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经济状况-2009
如何与伊朗做生意

伊朗,1935年以前叫波斯,首都德黑兰,总统内贾德。
主要城市: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克尔曼、大不里士等。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4小时30分夏令时晚3个半小时,国际区号98 ,国花黄色蔓蔷薇(蔷薇科) ,钟花郁金香,独立日1979年4月1日(伊斯兰共和国日)。
官方语言是波斯语,货币里亚尔,对美元汇率大概是10900:1(我在当地的钱庄一般都是这个比例)。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规很严,女人公众场合必须戴头巾,上衣要盖到臀部,裙子要盖住脚裸(其实伊朗女的也很开放的,有机会自己体会)。
每周的4,5为休息日,理论上各行业都要休息,所有的工作都要停下来和家人共度周末的,实际上也还有一些公司上班,一些商店也会开门,不过周末的大街上人,车都少的可怜啊。
人们生活的很悠闲,另外伊朗的房子都是继承的,所以无论是市中心还是偏远点的地方,一家基本都有一个大院子,盖6层左右,房地产(商品房类)行业基本没市场。
所以伊朗人压力很小,生活很滋润,羡慕啊。
先写这么多吧,全凭记忆写的,可能有点乱,大家担待,明天更新伊朗消费情况,美食和旅游。
随后更新伊朗经济,市场方面的内容伊朗进口法规复杂,并需要大量的文件支撑。
大多数进口至伊朗的工业产品、设备和机械都需要遵循ISIRI(伊朗标准工业研究院)制定的强制认证程序(即“符合性核查”程序)。
需参见伊朗强制认证产品清单,以了解必须执行ISIRI “符合性核查”程序的产品。
该清单里提及的产品,只有在伊朗政府认可的检验公司提供的“符合性核查”基础之上,方能获得ISIRI出具的合格证书VOC证书;而ISIRI出具的合格证书,是货物进口清关的必需文件。
作为进口商,必须与伊朗政府主管部门确认,其进口的产品是否必须遵循强制认证程序,并提供认证所需要的相关文件。
同时,某些由伊朗商业银行出资的工业项目,其采购所涉及的产品需提供价格核查证书,以证明该项目的费用在合理的市场价格范围内。
伊朗国内工业项目所涉及的产品,需要在出货前进行检验认证。
伊朗政治经济文化整理

1、政治环境政治制度:1989年4月,宪法进一步强调政教合一体制、共和制及领袖的权力不可侵犯。
在宗教领袖领导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即国家权力机构由彼此独立的政府、议会、司法部门组成。
伊朗议会:伊朗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
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
议员由各选区选民通过无记名投票直接产生,任期4年。
司法机构:司法总监由精神领袖任命,任期5年。
这是司法领域的最高职务。
总统:伊朗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名义上仅次于领袖的国家领导人,由公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
总统拥有除领袖掌管事务外的行政领导权;负责实施宪法,签署议会和经公民投票做出的决定;2013年6月,伊朗将举行新一轮总统大选。
2、主要党派: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建设公仆党,伊斯兰参与阵线党、伊斯兰工党、伊斯兰联合党、政党之家、伊斯兰同盟协会、真主党之友和伊斯兰革命圣战者组织等。
但因实行政教合一体制,伊朗迄今无执政党。
3、外交关系: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极世界,愿同除以色列以外的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
那么与美国的关系:2012年6月28日,美国对伊朗金融制裁的法案生效。
目前,两国关系仍然没有正常化,美在伊的利益由瑞士驻伊使馆监管。
同中国关系:中伊两国于1971年8月16日建交。
2011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达451亿美元,中国保持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中伊双方在能源、交通、电讯、汽车、建材等领域开展了合作。
重点产业1、宏观经济状况:2004-2007年伊朗经济一度保持较快的增势,但自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及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等因素使伊朗经济发展深受影响。
经济增长率2008年以来,GDP显著下降。
2008-2010年伊朗实际GDP年增幅远低于2000-2007年近6%的平均增速。
2012年伊朗名义GDP将达到4962亿美元,增长率不到3%.GDP构成:据伊朗央行数据,2011年,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分别占伊朗GDP的46.7%,23.9%,29.4%。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世 界 各 国 排 名 及 占 世 界 比 重
GDP
Sourc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夜空卫星视图
进入21世纪,美、日、欧盟三足鼎立 的多极化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 发展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 罗斯、印度、巴西等)使世界经济格局呈 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
196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
国内生产总值——37.2%, 工业生产——41%, 出口贸易额——超过45%。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 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 速追赶的多极化世界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 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 加入)及其发展。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26000
23000 20400
4.2
3.7 3.29
5
6 7
巴西
加拿大 俄罗斯
20200
15600 14800
3.26
2.52 2.39
8
9 10
印度
14000
2.26
11
47132 4283 42325 40512 40591 36298 33828 10471 45888 10521 1430
(三)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5.7 5.4 3.3 2.6 2.3 2.04 2.02 1.56 1.48 1.4 1.22 1.0 0.99
14.6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GDP:亿美元 146000 58000 54000 33000
GDP占世界比重%
世界排名
人均GDP
2010
23.5 9.3 8.7 5.3
2009年国际大事盘点

2009年,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携手合力,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全球主要中央银行多次降息并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资金,一些国家央行则采取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大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到下半年,在各国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经济呈现好转。
