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浅论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韵律感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韵律感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浅论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韵律感的培养

浅论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韵律感的培养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虎台小学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还影响着其他方面的发展,从小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终生受用,而语言韵律感的培养,特别是小学生语言韵律感的培养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

累也是一重要方面。徐云知在《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中提到了很多对语感本质的不同界定,“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

直接地感受、领悟和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当语感能力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对小学生来说就会产生正确、全方位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本文主要对小学生的语言韵律感进行研究探索。

一、语言韵律感的内涵

对于语言韵律的内涵,本文主要例举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说法。一种,叶军指出:韵律首先应该是一个感知概念,声学表现是感知的基础,但任何声学表现只有具备了心理现实性才可能在语言系统中发挥作用,因此,人们总是将语句中音高、音强等声学要素归结为一些感知范畴,如:轻重音、停顿、语调、节奏等。

一种,韵律指:音调优美地应用语言,尤指通过节奏或音调的变换而有旋律地应

用语言,遣词造句的和谐。从上述界定中可以看出韵律其实是对规则的一种约束,

使语言更趋优美和谐。和谐的韵律常常使句子有一种张力,赋于句子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一种,韵律是汉语言文字的“音声化”特质之一。无论是单音节

还是多音节,无论是一个词还是一篇文字作品,普遍存在着声韵调、语流音变、

音节疏密、双声叠韵、平仄关联、词韵脚排序等诸对矛盾趋于整体和谐的规律,

这便是韵律。在本文中,笔者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说法。由此可知,语言的音节

和声调是造就语言的要素,是构成节奏规律的基本内容,正是节奏规律造就了语言韵律感。笔者认为韵律感就是对韵律节奏即语言节奏规律的一种感受。

二、语言韵律感的构成因素及作用

语言韵律感是由节奏规律带来的。语言的节奏规律除了强弱的交替外,还可是长短、高低音的交替。因此,节奏的抑扬顿挫美、形式的回环美、词句的整齐美、音韵的和谐美就构成了语言韵律感。

(一)抑扬顿挫美——平仄错落,富于变化

古诗词很重视声调平仄间的配合,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5]字调的平仄相间是汉文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平声语调悠长上扬,仄声语调短促下抑;平声音感强烈响亮,仄声音感干脆利落。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对应,诗文就

呈现了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

读这首诗,仅从其平仄相间的声调,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就足以受其感染。读时,心里是愉悦的;听后,就像音乐般的旋律。我们之所以从古诗词的吟诵中得

到快感或趣味,是因为平仄相间的不同声调在不同位置上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

美。

(二)回环美

声音的往复形成音乐的旋律,文学语言的回环美由押韵来体现。[7]很多古诗词或文章或广告语令人过目不忘,其中便于记忆的原因之一是押韵。除古诗词外,很多文章都喜欢用相同的韵脚,从而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如短信:累了要休息,错了别怪自己,苦了是幸福的阶梯,伤了才懂得什么是珍惜,

醉了便抛开心烦琐事,笑了便忘记曾经哭泣,闷了就给我发个信息!

这条短信每句都押韵,便于诵读和记忆。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动听。同韵相押使句子末尾相同或相近的字音复现,跌宕回环,同声呼应,造成强烈的节奏感。

(三)整齐美——音节匀称,节奏感强

几乎每首古诗音节的配合都匀称而和谐,一组句子音节字数相同,句子结构一致,句内各部分词语互相对应。如短信:

人交的是感情,走过的是旅途,留下的是回忆,带来的是祝福,盼望的是幸福,送来的是问候。愿我的朋友一生平安幸福,一切顺利!

