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优质版推荐)

鉴赏评价
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 金色花——印度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其舍 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 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 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 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 所以居处子也。”复徙居学宫 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 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 子矣。”遂居。
总结
孩子对妈妈的爱是美丽而圣洁的,只有金色花才 能代表这份真挚的爱;同样,妈妈对我们的爱也是美 丽而圣洁的。让我们感谢妈妈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 也像作者一样大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吧!
结构图示
金色花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让妈妈嗅香
三次嬉戏 投影于书页 牛棚中现形
母子对话——我不告诉你
回报母爱
荷叶·母亲
整体感知
1.学习了体裁和作者,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 听课文的朗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调皮的孩子、美丽的妈妈、绽放的金色花…… 2.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变成金色花后,他又干了哪 些事情呢?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将小小的影子投在妈妈的 书页上;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妈妈的孩子,求妈妈讲 故事……
天气情况
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红莲 雷声大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 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 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
写作背景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得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生命力。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繁密”写出了雨下得急,“攲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 子。
品味诗意
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 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的 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语言活泼、口语化
典雅和书面化
人物形象 可亲可敬 沉静、美丽、慈爱的母亲 呵护心灵、保护孩子的母亲
仿写抒怀
示例:
• 母亲,如果我是幼苗,你就是春雨,用母爱浇灌我成长。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作业布置
1、朗读泰戈尔的《榕树》和冰心的《笑》给你的 同学听。
2、试着写一段清新雅致的文字。(绘景、记叙均 可,字数不限。)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 植物有何深意?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纯洁美丽。诗人借金色花表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红 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表 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朗读课文
➢ 听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标
画朗读符号,在自己认为必要的地方写上朗读提示语,然后朗读课文。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朗读课文
➢ 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
这首诗朗读的语速应“舒缓”,以“喜悦、欢快、温馨、深 情”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对应的关键词句有“笑嘻嘻地”“ 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我的小小 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我不告诉你,妈妈”等。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
什么是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 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散文诗特点
篇幅短小; 生动形象、蕴含哲理;
具有浓郁的诗意。
金色花
散文诗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读准“祷告”“嗅”等字音;认识“沐浴”“罗摩衍 那”“花瓣”等生字;理解“匿笑”的词义。
表达出孩子的淘气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机要说灵的、话撒了娇。、调 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对话作者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 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 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训练朗读语气和节奏技巧,通过朗读

体会作者情感。(重点) 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借物抒情。(难
点)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情。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① 闻(气味) 嗅 ② 偷偷地笑 匿笑 ③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1) 花开的好预兆 花瑞
(2) 心情不畅快 烦闷
(3)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菡萏
(4)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
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徘徊
例句: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进去了。 (5) 倾斜,歪斜。 攲斜
师生对话—品析语言
体会下列语句蕴表含现的出孩思子想的感调情皮、。得意、骄傲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评和责问之意。 嗔怒的语气
原文中“我”是以调皮、撒娇的语气说话 的,删去称呼后,语气变得冷淡和不耐烦。
任务三:对比阅读,探究手法
两首散文诗同中有异,请每组从下面四个角度中 任选两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角度一:联想与想象 比较角度二:视角与口吻 比较角度三:象征和比喻 比较角度四:语言风格
思考: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 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请说说纸船象征什么。
纸船象征“我”对母亲的思念。
深沉、庄重、
同他背上的加起来, 担当
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
《荷叶 母亲》 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的荫蔽?
舒缓、愉悦、 赞美、感激
感情基调低沉内 敛时,语气是沉 重的,朗读时应 放慢速度;感情 基调欢快愉悦时, 语气是昂扬的, 语速可以适当加 快。感情基调的 确定与朗读的设 计,都应考虑文 章的情感表达。
主题
文章
领悟的契机
回馈的方式
《秋天的怀念》 母亲病逝,临终遗言 改变自己的状态来报答母亲
母爱
《散步》 《金色花》
母亲年老身弱,逐渐衰 老
陪伴、顺从、孝顺母亲
1 变作金色花来观察母亲 2 悄悄的陪伴、依恋母亲
《荷叶 母亲》 3 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4 赞美、感激母亲
任务二:朗读诗歌 品味诗意
找出《荷叶 母亲》的文眼,根据文眼确 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再探讨文章的感情基调 和朗读的语气、语调之间的关联
问题: (1)荷叶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
有关的往事? (3)作者为什么写风雨中的红莲? (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心中的
雨点”指的是什么?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其实就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 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总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感情基调 低沉 不安 担忧 感动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那么可否把 散文诗的题目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阐述。 不可以。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向红莲
倾侧并覆盖它,不离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 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 和歌颂。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都表现了母 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 、鲜活,而且有着鲜 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 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总结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
概念 内容 形式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篇幅短小,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 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7 散文诗二首 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7 散文诗二首  课件(共4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二、浏览课文,分析段落作用。 1.第2、3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 此处插叙与故乡园院里“莲花”有关的往事,说明了“我” 家与莲花有很深的感情,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莲花、以花喻人,从而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知识链接
对比的作用 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思想感情更深刻。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 诗人。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 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代 表作品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诗集《繁 星》《春水》等。
这首散文诗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 页图画》(《冰心全集 》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往事(一)》内容 丰富多彩,在艺术表现上,从细微处落笔,撷取生活 中的片段,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 题。这首散文诗就是一首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 的散文诗。
用鼻子辨别气味;闻: 嗅 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摇摆 偷偷地笑: 匿笑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作者链接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 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 《园丁集》《新月集》等。
文体常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 裁,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一般篇幅短小,融合了诗 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等特点。
比较朗读两首散文诗,填写下列表格。
比较维度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人物形象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朗读设计
结合对两篇课文的认识,进行对比阅读,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8张PPT)

