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的分类及其划分理论

合集下载

地理波浪知识点总结

地理波浪知识点总结

地理波浪知识点总结一、波浪的定义与形成1. 波浪是海洋中的海浪、湖波、江河波等的统称,是水体表面上由于风力、重力、海底地形和潮汐引起的周期性的振动运动。

波浪是海洋、湖泊和江河中的一种波动现象,是水体受到风力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在水面上产生的波动。

2. 波浪的形成海浪是水体在风的作用下发生波动的现象。

风吹到海面上,对海水的氧气起风暴和地球的自转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激波。

波浪特性主要和由风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和持续时间以及风的走向等因素有关。

二、波浪的分类1. 按照波形特征分类(1) 常规波:呈椭圆形,又称正规波。

(2) 摇摆波:酷似网球(3) 卷书波:严重时呈旋转形状,与岸边作接触时可形成旋转的水流绕至(4) 无规波:随机出现。

2. 按照产生的原因分类(1) 壳湾波:大陆斜坡潦峰致异步片。

(2) 捲浪:风和重力合成。

(3) 开浪:法国大浪,马牙湾波,惠浪琳顿波时浪。

3. 按照形成的地理位置分类(1) 海浪:波在海洋中产生的波浪(2) 湖波:波在湖泊中产生的波浪(3) 河波:波在江河中产生的波浪三、波浪的特征1. 波高:指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2. 波长:指波峰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

3. 波速:指波峰的传播速度,单位为米/秒。

4. 波频:单位时间内波峰或波谷通过一点的次数。

5. 波形:指波在移动过程中的形状。

6. 波幅:指波峰的最大高度,单位为米。

7. 波能:波浪嵩度对于海岸线越有影响8. 波周期:单位波的周期四、海洋波浪的产生1. 风是产生海洋波浪的主要原因。

风吹过水面时,由于摩擦力使水分子发生微小波动,形成涟漪。

2. 风是产生海洋波浪的主要动力,强风、大风和飓风是产生大浪的主要原因。

3. 风速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波浪的高度就越大,波长也越长,波速也越快。

五、地理波浪的影响1. 对海岸线的影响:波浪是海岸侵蚀和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对船只的影响:强风大浪是船只行驶的最大障碍之一,也是出海渔船的大敌。

波浪理论基本常识

波浪理论基本常识

波浪理论基本常识一、基本概念美国人艾略特1934年创立的波浪理论,虽然在市场中一直颇有争议,但它无疑从一个层面揭示了事态发展的过程,并能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和研判功效。

该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建立在费波南兹级数上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涨跌周期即八浪循环,由五波段推动浪和三波段修正浪组成,并可被进一步分九级144浪;推动浪与主趋势方向一致,大多都有且仅有一波出现延长现象,其余两波在幅度和时间方面会大致相同,而调整浪则与主趋势方向相反,运行方式也变化多端,主要有四种类型即之字型、平坦型、三角形和混合型。

二、数浪指引由于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相邻两波的运行形态通常不会完全一样即出现交替现象,如第二波为之字型则第四波很可能是之字型,一个为单顶/底则另一个为双顶/底,其最大功效在于告诫大家哪类形态不会出现或概率很小。

推动浪中的第三波通常是最长的一波且出现延长,绝不会是五波推进波中最短的一波;第四波一般不能与第一波存在任何重合(但当且仅当以楔形运行时允许重合);第四波是最重要的支撑或阻力区域,这三点又称作波浪铁律,与交替原则构成两项数浪的指引。

三、波浪分析三要素波浪所构成的形态,是波浪理论的立论基础,对数浪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其次是波与波之间的比率,以及同级波浪中每波持续的时间,组成波浪理论的三大部分即波浪分析三要素。

此外,成交量在波浪分析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主波段中,常被用来校验波浪或预测波浪是否延长。

