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学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学研究进展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OO八?二OO九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23130006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导论主讲教师陈思平/汪天富评分

学号2006041034姓名涂远游专业年级大三工商管理(1)班

题目:医学影像学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归纳与综合而作出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它已由以前单一的,传统的X射线诊断学扩展为包括X射线,CT,MRI及超声的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形成了集医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学为一体的诊治并存的新模式一一医学影像学。至今,医学影像学科已成为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同时,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临床各学科的发展。

自从伦琴1985年发现X射线以后不久,X射线就被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这一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应用普遍。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 核共振成像(MRI)和发射体层成像(ECT),包括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与正电子发射体层(PET)等新的成像技术。这些成像技术都是通过数字化探测器,将X射线影像直接转化为数字化信号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将该影像还原在显示器上,由医生观察显示器而无需拍片。现在数字成像已由CT和MRI等扩展到X射线成像,使传统的模拟X射线也改成为数字成像。数字成像改变了图像的显示方式,图像解读也由照片观察过渡到兼用屏幕观察,

到计算机辅助检测(CAD )。影像诊断也试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AD ),以减轻图像过多,解读费时的压力。图像的保存,传输与利用,由于有了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使远程放射学成为现实,极大地方便了会诊工作。随着信息放射学的发展,远程放射技术作为传送图像信息的一种新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远程放射技术分别采用普通电话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激光与通讯卫星相连的微波发射装置和远程通讯系统传送图像。远程放射技术的应用在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采用远程放射技术进行医学影像的诊断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图像数字化,网络和PACS 得应用,影像科学将逐步成为数字化和无胶片学科。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微电子学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分子医学的发展,致使影像诊断设备不断改进,检查技术也不断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的形态成像诊断发展为形态成像,功能成像和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继CT与MRI 之后,又有脑磁源图(MSI)应用于临床。分子影像学也在研究中。

影像诊断学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图像引导手术导航系统是医学影像技术取得的重大进展。利用图像引导技术可显示出器官的内部构造,便于脑部肿瘤。动脉肿瘤和其他缺陷的诊疗,增强了诊断和治疗之间的联系。用图像引导可缩小外科计划和实施两者之间的差距,结合先进的示踪技术,可在数字化的图像上测出外科器械的精确位置,使医生能观察到内窥镜或激光纤维之类的器械在体内的部位。

另外,图像引导还拓展了介入性发射学的应用范围,可在X 射线的引导下施行阑尾切除和其他外科手术。介入性放射学兴起于上个世纪的70 年代,是在影像监视下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的新技术,是一些用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难以进行或难以奏效的疾病得到有效的医治。介入放射学已成为同内科和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体系之一。

纵观影像诊断学与介入放射学的应用与发展,可以看出医学影像学的范畴不断扩大,诊治水平明显提高,已成为运用高科技手段最多,在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

技术的发展使过去仅能拍摄X 光片的放射科室,成为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动态与功能相结合的大型临床影像科室,承担这为临床医师及影像科诊断医师提供优质影像资料的重任,可以说如果没有影像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就寸步难行。因此,高度重视医学影像技术教育,促进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余件明. 医学影像技术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2 )胡军武. 医学数字成像技术.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医学影像技术及设备的发展 系部:医学系 专业:影像技术 班级:2010级3班 学生姓名:曾小威 学号:201011735 2013年4 月10 日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趋势,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使放射从单纯的诊断演变为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职能,并在整个医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与内外妇儿并列的临床学科。展望21世纪,医学影像学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及更全面的发展,必将会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所取得的成就讨论医学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3-5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正文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 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https://www.360docs.net/doc/ad551751.html,D)为基础的探测器。(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题目个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五毕业年三月毕业二十日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基于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的大影像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革新 嵌入式医学影像平台设计研究 一种基于XML描述的医学影像存储检索方法 医学影像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三维医学影像后处理云平台 急诊流行病学调查与医学影像学科管理建设相关性研究 基于临床数据源的同步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构建研究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模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对等网络的高性能医学影像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医学影像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在核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浏览器的医学影像可视化系统 一种云计算的三维医学影像后处理云平台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概述 走出医学影像检诊质量引起医疗争议的误区 高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应用 PACS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作用 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学影像档案的信息共享