欧元区16国经济今年第3季度恢复增长,结束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美国连续4个季度下滑的GDP今年第3季度出现首次增长;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宣布今年GDP增长“保八”的目标不成问题。
印度公布其2008-2009财政年度的GDP增长率为6.7%。
已连续半年多负增长的巴西经济,今年第2季度开始反弹。
只有俄罗斯,因能源价格大幅下跌而经济严重下滑,其总统说,俄经济今年将萎缩7.5%。
面对全球经济下滑趋势得以遏止、金融状况改善、零售业销售逐步稳定、消费者信心开始恢复等等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10月初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且速度快于先前预期。
但该报告同时发出警告:全球经济尚未稳定,各经济体采取停止动用公共财政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为时尚早。
11月初,G20财长会议达成共识,各国继续保持政策支持力度,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
显然,全球经济实现全面复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气候变化:如何应对待行动持续干旱、湖泊干涸、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人类经历和目睹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灾害。
世界银行2009年9月发布的年度报告《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中指出:气候变暖的威胁,远比金融危机严重且持续时间也长得多。
造成的损失,估计75% ~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面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国际社会2009年密集磋商:联合国2009年气候变化首轮谈判3月底至4月初在德国举行。
主要为确定发达国家2013年~2020年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目标,以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并提供资金而做出具体安排。
“阿拉伯之春”以来的中东经济发展问题困境与应对

462021.4“阿拉伯之春”以来的中东经济发展问题:困境与应对姜英梅【内容提要】“阿拉伯之春”爆发10年来,中东国家进入艰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经济持续低迷,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率不断上升。
与10年前相比,中东经济陷入发展困境,其主要原因包括中东国家粮食对外依赖度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创新创业艰难以及地区政治不稳定等。
中东各国政府虽采取多种举措应对困境,但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词】“阿拉伯之春”;中东剧变;中东经济;经济发展【DOI】10.19422/ki.ddsj.2021.04.007和平与发展仍是中东国家长期面临的两大难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通过油价传导机制等对中东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加上2009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中东国家民众生活愈发艰难。
在多重因素刺激下,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爆发并迅速席卷中东地区。
从经济领域来看,此轮危机主要源于中东国家民生艰难、失业率和通胀率高企以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此后10年,中东国家进入漫长痛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期。
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这类因素依然存在,如何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中东国家摆脱动荡与困境的关键。
中东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生产率低增长或平稳增长的发展周期。
由于国际能源供应板块化及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变化,国际石油价格从2014年的峰值147美元/桶一路暴跌,进入低油价周期。
与此同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进入转型期的中东国家采取多种举措,包括进行经济多元化改革和结构调整。
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东国家内部改革推进不力,宏观经济形势堪忧。
2011—2020年中东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2%,远低于21世纪头十年5.4%的水平。
[1]中东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9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

2009年世界能源市场综述据BP最新出版的《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200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首次下降,为111.64亿吨油当量,较2008年下降1.3%,其中石油消费下降2.0%,天然气消费下降2.3%,核电消费下降1.3%,煤炭消费增长0.2%,水电消费有增长1.5%。
一、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首次下降2009年受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及投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9年是继2008年后国际油价第二个大幅波动之年。
全年国际油价呈宽幅波动上升走势,上半年先跌后扬,下半年在较高位震荡。
国际油价从2009年2月12日33.98美元/桶的年内最低点走出后强劲反弹,下半年持续徘徊在70~80美元/桶左右,11月4日冲高至80.64美元/桶,全年平均62美元/桶,振幅高达近140%,仅次于2008年。
200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首次下降,为111.64亿吨油当量(表1),较2008年下降1.3%。
200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以下简称OECD国家)一次能源消费较2008年下降0.7%,为1998年以来的最低。
而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一次能源消费较2008年分别增长4.4%和4.0%。
非洲和南美一次能源消费下降1.1%和0.8%;北美地区下降4.7%;欧洲和前苏联地区下降6.0%。
2009年世界及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见表1。
