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满堂脚手架构造规范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搭设规定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搭设规定1、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结构体系1.1满堂脚手架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
该架体顶部作业层的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
1.2满堂支撑架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
该架体顶部的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传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
1.3满堂支撑架可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二种。
当架体沿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5m~8m,设置由底至顶的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且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超过8m时,定义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当连续竖向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5m,连续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时,定义为加强型满堂支撑架。
1.4当架体高度不超过8m且施工荷载不大时,扫地杆布置层可不设水平剪刀撑。
1.5满堂脚手架的支撑布置办法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2、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结构性能2.1支撑体系设置完善的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可能破坏形式为:2.1.1以程度剪刀撑设置层为反弯点的沿较弱偏向的架体大波整体失稳。
2.1.2架体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
2.1.3满堂支撑架有可能发生顶步距立杆段的部分曲折失稳。
2.1.4通常情形下,架体的极限承载力由架体大波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
当架体的步距过大时,其立杆段的不乱承载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
当满堂支撑架的顶步距过大或顶步距以上立杆悬伸长度过大,其立杆段的不乱承载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
2.1.5满堂支撑架的整体不乱整体失稳破坏时,满堂支撑架呈现出纵横立杆与纵横水平杆组成的空间框架,沿刚度较弱方向大波鼓曲现象;无剪刀撑的支架,支架达到临界荷载时,整架大波鼓曲。
有剪刀撑的支架,支架达到临界荷载时,以上下竖向剪刀撑交点(或剪刀撑与水平杆有较多交点)水平面为分界面,上部大波鼓曲(图8),下部变形小于上部变形。
满堂脚手架搭设规范标准

满堂脚手架(脚手架)搭设规一、地面现场清理,确保脚手架搭设围无障碍物,场地无积水,脚手架平台已具备作业条件。
二、材料1、采用外径48毫米、壁厚3.5毫米的钢管,其材质应符合GB 700-793号钢的技术条件。
2、钢管、扣件等材料进场必须有准用证、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及相应检验报告等。
发现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者禁止使用。
3、钢管、扣件、螺栓等零配件,必须规格统一,材质优良,并应有出厂证明书。
三、施工人员设专业质量检查员负责脚手架搭设的具体操作和安全管理材料由材料员负责购买,架子工均经过上岗培训获得上岗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四、交底对脚手架搭设施工人员在上岗前进行施工交底,并作安全教育培训,对相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一满堂脚手架搭设一、钢管扣件满堂脚手架的搭设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竖立管并同时安装扫地杆→搭设水平杆→搭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和及全技术条件1、横杆的允许挠度不大于杆长的1/150;2、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立杆全长的l/200;3、脚手架搭设标准:横平竖直,连接牢固,底脚着实,支撑挺直,通畅平坦,安全设施齐全、牢固。
4、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如立杆、横杆和剪力撑等,在同筑立面必须使用同一材质的材料。
5、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1)现场材料料及整理,立杆→横杆→剪刀撑→竹笆板→满铺E1级木工板→栏杆。
(2)每根立杆铺设时应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
(3)立杆搭设应满足下列要求a.立杆各向间距按照计算结果确定,并实施。
b.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同步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搭接长度不能小于1m,须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能小于100mm。
满堂支撑架构造要求规范

6.9 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架构造要求规范根据JGJ 130-2011136.9.1 满堂支撑架步距与立杆间距不宜超过本规范附录C表C-2~表C-5规定的上限值,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0.5m。
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2 立杆间距两级之间,纵向间距与横向间距不同时,计算长度系数按较大间距对应的计算长度系数取值。
立杆间距两级之间值,计算长度系数取两级对应的较大μ值,要求高宽比相同。
3 立杆间距0.9m×0.6m计算长度系数,同立杆间距0.75m×0.75m计算长度系数,高宽比不变,最小宽度1.2m。
