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 沥青路面再生 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全深式冷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全深式冷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再生技术一、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产品和工艺的认识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项新的道路建设工艺,它充分利用旧沥青路面的材料(面层直至基层),在常温下利用专用冷再生机械,对旧沥青路面材料铣刨、破碎,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和水与其充分拌和,就地整平碾压成型,经养生形成满足路用强度要求的新型路面基层,对旧沥青路面的利用并由此解决旧路改建时“调拱、调坡”的问题,以达到简化施工程序、降低工程造价之目的。

原老路路面原老路路面病害二、再生技术的意义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设计年限为15年,实际上,通常使用年限仅10年左右。

也就是说,每隔10~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就需要翻修一次。

因此,如何处置每年数千万吨的沥青混凝土废料将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这些废旧混合料是一种可再利用的材料资源,如果废弃,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沥青路面再生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约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废料处理、环境保护,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及技术的进步,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再生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是美国从1915年开始的,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底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欧洲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

德国是最早将再生料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国家,该国1978年就已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

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

法国现在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中开始逐步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我国是从1998年开始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道路养护工作的。

我国首次在河北邯郸市邯大线进行大修工程使用冷再生技术,随后又在天津津围路、102国道河北廊坊段等多处进行冷再生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沥青搅拌楼:美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展

沥青搅拌楼:美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展

沥青搅拌楼:美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展美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交通建筑的发展,较早修建的沥青路面已逐步进入维修期。

文章综述美国沥青路面再生维修方案的选择,现场热再生、全厚式和现场冷再生的配合比设计流程、取样、实验方法和质量控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尚待研究的问题。

2008中国乳化沥青技术和路面维修养护技术大会论文作者:杨韵华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铣刨、破碎、翻挖、掺加专用再生剂、无机、有机新结合料、新集料等按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按规定工艺铺筑路面,满足要求的使用性能。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1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概述与分类1.1 热再生(HIR) 是将再生沥青路面(RAP))与新集料、新沥青和专用再生剂(需要时)在工厂拌和再生混合料。

热再生中用RAP的比例与拌和设备的类型有关。

拌和需要的热量一般多于热拌沥青混合料(HMA),为此,有专门设计或改进的间隙式或连续式热再生拌和设备。

1.2 现场热再生(HIR)分表面再生法、复拌法和重铺法表面再生法是用预热机和加热机加热软化沥青路面,然后用锋利的耙齿或小直径的旋转刀头翻松达到一定的处理厚度。

如需要在翻松路面上添加再生剂,处理厚度通常在20~40mm。

其特点是既不加新集料,也不添新的热沥青混合料,因此整个路面总厚度不变。

表面再生通常是为随后的热沥青混合料(HMA)加铺做准备。

复拌法是加热、、软化和翻松旧沥青路面,按需要加入新沥青、新集料、专用再生剂(需要时)和新HMA,拌和成混合料。

它通常用作磨耗层,也可加铺碎石封层或新HMA。

处理厚度通常在25~70mm。

重铺法是将表面再生法或复拌法同时结合铺设一层新HMA加铺层。

其特点是表面再生或复拌层与新HMA铺层热结合并同时碾压,因此新、旧HMA加铺层厚度比分层加铺要薄。

再生混合料充当整平层,新HMA充当面层或磨耗层。

1.3 冷刨(CP) 是用专门设备剥离现有路面到合适的深度、纵断面和横断面,经清扫可立即用作行驶面,如需要,在清扫路面上喷洒粘层后加铺新HMA或再生混合料。

国内外沥青发展现状

国内外沥青发展现状

国内外沥青加工的现状沥青(包括石油沥青、煤沥青、天然沥青亦含煤焦油)来源广泛,现已成为道路建筑、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化工建筑、防腐防湿、涂料工业以及炭石墨材料等领域的重要材料和原料。

国内外沥青加工情况如下: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是由中间相沥青经过发泡、炭化和/或石墨化处理后获得的一种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导热、高导电、耐火、抗冲击性能的新型炭材料,由于它同时具有炭材料的耐酸碱性、特别低的热膨胀性能,使得这种材料在多种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可以用于卫星、航天飞机等飞行器的防太阳辐射热转移系统;用于火箭发射台面的抗冲击和降低噪声材料;可以用于普通化工厂的大型热交换器(尤其是对于酸碱腐蚀严重的场合特别适用),也可用于小至计算机CPU的排热器件;可用于小型飞机、赛车、赛艇、轮船等快速运行机动工具的端部,使它们在突发的撞击事故中受到保护;也可以用于飞机、轮船等的耐火门窗;还可以用于过滤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等。

这种材料的优点还在于它的各种性质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缩减生产这种材料的费用。

因此,不论是在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方面,还是在其它高新科技应用领域都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SBS是改善基质沥青高低生能最好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当今,用SBS作改性剂制作的改性沥青占所有改性沥青的40%左右。

