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精品课程
《采煤概论》课件

采煤生产成本控制是降低煤炭生产成 本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采煤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式,降低采煤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
采煤生产管理
采煤生产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 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通过科学的管 理手段,提高采煤生产的效率和安全 性。
采煤生产中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概述
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采煤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以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管理方式。
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开采成本。
03
绿色开采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得绿色开采成为采煤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
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减少采煤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
开发利用。
采煤技术的前沿研究
无人开采技术
无人开采技术是当前采煤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采煤工作面的无人化作业,提高 采煤效率和安全性。
采煤技术的重要性
总结词
采煤技术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采煤技术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煤技 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煤炭运输、煤炭加工和火力发电等。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采煤技术 也在不断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 的协同工作,实现对采煤生产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采煤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支 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采煤工艺流程
采煤概论课件

采煤概论课件一、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课件旨在对采煤的基本概念、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对采煤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采煤的基本概念1.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指地下蕴藏的煤炭储量和可采储量。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
2.采煤方法采煤方法是指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矿井地质条件、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煤炭开采。
常见的采煤方法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
3.采煤工艺采煤工艺是指从煤炭资源勘探、矿井建设、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到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环节。
采煤工艺的合理选择和优化对提高煤炭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采煤方法及工艺1.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是指在地面直接挖掘煤炭资源的一种采煤方法。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浅、地质条件简单、煤炭质量较好的地区。
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煤炭资源浪费等问题。
2.地下开采地下开采是指在地下挖掘煤炭资源的一种采煤方法。
适用于煤层埋藏较深、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质量较差的地区。
地下开采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生产成本高、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3.采煤工艺流程(1)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查明煤炭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等情况。
(2)矿井建设:根据勘探结果,设计矿井布局,建设矿井井筒、巷道、硐室等工程。
(3)煤炭开采:采用合适的采煤方法,进行煤炭资源的开采。
(4)煤炭洗选:对开采出来的煤炭进行洗选,提高煤炭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5)煤炭销售:将洗选后的煤炭销售给电厂、钢铁厂等用户。
四、采煤安全注意事项1.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3.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采煤概论一、二章

主要问题:
1、资源保障程度偏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2、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3、对煤炭生产开发缺乏统一规划 4、煤炭资源生产开发过程中的浪费和破坏问题仍然十分
严重
5、煤矿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6、煤矿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尚未得到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7、煤炭生产科技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8、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生产矿区生态环境污染和
第一章:煤炭工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世界煤炭工业概况
能源对一个国家及其世界经济地位的发 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人均能源消 耗量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 的高低。目前,世界59亿人口中的1/4生活 在发达国家,其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总能耗 的2/3,而不发达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在迅速 上升并将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
《采煤概论》讲义
第一章:煤炭工业基本概况 第二章:煤矿地质
李志华
绪论
煤炭是现代世界五大能源(石油、煤炭、天然 气、水电、核能)之一。
我国是世界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种齐 全,分布面积广。
历史记载: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应用煤炭最早 的国家之一。
《采煤概论》是一门系统介绍煤炭工业概况、 煤矿生产建设专业技术知识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主 要包括煤矿地质基础知识、井田开拓、井巷工程和 采煤方法专业基础知识,矿井通风与煤矿安全等方 面知识。
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重点(共五则)