四、适用范围一般来说,波浪理论只用以分析大盘或平均指数,并由此发现较理想的买卖时机,而事实也表明大多数个股会随市场一道上涨,更多的个股会随股指一起下挫,尽管时间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因此,在应用该理论时,大家应尽量避免用于个股分析,庄股更应慎重踏浪特别是所谓的主升浪,或者说只能用于那些参与者非常多、交投十分活跃的个股,如1996年至1998年这段时间的四川长虹、深发展等。

波浪理论(一)前言“做大势者赚大钱,做小势者赚小钱,逆势而行老亏老本”,这是在资本市场投资操作中的经典之言。

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

35
(1)调整浪的比例关系:
1、如果调整浪以“3-3-5”平坦型回落,浪C幅度通 常是浪A幅度的1.618倍。如果调整浪以“5-3-5”曲 折型回落,则C浪幅度通常等于A浪幅度.
36
(2)在收缩三角形内,每个浪的升跌幅度, 与其它浪的比例,通常为0.618。
37
(3)调整浪对推动浪的回吐比
调整浪对推动浪的回吐幅度是推动浪的菲波纳奇百分比, 常见的有:0.236(0.618×0.382)、0.382、 0.5 、0.618。 另外,1/1,1/3,2/3的比例也常见到。
三、大盘行情的时间跨度判断
• 短线行情炒消息 • 中线行情炒题材 • 长线行情炒业绩。
45
四、个股行情的时间跨度判断
• 短线获利炒量能 • 中线获利炒送配 • 长线获利炒成长

五、大盘成交量的把握
• 大盘大量炒龙头 • 大盘常量炒庄股 • 大盘微量炒次新
47
六、炒股要有良好的心态
• 手中有股心里无股 • 一个要炒好股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要 有赚而不喜、亏而不忧的正确态度,不管是 赚还是亏,都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牢 牢记住操作过程中的得与失。
18
1756点
1341点
1047点
1999.5.17_1999.6.30 1999.6.30_1999.12.27
1浪 2浪
19
• 第2浪: • 第2浪是下跌浪,其调整下跌的幅度相当大, 几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
20
证券法正式实施,借机获利 回吐,热点转换至低价重组 股建仓,洗筹震仓阶段
21
第3浪: • 第3浪往往是最大,最有爆发力(价格往 往跳空)的上升浪,这段行情持续的时 间与幅度,经常是最长的。

波浪的基本知识

波浪的基本知识
·深水波陡较小,且海底坡度较陡时常出现此种破碎。
波浪破碎形态的划分
特别说明:以上内容主要参考《海洋工程环境概论》 董 胜,孔令双 编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C /C 0 L /T L /L 0 ta2 n dh
L 0 /T 0
L
根据两波向间的波能流守恒可得:
En E C 0 n 0 C 0 b b 0
根据线性波浪理论可得:
E0
1 H
2
0
8
E 1 H 2
8
E0,E——深浅水中单位面积水柱的波动能量;
n0 1 2
4d
n
1 2
1
L tanh 4d
波浪的折射
1.定义:波浪自深水向岸边传 播进入浅水后,波峰线将随 海底地形而变得弯曲,最终 趋向于海岸线相适应或接近 平行。
2.原理:水深不同,波速不 同,使波峰线与等深线间的 夹角减小。
波浪的反射
定义:波浪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陡 峭的岸坡或人工建筑物时,其波能 全部或部分将被反射而形成反射波 的现象。
·绕射后同一波峰线上波高不等 ,波长和周期不变。 ·波高从几何阴影线上以堤头为 中心以弧线形式向堤后旋转延伸, 伸得越远,波高越小。
·意义:防波堤的布置
波浪的破碎
·“崩波”型破碎波(Spilling):波峰开始出现白色浪花,逐渐 向波浪的前沿扩大而崩碎的波型,波的形态前后比较对称。
·深水波陡较大,且底坡较平缓时将会出现这种形态的破碎。
L
C0,C——深浅水中的波速;
b0,b——深浅水中两波向线间隔(两波向线平行时,二者相等);
n0,n——深浅水中波能传递率;
——水的容重。
波浪要素的浅水变化小结
波浪要素因水深变浅的变形曲线图