这条短信每组句子音节数目相同,都用六个音节,主语和宾语的词性一致,

对应得非常整齐。其中,还使用排比的句式整齐地排列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

(四)和谐美——叠音自然

汉语声母发音短促,而韵母发音舒长,利用声母和韵母的这种特点,恰当地运用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会给语言增添丰富的内容和声韵的和谐美。如:“美满”(měi mǎn)的声韵母组合顺序是:“同声母﹢异韵母﹢同声母﹢异韵母”。在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的词中,存在着声韵和谐的节奏美,读

起来会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美,造成音节上的呼应和节奏上的和谐。现实生活中这些词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人们所喜爱。因此,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叠音

等语音形式的词,可以加强对事物的描绘,声音上也有独特的音响效果。这些字词音调协调,形式匀称,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增加了语言的音乐和谐美。

综上所述,节奏的抑扬顿挫美、形式的回环美、词句的整齐美、音韵的和谐

美就构成了语言韵律感。语言韵律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显现民族语言特色,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民族语言。“语言是人类用语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生产经验,以达到相互了解。人们在工作、生活等活动中都离不

开语言。汉语至今使用表意的汉字来记录语言,汉字以方块字为形体,大多数为一字一音节,这为语言在形式上整齐地排列、调整提供了条件,而汉语语言的整齐匀称美是其它语言无法具备的。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正文的两组句子音节配合匀称、和谐,结构一致,音节数相同,句内各部分

词句互相对应,形式整齐匀称。

其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韵律感的熏陶。“爸爸”一词,给人的重叠感;“宝贝”一词,给人的双声感;“精灵”一词给人的叠韵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上册)给人的押韵感,都会使人感到一种美感。双声、叠韵、叠音等词也能形成形式上两两相对的对称和谐美,在

语言表达上有特殊作用。在汉语中双声、叠韵、叠音等极易获得,运用它们能够

起到协调音韵的效果。汉语的四声是构成抑扬顿挫、波澜起伏声音效果的重要因素,加之汉语的押韵,利用汉语的这些特点,会形成形式上的匀称美与声音上的和谐美。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韵律感的同时,想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高,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的例子,借助比喻等来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帮助他们理解概念,领会和巩固知识”。如:叠音词:“天天”,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联想其他事物或

词语,逐渐丰富语言表达。

最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节奏的抑扬顿挫美、形式回环美、词句

整齐美、音韵和谐美会从无形中激发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他们会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新事物,积累新的字、词、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他们良

好的语言习惯。

三、小学古诗词对培养小学生语言韵律感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每个学段在阅读方面对古诗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

语言的优美。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

学段(5-6年级):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

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10]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共选古诗52首,其中词6首。就选入课本的古诗来看,多是脍炙人口之作,作者又是各朝各代的著名诗人。所选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易为儿童接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感染力。总的来说,这些古诗内容健康积极、语言浅显易懂,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

小学古诗词对培养小学生语言韵律感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更直接地体现语言韵律感

韵律是从古诗中剥离出来的,而古诗词本身就有想象丰富,韵律和谐,节奏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这样会更直接体现出语言韵律感,帮助学生理解韵律感。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就背诵古诗,所谓:“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是这个道理。诵读多了,自然就记住了、理解了,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韵律感的熏陶,逐渐感悟语言韵律感。让小学生从小背诵优秀古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

为小学阶段是记忆的好时期,其记忆特点为:记忆速度快,维持时间长,有的内

容会保持一生而不会遗忘。因此,让他们大量忆诵优秀诗文很重要。

(二)在心理上获得愉悦轻松的美感享受

阅读与书写汉语文字都是通过听觉和视觉实现的,写之前人们都会仔细推敲要如何用字、词、句,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文章中还重视使用相同音节

重叠,重视声调平仄间的配合,平仄有规律地交替对应,因而,很多文章无形间

都涌动着一种声律节奏美和音韵和谐美。当读者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也感受

着其承载的声音信息,获得阅读时轻松愉悦的美感享受。文章的声韵美呼唤人们去朗读,使读者产生朗读的愿望,在读的同时也不断地积累语言。

(三)激发积极学习语言的兴趣

古诗词音节配合匀称而和谐,因而,在诵读时,字里行间涌动着语言的声音韵律感,令读者感受着汉语语言的旋律美,享受着语言的音乐美。读时也体会每个字的意思,感受字的声音,形成语音上强烈而鲜明的节奏感。而押韵、平仄的