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重点(共五则)第一篇: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重点一、题型填空(1分×20题=20分)名词解释(2分×5题=10分)简答(6分×5题=30分)问答(10分×4题=40分)二、复习题1.填空2.名词解释地质作用、煤系、井田开拓、阶段、石门、上(下)山、井底车场、普氏系数、最小抵抗线、迎山角、支承压力、初次(周期)来压、采场、采煤工艺、采煤系统、采煤方法、通风阻力、3、简答及问答煤形成的条件及类别;地质作用;井田开拓形式比较;矿井运输、通风、运料等。
掘进作业线、巷道断面确定过程、常用的巷道支护形式;巷道断面如何确定、特殊凿井;常见的巷道支护形式上下山位置及优缺点、适用条件;工作面回采横三区和竖三带、回采工艺、回采工作面主要设备及用途、初次来压、放顶煤开采的优缺点、支架的形式;支承压力、周期来压;煤矿五大灾害及其预防措施;煤矿通风方式、风机类型等、矿井瓦斯类别及判断标准、矿井火灾过程、矿井水特点及治理方法等。
通风构筑物煤矿电器设备、压风设备、矿井提升与运输装备第二篇: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专业采煤概论第一章1.内力地质作用分类:包括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运动和地震作用等。
2.外力地质作用分类: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以及固结成岩。
3.岩石分类:按生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煤层厚度分类:薄煤层(煤层厚度0.5~1.3m);中厚煤层(1.3~3.5m);厚煤层(煤层厚度3.5m以上)5.煤层的稳定性分类(根据煤层厚度变化情况及对开采的影响分):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6.煤层结构分类(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石层分):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
7.煤层按倾角分:缓斜煤层(8~25°);倾斜煤层(25~45°);急斜煤层(45~90°)。
第二章1.等高线的特征:(1)等高线是连续的闭合曲线,如果不在图内闭合,就一定要在图外闭合。
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章节答案

1多选(0.31分)我国的三大成煤期是指____。
得分/总分A.三叠侏罗纪0.10/0.31B.第四纪C.第三纪0.10/0.31D.石炭二叠纪0.10/0.312多选(0.31分)在煤形成过程中,泥炭化作用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得分/总分A.有水中厌氧微生物参与0.10/0.31B.发生生物化学反应0.10/0.31C.有瓦斯存在D.大量植物被埋入沼泽0.10/0.3133多选(0.31分)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____得分/总分A.岩浆活动0.10/0.31B.搬运沉积C.地壳运动0.10/0.31D.地震作用0.10/0.314多选(0.31分)火山喷发现象属于____得分/总分A.岩浆活动0.10/0.31B.内力地质作用0.10/0.31C.岩浆浸入D.地质作用0.10/0.315多选(0.31分)以下是描述岩层产状的词语或术语是__。
得分/总分A.倾角0.10/0.31B.倾斜C.走向0.10/0.31D.倾向0.10/0.316判断(0.31分)“煤炭是工业的粮食”这句话最早是列宁说过的。
(对)7判断(0.31分)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让泥炭成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的关键是时间作用。
(对)8判断(0.31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对)9判断(0.31分)根据煤层厚度不同,井工开采时,厚度小于5.0m的煤层称为中厚煤层。
(错)10判断(0.31分)根据煤层角度不同,井工开采时,倾角大于45º的煤层称为急斜煤层,又称急倾斜煤层。
(对)1单选(0.31分)以下不属于煤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得分/总分A.光泽B.硬度C.发热量0.31/0.31D.导电性2单选(0.31分)从褐煤到无烟煤,变质程度____,硬度____。
得分/总分A.增大;增大0.31/0.31B.减小;增大C.增大;减小D.减小;减小3单选(0.31分)褐煤与无烟煤相比,前者的容重____,导电性____。
电子课件-《采煤概论(第二版)》-A10-3060 采煤概论20180427

