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的审美情趣及其日本民族文化特征

合集下载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文化代表作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描绘了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公元11世纪)贵族社会的生活与爱情,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礼仪规范等,都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习俗,强调了人性中的善恶与复杂性。

本文将从日本平安文化角度对《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情节等作简要解读。

首先,人物:《源氏物语》的主要人物是日本贵族阶层,其中主角是源氏,拥有绝世美貌,十分优秀的才能和卓越的人品。

同时,他深情厚谊、浪漫多情、懂得人情世故。

这些特质,都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中优秀人才所需要的人性特质。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有富野、朝比奈、藤壶等主要角色,他们也都具备了贵族特有的气质和特点,比如富野的沉静、朝比奈的持重、藤壶的柔情等等。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小说中的情节很多,涉及的主题也很丰富,比如“飞蝶“、”新婚”的婚姻问题,”若紫“的前世,”空海”等等。

其中,一些情节是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的种种歧视和劣行,比如“桐壶”的命运和“梦浮橙”的悲剧。

另一些情节则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人性关怀和爱情观念,比如”宿禰“的爱情、”稚狭“的离合、”草薙“的自由等等。

最后,小说中的文化属性:《源氏物语》是一部典型的日本平安文学作品。

在小说中,不仅仅有多种不同的文化符号,比如雅乐、节气、硯、矛、剑等等,也有丰富的文化表达。

文学手法上,采用了和歌、笺注等文学形式,同时还融合了各种文化元素、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

总之,《源氏物语》所呈现出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特点,影响了日本的后续文学和文化生活,成为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氏物语》:古代日本文化与爱情观

《源氏物语》:古代日本文化与爱情观

源氏物语:古代日本文化与爱情观1. 简介《源氏物语》是一部由日本女作家紫式部所著的文学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它描绘了古代日本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价值观和爱情观。

2. 古代日本文化与背景2.1 贵族社会:叙述中的角色主要来自于古代贵族阶层。

解释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礼仪规范以及人们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2.2 宫廷生活:文章描述了日本贵族们在宫廷中的生活,包括服饰、住宅、宴会等。

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艺术、音乐和诗歌方面的追求。

2.3 佛教影响:佛教思想在《源氏物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对人们对待生死、缘起缘灭等问题有深远影响,并渗透到人们对待爱情和家庭关系的态度中。

3. 爱情观3.1 爱情的多样性:《源氏物语》中描绘了多种类型的爱情,包括纯真初恋、宫廷爱情、婚姻生活等。

作品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对于不同形式爱情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3.2 婚姻与家庭:《源氏物语》揭示了古代日本社会中婚姻制度和家庭关系的特点。

文章中通过描述角色们的婚姻生活,展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传统角色分工以及夫妇关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

3.3 风花雪月:作品中展现了贵族社会特有的"风花雪月"文化,即诗词歌赋、吟唱舞蹈等追求浪漫艺术之道。

这些艺术形式常常与爱情密切相关,成为贵族们表达心意和追求浪漫感情的媒介。

4. 文化价值观4.1 和谐与平衡:古代日本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表现在作品中,通过描绘四季变迁和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冷静和忍耐等。

4.2 心灵的美丽:日本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心的美丽与修养。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美丽的角色形象,并强调了内在美重于外貌。

4.3 人生无常:佛教思想影响下,古代日本人常常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源氏物语》通过死亡、离别等情节呈现了这种观念,同时也教导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机会。

5. 影响与价值《源氏物语》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还对古代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5.1 文学艺术:《源氏物语》开创了日本长篇小说的先河,成为后来作家们借鉴、模仿和衍生创作的基础。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

了解《源氏物语》中的日本传统文化与女性意识简介《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部作品由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初,描绘了平安时代贵族阶层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和研究《源氏物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的方方面面。

