凡的函数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与部分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 (U ),U 是属性全集,X 和Y 是U 的子 集,X →Y ,并且对于X 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 ',都有X 'Y ,则称Y 对X 完全函数依赖(Full Functional Dependency ),记作X ?→?f Y 。如果对X 的某个真子集X ',有X '→Y ,则称Y 对X 部分函数依赖(Partial Functional Dependency ),记作X ?→? p Y 。 传递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 (U ),U 是属性全集,X ,Y ,Z 是U 的子集,若X →Y (Y X ),但Y X ,又Y →Z ,则称Z 对X 传递函数依赖(Transitive Functional Dependency ),记作:X ?→? t Z 。 范式: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过程中,为不同程度的规范化要求设立的不同的标准或准则称为范式(Normal Form )。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 。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2NF),其余以此类推。R 为第几范式就可以写成R ∈xNF (x 表示某范式名)。 当把某范式看成是满足该范式的所有关系模式的集合时,各个范式之间的集合关系可以表示为:5NF ?4NF ?BCNF ?3NF ?2NF ?1NF 。 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可以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种过程就叫规范化。 无损连接性:设R (X ,Y ,Z ),X 、Y 、Z 为不相交的属性集合,如果有X →Y 、X →Z ,则有R (X ,Y ,Z )=R[X ,Y]∞R[X ,Z],其中R[X ,Y]表示关系R 在属性(X ,Y )上的投影,即R 等于两个分别含决定因素X 的投影关系(分别是R[X ,Y]与R[X ,Z])在X 上的自然连接,这样便保证了关系R 分解后不会丢失原有的信息,这称作关系分解的无损连接性。 依赖保持性:设有关系模式R (U ,F ),Z ?U ,则Z 所涉及到的F 中所有函数依赖为F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 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A)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B)。 A. 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 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C. 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D. 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3. 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C)。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 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4.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D)。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5.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6.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C)。 A.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一组硬件 C. 一组系统软件 D.既有硬件,也有软件 7.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B)。 A. 文件的集合 B. 数据的集合 C. 命令的集合 D. 程序的集合 8. 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是(B)。 A. 命令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系统 D. 操作系统 9. 由计算机硬件、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B)。 A. 文件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软件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10. 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是(B)。 A. 数据库集合 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C. 操作系统OS D. 计算机中的存储介质 11.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关系是(D)。 A. 并发运行 B. 相互调用 C. OS调用DBMS D. DBMS调用OS 12. 在数据库方式下,信息处理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C)。 A. 磁盘 B. 程序 C. 数据 D. 内存 13.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A)。 A. 数据集成化 B. 数据共享 C. 冗余度 D. 容量 14. DBMS通常可以向下述哪个对象申请所需计算机资源(B)。 A. 数据库 B. 操作系统 C. 计算机硬件 D. 应用程序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实世界中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性在信息世界中称为__________。 A.实体 B.实体值 C.属性 D.信息 2.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__________。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3. 应用程序设计的工作开始于数据库设计步骤的__________。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4.在关系R中,代数表达式σ3<4(R)表示__________ 。 A.从R中选择值为3的分量小于第4个分量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B.从R中选择第3个分量值小于第4个分量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C.从R中选择第3个分量的值小于4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D.从R中选择所有元组组成的关系 5.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时,要使分解具有无损失连接性,在下属范式中最高可以达到__________。 6.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 C.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D.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7.__________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8.为解决“丢失更新”问题,事务在更新一个数据集合前,必须获得对它的__________ 。锁 锁 锁和X锁 锁或X锁 9.候选键中的属性可以有__________。 A.0个 B.1个 C.1个或多个 D.多个 10. 在SQL的查询语句中,对应关系代数中“投影”运算的语句是__________ 。 11. 在关系模式R(U,F)中,X,Y,Z是U中属性,则多值依赖的传递律是__________ 。 A.如果X→→Y,Y→→Z,则X→→Z B.如果X→→Y,Y→→Z,则X→→YZ C.如果X→→Y,Y→→Z,则X→→YZ D.如果X→→Y,Y→→Z,则X→→Z-Y 12.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 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13. 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可直接转换成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它们是:并、差、投影、选择和__________。 A.交 B.笛卡尔积 C.自然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