2014.3.27波浪的划分和运用

2014.3.27波浪的划分和运用

2014.3.27波浪的划分和运用波浪无时不有无时不在,但要正确划分波浪确实很难,经常吃力不讨好,但我们还离不开它,所以尽最大努力来掌握和运用它。

一、划分波浪时务必注意几点,以提高划分的准确度:一是在中大盘股和权重股中,波浪相对容易稳定,也相对容易好划分,在小盘股中由于股性活跃,多数不会形成大的波浪;二是大波浪中有小波浪甚至还有更小波浪,要划分到最小级别很困难而且会出错,所以我们最多划到三级,即一(一)1形式,有这三级波浪足矣;三是标准的波浪为五浪结构,但往往会有其他结构,比如七浪、九浪甚至十一浪;四是划分波浪时要与黄金分割点、成交量、背离、趋势线、周期共振、小周期服从大周期等相结合;五是波浪具有判断高点或低点,宏观判断顶部或底部,预测高点或低点,预测顶部或底部的功能。

六是波浪建立在量价时空基础之上,量价时空越配比,形成的波浪结构越标准。

二、波浪结构种类及特点:1、标准五浪结构中,量价时空配比完美。

一浪和五浪用时相当、幅度相当,三浪为一浪的1.382或1.618倍黄金分割点;每一浪中常常包含更小的3浪或5浪,这是二级波浪;二浪和四浪有一个为复杂浪,二浪和四浪形成各种整理形态,如矩形、三角形等;下降趋势中四浪高点通常在一浪低点附近不能超过一浪低点太多,上升趋势中四浪低点通常在一浪高点附近不能低于一浪高点太多;五浪结束时会形成背离;五浪的成交量明显萎缩;连接高低点形成趋势通道;2、变形的五浪结构,量价时间不很配比,因此有时在形成过程中难以正确划分,往往事后才能恍然大悟,因为某一级大浪为延伸浪,延伸浪中会走得复杂,浪中有浪,经常会出乎意料,对于难以划分波浪的情形,我们不妨放弃,用其他技术来分析,通常我们最多划到三级波浪就可以了,再往下就不要分了。

3、更多波浪结构,量价时间比较配比。

常见的有七浪和九浪,最多会有十一浪。

每一浪基本对称,也会形成多次背离,这是因为往往是大周期中的顶部或底部,所以日线上会走出更多波浪,直到大周期形成顶或底。

波浪理论——基础

波浪理论——基础

波浪理论由美国的艾略特(R略alph Nelson Eliott)总结出来,艾略特在波浪理论中将股市上重复出现的波动,在不考虑每个波动时间及波幅的差异下,依其形式上的不同,一共分成了13种形态,并逐一命名、定义,他把每个周期分为8个波浪,其中5个上升浪,3个下跌浪,每个周期又是更大周期中的2个浪,每个周期中的2个浪又是一个较小的周期,依此类推。

因此波浪理论适用于长、中、短三期波动。

波浪的划分与级次波浪的划分股价运动分为包括8个波浪的一个个周期,其中5浪上升,3浪下降,见图:图中,第1至5浪和a至c浪,共同组成一个周期,其中第1,3,5波称为推动波,第2,4波称为修正波。

第1至5波整个序列则为c、b、c整个序列所修正。

第1至5波五波向上推进,称为多头市场,第a至c浪向下推进,称为空头市场。

在第一个八波周期结束后,拦着是第二个与第一个周期相类似的周期,即5上3下。

但是接下来的第个行进运动则仅由5个上升浪组成,至此,一个大的五浪上升运动已经完成,接着是3个大的下跌浪。

大的下跌浪中,(a)、(c)浪是修正波。

(a)、(c)两个推动波一般均可细分为5浪,其中1、3、5浪推动波,第2,4浪修正波,(b)修正波则可细分为a、b、c 三浪。

上述分类见图:在波浪理论中,任一序列任一级次的波均可细分为较小级次的波,同时,它们亦可视为较大级次波动的组成部分,上图我们即可分为2浪,也可称为8浪,还可称为34浪,只是浪的级次不同。

