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赏析

合集下载

中西方园林景观比较

中西方园林景观比较

01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02
1
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山随水转,水因山活
曲径通幽
西方园林
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 ; 西方园林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以规则式为主流 ,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或者环绕。
西方园林:
1
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东方园林 :
2
园路的设计
西方园林:
01
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姿态,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实面目。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东方园林 :
02
石头的运用
02
01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实河流的轨迹。 东方园林中水与石的结合是最为出彩的地方。

浅析中西园林美学艺术

浅析中西园林美学艺术

浅析中西园林美学艺术一、引言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 探讨了中国和西方园林在构景艺术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旨在研究中西园林审美情趣和空间组织上的联系与区别。

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各自形成独有的形态,风格迴异,差别鲜明。

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 移步换景, 而西方园林受理性思维影响, 崇尚生态几何美学。

苏州园林着眼于自然美,追求一切服从自然。

而西方园林强调人的力量,所以西方园林艺术强调建筑的秩序感,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体现出布局均匀、井然有序的风格,强调人工创造之美和匠人精神之美。

看似水火不相容的中西园林,其构景手法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中西园林构景手法上的异同(一)不同点1、整体规模布局不同对于中西园林,首先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建设规模上,西方园林普遍规模庞大,且地势平坦,构图紧凑,构景上罗列有序,以中部的中轴线划分,几乎园林内所有的景观建筑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

而中国园林大多面积较小(相对与西方),构景上强调细小精致,更在于对自然山水进行浓缩、仿真,在总体布局上强调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并没有特定的方位规划,也不一定要中规中矩。

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其建筑总面积达6.7平方千米,是整个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东西主轴长约3km,包括伸向外围和城市的部分,则有14千米长。

“规模大”自然里面要素的“尺度也大”,例如,主轴上50米宽的大台阶;长轴40米的椭圆形阿波罗喷泉;东西轴62米宽、2千米长的大水渠等。

而反观中国苏州市的留园,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堪称中国大型园林,但相比法国的凡尔赛宫,其占地面积还是相去甚远。

例如,留园在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 ,有些地方极其稀疏 ,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 , 对比异常强烈。

以东区为主 , 石林小屋附近 ,屋宇鳞次栉比 ,内外空间交织穿插 ,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着重点与细部设计上不同。

西方园林在构景上注重突出建筑物本身,总是在中轴线上修建体量高大,严谨威严的建筑物;在建筑物的细部设计上崇尚“黄金分割线”,哪怕是在细节上,也注重均匀对称,细致入微。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

中外园林案例赏析精讲园林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艺术,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中外园林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将以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个典型的案例,进行赏析和解读。

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园林通常由围墙、大门、假山、水池、亭台等元素组成。

其中,苏州的园林尤为出名。

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而著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奇巧的建筑造型和精湛的园林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

整个园林由亭台楼阁、游廊、假山、水池等构成,呈现出一幅精细而可爱的画卷。

拙政园体现了中国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注重虚实结合和雅致的布局和景色的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与中国园林相比,欧洲园林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是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园林之一、该花园以其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设计而著称。

整个花园由几何形状的花坛、水池和喷泉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几何美感。

弗朗茨西斯凡花园突出了欧洲园林的特点,强调规划和几何形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景观的精心布局和细节的关注。

这些特点使得弗朗茨西斯凡花园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的地方。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外园林在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园林强调自然和高度的艺术性,追求的是一种雅致和内敛的美感;而欧洲园林则更注重规划和几何形式,以及对细节和视觉效果的追求。

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

然而,中外园林也存在共通之处。

首先,它们都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背景,强调山水之间的对比和呼应;而欧洲园林则通过人工建筑和植物的布置,营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其次,它们都以人为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体验。

无论是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还是欧洲园林的几何形式,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和氛围。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

中西方园林艺术赏
(如图右下)
二.形式美与意境美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 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 形式,但追求的确是意境美。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 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 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 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 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 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 环境氛围即“意境”。
四.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
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 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本身 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而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 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这与西方是截然不同 到的。
五.唯理与重情
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 美学思想的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 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 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她强调 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 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 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 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 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 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儒、 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 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 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 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 美学思想。 。
中国园林范例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 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 山、叠石、理水)、种植树 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 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 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 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 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摘要: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则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

因而在中国园林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

虽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体系,独具风格、各具特色,但他们毕竟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正文: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或者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人工跌山理水,结合观赏植物的栽培以及建筑的配置,从而构建了一个供人们游览、休息和居住的环境。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种物质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审美享受的对象。

世界上各个名族都有对自然美德审美要求,但只有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自己的园林创作。

杨鸿勋在《江南园林论》中说:“园林史被人类征服的大自然的缩写。

用造园艺术的手段加工再现的自然风景,是理想化的、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它潜在地给人以劳动战胜自然地欣慰,而更为直接地给人以如吟诗、读画得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对于中西方园林的分析,更有利于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使得中西方园林艺术在更多方面交流、融合。