使用,让读者体会着韵律的回环往复和富于变化的抑扬顿挫美,使读者在这些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陶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品德。

(四)体现民族审美情趣

古诗词历经千锤百炼,形成了极为精美的形式。中华民族是一个比较重视形式均衡的民族,在各方面都偏爱整齐、平稳、对称、整体协调等特点。但这种偏

爱并不失于呆板,总在整齐匀称之中与参差错落达成统一,通过音节数量的调整

和压韵获得对称整齐的同时,又利用平仄相间达到错落有致。古诗词讲究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和抑扬顿挫的韵律感正是汉民族审美情趣的体现。在我们潜移默化的语感中,已经积淀了很多汉语诗歌、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样式,这些同我们的

历史文化、生活经验等有极大的相通之处。

四、探寻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语言韵律感的方法和途径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很重要,作者充分发挥汉语语音特点,注意锤炼作品的音乐性,表现他们所想表现的情感和声音节奏。多读几遍便可体会其中的意蕴,感受其中的美。下面,就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语言韵律感的方法和途径略

作探讨。

(一)对培养小学生语言韵律感的方法

1.充分朗读,理解背诵,感悟语言韵律感

对古诗进行诵读,可感受作品的声音。在诵读过程中,正是把握作品音乐性的过程,即体验节奏的抑扬顿挫、谐和的声韵美、形式的回环美、词句的整齐美。

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刘禹锡的《望洞庭》:(“/”表示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先进行示范朗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沉浸到诗中去,为学生在语音和感情表达上提供模仿的榜样。如果朗读生搬硬套,像平常说话,那是不能从中感受古诗词美的存在。在跟读、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背诵,进一步

体会富于变化的抑扬顿挫美,在诵读中会形成朗读的愉悦感。

2.揣摩品位诗句,升华情感,体会语言韵律感

随着对文字作品的阅读日益增多,特别是对诗词的了解不断深入,语感就会愈加精密、细腻、具体、准确。在熟读古诗后,教师简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

词内容,弄懂大意,逐渐进行深入,只有这样才可能更深刻地体会语言韵律感。

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讲解大意后,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理解熟悉后,让学生反复吟诵,体会古诗词句的整齐美、音韵的和谐美。

3.借助相关的图画和音乐,运用想象体会语言韵律感

古人爱吟诗作画,大部分古诗都有相对应的画或故事。讲解前可让学生欣赏画或听音乐讲故事,也可预习时让他们自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比比谁的好,适当给予奖励。这样可激发兴趣,也养成学生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还可发挥想象力,体验学古诗的乐趣和作者使用语言的美妙之处。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tiān),拂堤杨柳醉春烟(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诗中“天”、“烟”、鸢“三字押韵,读起来跌宕回环,形成声音的回环美。

理解大意后,引导学生自学和多读,展开想象,画一画,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优美

意境。这样学生也乐于学习,主动投入其中,用自己最纯真的想法来展现古诗的

意蕴,从中受到感染。

(二)对培养小学生语言韵律感的途径

1.教师完善自我语言,让学生体验语言韵律感

教学古诗时,教师运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讲内容,使学生心理上放松,产生愉悦感。如果教师照本宣科,讲得枯燥乏味,学生

就会分心。因此,教师要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词汇,把握小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引起学生的注意,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修辞的综合运用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美。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师简单介绍,让学生明白大意。如这首诗的导语:“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回忆你们见过的柳树的形象,举一些词来形容它的特点(生说)。那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观察:柳树在春天发芽,一场春雨后,它像刚出浴的少女,亭亭玉

