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配电与照明 负荷计算

合集下载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PPT演示文稿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PPT演示文稿
(四)电 力系统的 构成图
二、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与要求
电力系统发电与用电之间处于动态平衡 运行特点 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十分迅速
电力系统影响重要 运行要求: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三、电力系统的电压
(一)标准电压 GB156-2007《标准电压》
1. 电力系统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用以标志或识别系统电压的给定值。
②电压波动和闪变
电压在某一段时间内急剧变化而偏离额定值的现象,称为电 压波动;周期性电压急剧变化引起电源光通量急剧波动而造成 人的视觉感官不舒适的现象,称为闪变。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 是由电弧炉、轧机、电弧焊机等波动负荷引起的。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限制措施 ① 采用单独回路供电 ② 降低共用配电线路阻抗 ③ 提高供电电压 ④ 增加短路容量 ⑤ 采用静止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V 2.1140V仅用于某些行业内部 系统使用
标称电压1kV以上至 35kV之间的交流三相系统
标称电压35kV以上至 220kV之间的交流三相系 统 标称电压220kV以上至 1000kV之间的交流三相系 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3(3.3) 6 10 20 35
66 110 220
330 500 750 1000
系统最高电压——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在系统任何 时间和任何地点上出现的电压的最高值。
表1-1 我国电力系统的标称电压
分类
系统标称电压 设备最高电压 系统最高电压
备注
标称电压220V~1000V之
220/380
间的交流三相四线或三相
380/660
三线系统
1000(1140)
1. 表中数值为相电压/线电压,
G
M
M
+5% Un

末端配电箱负荷计算

末端配电箱负荷计算

末端配电箱负荷计算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负荷统计计算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负荷计算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设备容量(亦称安装容量),而确定末端设备容量是整个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计算的依据和基础资料,因此末端配电箱负荷计算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配电系统的质量品质。

在能源告急,急需节能降耗增效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在供配电系统设计的末端部分下功夫。

据调查,在民用建筑末端负荷计算中不同的人计算的方法和结果不同,甚至偏差较大,其中主要是照明回路、插座回路和电梯供电回路的设备容量确定方式不一,导致同一个项目的同一配电箱乃至变压器容量大家得出不一样的数据来。

有的为计算方便,所有照明一律按每回路1.0KW计,插座一律按每回路2.0KW计,更有甚者连电梯的计算容量和计算电流都统一按连续工作制而直接由铭牌给出的设备容量计算得出,其结果对一个配电箱而言似乎误差不太大,但对配电箱较多的大中型项目,负荷归算到配电干线和变配电所后总量偏差就比较大了,必然导致干线截面、开关和变压器容量过大。

笔者认为采用“技措”7.2.11条给出的单个设备容量统计计算方法比较适宜,即:配置电子型镇流器的荧光灯取1.1倍的灯管功率作为安装容量(若配的是电感型镇流器则为1.2倍);气体放电灯取1.5倍的灯功率作为安装容量;风机盘管按100W/台计;电烘手器插座按2KW/台计;一般插座按100W/组计,计算机较多的办公室插座按150W/组计;对于宾馆饭店的清扫插座(吸尘器用,一台吸尘器0.25KW),由于一般一个楼层(或防火分区)用一个回路,可能同时会有1~3台吸尘器工作,这就需要根据楼层建筑面积进行归算,即清扫插座按0.25KW~0.75KW/回路计,这样比直接叠加插座数量更贴合实际。

每个末端分支回路均详细按此办法对照平面图作代数叠加(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设备容量都是确定的,不需赘述),这样所得的较基础的计算数据是相对比较真实可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对末端箱的功率因数,“技措”和“民规”都给出了一些措施或规定,很大一部分设计师盲目全盘套用,如此有所不妥。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系统设计是为了满足建筑物或工业设施的电力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以下是供配电系统设计通常涉及的内容:
1. 负荷计算:确定用电设备的负荷大小和类型,包括照明、动力、空调、通风等。

负荷计算是为了确定供电系统的容量和配置。

2. 供电方案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和用电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电方案,如市电接入、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UPS)等。