医学影像云服务平台基础架构研究与实践 关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与改革的探索 基于多特征的医学影像分类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与存储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放医学影像网络数字实习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核匹配追踪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 医学影像弹性配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当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思考 基于LBM的三维医学影像非刚体配准算法研究 基于LBM的医学影像非刚体配准方法研究 医学影像PACS网络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医学影像数字化与影像专业教学改革 对医学影像高职教育办学思路的思考 数字医学影像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WADO的医学影像远程访问与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医学影像专业课程改革之我见 IHE下医学影像数据库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多尺度分析在医学影像增强中的应用 儿科医学影像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XSCALE内核的医学影像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 医学影像教学模式探析 医学影像资料的数字化管理 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 Lucene在医学影像资源检索平台中的应用 电子内镜医学影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临床研究主题服务的医学影像数据库研制 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实施与效果探讨 PACS医学影像文件存储方法的研究

医学影像论文精编版

医学影像论文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肝脏的C 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摘要】:医学影像学检查近些年发展很快, 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字】:CT 医学影像肝脏造影 【内容】肝脏的C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检查近些年发展很快, 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T虽然是较为昂贵的影像学检查, 对占位病变诊断价值较大,肝脏疾病在B 超检查提示占位而定性困难时, 选用CT检查可提供清晰的图像, 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肝脏CT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近年有许多进展,包括多排探测器的使用和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的升级。在CT检查中,不经静脉给予造影利的CT扫描称为平扫。一般正常盯组织和病变组织间CT值至少相差10Hu才有可能明确显示肝内病灶,否则应采用增强的方法进行检查。 1.平扫先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应从肝脏膈顶到下脚为止,视病情而定可增加扫描范围。层厚和层距常规为10mm,直径<2cm的小病灶可采用层厚和层距2~5mm的薄层扫描,增加病灶的检出率。 2.常规增强扫描现采用一种静脉团注法,用对比剂80~100 ml,以 2ml/s的速度注射,全部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开始扫描。它的特点是增强效果较好但消失也快。有点医院先用团注法注射50ml,然后再用快速静脉滴注法 100ml,维持对比剂浓度 3.动态扫描 (1)进床式动态扫描:以发现病灶为主要目的,扫描时床移动,以3~5个层面为一组进行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器官。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设计)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 专业班级: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方向) 姓名:武尚博 学号: 1053 指导教师:王柏春 完成日期:2012年5月30日 11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影像系专业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方向)年级 2009级 班级影像诊断班姓名武尚博起止日期 2012-1-30——2012-4-20 设计题目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包括设计或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指标,并根据题目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题。 (2)论文选题要具有以下内容之一: 第一、创新 第二、思辨 第三、具有实践或现实意义 (3)把自己所需学的知识运用到文章中 (4)文章条理清楚 2.毕业设计(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等)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师生之间的调研。 (2)搜集课外资料。 (3)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4)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3.主要参考资料、文献 222

<见正文>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关键词】 (4) 二、【概述】 (4) 三、【正文】 (4) (一)、了解急诊患者特点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前提 (4) 急 危 重 (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做好急诊处理的保证 (4) 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 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业务技能 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 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规范的检查操作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关键 (5) 333

接诊 检查准备 检查操作技巧 诊断报告. (四)、急诊处理必须强调的细节 (6) “稳、轻、快、准”稳 具备风险意识 注重检查质量 四、【总结】 (6) 五、【参考文献】 (6) 对放射科急诊处理方法的探究 一、【关键词】 医学影像科急诊工作医疗质量 二、【概述】 放射科的急诊工作是临床急诊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放射科急诊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急诊的处理。急诊工作要求放射科医技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技巧,简化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患者在放射科的就诊时间,争分夺秒地为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急诊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放射科作为重要的医技科室,对各科急症的诊断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杜绝因放射科检查操作或应急措施不当,我们结合多年的放射科临床经验,以放射科工作流程为核心,探讨放射科急诊的处理,以提高放射科医技人员的急诊工作能力,保证医疗质量。 (一)、了解急诊患者特点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前提 急急诊患者都是突然发病或意外事故致伤,其病情都十分紧急,必须争分夺秒地检查和救治患者,稍有怠慢,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甚至造成死亡。 444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医学发展潮流中的一个热点趋势,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使放射从单纯的诊断演变为既有诊断又有治疗的双重职能,并在整个医学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与内外妇儿并列的临床学科。展望21世纪,医学影像学必将得到更快、更好及更全面的发展,必将会对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所取得的成就讨论医学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3-5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 正文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 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https://www.360docs.net/doc/ad551751.html,D)为基础的探测器。(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