立。一棵棵柳树在春雨中‘仰起头’,似乎在冲洗自己的‘秀发’。而贺知章的《咏柳》,着力描写了柳树在春天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认真诵读,仔细体会。”这段教学用语,用了叙述、疑问、描写、抒情四种语气,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整段话语调起伏不平,体现出一种语言变化的美。在教师的描述中,“亭亭”、“棵棵”等的使用,在语音上形成一种声韵的和谐美。

2.积累词句,学以致用,课外延伸,让语言韵律感亲近学生生活

古诗中有许多经典诗句已成为现代人的格言警句。如六年级下册,曹植的《七步诗》中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在学生理解、熟悉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鼓励他

们学以致用。在古诗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利用可利用的资源,

如:图书馆、上网等,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在背诵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课本,还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来丰富古诗的学习,积累语言,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

综上所述,语感是在人们受到语言文字刺激的时候,进行综合后的感受,是

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力和领悟力。正确的语感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

水平。吕叔湘先生把语感具体化为语义感、语法感、语音感等。他说:“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面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由此可见,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语言韵律感是语感的一个重要内容,韵律感就是对韵律节奏的一种感受,是从儿童时期接触有声语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它的熏陶了。“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在非语言的交际中逐渐形成的。婴儿在不会说话以前就知道如何用手势表达要求。

一旦语言系统被儿童掌握,他们能很快利用语言去实现其交际目的。”[12]古诗词有很强的韵律感,再加上古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等特点,让学生在

吟诵的过程中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语感,在诵读记忆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语言。

当他们在阅读其他文章等信息时,文字不仅传递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情感,

也感受着语音在听觉上的美,给阅读者汉语与汉字语音节奏的无限美感享受。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论文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 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

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活化、优化。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

古诗教学论文

古诗教学与诵读、音乐、绘画、写作相结合 古诗教学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教学就是读悟教学,就是知识的理解,情感的共鸣,审美的感悟。读悟的基本思路应是读感——文感——情感——美感。因此诗的强烈情感是可以借助想象来感受诗的意境的。利用景物绘画,配音诵读或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引导学生联想诗中描写的画面,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感悟“阅读与写法”,从而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诗歌的意境,更深层的完成教学。 1、古诗教学与诵读结合。 精彩的朗读如甘露沁人心脾,固然能使文章更生动、更精彩。使学生获得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之深层的体验。 我在低年级古诗教学时,采取“吟古诗,悟诗情”,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诵读中寻求古诗的意韵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自己用声情并茂的配乐吟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空间,把学生带入诗境。接着再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配上音乐,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律。 如:在教学《咏鹅》这首诗歌时,通过看插图,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这首诗学生早都会背,但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我是这样做的:(1)、听录音,感悟诗的节拍。(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引导学

生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2)、请同学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4)、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5)、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这样做教师既把握住了格律诗的特点,做到了胸藏锦绣。 (6)、经常开展古诗诵读比赛,把学习过的古诗配上合适的乐曲,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华,还激励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2、将古诗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情韵,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我常借助音乐把学生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学生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 如我在教学《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的朗读时,我配上思乡曲的曲子,指导学生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的学习情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随着曲子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 【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重教师的传授,学生机械的接受和记忆;存在着偏重背诵和默写,忽视对内容的感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情感培养方法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千百年来,滋润了多少代中国人。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呈现的古诗更是其中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的诸多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本文试着对古诗词的分析,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问题 1、枯燥单一的“演讲式”,课堂缺少活跃 “演讲式”俗称“填鸭式”,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分为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机械化,使原本内容丰富,意味深远的营养大餐被做成毫无新意的小菜。同时这种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无情的摧残殆尽,课堂上缺乏美感,缺少情感的迸发。 2、学诗方法单一,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老是紧盯着课文,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采取一问一答,学生们只知道回答,并未理解问题到底与诗词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性,进而无法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意境。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容 (一)探索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1、通过对古诗词教法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