3. 变压器容量和数量:根据负荷计算和供电方案,确定所需的变压器容量和数量。

变压器用于将高压电力转换为低压电力供负载使用。

4. 配电系统设计:设计低压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柜、开关柜、电缆布线等。

确定配电系统的布局、线缆规格和保护设备。

5. 短路电流计算: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以确定保护设备的额定电流和短路容量,确保系统在短路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6. 接地系统设计: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包括接地网、接地线和接地电阻等,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7. 继电保护设计:配置适当的继电保护装置,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以保护供配电系统和设备。

8. 电能质量评估:评估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如电压波动、频率变化、谐波等,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 照明和插座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用途,设计照明系统和插座布局,满足用户的需求。

10. 设计文档编制:编制详细的设计文档,包括设计说明、图纸、设备清单等,用于指导施工和维护。

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电气工程、建筑布局、用电需求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以确保设计的顺利实施。

教学楼供配电系统设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

教学楼供配电系统设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

教学楼供配电系统设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教学楼供配电系统设计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教学楼供配电系统设计的步骤:1. 确定负荷需求:首先需要确定教学楼的负荷需求,包括照明、空调、电梯、计算机设备等。

根据教学楼的用途和规模,计算出每个房间或区域的负荷需求。

2. 确定电源容量:根据负荷需求计算出教学楼的总电源容量。

通常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根据负荷需求确定所需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3. 设计电缆线路:根据教学楼的布局和负荷需求,设计电缆线路。

需要确定每个房间或区域的电缆长度、截面积和材料。

根据电缆的额定电流和电压降,选择合适的电缆规格。

4. 设计配电盘:根据负荷需求和电缆线路设计,设计配电盘。

配电盘用于将电源分配到各个房间或区域。

需要确定配电盘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选择合适的开关和保护装置。

5. 设计照明系统:根据教学楼的照明需求,设计照明系统。

需要确定每个房间或区域的照明功率、灯具数量和位置。

根据照明系统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灯具和控制装置。

6. 安全考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

需要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和安全设备,确保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7. 节能考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供配电系统的能耗和节能措施。

可以采用节能灯具、自动控制系统、能量回收装置等,减少能耗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8. 标准和规范: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包括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

确保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符合安全和技术要求。

以上是一个教学楼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详细步骤。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具体的建筑结构、用途和预算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下册知识点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下册知识点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下册知识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涉及电力系统的规划、电气设备的选择、线路的布置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相关的知识点的参考内容:1. 电力系统规划:- 建筑供电系统的总体规划,包括用电负荷、变电站容量和位置的确定;- 配电网络的规划,包括中压配电、低压配电和终端用户的线路布置;- 对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确定供电系统的结构。

2. 用电负荷计算:- 计算建筑物的用电负荷,包括建筑物的照明、空调、电梯、电炉等设备的用电需求;- 根据用电负荷计算结果,确定用电设备的容量和数量。

3. 电气设备的选择:- 根据用电负荷计算结果,选取合适的变压器、开关设备、配电柜和电缆等电气设备;-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电气设备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变压器类型、断路器类型等。

4. 电气线路布置:- 确定各个电气设备之间的线路布置,包括线缆的敷设、线路的绕线和分支箱的设置等;- 要考虑线路的短路容量、电压损耗和功率因数等因素。

5. 电力系统保护:- 设计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装置的选择和设置;-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要求,确定合适的保护装置类型。

6. 照明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区域,确定照明设计的需求;- 根据照明设计的需求,选取合适的照明设备,包括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明控制系统等;- 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空间布局,设计合理的照明布置,以提供充足、均匀的照明效果。

7. 能耗管理:- 优化建筑物的能源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 通过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降低能耗;- 设计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耗的实时监控和调节。

8. 安全管理:- 遵守相关的建筑电气安全规范和标准,保障供配电系统和照明设备的安全运行;- 设计合适的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和过载保护系统,确保电气设备和用户的安全。

