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园林的开发与保护——以北京颐和园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园林的开发与保护——以北京颐和园为例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范畴;做好它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对于整个国际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迈入现代化阶段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经济实力上,还是思维观念上都存在明显不足。这些差距表现在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就造成了当今中国缺乏政府主导、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管理模式:即由政府直接管理、以公众利益为首要目标、强调遗产的存续与发展,缺乏政府主导。

作为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和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在少数。自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遗产入选以来,截止2014年4月,共有28处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古代园林类共有3处,分别是:北京颐和园、苏州古典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园林艺术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是创造者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凝聚体,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它能够形象的传达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一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特征。”1中国古典园林依托秀丽的山水,体现着华夏民族独特的建筑艺术,更凝聚着深邃博大的东方哲学。本文分别选取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对中国这一类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进行梳理、分析。

一、北京颐和园:

(一)颐和园的价值: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占地约290公顷,位于中国首都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区的四环到五环之间(距城区约15公里),毗邻另一座举世闻名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在今天城市规模惊人庞大的北京,尚属郊区范畴。该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乃是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而花费巨资、在金明两代行宫的基础上兴建的,初名清漪园。它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并

汲取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尤其遵循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借景的原则。这也奠定了今日颐和园的基本格局。1860年(咸丰十年),清漪园与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光绪十四年)经历了中兴、国力略有恢复的清王朝重建清漪园(主要资金来源是慈禧太后挪用的海军军费),并将其更名为颐和园。然而好景不长,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惨遭八国联军践踏,内藏珍宝被洗劫一空。民国成立后,连续数十年的战乱又使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颐和园的地貌、水文状况,对海淀区乃至整个北京城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乃至塑造作用。生态方面,园内植被、动物蕴藏量大,生长有珍贵古树1622株,鱼、鸟上百种。最值得称道的,是颐和园内保有的3500余间、7万余平米的古建筑。虽然乾隆时期的建筑已不多见,但光绪年间的创作多数仍流传至今。殿、堂、楼、阁、轩、馆、斋、谢、廊、亭、塔、台、关、肆、桥、坊、门、墙等形式被艺术性地巧妙结合,佛香阁、苏州街、十七孔桥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除了这些有形的价值以外,颐和园还蕴藏着巨大的无形价值。在260多年的时间里,与承德避暑山庄和“三山五园”中的其他地方一样,颐和园是紫禁城外重要的政治、外交场所,屡屡成为历史大事件上演的舞台,比如光绪帝曾在此接见康、梁,谋划戊戌变法;又如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就被慈禧软禁于园中的玉澜堂。漫步园中,给人以强烈的时空穿梭之感。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二)颐和园的保护、开发现状及其展望:

“1987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转批《市规划局、市文物局<关于第二批划定120项文物保护单位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报告>》及其《说明》;1991年8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控制颐和园、圆明园地区建设工程设定》以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两部法令明确了颐和园及周边地带分级保护、控制范围和标准,‘规定建筑内容、布局和规模,符合城市规划;建筑体量、高度、材料和色彩,与环境相协调。’”2具体规定了五类建设控制地带,各类有着不同的控制标准。1998年,我国政府在颐和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中,对上述内容做了进一步承诺。因为颐和园位于首都,又是中国最重要的景区、遗产之一,

其保护状况在中国已属前列;但许多问题以及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仍旧凸显出来。这里面既有认识方面的不足,也有能力的缺乏。

1.首先,只注重对遗产本身——最狭义、最具有(经济)价值的部分的保护;而对与之息息相关的自然、人文方面的遗产重视不足。意大利是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翘楚。20世纪70年代便率先提出了历史遗产“整体性保护”的观念,将人和房子一起保护,不仅保护具体的历史建筑遗产,同时保护与之相连的活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英国的相关办法中也有类似的精神。然而,在今天的中国,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历史建筑大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传统的民俗和生活方式也亟待拯救。海淀区拥有数十所高校,也是国家高科技产业中心——中关村的所在地。仅分析颐和园周边、五环以里的建筑(五环以外多为西山山地),从东北到西南依次为中央党校、国际关系学院、玉泉山樱桃采摘园、玉东园等,均为现代型科教和休闲娱乐用地,占地面积大。所以颐和园的保护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不合理的建筑规划破坏了传统空间格局。最典型的是颐和园与海淀镇地区的景观通道被高楼大厦切断,意趣荡然无存。借景的原则也因无景可借而显得尴尬。从现代城区到颐和园景区的过渡路段,只有高耸笔直的行道树和飞驰的汽车,显得比较突兀。②大规模的拆迁及人口迁移破坏了区域原本的历史人文环境。伴随着历史建筑和街区被摩登建筑取代,原住民被迫迁出,他们传承的传统生活习俗也日益销声匿迹。根据作者2012年7月份前往颐和园的经历,从北宫门地铁站到颐和园北门和从颐和园西门到西苑地铁站这两个路段上,除了个别商业建筑生硬地仿古外,很难看到传统民居或是居民,就更不要说传统文化风俗的保存了。在园内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苏州街是颐和园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各色商铺数十家,餐饮、服饰、珠宝、书籍字画、戏曲等等,商品琳琅满目,是专门供清朝皇室游览购物的地点。今天颐和园内的苏州街是我国古代“宫市”(始于汉朝)的唯一孤本。其最大的特色应当是游人在此可以体会皇家游幸购物的奇妙情趣。但是如今所谓的仿古购物的实质却是古装照相、百货店、假珠宝字画这些充斥在中国各大旅游景区的“流水线产品”。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拙政园和忠王府前的东北街(名副其实的苏州街)的情况就要好一些:古代建筑风貌得以保存,经营的商品也具有地方特色。所以北京市相关部门应当从社会征集优秀方案,引入传统民俗内容对苏州街加以改造,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