主 编 王君利
煤炭工业出版社
绪论
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2006年煤炭 产量为23.5亿吨;煤炭资源丰富,全国绝大多数省 市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分布,已知的含煤面 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累计探明总储量为78223.4亿 吨。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据预测,我国 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保有储量为10025 亿吨。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三、地史与地层的概念
▲在不同的地质历史阶段都有着岩石、矿物和生 物的形与发展,也有着岩石、矿物和生物的破坏 和淘汰。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根据地壳运动及古 生物的发展,将地球的历史从古到今划分为太古 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大的 时期,每个代都包含着几亿年时间。为了反映更 短的时间间隔内地壳的变化,代以下又分为若干 纪,纪以下又分为世。代、纪、世是国际统一的 地质时代单位。
▲根据地质构造带为界,全国划分为五个聚煤区, 分别是华北聚煤区、西北聚煤区、东北聚煤区、华 南聚煤区和滇藏聚煤区。
二、煤炭资源赋存的主要特点
1.成煤地质年代长
从早古生代至第四纪,均有煤炭沉积。
2.地质构造多,煤层赋存条件多样
按煤层厚度分:薄煤层占17.36%,中厚煤层占37.84%,厚 煤层占44.80%。按煤层倾角分:缓倾斜煤层占85.95%,倾 斜煤层占10.16%,急倾斜煤层占3.89%。
2.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是指应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在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 质调查研究,并把所获地质信息填绘在地形图上形成地形地质 图。
3.坑探工程
(3)探巷(2)探井(1)探槽
4.钻探工程
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期也可以在井下巷道中 布置钻探工程,以解决相关地质问题。
采煤概论教案

采煤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采煤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采煤的主要方法和工艺流程。
3、帮助学生熟悉采煤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和技术。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采煤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2)采煤工艺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3)采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难点(1)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煤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2)采煤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和事故预防。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采煤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采煤案例,加深学生对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理解。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实地参观:如有条件,安排学生到采煤现场进行实地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采煤现场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采煤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采煤的初步认识和想法,引导学生思考采煤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2、采煤的基本概念(1)讲解采煤的定义,即从地下开采煤炭资源的过程。
(2)介绍煤炭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采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采煤的发展历程(1)简单回顾采煤的历史,从早期的手工采煤到现代机械化采煤的演变过程。
(2)分析采煤技术不断进步的原因和动力,如科技发展、需求增长等。
4、采煤方法(1)分类介绍常见的采煤方法,如长壁采煤法、短壁采煤法、房柱式采煤法等。
(2)详细讲解每种采煤方法的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3)通过实例对比不同采煤方法的应用效果,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5、采煤工艺(1)阐述采煤工艺的流程,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环节。
(2)分别讲解每个环节的主要技术和设备,如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
(3)结合动画或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采煤工艺的全过程。
6、采煤设备(1)介绍采煤过程中常用的设备,如采煤机、掘进机、输送机、通风机等。
采煤概论课件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含有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直 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废气污染
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废气包含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大 气环境造成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煤炭开采、洗选等过程产生大量煤矸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土 地并可能引发地质环境问题。
煤矿环境保护措施
风动凿岩机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钻孔机具,用于 中硬和坚硬岩石中钻孔。
采煤机械与设备
滚筒采煤机
以旋转滚筒上的截齿对煤体进行 截割的采煤机械。
连续采煤机
采用横向布置截割头、纵向进给 方式进行落煤和装煤的采煤机械
。
刨煤机
利用带刨刀的犁形工作机构沿煤 层切削或刨削落煤的采煤机械。
装载机械与设备
刮板输送机
01
正台阶采煤法
在急倾斜煤层的阶段或区段内,布置下部超前的 台阶形工作面,并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3
水平分层及斜切分层采煤法
将急倾斜厚煤层沿水平面或成25°~30°的斜面分 成若干厚2~3m的分层,按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回采。
特殊条件下的采煤技术
“三下一上”采煤技术
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 体上采煤的总称,需要采取特殊的开 采技术和安全措施。
矿井瓦斯防治
瓦斯来源与性质
了解瓦斯的成因、赋存状态及涌出规律,掌握其物理 和化学性质。
瓦斯检测与监控
运用瓦斯检测仪器对井下各地点进行定期检测,设置 瓦斯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报警。
瓦斯防治措施
采取合理的通风方式、风量调节、瓦斯抽放等方法, 降低井下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积聚和爆炸事故。
矿尘防治与矿山救护
硐室设计
包括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水仓、井下中央变电所、井下中央水泵房等硐室的 设计。这些硐室是矿井生产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应满足生产需要,符合安全规程 要求,并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