7.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 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焦急的心情肯定越来越浓,一旦 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8.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 有虔诚的信仰。
B.徘徊
(1)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迷失方向,也比漫无目的原地( B )
的人走得快。
(2)我们要做到: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 A );面对决
战,不惧怕!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 B.《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选自《繁星》。 C.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著有《繁星》《春水》等。 D.泰戈尔,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 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7.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 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 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 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 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 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开放花瓣散香气
三次嬉戏 投影子在书页上 求妈妈讲故事
回报母爱
母子对话: 母子情深
拓展-泰戈尔经典语录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 知道我爱你。 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5.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6.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共29张PPT)

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共29张PPT)

合作探究:
1、朗读感悟,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
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 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朗读感悟,深入理解,体验情感。(先由学生圈点勾画,朗读品味)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
拓展提升: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 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 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 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示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 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 尔《告别》)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
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
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
课堂小结:
《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 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 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 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 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 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 ·七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 表达作用。(难点)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重 点)
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 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 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诗 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 感伤情调。1913年以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
语言描写:孩子的话语体现了孩子淘气、顽皮的性格,他 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母子的对话,充 满娇嗔、爱意和母子深情。
第⑧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体现了母亲不见了孩子,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 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也是 母亲对孩子“失踪”的嗔怪。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具有怎 样的特点?
孩子
妈妈
天真烂漫 调皮可爱 聪明伶俐
爱妈妈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虔诚
深入探究
泰戈尔为什么要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来比喻孩 子呢?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 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而且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同时 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 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象征 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
“假如”表明全篇文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 来写的,这个词是本文的文眼。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回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2、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
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3、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结构梳理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不出声
让妈妈嗅到花香
金 色
三次嬉戏 投影到妈妈读的书页上

跳到妈妈的面前恢复原形
回报 母爱
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 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妈妈
我பைடு நூலகம்
沐浴后做祷告 中饭后读书时 黄昏时拿灯去牛棚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跳到妈妈面前, 恢复 原形
4、结合④ ~ ⑦段的时间顺序描写,说说“我”与母亲的 三次嬉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第④段写第一次嬉戏,这是一次对母爱无私的回报。 孩子想为正在祷告的母亲做点什么,于是悄悄开放花瓣, 并散发香气让母亲闻到。这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 之一。
第⑤段写第二次嬉戏。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 为了不让正午的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而将自己的影子投在书 页上,从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第⑦段写第三次嬉戏。这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 为方式来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默读第八、九自然段: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背景链接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版)。郑振铎译,略有改动。此诗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 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 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 而实现民族自治。
课文解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 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 认识我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