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重点
3、自然辩证法学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学习重点
1、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是科学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
2、科学的社会规范
(1)公有主义: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
(2)普遍主义:科学标准的一致性
(3)无私利性: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
(4)独创性
(5)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
3、技术的社会规范
独占性规范(保密和专利制度)
以应用、合用为原则(评价技术的标准)
追求私利(激励机制)
独创性比科学要求低
4、科学活动中心: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占全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称为“科学活动中心”
科学兴隆期:占全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持续的时间叫做“科学兴隆期”。
5、选题的基本原则:(1)创新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4)需求性原则
6、假说的形成的基本条件:
(1)一致对应性:假说应当与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相互支持。
(2)可解释性:假说要尽可能解释已有的科学事实。
(3)可预测性:假说可以对未知的或对未来的事实作出推论。
7、归纳法:(1)完全归纳法(2):不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归纳法、科学归纳法
8、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或称求异思维):能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探寻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收敛思维 (或称求同思维):尽可能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系列中去。
9、科学的本质特征
(1)客观真理性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可检验性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践的检验
(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
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的哲学方法。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
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1. 矛盾
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
的存在形式。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
在动力。
2. 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
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
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
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
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
自然辩证法 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1、为什么说辨证唯物主义自然法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
2、系统的概念及其3层含义
3、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
4、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5、系统与要素功能与要素的辨证关系
6、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然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7、生态系统的三大规律
8、人与自然的和谐
9、生态自然观的要素
第三章
1、科学与技术的本质
2、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3、科技一体化的含义
4、国外关于科学发展得三个模式
5、国外关于技术发展的两个模式
第四章
1、科学观察的含义和特征
2、科学实验的含义和特性
3、机遇在科技中的意义
4、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5、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主要区别
6、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其生态哲学基础
第五章
1、马克思劳动与技术异化的理论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伦理规范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5、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
6、科学含义与反科学思潮
第六章
1、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2、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类型
3、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策
自然辩证法重点
1.自然辩证法其对象、性质、内容和研究范围,创作过程?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研究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近代科学发展对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冲击的自然科学事件?
①星云说②地质渐变论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④尿素的人工合成⑤细胞学说⑥生物进化论⑦电磁场理论⑧元素周期律
3.自然系统的演化过程?
(1)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2)自然系统的演化包含着前后相继的各种运动过程,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是临界点上新质的突然产生
(3)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辩证法重点
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技术基础。
2.马克思主义三大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三对关系
第一、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
第二、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第三、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2)人工自然观——作用、与中国梦结合
人工自然观的作用: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
第三、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统一:
(3)生态自然观——三大规律
生态系统规律:
第一、闭路循环规律:
第二、反馈调控规律:
第三、系统和谐规律:
3.科学实践
(1)科学实践
(2)科学研究中的机遇:
(3)观察中渗透理论:
第一、科学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不同的背景知识、不同的理论指导,甚至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可能对同一事物现象做出不同的观察结论。
第二、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语言记载了来自个体的信息,但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理论在科学中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测者有选择地接受外部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测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4.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和本质
(1)绿色设计及其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绿色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绿色设计包含产品从概念形成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处置的各个阶段,即涉及产品整个寿
命周期。它既着眼于人的当前需求,又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可持
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而传统的产品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当前需
求为目标,以产品是否顺利在市场上实现经济价值作为评价设计成败的标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1页
(书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
主要观点:
1、物质观
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
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
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
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观:(1)系统自然观:贝塔朗菲(系统论中的相关性原则,把握联系成为一般系统论的最关键的思想之一,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局化的,既是随机的又是系统的)(2)自组织自然观:自组织是在与自然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过程和体系。
2、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看看):(1)、产生原因:生态危机。 (2)、科学根据:生态学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3)、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自然界的构成:
(1)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
a、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界
b、人类观测所及(可直接或间接观测到的自然界),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手段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
(2)人工自然:a、人工控制的自然 b、人工培育的自然 c、人造自然物
4、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a、根据物质形态在某些基本特性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可以把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形态归结为实物和场这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
b、根据能否自我新陈代谢、能否遗传变异,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
c、根据物质形态的聚集状态,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划分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超密态等五
种聚集状态。
5、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系统性:
物质系统的含义:贝塔朗菲(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出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理解: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关系。
6、自然物质系统的类型:
a、从系统内进行的实际过程分类,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命系统
b、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答: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研究对象: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2、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展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人类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什么是系统?系统包含哪几层含义,系统的本质特征?
