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产品生产统计
2000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苏州市统计局苏州统计局2001年2月19日2000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也是“九五”时期的最后一年。
面对世纪之交经济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地区间竞相发展的新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继续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加强城乡环境建设,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各项改革和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
一、经济发展2000年,全市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经济总量上了新台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达到1540.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7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已超过3200美元。
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5:56.2:37.3调整为6:56.4:37.6。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58.27亿元,比上年净增48.89亿元,增长44.7%,是增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发展,以压缩粮棉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生产规模为主的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
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67:33调整为54:46;养殖业的比重达到48.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运销人、经纪人队伍继续扩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经济特色优势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统计三农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工作,将“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作为统计部门,我们紧紧围绕国家“三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现将我单位近年来的统计三农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1. 建立健全统计制度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三农”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统计制度,包括农村住户调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统计、农产品产量统计等,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拔优秀人才等方式,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 强化监督检查。
定期对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二)全面开展农村住户调查,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状况1. 加强农村住户调查样本点建设。
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住户作为样本点,确保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2. 开展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集。
通过入户访问、电话调查等方式,全面采集农村住户的生产、生活、收入、支出等数据。
3. 分析农村住户调查数据。
对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政府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统计,掌握农业生产情况1. 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统计制度。
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农业生产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统计制度。
2. 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数据采集。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全面采集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财务等数据。
3. 分析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数据。
对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政府制定农业支持政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农产品产量统计,掌握农产品生产情况1. 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量统计制度。
根据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农产品生产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农产品产量统计制度。
198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八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1983年4月29日一九八二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继续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全年社会总产值①为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
其中工农业总户值为8,2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国民收入初步计算为4,247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市场繁荣兴旺,物价基本稳定,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新的进展。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多,资金使用分散;生产、建设和流通领域中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不少地方能源供应不足,交通运输比较紧张。
一、农业一九八二年,由于在农村继续推行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多数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农业生产获得了大丰收。