熏,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文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式。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2、探索小学古诗课堂教学路子。 3、编写出小学古诗积累校本教材。 4、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通过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的有效途径 1、选取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古诗词诵读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古诗词诵读的方法。 2、学生背诵古诗词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三)教师摸索和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基本模式,并总结出一套小学各年级段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细则 (四)学校编写出一套古诗词诵读教材,建立一个古诗词专题学习,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 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1、选题、申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分类搜集、整理、筛选有关古诗文资源。 第二阶段:逐步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1、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教学需求。 2、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与方法。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忆往昔,赏古韵,探教学 吉林省桦甸市第十小学刘丽英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是儿时的我第一次从黑白电视上 听到的林大秀的千古绝对,当时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从那时我便常 想我要是也能像他一样对出这么好的对子, 那该多好呀! 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知道了美人照镜镜照人美……这样的回文对, 使我对中国的古代文学产生 了浓厚兴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待到秋来九月 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迷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随着这些诗词的接触, 我便更喜 欢古诗词了。 从教以后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情有独钟。 十年的经验下来,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怎样让学生主动去 学,乐于去学,古诗词教学的成败皆兴趣使然。 一、探背景,品人生,点燃心灵兴趣火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古诗词的教学侧重在诗的背诵及诗意的理解 上,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往往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我教得累、学生学

得更是乏味。 我常反思古诗词教学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到底是什么?可惜总是无果。 直至一个寒假,我无意中看了一本《中国古诗词名人故事》一个个熟 悉又陌生的古诗词名家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又不 由自主的拿起笔,做起了笔记。 兴奋、感伤之余,我还提笔写下几首绝旬。 时间的流沙缓缓流淌着,书合上了,可我的心潮再也无法平静了,我 找到了,找到了——对,就是对诗人更深入的了解,这是解决学生学习古 诗词兴趣的前提。 从此每每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时我总是喜欢故事性的引入,让学生更深 入地了解诗人的一生及情感,或悲苦、或清高、或隐逸、或居庙堂……拉近 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从人的心灵深处点燃兴趣的火花。 二、巧积累,俏吟唱,激发高涨的兴趣之火 积累的重要性我们都清楚,新课标也在着重强调。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愿意积累、主动积累,积累出兴趣、积 累出情趣也是我一直探寻的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一曲《水调 歌头》敲开了我的心门,是呀,那么多优美的古诗吟唱,是一种多么好的 方式呀,为什么我不合理运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两 种吟唱诗词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的兴趣,还能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一利用网络资源,学唱古诗词名曲

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浅谈

古诗教学论文:初中古诗教学浅谈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就古诗教学略谈点个人意见。 一、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如教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如果不对孟浩然官场失意和唐代诗人入仕情怀的介绍,我们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的入仕心情。 再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