波浪的级次为了识别不同级次的波浪运动,艾略特命名了9种级次的波浪,并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标记。

1、作用力之后必定伴随着反作用的发用;2、推动波或主要趋势方向上的运动,一般可细分为5个小一级次的波,而修正波或与主要趋势相反的运动——不论其为上升或上降,皆可细分为3个小一级次的波;3、一个8波运动的结束可视为一个周期的完成,而此8波运动将形成较大一级次的2个波;4、时间的长短并不会改变波动的形态,虽然波动有时可能会出现延伸或压缩的现象,但其基本形态是相同的。

《海岸动力学》第二章 波浪理论知识点整理

《海岸动力学》第二章 波浪理论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 波浪理论1.波浪分类(1)按波浪形态:分为规则波和不规则波 (2)按波浪传播海域的水深:h/L ≥1/2 为深水波;1/2>h/L>1/20 为有限水深波;h/L ≤1/2 为浅水波(3)按波浪破碎与否:分为破碎波、未破碎波和破后波(4)按波浪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处理方法:分为微幅波(线性波)和有限振幅波(非线 性波)2.波浪运动控制方程(1)振幅A :波浪中心至波峰顶的垂直距离,H=2A (2)波高H :两个相邻波峰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3)波周期T : 波浪推进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4)波面升高 )(t ,x ηη= :波面至静水面的垂直位移 (5)函数表达式: )( t -kx Acos ση= (6)圆频率:T2πσ=(7)波速c : 波形传播速度,即同相位点传播速度,又称相速度3.速度φ的控制方程(拉普拉斯方程): 02222=∂∂+∂∂zx φφ 4.拉普拉斯方程的边界条件: (1)海底表面边界条件:0z=∂∂φ,h z -= (2)自由表面动力学边界条件:0])()[(21 t22=+∂∂+∂∂+∂∂==ηφφφηηg zx z z (3)流体界面边界条件:0zx x t =∂∂-∂∂∂∂+∂∂φφηη ,η=z (4)二维推进波,流场左、右两端面边界条件可写为:)()(z ,ct -x t ,z ,x φφ= 5.微幅波理论假设:假设运动是缓慢的,波动的振幅A 远小于波长L 或水深h★6.色散方程:gktanhkh 2=σ ,tanhkh 2gT L 2π=,tanhkh 2gTc π= 色散方程在深水情况下的简化:gk 2=σ ,π2gT L 2o = ,π2gTc o =色散方程在浅水情况下的简化:h gk 22=σ,gh T L s = ,gh c s =★7.色散(弥散)现象:不同波长(或周期)的波以不同速度进行传播最后导致波的分散现象称为波的色散现象。

8.微幅波的质点运动轨迹:封闭椭圆(深水情况下,轨迹为一个圆) 9.微幅波的总波能:2k p gA 21E E E ρ=+= 10.微幅波波能流:波浪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传递,通过单宽波峰线长度的平均的能量传递率称为波能流11.波能流计算式:Ecn P = n (波能传递率)= ]sinh2kh2kh[121+深水时n=1/2 ; 浅水时n=1 ★12.斯托克斯波河微幅波的区别:二阶斯洛克斯波波形与微幅波有较大的差别。

什么是波浪理论_

什么是波浪理论_

一、波浪理论分析外汇价格起起伏伏,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大海中的波浪在有规律地运行。

为此;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就利用这种规律研制出一套价格趋势分析判断工具一波浪理论,也可以将其称为艾略特波段理。

简单来说,波浪理论是指外汇价格在不断地重复周期运行,每一个周期都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

具体的形态如图:要形成一个波浪理论,如果只看上图的形态是不够的,还需要满足如下7点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则会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

1.一次完整的波浪循环包括8个波浪,5次上涨与3次下跌;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也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3.一般来说,跟随主流趋势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5个小浪;4.在浪1、浪3、浪5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5.第4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1浪的顶部;6.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形态发展;7.8个波浪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8次波浪循环中。

