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浅析中华武术文化的美学特征

总 之 , 术 美 学 思 想 并 不 是 现 代 才 突 兀 而 起 的 ; 是 在 民 武 而 族 文 化 的 不 断 积 累 和 繁 荣 发 展 中 产 生 的 , 随 着社 会 的稳 定 和 是 政 治 、 治 、 济 、 化 物 质 性 和 观 赏 娱 乐 作 用 以及 审 美 功 能 和 政 经 文 美学价值得到 了有效的发挥 和提炼。 2 中华 武 术 美 的本 质 、 美的本质是 “ 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 ”, 人 武术 美的本质则 是人的本质 力量 在武术运 动领 域 中规律 性与统一 性的感 官显 现, 反映的是人与武术运动的审美关系。由于武术美是 以人 为 对 象, 以人 体 运 动 为 主 要 表现 手段 , 因此 , 可 以说 武 术 美 是 人 也 的本 质力量在 自身的直接展示 , 是人 的本质 力量在 自身 的 “ 复 现” “ 和 确证”; 是人们 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中改造世界 、 创造生 活能 活动的具体 实现 ; 体现社会生 活本质规律 , 引起 特定 是 能 情感反映 的具体形象 ; 是社会 性、 自然性 、 客观性和主观性 四者 有机统一。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凝聚 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 、 刚健 有为的思想意 志品德 , 是武术 创造 者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人生智慧的结晶 , 人们 对习练武术的 目 的在于 : 在掌握武术技术 的基础上追求个体人格 的完 善 , 因此 , 从美学角度上来看 , 武术昭示 的是一种建立在雄壮 豪迈的基础 上, 深入个体审美意趣的美 , 这种 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是 内在美而外观 , 其基础是 自然之道 , 是至简 、 至纯的求实精神 。 3 武术套路运动形式美的要素 、 武术 的美来 自诸 多审美 因素 , 如功架造型 、 攻防技击和手 、 眼、 、 、 。 自动作 的起伏。 身 法 步 来 开合 、 吞吐 、 伸缩 、 动静、 虚实刚 柔、 急缓 ; 来自动作 的灵巧 ; 快速 、 刚劲 、 稳健 、 调节律、 协 惊险和 多变等。武术美学除了遵循一般法则外 , 还有姿势、 劲力、 节奏 、 意境 等特有要 素来显示 自己独特 的美学特 征不 同的拳种具有 不 同的审美风格。长拳姿势舒展 , 节奏鲜 明 , 轻快潇 洒 ; 南拳厚 重沉稳 , 威武勇猛 , 刚劲有力 。武术运动姿态 的架势 美 , 人体各 部 分 的协 同配 合 呈 现 出 的 各 种 特 定 动 作 造 型 也 从 静 态 或 动 态 的角 度 表现 出人 的形 体 、 素质 美 。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内外兼修。
在武术修炼过程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综合素质。
武术追求的是内外兼修的完美境界,而非只注重外在技巧的展示。
通过对内功修炼的坚持,使得武术运动既能够展示出内在的力量和能量,也能够体现出身体的柔韧和灵活。
这种内外兼修的美学思想,也体现在武术表演中的动作和形态上,强调身体的协调和优美。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
武术的练习过程中,不仅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内心的平和和内在的能量。
正所谓“身如龙,心如镜”,强调的是修炼者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在武术表演中,通过呼吸、姿势和动作的舒展,表达出修炼者内心的平和与协调,使得观赏者在观看武术表演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内在的宁静和美。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德行修养。
武术修炼的过程中,注重培养修炼者的品行和德行。
武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强调正直、勇敢、诚实、坚毅等品德的培养。
在武术表演中,这些品德的修炼不仅体现在动作和姿势上,更体现在修炼者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上。
这种德行修养的美学思想,使得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武术修炼者通过锻炼身体和精神,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武术表演中,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与自然的共生。
通过对呼吸、眼神和动作等方面的掌控,使得武术运动的每个动作都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与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息。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融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综合素质,强调内外兼修,天人合一,德行修养和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美学思想不仅仅体现在武术的技巧和形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武术修炼者的精神面貌和境界上。
通过对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和价值,让更多人受益于其中的智慧和美。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人们发现,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高强度的身体运动,更是一种通过训练技巧和技能,达到身心健康和精神升华的方法。
而中国武术之所以在形式和技巧上比其他体育运动更复杂、更高妙,就是因为它更多地涉及到了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容,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武术实践相互交融的最好典范。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简而言之就是指武术中体现出来的美学原则和美学思维。
