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志篇目大纲方案一

合集下载

志书编纂工作方案范文

志书编纂工作方案范文

志书编纂工作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

志书编纂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承工作,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对后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一项志书编纂工作,以记录我们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编纂目的。

1. 记录历史,通过编纂志书,记录所在地区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发展等,为后人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2. 传承文化,志书编纂将记录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3. 宣传形象,志书编纂可以展示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自然资源等,提升地区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编纂内容。

1. 地区概况,对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特点等进行介绍。

2. 历史沿革,记录所在地区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等。

3. 文化传统,介绍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

4. 社会发展,记录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科技进步等。

5. 自然资源,介绍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

四、编纂方法。

1. 调研采访,组织专业团队对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地方志、民间资料等,作为编纂志书的依据。

3. 图片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历史照片、文物图片等,用于丰富志书的内容。

4. 写作撰稿,邀请专业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进行撰稿,保证志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五、编纂流程。

1. 立项筹备,确定志书编纂的项目立项,组建编纂团队,制定编纂计划。

2. 调研采访,组织专业团队对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

3. 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地方志、民间资料等,作为编纂志书的依据。

4. 撰稿编辑,邀请专业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进行撰稿,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

5. 审定定稿,经过多次修改和审定,最终确定志书的定稿版本。

6. 印刷出版,选择专业印刷厂进行印刷出版,确保印刷质量。

县志编纂实施方案

县志编纂实施方案

县志编纂实施方案一、背景县志是一部地方性的专题性志书,它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的综合性体现。

县志编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弘扬地方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纂目的1. 促进地方文化传承。

通过编纂县志,可以系统地总结和梳理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2.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县志是地方的“百科全书”,它记录了地方的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3. 增进地方人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县志是地方的“家谱”,它记录了地方的历史和发展,可以增强地方人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编纂内容1. 地方历史沿革。

对地方的历史沿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包括地方的建置沿革、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

2. 地方文化风情。

对地方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进行深入挖掘和记录,包括地方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

3.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对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包括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等。

四、编纂方法1. 调查研究。

组织专业团队对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梳理。

对地方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整理,包括地方的史书、文集、档案资料等。

3. 专家评审。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编纂工作进行评审,确保编纂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五、编纂保障1. 组织领导。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县志编纂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各项工作。

2. 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要为县志编纂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人员配备。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县志编纂工作,确保编纂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4. 宣传推广。

编纂完成后,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六、总结县志编纂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对于地方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志(2001—2021)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县志(2001—2021)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县志(2001—2021)编纂工作实施方案自2001年以来,我县坚持“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社会功能,修志为用,服务当代,垂鉴后世,决定全面启动《县志(2001—2021)》的编纂工作,为确保编纂工作有序开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真实、系统地反映志书断限内自然风貌的变化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切实做到观点正确、体例科学、结构合理、内容真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真正把志书修成“经世致用”之作,更好地为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建设“美丽、美好”服务。

二、工作体制《县志》编纂工作贯彻“一纳入八到位”的方针,由县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实施,各乡镇、县属各单位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县史志研究室负责编辑和总纂。

编纂工作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对全志负责,执行主编负责编章组稿并和主编共同负责全书的总纂工作;编辑由县史志研究室工作人员和聘请的退休(职)老同志担任,负责具体的组稿以及审改等工作。

《县志》按照篇目框架和内容设置,由各承编单位负责撰写和供稿。

承编单位要确定1名分管负责人、1名主笔和若干名撰稿人员,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撰稿队伍,人员一经选定,不宜轻易调换,确保相对稳定的工作保障支持。

为保证志书质量,县志编辑部将聘请专家、学者对志书的编纂工作进行指导,并对编纂人员进行培训。

涉及多部门,历史性、综合性或专业性较强的题材,由各承编单位负责初稿撰写,由县志编辑部或受聘专家学者撰修。

三、总体设计本轮编纂的《<县志>(2001—2021)》系解放以来的第三部县志,旨在全面准确记述二十一世纪以来县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宝贵经验。

县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县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县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县志是一部反映一个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地方志书,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了解一个地方的现在、规划一个地方的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县志编纂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总体目标。

县志编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准确、系统地反映本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展示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为本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文化资料。

三、主要任务。

1. 梳理资料,梳理和整理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图片资料等,建立起完整的资料库。