波浪理论的优缺点: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优劣,波浪理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掌握外汇的大势,通过8浪来判断未来的持续与转折。

除此优势之外,我们必须要明确波浪理论的缺陷,这样才能在实战中避免出现预测偏离理论具体的缺陷如图如下:1.确认开始:波浪理论最困难也是目前为止都没有能很好的加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无法判断第一浪的位置,我们进入汇市时看到的趋势可能是第一浪也可能是第三浪,稍有偏离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浪中有浪:波浪理论是浪中有浪,可以无限伸延,在一次上升浪中,可以包含无数的上升小浪与下跌小浪跌浪,持续时间可长几年甚至几十年,同时下跌浪也可以包含无数小浪。

3.难以断顶:波浪理论的持续时间非常长許多时候是无法判断是否岀现顶部或者底部,这就很难预测是否开始了新级的波浪;4.主观性强:波浪理论是一套主观分析工具,毫无客观准则,因此它在变化万千的汇市中会十分危险,出错机会也比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浪的分类及其划分理论数三国风流人物,只道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

”看唐朝一代盛事,可摇头轻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那一江春水向东流痴迷,又有多少天妒英才为那翻腾而起的浪花许下凌云壮志。

波浪和它的名字一样足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敬仰,而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界同样如此。

要乘风破浪固然需要勇气,可是在工程实践上却不能鲁莽行事,研究基础的波浪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我们在课程上粗略的学习了一些波浪的分类及其划分理论,并进一步查阅了相关的网站和书籍。

第一部分、波浪概述波浪是海洋、湖泊、水库等宽敞水面上常见的水体运动,其特点在于每个水质点作周期性运动,所有的水质点相继振动,便引起水面呈周期性起伏。

因为水是一种流体,它在外力(风、地震等)作用下,水质点可以离开原来的位置,但在内力(重力、水压力、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又有使它恢复原来位置的趋势。

因此,水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近似封闭的圆周运动,便产生了波浪,并引起了波形的传播。

由此可见,波浪的传播,并不是水质点的向前移动,而仅是波形的传递。

1.波浪要素波浪的尺度和形状,通常用波浪要素来表述。

波浪的基本要素有:波峰、波谷、波顶、波底、波高、波长、波陡、周期、波速等。

波峰是静水面以上的波浪部分;波谷是静水面以下波浪部分;波顶是波峰的最高点;波底是波谷的最低点;波高(h)是波顶与波底间的垂直距离;波长(λ)是两相邻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波陡(σ)是波高与半个波长之比;波浪周期(τ)是两相邻的波顶(或波底)经过同一点所需要的时间;波速(c)是波形移动的速度,即波长与波浪周期之比值:第二部分、波浪的分类及其划分理论因为某些波按其特性可以放在不同的划分区域中,故将在一种划分区域中详细介绍,而其他区域相对省略。

一、按振幅与波长相对比值划分:(一)小振幅波动(线性波动)小振幅波动是指波高远小于波长(h<<λ)的简单波动。

1.短波(深水波)短波就是波长相对于水深很小的一种波动,当其波形向前传播时,称为前进波。

1)小振幅前进波观测表明,液体表面出现的前进波,当波高甚小时(h/λ、<1/100),其波形接近于一条不断向前移动的简谐曲线。

其波长、波速、周期和水深有密切关系。

理论证明,波动是随深度而迅速减弱的,水质点的轨迹半径(或波浪的振幅)随深度增加,按指数律递减。

因此,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和振幅一样,也随着深度增加按指数律递减2)小振幅驻波(立波)进行波在其传播过程中,当进行波遇到海岸时便反射回去,形成反射波,它与进行波相干涉,便形成驻波,它是由两组振幅、波长及周期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迭加而成的。

驻波的特点是波峰没有水平移动,波峰和波谷在一定海区内,具有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升降幅度最大断面,称为波腹;波面上没有升降的点,称为波节。

在驻波中,水质点运动不同于前进波,在波腹处的水质点,只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在节点处的水质点,仅有水平方向的运动;此外,在波面上其余各点,既有水平分速,也有垂直分速。