医学影像专业论文一

医学影像专业论文一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化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 印少的手段。当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影像学。然而,面 对现代化的各种医学影像学设备的引进和发展,我国各级医院 从事影像学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数量不足、层次较低,影响了 各种现代化设备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培 养和造就高级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便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 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对学生 培养方面进行探讨。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现代化的影像诊断思想一改传统的平面式思考方式与静止 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强调形态与功能的统一,静止与变化的协调,使立体辨思及析因意识等成为主导观念;体现着现代科学 思维模式的系统性、横断性、精确性及综合性等特点;要求式 们必需对影像多视角地认知、全方位地把握;要求我们有更加 坚实、宽厚的知识结构。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应有一支符合 这一要求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高级人才。老一代放射诊断学的老师,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努力,已成为 本专业的专家和教授,但面对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 应用和发展,仍感到力不从心,落后于形势,存在着继续学习 和知识更新的问题。目前从事医学影像专业的医师(教师), 毕业于医学专业,对医学影像学的知识掌握甚少,需要在实际 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适应日常的医疗教学工作。在此

基础上,通过攻读研究生或派送到国内外有技术特长的单位进 修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逐步成长为 医学影像人才和具有培养高级人才能力的教师。 另外,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影像学的教学、科研工 作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验室里,施行各种科学实验、建 立医学影像学模型、验证科学假说,通过各种科学实验研究的 综合、归纳、判断和推理,变未知为已知,变知之较少为知之 较多,从而充实提高教师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学术水平,逐步使 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人才,为医学影像学赶超国 内外先进水平提供良好条件。 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培养 xxx年,我校开始招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在学生人学前,我们便组织教研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参考国内兄弟院校 开办本专业的经验,拟定出我校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 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一)培养目标 国家教委要求医学影像学(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 事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工作的临床医师。1990年4月25日卫 生部医政司发布第27号文件指出:将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医院放 射科由医技科室改为临床科室。这意味着放射(影像)科室由 原来只承担疾病诊断,转变为既诊断又治疗疾病的双重功能, 这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这是形势发展向我们提出的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论文

双侧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掌握胫骨疲劳性骨折特点并正确诊断。方法:结合临床实际病例。结果:临床特点是活动后疼痛,休息后好转,无夜间痛;局部压痛肿胀,应力试验时疼痛; X线片开始2周~4个月可能为阴性,随后表现局部骨膜反应,进而骨膜下骨髓内骨痂,后期形成新骨。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石膏固定。结论:胫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要注意与骨髓炎、骨肉瘤和骨样骨瘤区别,预后良好。 【关键词】疲劳性骨折;胫骨;行军骨折;X线 临床表现: 1、损伤部位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为其主要症状。这种疼痛在训练中或训练结束时尤为明显。 2、体检有局部压痛及轻度骨性隆起,但无反常活动,少数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 3、X线摄片,在出现症状的1—2周内常无明显异常,3—4周后可见一横形骨折线,周围有骨痂形成,病程长者,骨折周围骨痂有增多趋向,但骨折线更为清晰,且骨折端有增白,硬化征象,因此,当临床疑有疲劳骨折,而X线检查又是阴性时其早期诊断方法是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 病因: 健康的骨组织要发生骨折,非有巨大暴力不可。但在骨的某些相对纤细部位、或骨结构形态变化大的部位,都易产生应力集中,当受到较长时间的反复、集中的轻微伤力后,首先发生骨梁骨折,并随即进行修复,但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到外力作用,使

