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陈子龙《易水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含四个大题,共22题。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默写.(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3)锦帽貂裘,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面对难题,我们有时会在反复尝试中自我怀疑,但再坚持一会儿,或许就能如《游山西村》中所言,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一刻。

【答案】①. 独怆然而涕下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③. 千骑卷平冈④. 山重水复疑无路⑤.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独、怆、涕、骑、冈、疑、柳。

(二)(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时,君子谁贤?”对曰:“卫灵公。

臣观于朝廷。

灵公之弟曰公子梁牟,其知足以治千乘之国,其信足以守之,而灵公爱之;又有士曰王林,国有贤人必进而任之。

无不达也;不能达,退而与分其禄,而灵公尊之;又有士曰庆足,国有大事,则进而治之,无不济也,而灵公说之;史①去卫,灵公邸舍②三月,琴瑟不御③,待史之入也而后入。

臣是以知其贤也。

”【注释】①史:史鰌,卫国大夫,以正直闻名于世。

②邸舍:客栈。

③御:用,古代君王所用称“御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文汇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1. 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024年,中国将正式向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提交北京中轴线申遗报告。

经过多年精心筹备的北京城市中轴线申遗项目今年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为此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北京中轴线申遗”展览,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后撰写的“约会‘最美中轴线’”参观日志。

雨后水波映照恍若天宫的紫禁.城,白雪覆盖下更显庄严肃穆的祈.年殿,欢愉热闹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钟楼广场……这个春天,北京中轴线上主要建筑的最美瞬间都定格在了正阳门下的廊房头条,尽显中轴线古建的恢弘壮美。

10月8日我们有幸参观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优秀摄影作品展”,本次展览在位于北京前门廊房头条的北京坊露天美术馆与公众见面,30余幅摄影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中轴线历史建筑的风采。

A. 因为表达的是“严肃而安静,气氛庄重”的意思,所以应写作“肃穆”。

B. 因为表达的是“阔大宽广”的意思,所以应写作“恢弘”。

C. “禁”是指旧时皇帝居住的地方,应读为“jìn”。

D. “祈”是古代帝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应读为“qǐ”。

2. 阅读回答问题。

本次展览围绕着“温暖中轴线”“壮美中轴线”“生态中轴线”的主题展开。

自西向东,首先进入观众眼帘的是霞光下镀上“金身”的午门、雨后的太和殿广场,紧接着是瑞雪覆盖银.装素裹...的天坛祈年殿。

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中轴线的“壮美”被展现得琳琅满目....。

再往前行,照片里,历史建筑巍峨矗立,城市道路上车水马龙....,两侧的灰色民居平缓开阔,大片古树环绕。

夕阳西下的万宁桥安静祥和,淡定地守望着过往与未来。

晨光里的钟楼广场上,有在跳绳的儿童,有在玩轮滑的青年,还有正在对弈的爷孙,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又让观者深切感受到了中轴线的温暖。

北京中轴线呈现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这里有烟火人间的岁月静好,有驻足观望的依依不舍....,也有岁月更迭的时代痕迹。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悠.悠(yōu)怆.然(zhuàng)涕.下(tì)岱.宗(dài)B.未了.(liǎo)曾.云(céng)决眦.(zì)伫.立(zhù)C.箫.鼓(xiāo)衣冠.(guān)叩.门(kòu)吟.鞭(yín)D.萋.萋(qī)涉.足(shè)忧.郁(yōu)鸡豚.(tún)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_______(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3)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5)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6)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古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B.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C.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D.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5.按要求默写诗句。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穿越时空,表现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且行且歌,把对大地山河的无限深情贯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他在《望岳》开篇一问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含答案)目录《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己亥杂诗》龚自珍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登楼远眺书写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8.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____ 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__ 的爱国情感。

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一、(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煮海歌①(节选)柳永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遇;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②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③。

[注]①这是柳永为晓峰盐场监官时的作品。

煮海:指的是煮海水制盐。

①相业:宰相的功业。

①夏商周时节:儒家理想的太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描写了煮海之民的艰辛,表现出柳永为官关心民疾、为民请命的一面。

B.诗中的煮海之民与《卖炭翁》中的老翁神似,都辛勤劳苦至极却无法果腹。

C.诗人从赋税重、徭役多、皇帝寡恩等不同角度揭示了造成人民痛苦的原因。

D.结句希望宰相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立下功业,重现夏商周的太平盛世。

2.有人认为“安得母富子不贫”中“母富”应为“母贫”更符合逻辑。

你赞同“母富”还是“母贫”?请结合诗歌阐述理由。

【答案】1.D2.我认为“母富”更符合逻辑。

“母富子不贫”,是说一代代的煮海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贫。

“安得母富子不贫!”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这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表现了柳永对统治阶级搜刮政策的不满及对盐民的深切同情。