驻波水质点运动轨迹,不是圆形,也不是椭圆形,而是抛物线形,质点运动速度最大值比余波大一倍,波高为原来波高的两倍,而波长却保持不变,相邻两个波节间的水平距离为半个波长。

2.长波(浅水波)除了上面讨论的短波之外,在海洋里还存在一种波长很长的波浪。

这种波浪不易察觉,需用仪器进行观测,例如潮波。

长波波速只取决于水深,而与波长无关。

这一结论符合实际情况。

如大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长波波速为690千米/时,即便在浅海,深度以200米计,波速尚能达到160千米/时,可见长波速度传播之快。

长波中的水质点运动与短波也有所不同,其运动轨迹为一扁椭圆,长轴随水深变化不大。

也就是水平速度随深度几乎不变,只在海底附近,由于海底摩擦的影响而迅速减小,在海底质点运动为零。

但短轴随深度的加大,则呈线性递减。

因此,当达到一定深度后,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实际上已接近于一直线,质点基本上只作前后的往复运动,而不具有垂直速度。

(二)有限振幅波动上面讨论了小振幅波。

讨论时,假定了波动的振幅相对于波长为无限小,在这种假定之下,因波动引起的流体质点速度均可视为小量,因此波动函数所应满足的方程和边界条件都是线性的,正因为如此,这些波动属于线性波动理论的范畴。

事实上,在小振幅假定之下得到的结果,无法解释实际波动中的某些现象。

为了获得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理论结果,许多学者努力在理论上加以发展,于是出现了有限振幅波动的理论。

有限振幅波有正弦波(摆线波)、斯托克斯波、椭圆余弦波和孤立波4种类型。

1.斯托克斯波除了振幅相对于波长不视为小量这一点外,它与前面讨论过的小振幅前进波类似,也是一种无旋转的、表面呈周期性起伏的波动。

事实上,小振幅前进波是斯托克斯波的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取斯托克斯波的最低阶段(一阶)近似,它就是小振幅前进波。

这种波动是斯托克斯于1847年提出的。

此后,由于应用方面的需要,许多学者对这种波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结果在海洋工程和海浪研究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斯托克斯波波面随地点呈现周期性起伏,且不变形状地以固定波速向前传播,其振幅与波长相比不能视为无穷小量。

分析这种波动时,假定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运动是无旋转的,重力为唯一外力,表面压强为常值。

2.正弦波(摆线波)就其外形而言与斯托克斯波类似,波面呈现周期性的起伏,但它是在水质点轨迹为圆(深水情形)或椭圆(常深度水域情形)的假定之下推导出来的。

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波动流场为有旋流场。

这种波动最早是由捷克学者格尔斯蒂纳于1802年提出来的,但一直未得到人们的重视。

60年代以后,由于造船和航运事业的需要,又以不同的方法研究了这种波动,并得到了与格尔斯蒂纳相同的结果。

以后推广到有限深水域,得到了所谓椭圆摆线波。

其结果在海洋工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1)水深为无限时的摆线波深水摆线波是从以下几个假定出发的:①海洋是无限深和无边际的;②海水是由许多水质点组成的,它们之间没有内摩擦力存在;③参加波动的一切水质点均作圆周轨迹运动,当水质点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水质点运动轨迹的半径皆相等,在垂直方向上水质点运动轨迹的半径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波动前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水质点位相皆相同,即一切水质点角速度均相等。

2)水深为有限时的摆线波当水深小于1/2波长时,为浅水区。

浅水区波浪因受海底摩擦阻力的影响,具有波速小、波长变短、波高略增的特点。

水质点运动轨迹由圆形变为椭圆形,波形变为椭圆摆线波。

当波传入相当于1/25λ水深时,水质点运动轨迹已不是圆形,也不是椭圆形,而是在两个焦点之间作往复的直线运动,这种波称为非常浅水波。

3.孤立波孤立波与前两种有限振幅波有显著差异,它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而且只出现于浅水水域中。