日本传统文化的体现宫廷生活《源氏物语》以平安宫廷为背景,通过描写贵族们的生活方式、仪式和礼仪等细节,展现了当时宫廷社会的繁荣和精致。

比如,书中描述了各种宴会、舞蹈、游戏和赛事等各种社交场合,反映出当时高度发达且讲究礼仪规范的宫廷文化。

服饰与装饰在《源氏物语》中,对于服饰与装饰的描写非常详细。

不论男女,在宫廷社会中人们都注重穿着华丽精致的服装,并注重佩戴各种珠宝和装饰品。

这种对于外表的关注反映了贵族阶层对于美感与独特性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对于细节与审美的追求。

文学艺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自然受益于当时文化环境的熏陶。

《源氏物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元素,其中包括诗歌、随笔、插图等形式。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审美标准与创作风格。

女性意识的体现女性角色塑造《源氏物语》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其中包括贵妇人、侍女、红叶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命运,并在书中扮演着不同重要性质的角色。

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责任和权利。

情感与爱情观《源氏物语》主要围绕主人公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的情感和爱情经历展开。

书中的女性角色常常表现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平安时代女性对于感情、家庭与婚姻的态度和认知。

社会地位与权力尽管平安时代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受男性主导的宫廷制度限制,但《源氏物语》中描绘了一些女性通过智慧、美貌或者其他方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情况。

这种描写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日本传统社会中的发展与演变。

结论通过《源氏物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传统文化和女性意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源氏物语》与日本传统美

《源氏物语》与日本传统美

《源氏物语》与日本传统美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以其浓重的日本传统美的韵味,而成为日本古典文学的典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就将《源氏物语》称为日本传统美的源泉,是日本美的滥觞。

[1]因而在日本形成了专门研究《源氏物语》的“源学”。

《源氏物语》主要描写了源氏及其子嗣薰(实为源氏之妻与其妻舅之子柏木私通所生)追逐女性的故事。

但是全书却以一条时明时暗的线索来写即平安王朝中的权利之争。

源氏是桐壶天皇与一位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天皇对其母子极为的宠爱,因而引起弘徽殿女御的恐慌,从而通过其父右大臣的势力逼死更衣,迫使天皇将源氏降为臣籍,而与右大臣争势的左大臣却招源氏为女婿,在朝中形成了以右大臣为首的和左大臣为首的两股势力之间的相持之势。

虽然文章的脉络线索以此为序,但是重点并没有放在政治斗争的之中,作者将政治斗争的紧张隐去,而是大量的描写源氏的恋爱生活。

其中以紫姬、藤壶、明石、空蝉等12位女性形象最为人称道,尤其描写叙述的笔调充满着日本式的哀伤、淡雅、清新、多情让人心醉难抑。

对于日本传统美,我国学者郁达夫将其归结为和歌、建筑庭院、佛社塔寺、茶道、花道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日本传统美的形式而不是内蕴。

“美”在这里应是审美之意,应该是日本传统审美的倾向。

因此笔者从《源氏物语》中最为明显的方面来解释日本传统美的意义。

和歌的“物哀”之美、自然环境描写中的“自然即美”观念和在日本文化的“好色”传统之美。

一、和歌的“物哀”之美(一) 和歌所谓的和歌是日本文学中一种诗歌形式。

此词最早见于《万叶集》中的题语,训读为“和答之歌”,但同时有可见“倭歌”二字即“大和之歌”用来区别传入日本的汉诗。

进入平安时代“和歌”的意义基本确定,“和”即“大和”,“歌”即具有抑扬顿挫可以吟唱的诗句。

从《万叶集》中可以很鲜明看出“和歌”脱胎于日本民族的短歌、长歌、旋头歌等,由于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和歌这一形式是处于附庸汉诗的地位。

在纪贯之的《古今集》就有这样的记载:“昔平成天子昭侍臣,令撰万叶,自尔来,时历十代,数百年。

《源氏物语》中的美学教育与文化传承

《源氏物语》中的美学教育与文化传承

源氏物语中的美学教育与文化传承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之珍宝。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描绘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价值体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源氏物语》中的美学教育对于文化传承所起到的作用。

1. 美学教育的内涵源氏物语以其精致细腻的描写、优美动人的诗歌和儒雅高尚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在小说中, 作者紫式部巧妙地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日本风俗习惯,创造出了独特而丰富多样的美学体系。