1、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差异中西方所处的不同地域环境之下,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

中西方艺术风格不同,最根本的源头是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规则式园林追求的是的是秩序与控制,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中国自然式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拟人化。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园林啊,那可真是个奇妙的世界!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咱先说说中国的园林吧。

中国园林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啊!走进中国园林,就仿佛走进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那弯弯的小径,就像山间的小路,引领着你去探索每一个神秘的角落。

你看那亭台楼阁,多精致啊,就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站在亭子里,望着外面的景色,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还有那假山,虽然是假的,可却能以假乱真,仿佛真的把一座山搬进了园林里。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鱼戏莲叶间”的画面嘛!再看看外国的园林。

那风格可就大不一样啦!有的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大片大片的花海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有的则是规整有序,几何形状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

外国园林就像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有着独特的风味。

你说园林这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它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让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不就像是把整个世界都变小了,放在你面前让你欣赏嘛!而且啊,在园林里散步,那感觉就跟在外面逛街可不一样。

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每一处景色,感受每一丝气息。

你可以在花丛中闻着花香,也可以在树荫下乘凉,多舒服啊!咱平时生活压力那么大,去园林里逛逛不正好可以放松放松嘛!在那里,你可以忘掉所有的烦恼,就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园林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总之啊,中外园林景观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管是中国的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园林,真的是一个让人陶醉的世界啊!难道你不想去感受感受吗?。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一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目录
01
04
景 观
02
03

分 析 丨 皇 家 园 林
景 观 分 析 丨 欧 洲 古 典 园
景 观 分 析 丨 枯 山 水 园 林
枯山水的韵律
运动韵律
岩石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 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 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 果。 技巧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 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 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 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枯山水庭院营造
须弥山石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 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石灯笼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 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石灯笼罩住的圣火 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会给 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 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 — 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 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在古代印度,用石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受佛教文 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江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 入园林。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

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

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

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从审美主体来说,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主体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2、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苏州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
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
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
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 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 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
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
(清漪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 北郊,占地 290 公顷, 是 一 座 以 昆明湖 和 万寿山 为山水架构, 融合南方建筑精华的 大型自然山水园林。

前湖景区
后湖景区
万寿山
长廊
大门பைடு நூலகம்
昆明湖
大门
2、法国园林—规整园林
特点:几何造形,像地毯一样的园林, 整个构图严谨完善。
最经典的皇家园林:
法国凡尔赛宫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造景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 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 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视频欣赏:法国凡尔赛宫
三、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几何图案式 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
意境美
西方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黑格尔哲学思想 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
几何图案式
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
意境美
代表园林: 凡尔赛宫
代表园林: 苏州园林、颐和园
西方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黑格尔哲学思想 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
人们习惯于
将以法国为 代表的规则 式园林称为 西方园林 。
西方园林代表
英国自然风景园, 法国的皇家园林(平整壮观)和
意大利的台地园(规则,由多层台地组成)。这是 最为常见的三种。
英国自然风景园
法国的皇家园林
意大利的台地园
1、意大利园林—独特的台地园
特点:台阶式园林,
直线几何图形造型的运用。
几何图案式
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
意境美
代表园林: 凡尔赛宫
代表园林: 苏州园林、颐和园
西方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黑格尔哲学思想 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
Thank you!
第六章
园林景观欣赏
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第三节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中国名园 西方名园 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一、中 国 名 园
列 入 世 界 遗 产 的 中 国 名 园
颐和园
避暑山庄
拙政园
留园
(一)颐和园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亭台、长廊、殿
仁寿殿
颐和园长廊
长 廊 有 米 长 , 分 成 间 。
728 273
绿 漆 的 柱 子 , 红 漆 的 栏 杆 。
宝玉痴情
跳出八卦炉
娥皇女英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岳母刺字 桃园结义 八仙过海
万寿山脚
佛香阁: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半山腰上,黄色
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俯瞰排云阁
石舫
昆明湖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狮子千姿百态
万寿山
长廊
大门
昆明湖
(二)避暑山庄
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是由众多建筑构成
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 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 地融为一体。
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几乎占了承德市区
的一半,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了将近一倍。 耗时 87年建成,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特色: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 林面积的4/5. 整个避暑山庄可分为宫廷区和苑区 宫廷区是皇帝理政的要地,包括“正宫”、 “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 四组建筑。 苑区按自然条件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
宋.沧浪亭
元.狮子林
明.拙政园
苏 州 四 大 园 林
清.留园
视频欣赏:拙政园
“拙政”二字取自晋代潘岳
《闲居赋》中的“灌园鬻 (yu)蔬,以供朝夕之膳,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 始建于1513年,历经明、 清两代的建设,共分东、中、 西三部分,中部基本保留明 代风格,是全园精华所在。
二、西 方 名 园
意大利台地园的两个特色
1、理水的手法丰富
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 平淌或流水梯, 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 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
意大利园林的典范:“百泉宫”埃斯特别墅
2、作为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 极其多样
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 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 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