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种山豆根的鉴别和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山豆根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山豆根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山豆根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
张云方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1(23)12
【摘要】通过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显微特征研究山豆根的真品和伪品,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张云方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温岭 3175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相关文献】
1.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木蓝属植物的快速鉴别 [J], 何继祥;程静;许庆
2.山豆根与混淆品华东木蓝的比较鉴别 [J], 金佩芬
3.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J], 龙再根
4.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朱砂根的鉴别比较 [J], 林苗;李春
5.山豆根北豆根及混淆品的鉴别 [J], 贺立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赵真峰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5(31)3
【摘要】山豆根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味极苦性寒,主清热解毒、利咽、杀虫。

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本草求真》载:“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

”然而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用植物有20余种,其中就有北豆根药材。

北豆根始载于《中国药植志》,原名蝙蝠葛根,其性味苦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理气化湿之功效。

传统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等症。

【总页数】1页(P261-261)
【作者】赵真峰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中药房,浙江乐清32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相关文献】
1.北豆根、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比较分析
2.山豆根与北豆根物理性状及应用鉴别研究
3.山豆根与北豆根的中药饮片应用鉴别
4.红外三级鉴定法快速鉴别山豆根和
北豆根5.北豆根和山豆根的中药饮片鉴别对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木蓝属植物的快速鉴别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木蓝属植物的快速鉴别
1 m ,浓 氨试 液 0 2 i 0l .n l,振 摇 1mn 5 i,滤 过 ,滤 液 蒸 干 ,残 渣 加 三 氯 甲烷 0 5 l 溶 解 ,作 为 供 试 品 溶 液 。另 取 苦 参 .m 使 碱 和 氧 化 苦 参 碱 对 照 品 ,加 氯 甲 烷 制 成 每 1 l 含 1 g m各 m
1 山 豆 根 正 品
1 1 来 源 .
02~15m 。 外 表 灰 黄 色 或 灰 褐 色 ,栓 皮 易 鳞 片 状 剥 落 。 . .c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棕 色 ,术 部 淡 黄 色 。无 豆 腥 气 ,
味微 苦 。
22 2 性 状 鉴 别 要 点 :呈 圆柱 形 ,略 弯 曲 。外 表 灰 黄 色 或 .. 灰 褐 色 ,栓 皮 易 鳞 片 状 剥 落 。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棕 色 ,木 部 淡 黄 色 。无 豆 腥 气 ,味 微 苦 。
( 收稿 日 :20 . 2 2 ) 期 0 9 I 8
作 者 简 介 :何 继 祥 (9 4一) 男 ,副 主任 药 帅 ,主 要 从 事 中药 检 验 、中 成 药 质 量标 准 制定 工 作 。 16 ,
等 ,直径 0 7~ 15 m。表 面棕 色至棕褐色 ,有不规 则的纵 . .c
皱 纹 及 横 长 皮 孔 样 突 起 。质 坚 硬 ,难 折 断 ,断 面 皮 部 浅 棕 色 ,木 部 淡 黄 色 。有 豆 腥 气 ,味 极 苦 。
12 2 性状鉴别要点 :呈不规则 的结 节状 ,顶端 常残存 茎 ..
基 ,其 下 着 生 根 数 条 。根 呈 长 圆 柱 形 ,常 有 分 枝 。 表 面 棕
的混合溶液 ,作 为对 照品溶 液 。照薄 层色谱 法 试验 ,吸

山豆根种苗质量的分级指标探讨

山豆根种苗质量的分级指标探讨

山豆根种苗质量的分级指标探讨孙长生;朱虹;龙祥友【摘要】为给山豆根种苗的分级与质量判断提供参考,在对山豆根1年生种苗的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法对山豆根种苗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苗高、茎粗及叶数是山豆根种苗分级的主要指标.山豆根种苗可分成3个等级,1级苗:苗高≥18 cm,地径≥2.7 mm,叶数≥9片;2级苗:14 cm≤苗高<18 cm,2.3 mm≤地径<2.7 mm,7片≤叶数<9片;3级苗:10 cm≤苗高<14 cm,1.9mm≤地径<2.3 mm,5片≤叶数<7片.【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1【总页数】3页(P140-142)【关键词】山豆根;种苗;分级;质量标准【作者】孙长生;朱虹;龙祥友【作者单位】贵阳药用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7;贵阳药用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7;贵阳药用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山豆根为豆科槐属常绿灌木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是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为《中国药典》所收载,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用于治疗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和口舌生疮等症1]。