•和谐之美:小说中描述了平安时代贵族社会骚动不安、充满纷争的背景,但其中却处处可见着那种倾向于追求和谐之美的情感态度。

这种追求既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色彩上,也表现在对于艺术表达和文人审美的追求上。

•花鸟物语:文中经常描绘美丽的花鸟景物,这些景物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作者将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传递出了平安时代贵族社会中关于同繁荣富贵一样重要的精神需求。

•诗歌之美:源氏物语中融入大量优美的和歌,这不仅为小说增添了诗意、格调和音乐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日本古典诗歌表达方式的高度关注。

2. 美学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源氏物语》作为一部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文化经典,对于日本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塑造了平安时代贵族社会的美学风格,也为后世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文学传承:源氏物语通过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以及关注个体内心世界等主题,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广泛引用和模仿的对象。

它对于日本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影响了后来日本现代小说的写作风格。

•美学思想传递:小说中所体现的和谐之美、自然之美以及艺术和文人审美所追求的价值观念,对于日本文化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美学思想通过散文、诗歌等形式被传承下来,并在日本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价值诠释:源氏物语中展现出的人性与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纠葛关系,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反思和启示。

试论述《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

试论述《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

试论述《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

《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是日本平安时期文学最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由日本平安时期公卿女士紫式部所写,成书于11世纪初,共54回、约80万字。

这部作品描绘了平安时代帝王贵族中情爱纠葛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对人物内心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古代日本社会及其文化、历史的丰富描绘。

作品风格瑰丽多姿,充满着诗意和神秘感,是日本文学的瑰宝,它的艺术成就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物形象描写的逼真性和深刻性《源氏物语》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深刻地表现了平安时代社会人物的面貌,对每个人物角色透彻地剖析,对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情感给予了发人深省的探究。

在文学艺术方面,《源氏物语》的瑰丽风格将人物描写得格外美好,如各章节中模特登场的各位美人,个个都是窈窕淑女,勾魂摄魄。

她们的情感描写也更为细腻,遣词造句更为巧妙,让人印象深刻,在人物形象的描写方面具有极高的成就。

二、艺术式地描绘古代社会历史文化《源氏物语》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一份古代日本风俗人情的重要资料,呈现出了平安时代高度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精神。

描写古代风俗文化和宫廷生活,精美绝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日本社会的文献资料和传统文化。

作者在作品中表现了各种文化、人文、道德、宗教与神话等方面的素材糅合,从而形成了一幅古代平安时代历史文化的总图景,让读者对日本古代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三、多元的艺术创新手法《源氏物语》在古代日本文学中不同以往的地方在于,它采用了多种综合艺术手法,如小仏師味噌利用文字透露人物想法的手法、修辞手法、音韻手法等等,通过这些手法呈现了一部些类写实,又带有某种神话色彩的作品。

同时,在描写画面时,细化、繁琐、互为对称,塑造出了一个个美好的景象和儒雅有学的形象,这些都是它所特有的。

综上所述,《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极为突出,它不仅塑造了众多逼真的人物形象,还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细微描绘,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日本社会。

_源氏物语_的审美情趣及其日本民族文化特征

_源氏物语_的审美情趣及其日本民族文化特征

《源氏物语》的审美情趣及其日本民族文化特征□詹跃仙李蒙[内容摘要]《源氏物语》所营造的悲哀的意蕴以及叙述的人物无常飘零的命运共同表达了“物哀”的主题,渗透了对自然变化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特征。

[关键词]《源氏物语》;物哀;和歌;审美情趣;日本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詹跃仙,李蒙,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对于《源氏物语》的研究,前人学者已经做出了很多成果。

有学者就《源氏物语》的悲剧表现形式做了分析,指出《源氏物语》的“悲剧性截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悲剧形式,不是通过情节的冲突加以表现,而是把一连串的生活琐碎细节诗意化,通过内在的体验表现悲剧性,表现悲剧的冲突,从而构成日本文学特有的阴柔美的静态悲剧形式”①;亦有从中国文化的渗透与中日文化的交融角度来谈《源氏物语》所显现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指出“汉文化‘和风化’”的观点②;同时,也有从物语中广泛运用的和歌形式上发掘,认为《源氏物语》运用和歌这一“独特的语言与文学形态服务于作品的整体”③。

