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训练的类型、场地和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高原反应安全注意事项

高原反应安全注意事项

高原反应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人体为适应气压、氧气含量、干燥气候等变化而产生的生理反应。

为确保在高原地区旅行时的安全,以下是一些高原反应的安全注意事项:
1. 预防为主:出发前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2. 逐步适应:抵达高原后,尽量采取逐步升高的方式,避免快速到达海拔较高的地区。

3.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 饮食均衡: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5. 适当补充水分:高原地区气候干燥,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6. 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在高原地区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高原反应。

7. 保暖措施:高原地区温差较大,夜间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8. 随身携带氧气:携带便携式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

9. 了解急救措施:熟悉高原反应的症状及急救措施,如出现严重高原反应,能迅速救治。

10. 做好心理准备:保持乐观心态,充分了解高原反应,增强战胜高原反应的信心。

11. 及时求助:遇到高原反应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寻求当地医生或救援机构的帮助。

12. 遵守景区规定:遵循景区的安全规定,避免盲目探险,确保自身安全。

综上所述,高原反应安全注意事项包括预防、逐步适应、充足休息、保持饮食均衡、补充水分、减少剧烈运动、保暖、随身携带氧气、了解急救措施、做好心理准备、及时求助和遵守景区规定等。

在高海拔地区旅行时,务必重视高原反应,确保自身安全。

浅谈速度滑冰的高原训练

浅谈速度滑冰的高原训练
右。
第 4次 : 是 赛 前 的 训练 阶 段 。安 排 在
1 ~1月 ,以专项 负荷为 主的训练 ,逐步达 1 2 到最 佳 状 态 。
2 2 高原训练课 的安排特点 . 2 2 1 课 的 准 备 活 动 : 准 备 活 动 的 时 间 .. 应 比 平 原 要 长 些 , 但 强 度 应 低 些 。 这 是 为 了 不使 神经肌 肉系统 过分疲 劳 ,防止 大量 无氧 代 谢 物 的 堆 积 而 导 致 降 低 训 练 课 基 本 部 分 的 效 果 。准 备 活 动 可 由三 部 分 组 成 : 1~ 1m n 0 8 i 陆 上 一 般 性 准 备 活 动 ;2  ̄ 2 m n 上 准 备 活 0 5 i冰 动 ; 1 ~ 1 m n 上 专 门练 习 ( 调 性 和 技 0 5 i冰 协 术 练 习 )。 由 于 在 高 原 环 境 中 练 习 , 机 体 恢 复 过 程 变 慢 ,应 相 应 增 加 各 项 练 习 的 间 歇 时
习。
高原训练 时 间跨度取 决于高 原所在 地的 地域 、 时差 、气候 以及 高原训练 的 目的和任 务 。其时 间跨 度可 掌握在 3 周之 间 ,其训 ~6 练时 间应于重 大 比赛 前i ~2 天结束 。理想 8 1 的 时 间 跨 度 为 1  ̄2 天 。 8 8 训 练 实 践 表 明 , 运 动 员 对 高 原 训 练 的 适 应 程 度 与 “ 龄 ” 密 切 相 关 。一 个 人 去 高 原 山 的次 数越多 ,时 间越 长 ,对 高原环 境 的适 应 就 越 容 易 ,适 应 时 间 就 越 短 。 速 滑 运 动 员 每 年 在 高 原 训 练 的 最 佳 次 数 是 是 3 5 ,平 均 ~ 次 以3 次为宜 。国际著名高原训练专家们 认为, 理想的高原训练高度 为海拔 1 0  ̄2 0 m ( 8 0 4 0 田 径 中 长 距 离 训 练 高 度 ) , 如 计 划 参 加 在 中等 高原的 重大 比赛 ,作全 年训练 周期安 排时可 安 排 3 5 高 原 训 练 , 至 少 为 2 3 。通 常 ~ 次 ~ 次 做 如下 安排 : 第 1 : 4 5月 在 过 渡 期 或 准 备 开 始 次 ~ 阶 段 。在海拔 1 0 ~ t 0 m 0 0 0 的高度 , 时间为 3