但它存在着SBS分散困难容易老化等特点,采用奥地利的Novophalt改性设备,也有设备磨损快,生产效率低的弊病。

乳化SBS改性沥青及其加工方法,属沥青改性及乳化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基质沥青,改性剂,由乳化剂加水配制而成的乳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剂为固态高分子聚合物热塑性橡胶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其在基质沥青中的加入量为基质沥青重量百分比的1-8%;所述的乳化液在基质沥青中的加入量为基质沥青重量百分比的50-100%。

其加工方法为先将固态SBS投入沥青中制得改性沥青。

再将改性沥青和乳化液同步输入乳化机乳化,制得乳化SBS改性沥青。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现状与发展历程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现状与发展历程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现状与发展历程摘要:在道路施工中应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能够将旧路面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有效节约道路养护和维修的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还能够降低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值得在道路施工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因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以使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道路施工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现状与发展历程引言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连续、完全利用旧料、工期短、成本低、低噪声和低污染等优势,该技术具备广泛推广应用前景。

近几年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总结以前成熟的经验基础下,工期会更加缩短、成本会显著降低,质量会明显提高。

1就地热再生技术概述就地热再生技术就是按照一定配合比,将沥青原有材料与新材料进行加热拌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而进行相应的路面施工,达到提升沥青路面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就地热再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其具有多种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更好的黏结力,运用就地再生技术能够实现再生层与老路面的热连接,使得两者融为一体,从而保障新旧混凝土的连接质量;(2)能够降低孔隙率、改善路面级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中,需以原有路面的级配为基础进行设计,从而改善再生路面的级配,使得路面老化得以延缓,进而延长路面的寿命;(3)该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地恢复沥青的路用性能以及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柔韧性,以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4)有利于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深层裂纹的问题,通过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重新进行路面的碾压施工后,能够使得新路面以下的原有细小裂纹愈合,从而增强路面的使用性能;(5)有利于消除沥青上浮引起的病害,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沥青松散的现象,能够保障再生路面的均匀性,最终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总结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总结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总结1、发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意义 (1)2、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发展概况 (1)2.1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 (1)2.2 国内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 (3)3、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集成研究 (4)3.1 厂拌热再生 (5)3.1.1 概念及主要功能 (5)3.1.2 适用性和优缺点 (5)3.1.3 厂拌热再生设备 (6)3.1.4 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 (7)3.1.5 工程应用 (8)3.2 就地热再生 (9)3.2.1 概念及主要功能 (9)3.2.2 适用性和优缺点 (9)3.2.3 就地热再生设备 (10)3.2.4 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11)3.2.5 工程应用 (12)3.3 厂拌冷再生 (14)3.3.1 概念及主要功能 (14)3.3.2 适用性和优缺点 (14)3.3.3 厂拌冷再生设备 (14)3.3.4 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 (15)3.3.5 工程应用 (16)3.4 就地冷再生 (19)3.4.1 概念及主要功能 (19)3.4.2 适用性和优缺点 (20)3.4.3 就地冷再生设备 (20)3.4.4 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21)3.4.5 工程应用 (22)4、结语 (23)1、发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意义公路交通的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宗旨,服从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方向,协调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公路交通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不能以对资源(材料、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过度“消费”为代价,真正实现“绿色交通”的目标。

随着高速公路使用期的延长,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大量进入维修养护期,维修养护、翻修重建的任务越来越重。

我国公路也已经开始由原来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逐渐转变为建养并举的发展阶段,建设、维修、重建和升级改造的任务将交织在一起。

为促进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广泛应用,规范再生应用技术,保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质量,交通部于2006年9月下达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交通部公路院等单位负责编写。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研究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研究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研究【摘要】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节省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约修路的资源和成本,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对旧的沥青路面进行翻修和对废弃的沥青路面进行重新修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再生利用应用技术把已经用过的材料与新的沥青材料按一定的比例调配成新的沥青混合料,从而大量的节约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约工程的成本投入。

这一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对环境保护也是相当有利的。

本文主要就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意义,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面对的问题等做出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字】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应用技术前言由于气候的变化,交通的压力等原因,沥青路面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破损,需要翻修或重建,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沥青废料,这些废料如果随便丢弃,不仅会产生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十分重要。

而所谓的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就是将需要翻修改造的旧沥青路面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再生技术进行再利用,主要的流程是先对旧的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回收,然后用机器将他们破碎、筛分,再把它们和新的再生剂、材料、新沥青按照比例进行适当的配合,重新拌和成能够满足新道路建设需要的、符合国家以及交通行业标准的沥青混合料,最后把它们用于道路建设。

它是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生产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应用技术的重要意义交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