以上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的相关知识点的参考内容。

建筑供配电系统

建筑供配电系统
(2)对照明的影响:对自炽灯的影响较大,电压下降10%,则发 光效率下降30%以上,寿命却可以延长2~3倍。如果电压升高 10%,则光效将提高1/3,而寿命也只有原来的1/3。
(四)变配电设备 在一般建筑物中常用的变配电设备包括变压器、配电箱
(盘)、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直流操作及信号屏、静电 电容器等。变配电设备的选型及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和地区有关规定以及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 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环保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供配电系统与用电负荷计算
对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要求上述两个电源外,还 应增设应急电源。为保证对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严禁将其 他负荷接人应急供电系统。常用的应急电源独立于正常电源 的发电机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供电系统中独立于正常电 源的专用供电线路。
2·二级负荷 二级负荷是指中断供电时,将引起主要设备损坏、产品大
3.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二级的电力负荷,统称为三级负荷。三级负荷
为一般负荷。 三级负荷属于不重要负荷,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 (二)电压等级与电压的选择 1.电压等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供配电系统与用电负荷计算
电气设备都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就 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且能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电压。我国标 准规定的电网和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等级为:低压配电电压应采 用220/380 V,高压供电电压为6, 10, 35, 110 kV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建筑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第二节建筑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第三节建筑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实施与 控制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第五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电力和负荷分级,变电所)

第五章 建筑供配电系统(电力和负荷分级,变电所)

2.设备功率
Pe
设备功率是指换算到统一工作制下的“额定功 率”,用 表示,即当电气设备上注明的暂载率不等 于标准暂载率时,要对额定功率进行换算到标准暂载率 下。
3. 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 定负荷,其产生的热效应与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 应应相等。
根据计算负荷选择的导体或电器,在运行中的最高 温升不超过导体或电器的温升允许值。
见P106
3)电焊机及电焊设备的设备功率:指统一换算到暂载率JC%= 100%时的额定功率,即
Pe
e
JC PN JC S N cos JC100
式中 P ——换算到%=100%时电焊设备的设备
容量,kW;
——铭牌暂载率,以百分值代入公式;
PN SN
——适用范围
(1) 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
前已述及,对应一定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有一相 对合理的线路电压。
(2) 输电电压
220~750kV电压一般为输电电压,完成电能的远距 离传输功能。该电网称为高压输电网。
(3) 配电电压 110kV及以下电压一般为配电电压,完成对电能进 行降压处理并按一定方式分配至电能用户的功能。其中 35~110kV配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35kV配电网为中 压配电网,1kV以下配电网称为低压配电网。 3kV、6kV是工业企业中压电气设备的供电电压。 20kV电压等级目前还不常用,一般要经论证结果证 明用户确实需要时才采用。


第五章 建筑工程供电与配电
第一节电力系统的组成
1.电力系统的组成
1.1电力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是由生产、转换、分配、输送和使用电能 的发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和用电设备联系在一起组 成的统一整体。 图5-1所示为电力系统示意图。 在电力系统中除去发电厂和用电设备以外的部分称 为电力网络,简称电网,如图5-1所示。一个电网由很多 变电站和电力线路组成。

(完整版)《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标准_沈永跃_

(完整版)《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标准_沈永跃_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职业岗位课程适用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总学时:80学时左右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岗位课程。

根据该专业施工技术员的能力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常用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负荷计算与分析、供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二次回路的基本知识及防雷接地。

能够熟练进行建筑施工工地临时供配电系统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注意事项;能够熟练进行建筑电气施工设计竣工图更改,并参与技术交底会议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供配电运行、安全等技术,能够解决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选择以及照明系统接线方案的设计、选择、能够编制建筑工地施工用电的技术与安全措施。

能独立自主完成资料归档与工程交接;依据工程现场实际,会分析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编写保障施工措施;能够独立完成施工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能够进行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维护管理工作。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本课程应以建筑概论、建筑识图与CAD、电工电子基础、电机与控制、建筑设备认识实习等专业基础知识为前导,与建筑弱电课程同步学习,后续课程为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安装工程造价和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等。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具有建筑供配电系统安装的职业操作技能,熟悉常用的高(10KV)低压电气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特点、操作特点和选择计算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配电箱及部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掌握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附属构筑物与设备的施工安装方法,掌握电气管线系统安装的方法、要求和步骤、质量标准和评估验收等专业应用知识,具备施工组织规划和方案编制的能力,客观制订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独立完成施工资料的整理与归档,满足建筑设备安装的现场需要。

2.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能够根据项目要求,科学汲取专业信息,确立工作目标;根据工程进展,合理选择工作过程,规划工作计划;根据现场情况,正确分析实际问题,决策组织方案;根据工艺要求,优化确定施工技术;落实施工方案;根据行业规范,系统检查制度方法,贯彻规范要求;根据验收条目,全面组织资料图纸,完成竣工交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