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隔离驱动电路
光耦隔离

继电器是常用的电气隔离器件。
简单的驱动电路是用三极管直接驱动。
线路的接法参考下图。
该电路驱动简单,成本低廉。
当控制电路为高电平时,NPN 型三极管就会饱和导通,继电器线圈两端得电衔铁吸合,继电器的端口 COM 与 NC 断开并和 NO 连接。
该电路的缺点是电源没有隔离,芯片易受干扰。
另外此电路是正向电压驱动,而 51 单片机复位后引脚是高电平。
换句话说系统通电复位后继电器就有一个吸合脉冲,这是不合理的。
比较实用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这个电路的控制部分是 5V 电源系统,通过光电耦合器与执行机构的 12V 电源隔离。
当 CONTROL 端置为低电平时,光电发光二极管工作,光电光敏三极管导通 12V 电源经 1K 电阻流向 ULN2803 驱动芯片。
ULN2803 驱动芯片输出端电平拉低带动继电器动作。
这个电路有两个好处:一是低电平驱动,二是光电隔离。
光耦的作用:
对输入、输出电信号起隔离作用,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光耦隔离电路

光耦电路设计目录简介:输入电路(原边)输出电路(副边)电流传输比:延时:简介:外部信号可能是电压、电流或开关触点,直接接入电路可能会引起瞬时高压、过压、接触点抖动等。
因此在外部信号输入之前,须经过转换、保护、滤波、隔离等措施。
对小功率信号处理时: 通常简单采用RC 积分滤波或再添加门电路;而在对大功率信号处理时:输入与内部电路电压或电源电压的压差较大,常常采用光电耦合器来隔离。
使用光耦设计隔离电路时,特别要注意电流传输比的降额,驱动电流关断和开通的大小,与延迟相关的负载大小及开关速率。
在进行光耦输入电路设计时,是以光耦为中心的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即原边与副边的电路),光耦的工作原理就是输入端输入信号V in,光耦原边二极管发光使得光耦副边的光敏三极管导通,三极管导通形成回路产生相应信号(电压或者电流),这样就实现传递信号的目的。
在进行光耦输出电路设计时,计算公式与输入部分相同,同时需关注电平匹配、阻抗匹配、驱动功率、负载类型和大小。
以下针对光耦输入电路设计为例。
图1 LED驱动电路输入电路(原边):针对于光耦原边的电路设计,如图1 ,就是设计发光二级管的驱动电路。
因此须首先要了解光耦的原边电流I F和二极管的导通压降V F等相关信息。
根据必要的信息来设计LED驱动电路,和通常的数字输入电路一样,输入端需要添加限流电阻对二极管起保护作用。
而这个电阻的阻值则是此处的关键,对于图1的限流电阻R的阻值可以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 ①基于对抗干扰能力的考虑,通常在靠近光耦的原边并联接入一个电容进行滤波。
并且RC电路的延迟特性也可以达到测试边沿,产生硬件死区、消除抖动等益处。
同时在数字电路中其延迟特性可能会影响到信号的同步问题(尤其是通讯、异步电路、使能控制等),因此要充分注意电路的时间约束。
根据设计要求,为了确保输入端和公共端的电压差Vin在4V以下时,输入无效,光耦断开。
为此我们在输入端与公共端之间并接一个电阻避免输入无效时造成光耦原边的误导通。
高速光耦h桥驱动电路

高速光耦h桥驱动电路
高速光耦H桥驱动电路是一种常用于电力电子应用中的驱动电路,用于控制和驱动H桥电路。
H桥电路是一种能够实现正反转和
制动功能的电路,常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电动车辆、机器人等领域。
高速光耦H桥驱动电路的设计考虑了高速开关和隔离的要求,
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光耦,光耦是一种能够实现电气隔离的器件,常用于隔离输
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以保护控制电路和功率电路之间的安全性。
高
速光耦具有快速开关速度和高耐压能力,能够满足高速H桥电路的
要求。
2. 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控制H桥电路的开关动作,通常由
逻辑门、驱动芯片、电阻、电容等组成。
驱动电路需要能够提供足
够的电流和电压,以确保H桥电路的正常工作。
高速驱动电路能够
实现快速开关和响应,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3. H桥电路,H桥电路由四个开关管组成,可以实现正反转和
制动功能。
高速H桥电路通常采用功率MOSFET或IGBT作为开关管,
具有低导通电阻和快速开关速度,能够满足高频率和高速度的应用需求。
4. 电源和保护电路,高速光耦H桥驱动电路需要稳定的电源供电,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设计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保护电路,以防止电路元件受损或系统故障。
总结起来,高速光耦H桥驱动电路是一种能够实现高速开关和隔离功能的驱动电路,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和高效率的电力电子应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器件,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的驱动效果。
单片机驱动光耦电路