具体来说,中国武术美学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体育美学:中国武术的动作十分协调、流畅、有力,充满了动感和美感,能够让人感受到身体的力量和优美的线条。
2. 道德美学:中国武术强调尊重对手、守护和平、自强不息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是形成强健体魄和优美动作的基础。
3. 自然美学:中国武术注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取法自然,从牛、虎、龙、蛇、猴等动物身上寻找灵感,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武术动作和姿态。
4. 哲学美学:中国武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身体技能的训练,又有哲学思考的深度,强调“以柔克刚”、“以虚御实”等哲学格言,是武术技艺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在中国武术中,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在训练中,通过柔和的动作和稳健的站位,既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敏捷性,又能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武术的美学基础之一。
2. 高度的自觉性和精神意识中国武术中,高度的自觉性和精神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练武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更要具有高度的自律和自制力。
中国武术认为,通过训练能够练就一个精神意志坚强、气质高雅、良好品德的人,这些品质是武术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3. 精雕细琢的技术与动作中国武术的技术和动作是非常精雕细琢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和完善,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这种精雕细琢的技术和动作,是武术美学思想的体现,是武术者不断追求完美的表现。
中国武术文化的中美学

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绵延数千年,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不仅因为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能,还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
中国武术可以说最具有常有的审美文化色彩,而各拳种都有自己的审美风格。
在现代体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屹立于国际的舞台,我们固然要修改规则适应国际环境,也应该要从武术文化蕴含着的美学价值来把握。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
其中诸如意、味、道、境、力、神韵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武术,又称国术和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中国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
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文艺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术理论的影响。
武术运动之所以能在中华体育史中放射出华光异彩,不仅是由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及其美学价值所决定,而且从运动中充分反映出它的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文化内核的系统性、连贯性、复杂性和经典性。
中华武术在其发生、发展和日臻完美的过程中,有其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大文化对于武术的熏陶是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看,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行为,都是文化的或离不开文化的。
武术运动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都是与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革相联系的。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中国人民绚丽多彩的文化史就是中华武术的源与流。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艺运动中的集中反映。
武术文化是“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后多指“强身、自卫等技击之术”的文化体系。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积的反映。
武术文化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均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盖和行为特征。
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

对于武术的美学思考摘要:武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带有综合性的,武术运动美是武术技艺中表现出来的刚柔美、虚实美、姿势美、神态美、意境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武术美的表现形式和武术美的内涵特征,阐述了武术美的社会价值和吸引入追求美的心理特征,从而使人们认识武术美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武术美学思考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其全部内涵倾注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精神。