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

《浅谈小学古诗朗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古诗朗读教学 【摘要】古诗朗读教学一定要讲求方法,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朗读,朗读的技巧是什么,朗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关键词】朗读;作用;语调;速度;停顿;想象力;诗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诗歌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古诗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朗读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朗读的作用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二、注意朗读的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强调表达效果而在读音上所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的变化。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教学时,我先讲解古诗的涵义,再采取示范、教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古诗。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三、讲究朗读的速度 朗读古诗要讲究朗读的速度,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试读后,教师加以评价,提醒学生注意读的速度。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一般地说,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平静庄重、沉郁、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说明、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开头两句是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最后两句表达诗人途中遇赦的欢快心情,读时应加快速度,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四、突出朗读的停顿 朗读古诗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阅读停顿是为了显示语法结构,有时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有时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感情或使情绪转化,有时为了表示作品的结构。教学时,我选择一些古诗,进行录音后放给学生听,再让学生跟读,了解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结构停顿等,处理停顿上的差异,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关键词:古诗教学独特方法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涉及诗人三十多家。这些诗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总体而言,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炼,充满了画意。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 一、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 二、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升华。 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感情爱憎的倾向;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出作者的功过得失以印证诗作。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的主张,宁折不弯,继续探索的精神。 三、重视联句和译说的训练 古诗讲究凝练,即用极为有限的词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中词序的颠倒、词语的省略,甚至句子成份的省略比比皆是,所以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初看起来显得难以捉摸,领悟整个诗篇所描写的意境就更难了。教学时可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个弄清字词句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然后,要求他们用现代语言,通过课堂口述或书面作业比较准确地把一个个诗句译出来,进而贯通全诗内容。 如《早发白帝城》后两行作者先写猿声,继写轻舟,又用上一个“已”,把前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论文: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在我看来,这是现代中国学生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当然大多数学生终其一生也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研究者,但少年时对古诗文经典的熟练诵读,以及成年后对这些诵读的反复重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许多白发老人在回忆学有所成的经历时,都忘不了儿时熟背的“锄禾日当午”、“慈母手中线”等诗句。所以,诗词教学所要做的,与其说是让诗歌重新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倒不如说是让诗歌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聆听真善美的诗行,进而放飞青春的理想。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有悠久的“诗教”传统 我国素称“诗国”,有诗教的优良传统。诗教,本为“《诗》教”,《礼记·经解》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后来说的诗教,是“用优秀的诗歌教育人”的意思。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

文化的影响,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我国历代的学者文人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过“诗教”的重陶。 经诗教火种点燃的感情之火,往往经久不灭,甚至能终生燃烧。比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我们今天读来,似乎还能穿越时空隧道,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声。又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追求真理的执著之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对祖国民族的忠贞之情,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热爱祖国山河的激动之情等等,用以教育学生,定能上口入脑,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进而溶入血脉,植入筋骨,注入灵魂,渗透到生命深处。如果不珍惜中华诗歌的优秀传统,冷落诗教,终将冷却我们中华民族鲜活的热情,冷却我们中华民族激荡的血液。历史老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博古方能通今。 二、现代教育呼唤经典诗词文化 (1)弘扬传统文化 古诗词融会了历代文人的智慧、胸怀和风骨,凝结了前人对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历练,是孕育民族精神和传统道德的深厚土壤,是人们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砥砺民族气节、培养爱国操守的精神食粮。著名作家刘梦溪先生在《今

研究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意义

116690 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文化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古诗词教学,不要满足于词句表面意义的解析,应当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诗人精神世界的桥梁,深度解析古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做古诗文化的传播者,助力学生良性发展。 古诗是语文教材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体裁,它言简意赅,意境深邃,生动形象,表现手法多样,内容包罗万象,是中国文坛上璀璨的明珠。它描绘出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低头思故乡”的万千愁绪,以及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学思考……古诗教学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强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鉴赏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性情 古诗中有歌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描写羁旅生涯辛酸的,也有抒发佳节形单影只的凄苦以及壮志未酬的愤慨之

情的。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有效地将格调美、意境美、哲学美完美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诗句,让他们身受艺术气息的熏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西湖的景色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可以配合一首古典音乐烘托气氛,为学生构建美的意境,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解析古诗中描写西湖景色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之中。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诗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性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类似的诗句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碧玉装扮的妙龄少女的妩媚之美,“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动静相宜之美,以及“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视觉冲击之美……这些都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启蒙诗句。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敏,然而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却不能准确把握古诗的意境。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进入特定的古诗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思维优势,转变学习方式,以编故事、绘画等形式对古诗的意境进行再造,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案教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 孝昌县农庄小学胡晓凤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语文古诗文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其重要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祖先们沉重的生活;它抒情真挚、感人肺腑,道不能道之景,抒难抒之情;它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引人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听得“十里蛙鸣”,闻到“十里荷香”。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加强古诗词习诵,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