高原反应的防治

高原反应的防治

如何正确进行适应性锻炼
如果您平时一直坚持锻炼那再好不过。对那些疏于锻炼 的人建议至少提前一个月进行适应性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 通过全面的心肺功能锻炼和力量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力。
登楼锻炼耐力——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腿脚力量。每天一到 两次,每次累计爬15层楼左右。 游泳锻炼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每周不少于三次,游泳距 离逐渐增加,每次游程最好不少于800米。 慢跑锻炼耐力——如有条件最好每天晨起坚持慢跑半个小时。 器械练习——刚开始锻炼一定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可以选择 功率自行车、登山机等器械练习保护好膝关节。
二、气温:①与海拔高度有关:由于大气的热源 位于地面,所以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 1000m ,气温平均降低约 6℃。②与 太阳辐射有关:太阳直射的阳面热而阴面凉。③ 与风速大小有关。 三、湿度:大气中的水汽压与温度、海拔高度及 距海岸线的远近有关。气温越低、海拔越高、距 海岸线越远,水汽压越低。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 增加而降低,在海拔 2000m 高度降低一半, 4000m 只有1/4,6500m只有1/10。
心理准备
身体准备
1、严格体检 2、正确锻炼 3、日常用品的准备
心理准备
初入高原出现轻度高原反应是正常的机体调节, 度过适应期多可自愈,不必过分担忧。 各种高原病都可防可治不必过度紧张。 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 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 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高度紧张的人,反而会加 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 愈时间延长。 进入高原前,可向有高原生活经历的人咨询注意 事项, 1、轻度低氧时,大脑皮层下中枢受低氧损害较轻,皮质 功能紊乱以兴奋过程占优势。表现为兴奋性增高、欣快感、 情绪激动、失眠、幻听、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首先是智 力减退,表现为记忆、理解、思维、判断以及注意力等神 经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程度与海拔高度及上升 速度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到达1 500 m时可出现轻微智 力障碍,到达3 000 m时,许多人智力逐渐下降,但能完 成已熟练掌握的操作。感觉开始减退,视觉和听觉出现偏 差。呼吸、心跳加快等。

【游泳高原训练中几点问题的认识】游泳高原训练伤害

【游泳高原训练中几点问题的认识】游泳高原训练伤害

【游泳高原训练中几点问题的认识】游泳高原训练伤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已经注意到在高原环境中人体能够对低压缺氧的刺激产生适应,而且通过对运动训练也能够使运动员在此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竞技能力。

后来通过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证明,这种使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的做法,的确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尤其是1968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之后,高原训练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

因此,我希望能通过本文对其中某些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使大家对这种训练方法能有一个更为科学的认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高原训练服务比赛。

一、高原训练简介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缺氧训练。

在高原低压缺氧的环境下,通过高原缺氧和负荷缺氧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抗缺氧的重适应变化。

二、高原训练中选择适宜高度和纬度的问题(一)选择适宜高度时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对高原训练中海拔的选择随着各国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多样化起来。

从理论上以及有关实践研究的资料来看,1760m是最低高度,在这种海拔同度上,红细胞(Rc)、血红蛋白(Hb)等生化指标开始明显升高。

但当运动员从2366m进入3200m时,训练强度降低,生理反应明显加大,表现为最高心率不高,感觉走不动,头痛,乏力。

尤其是来自平原的运动员在3200m的第3天,其训练强度继续降低,头痛无力,高原反应强烈;而来自高原的运动员此时训练强度已经可以提高,最大心率也有所回升,心率恢复得也较快,机体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消除。

这说明高原运动员的适应能力要强于平原运动员。

但无论怎样,我们必须认识到,在3000m以上的高原训练确实有着不少不利影响,因为大量关于高原训练中海拔的研究文献里都承认一点,即高度越高,能进行的训练的量和强度就会越小。

并且,国际运动医学会在1974年墨尔本举行的第12届运动医学会议上通过决议指出:“对超过2286m的高度的训练要给予密切注意,并禁止在3048m以上高度的地区举行比赛”。

高原地区注意事项

高原地区注意事项

高原地区注意事项高原地区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地理环境与平原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在前往高原地区旅行或长期居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准备充足的衣物:高原地区气温变化大,白天温暖,夜晚寒冷,所以要带够一定的保暖衣物,如厚外套、羊毛衫、长袖衣物等。

2. 注意适应气候:刚到高原地区时,可能会出现氧气供应不足而导致缺氧的情况,这就需要逐渐适应。

一开始可以减少步行活动并及时休息,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饮食健康: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所以要注意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4. 防晒: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容易导致皮肤晒伤,所以要在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佩戴太阳镜、帽子等,保护皮肤和眼睛。

5. 避免饮酒和吸烟: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饮酒和吸烟会加重身体负担,影响健康。