2. 调研勘探,深入田野,对本地区的历史遗迹、文物古迹进行调研勘探,获取第一手的历史文化资料。

3. 撰写文字,撰写县志的正文部分,对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

4. 编纂图片,对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进行编纂整理,为县志的图文并茂提供支持。

5. 审核修订,对编纂好的县志进行审核修订,确保县志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6. 出版发行,对审核修订好的县志进行出版发行,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

四、工作保障。

1. 资金保障,县志编纂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确保资金的充足和合理使用。

2. 人才保障,县志编纂工作需要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才,要确保人才的充足和专业性。

3. 管理保障,县志编纂工作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要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工作机制。

县志编纂工作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的县志编纂工作模式,实现县志编纂工作的科学决策、专业编纂、社会监督。

六、工作成效。

县志编纂工作的成效将是全面反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展示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为本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推动本地区的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工作要求。

县志编纂工作要求全体参与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高效的工作效率,要为县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成果而共同努力。

镇志书编纂实施方案

镇志书编纂实施方案

镇志书编纂实施方案一、背景。

镇志是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记载和研究,是地方志的一种。

编纂镇志书,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的了解,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编纂镇志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编纂目的。

1.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加深人们对家乡的了解;2.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学者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三、编纂内容。

1.地理环境,包括镇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2.历史沿革,从古至今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名人事迹等;3.文化风情,包括传统节日、民俗习惯、民间艺术等;4.经济发展,镇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历程、重要企业等;5.社会民生,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6.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

四、编纂步骤。

1.确定编纂组织,成立镇志书编纂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调研资料搜集,对镇志书编纂所需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档案资料、口述资料、图片资料等;3.撰写编纂大纲,根据资料搜集情况,制定编纂大纲,明确镇志书的内容框架和编写要求;4.分工合作,根据大纲,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分工,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5.撰写编纂稿件,各责任人按照分工完成稿件的撰写,确保内容准确、详实;6.审查修订,编纂领导小组对各稿件进行审查,确保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7.编辑排版,对审查通过的稿件进行编辑排版,保证书籍的整体质量;8.出版发行,完成镇志书的编辑工作后,进行出版发行,让更多人了解镇的历史文化。

五、编纂保障。

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镇志书编纂的意义和进展情况,动员更多人参与进来;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编纂经费和人力物力,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合力;4.加强协调沟通,各成员之间加强协调沟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乡镇志的篇目设置

乡镇志的篇目设置

乡镇志的篇目设置一、篇目设置的原则(一)什么是篇目篇目也叫类目,是志书的框架结构,成书后就是志书的目录。

篇是志书构成的总体分类,篇也可独立成志。

目是篇的主体,是构成篇的主体框架,可分为章、节、目等层次。

篇目是志书的主编对于地情特点进行调查、分析、认识的载体,是按照方志的体例,对一定地域的地情特点从横断面将志书所要记述的内容材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划分界限,从全面到局部分层次进行安排,以体现志书编纂的总体要求的主观意志的反映。

篇目的设置是在科学的、合理的、不断地修改过程中完成的,篇目设置的修改与撰写志稿是相互促进、相互丰富的过程,只有到志书付印时,篇目才可算是最后确定下来。

乡镇志的篇目设置也是如此。

(二)篇目设置的原则乡镇志和县(市)志都是地域性的综合型志书,但其记述范围和记述内容有所不同。

首先县志的容量大,我县第一轮志书86.5万字,第二轮志书约120万字,而乡镇志篇幅原则上不超过县志,根据省里的设想大约控制在50~80万字。

其次,乡镇政府的组成和行使的职权范围与县(市)相比要小,对政治部类的记述,县志要明显重于乡镇志,而对自然环境的记述上,乡镇志又明显详于县志,也就是说,县志重政情,乡镇志重地情。

所以,乡镇志篇目的设置可以效仿县志篇目但绝不能套用县志篇目,设置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篇目设置坚持“横排纵写”的原则。

就篇目拟定本身而言,主要是处理好“横排”的问题,也就是分类的问题。

要看准分类对象,根据社会分工和行业分工因地制宜的灵活分类设置篇目。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纵写”材料内容的多寡与子目的设置问题,并依据材料内容设置子目、细目,最后形成篇、章、节的“纵写”分类结构形式。