保证公路的畅通,对交通运输业等各种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交通是整个国家社会保持运转的根本。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已经修建的公路的使用时间的逐年增长,许多公路开始出现破损,需要进行翻修、养护,我国的公路事业已经由以前的建设为重点转变成现在的养护建设并重的新阶段。

新建、维修、重建、养护、升级这些任务重叠起来,我国的公路事业十分有压力。

怎样获取每年新建,重建公路的资源,怎样处理每年废弃的沥青路面产生的废料,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和困扰着公路建设人员。

旧沥青路面养护再生综述

旧沥青路面养护再生综述

旧沥青路面养护再生综述旧沥青路面养护再生是指对老化、破损的沥青路面进行维修和更新,以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旧沥青路面养护再生技术进行综述。

1.旧沥青路面的现状及影响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沥青路面因为长期的使用和疏于养护,产生了大量的破损、龟裂、磨损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旦长期得不到及时的修补,将严重影响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困扰。

此外,老化的沥青路面表面粗糙、积水、水汽过大,严重影响人们的交通安全和健康。

2.1热再生热再生是指通过独特的加热设备,将旧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材料加热至可回收的温度,然后将加热后的沥青料重新投入路面养护中。

热再生养护技术不仅能够回收利用原道路旧材料,同时将更新沥青料与原沥青料混合,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路面的性能,由此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冷再生是指使用高性能的搅拌设备,将旧沥青路面的沥青料与其他原材料进行混合,并进行反复的搅拌和破碎,从而形成质量优良的沥青基层材料。

冷再生技术主要适用于中低级公路、次干道及停车场等道路路面的养护。

2.3冷再生水稳拌合技术冷再生水稳拌合技术主要通过对粗骨料、沥青料和水泥等原材料进行混合,从而形成混合料,最后进行压实、铺装等工艺制成道路基底层或中层,有效提高道路的耐久性。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新建和更新道路路面,能够有效降低养护成本和提高施工的效率。

3.总结旧沥青路面养护再生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这些技术既能够回收利用原道路旧材料,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够有效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相信旧沥青路面的养护再生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城市交通发展和人民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作者:李清富裴俊杰吕小永陈渊召来源:《河南科技》2019年第20期摘要: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是世界各国广泛研究和推广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迫切需要。

本文在对现有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进行研究和应用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废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沥青路面老化与再生、再生工艺、再生剂的使用等方面阐述了废旧沥青路面再生的研究进展,以期能对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剂;再生沥青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9)20-0108-04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Waste Asphalt PavementLI Qingfu1 PEI Junjie1 LYU Xiaoyong2 CHEN Yuanzhao3(1. School of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450001;2. Jiyuan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Jiyuan Henan 454650;3.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Henan 450045)Abstract: The recycling of waste asphalt pavement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widely studied and popularized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reduce resource waste,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ummary of the existing waste asphalt pavement recycl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waste asphalt pavement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oun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waste asphalt pavement regene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aging and recycling of asphalt pavement,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the use of recycling ag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asphalt pavement;asphalt mixture;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recycling agent;recycled asphalt沥青路面在世界各国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高等级公路路面,沥青路面的占比甚至超过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沥青路面再生研究现状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的试验研究,最早是1915年在美国
开始进行的,但以后由于大规模的新路建设,对这项技术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故早期进展缓慢。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燃油供应困难,而且由于严格的环保法制,又使砂石材料的生产
受到限制,导致了建设资金的减少和筑路材料的供应不足。

作为
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的一个重要对策,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
利用才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其后,随着铣刨机械与鼓筒式拌和
装置等筑路机械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沥青再生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展很快,国外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沥青再生技术。

至20世纪
80年代,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已趋于成熟,美、德、日、英等国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的技术手册、指南和规范,并出版了大量
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后,沥青再生技术进一步发展,在亚
太地区也得到普遍应用。

根据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统计,到
1995年25个州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就达到近2亿吨,差不
多为全国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

1981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
员会编制出版了《路面废料再生指南》,同年美国沥青协会出版
了《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手册》,1983年又出版了《沥青路面
冷拌再生技术手册》。

这表明美国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己经达到
了相当成熟的地步。

美国现在每年约有3.2~7.8亿吨的废料在公路工程中通过取代筑路新材料得到了再利用,而在上世纪90年
代中期这一数字仅为3.175亿吨,而且其中2.9亿吨是作为回用骨料,非骨料废料回用量很小。

在过去十年里,美国政府和公路
部门为提高再生材料的利用水平采取了不少措施。

美国联邦政府
环境会议的决议鼓励各州政府在利益互惠的原则下,就公路建设
中使用再生材料开展洲际合作,联邦公路局参加了国际经合组织"
道路工程再生材料战略计划"的工作,它还支持了若干个这方面的
研究项目,如"废料与工业副产品在工作建设中的应用指南","废
料与再生材料资源数据库"等。