因此,要尽量避免饮酒和吸烟,保持身体健康。

6. 注意防寒保暖:高原地区夜晚温度较低,容易导致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出门前要合理穿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7. 小心腹泻:高原地区水质较差,容易引起腹泻。

在饮用水和食品上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8. 遵循健康生活习惯: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空气稀薄,容易发生火灾等事故。

因此,要注意遵循健康生活习惯,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使用火源和参与危险活动。

9. 注意上下山行进:高原地区地势复杂,山区往往比城市气温低,山间气候变化大,需要注意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行山。

10. 减少高原反应:部分人到达高原地区后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如头晕、头痛、恶心等。

可以通过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和用药的方式减轻高原反应。

总之,到高原地区旅行或长期居住,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确保自身的健康。

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资源,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确保旅行的顺利和安全。

高原训练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

高原训练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
2 0 1 3 年1 2 月
第1 2 期
体育 世界
高原训练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
付善 民
摘 要 : 以文献 资料 法 为主 ,对 高原适 应 的 生理 机 制进行 了阐述 ,对 高原训 练 法的 三种 主要模 式进 行 了分析 ,总 结出了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 :海拔 高度、高原训练的周期和每天的高原暴露时间,提 出了进行 高原训练
以最大有氧供能频率跑步时 ,代谢系统不能生产与平原 样多的氧 ,也就不能保持与平原一样 的速度。并且 , 以任何速度在高海拔地 区跑步都 比相同速度在平原跑步 的强度要大 。如果没有考虑到这层因素 ,在高原训练的 运动员可能会 因训 练恢复不充分 ,更 易出现过度训练。 当以上所有 因素都综合考虑进去之后 ,运动员返 回平原

浓度差驱动机制 ,这使氧气进入血液循环进而运输至工 作肌 肉较为困难 ,结果导致依靠有氧代谢 的运动项 目在 高海拔地区运动成绩不及平原水平 。长期居住高原 ( 低
氧) 环境可使身体产生适应 ,通过一定的生理机制 ,最
参加比赛时,可能会发现成绩表现不如预期。 “ 高住高训”的消极作用便被更 为先进的 “ 高住低 训 ”理念所替代 。 “ 高住低训 ”模式指运动员居住在低 氧环境 ,而训练在平原环境。这种模式可 以在海拔变化 明显 的地理环境 中实现 ,居住在高海拔的运动员每周都 可以到低海拔地 区完成重要的训练。 这种模式真正实现 了最大摄氧量条件下的跑步强度
以前 ,海拔模 拟器仅被经济条件较好的精英运动员 和实验室所采用 ,现在更多价格在运动员承受范 围内的 海拔模 拟器 ,被不同运动能力 、运动背景的运动员所采 用 。一些模拟器通过降低舱 内气压来真正模拟高海拔的 低氧条件 ,而有一些只是简单 的降低氧气量而气压没有 任何改变。这种正常气压下的低氧与高海拔低氧并不完 全一样 ,但最终都产生相同的生理反应 。 3 . 高原训练的风险 实际的或模拟 的高原暴露都会带来一定 的风险 ,甚 至有些还有生命危 险。对那些决定上实地高原的运动员 和教练员来说 ,熟悉这些 高原反应的症状 ,对减小不利 影响的风险至关重要 。大多与海拔相关 的疾病都是 因为 海拔升高过快 ,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习服 ,如果不能适 应就要降低 高度 。轻度的头部不适或头疼都可能导致严 重后果 。总体来说 ,海拔模拟器如果运用恰 当还是相对

试论速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试论速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试论速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一、对高原训练的一般认识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时,肌体要承受运动氧气和高原缺氧的双重缺氧。

从生理和机能的反应看,在亚极量的运动条件下,血乳酸差不多比平时高出一倍。

高原训练因气压低,使运动员承受的负荷增加,在与平原同样的负荷条件下高原血乳酸值就高出2~6mmol/L。

在高原做连续的间歇训练,乳酸值可比平原训练高一倍,这反映了无氧代谢(乳酸性)供能百分比的增加。

它是一种耐受高乳酸的训练,在海拔1 890m高度,含氧量为平原的82%,刺激糖酵解的代谢达到高峰。

高原训练负荷的安排非同异常,更容易把身体承担的负荷推到极限和边缘,高原训练主要是为了达到平原所难以达到的乳酸强度,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耐乳酸的能力。