4 高宽比超过表中规定时,应按本规范6.9.7条执行。
6.9.2 6. 8. 3满堂支撑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6.3.1满堂支撑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6.3.2满堂支撑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3)。
6.3.3图6.3.3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扫地杆;2―纵向扫地杆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对接扣件布置应符合: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6.3.6第1款水平杆的连接应符合:6.2.1第2款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图6.2.1-1);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水平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
满堂脚手架搭设规范

满堂脚手架(内脚手架)搭设规范一、地面现场清理,确保脚手架搭设范围内无障碍物,场地无积水,脚手架平台已具备作业条件。
二、材料1、采用外径48毫米、壁厚毫米的钢管,其材质应符合GB 700-793号钢的技术条件。
2、钢管、扣件等材料进场必须有准用证、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及相应检验报告等。
发现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者禁止使用。
3、钢管、扣件、螺栓等零配件,必须规格统一,材质优良,并应有出厂证明书。
三、施工人员设专业质量检查员负责脚手架搭设的具体操作和安全管理材料由材料员负责购买,架子工均经过上岗培训获得上岗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四、交底对脚手架搭设施工人员在上岗前进行施工交底,并作安全教育培训,对相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一满堂脚手架搭设一、钢管扣件满堂脚手架的搭设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竖立管并同时安装扫地杆→搭设水平杆→搭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和及全技术条件1、横杆的允许挠度不大于杆长的1/150;2、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立杆全长的l/200;3、脚手架搭设标准:横平竖直,连接牢固,底脚着实,支撑挺直,通畅平坦,安全设施齐全、牢固。
4、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如立杆、横杆和剪力撑等,在同一建筑立面必须使用同一材质的材料。
5、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1)现场材料料及整理,立杆→横杆→剪刀撑→竹笆板→满铺E1级木工板→栏杆。
(2)每根立杆铺设时应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
(3)立杆搭设应满足下列要求a.立杆各向间距按照计算结果确定,并实施。
b.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搭接长度不能小于1m,须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能小于100mm。
满堂脚手架构造规范

举座脚手架构造规范请求表1.1 经常运用封闭式举座脚手架构造的设计尺寸1.起码跨数应相符规范附录C表C-1的划定2脚手板自重尺度值取0.35kN/㎡3 地面光滑度为B类,根本风压4立杆间距不小于×1.2m,施工荷载尺度值不小于3kN/㎡时,立杆上应增设防滑扣件,防滑扣件应装配稳固,且顶紧立杆与程度杆衔接的扣件.1.2 举座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高36m;举座脚手架施工层不得超出1层.1.3 举座脚手架立杆的构造应相符规范6.3.1条---第6.3.3条的划定;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取对接扣件链接.立杆对接扣件安插应相符规范第6.3.6条第1款的划定.程度杆的连策应相符规范第6.2.1条第2款的有关划定,程度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1.4 举座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周围及内部纵.横像每6m至8m由底至顶设置持续竖向铰剪撑.当架体塔设高度在8m以下时,应在架顶部设置持续程度铰剪撑;当架体塔设高度在8m及以上时,应在架体底部.顶部及竖向距离不超出8m分离设置持续程度铰剪撑.程度铰剪撑宜在竖向铰剪撑斜杆订交平面设置.铰剪撑宽度应为6-8m. 1.5 铰剪撑运用扭转扣件固定在与之订交的程度杆或立杆上,扭转扣件中间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1.6 举座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度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外侧周围和内部程度距离6m-9m.竖向距离4-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构造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纳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1.7 起码跨数为2.3跨的举座脚手架,宜按规范第6.4节的划定设置连墙件.6.4 连墙件6.4.1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地位.数目应按专项施工计划肯定. 6.4.2 脚手架连墙件数目的设置除应知足本规范的盘算请求外,还应相符表6.4.2的划定.6.4.3 连墙件的安插应相符下列划定:1 应接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该大于300mm;2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程度杆处开端设置,当该处设置有艰苦时,应采取其他靠得住措施固定;3 应优先采取菱形安插,或采取方形.矩形安插.6.4.4 启齿型脚手架的两头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该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该大于4m.6.4.