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哈尔滨商业大学人才培养实验班管理办法

哈尔滨商业大学人才培养实验班管理办法

哈尔滨商业大学人才培养实验班管理办法(试行)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我校“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人才,学校决定从2008年开始按学科门类开设人才培养实验班。

实验班的目的是在立足校情的基础上,依托优势专业,吸引优秀学生,创造培养拔尖人才的育人环境,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对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通过开展实验班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激励效应和示范作用,有效促进全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使人才培养实验班的管理规范化,确保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人才培养实验班的选拔条件一、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学生应该在思想品德、学习和团队精神等方面成为全校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二、学校根据学生本人申请,依据高考入学成绩以及入学后相关科目考试成绩,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参加人才培养实验班学习。

第二条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教学管理一、基本学制四年,同时实行弹性学制。

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三~四年。

二、专业选择。

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可以在同年级所设的原招生学科或相近学科范围内择优选择专业。

三、实行四年修业年限的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实验班按照2+1+1进度安排四个学年教学活动,即学生前两学年在实验班进行基础阶段学习,第三学年进入专业学习,第四学年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安排。

1.人才培养实验班前四学期统一执行人才培养实验班基础教育培养计划;2.第五学期专业分流后,执行学生所选择专业的专门培养计划;第六学期完成所选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3.第七学期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安排教学活动。

对备考研究生的学生,第七学期增加安排考研相关课程的提高班;对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按照学校修读第二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执行;4.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

本文将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置、课程安排、科研要求和学位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置是根据学校和学科特点制定的,主要包括培养总目标、专业方向、学制要求等。

培养总目标是指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也是评价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准。

专业方向是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确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制要求则包括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和学分要求。

二、课程安排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巩固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方法,使其具备深入研究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则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专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选修课程则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的培养机会。

三、科研要求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科研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科研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写作、学术研究项目参与、学术交流等。

学术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才能毕业。

学术研究项目参与则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术交流是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等活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并与他人交流学术思想。

四、学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最终目的是授予学位,因此学位要求是必须达到的条件。

硕士研究生需要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分要求是指硕士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学分要求通常包括课程学分和科研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最后一步,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学术答辩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思想。

哈尔滨商业大学项目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商业大学项目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商业大学
项目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5239
一、 培养目标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是面向物流工程、会展工程、文化 创意工程等行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 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 人才。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坚实基础 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手 段;了解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项 目决策、计划、实施和控制等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 (二)项目质量管理 (三)物流项目管理 (四)会展项目管理 (五)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管理 三、培养年限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 的模式,攻读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2 年。研究生应在 1 学年完成课程学习,其余时间完成实习实践和硕士 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全日制项目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外双导师 制。一般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 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
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140030500 自然辩证法
公共 学位课
Z14041020 Z14041030
第一外国语(英语) 第一外国语(俄语)
Z14041040 第一外国语(日语)
A
Z14001050 文献检索与知识产权保护
学科 学位课
140401001 中级运筹学 Z14041101 技术经济学 Z14041102 管理学

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作者:司丹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年第9期司丹(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摘要: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为国家输送专门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通过对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分析,结合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完善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9-0068-02收稿日期:2016-01-10作者简介:司丹(198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民法、亲属法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商科院校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GXM_HLJ_2015095)研究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以来,许多学科都设置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法学专业硕士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由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设置的时间并不长,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从而出现了与预期培养目标的差距。

尤其是商科院校的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如何突出特色,使学生成为独具特色的专门人才已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传统商科院校积极探索“一专多能型”专业硕士培养路径,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建设经验少,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及考评机制等方面仍仿效非商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或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从而缺乏商科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特色。

(一)“研究型”培养目标突出研究型大学是近年来各大高校奋斗的目标,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能提升高校在全国的排名,因此,许多大学无论自身是否适合都积极努力地转型。

研究型大学主要以培养各领域学术精英人才为目标,与之相对应的是“精英式”的培养模式,在法学专业中主要指培养法学研究、教学领域的高端学术人才[1]。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作为中国著名的工科院校之一,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深厚专业素养的硕士研究生。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哈工大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培养计划。

2.培养目标:(1)学术研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科研素养,能够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创新。

(2)创新创业: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3)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适应国际化的科研和工作环境。