本文在前人丰硕的研究成果础上,拟从描写、叙事、人物命运以及中外文化交融吸收等方面对物语的审美和日本民族文化特征进行考察。

一、描写的宁静之美,细腻传情既无惊心动魄的叙事,更无剧烈的矛盾斗争,在没有这些吸引大众的重要因素下,《源氏物语》何以成为日本古典小说的典范?在考察了日本的传统审美之后,可以发现,《源氏物语》具有独特的宁静平和之美,在平缓的叙事中流放汩汩的物哀,给以持续而深沉的美感享受。

《源氏物语》中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情感,人的内心忧患与物的沧桑凄婉完美结合,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春夏秋冬,草木日月让人真心感动,人的内心哀愁与四季景物、时序变迁是感应交融的,“物哀”成为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伤感、缠绵的情怀,通过客体自然风景、自然风物表现,“哀”则由自然景物诱发或因长期审美积淀而凝结。

人物的悲情愁绪与自然的美感交织起来,物的凄凄然与人物的情感体验、悲剧心态相交融,诉说哀情和生命忧患。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

基于日本平安文化的《源氏物语》解读《源氏物语》是一部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是平安时代的女性作者紫式部所写,通过描述宫廷生活和人性的各种细微变化,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文化、道德和伦理观。

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化水平非常高,文人墨客层出不穷。

当时的日本社会倡导高雅、精致、优美的生活方式,这一风格在《源氏物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说的主人公是大夫(日本古代皇室官职名称),他的妻子是宮廷貴族,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高雅与奢华。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这些人物的行为与举止却反映了当时日本宫廷的风气与风尚。

通过小说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非常充实,宫廷内部的人际关系也非常复杂。

宫廷女子以姿容美丽、谋略过人而闻名,她们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智慧争夺男子的青睐,然后在宫廷内部进行权力斗争。

这种斗争催生出各种阴谋与计谋,似乎所有人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

此外,《源氏物语》中也反映了当时日本人的道德观和人性,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和欲望。

小说中的人物产生了多种情感,例如爱、仇恨、亲情和友情,这些情感都非常真实而深刻。

《源氏物语》表现的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文化观念,即“清雅”。

清雅是指一种精致的、美丽的、优美的生活,这一观念深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种文化观念下,时尚、艺术、诗歌以及其它的各种文艺活动都处于高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源氏物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日本平安文化的各个方面。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处处反映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瑰宝,也是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变化映衬着人物命运的沉浮和世事的荣 次要地位从而成为情感发展的背景。就《源
辱变迁。
氏 物 语 》这 一 特 点 ,《东 方 文 学 史 通 论 》认
为,在没有情节的逻辑化交叉和相互关联
二、命运的悲剧叙事,凄柔绵远
的情况下,情节张力的缺失反而不至于淹
《源氏物语》的物哀同时也由人物的悲 没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敏锐的心理感受,影
化的交融角度来谈《源氏物语》所显现的民 木日月让人真心感动, 人的内心哀愁与四
族文化特征的,指出“汉文化‘和风化’”的 季景物、时序变迁是感应交融的,“物哀”成
观点②;同时,也有从物语中广泛运用的和 为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
歌形式上发掘,认为《源氏物语》运用和歌 伤感、缠绵的情怀,通过客体自然风景、自
凉凄苦的命运来表现。
响“物哀”的表达。
小说中女子人物的命运或沉沦或死亡
《源氏物语》采取这样的叙事风格一方
或出家遁世,从桐壶更衣之死到浮舟出家 面是日本民族不善于或者不热衷于剧烈而
178 社会科学论坛 2 0 0 8·7(下)
文学·历史
复杂的叙事风格,一方面也是日本的民族 了《源氏物语》独特的文学面貌和风格。
民 族
哀思想包含着对大自然的感触, 尤其是季 带来的是长久的哀愁”④,悲哀愁苦随着与
文 化
节变迁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感伤。 越来越多的女人产生纠葛而与日俱增。空