当然,也可省略“篇”的设置,直接设章、节。

2、篇目的设置要简明、概括。

篇目是志书编写的提纲,是志书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只有简明扼要,才能体现纲目。

比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都统属社会范畴,可以概况起来设“社会事业”篇,再把乡村基础建设、社会风俗、社会生活等都统到这个篇里来,这个篇目的设置既简明又概括。

县志撰写实施方案

县志撰写实施方案

县志撰写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县志是一部反映一个地方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志书,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历程、特色文化和优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编写县志不仅可以加深对地方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编写一部全面、准确的县志对于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写目标。

1.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全面、准确地反映地方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文化。

2.编写一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县志,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地方的发展和文化特色。

3.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编写内容。

1.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

2.历史沿革,包括地方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名人传记等。

3.文化特色,包括地方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特色手工艺等。

4.经济发展,包括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特色、发展规划等。

5.社会风貌,包括地方的社会组织、民生状况、社会活动等。

6.生态环境,包括地方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

四、编写方法。

1.调研资料,深入挖掘地方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相关资料,搜集各种史料和文献资料。

2.实地考察,走访地方重要景点、名人故居、传统手工艺作坊等,亲身感受地方的文化氛围。

3.采访访谈,与当地老人、文化名人、企业家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解和经验。

4.整理归纳,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门别类,编写成篇章,确保内容全面、准确。

五、编写程序。

1.确定编写计划,制定详细的编写计划,包括调研时间、地点、采访对象等。

2.成立编写团队,成立县志编写团队,确定各成员的任务分工和工作时间表。

3.编写草稿,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先行编写草稿,形成初稿。

4.审定定稿,经过团队成员的讨论、修改,最终确定县志定稿。

5.出版发行,将定稿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排版、印刷,最终出版发行。

六、编写保障。

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县志编写工作,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志书编纂实施方案

志书编纂实施方案

志书编纂实施方案一、前言。

志书编纂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的记录和反映。

为了更好地实施志书编纂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能够规范和有效地完成志书编纂任务。

二、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编纂一部全面、客观、真实的志书,让读者通过阅读志书能够了解到相关领域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志书编纂的内容应当丰富多样,覆盖面广,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

三、工作内容。

1. 确定编纂范围,首先要明确志书编纂的范围和内容,确定编纂的主题和方向,明确所要涵盖的内容和领域。

2. 调研和采集资料,对所编纂的主题进行深入调研,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信息,确保编纂的内容准确、全面。

3. 确定编纂计划,制定详细的编纂计划,包括编纂的时间节点、分工和责任人等,确保编纂工作有序进行。

4. 撰写和编辑,根据编纂计划,进行文稿的撰写和编辑工作,确保文风准确、流畅,内容丰富、生动。

5. 审核和修订,对编纂完成的文稿进行审核和修订,确保文中的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编纂要求。

6. 出版和宣传,完成编纂工作后,进行出版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认可志书的价值和意义。

四、工作要求。

1. 严格按照编纂范围和主题进行工作,不得偏离或添加无关内容。

2. 谨慎对待调研和采集的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文稿的撰写和编辑要求准确、生动、简洁,不得出现错误和遗漏。

4. 审核和修订要认真负责,确保文稿的质量和规范。

5. 出版和宣传要做到精心安排,让志书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五、工作保障。

1. 提供必要的编纂工具和设备,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保障编纂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3. 配备专业的编辑和审核人员,确保编纂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4.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志书编纂工作。