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 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 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情感培养?方法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千百年来,滋润了多少代中国人。古诗是我国传 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呈现的古诗更 是其中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 的诸多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本文试着对古诗词的分析,从以下几方 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问题 1、枯燥单一的“演讲式”,课堂缺少活跃 “演讲式”俗称“填鸭式”,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教的 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分为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机械化,使原本内容丰富,意味深远的营养大餐被做成毫无 新意的小菜。同时这种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 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无情的摧残殆尽,课堂上缺乏美感,缺少情感的迸发。 2、学诗方法单一,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老是紧盯着课文,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 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采取一问一答,学 生们只知道回答,并未理解问题到底与诗词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破坏了诗歌的 整体性,进而无法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意境。 3、关注角度狭隘,学诗兴趣下降 新课标中有明确的对于古诗文的篇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偏重对学生古诗词的“量”的积累,让学生大量的机械的抄写,背诵,默写。同时采取一板一眼的翻译,学生在枯燥的抄写和背诵中记住古诗词。这样容易对古诗词产生厌恶。慢慢地, 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便下降,甚至丧失。 二、培养策略的探讨 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古诗词不仅仅限于书上的内容,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描写生活场景的古诗词, 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诗词,诗词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让学生理解这是写春雨的诗句。接着找 一些有关雨的诗句,扩宽自己的古诗词知识面,然后与大家分享,日积月累,不 仅能学到众多的古诗,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教古诗词时,所选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同样 是送别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两首诗虽是同一人所写,但在情感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这样一对比,学生在情感上就有所触动,就 很容易掌握不同古诗词的中心主旨。正如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新校园教学实践 · 49 ·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陈艳云 (沛县实验学校,江苏 徐州 221600)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华丽篇章。古诗词学习,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意志力,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针对当下小学阶段学生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浅谈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方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添砖加瓦。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古诗词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素养,提升民族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古诗词教学。纵观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能背诵出来的古诗词数量不多;部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缺乏浓厚的兴趣;教师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对古典文学涉猎不深;教师评价学生学习古诗词效果的形式单一。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高视角审视,重视古诗词教学,因材施教,采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 一、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肖川曾说:“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是会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并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古诗词教学可以为学生的情感教育锦上添花。古诗词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词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能够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诗词的语言有别于现代文的语言,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亲友团聚,而自己独处时的心情,再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就容易多了。 二、分类组块,拓展积累1. 拓展同主题的作品 小学阶段有许多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 2. 拓展同题材的作品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 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 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学习赏析李白的其他作品,如《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三、字斟句酌,感悟境界 教师要带领学生字斟句酌,体会诗的用词之妙,感悟诗中的深远境界。如在教学《推敲》一课时,带领学生根据课文领会贾岛推敲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用“推”还是用“敲”好。不仅体会贾岛这位苦吟诗人的锲而不舍、严谨治学的精神,还重在让学生感悟诗中作者对深夜敲门访友时心境的表达,深刻体会作品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境界。 四、拓展写作,完善想象 古诗词语言含蓄简练,跳跃性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拓思维的广阔空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等一切创造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启发学生想象古诗中的具体情景,写成故事或小短文。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古诗写成一篇小短文。这样的练习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词的深刻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吃透教材,追根溯源 教师要吃透教材,博古通今,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准备要下大功夫,只有教师有一桶水,一缸水,有源源不断的水,才能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让学生的思想之花越开越娇艳。比如学习陈子昂的诗《登幽州台歌》,教师需要储备的知识是:陈子昂上承建安,下启盛唐,对于转变盛唐诗风、引导唐诗走上健康向上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挖掘古诗词的内容方面,更要深而广,不仅要讲述诗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更要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态和处境。 总之,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更新古诗词教学观念,让古典的中华文化精华融入学生的身心,在他们的生活中芬芳灿烂!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董晓慧.王国维与《人间词话》[M ].长春:吉林文史出 版社,2009. [3]周翠华.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艺术探究[J ].语文天 地(理论综合),2013(12).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到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就到了它的巅峰,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而且,每次素质测试中,变化万千的古诗词题之失误,真是一次次“麻醉术”后的剧痛。使我们彻底醒悟:自认为学生熟知的友情“诗”,原来是那么不近人情的疏远。加之,学生习作时语言的网络化与匮乏化,如环境沙漠化那样让我们感到可怕。那么,如何疏通古诗词之源,使学生才能有可取之活水呢?下来,我就本册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复习方法。 一:因势利导锲而不舍 本学期第一天,我用古诗给予学生深深的期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学生信心大增,我又说:“可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有诗词回答我。”这下,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什么声音都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生会用古诗词,是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校时间的节奏是紧张的,几乎没有空闲之处,如何来利用时间对其进行巩固。我们虽不可能利用“马上”“厕上”“榻上”,但我们可以利