3.培养体系:(1)学科课程:学生需修读学科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学科前沿和学科基础课程,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方向进行选择。

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和能力。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创新创业竞赛,并为优秀学生提供科研基金和奖学金支持。

(3)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学校将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思想启迪。

学生还将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业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4.培养评估:(1)学业评估:通过考试、论文、实验和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学生需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和成绩要求才能毕业。

(2)科研成果评估:对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估,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

(3)毕业论文评估:学生需要撰写一篇毕业论文,并进行口头答辩。

论文评估主要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5.培养支持和奖励:(1)导师制度:学生将配备专业导师,导师将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成长支持。

哈尔滨商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商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哈尔滨商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严谨、勤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因此,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勤奋努力,刻苦钻研。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培养年限我校硕士生培养年限为2.5年(5个学期)。

研究生应用2—2.5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其余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修满32—36学分,一般约20学时折算为1学分。

1.学位课共设6—7门。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90学时3学分,其中《自然辩证法》(理)或《〈资本论〉选读》(文)54学时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1学分;(2)第一外国语210学时5学分;(3)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各3—4门。

2.限定性选修课为4门。

(1)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必须完成的培养环节。

它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生的学术活动由指导教师负责。

应根据专业研究方向,结合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开展学术交流。

形式为: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听取导师组成员的学术报告和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和科研课题汇报,并由导师布置研究生撰写英文文献的综述。

成绩为1学分。

(2)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的硕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3)学位课和限选课学分之和为22—24学分。

3.任意选修课约占硕士生所修学分的1/3。

(1)跨专业任选课不得超过4学分。

超出规定选修的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培养具备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决策;2.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中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具备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领域、跨文化团队中有效地协调和合作;4.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国际化的经济环境中有效运作和竞争。

三、培养内容1. 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开设市场调研、运营管理、管理解决方案等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并能够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3.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管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使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发现机会,并提出创新的经营策略。

开设领导力开发课程和团队管理课程,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协调和激励团队成员,达到组织的目标。

5. 国际化学习开设国际商务管理、跨文化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化的经济环境中灵活运作和竞争。

四、培养方式1. 理论教学采用教师授课、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使学生熟悉管理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024级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4级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4级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嘿,各位准研究生们,欢迎来到工商管理学科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大揭秘!今天,我就以一个有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身份,来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这个方案,保证你们听起来既轻松又明白。

一、培养目标咱们的培养目标是打造出一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战能力的工商管理精英。

简单来说,就是让你们成为能思考、会分析、敢决策的全方位人才。

二、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

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学原理:这门课带你了解管理学的本质,让你知道管理不仅仅是管人,更是管事、管心。

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教你如何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让你成为企业发展的“掌舵人”。

市场营销:这门课让你了解市场规律,掌握营销策略,让你的产品卖得风风火火。

财务管理:这门课让你精通财务知识,成为企业的“财务管家”。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则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的,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教你如何招聘、培训、激励员工,让企业团队充满活力。

企业运营管理:这门课让你了解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提高你的执行力。

创业管理:这门课激发你的创业激情,教你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家成功的企业。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检验理论知识的试金石,主要包括:1.企业实习:实习期间,你们将进入企业,亲身参与企业运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2.学术活动:参加各种学术论坛、研讨会,与业界精英交流,拓宽视野。

3.创业项目:鼓励你们积极参与创业项目,锻炼你们的实战能力。

四、师资力量咱们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

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你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五、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检验你们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

论文题目可以自选,也可以由导师指定。

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培养方式1.双导师制:每位研究生都有一位学术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学术导师指导你们的学术研究,实践导师则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企业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商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我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具有严谨、勤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因此,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勤奋努力,刻苦钻研。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培养年限我校硕士生培养年限为2.5年(5个学期)。

研究生应用2—2.5个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其余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修满32—36学分,一般约20学时折算为1学分。

1.学位课共设6—7门。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90学时3学分,其中《自然辩证法》(理)或《〈资本论〉选读》(文)54学时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1学分;(2)第一外国语210学时5学分;(3)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各3—4门。