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程度设置,当不克不及程度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衔接.6.4.6 连墙件必须采取可推却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取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衔接.6.4.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克不及设连墙件时应采纳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取通长杆件,并用选择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度-60度之间;衔接点中间至主节点的距离不该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裁撤.6.4.8 架高明出40m且有风涡流感化时,应采纳抗上升反流感化的连墙措施.1.8 当举座脚手架局部推却分散荷载时,应按现实荷载盘算并应局部加固.1.9 举座脚手架应设爬梯,爬梯踏步间距不得大于300mm.1.10 举座脚手架操纵层支持脚手板的程度杆间距不该大于1/2跨距;脚手板的铺设应相符本规范第6.2.4.条的划定.2 满堂支撑架2.1 举座支持架步距与立杆间距不宜超出规范附录C表C-2-表C-5划定的上限值.立杆伸出顶层程度杆中间线至支持点的长度a不该超出0.5m.举座支持架搭设高度不宜超出30m.2.2 举座支持架立杆.程度杆的构造请求应相符规范第6.8.3条的划定.2.3举座支持架应依据架体的类型设置铰剪撑,并应相符下列划定:1. 通俗型: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并由底至顶设置持续竖向简略撑,铰剪撑宽度应为5m-8m. (图6.9.3-1)2)在竖向铰剪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接洽程度撑.当支持高度超出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活分散线荷载大于20kN/㎡的支持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程度铰剪撑.程度铰剪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程度铰剪撑间距不宜超出8m(图6.9.3-1)2.增强型:××1.2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持续竖向铰剪撑,铰剪撑宽度应为4跨.××××0.9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持续竖向铰剪撑,铰剪撑宽度应为5跨.×××0.4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3m-3.2m应由底至顶设置持续竖向铰剪撑,铰剪撑宽度应为3m-3.2m.4) 在竖向铰剪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程度铰剪撑,扫地杆的设置层程度铰剪撑的设置应相符6.9.3条第1款第2项的划定,程度铰剪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程度铰剪撑间距不宜超出6m,铰剪撑的宽度应为3m-5m(图6.9.3-2)2.5 铰剪撑的固定应相符规范第6.8.5条的划定.2.6 举座支持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出300mm,拔出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2.7 当举座支持架高宽比不知足规范附录C表C-2-表C-5的划定(高宽比大于2或 2.5)时,举座支持架应在支架的周围和中部与构造柱进行刚性衔接,连墙件程度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在无成果柱部位应采纳预埋钢管等措施与建筑构造进行刚性衔接,在有空间部位,举座支持架宜超出顶部加载区投影规模向外延长安插(2-3)跨.支持架高宽比不该大于3.注:此处规范指《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然技巧规范-JGJ 130-2011》。
满堂脚手架搭设规范要求方案

满堂脚手架搭设规范要求方案1.满堂架下边所用的竹胶板垫块,应使用下脚料制作,制作规格为200×200mm禁止使用大块模板制作。
2.满堂架立杆间距 L≤ 800 mm,48mm钢管搭设,水平杆不得少于 3 道,扫地干一道,中间杆一道,梁底杆一道。
以及加设剪刀撑。
3.架体的整体性与稳固性结构:1). 立杆:架体设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设在基础上平面 200mm处的立杆上,用十字扣件固定在立杆上,立杆之间一定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保证双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立杆接头要错开不设在同一层面上,立杆下端与垫木间增添木楔,用来调整立杆沉降不匀。
2)水平杆:纵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Nm,水平杆在转角处一定交圈 ( 形成井字形结构 ); 水平杆接长时,相邻两接头不在同步同跨内。
不一样步、不一样跨,两个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
3)连墙杆:架体与混凝土框柱进行有效的附墙连结,以提升支模架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4)、剪刀撑设置:竖向剪刀撑:沿支模架外排立杆的周围满设剪刀撑; 中间部每隔 7.5 ~9.0m 设置竖向剪刀撑 ; 纵、横向剪刀撑按三步六跨通高设置。
水平剪刀撑:当支撑架高度≥ 20m时,在架体顶部和中部每隔 6.0 ~ 7.5m 设水平剪刀撑,以提升架体抵挡水平施工荷载冲击时的稳固性 ; 任何状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一定设水平剪刀撑。
5)、中厅周围各层3-4 排支撑架在各层施工完后不拆掉,作为水箱屋面花架梁支模架的协助架,以利于花架梁支模架的整体稳固。
中厅一层卸荷架与以上各层支模架立杆竖直对应,立杆下垫 50 mm厚、 250mm宽的木板2梁模支设及细部做法要求:1) 梁底模板,第一算出梁底高度,起拱高度,在按梁底标高操平,通梁将两头水平固定,而后拉通线将中间水平杆固定,固定间距不不大于 800mm,依据梁宽度搁置早先加工好。
将梁底板搁置在固定好的架子上,线绳拉直,在立绑板,绑板立在 10cm的方木上,在粱榜上钉上方木,用钢管与水平杆将绑板锁死,上口在平板的水平钢管连结顶死,假如大于750mm的梁一定使用对拉杆,粱绑校订加固完后再铺设顶板。
满堂脚手架施工技术规范

满堂脚手架施工技术规范满堂脚手架又称作满堂红脚手架,是一种搭建脚手架的施工工艺。
满堂脚手架相对其他脚手架系统密度大,明了一点就是满屋子搭架子。
满堂脚手架相对于其他的脚手架更加稳固。
满堂脚手架主要用于单层厂房、展览大厅、体育馆等层高、开间较大的建筑顶部的装饰施工。