单片机驱动光耦电路光电耦合器(也称为光耦)是一种能够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输出的电子器件。
它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三极管组成,能够实现电-光-电的信号转换。
光电耦合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尤其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常用于隔离输入和输出信号,保护单片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拥有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很多场景下,单片机需要与外部电路进行通信,但又需要保护自身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这时就可以使用光电耦合器来隔离单片机与外部电路,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光电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由光敏三极管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在单片机驱动光耦电路中,通常使用单片机的IO口输出高低电平信号来控制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
当IO口输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被激活,产生光信号;当IO口输出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关闭,停止发光。
光敏三极管接收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信号后,产生电流,进而控制外部电路。
通过光电耦合器,单片机可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隔离,保护单片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单片机驱动光耦电路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光电耦合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电耦合器,考虑其工作电压、工作频率、耐受电流等参数。
2. 连接光电耦合器:将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到单片机的IO口,输出端连接到外部电路。
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3. 设计电路保护:在单片机驱动光耦电路中,为了保护光电耦合器和单片机,可以添加适当的保护电路,如电流限制电阻、稳压二极管等。
4. 软件编程:在单片机的程序中,通过控制IO口的高低电平来控制光电耦合器的开关状态。
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光电耦合器作为一种常用的隔离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通过单片机驱动光耦电路,可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隔离,保护单片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设计光电耦合器电路时,需要注意选型、连接、保护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带pnp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光耦隔离电路

带pnp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光耦隔离电路光耦隔离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以防止信号传递中的干扰和噪声。
在某些应用中,为了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常常需要使用三极管来增加电流。
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带pnp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光耦隔离电路。
我们来了解一下光耦隔离电路的基本原理。
它由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敏三极管(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组成。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LED上时,LED发出光信号,经过隔离材料传递到光敏三极管上。
光敏三极管根据光信号的强弱产生相应的电流或电压输出。
由于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因此可以达到电气隔离的目的。
然而,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出信号往往比较弱,不足以直接驱动一些负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在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端接入一个pnp三极管,通过控制pnp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
具体来说,当光敏三极管的输出信号较小时,pnp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输出端的电压较高;当光敏三极管的输出信号较大时,pnp 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输出端的电压较低。
通过调整pnp三极管的工作点,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电源电压、负载电阻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光耦隔离电路时,应该合理选择LED和光敏三极管的参数,以确保其工作在合适的工作范围内。
此外,还需要注意光敏三极管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光耦隔离电路具有电气隔离的优点,可以有效地防止信号传递中的噪声和干扰。
而通过带pnp三极管电流放大的设计,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放大,提高输出端的驱动能力。
因此,在一些需要同时实现电气隔离和信号放大的应用中,这种光耦隔离电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带pnp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光耦隔离电路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电子电路。
它通过光敏三极管和pnp三极管的组合,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并实现电气隔离。
pnp和npn光耦隔离输入电路

pnp和npn光耦隔离输入电路光耦隔离是一种常用的电子隔离技术,它可以将输入和输出电路有效地隔离开来,以防止干扰和电流回路的相互影响。
光耦隔离输入电路可分为pnp和npn两种类型,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光耦隔离输入电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光耦隔离输入电路的原理光耦隔离输入电路由光耦隔离器和输入电路组成。
光耦隔离器是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光电晶体管)组成的光电器件。
当输入电路施加一个驱动电压,LED会发光,光敏三极管会感光,产生电流。
这个电流经过放大和整形后,可以用来驱动输出电路。
pnp光耦隔离输入电路中,光敏三极管是pnp结构,其发射极与输入电路相连,基极与输入电压相连,而集电极与输出电路相连。
当LED发光时,光照射到光敏三极管的基极上,使得基极电流增大,从而导致集电极电流增大,进而驱动输出电路。
npn光耦隔离输入电路中,光敏三极管是npn结构,其发射极与输入电路相连,基极与输入电压相连,而集电极与输出电路相连。
当LED发光时,光照射到光敏三极管的基极上,使得基极电流增大,从而导致集电极电流减小,进而驱动输出电路。
二、pnp光耦隔离输入电路的特点和应用1. 特点:pnp光耦隔离输入电路具有以下特点:(1)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电气隔离,有效避免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2)输入电流小,功耗低,适用于低功耗应用场景。
(3)响应速度较慢,适用于低速信号传输。
2. 应用:pnp光耦隔离输入电路常用于以下场景:(1)电气隔离:用于隔离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以保护低压电路不受高压电路的干扰。
(2)信号传输:用于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从传感器传输到控制器,以实现信号的隔离和放大。
三、npn光耦隔离输入电路的特点和应用1. 特点:npn光耦隔离输入电路具有以下特点:(1)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电气隔离,有效避免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2)输入电流大,功耗较高,适用于大功率应用场景。
光耦隔离应用电路