高原训练按高度可划分为3种类型:a.一般高度(海拔1 000~1 200m),这种高度上空气的含氧量仅减少10%左右,因此对身体的刺激不大,再此高度上达不到真正的高原训练要求。

b. 较佳高度(海拔2 000m左右), 从1 800m到2 300m都可列入此等高度范围。

c.过高的高度(海拔2 800m以上)现已经不采用。

我国速滑项目所采用的高原高度是1 600m(吉林省长白山高原训练基地)。

在此高度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高原训练效果,又可减少高原训练的许多负面影响。

二、高原训练对肌体的影响及其作用高原训练对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影响。

从上高原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均有增加,在山区红细胞一般为每立方毫米血液500~600万,血红蛋白为16~19g/dl。

曲线的高峰出现在下山后的一两周,红细胞最高达800万,血红蛋白为20g/dl;由于增加了运氧的工具有利于组织内氧的供应,因此,这也是适应高删的代偿技能之一。

同时,在高山上血红蛋白对氧的饱和度降低,氧离曲线右移,这样血红蛋白载氧就更容易了,有利于呼吸。

红细胞增加的原因是因为在缺氧初期是由血库(肝、脾)中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液,在高山停留时间加长,刺激造血器官增生红细胞,因而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上高原之前注意事项

上高原之前注意事项

上高原之前注意事项上高原前的注意事项高原,指的是海拔较高的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被称为高原,如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脉等。

去高原旅行是很多人的梦想,但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平原地区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上高原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注意事项,以确保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做好身体检查。

由于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对人体的适应能力有一定要求。

因此,在上高原之前,最好去做一次身体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确认自己是否具备上高原的条件。

特别是有心肺疾病、高血压、贫血等疾病的患者,应该慎重考虑是否适合上高原。

其次,做好气候和环境的适应。

高原地区的气温和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大,阳光强烈,气压低,紫外线强。

因此,在上高原之前,要了解目的地的气候特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如带好太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物品,以防止受到高反、晒伤等不适。

另外,高原地区缺氧,人体代谢增加,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

再次,做好适应训练。

由于高原地区的缺氧环境,人体的心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高反、头晕等不适症状。

为了减少这些不适,提高上高原的适应能力,可以提前进行适应训练,如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准备好上高原的身体条件。

最后,做好药物和保健品携带。

在上高原之前,最好带上一些常用的药物和保健品,以备不时之需。

比如,止痛药、感冒药、抗高反药物等,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保证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还可以携带一些保健品,如葡萄籽提取物、维生素C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上高原是一次很美好的体验,但也需要我们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确保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高原的美景和文化。