由立杆、横杆、斜撑、剪刀撑等组成.使用了满堂脚手架后,3.6米以上的内墙装饰不再另行计算装饰脚手架,而内墙的砌筑脚手架仍按里脚手架规定计算。
满堂脚手架的使用视其高度而定,当天棚净高在3.6M以下者,不管天棚采用何种装饰工艺,均不计算装饰脚手架。
当天棚净高在3.6M 至5.2M之间时,天棚的装饰脚手架按满堂脚手架本层定额计算,当天棚净高在5.2M上时,天棚的装饰脚手架要计算基本层和增加层两个定额项目。
满堂脚手架的整体性与稳定性注意事项:1、立杆:架体设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设在基础上平面200mm 处的立杆上,用十字扣件固定在立杆上,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立杆接头要错开不设在同一层面上,立杆下端与垫木间增加木楔,用来调整立杆沉降不匀。
2、水平杆:纵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0Nm,水平杆在转角处必须交圈(形成井字形结构)。
3、连墙杆:架体与混凝土框柱进行有效的附墙连接,以提高支模架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4、模板施工中应注意易发生的质量问题:a)柱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截面尺寸不准,柱位置位移,柱弯曲。
采取办法是:支模前按图弹出位置线,四周用木条顶死(留出板厚度)可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根据柱的截面尺寸配制的模板四周背好方木,四边吊正,加箍锁死,再四周拉好支撑。
b)梁板模板容易产生的问题:梁梆不平直,梁底不平,梁口不顺直,防止办法有:梁板模板支撑,龙骨的间距应通过计算后,确保其强度、刚度、底模水平杆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起拱,拉通线锁梁口,防止口上变形。
施工程序:基础放线钢筋绑扎支模校验浇筑砼5、墙体模板的配置模板配置高度:内板高度:2920mm;接高:1850mm外板高度:2920mm;接高:1850mm工程外墙周圈的结构特点,外墙周圈满配一层高200mm的吊梆模。
满堂脚手架搭设规范

满堂脚手架(内脚手架)搭设规范一、地面现场清理,确保脚手架搭设范围内无障碍物,场地无积水,脚手架平台已具备作业条件。
二、材料1、采用外径48毫米、壁厚毫米的钢管,其材质应符合GB 700-793号钢的技术条件。
2、钢管、扣件等材料进场必须有准用证、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及相应检验报告等。
发现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者禁止使用。
3、钢管、扣件、螺栓等零配件,必须规格统一,材质优良,并应有出厂证明书。
三、施工人员设专业质量检查员负责脚手架搭设的具体操作和安全管理材料由材料员负责购买,架子工均经过上岗培训获得上岗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四、交底对脚手架搭设施工人员在上岗前进行施工交底,并作安全教育培训,对相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一满堂脚手架搭设一、钢管扣件满堂脚手架的搭设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竖立管并同时安装扫地杆→搭设水平杆→搭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要求和及全技术条件1、横杆的允许挠度不大于杆长的1/150;2、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立杆全长的l/200;3、脚手架搭设标准:横平竖直,连接牢固,底脚着实,支撑挺直,通畅平坦,安全设施齐全、牢固。
4、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如立杆、横杆和剪力撑等,在同一建筑立面必须使用同一材质的材料。
5、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1)现场材料料及整理,立杆→横杆→剪刀撑→竹笆板→满铺E1级木工板→栏杆。
(2)每根立杆铺设时应准确的放在定位线上。
(3)立杆搭设应满足下列要求a.立杆各向间距按照计算结果确定,并实施。
b.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搭接长度不能小于1m,须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能小于1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堂脚手架构造规范要求
1.满堂脚手架
1.1 常用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可按表1。
1采用
表1.1 常用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
1.最少跨数应符合规范附录C表C-1的规定
2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取0。
35kN/㎡
3 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
4立杆间距不小于1。
2m×1。
2m,施工荷载标准值不小于3kN/㎡时,立杆上应增设防滑扣件,防滑扣件应安装牢固,且顶紧立杆与水平杆连接的扣件.
1.2 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高36m;满堂脚手架施工层不得超过1层。
1。
3 满堂脚手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规范6。
3.1条———第6。
3。
3条的规定;
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链接。
立杆对接扣件布置应符合规范第6.3.6条第1款的规定.
水平杆的连接应符合规范第6。
2.1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水平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
1.4 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像每6m至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
当架体塔设高度在8m以下时,应在架顶部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架体塔设高度在8m及以上时,应在架体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不超过8m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宜在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
剪刀撑宽度应为6—8m.