《源氏物语》通过自然的表现力表达物 蝉的回避使源氏苦恼,又为六条妃子的嫉

哀,同时,细腻的人物心理与飘零的人物命 妒怨恨而烦扰,藤壶妃子的忧虑与恐惧让
族文化特征进行考察。
生命忧患。
对环境细致传情的描写是和日本民族
一、描写的宁静之美,细腻传情
素来对大自然有着的细腻、敏感的体验密
既无惊心动魄的叙事,更无剧烈的矛 不可分的。叶渭渠在《日本古代文学思潮
2 0 0 8·7(下) 社会科学论坛 177
文学·历史
史》中指出,日本人最初的美意识来自于人 为尼,自始至终弥漫着悲哀情绪。紫式部以
运又和自然之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而合 他不安,源氏在追逐女人而乱伦背德时,同
为一体。小说中有一节夕颜死时的描写: 时煎受着良心的谴责和折磨。而源氏的儿
“夜半风急,松涛阵阵,不时还夹带一两声怪 子薰君受着情感挫败的煎熬和对身世的痛
鸟的惨啸……灯光摇曳惨淡, 映照着正屋 苦,同样显示出浓厚的悲剧意味。
边的屏风和各个角落……”恐惧、凄凉的景
有的觉的凄凉。”《源氏物语》营造特定的心 从琐屑的日常的情感生活的描写中得到体
境去观照自然物, 自然物成为表达物哀的 现。《源氏物语》也尽力将故事的情节淡化,
重要基础。须磨的凄风苦雨、《朔风》的凄厉 由于作家要细致描绘的是人的情感, 情节
朔风,秋雨、狂风、残枝落叶,自然景物的荣 的发展只是作为情感表现的辅助, 退隐到
这一“独特的语言与文学形态服务于作品 然风物表现,“哀”则由自然景物诱发或因
的整体”③。本文在前人丰硕的研究成果础 长期审美积淀而凝结。人物的悲情愁绪与
上,拟从描写、叙事、人物命运以及中外文 自然的美感交织起来,物的凄凄然与人物
化交融吸收等方面对物语的审美和日本民 的情感体验、悲剧心态相交融,诉说哀情和
哀”,同时也是日本民族尚静和喜平和的映 用到小说中,担当起辅助叙事和描写的角 审

证。仅仅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上 色。然而,《源氏物语》中的和歌从艺术特 情

看,多台风和频繁的地震形成了日本民族 色上看,并没有太高的造诣,构思并不精 及

对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的渴念,因此也形 妙,表达也无可圈点,可以看出和歌吸收 日
各个人物的命运并不是有机的结合穿
物映衬出源氏的内疚负罪、恐惧悲哀的心 插在一起构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源氏物
理, 也融入了作者对红颜薄命的夕颜的深 语》中的女性基本都是相对独立地出场并
切悯惜。紫式部在《帚木》中说道:“天色本 与源氏发生联系,孤立地人物安排让悲剧
无成见,只因观者心情不同,有的觉得优艳, 性的人物命运更显得飘零无助,而物哀则
文化特征所决定的。对于人物事件的叙写,
和 歌 在 《源 氏 物 语 》中 首 先 完 成 了 浪
《源氏物语》总是波澜不惊,以一种平缓的 漫幽美情调的营造使命,进而更自然地在 ︽源

基调贯穿始终,体现了日本民族一贯崇尚 此营造的氛围中流露情感;在普通的叙事 物

的平和静谧之美。这不仅很好的表现了“物 和描写不能达到要求时,和歌就自然地运 ︾的
2.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东方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3.叶渭渠:《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年版。 4.张哲俊:“《源氏物语》的诗化悲剧体验”,载《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5.姚继中:“《源氏物语》和歌艺术风格论”,载《四川外 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6.王彦彦:“‘和魂汉才’— ——《源氏物语》对汉文化的吸 收”,载《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7.姚继中:《〈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央编译出 版社2004年版。
境达情和辅以叙事。LT
使《源氏物语》在日本古代文学乃至世
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的又一大亮点就是
注释:
和歌的运用。歌道之外则无物语,咏歌者之 情趣全为物语之情趣,日本江户时代的著 名国文学家本居宣长 ,曾在他的《紫文 要 领》中对《源氏物语》的和歌这样评价道。因
①张哲俊:“《源氏物语》的诗化悲剧体验”,载《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2 0 0 8·7(下) 社会科学论坛 179
文学·历史
《源氏物语》的审美情趣
及其日本民族文化特征
︽源 氏