光耦隔离应用电路一、光耦隔离技术概述光耦隔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输实现电路隔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光耦(Photo Coupler)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器件,它能够实现电信号和光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在光耦隔离电路中,电信号通过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转换为光信号,经过光导纤维传输到接收端的光敏三极管,再由光敏三极管转换为电信号。
由于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到电路中电磁干扰的影响,因此光耦隔离电路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电气隔离能力。
二、光耦隔离应用电路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光耦隔离电路有多种不同的种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光耦隔离应用电路:1.输入输出隔离电路:这种电路主要用于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隔离,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例如,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常需要将微处理器的输出信号隔离后传输给执行机构,以避免微处理器的输出信号对执行机构产生干扰。
2.电源隔离电路:这种电路主要用于将输入电源和输出电源进行隔离,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电气连接和相互干扰。
例如,在一些电子设备中,需要将输入的交流电源与内部的直流电源进行隔离,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通讯隔离电路:这种电路主要用于将不同设备或模块之间的通讯信号进行隔离,以避免通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例如,在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需要将PLC与传感器或执行器之间的通讯信号进行隔离,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光耦隔离应用电路的设计要点设计光耦隔离应用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电压和电流容量: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电压和电流容量的光耦器件。
确保所选器件能够承受传输信号的电压和电流值,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
2.传输速率:光耦器件的传输速率对于信号质量和系统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速率要求,选择适当传输速率的器件,以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3.光学特性:光耦器件的光学特性包括光谱响应、光照灵敏度、正向电压等。
光耦驱动mos管电路设计