修复障碍,骨吸收增加,反复这一过程,终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骨折。 疲劳骨折也称应力骨折,行军骨折,在一般人群中少见,但在军队新兵中多见,有报道在新兵中疲劳骨折的发生率达31% 据有关文献报道疲劳骨折多见于足部,而近年对发生于胫骨、股骨、腓骨者亦有报道,如果对此缺乏认识,则易造成误诊误治。 疲劳骨折好发于第2跖骨干和肋骨。第3、4跖骨、腓骨远侧和胫骨近侧和股骨远侧也可发生。胫骨疲劳性骨折少见,在部队训练中较常见,多见于胫骨中下段及跖骨,单发;胫骨中上1/4处骨折,且双侧同时发生少有报道,临床上易误诊。 疲劳骨折的特点: ①疲劳骨折的发生是由于较小暴力反复作用于骨折部位,使骨小梁不断发生断裂,出现微损伤,当这些损伤不断积累,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时最终导致骨折。因此,一般人如有肢体过度负重,就有发生疲劳骨折的可能。 ②多见于年轻人,有报道年轻是发生疲劳骨折的危险因素,从17岁起每增长一岁,疲劳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就下降28%。 ③多发生于新兵、运动员、舞蹈演员及慢跑者。胫腓骨、股骨、骨盆、脊柱、肋骨、尺骨、肱骨、跖骨、跗骨及跟骨易发生疲劳骨折。女性更易发生疲劳骨折,有报道在做同一训练时,女性疲劳骨折的发生机率是男性的10倍。 ④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肢体出现剧痛、胀痛或用力时疼痛。肢体肿胀、压痛、硬性肿块,局部皮温高,有时夜间胀痛;由于损伤而发生应激反应,白细胞可偏高。 ⑤有报道股骨发生疲劳骨折时,69%可无任何症状而不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封面) 题膈疝的影像学诊断与检查

目录 前言 (1) 1、资料与方法 (3) 1.1 一般资料 (3) 1.2 检查方法 (3) 2、结果 (3) 3、讨论 (4) 3.1膈疝的影像学特征 (4) 3.2膈疝的检查方法的选择 (4) 参考文献 (6) 谢辞 (7)

摘要: 目的加深对膈疝的临床X 线和CT征象的认识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4 例经手术或者临床胃镜证实的膈疝病人的X线征象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选取14 例包括食管裂孔疝10例,胸腹膜裂孔疝 2 例,胸骨旁裂孔疝2例,创伤性膈疝4例。12例摄胸片,12例钡餐检查,1例钡剂灌肠,7 例做胸部CT,3例做超声。结论钡餐(泛影葡胺)或胸部上腹部CT扫描对膈疝的诊断及术前定位有重要价值,胸片及超声检查作为发现病变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 膈疝;钡餐检查;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影像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epen the clinical X-ray and CT signs of diaphragmatic hernia understanding and imaging method of choic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4 cases confirmed by surgery or clinical gastroscope the X-ray signs of diaphragmatic hernia patients and compared with surgical results. Results from 14 cases including 10 cases of 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peritoneal hiatal hernia in 2 cases, thoracic sternum beside hiatal hernia in 2 cases, 4 cases of traumatic diaphragmatic hernia. 12 cases were taken the sternum, 12 cases of barium meal examination, 1 case of barium enema, 7 cases of chest CT, 3 cases of ultrasound. Conclusion barium meal (generic shadow meglumine) or chest abdominal 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diaphragmatic hernia and preoperative localization has important value of chest X-ray and ultrasound as found lesion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Keyword: diaphragmatic hernia;barium meal examination;X-ray computed;tomography;iconography

医学影像论文

肝脏的C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摘要】:医学影像学检查近些年发展很快,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字】:CT 医学影像肝脏造影 【内容】肝脏的C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医学影像学检查近些年发展很快,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T虽然是较为昂贵的影像学检查,对占位病变诊断价值较大,肝脏疾病在B超检查提示占位而定性困难时,选用CT佥查可提供清晰的图像,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肝脏CT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近年有许多进展,包括多排探测器的使用和计算机后处理软件的升级。在CT检查中,不经静脉给予造影利的 CT扫描称为平扫。一般正常盯组织和病变组织间 CT值至少相差10Hu才有可能明确显示肝内病灶,否则应采用增强的方法进行检查。 1.平扫先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应从肝脏膈顶到下脚为止,视病情而定可增加扫描范 围。层厚和层距常规为10mm直径V 2cm勺小病灶可采用层厚和层距2~5mm勺薄层扫描,增加病灶的检出率。 2.常规增强扫描现采用一种静脉团注法,用对比剂80?100 ml,以2ml/s的速度注射,全 部对比剂注射完毕后开始扫描。它的特点是增强效果较好但消失也快。有点医院先用团注法注射 50ml,然后再用快速静脉滴注法100ml,维持对比剂浓度 3.动态扫描 (1)进床式动态扫描:以发现病灶为主要目的,扫描时床移动,以3~5个层面为一组进行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器官。 (2)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主要是研究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其性质,常常应用于 肝癌和肝血管瘤的定性和和鉴别诊断。方法是根据平扫或常规增强CT,首先确定扫描 中心层面,然后在同一层面进行连续扫描。 (3)“两快一长”增强扫描:先用平扫选择病灶最大层面,然后一次快速静脉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