一九八二年农业总产值为2,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大大超过计划增长4%的要求。
扣除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办的工业产值304亿元,农业总产值为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作物栽培)为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林业为110亿元,比上年增长8.5%;牧业为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渔业为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副业为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
粮食总产量35,343万吨,完成计划106%,比上年增长8.7%,比历史最高年的一九七九年33,212万吨增长6.4%。
棉花总产量359.8万吨,完成计划119.9%,比上年增长21.3%。
油料总产量1,181.7万吨,完成计划128.6%,比上年增长15.8%。
粮食、油料产量中,大豆、芝麻因主要产区受灾比上年减产。
黄、红麻因滞销积压,播种面积缩减,产量比上年减少。
江苏省盐城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2000-2018)

798.67 285.84 318.36 48.28 24.53 2.44 1061.58 254.13 460.09 347.36
816.12 324.40 454.70 51.91 24.16 1.62 2345.68 374.21 1104.07 867.40
26.4 13.4 6.2 21.0 3.0 2848 72.1 229
67.0 13.8 2.6 49.8 4.4 2182 82.5 752
51.7 18.3 2.6 85.2 11.5 1468 51.0 1898
479.01 16.21 28.23 331.82 58.39 61.67 1.81 65.56
483.96 17.19 44.37 374.53 82.09 69.30 2.41 76.43
217.9 40.4 1.3 121.4 8.9 2354 11.3 2029
224.7 18.4 0.8 95.2 9.2 2735 8.7 1943
709.00 3.02 28.17 380.18 116.80 89.62 2.35 71.54
700.24 0.64 15.21 356.29 119.43 81.40 1.99 71.27
9394 15344 83.30 386.91 613988 6197 11133
8283 15936 81.23 429.16 704562 1089 9939
3372.89 367.68
3882.83 358.57
2017年
826.15 489.19 441.60 83.39 23.25 2.10 5082.69 564.18 2256.72 2261.78
指标
一.人口 年末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
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局2003年)2002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作为执政兴省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积极应对加入WTO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宏观经济增长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02年,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幅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有所增强。
各季度末累计分别增长9.9%、9.7%、10.1%和10.3%,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改变了前几年经济增幅“前高后低”的惯性。
三次产业发展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47亿元、2189亿元和12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10.7%和10.2%,三次产业比例为11.5:56.1:32.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10235元,比上年增长10.2%。
就业规模扩大。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642.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1%。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52.9万人,增长5.5%。
年末在岗职工497.3万人,下降2.7%。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有38.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两个根本性转变”正在发生着质态变化。
从与全国相比较和我省发展轨迹看,绿色、特色、旅游、外贸、市场拉力逐步增强,生态资源得到保护,更多地依靠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环境改善,整合经济增长格局;投资方式多元化,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配比关系趋于合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两只大手”配合默契,原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而扎实的变化。
滁州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2018年末获证无公害农产品一览统计

54
安徽省新昌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55
明光市三界镇老嘉山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
56
明光市王氏机械化养鸡场
57
明光瑞安养猪场
58
明光市张八岭岭南养殖场
59
明光市三界镇敏成养殖家庭农场
60
明光市岭牧生态家庭农场
61
明光市自来桥镇肖宋家庭农场
62
明光市简涧溪镇基梅家庭农场
63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明光养殖有限公司
74
明光市三界镇三结义家庭农场
75
明光市亿强农技农民专业合作社
76
滁州红琊山生态农场有限公司
77
滁州市南谯宏达生态综合养殖场
78
滁州沃得利养殖有限公司
79
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兴牧生态养殖场
80
滁州市学成兔业养殖场
81
滁州市南谯区银发养殖场
82
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勇勤家庭综合养殖农场
83
滁州市南谯区汇嘉家庭农场
84
滁州市南谯区映康羊场
85
滁州市众诚肉牛养殖场
86
滁州市南谯区金盛家庭农场
87
滁州市南谯区大柳友德优质稻米家庭农场
88
滁州市南谯区大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89
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凤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90
滁州市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
91
滁州市南谯区庙山家庭农场
92
滁州市瑞林家庭农场
93
滁州市南谯区皇甫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
133
天长市滨缘湖虾鳝农业专业合作社
134
天长市百家荡水产品专业合作社
135
天长市芦龙农事服务专业合作社