现代研究证明,山豆根还具有抗肿瘤、保肝和抑菌抗炎作用[2]。

由于我国医药工业用其作为原料,大量研制开发治疗肝炎的针剂(肝炎灵),咽喉肿痛的片剂以及抗肿瘤的中成药[3],加之分布较窄(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导致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工业化生产也面临停产。

为了缓解市场需求和保护其野生资源,贵州、广西等省已开始人工种植,山豆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苗需求量不断增加。

种苗质量是实现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基础和源头,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也是确保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前提。

目前有关山豆根种苗的快繁技术已有研究报道[4-6],但未见其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浅析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的鉴别与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对山豆根及其混淆品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进行对比鉴别,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从性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几方面进行对比鉴别。

结果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的基源、性状、药理、性味、归经与效用、临床应用均有区别,临床用药不可混淆。

结论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山豆根(土豆根)基源不同,成分有别,药理作用各有所长,性味、归经与效用也不尽一致,应各以其名药用。

关键词: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木蓝山豆根中药鉴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自古以来植物来源就比较复杂。

据文献记载,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物不下20种[1]。

除本文论述的几种外,民间尚有用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和百两金Ardisia hortorum Maxim.的根代替山豆根药用。

这种同名异物导致药物品种混乱的情况,必须予以纠正。

本文介绍其与北豆根等几种易混合的鉴别及应用。

1 山豆根基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饮片鉴别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直径~,厚 1~2mm。

切面皮部淡棕黄色至类白棕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棕色环纹或见有髓部。

周边棕褐色至暗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见图 1 。

成分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金雀花碱、安那吉碱(臭豆碱)、槐醇、山豆根碱、山豆根二醇碱等生物碱和广豆根素(柔枝槐酮)、广豆根酮、环广豆根素、环广豆根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及苯丙素类、三萜、甾醇等。

药理抗肿瘤水提物灌服或腹腔注射对多种实验性肿瘤(小鼠U14、肉瘤180、大鼠吉田肉瘤、腹水及实体肝癌等)有抑制作用,苦参碱 mg/kg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 S180有效,氧化苦参碱作用更强( mg/kg),都是肿瘤细胞代谢的直接抑制剂。

本品对肿瘤乏氧细胞有选择性毒性,提示对放疗、化疗抗拒和肿瘤转移复发者效果更好。

山豆根

山豆根

·19·山豆根Shandougen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TONKINENSIS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

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有豆腥气,味极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10数列细胞。

栓内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

栓内层与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方晶。

(2)取本品粗粉约0.5g,加三氯甲烷10ml,浓氨试液0.2ml,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参碱对照品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 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µl,对照品溶液4~6µ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斑点。

【含量测定】取本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滴加无水乙醇-浓氨试液(3:2)混合溶液1ml使湿润,放置30分钟后,加三氯甲烷80ml,加热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三氯甲烷并浓缩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33批市售山豆根质量分析

33批市售山豆根质量分析

33批市售山豆根质量分析邬丽琴;陈倩倩;潘竟海;李慧;王娜【摘要】目的:对33批次市售山豆根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从性状和含量测定两方面研究山豆根的质量.结果:33批次山豆根均为饮片,其中有18批次性状不符合药典要求,还有5批掺有其他物质.结论:山豆根混用的问题较为严重,还有一些掺假的情况.【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9(016)008【总页数】3页(P12-13,133)【关键词】山豆根;质量分析;性状;含量测定;混用【作者】邬丽琴;陈倩倩;潘竟海;李慧;王娜【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巴彦淖尔015000;巴彦淖尔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巴彦淖尔015000;巴彦淖尔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巴彦淖尔015000;巴彦淖尔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巴彦淖尔015000;巴彦淖尔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巴彦淖尔0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为常用中药材,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治疗[1]。

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心律失常等生理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某些肿瘤[2]。

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豆根的药用价值凸显,日益受到世人青睐,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从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本文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从性状和含量测定两方面分析评价山豆根的质量,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1.1 仪器: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Precisa92SM-202A电子天平。

1.2 药材:山豆根样品(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零售药店和药材批发企业,样品批号和产地详见表1),苦参碱对照品(110805-201709)、氧化苦参碱对照品(110780-201508)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