因此,对于准备上高原的朋友而言,这些注意事项必不可少。

希望大家能做好准备,在高原之行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n B - , t ,最大 有氧 能力 ( V O2 ma x J下降约 1 5 %一2 0 %( Cl a r k , 2 0 0 7 ;R o c k 和C y me r ma n ,1 9 9 8)。高原训练开始后 的几天
到几个 星期 ,持 续发 生一 系列 生理 适应 过程 ,不仅 帮助身体 更
1 . 2高住低练 ( I . H T L)
这种 高原训练 形式 因1 9 9 7 年美 国的大学长跑 运动 员所做 的实验 ( L e v i n e和S t r a y) 而风靡 一时。该实验将运动 员分为
3 组 :对照组在平原生活 ;L H T H 组在海拔2 5 0 0 m的高度生活
去大学餐厅 ,较为方便 。
低海拔高原环境下增加红细胞和其他血液指标成为可能。 以上 提到的澳大利亚高原训练场地均适合长距离项 目运动 员。 最常犯 的错误是 ,训练时教练员集 中在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与 训练 ;L H T L 组只在2 5 0 0 m的高度生 活 ,而回到1 2 0 0 m的 高度训练 。结果显示 ,L H T L 组训练效 果最 好 ,5 0 0 0 m的测试
成 绩在 3 个组里最好。研究人员认为 ,L H T L N练法的优 势是提 高了训练质量 ;然而 ,该模型在逻辑方面受到挑战 ,因为高住
T 胃
一 戳 繇
l‘ V - o. t -用 ‘朋
自1 9 6 8 年 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奥运会 在海 拔2 2 0 0 r n 的墨西哥城 举行 以 来 ,世界各地 的科研人 员、教 练员和运 动员就被 高原 生活 、高 原训练所带来 的效果 深深 吸引。最典 型的就 是 ,来 自于东非大
练法那样的生理 适应 水平 。
2高原训练的原理
许 多高原反应 出现在运 动员第 1 次进 行高原训练 时 ,有时
在 休息状 态下 也会 出现 ,如肺通 气增加 、心率 加快 、血 浆容 量 降低 等。一旦高原训练开始 ,肺通气的增加感觉更加 明显 ,
任 何跑 步速度 下对 无氧能 量的依 赖都在 增加 ,当运 动负 荷增
好 地应对 高原 环境 ,而且提 高 了在 平原 地区的跑 步 能力 。主 要 的适应 性反应 包括血 红蛋 白总量 增加 、红细 胞数量 增加 、
q O2 ma x 提高等 。另外 ,还有其他一些 训练导致的反应 ,包括
肌 肉中葡萄糖转运能力、氧利用率和酸碱 缓冲能力的改善等。 这 些效 果直 接导致跑步经济性 的提高。 相关实验显示 ,为 了获得红细胞的增加和其他关键指标的 提高 ,必须有足够 的海拔高 度刺激。一般认为 ,在2 0 0 0 m以 上的高原停 留2 周 ,可 以提 高高原 比赛 的竞 技能力 ;如果 为 了
低 练的海拔高度 ,以及远离低氧刺激的时间产生的高原效果丢 失与低 练质量提 高效果之间的权衡 都需 详细 测量 。 现在 ,模拟 高原环境 的房 间和帐篷等设施不 断涌现 , “ 把 高原搬 回平原”成为这些产 品的标识。这些设施通过氮稀释或
提 高平原 比赛 的竞 技能力 ,则需要停 留至 少3—4 周 。澳大利 亚的高原训练海拔较低 ,如佛 斯奎克山为1 6 0 0 m,落溪/ 帕里
境下 ,对运动员 的高原刺激会持续不断 。如果海拔太高 ,训练 强度和训练质量就会 出现下降 。因此 ,实践过程 中理想 的高住 高练海拔是1 8 0 0~2 5 0 0 m,但大部分 高原训练 的海拔高度都
低 于此。有报道称 ,1 6 0 0 m是最低 的能够在几 周时间内显现 出高原效果的海拔高度。
学都 配有高原 房间 ,能 够容纳 1 0~1 6 名运动 员。此外 ,目前
市场上 出现 了很多新型 、有效且安全 的高原模拟帐篷 ,对于考 虑增加高原效果的人也是理想的选择。
每年世界各地 的大批运动 员都会选择 到高原地 区训练 ,期 望获
得更好 的运动成绩 。那么 ,什 么原 因让高原训练如此特殊 呢? 本文参考 以往 的科学 实验及教练 员和运动 员的训 练经验进 行分
榭 山谷是 1 6 0 0~1 8 0 0 m,斯 雷德宝是 1 3 5 0 m。 随着测试红 细胞手段的提高 ,以及高原训练时间段划分的细致 ,使得在较
是一个大 学城 ,所 以,可 以提供 综合 的跑步场 、泳池 、咖啡馆 和餐厅 、电影 院等。在这里 ,最好 有辆车 ,因为需要来往 于不 同的训练场地 。但 在此住宿较贵 ,通 常是旅馆形式 ,饮食 可以
少有数据显示高水平运动员可 以从该方法 中获益。此外 ,间歇 低氧训练 的暴露时 间往往较短 ,不足 以产 生像 L H T H或L H T L  ̄ ! I l
1高原训练 的类型
1 。 1高住高练 ( / H T H) ( 传统 高原训练 法 )
高住 高练是 最早 的高原训 练方法。运动 员生活、睡觉 和训 练都在 高原地 区 ,~般维持 2~4 周。 由于一直暴 露在 低氧环
裂谷 海拔2 2 0 0~2 7 0 0 m地 区的肯 尼亚和埃塞俄 比亚的优秀 长跑运动 员 ,在 中长跑项 目上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绩 。如今 。
氧过滤等方法营造低氧环境 ,在正常气压 的情况下模拟 了高原 环境 。重 要的是 ,需要足够 的暴露时 间 ( 一般 > 1 4 h / d) 才会 出现生理适应 。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体育学 院和维 多利亚大
析。
1 。 3间歇低氧训 练 ( I H T)
也称低住高练法 。这种训练手段近几年获得推崇 ,尤其是
团体性项 目,在指定赛季 的每周都进行低氧刺激。既定 的跑步 速度下 ,低氧对血液氧运输系统的压力较高 ,因此产生生理适 应。尽管 目前该方法比较流行 ,但也存在很多 问题 ,例如 ,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