︾的
□詹跃仙 李 蒙



[内容摘要]《源氏物语》所营造的悲哀的意蕴以及叙述的人物无常飘零的命运共同
趣 及
表达了“物哀”的主题,渗透了对自然变化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
其 日
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特征。
本 民
[关 键 词]《源氏物语》;物哀;和歌;审美情趣;日本民族文化。
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④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第115页,东方文艺出版
社1994年版。
参考文献:
1.紫式部:《源氏物语》,丰子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
世界,吟咏即时即景的欢乐、悲哀、苦痛与眷 恋,体现出了丰沛的浪漫主义情怀;与此同 时,在唱和、赠答诗中,它又具有微弱的叙事 功能,以浪漫的文学形式诉诸真实的情感交 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紫式部的和歌造 诣的深厚,在《源氏物语》中,她及其自然地 插入和歌,满足烘托情绪氛围及浪漫型叙 事的需要,使短小的和歌与整部小说的叙 述描写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
与自然的共生,来自于人与自然密不可分 客体的悲哀感情和主体的同情怜悯, 赋予
︽ 源 的民俗式的思想。日本古代文学就是从这 众多善良女性以悲剧的美感,充满了日本

物 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思考历史,从这种自 式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美,表面上装饰得十

︾ 的 然中发现美的存在,进而创造文学的美。日 分风雅,内心却蕴藏着更多的哀叹,带着婉

成了崇尚平和与静谧的审美情趣。正如日 了中国的诗歌在意境上的呈现,而放弃了 民

本的茶道,表现在文学中,就是如《源氏物 对精妙的构思和对诗情最完美的表达的 文

语》般运用低缓的叙事方式。
追求,因此,从这一点上可以更好的理解 特

和歌在《源氏物语》中的
②王彦彦:“‘和魂汉才’— ——《源氏物语》对汉文化的吸 收”,载《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③姚继中:“《源氏物语》和歌艺术风格论”,载《四川外
此,要对《源氏物语》有深入的理解,就不能 忽视文中大量运用的和歌。
在 紫 式 部 的 《源 氏 物 语 》中 , 和 歌 融 抒 情功能与微弱的叙事功能为一体,用和歌 的抒情诗特征去表现人物发自内心的主观
审 美
本传统审美中对于直感地把握大自然的生 约纤柔、缠绵悱恻的悲美色彩。
情 命这一追求是执著的。因此,深受日本民族

而主人公源氏也同样一直受着歉疚疑
及 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的紫式部对与大自然 惧的困扰。从追求第一个女人空蝉开始,源

日 本
紧密相联的生死哀乐有着深刻的体验,其物 氏的悲剧性命运也从此启程。“短暂的欢娱
族 文
[作者简介]詹跃仙,李 蒙,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化 特

对于《源氏物语》的研究,前人学者已 盾斗争,在没有这些吸引大众的重要因素
经做出了很多成果。有学者就《源氏物语》 下,《源氏物语》何以成为日本古典小说的
的悲剧表现形式做了分析,指出《源氏物 典范?在考察了日本的传统审美之后,可以
语》的“悲剧性截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悲剧 发现,《源氏物语》具有独特的宁静平和之
形式,不是通过情节的冲突加以表现,而是 美,在平缓的叙事中流放汩汩的物哀,给以
把一连串的生活琐碎细节诗意化,通过内 持续而深沉的美感享受。
在的体验表现悲剧性,表现悲剧的冲突,从
《源氏物语》中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
而构成日本文学特有的阴柔美的静态悲剧 情感,人的内心忧患与物的沧桑凄婉完美
形式”①;亦有从中国文化的渗透与中日文 结合,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春夏秋冬,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