200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图1),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
二、世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情况(一)煤炭储量保持不变2009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260.01亿吨,与2008年持平。
其中烟煤和无烟煤为4113.21亿吨,亚烟煤和褐煤为4146.80亿吨。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其中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图2),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8.9%、19.0%和13.9%,其次为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南非,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9.2%、7.1%、4.1%、3.8%和3.7%。
1970到2009世界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01----美国--------1,0255亿美元02----日本----------2068亿美元03----西德----------2037亿美元04----法国----------1470亿美元05----英国----------1236亿美元06---意大利---------1077亿美元07---加拿大----------851亿美元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09---墨西哥----------396亿美元10---西班牙----------390亿美元11----瑞典-----------357亿美元12----荷兰-----------351亿美元13----中国-----------272亿美元★★★★★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01----美国---------2,7956亿美元02----日本---------1,0279亿美元03----西德-----------8261亿美元04----法国-----------6824亿美元05----英国-----------5367亿美元06---意大利----------4546亿美元07----中国-----------3015亿美元★★★★★08---加拿大----------2689亿美元09---西班牙----------2218亿美元10---阿根廷----------2090亿美元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01----美国---------5,8033亿美元02----日本---------3,0522亿美元03----德国---------1,5470亿美元04----法国---------1,2198亿美元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06----英国-----------9946亿美元07---加拿大----------5827亿美元08---西班牙----------5115亿美元09----巴西-----------4650亿美元10----中国-----------3878亿美元★★★★★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数据参考/pub/international/iealf/tableb2.xls 01----美国---------7,4005亿美元02----日本---------5,2929亿美元03----德国---------2,4166亿美元04----法国---------1,5257亿美元05----英国---------1,1032亿美元06---意大利--------1,0661亿美元07----中国-----------7006亿美元★★★★★08----巴西-----------6756亿美元09---加拿大----------5760亿美元10---西班牙----------5709亿美元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01----美国---------9,8247亿美元02----日本---------4,7661亿美元03----德国---------1,8752亿美元04----英国---------1,4409亿美元05----法国---------1,3133亿美元06----中国---------1,0808亿美元★★★★★07---意大利--------1,0776亿美元09---加拿大----------7242亿美元08----巴西-----------5998亿美元10---墨西哥----------5814亿美元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TOP 40(重新整理)01----美国--------10,1714亿美元02----日本---------4,2451亿美元03----德国---------1,8738亿美元04----英国---------1,4063亿美元05----法国---------1,3027亿美元06----中国---------1,1590亿美元★★★★★07---意大利--------1,1409亿美元08---加拿大----------6771亿美元09---墨西哥----------6178亿美元10---西班牙----------5775亿美元11----巴西-----------5025亿美元12----印度-----------4775亿美元13----韩国-----------4221亿美元14----荷兰-----------3749亿美元15--澳大利亚---------3685亿美元16---俄罗斯----------3099亿美元18----台湾-----------2644亿美元19----瑞士-----------2473亿美元20---比利时----------2276亿美元21----瑞典-----------2101亿美元22---奥地利----------1887亿美元23----波兰-----------1745亿美元24-沙特阿拉伯--------1732亿美元25----挪威-----------1654亿美元26----丹麦-----------1628亿美元27----香港-----------1626亿美元28---土耳其----------1476亿美元29-印度尼西亚--------1453亿美元30--委内瑞拉---------1249亿美元31----芬兰-----------1219亿美元32----伊朗-----------1188亿美元33----希腊-----------1163亿美元34----泰国-----------1147亿美元35----南非-----------1132亿美元36---以色列----------1103亿美元37---葡萄牙----------1084亿美元38---爱尔兰----------1011亿美元39----埃及------------975亿美元40---新加坡-----------922亿美元2002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当时汇率)01----美国--------10,3831亿美元02----日本---------3,9934亿美元03----德国---------1,9841亿美元04----英国---------1,5636亿美元05----法国---------1,4313亿美元06----中国---------1,2371亿美元★★★★★07---意大利--------1,1843亿美元08---加拿大----------7167亿美元09---西班牙----------6531亿美元10---墨西哥----------6304亿美元2003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01----