美国国家环保局决定,在联邦政府
的政策指导下,全面地拓展如煤渣、粉煤灰、矿山粉屑、工业炉
渣、水泥粉尘等再生代用材料在联邦政府的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范围。

美国国会1988年通过的"21世纪运输补充法案"确定,将再生材料资源研究中心设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专门研究这一课题。

其目标是:一,从理论上扫除应用再生材料的障碍;二,寻找提高
公路再生材料基础结构使用寿命的方法。

日本从1976年开始进行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1980年的路面废料
总产量约为260万吨,厂拌再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累计已达50万吨,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的数量己经超过50%。

1984年7月,日本道路协会出版了《路面废料
再生利用技术指南》,并且就有关厂拌再生技术编制成了手册。

日本2000年再生沥青混合料已达50万吨,占全年沥青混合料产量的58%,日本每个拌和站都
具备生产再生混合料的能力。

到现在,日本的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率己超过70%。

阿曼的TahaRamzi分别对水泥窑粉尘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掺加新集料)作
道路基层和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掺加新集料)作道路基层、底基层进行了
研究和评价。

他认为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不仅可以作道路底基层,而且可
以做基层,对此不仅给出了实验分析,而且给出了其做基层的路面设计分析,
并指出,在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似乎可以替代密级配集料。

水泥窑粉尘是水泥生产中的副产品,TahaRamzi把它当作稳定剂,和新集料一
起添加到回收的旧沥青路面材料中,并对不同配合比进行了室内试验,对水泥
窑粉尘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用作基层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在欧洲,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荷兰和芬兰等国家相继进行了小规
模的试验研究,并迅速推广应用。

德国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研究的发展速度较快,居欧洲之首位。

德国首先将厂拌再生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路面养护,到1978
年己经能够将全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再生利用。

法国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的研究也颇为重视,过去路面再生材料主要用于轻型交通的面层和基层,近年
来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修复工程中也开始逐步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在芬兰,现在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沥青混合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

过去再
生材料主要用于轻型交通的路面和基层,近年来,在重交通道路上也已经开始
应用。

前苏联在1966年就出版了《沥青混凝土废料再生利用技术的建议》,但实际应用甚少,1979年出版了《旧沥青混凝土再生混合料技术准则》,提出了
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方法,1984年又出版了《再生利用
沥青混凝土》一书,该书详细地阐述了路拌再生和厂拌再生的方法。

欧洲国家
在公路建设中大力采用回收材料,是以坚持经济、工程、环境三方面的基本目
标为前提的,即经济上要合算并具有可操作性,工程上要满足专业规范的要求,环保上则不得造成污染。

在这方面欧洲国家己为这项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
环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在施工机械方面,加拿大SOTER公司从1990年左右开始致力于冷再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了性能优良的沥青发泡装置。

该装置安装在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RR250型再生机上,在加拿大蒙城市道路基层的翻修工程中得到应用。

德国Wirtgen(维特根)公司生产的WR2500型再生机可大规模进行现场冷再生施工,
其研制的泡沫沥青系统开始在世界各国推广普及。

美国的CMI公司在其生产的RS650型、RSSOOB型稳定土拌和机上配备了沥青发泡装置,于1996年9月在威斯康星州进行了首次试验施工,随后在挪威、南非的实际工作中应用。

日本小
松公司也开发了安装在GS360型再生/稳定土拌和机上的泡沫沥青系统。

该系统既可喷洒泡沫沥青又可喷洒乳化沥青,九八年后开始应用。

目前,欧洲的EAPA在互联网上公布,其成员国的废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100%通过再生方式得以重复利用。

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对14个国家的路面材
料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表了《道路工程再生利用战略》白皮书,其中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应用状况反映了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基本情况(详细情况见表1-1):
(1)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率为75%--100%;
(2)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最为普遍,再生材料主要用于路面结构,极少用作回填材料和其他用途;
(3)不管是厂拌还是路拌,冷再生技术推广程度较低:
(4)现场热再生技术虽得到较多国家采用,但只有少数国家推广程度较高。

对于沥青再生技术的可靠性问题,澳洲AUSTROADS在其1997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指南》中指出,利用60%RAP(沥青混凝土路面回收料)的沥青混凝
土路面使用寿命与传统沥青相同,而抗车辙能力却得到增强;美国在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发表的系列研究报告表明,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与全新料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较,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并没有明显的区别,NCAT的《国家和地方政府路面再生指南》也阐明了同样的观点;日本道路协会的《厂拌再生沥青铺装技术指南》也认为,将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于条件苛刻的重交通道路交通路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只要对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恰当的质量控制管理,铺装后的性能与只用新料铺装的路面性能没有区别。

综上所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种挖掘、铣刨、破碎、拌和等机具的研制与开发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过近30年的大规模生产实践,己证明了沥青再生利用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并形成了系统的成套沥青再生技术,且达到了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成熟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