136
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6年)200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年来,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保持近年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过千”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
初步核算,广西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破3000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4000亿元,达到4063.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2002年以来,我区生产总值增长已连续四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分别为10.5%、10.2%、11.8%和12.7%,近两年保持在11%以上,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2.5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0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655.70亿元,增长10.2%。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2%、37.0%和40.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0.6和0.8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56.2%和32.0%。
社会统计学简答题答案

1.答: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答:社会统计学与经济统计学都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从实际上看,它们所司的领域、研究对象以及内容和方法,都各具有特点。
就研究对象而言,经济统计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生产力关系方面去认识社会;社会统计则主要是从研究和反映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方面去认识社会。
就研究内容而言,经济统计侧重于研究和反映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经常使用度量衡单位、货币单位和劳动时间单位等;社会统计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但在社会研究的许多领域,经常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念、行为进行度量,测量这些社会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而统一的尺度,只能以近似估算或词语表达等方式来代替。
就调查方法而言,在经济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较常用,特别是统计报表这种调查组织形式,可以定期取系统的资料;在社会统计中,由于其研究对象(如社会行为等)所具有的特征,抽样调查更为常用。
即使是经济统计和社会统计都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前者常常重视抽样推断的方法,以达到从部分到全体的认识,后者则常常是依据社会研究的目的建立假设,然后再应用抽样法来检定假设是否成立。
3.答:总体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总体必须由足够多的单位所组成,各别或少数几个单位不足以构成总体。
大量性是统计运用大数定律得前提,也是统计与其他数学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区别。
总体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同质性是相对研究目的而言的,当研究目的确定之后,同质性的界限也就确定了。
变异性是构成总体的第三个条件,如果个体之间没有差异,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统计研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产品生产统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十章社会产品生产统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产品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1。社会产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2.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及社会总产值的汇总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国内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区别与联系 5.社会产品生产统计分析 课时安排:8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社会产品生产统计的一般问题 一、社会产品的概念及特征 (一)生产活动的涵义及范围(P294) (二)社会产品的概念(P295) (三)社会产品的特征(P295) 1.劳动性。社会产品是劳动成果。非劳动成果不属于社会产品,如:空气、河流、原始森林、矿藏等。 2.生产性。社会产品是生产劳动的成果。非生产劳动的成果不是社会产品。如: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商品等不能作为我国的社会产品统计。 3.有用性。社会产品是有效劳动的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的劣质服务、无效服务等,均不属于社会产品。 4.社会性。社会产品是社会劳动的成果,它是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不是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劳动产品,不能称为社会产品。如:自制的衣服、自炊食品、自种自己消费的粮食作物、蔬菜等,均不能作为社会产品。 5.时期性。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的劳动成果。它必须按一个时期一个时期来计量,否则就会出现计量上的重复和遗漏。 (四)社会总产品(总产出)的概念(P296) 二、社会产品的分类(P296) (属于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 物质产品(实物产品) 第一,按产品的表现形态分有 服务产品 物质产品的特征(P296):有形性、独立性、可存储性、耐久性、移动性
服务产品的特征(P297):无形性、即时性、不可存储性、缺乏耐久性、与消 费
者紧密的接近性 成品 第二、按完工情况分有 半成品
货物性服务产品 非物质性服务产品 非成品 在产品 注意:有关成品、半成品、在产品的分类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划分,通常情况下有三种不同划分角度,即:按企业、部门、国民经济三个角度划分。例P298表10-1 三、社会产品的计量单位(P298-300) (一)实物单位。包括: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双重单位和标准实物单位。 实物单位的局限性(P299-300)——“有三点”(画书) (1)计算混合产量 实物产量的汇总方法(P299) (2)计算标准实物产量
标准实物产量=折算系数实物产量