如果用“母贫”,诗歌的表现力和批判的力量不如原句强烈。

如果认为“母贫”更符合逻辑,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错,“太平相业尔惟盐”作者希望统治者对盐民推行仁慈的政策,洗尽甲兵,停止征输,罢除盐铁之税,这才是太平盛世宰相的功业。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我认为“母富”更符合逻辑。

“母富子不贫”,“母”和“子”代表两代,甚至代代煮海人。

是说一代代的煮海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贫。

“安得母富子不贫!”“安得”怎么能够,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这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推荐8篇)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推荐8篇)

易水送别诗歌翻译赏析(推荐8篇)篇1:送别诗——《易水送别》《易水送别》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送别》赏析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昔时人即指荆轲。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

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

景和象。

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

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

”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

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

“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

《易水送别》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县重点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期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对一切社会来说,这个关系有着共性,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也有着共同的基本原则。

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公利是一个基本原则,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发展。

中国古代关于义利公私关系的思想,肯定义以为上,要求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私利服从公利的基本精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然而,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又有不同的情况,对这个关系的处理也就有不同的具体原则。

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也有着古代等级制所决定的时代特点。

具体说,在传统思想中有着把义与利、公利与私利对立起来,否定和压制个人私利的情形。

汉代董仲舒说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典型的表现。

以后宋儒更以“欲”为“万恶之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甚至灭尽人欲,更表现了这种否定和压制个人物质利益的倾向。

在法家那里也有类似的情形,法家要求百姓私利服从公利,同时提出立法去私,也要求当权者大公无私。

韩非说:“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

”他把公利与私利的关系等同于人主与匹夫的关系,以人主为公利的代表;实际上,这也就是以人主一人、一家的私利为天下、国家的公利。

这就不能不导致对普通百姓物质利益的否定和压制。

清初黄宗羲曾尖锐地批评过这种现象。

他说,尧舜时期,他们“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而后来的君主则不然,是“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把天下看作自己的产业;把自己的私利说成是天下的公利,“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2022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2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2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2分)张家界成为首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

围绕旅发大会,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制作宣传短片、诗话山水、人物访谈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做片头,并结合字体说明理由。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下面这段话拟作为宣传片中介绍张家界自然风景的脚本,请你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天机独运。

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

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

每柱岩峰,都青筋__________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

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

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

曲壑._________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

风吹过,();云漫开,()。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露曲壑._________蟠涧(2)在括号里依次填上符合语境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鬼斧神工一啸百吟万千气韵B.巧夺天工一呼百应―万千气韵C.巧夺天工一啸百吟―瞬息万变D.鬼斧神工一呼百应―瞬息万变3.(2分)下面的句子来自学生撰写的脚本,标点符号和语言表达都正确的一项是()A.出台并实施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目的是使我市全域旅游科学、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B.组委会强调,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会标的设计者既要体现张家界风景的独特美,又要体现本土文化的多样性。

C.通过元宵狂欢节、“三月三”传统庙会、杜鹃花节、端午节赛龙舟等节庆赛事,使我市旅游聚拢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易水歌 陈子龙○1
赵北燕南之古道, 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 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2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 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 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3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 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4。
【注释】○1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
○2骊驹:《诗》篇名。 ○3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 ○4庆卿:即荆轲。博浪沙:
地名。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
12.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1分)
A.咏史 B.送别 C.边塞 D.咏怀
1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
B.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
C.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
D.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
14.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A
13.C
14.评分说明:只写沉郁(或顿挫)最多4分。
沉郁:内容深广、情感深沉、意境雄浑等;顿挫:情感跌宕、谋篇曲折、音韵迭变等)
全诗把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易水送别的悲凉之景、送别时悲壮的场面、荆轲秦殿刺秦时悲
壮的历史瞬间、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典故有机熔铸,使内容深广;一系列视死如归的画
面营造了雄浑的意境;寄寓自己以身殉国之志,情感深沉而厚重。(意思相近即可)
在情感表达上是曲折迂回的:从写萧条旷达的送别场面起笔,悲中透露出雄浑之气;“骊
驹一唱心茫茫”转而凄切忧伤;然后“羽声飒沓飞清霜”再由凄切转为轻快高昂。紧接着“七
尺屏风袖将绝”写出英雄壮举的雄壮之势;而“可怜六合归一家”两句陡转又表现了对英雄
壮举未成的惋惜;最后借用典故传达坚定抗清的决心,情感从悲情转为悲壮铿锵有力。(意
思相近即可)
诗用道、浩、旁、灭、绝、血、家、霞、沙等词使韵律起伏迭变,读来抑扬顿挫,很有
节奏感。(意思相近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能紧扣文本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