武术之美,是中华民族东方美的缩影。
该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美的表现形式以及美在武术运动中的体现,意在阐述武术美的内在价值,培养人们对武术运动的审美观,促进武术运动项目的发展、创新。
1 研究方法1.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有关著作及国内、外体育期刊、文献,运用古今文献资料研究武术现状,说明武术的艺术性特征,为武术美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
1.2 逻辑推理法运用美学原理演绎推理,探索拓展武术艺术性、增强观赏魅力的思路与途径。
并观看大量了国内国际武术竞赛、表演方面的音像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不同角度对武术运动进行美学剖析,阐述武术的美学特征。
2 研究结果及分析2.1 武术美学的内涵美学这个概念,对应的西语是Aesthetica(音译“伊斯特惕卡”)。
汉语中的美学概念,据说是根据日语的翻译而来的。
《牛津英语指南》将美学释义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美和趣味的理解,以及对艺术、文学和风格的鉴赏。
2.2 中华武术美学思想溯源我国远古时代,先人在长期的采集、劳动、狩猎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拼搏时候的技能技巧。
原始人在与人斗争中,同时也是促进了武术的萌生,而武术之美在最初也得到了初步定位。
2.3 中华武术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生活的体现,是体现生活规律,本质的具体形象。
武术美的本质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武术运动领域中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感性显现,反映了人与武术运动的美的关系。
武术表演的力与美结合

武术表演的力与美结合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代表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从古代的自卫技艺,到现代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武术的表达方式始终在不断演变,但不变的是它所传递的力量与美感。
武术的力量武术表演中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身体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
身体的力量来源于长期的训练与磨练。
武术练习者通过不断的基本功训练,增强了身体的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每一个招式都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在瞬间释放出惊人的力度。
例如,劈砍的动作不仅需要肌肉的发力,还需要良好的气息调动,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而精神的力量则是武术的灵魂所在。
在武术中,精神集中、意念坚定被视为至关重要的素质。
武术练习者通过沉静的心态和专注的目光,传递出内在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是在打斗时的勇猛表现,更是在演出时那种铿锵有力的气场。
通过身体与精神的结合,武术展现出了超然的力量感。
武术的美武术的美体现在动作的流畅与优雅上。
每一个招式的完成都像是一幅美妙的画卷,优雅而富有节奏感。
无论是太极拳的阴柔美,还是少林拳的刚劲,武术的动作美学与其哲理同样深邃。
在武术表演中,舞台上每一个梳理、出拳、踢腿的动作,无不体现出高度的美感。
武术表演者通过优雅的身姿和瞬间的力量,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美妙盛宴。
尤其在传统武术中,服装的运用、道具的搭配,都是对美的一种追求。
表演者每一次挥洒汗水,都在诠释着“力”的内涵与“美”的外在。
力与美的结合武术表演的真正魅力在于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持。
力的展现需要美的包裹,才能让观众感受到那种震撼的冲击力;而美的流淌则需要力量的支撑,才能使表演更具动感和活力。
在武术比赛或表演中,力与美的结合尤为明显。
表演者经过严格的训练,懂得如何在力量的释放中保持动作的美感。
每一次转身、每一个跳跃,都是力量与美的交融。
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那种来自身体的力量,更能欣赏到动作中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探索研究随着中国武术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武术美学的探索和研究。
武术美学作为武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武术艺术的灵魂和核心,包含广泛的内容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中,一直强调“文武并重”,将武术与文化结合起来,强调武术的学习和修养的综合性。
其中,武术美学作为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特点在于它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体现,包含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各种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首先,在中国武术美学思想中,注重“道”的理念。
道是中国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强调的是以道引导人们的思想,引领人们的行为。
在武术中,也强调了以道引导人们的修养与行为,以及武术者心态的清明和本源的探寻。
因此,在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中,道是武术的灵魂和核心,道的实现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第三,在中国武术美学思想中,注重“技”的概念。
技是指武术技巧的熟练掌握和实践,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技的掌握需要武术者的长期培养和实践,才能够掌握武功的精髓。
第四,在中国武术美学思想中,注重“美”的概念。