用“课前”“课中”“课后”,早晨来校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早读前的十几分钟将你布置的古诗文进行记忆,(当然,我们六年级是以《语文知识精粹》这本课外工具书为主的。)每天只理解记忆几句诗句足已。你想,一学期下来,我们大概就复习了数千句了,数百首了。加上,古诗词的学习本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想要好,就得慢慢的做。得保证诵读的时间。 二:学法灵活,加强考核 对于托管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方法会更多一些,因为,晚上给家长背诵,并说出诗意。或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岂不一举两得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那些学困生就可以了。同时,我们每天更换课表,就在课表旁写上一两句哲理诗、惜时诗、给孩子鼓舞了士气,有学习了诗句,渲染了学习的氛围。其实,在这期间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会背诵,理解,不会写字,或写错字的现象。这点,我们就在写字课上画上田字格,很规范的将难字、易错字板书出来,孩子临写,这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平时,我们在听写生字生词的时候,不妨出几句诗词,让孩子填空。考察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再进行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古诗词水平。 三:注重差异,高效强化。

论文《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富源县大河镇大河小学刘政权论文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教师此阶段的教学不应超越教学要求的范围,或者舍本逐末。以诵读为主,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到诗歌的美,通过背诵,实现古诗“量”的积累,充分吸取古代文化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古诗文低年级诵读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源源不断的滋养着炎黄子孙。与古代圣贤对话,认识并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这是语文教学当仁不让的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小学低年级,则明确的提出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语文课程标准》如此明确地规定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文教学中将如何贯彻呢?本文将在这方面试着探讨,希翼抛砖引玉。 一、教师应具备古诗文素养 古代的诗词文,是先贤留给我们挖之不绝的富矿,我们在这片沃土上可以从很多方面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赏析古诗文,可谈诗文

的语言风格,意境,表达技巧,诗中所塑造的形象等等,但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还为时尚早。是不是学生暂时不学,我们老师就可以不管,甚至也不了解呢?虽说不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像专家一样对一首诗作全面、深刻、独到的评析,但对古代诗歌还是应该有基本的鉴赏能力。不知道诗中的优美意境,又怎能感受到诗中那一幅幅画面的美呢?连自己都没有感觉到诗的美,又怎能让诗中的美感染学生呢?由于一些老师自身古诗文文化素养积淀的“贫血”,对古诗文的教学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观念陈旧落后,对古诗文教学仅仅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文就了事,这样的教学是没有生气的教学,其效果自然让人失望。 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虽然一些教学参考书告诉我们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抒发了当时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但诗中并没有直接说出“行船的轻快”,而是通过以路程之远﹙千里﹚和用时之短﹙一日﹚用对比的方式含蓄地表现了出来,以“行船的轻快”来烘托出诗人因突然遇赦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如果连“对比”、“烘托”这样的表现手法都不知道,那我们是无法理解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对一些知识,要求学生可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老师则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老师要自觉地不断学习古代诗文,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要让教材里的古代诗歌先陶冶了我们老师的情感,才会通过老师的教学感染学生。 二、古诗文教学不可舍本逐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