折算系数=量该产品的标准规格或含量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 计算例题见:P337(10·1)——“做在书上” (二)货币单位(P300) 货币单位的优、缺点(P300) 不变价格(可比价格)P300
价格的表现形式
可变价格(现行价格)P300 不变价格的换算
价格换算系数=计算的总产值交替年按旧的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交替年按新的不变价格
格计算的总产值基年按新的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基年按旧的不变价×算系数价格换
补充计算例题。如某地区有关GDP资料如下,要求: (1)计算表中空格内数值 (2)计算95年的GDP比78年的GDP的增长速度和平均递增率。 时间 按70年不变价 格计算的GDP 按80年不变价 格计算的GDP 按90年不变价 格计算的GDP 1978 646 693.8 (732)
1980 () 761.6 803.49
1985 () 1104.5 ()
1990 () 1523.0 1606.77
1995 () () 1847.80
解:(1)80年价格换算系数=计算的总产值交替年按旧的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交替年按新的不变价格 =074.16468.693
90年价格换算系数 =055.16.76149.803 (2)98年比78年GDP增长(%)=%43.152173280.1847 平均递增率(%)=%6.5173280.184717 第二节 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出 ——社会总产值统计 一、社会总产值的概念与作用 (一) 社会总产值的概念(P301)
按使用价值分,有 (二)社会总产值的分类 按价值构成分,有 (二) 社会总产值的作用和局限性 1. 作用(P301) 二、各物质生产部门社会总产值的计算 全社会的社会总产值=各物质生产部门社会总产值 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生产性邮 电业及商业。 (一)工业总产值的计算 1.工业总产值的概念(P302) (1)工业的概念 (2)工业总产值的概念 2.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P302-303)—— “有三条原则” (1) 采用“工厂法”计算;(注意:什么是工厂法为什么要采用工厂法) (2)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范围应该与工业企业的劳动消耗量相适应; (3)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应该与物质形态相适应。 工业实物产品 按产品的全部价值计算
全部生产资料 全部消费资料
转移价值(c) 新创造价值(v+m)
2.局限性(P302) 工业产品表现形态有 工业性作业产品 按追加值计算 3.工业总产值的内容(P303):产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自制半产品、在产品的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价值。 4.工业总产值计算方法 (1)工厂法(P304)
工业总产值=产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 + 工业部门的工业总产值=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 计算例题见P337页习题(10·2)
解:工业总产值
年该企业90=价值成品+工业性作业价值已经完工的对外+期初结存差额价值在产品期末半成品,
=(67+3++)+【(23-19-3)+(41-35)】 =(万元) (2)公司法(P304) 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公司内部的转移价值 (3)部门法(P304) 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部门内的转移价值(公司间、内) =按公司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公司间的转移价值 (4)国民经济法(P304) 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转移价值 =按部门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部门间的转移价值 计算例题见:P339页(10·6) 解(1)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104+(73-61)=116(万元) (2)按公司法计算的总产值=116-5=111(万元) (3)按部门法计算的总产值= 111-(22-5)=94(万元) 或 =116-22=94(万元) (4)按国民经济法计算的总产值=94-32=62(万元)
自制半产品、在产品期 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 或 =116—22-32=62(万元) (二)农业总产值的计算 1.农业总产值的概念(P305) 2.农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P305)——按“产品法”计算 (1) 什么是“产品法”(P305)
(2) “产品法”的特点 A. 部分农产品会重复计算(如:有地农产品既是产品,又是种子、饲料) B. 农业总产值按日历年度一年计算一次。(这是因为农业生长周期较长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3)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P306)
农业总产值=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其它农业 农业总产值=)(该种农产品的价格农业产品当年实际产量 计算例题见:P337页(10·3) 解:该农场粮食总产量=++90+30+万公斤万952.28015)76.36520( 种植业总产值=(+)×+(90+1)×+30×1+(20+)× =(万元) (三) 建筑业总产值的计算 1.建筑业总产值的概念(P307) 2.建筑业总产值的内容和计算公式 (1) 建筑业总产值的内容: A.建筑工程产值——按全部价值计算 B.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按追加值计算 C.房屋、构造物修理产值——按追加值计算 D.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按全部价值计算 (2) 建筑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P308和P309) 完施工产值建筑工程已=费率间接预算单价实物量实际完成1×
税率利润率计划1
1
工程产值报告期建筑=程预算造价单位建筑工×单位工程造价比重之和完成的各个部位分别占 计算例题见:P338页(10·4) 解:该单位预算工程造价=2500×1200=300(万元) 报告期建筑工程价值=300×(10%+20%+11%)=123(万元) 报告期已完施工价值=300×(10%+20%)=90(万元) (四)货物运输业总产值计算 1.货物运输业总产值的概念(P310) 货物运输业——属物质生产部门 运输业分有 客运——属非物质生产部门 2.货物运输业总产值计算——按追加值计算 3.注意事项(P310)——有“四点” 补充计算例题:运输企业部门经营收入总额200亿元,客运周转量的比例为2﹕8,试计算货运部门的总产值。 解:货运部门的总产值=200×80%=160(亿元) (五)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的计算 1. 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的概念(P311) 2. 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包括的范围(P311) 3.生产性邮电业总产值的计算(P311)
业的总产值生产性邮电=业作业量各种邮电均单价相应的平×总收入生产性邮电收入 补充计算例题:邮电部门经营总收入是10亿元,已知该部门为生活服务的工作总量占20%,试计算生产性邮电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