2.限定性选修课为4门。

(1)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必须完成的培养环节。

它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生的学术活动由指导教师负责。

应根据专业研究方向,结合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开展学术交流。

形式为: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听取导师组成员的学术报告和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和科研课题汇报,并由导师布置研究生撰写英文文献的综述。

成绩为1学分。

(2)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的硕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3)学位课和限选课学分之和为22—24学分。

3.任意选修课约占硕士生所修学分的1/3。

(1)跨专业任选课不得超过4学分。

超出规定选修的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2)专题讲座,自修和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补修课程可以记成绩。

四、成绩考核1.学位课必须考试。

考试可以采取闭卷或开卷方式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也可以采用考试与撰写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成绩按一定比例核算成百分。

2.选修课(限选和任选)考试成绩可以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评定。

3.某些实验课、部分任选课可以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成绩可按五级分制评定。

4.课程结业后,所有任课教师均须经由所在院(系)向研究生处提交成绩单、试卷、论文等书面材料,以备存档。

5.其他要求详见有关规定。

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1.学位论文题目最迟在第二学期末确定,论文应选择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2.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中期开始进行学位论文课题调研工作,最迟于第四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

3.硕士生进行论文工作期间,专业教研室要对其进行中期检查,审阅硕士生的阶段性论文工作汇报并写出评语。

4.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成果有较全面的了解,课题研究应有一定的创新。

5.论文答辩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最终环节,最迟应在毕业前一周完成。

6.关于学位授予工作的要求详见其他有关规定。

六、培养方式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每位硕士生制定培养计划。

导师要全面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

2.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负责制与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

3.系统的课程学习原则上应在学校内完成,研究工作可以在学校内或合作单位进行。

4.可以在学校内聘请协助指导教师,也可以在合作单位聘请兼职指导教师。

《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了解会计学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工作的多元化、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1.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2.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3.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4.审计理论与方法三、课程设置3.任意选修课(C)课程名称:英语一外适用学科:各学科编写人:张琳职称:副教授学时:210学分:5预修课程:大学英语内容简介:本门课程分为精读、写作、听说、翻译及测试五种课型。

侧重精读、写作和听说。

通过阅读、精讲题材多样、体裁广泛、内容新颖、可读性强并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语言具有一定难度的原文,使学生熟悉纯正、优美的英语,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其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写、译能力。

通过210学时的学习,掌握6 000—6 500左右的常用单词及500个左右的常用词组,复用性掌握其中4 500个左右的基本词,并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听、说能力;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的能力。

能用英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交际活动。

精读教程中的正课文用于课堂教学,副课文及写译、测试材料用于课后自学和答疑。

听说教程用于课上教学。

泛读用于课后自学、答疑和讨论。

参考书目:1.戴炜栋.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B,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罗丝瓦斯曼.朗文高级英语阅读,上、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张琳.写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课程名称:日语一外适用学科:各学科编写人:王安江职称:副教授学时:210学分:5英文译名:Japanese A Required Course for Postgraduates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分为精读、泛读两部分,包括听力、会话及写作。

通过大量阅读与反复练习,增加词汇量,加深并扩展语法知识,提高对语段及语篇的综合理解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要求掌握5000~6000个常用单词和词组,能对约40组近百个同义词进行辨析,以提高准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培养缩写和写作论文的基本能力,较强的听、译能力以及一定的写、说能力,重点培养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

内容:本文,注释,言葉の表现,類義語の比較,練習要点及方式:(1)“言葉の表现”除收有语法、词汇和句型外,适当地收入了一些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这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学员的语言技能。

(2)“類義語の比較”,对日语中意义用法容易混淆的常用同义词进行简要、明了的解析,以提高学员对日语词汇运用的准确性。

(3)“練習”分为“練習一”和“練習二”两部分。

前者是紧密结合课文或讲解内容的基础性练习,后者是归纳、综合性练习。

参考书目:1.综合日语教程,四院校日语教材编委会,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2.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听力教材:日本语能力考试2~1级,日本语国际教育支援协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著西藤洋一希亚编学林出版社2007课程名称:俄语一外适用学科:各学科编写人:赵鲁臣职称:副教授学时:210学分:5内容简介:研究生俄语一外教学大纲旨在顺利完成大学俄语教学大纲(国家教委编订)第一册至第四册的各项要求基础之上,使学生能流利地阅读俄文报刊和与本专业有关的俄文资料,达到每分钟90个词,理解性掌握8000个常用词汇,较熟练地应用语法知识和俄语特有的表达方式,每小时内能写出或汉译俄300字左右的短文。