答: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
含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本质特征:1.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是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2.开放性: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现实的物质系统与外界环境都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3.动态性: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层次性: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2014-4-15)
1.自然辩证法包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
技社会论。
2.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
3.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承认了相对静止,但夸大了绝对运动。“人不能一次踏
进同一条河流”,错误,仅承认绝对运动,但否认相对静止。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
优点: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在中世纪神学自然统治长达千年之久,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
②它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③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不彻底性;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
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什么);(质的突破,吸取了其他自然观的优点,克服了其他自然观的缺点;加进了自然的特点;贯彻到了人类历史)
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技社会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7.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系统的存在(静态)和演化(动态)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
1.反馈与控制方法
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3.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4.归纳和演绎
(一)归纳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归纳推理不是必要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归纳是从与其情境密切相关的特定研究中得到在此情境适用的一般性结论。把归纳的结论推广到其他情境时需要注意其适用性。
(二)演绎
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结论的认识方法。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只要其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其结论就必然正确。在科学研究中,演绎常常用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
(三)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由于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但是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5.机械论
6.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7.反科学思潮
8.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
9.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
10.科学实验的特性
11.机遇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意义
在科学观察和科学试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科学研究有许多意外发现。在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
12.自组织
13.科学与人文文化
自然辩证法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科学与社会。
2,机械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基本观点,合理意义及局限性
[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基本观点]:1、机械的自然图景:伏尔泰“宇宙是一架大机器”,笛卡尔“动物是机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2、机械的实验生理学:嘴-钳子,心脏-发条,肌肉骨骼-绳子和轮滑系统,肺-风箱,肾脏-筛子和过滤器;
3、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是在牛顿力学的决定论原理上形成,如果知道物体初始的位置和速度以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就可以通过牛顿力学方程精确的导出未来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
4、著名的拉普拉斯假定:设想有这样一个智能生物,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实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无论是最大的天体运动,还是最小的原子运动,都将包括在同一公式里。对于这样的智能生物,没有什么事物是不确定的,过去和未来都会展现在他眼前。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按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生物都是必然性的存在,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合理意义]:1.按照物质运动和物质构成来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在反对神学的斗争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机械自然观成为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的通用观点。
3.后来由于科学进步和系统理论的发展,机械自然观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但至今仍然保持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以及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2)人类劳动的重要性。(3)近代科学的革命,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道,展示了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力量,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了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革命性)。(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独享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成果。(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学术界通常把古代自然哲学的诞生到19世纪4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的萌芽。第二阶段:自然科学与神学分庭抗礼,与哲学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自然科学通过自身发展,又开始回到与哲学相结合的轨道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创立者,恩格斯是主要的创立者。
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列宁发展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进入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两大理论成果,革新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理论发展观。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3.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定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辨证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辨证研究;三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两门学科都是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其联系:自然科学是各门以具体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揭示的都是一些特殊规律,以求得具体的科学结论为目的和宗旨;自然辩证法也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过程,研究各种形态物质的共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以揭示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最后做出哲学结论,以丰富哲学的一般原理。
二者的关系:⑴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科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原始自然观:突出特征是“拟人化”,即认为自然界像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生命力,存在喜怒哀乐。这种自然观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水平低下的必然结果。
自然辩证法重点
1、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
开放系统是与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特点:
开放系统的外部特征是存在输入和输出;
内部特征是不断破坏自身旧的物质组分,不断组建新的物质组分。
真实的世界都是开放的,孤立和封闭系统只是理想状态下的抽象物。
✧动态性
系统的动态性是指任何真实的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生到灭的过程。
现实的系统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表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特性或演化特性。自然科学和数学提供了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许多理论相方法。
按照科学追求普遍性的原则,动态系统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对稳定秩序的追求。
✧整体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质量关系(加和性):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功能关系(非加和性):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全息关系: 整体等于部分。
✧生物的全息性:DNA在生物个体中分布;
✧几何体的全息性:分形几何的自相似性;
✧社会的全息性:文化基因的复制和传统的统摄作用。
系统的特征信息:
特征信息是组成系统的个体共同具有的;
特征信息是系统环境不可知的信息。
整体性的新定义:整体性就是系统特征信息空间分布的全息性或对称性。
此处的全息性是指信息分布于系统所有组成单元;
这里的对称性指三维空间分布的对称性。在系统的空间范围内,沿任一方向移动一个周期,信息保持不变。
✧层次性
当我们沿空间大小或复杂性程度等维度展开对事物的认识时,发现在不同的范围内,事物遵从不同的规律,它们的性质在维度上表现出阶段性的变化。
系统的层次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保持不变的性质,并且在不同的区域系统的基本性质和规律不同。
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结石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收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结石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收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
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
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奠定
了理论基础。
3.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
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的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
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
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2、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
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4.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
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2、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二)科学的分类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他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只是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此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发生了全面变革。
(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