这种波动最早是由斯各特·罗素于1844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以后从理论上研究了这种波动,提出了孤立波理论。

由于海浪传入底坡平坦的浅水区域之后,其图像与孤立波相似,所以孤立波研究结果常用来分析近岸的海浪。

4.椭圆余弦波椭圆余弦波理论的特点是用椭圆函数来描述波面的形状。

它属于浅水波理论范畴。

这种波动最早是由科尔特维格和德夫里斯于1895年提出的,但直到最近20多年,才得到了比较多的研究。

浅水的小振幅波和孤立波都可以作为椭圆余弦波的极限情形而得到。

二、按波浪发生深度:1、表面波:空气与水的密度相差近千倍,加上风力的扰动作用,就会出现海面上的波浪。

它的波动最大值在海面,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到达一定深度就消失了。

详见分类一短波2、内波:发生在海洋内部,由两种密度不同的海水作相对运动而引起的波动现象。

“内波”的产生,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海水密度稳定分层;二是要有扰动能源,两者缺一不可。

在深层当海水因温度、盐度的变化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尤其是在海水出现跃层,也就是两层海水的相对密度值大于O.1%时,经大气压力变化、地震影响以及船舶运动等外力扰动,就会在两层海水界面上产生内波。

内波的波高,一般要比海面波高大得多,大的可达到几百米;内波的波长,一般有几百米,甚至万米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海水密度和空气密度的差异不同引起的。

因为同样的外力,使海水内部产生的波动,要比海面上大很多。

内波的破坏力,主要是产生内波的跃层上下,会形成两支流向正相反的内波流。

这种内波流可高达1.5米/秒,犹如剪刀一般,破坏力极大。

三、按周期(频率)按波的周期可分为毛细波(表面张力波)(capillary wave)(<1s)、重力波(短周期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1~30s)、超重力波(长周期重力波)(super-gravitational wave)(数分钟~数小时)、长周期潮波(tidal wave)(12~24小时)和长周期波(long period wave)(数天)。

毛细波详见分类五的风浪潮波详见分类五的潮汐波重力波对波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重力。

一般为具有周期为1至30秒的波浪,其中周期为3—15秒的波浪,对海岸工程问题往往比较重要。

四、按作用力性质:自由波(free wave)波动与干扰力无关而只受水性质的影响,当干扰力消失后,波的传播和演变照常进行的波称为自由波。

强迫波(forced wave)强迫波的传播既受干扰力的影响又受水性质的影响。

五、按成因(干扰力):(一)风浪是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波浪。

它的生成是海洋研究中最基本、最困难的问题。

根据流体力学观点,当两种密度不同的介质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其分界面上就要产生波动。

在流体力学中空气被看作是一种具有压缩性的流体,而自由水面是水和空气之间的分界面,当空气在海面上流动时,由于摩擦力作用,原接触界面成为不稳定平衡面,必须形成一定的波状界面,才能维持平衡,这种海面波动即为风成波。

风成波的形态特点是:迎风侧坡度小,背风侧坡度陡。

风很弱时,海面保持平静,但当风达到0.25—1米/秒时,就产生毛细波,也称涟波。

对其形成起主要作用的不是重力,而是表面张力。

毛细波与重力波不同之点在于毛细波越小,传播的速度越大。

毛细波存在于海面很薄一层上,以后随着风力的增加,风浪也不断发展,当风达到临界风速,即为0.7—1.3米/秒时,已初步形成风成波。

风浪产生与发展,是由风能引起的。

即靠风对波浪迎风面上的正压力和切应力把风能传给波浪。

(二)涌浪当风开始平息,或波速超过风速时,风浪就要离开风区传到远处去,这种波浪称为涌浪。

涌浪的出现,表示风浪已进入消衰阶段。

涌浪的特点是:随着传播距离的增长,波高逐步变小,波长和周期却不断增加,因而涌浪变得越平缓,波形越接近摆线波。

涌浪的波高是衰减的,而其周期和波长却在增加,这是由于波长长的速度大,短的速度小,波长长的越来越在前面,短的越来越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