通过俄语专业阅读训练和注释,学生能够用俄语获取有关中国文化的基本信息和常识。

此外,要使其具备一定写的能力,在半小时内能完成120—150个词汇量的写作要求。

通过课文(功能意念练习)使其具有初步的口语会话和口语翻译能力。

参考书目:1.丁树杞.大学俄语,第5册,第6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阎国栋.中国文化概观(俄语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3.胡光准.俄汉言语文化比较,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课程名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适用学科:各专业编写人:张晋科职称:副教授学时:36学分:1内容简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

导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第三章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章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参考书目: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课程名称:《资本论》选读适用学科:经济、管理类学科编写人:罗宪祯职称:教授学时:54学分:2内容简介:使学生掌握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运动规律,自觉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伟大历史使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懂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使他们从中学习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以便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序言《资本论》的结构和方法论第一卷概述和各篇的学习提示,把握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概述和学习提示,把握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概述和学习提示,把握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参考书目:1.《资本论》第1—3卷,马克思2.《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导言,马克思4.《反杜林论》第二篇,恩格斯课程编号:06101课程名称:会计理论与方法适用学科:会计学编写人:张劲松职称:教授学时:40学分:2课程简介:会计理论与方法来自于会计实务,因此本科学生的教学侧重于会计实务的学习和研究。

而会计理论主要研究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及其对会计实务的指导关系所作的系统说明,其主要目标就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解释是为所观察的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对未来的会计现象所作的预测性分析。

会计理论侧重于研究会计行为的规律。

因此,会计理论与方法这门课是会计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会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理论的历史沿革、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会计要素计量理论、物价变动会计以及会计发展的一些新领域。

第一章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一、会计理论的起源(一)会计理论的起源(二)意大利记账法所包含的会计理论二、会计理论发展的停滞时期三、近代会计理论及其发展因素(一)工业革命的影响(二)政府课征所得税的影响(三)有限责任股份公司的影响四、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第二章会计理论的结构和内容一、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一)会计理论的构成要素(二)会计理论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二、会计目标(一)会计信息的用途(二)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三)什么是有用的会计信息三、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二)连续经营假设(三)会计分期假设(四)货币计量假设四、会计概念五、会计原则(一)输入导向会计原则(二)输出导向会计原则第三章资产计价一、资产的性质(一)资产的定义(二)资产的性质二、资产的确认规则三、资产的计价四、流动资产(一)包括流动资产的性质(二)存货的计价及存货成本的分配五、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三)包括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分类(四)固定资产的计价(五)固定资产的折旧(六)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第四章负债和业主产权一、负债和业主产权二、负债的性质和计价三、业主产权的性质和计量第五章收入确认和费用配比一、收入的确认(一)营业收入的性质(二)营业收入的确认规则(三)营业收入确认的基准二、费用的配比(一)费用的性质(二)费用的确认规则第六章收益的计量一、收益的性质和作用二、两种不同的收益概念(一)会计收益(二)经济收益三、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一)两种观念(二)收益的确认(三)收益的计量第七章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一、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一)物价变动会计产生的经济背景(二)物价变动会计的类型(三)物价变动会计理论的结构和内容(四)物价变动会计的应用情况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特点和作用(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三)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三、现实成本会计(一)现实成本会计的特点和作用(二)现实成本会计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三)现实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四、变现价值会计第八章会计理论的新领域一、人力资源会计二、社会责任会计三、国际会计参考书目:1、朱小平著.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于玉林著.现代会计结构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3、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陈信元、金楠著.新中国会计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19995、威廉姆R.可可脱(WilliamR.Scott).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葛家澍、刘峰主编.会计学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7、魏明海、龚凯颂编.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8、葛家澍、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9、汤云为、钱逢胜著.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0、熊筱燕、罗建玉、王殿龙编著.会计控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课程编号:06102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适用学科:会计学编写人:唐现杰职称:教授学时:40学分:2课程简介:本课程以财务通论和公司财务的基础知识、决策技术和分析方法为基础,融合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新经济时代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