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辩证法的眼光看科学技术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其次,自然辩证法对社会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代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 化、复杂化的特点,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贯穿于其中。在面对科技带来的便 利和风险时,自然辩证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科技的本质和作用,重视科技在解决 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警觉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自然辩证法对政治体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自然辩证法认为,社会的 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必须以此为前提。在当代社会, 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较大,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建立更加 公正、合理、民主的政治体制,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意蕴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辩证统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在科 学研究领域,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自然辩证 法主张物质世界是普遍和不断运动的。这种和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最后,自然辩证法倡导科学的思维方式,即以、发展和辩证的视角看 待问题。
四、结论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在科学研究领域,自然 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我们以、发展和辩证的视角看 待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帮助 我们正确认识和应对社会问题。在实践应用中,自然辩证法渗透到各个领域,为 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革。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意蕴及当代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的。通 过不断丰富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我们将更好地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 战与机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1、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以ChatGPT为例

自然辩证法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以ChatGPT为例

自然辩证法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逻辑——以ChatGPT为例摘要本研究报告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人工智能(AI)如何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通过以ChatGPT为例,分析了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报告认为,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符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工智能;教育现代化;ChatGPT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时代命题,如何在AI 的助力下实现质的飞跃,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以ChatGPT 为例,尝试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解析AI技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与人工智能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这个过程是由内在的规律所驱动的,同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的相互作用,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2.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的契合人工智能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也符合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内在规律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

计算机科学、数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进步为人工智能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计算机硬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实现条件。

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从最初的专家系统、图像识别到后来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最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充满了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对旧有技术的否定和超越,也有对新技术的肯定和推广。

三、人工智能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1.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助推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看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看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看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和规律的方法论,它和科学密切相关。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而自然辩证法则是对科学的理论基础的探索和发展。

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来看,自然辩证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以物质的全面和具体性为基本观点,要求具体研究具体问题,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这与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相符合的,在科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为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现和创新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矛盾的普遍存在,认为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

科学研究中,对事物矛盾和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究,能够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自然辩证法提醒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要关注矛盾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并通过研究和解决矛盾来推动科学发现和创新。

正是这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促使科学家们从各个方面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方法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辩证性和一元性。

科学方法的辩证性是指在研究事物时要考虑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而不是从孤立的角度,研究其中一个方面;科学方法的一元性是指在研究事物时要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的总趋势,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现象。

这些辩证法提出的观点对于科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最后,自然辩证法对科学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和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的,不能把自然与人划分为二元对立的关系。

这对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科学研究应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既要关注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也要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环境。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听上去好像是两个大叔在聊天,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紧密得不得了。

自然辩证法,就像我们平常说的“阴阳调和”,它教会我们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光看表面。

比如,你今天看到一个新科技产品,哎哟,真是个高科技的玩意儿,但是如果不懂它背后的原理和历史,那就有点像看一张漂亮的画,却不知道画家用了什么技巧。

科技的发展,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自然界的启示,得从大自然的“课堂”里汲取养分。

说到这,想起了那句老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科学家们就是在不断探索、实验,才能取得进展,没点耐心可不行。

再说了,科技和自然其实是朋友,不是敌人。

就像大树和阳光,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比如,在研究环境科学时,科学家们常常得从自然辩证法出发,思考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如果人们只顾着“造造造”,而不管“后果如何”,那可就糟糕了。

想想,工厂排放的废气,那可是一场与自然的战争。

科技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像谈恋爱一样,得懂得包容和理解。

这时候,自然辩证法就像个调解员,帮你把两方的关系搞得更融洽。

科技在发展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就得运用自然辩证法来解决。

比如,当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科技要想办法利用循环经济,这就是一种辩证的思考方式。

哎呀,讲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资源不足的时候,就得动脑筋,用心去创造新的方法。

而这正是自然辩证法的魅力所在,它教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在逆境中寻找新的机会。

说实话,很多时候,科技的发展也得借助自然的“智慧”。

想想那些模仿自然的设计,比如飞鸟的翅膀启发了飞机的设计,水珠的结构让我们发明了防水的材料。

这些可不是偶然,而是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借助辩证的思维,把灵感转化为实际的科技成果。

哎,你看,科学家就像是自然的“侦探”,他们得深入“案件现场”,寻找蛛丝马迹,才能揭开谜底。

这样看,科技其实就是自然的延伸,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个世界。

用自然辩证法分析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

用自然辩证法分析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

用自然辩证法分析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要想正确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应该用自然辨证法的观点来正反两面的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要辩证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重要作用。

本文用自然辨证法的观点分析了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正反两面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使科技正确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自然辨证法马克思曾说过,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最终会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着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纽带,可以对社会进行调节、控制。

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实现改造自然,为人类改造自然提供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

1 自然辨证法及科学技术简介自然辩证法是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的认识及实践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

自然辨证法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即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科学技术观,即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方法论,即进行过科技发展那研究中所运用的哲学知识这三部分组成。

自然界和科学技术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研究自然辩证法有着重要作用,不仅乐意为哲学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可以启迪人们及进行创新思维,而且,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可以帮助不成熟的学科不断发展,而且,辩证法还是一个分析工具。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两者共同发展。

自然辨证法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不仅要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物质生产力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要重视科学技术在精神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0、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5)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5)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ﻩ6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得意义与方法?ﻩ7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 (7)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与机唯自然观. (7)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 7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与特征.(5星)ﻩ8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8)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自然科学前提。