光耦驱动mos管电路设计1.引言1.1 概述概述:光耦驱动MOS管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案。
它通过光耦器件的光电转换功能,将输入信号与MOS管的驱动电路进行隔离,实现信号的传递和转换。
该电路具有高速响应、高隔离性和低功耗等优势,因此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光耦驱动MOS管电路的设计原理和要点,旨在为电子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该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耦器件的工作原理和MOS管的工作特性。
随后,我们将详细讨论电路设计的关键要点,包括驱动电路的选择、光耦器件的参数设计以及电路的调试和优化方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光耦驱动MOS管电路常用于各种信号隔离和功率放大的场合。
例如,在电力电子领域中,该电路可用于实现电网变流器的电流检测和控制;在通信系统中,该电路可用于实现光纤收发模块的信号传输和调节。
此外,该电路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总之,光耦驱动MOS管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电路,以促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我们也期待读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该电路设计的优化和改进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要讨论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光耦驱动mos管电路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文章将详细探讨光耦驱动mos管电路的原理和设计要点,包括其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元器件选取等内容。
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光耦驱动mos管电路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光耦驱动mos管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本文的写作目的进行描述和解释,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介绍光耦驱动MOS管电路设计的原理和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耦隔离和驱动电路如下图所示:光耦隔离驱动继电器(原文件名:继电器驱动电路.jpg)因为我要采用12v或24v的继电器,所以我采用了光耦隔离,继电器去驱动220的电路。
请问我这个电路有什么问题。
好像和/bbs/bbs_content.jsp?bbs_sn=5896 51&bbs_page_no=1&search_mode=1&search_text=继电器&bbs_ id=9999 这里图有差别。
想了几天没有想明白,请高手指点。
谢谢。
2008-09-01,17:02:33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1楼】xiangjiang-100 木头人积分:8派别:等级:------来自:正确2008-09-01,17: 09:08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2楼】holycat 仙猫积分:2585派别:等级:------来自:1、继电器应接在集电极上;2、光耦输出串10k左右电阻,R21太小,可用22~47k的。
3、光耦输入端最好也并一10k左右电阻。
2008-09-01,17: 14:17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3楼】tjjack积分:203派别:等级:------来自:不用光偶也可以2008-09-01,17: 14:50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4楼】holycat仙猫积分:2585派别:等级:------来自:补充:假如RELAY1是接处理器I/O脚的话,也要串电阻。
2008-09-01,17: 16:11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5楼】mingyue xin1981积分:635派别:等级:------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电路没有什么问题可能r21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值还有就是4楼说的情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旺旺:**********************★贝贝电子杂货铺★专营各种元器件,开发板,空板PCB,各类电子模块,拆机件等★欢迎大家随时关注,陆续会有新品上市哦★★htt p://★★2008-09-01,17: 18:24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6楼】lusson积分:1777派别:等级:------来自:江西人在深圳基础还是比较重要的。
按照3楼说的改可以,但是你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改,这才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学习ARM的记录2008-09-01,17:21:1 3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7楼】bill 积分:371派别:等级:------来自:这样的电路是不能正常工作的,最简单的改法是在Q1的基极与R21之间加个4.7K电阻。
如果按照原先的电路将会烧毁光耦或是三极管2008-09-01,17: 32:50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8楼】rainyss 积分:1729派别:等级:------来自:三极管接成了射随.能用才怪.本贴被 rainyss 编辑过,最后修改时间:2008-09-01,17:34:04.2008-09-01,17: 33:29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9楼】holycat 仙猫积分:2585派别:等级:------来自:仔细看了下,这个电路不把继电器接到集电极上也行,就用现在的射随方式。
用射随能省一个电阻,但切换速度会慢些。
另外因c-e间压降变大,当继电器吸合电流较大时,就得小心三极管上的功耗别超载了。
2008-09-01,17: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编辑删除37:14 复↑↑↓↓广告投诉、提议置酷【10楼】rainys s积分:1729派别:等级:------来自:才怪.射随没有电压放大能力,你接在发射极上电压全被继电器吸走.射随只能接低阻抗负载2008-09-01,19: 30:23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抱歉本贴的回复数太多,为了减轻网络流量,只显示帖子正文的前后各10个回复。
本贴的正文内容中间隐藏了14个回复。
你需要点击此处才能查看全部内容。
对为你带来的访问不便表示歉意。
不过我们仍会坚持即使没有登录,仍能共享我们网站的所有资料。
你没有登录后就能消除这个访问上的不便(可增加到显示60个回复)。
如果你是新用户请先注册。
注册是免费的,并且手续简单只需要填写用户名与口令。
↓↓↓↓↓↓↓↓↓↓↓↓【25楼】jielove 2003 星城织梦积分:858派别:等级:------来自:长沙mar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uide_index.html2011-03-01,22:1 4:02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26楼】nop_linyh IDM_咖啡好贴,虽然现在才翻出来,哈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um 生活: Boolean { 淡定= 0, 蛋疼= 1 }积分:244派别:等级:------来自:Interactive Digital Media2011-03-01,22:2 4:11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27楼】xuefeihumei积分:30派别:等级:------来自:光耦加限流啊大哥这样还不有多少烧多少啊2011-03-02,08: 01:29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28楼】kent 积分:270派别:等级:------来自:还是有多个错误:1)D1应接到VCC上,三极管的CE极间反向电压较低,三极管容易损坏.2)三极管基极接一只电阻.3)控制三极管的电压使用R21/R23组成的分压方式,会进入放大状态.继电器会抖.建议使用NPN三极管,继电器接在C极与VCC之间.B极接到P817的E极.P8 17的C到VCC之间串一只电阻.P817的阳极接电阻到电源,阴极到MCU控制端口.D5接在继电器两端.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使用元件最少,对继电器控制的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可靠性高.P817产品的离散性大,一般不用P817直接控制,与外部三极管复合使用比较多见.本贴被 kent 编辑过,最后修改时间:2011-03-02,08:37:48.2011-03-02,08:30:09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编辑删除复↑↑↓↓广告投诉、提议置酷【29楼】durable 老九积分:324派别:等级:------来自:四川继电器驱动电路mark一记2011-03-02,08: 37:23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30楼】ji 1w ei 2w ei积分:3派别:等级:------来自:(原文件名:1.JPG)引用图片将就发一个,可能不太对。
望对楼主有点帮助。
2 01 1-03 -0 2, 0 8: 5 7: 18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31楼】fwluck积分:843派别:等级:------来自:农民综合上面的。
还要看一下CPU的类型。
如果是双向输出用NPN,高电平驱动好一些。
如果是准双向用原来低电平驱动。
如上面所说注意各点电流电压等情况。
2011-03-02,09:16:1 4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32楼】wuwei520积分:41派别:等级:------来自:mark2011-03-02,10: 07:38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33楼】tianyuanq光电隔离继电器markike积分:120派别:等级:------来自: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己者,胜天下!2011-03-02,10:17: 26资料邮件回复引用回复↑↑↓↓编辑删除广告投诉、提议置酷【34楼】cjr82123积分:394派别:等级:------来自:The Romantic City-> ZhuHaiMARK光耦驱动电路原理浏览次数:1374次悬赏分:5|解决时间:2010-1-31 10:59 |提问者:xiuxiu404帮我回答下面问题:(1)分析(a)图中光耦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需要参数详细说明)并设计单片机驱动程序。
2)分析(b)图中光耦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需要参数详细说明)并设计单片机驱动程序。
3)仔细分析(a)(b)光耦接口电路的差异,指出差异点。
最佳答案原理都是一样的,给个低电平,T1就导通,电流通过5V电源,T1的E和C,电阻R2,光耦的发光二极管,到地,发光二极管因为有电流通过而发光,致使三极管接收端导通,电源VCC通过R3,IC1的三极管端,到地。
单片机程序也很简单:CLR P1.2(等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