山豆根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程钱

山豆根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程钱

山豆根中的三萜类成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研究报道较多,多为齐墩果烯型(oleanene),个别为 羽扇豆烷型(lupinane)[17],目前已发现 16 个三萜类, 包括 subprogenins A~ D 等,16 个三萜皂苷类 [3],包括 subprosides IV~ VII[21] 等。部分典型三萜及三萜皂苷
H OH
glu
H OH [19]
3
sophoraflavone A H OH glu-glu-rha- H OH [19]
4
sophoraflavone B H OH
H
H O-glu [19]
5 luteolin-7-glucoside OH O-glu
H
OH OH [20]
1.3 三萜及三萜皂苷
China;2.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Fujian,China)
Abstract:Radix et Rhizoma Sophorae tonkinensis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and endangered medical plant,which has rich medical functions and toxic effects so that it has been paid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aims at reviewing the recent literatur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oxicological effects as well as quality contro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integrate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bioactivity,quality control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滇豆根论文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4种“山豆根”的性状、显微鉴别和山豆根与木蓝根的薄层色谱鉴别,并对四种“山豆根”的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山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但是这种正品山豆根的中药饮片近几年越来越少,现在运用最多的“山豆根”是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多种植物的根(简称木蓝根,下同)。

除此之外,《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北豆根和《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收载的滇豆根,在医疗单位均作“山豆根”使用。

笔者现对这4种山豆根的鉴别及质量分析简述如下。

1 4种山豆根的性状鉴别 1.1山豆根根呈长圆柱形,直径0.5~1.5cm。

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

质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

有豆腥气,味极苦。

1.2木蓝根根呈圆柱形,常有分枝,直径0.2~O.7(~1.2)cm。

表面灰色、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时栓皮呈鳞片状剥落,有横长皮孔。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灰棕色,木部黄白色。

气微,味微苦。

1.3北豆根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分枝,长可达50cm,直径0.3~0.5(~0.8em)。

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无明显的节,常有须状细根,外皮易剥落。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木部淡黄色,中心有髓。

气微,味苦。

1.4滇豆根根茎呈圆柱形,常有分枝,长2~7em,直径0.3~0.8cm。

表面棕褐色,具数个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长0.5~2era。

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绿黄色至暗黄色,角质样,有光泽。

气微,味苦。

2 显微鉴别2.1山豆根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外侧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继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

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

木射线宽1~8列细胞,木纤维成束,多与导管相间排列。

2.2木蓝根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细胞壁增厚成石细胞状。

皮层和韧皮部均有纤维束散在,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皮层内有的可见石细胞。

木质部宽广,木射线宽1~5列细胞,木纤维发达,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2.3北豆根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其下面常有数列木栓细胞断续排列。

皮层内有的可见单个石细胞散在。

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新月形。

维管束外韧型,间断排列成环。

髓部宽广。

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棒晶或针晶。

2.4滇豆根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皮层内可见根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维管束外韧型,间断排列成环。

髓部宽广。

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无草酸钙结晶。

3 山豆根与木蓝根的薄层色谱鉴别 [1][2]下一页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山豆根项下[鉴别](2)检验:分别取山豆根和木蓝根粗粉各0.5g,分别加三氯甲烷各10ml,浓氨试液各0.2ml,振摇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各加三氯甲烷0.5mI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参碱对照品和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分别吸取山豆根和木蓝根供试品溶液各2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山豆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木蓝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

[!--empirenews.page--] 4 4种山豆根质量分析 4.1山豆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其植物来源为豆科槐属
《中国药典》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g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这是正品山豆根。

规定山豆根薄层色谱鉴别必须检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并规定氧化苦参碱含量不得少于0.40%。

4.2木蓝根《中国药典》和《云南省药品标准》均未收载,其植物来源为豆科木蓝属(Indigofera)多种植物的根。

据《中药鉴定学》记载,在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曾用本品作山豆根用。

现在我市大多数医疗单位使用的山豆根就是这种木蓝根。

笔者按《中国药典》山豆根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检验过多批木蓝根,大部分未检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仅少部分检出微量的氧化苦参碱。

木蓝根与山豆根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木蓝根植物来源、性状、鉴别等均不符合《中国药典》山豆根之规定。

按照《药品管理法》,
木蓝根充山豆根销售和使用,应作假药论处。

4.3北豆根和滇豆根北豆根《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本品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

滇豆根《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收载,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Maxim.)Ulbr.的干燥根茎。

北豆根是我国北方的习用品,滇豆根是我省的习用品。

山豆根、北豆根和滇豆根分别来源于三个不同科的植物,其化学成分不同,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均不完全相同,应作三种不同药物分别使用。

近年来普遍把山豆根、木蓝根、北豆根和滇豆根统称为“山豆根”使用的混乱现象,应予以彻底纠正。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记载,山豆根有毒,用量3~6g。

北豆根有小毒,用量3~9骱滇豆根《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第一册未记载有毒,规定用量3~9g。

实际上滇豆根是有毒的,笔者曾做过山豆根、北豆根、滇豆根和木蓝根的毒性试验,在这4种山豆根中,滇豆根的毒性最大。

因此,在临床使用滇豆根时,一定要严格掌握用量,以防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