................................... 82、2 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系统得基本特点就是什么?ﻩ8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得进化方式? ......................... 92、4 、阐述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10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ﻩ113、1 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ﻩ123、2 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ﻩ12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13)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

(上届考察) (13)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4、1 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ﻩ134、2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5星) (14)4、3 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 14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得地位与作用如何.ﻩ415、2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得过程. (14)5、3科学假说形成得主要途径就是怎样得?................................. 146、1 什么就是科学思维得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得作用?ﻩ166、2 正确理解直觉、灵感与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得意义与作用?.......... 16 6、3 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得形成过程中就是如何发挥作用得?ﻩ717、1什么就是科学理论得评价与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17)7、2科学理论得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7)15-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ﻩ-7、4科学得评价与检验得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_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5)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5)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6)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7)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1 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7)1.2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7)1.3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7 1.4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5星) (8)1.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8)2.1 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8)2.2 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8)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9)2.4 、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102.5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11)3.1 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12)3.2 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12)3.3 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13)3.4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上届考察) (13)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4.1 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13)4.2 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5星) (14)4.3 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14)5.1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4)5.2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14)5.3 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14)6.1 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6)6.2 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16)6.3 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7)7.1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17 7.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7)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17)7.4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18)8.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18)8.2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举例说明之。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第一篇: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摘要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依靠创新,科技与经济的进步则依靠于技术创新。

创新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而创新精神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

因此,自然辨证法无疑对技术创新具有无法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创新精神;技术创新目录一、概述 (1)二、创新与技术创新 (1)2.1 创新的含义.....................................................................................................1 2.2 技术创新的含义.............................................................................................1 2.3 技术创新的特点 (2)三、自然辩证法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3)四、结论..........................................................................................................................6 参考文献 (7)一、引言现如今,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

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且具有科技竞争力的跨世纪人才就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成为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

21世纪是科技世纪,21世纪的科技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

因此,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其他知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这些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7 用自然辩证法的眼光看科学技术对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1.概述 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要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科技工作者要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培养。 2.自然辩证法及科学技术观简介

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科学技术方法论(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三部份组成。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内容:自然观,科技观和科技研究方法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 A:为哲学提供理论根据。  B:从具体科学当中汲取养料,丰富发展哲学。  C:为哲学的具体运用,指导科学研究提供桥梁,充当中介对科技研究。  A: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体化,为科技研究提供认识原则。  B:启发人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 C: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可以使还不成熟学科继续前进。  D:自然辩证法还充当着逻辑分析工具的作用。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直接职能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还可以物化为社会生产力。具有下列特点: 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表现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最终成果被理论化、系统化。  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通过物化形成直接的生产力。  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国界、阶级性、民族性。 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 技术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技术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两重属性”:自然属性,无论何时何地,技术的运用总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其中的根本要素是科学知识。社会属性,技术的利用总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需求的推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民族传统,不仅影响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模式,还影响技术发展的风格和形式。 科学与技术的比较:1.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发现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2.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3.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概念、定律、论文等形式;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科学产品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可以商品化。现代技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商业色彩。4.科学人才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好奇心、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等,是科学人才重要的个性素质。对于技术人才来说,不仅需要有本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3 / 7

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创业精神、组织才能、市场竞争能力等,是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具性素质。5.科学研究的计划,一般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难以估测,也很难做出准确的科研日程和经费预算。但技术活动则不同,对其产品的生产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期限,以及方法步骤和成本预算等,均可事前做出较明确的计划规定。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科学技术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3. 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

3.1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 人类的历史还不到地球发展史的几十亿年的千分之一,而人类历史的99%以上的时间又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创造自己的文明史只有五六千年,但是真正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上,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革还不到300年。而现代科学的建立并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则是近50年的事。 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详细地研究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转变中的作用,这方面他们有许多光辉的论述,例如: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火药把骑土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世纪产生了以往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等等。近代以来,在两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历史时代:第一次是18世纪末的工业科学技术革命,在英国开始了世界史上的工业化过程,它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工业社会。第二次是20世纪中叶的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在美国开始了世界史上的信息化过程,它把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推向知识社会。

3.2中国的现代化 3.2.1中国的现代化 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工业化过程开始的,所谓现代化一般认为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当前正在进行的信息化过程并没有改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方向,只是现代化的任务与内容有所不同罢了。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并且,由于各个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基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价值观念不同,现代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与任务也不同,因而在当代呈现出各种现代化理论。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总结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提出的。根据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科学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的情况,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中国现代化蓝图是: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现代化进程是上述这几个方面的互动过程,其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是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5 / 7

3.2.2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门户,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此后经历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一百多年的曲折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当时主要是指工业化。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党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头等重要任务,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能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1953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这不仅表现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工业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比重超过了农业、工业技术水平提高,等等,更重要的是它为60年代至 70年代“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 20世纪70年代后的现代化,邓小平提出,毛泽东同志已经“讲了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不仅指出了加强企业的科研工作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指出厂科字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因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方。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邓小平洞察世界历史的重大变化,特别是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认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邓小平提出事关中国现代化的两项战略措施:一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二是改革开放。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肯定不可能。邓小平这里所说的现代化实际上包括了追赶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任务,所以党的十三大提出两大历史课题:“我国的经济建设,肩负着既要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