六、总结。

志书编纂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通过规范和有效的实施方案,我们才能编纂出一部真正有价值的志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顺县志(1991-2010 )》篇目大纲任务分解方案第十篇交通运输(4 万)第十一篇信息化建设(4 万)第二节重要会议第四章司法行政第三节民事调解与审判第四节行政审判第五节申诉复查第六节审判监督第七节案件执行第一节司法行政机构第二节法制宣传第三节人民调解第四节社区矫正第五节帮教安置第六节法律服务第七节律师事务县司法局第二十九篇第一节治安防范第五章社会治安综合第二节基层基础治理第三节见义勇为第一章人民武装部与驻军军事第二章兵役(2万)第一节人民武装部第二节武装警察第一节义务兵兵役征集第二节预备役县综治办县人武部县武警中队县人武部第三章民兵第一节组织与装备第五节医疗救助第一节养老服务第二节儿童福利第三节助残助学第四节慈善事业 第五节福利企业 第六节福利彩票 第一节队伍 第二节用工制度 第三节培训 第一节制度第四章工资与福利 第二节标准 第五章社会福利 第一章公务员 第一节制度 第二节编制 第三节队伍结构 第四节管理考核 第三十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6万)第二章专业技术人员 第一节结构分布 第二节引进培养 第三节人才市场与管理 第四节职称与奖励 第五节职业资格认证 县人力社保局第三章企业职工第三十三篇卫生县卫生局(4万)第四节健康体检第一节医政管理第二节药政管理第三节公费医疗第四节农村合作医疗第一节科研项目第二节高新技术第三节群众性科研活动第四节合作与交流第三十四篇科学技术第三章科技成果(2万)第四章科技普及与推广第五章科技管理与服第一节科学普及与宣传第二节农函大科技培训第三节科普示范创建第四节科普服务基层第一节科技管理县科技局第二节专利管理第七章医药医疗管理第八章医院选介第一章科技队伍第一节组织和队伍第二节人才引进第二章科技研究县科技局第一节技术专利第二节技术市场第三节获奖成果县科协第三十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7万)第三十六体育(2万)第三十七人物(2万)篇第一章人物传第二章人物简介县史志办第三章人物名录第三十八.丛录(3万)县史志办索引县史志办(3万)F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①湘君:湘水之神,男性。

一说即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②君:指湘君。

夷犹:迟疑不决。

③ 蹇(jian3 简):发语词。

洲:水中陆地。

④ 要眇(miao3秒):美好的样子。

宜修:恰到好处的修饰。

⑤ 沛:水大而急。

桂舟:桂木制成的船。

⑥ 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

无波:不起波浪。

⑦ 夫:语助词。

⑧ 参差:高低错落不齐,此指排箫,相传为舜所造。

⑨ 飞龙:雕有龙形的船只。

北征:北行。

⑩ 邅(zhan1沾):转变。

洞庭:洞庭湖。

(11)薜荔:蔓生香草。

柏(bo2伯):通“箔”,帘子。

蕙:香草名。

绸:帷帐。

(12)荪:香草,即石菖蒲。

桡(rao2饶):短桨。

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

(13)涔(cen2岑)阳:在涔水北岸,洞庭湖西北。

极浦:遥远的水边。

(14)横 横渡。

扬灵:显扬精诚。

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15)极 至,到达。

(15)女侍女。

婵媛:眷念多情的样子。

(16)横 横溢。

潺湲(yuan2援):缓慢流动的样子。

(18)陫(pei2培)侧:即“悱恻”,内心悲痛的样子。

(23) 甚:深厚。

轻绝:轻易断绝。

(24) 石濑:石上急流。

浅(jian1间)浅:水流湍急的样子。

(25) 翩翩:轻盈快疾的样子。

(26) 交:交往。

(27) 期:相约。

不闲:没有空闲。

(28) 鼂(zhaol 招):同“朝”,早晨。

骋骛(wu4务):急行。

皋:水旁高地。

(29) 弭(mi3米):停止。

节:策,马鞭。

渚:水边。

(30) 次:止息。

(31)周:周流。

(32) 捐:抛弃。

玦(jue1决):环形玉佩。

(33) 遗(yi2仪):留下。

佩:佩饰。

醴(Ii3里):澧水,在湖南,流入洞庭湖。

(34) 芳洲:水中的芳草地。

杜若:香草名。

(35) 遗(wei4味):赠予。

下女:指身边侍女。

(36) 聊:暂且。

容与:舒缓放松的样子。

神君迟疑犹豫徘徊不肯向前, 你为谁滞留在水中的岛上呢? 我容颜妙丽装饰也恰倒好处, 急速地乘坐上我那桂木小舟。

叫沅湘之水柔媚得波澜不生, 让长江之水平静地缓缓前行。

盼望着你啊你为何还不到来, 吹起洞箫寄托我的思念之情! 用飞龙驾舟急速地向北行驶,译文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 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 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改变我的道路引舟直达洞庭。