美是指武术艺术的审美价值,其体现在武术的动作、形态、姿态、气质等诸多方面,包括以美为美的艺术理念。
美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术文化的内在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在今时今日,中国武术美学思想仍然为人们所热议和关注。
随着中国武术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武术美学思想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美学的表现形式

人 ,以气贯穿始终 ,如一首首优美的抒 情诗或奔放的进行 曲,使人 在刀 光 剑 影 中 享 受 美 ,品 尝 着 醇 香 的 武 术 文 化 。 同 时 中 国武 侠 电 影 也 充 分 展 示了武术的意境美 ,它取 材于民族 传统 文化,纳 为己用 ,致力于美 的综 合创造 ,形 成了独 具特色 的中国武侠 电影 。例如 :武 打电影 中,将 武术 演练格斗与江南的小桥流水 、西北 粗狂苍 茫的沙漠 ,幽静神秘 的荒 山古 刹等这些 自然 景观相 结合 ,呈现 出特有 的民族风情 ,具有 独特的观赏 价 值 。对 观赏者产生强 大的诱 惑力 ,使观赏者能身 l 临其境感受 武术文化 与 现代 电子艺术相结合所呈现 的意境 。蕴含深厚武术文化 和 自古就有 的侠 客情 怀以及武 打场景相结 合 ,呈 现 L H“ 天人 合一 ” 的美 学境 界 ,最终 表现 的是 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 的信息 。 2 . 中国武术文化具有极高 的美学价值 ,需要我们传承与发扬 武术 可以丰富我 们的文化生 活 ,它 以其独 特 的方式 表现 出武术 之 美 ,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着 人美 对审美 意识 的提 高 。欣 赏武 术表演 ,就 像是欣 赏舞 台剧 ,歌剧要对其 有所 了解 ,才 能 明 白其 中的含 义 , “ 外 行看 热闹 ,内行看 门道 ” 。武术 文 化与 中 国传统 文 化息 息相 关 ,与 中 国传统 哲学 、中医学 、美 学 、古代 养 生学 等 多种传 统 文化 相互 渗 透 , 相互影 响 。例 如古代哲学 中整体 观 、阴 阳 、形 神论 、动静学 说 、天人 合一 观念等 ,武术 文化 中都有 体现 ,所 以说 要想 真正 的读懂 武术 ,了 解武术 拳种所要体 现的意 义,就要博 览群 书 ,深人 多方 面学 习。武 术 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各异 。不同种 类的拳 术套 路 ,其 的演 练特 点 风格各 不相同 ,例 如内家拳 ,注 重 内功的练 习 ,讲 究 内外相 合 ,每 一 个动作 都要将呼 吸 、意念 、外形 三位 合一 ;外 家拳 注重 抗击 打 、功 力 的 练 习 ,将 意 念 、 呼 吸 、发 力 集 中 于 一 点 进 行 练 习 。 这 些 只 是 武 术 练 习 的 皮 毛 ,武 术 的美 具 有 强 大 的 渗 透 性 , 能 在 潜 移 默 化 中起 到 陶 冶 情 操、 造人格的力量 。武术美以新鲜生动的艺术形式感 染人 ,在参 与其 欣赏中不知不觉被 “ 融化 ” ,拨 动人 们的心 弦,从 而在人 们的心 中构起 座真与善的丰碑。借助武术之美所蕴含的不可抵 御的吸引力 ,使 人们 无形之中摆脱 同有的心理定 势的束缚 和道 德说教 的局限 ,乐而忘返地 享 受 到 陶 冶 情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的动作通常是上、中、下三盘错落,高有鹰击长空的气概,低有鱼翔浅底的雅 趣。武术身法中的吞吐、开合、俯仰、拧转、折叠、运用的是否恰到好处,正是 运动员是否入“ 达化之境”的表现,也是武术动态美的主要衡量标志之一。结 构美是指武术技术配合组织美; 武术的编排很讲究结构; 结构的艺术和编排意 图常常孕育着审美思想。 2. 意境美使武术超越了纯自然状态,跨入了文化创造领域,使武术具有精神文 化方面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族特色。“意”,是人脑对武术运动的深刻理解和 形象思维,是意识、意境等“武术专门的心志活动”。意境美是指创造出一种“出 神入化”的境象,使审美者“忘情”,从“物我两忘”到“物我统一”,通常表现 为韵律美、神采美、性格美。“韵者,美之极”可概括为“超越于世欲之外的节 操、气概从而表现出神态风度”。武术中的“韵律美”是一种和谐、整齐具有节 奏的美,在练习中要求掌握动、静、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 的分寸,形成互为补充互相衬托的辨证统一; 这种统一的结果,便是表现出鲜明 的节奏感。神采美、性格美是指演练者把自己置于一个假设战斗的场合,通过动 作的演练做到“心动形随,意发神传”,表现出无坚不催的气势和坚韧不拔的斗 志,那矫健的身手,机敏的目光; 那间不容发果敢机智的对打,创造出一种神采 美和性格美。但它的美学艺术本质不在于其自然属性,而在于其社会属性。也就 是原始素材要通过想象、联想、抽象的比喻和筛选等手段加以改造。意境的表现 凝结着节奏和和谐统一的结构,自我欣赏和被欣赏的价值,从而使武术艺术本质 及价值不仅显示技术上的熟练,而且身心总是处在一种新的体验之中,即“形美 感目,意美感心”。 3.劲力美充分显示了武术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劲力美,即武术中的劲法和力 度。武术中的劲力均从“发劲”和“招式”着眼,如长拳中讲“劲力顺达”,富 有“寸劲”,南拳的动作刚劲有力,它们都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太极拳,八卦掌 都富有一种“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阴柔之美。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 为,美学中的“移情作用”,常常使人产生此感,会使人的心潮、筋肉随之铿锵而 有力,寓美于劲健之中。
(一)中国武术美学的产生及发展