1.5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1。
6 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度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外侧四周和内部水平间隔6m-9m、竖向间隔4-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
1。
7 最少跨数为2、3跨的满堂脚手架,宜按规范第6.4节的规定设置连墙件.
6。
4 连墙件
6。
4。
1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
6.4.2 脚手架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表6。
4.2的规定。
6。
4。
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3 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6.4。
4 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
6.4。
5 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
6.4.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
6.4。
7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选择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度-60度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6.4.8 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反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1.8 当满堂脚手架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并应局部加固.
1。
9 满堂脚手架应设爬梯,爬梯踏步间距不得大于300mm.
1。
10 满堂脚手架操作层支撑脚手板的水平杆间距不应大于1/2跨距;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本规范第6。
2.4。
条的规定.
2 满堂支撑架
2.1 满堂支撑架步距与立杆间距不宜超过规范附录C表C—2-表C-5规定的上限值.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0。
5m。
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
2。
2 满堂支撑架立杆、水平杆的构造要求应符合规范第6.8。
3条的规定。
2。
3满堂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的类型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普通型:
1)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并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简单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 (图6。
9.3-1)
2)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联系水平撑。
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活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的支撑架。
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图6.9.3—1)
2。
加强型:
1)当立杆纵、横间距0。
9m×0。
9m-1.2m×1.2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且不大于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4跨。
2)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6m×0.6m-0。
9m×0。
9m(含0.6m×0。
6m,0.9m×0。
9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且不小于3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跨。
3)当立杆纵、横间距为0。
4m×0。
4m-0。
6m×0.6m(含0.4m×0.4m)时,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3m-3。
2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3m-3。
2m。
4)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水平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6。
9.3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的宽度应为3m-5m (图6。
9.3—2)
2.4 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度-60度,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度—60度,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符合规范第6。
3。
6条的规定
2.5 剪刀撑的固定应符合规范第6.8.5条的规定。
2。
6 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2.7 当满堂支撑架高宽比不满足规范附录C表C-2—表C—5的规定(高宽比大于2或 2.5)
时,
满堂支撑架应在支架的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
在无结果柱部位应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在有空间部位,满堂支撑架宜超出顶部加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2—3)跨。
支撑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
注:此处规范指《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专业文档考试资料学习资料教育试题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