用薜荔做门帘用蕙草做床帐, 荪桡兮兰旌。

以香荪装饰船桨以兰草为旗。

望涔阳兮极浦,遥望涔阳啊在那辽远的水边, 横大江兮扬灵。

大江横陈面前彰显你的威灵。

扬灵兮未极, 难道你的威灵彰显还没终止?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我心中为你发出长长的叹息。

横流涕兮潺湲, 眼中的清泪似小溪潺潺流下,隐思君兮陫侧。

暗地里思念你心中充满悲伤。

想用桂木作成桨兰木作成舵, 劈开你坚冰积雪也似的情怀。

却似在水中采集陆生的薜荔, 更似爬树梢采摘水生的芙蓉。

两心不相通让媒妁徒劳无功, 恩爱不深切就会轻易的断绝。

留连着沙石滩上浅浅的流水,等待着你驾着飞龙翩然降临。

交不忠兮怨长, 你交情不忠徒增我多少幽怨, 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

既相约又失信却说没有时间。

早晨我驾车在江边急急奔驰, 晚间我停鞭在北岸滩头休息。

众鸟栖息在这空闲的屋顶上, 空屋的四周有流水迂缓围绕。

将你赠的玉制扳指置于江中, 将你赠的玉佩放在澧水岸边。

采来香草装饰这芬芳的洲渎, 这一切都是你留给我的信物。

难道那往昔的时光不可再得, 暂且慢步洲头排除心中烦恼。

赏析在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曲创作的《九歌》中, 《湘君》和《湘夫人》是两首最富生活 情趣和浪漫色彩的作品。

人们在欣赏和赞叹它们独特的南国风情和动人的艺术魅力时,却 对湘君和湘夫人的实际身份迷惑不解,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争论。

||从有关的先秦古籍来看,尽管《楚辞》的《远游》篇中提到“二女”和“湘灵” ,《山海经•中山经》中说“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但都没有像后来的注 释把湘君指为南巡道死的舜、把湘夫人说成追赶他而溺死湘水的二妃娥皇和女英的迹象。

最初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

书中记载秦始皇巡游至湘山(即今洞庭湖君山)时,“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

’ 后来刘向的《列女传》也说舜“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这就明确指出湘君就 是舜的两个妃子,但未涉及湘夫人。

到了东汉王逸为《楚辞》作注时,鉴于二妃是女性, 只适合于湘夫人,于是便把湘君另指为“湘水之神”。

对于这种解释。

唐代韩愈并不满意, 他在《黄陵庙碑》中认为湘君是娥皇,因为是正妃故得称“君”;女英是次妃,因称“夫人” 。

以后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皆从其说。

这一说法的优点在于把湘君 和湘夫人分属两人,虽避免了以湘夫人兼指二妃的麻烦,但仍没有解决两人的性别差异, 从而为诠释作品中显而易见的男女相恋之情留下了困难。

有鉴于此,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采取了比较通脱的说法,即把湘君说成是湘水之神,把湘夫人说成是他的 配偶,而不再拘泥于按舜与二妃的传说—指实。

应该说这样的理解,比较符合作品的实 际,因而也比较可取。

虽然舜和二妃的传说给探求湘君和湘夫人的本事带来了不少难以自圆的穿凿附会,但 是如果把这一传说在屈原创作《九歌》时已广为流传、传说与创作的地域完全吻合、 《湘夫 人》中又有“帝子”的字样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尧之二女等等因素考虑在内,则传说的某些 因子如舜与二妃飘泊山川、会合无由等,为作品所借鉴和吸取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此 既注意到传说对作品可能产生的影响,又不拘泥于传说的具体人事,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 欣赏这两篇作品的基点。

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桂棹兮兰枻, 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 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 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 飞龙兮翩翩。

朝骋骛兮江皋, 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 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 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 聊逍遥兮容与。

由此出发,不难看出作为祭神歌曲,《湘君》和《湘夫人》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整体,甚 至可以看作同一乐章的两个部分。

这不仅是因为两篇作品都以“北渚”相同的地点暗中衔 接,而且还由于它们的末段,内容和语意几乎完全相同,以至被认为是祭祀时歌咏者的合 唱(见姜亮夫《屈原赋校注》)。

这首《湘君》由女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因男神未能如约前来而产生的失望、怀疑、 哀伤、埋怨的复杂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