中国武术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原始人在 漫长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自然的秩序、规律! 如节奏、次序等〕的了解、熟悉、 掌握、运用,使外部的规律性与自身的主观性和目的性达到统一,从而产生了最 早的美的形式和审美感受。在原始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为了生存便以模仿飞禽走 兽捕食、搏斗的动作作为打斗之法与自然界中的猛兽斗争,于是,原始的象形武 术在自然的条件下被创造形成。后来人们把这些动作中比较成功和优美的招式在 狩猎前的祭祀活动及闲暇活动中进行表演交流。表演者获得了一种自豪感,而欣 赏者不仅从中获得了技击方法还得到了美的享受。武术之美从一开始便在这种 “ 原始积淀” 中客观存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进人了阶级社会。武 术也发生了职能上的变化,由原来的生产劳动方式转变为军事训练的内容。先秦 战乱,尚武之风大盛,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宫廷、军中及民间武术逐步成为种 娱乐活动,武术之美悄然孕育。先秦至两汉,是中国武术作为审美对象的萌芽时 期,武术作为娱乐的形式已非常普遍。到了宋代武术的强身自卫、娱乐健身功能 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文人佩剑成为时尚。虽然元朝统治阶级禁止武术活动但未 能使武术绝迹,武术以另一种形式潜人戏曲杂剧之中,不断地发展和表现自己, 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戏曲不仅保存了武术的精华同时 也增添了自身的美感,为自身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明清时期乃中国武术的成 熟时期,各派武术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观赏性极强 的武术表演套路。此时武术完成了量上的积累,呈现出质的飞跃,形成了自身的 完整理论体系和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随着中华武术的不断发展,中华武术的美 学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和补充,它的美学特征也日益显于世人的面前,成为中 华武术具有极强吸引力的内在因素。
(三)武术美学的价值
(一)培养审美意识 武术可观赏性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它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武术之美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培养。武术运动员对对自己参与项目的掌握 程度,观众对自己所观赏的武术表演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审美情感。表 演者所做出的一个潇洒飘逸的动作,会引起观众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受到观众的 赞誉,给人以美的享受,观众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无形之中 培养了审美意识,起到其他意识形态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二)陶冶情操 武术的美具有强大的渗透性,能在潜移默化中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力量。 武术美以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人,在参与及其欣赏中不知不觉被“融化”, 拨动人们的心弦,从而在人们的心中建构起一座真与善的丰碑。借助武术之美所 蕴涵的不可抵御的吸引力,使人们无形之中摆脱固有的心理定势的束缚和道德说 教的局限,乐而忘返地受到陶冶。 结束语:武术不仅是一种形式美, 还是一种意境美, 更是一种技击美。武术不但 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对立统一, 而且是技击与美的对立统一。欣赏和理解武术中 的美, 一定要在特定的文化知识背景下; 并在具体环境和场合中体会玩味, 中
华武术的伦理之美、形式之美、意境之美、技击之美、人格之美; 更好地享受人 类自身所创造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志勇. 论中国武术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征[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 年, 第 2 期。 [2]梅杭强, 陈蓓. 武术套路的传统美学阐释[J]. 天津体育学院学 报,2001( 4) . [3]张江华, 花家涛. 论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审美特征[J]. 搏击·武术科学, 2004( 1) .
浅 谈 中 国 传 武 术 文 化 中 的 美 学
姓名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信息工程 10-01 学号: 541007070138 电话: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之所以长盛不 衰,不仅由于它具备健身自卫的用途,而且还由于它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艺术, 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本文通过对中华武术的 产生、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的美学特征和其表现、价值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 武术美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武术、美学、产生、发展、特征
(二)中国武术美学的基本特征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现
1.通过姿势美、结构美可以充分表现出武术形式结构的比例和谐以及在变化中统 一的形式美。“形”指武术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它可以是一个完整 动作的静止形象,也可以是动作过程中人的整体运动。“形态”,既包括腾空瞬间 的造型,又包括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形态和整套动作的结构形态。姿势美实际上就 是造型美,武术的造型艺术之美可分为定势美和飞动美。通过动和静的造型,在 空间和时间的运动形成了连续不断的画面。就其整体上来看,动静造型是相互联 系,相互转化不可分割的; 武术的定势之美,首先体现在肢体的匀称平衡上,如 “金鸡独立”、“白鹤亮翅”、“金鸡报晓”等,都会在人们面前呈现一个仪态潇洒, 坚实稳定的优美形象。其次,武术中的定势决不是一味追求均衡和对称,它从技 击原则出发,常常是斜中寓直,奇中求正,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在多姿的变幻中 见统一。武术的飞动之美是指在一定时间里占据和开辟空间的视觉形象; 武术动 作千变万化,造成了生生不已的空间层次和方向位移,使人看不厌看不尽。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