美国--------10,8572亿美元02----日本---------4,2907亿美元03----德国---------2,3862亿美元04----英国---------1,7750亿美元06---意大利--------1,4554亿美元07----中国---------1,3720亿美元★★★★★08---加拿大----------8505亿美元09---西班牙----------8271亿美元10---墨西哥----------6116亿美元2004年01----美国--------117423.51亿美元--面积--963.14万Km2--人口--29523万--人均-39709美元zo/@]v02----日本---------59487.61亿美元--面积---37.78万Km2--人口--12733万--人均-46719美元QBve:}03----德国---------25862.04亿美元--面积---35.70万Km2--人口---8242万--人均-31378美元u%05----英国---------19448.58亿美元--面积---24.48万Km2--人口---6027万--人均-32269美元:XB04----法国---------18516.13亿美元--面积---54.70万Km2--人口---6043万--人均-30640美元:"&xEN06----中国---------16492.12亿美元--面积--959.70万Km2--人口-131185万--人均--1257美元5t07---意大利--------15758.59亿美元--面积---30.12万Km2--人口---5806万--人均-27417美元(pw08---西班牙---------8361.00亿美元--面积---50.48万Km2--人口---4028万--人均-20757美元W09---加拿大---------8343.90亿美元--面积--998.47万Km2--人口---3251万--人均-25665美元-p)<-10---墨西哥---------6260.80亿美元--面积--197.26万Km2--人口--10496万--人均--5965美元=udmEz国家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名义汇率计算) 单位:百万美元1 美国14,486,6242 日本4,663,8233 德国2,730,1094 英国2,227,5515 中国2,054,8806 法国1,972,7247 意大利1,709,6688 加拿大1,034,5329 西班牙1,019,02410 印度719,8192006年世界经济排名排名国家06年GDP1 美国14,979,1692 日本5,083,3673 德国2,812,5584 中国2,587,9995 英国2,292,1496 法国2,108,3077 意大利1,728,4748 西班牙1,069,4999 加拿大1,057,29110 印度778,521 2007年1 美国139800 462802 日本52900 414803 中国33700 25204 德国32800 397105 英国25700 424306 法国25200 412007 意大利20900 359808 西班牙14100 308209 加拿大13600 4147010 俄罗斯11400 8030 2008年— World 78,360,000 —欧盟18,930,0001 美国14,330,0002 日本4,844,0003 中国4,222,0004 德国3,818,0005 法国2,978,0006 英国2,787,0007 意大利2,399,0008 俄罗斯1,757,0009 西班牙1,683,00010 巴西1,665,0002009年2009年世界各国GDP排名1、美国14.8万亿2、中国5.2万亿3、日本5万亿4、德国3.5万亿5、法国2.5万亿6、意大利2.2万亿7、英国2万亿8、加拿大1.5万亿9、西班牙1.4万亿10、印度1.3万亿纵向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很多东西.====================================================================1970-1990年中国和苏联GDP变化情况2009年09月12日星期六下午01:201970-1990年间中国和前苏联经济总量(GDP)的发展变化情况。
伊朗人口状况

伊朗人口状况姓名:郭孝远学号:P0*******课程:安徽人口问题摘要:作为现在中东大国之一的伊朗,在现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问题,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增长缓慢。
除了对其政治、经济等研究外,对其人口状况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历史人口数量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率一、历史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据估计,中石器时代的伊朗人口约为3万,到青铜时代末期的公元前7世纪,人口就已达400万。
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伊朗的人口数量却长期停滞不前,在400万上下波动,直到17世纪才达到500万人。
以研究中东地理而驰名的费舍尔教授认为,这个时期伊朗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遭到异族游牧民族的入侵外,伊朗长期保存的游牧或半游牧的生产方式,也使得伊朗人口数量的变化很小。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期,伊朗人口有大幅度下降,至此以后才进入了一个大体上持续增长的新时期。
从19世纪开始,伊朗的人口数量进入了持续增长的时期,根据1870年到1980年期间伊朗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把这个时期伊朗人口的数量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70年到20世纪初期,伊朗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这30年间内,伊朗人口数量增加了约500万人,人口增长率从1880年17%上升至1900年的46%,到1900年伊朗人口数量突破了1000万大关。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初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伊朗人口数量进入了缓慢增长的阶段,人口增长率骤降。
1910年伊朗的人口增长率已从19世纪初期的45%降至7%,伺候的四十多年中人口数量的增长率虽有所增长,但一直保持在15%以下的水平。
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八十年代,伊朗人口数量进入了快速稳定增长的阶段。
1950年伊朗人口数量仅为1600万,而到了1980年已经增至近3900万,30年间伊朗人口数量增加了近2300万人,这一阶段伊朗的人口增长率保持在30%的较高水平且变化幅度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资料:伊朗经济概况2009-04-21 13:46货币名称:里亚尔(rial)。
10000Rial:1RMB=8.71 10000Rial:1USD=1.09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3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五位。
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
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日产能力可达410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森林是伊朗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资源,面积达1800万公顷。
伊朗水产丰富,鱼子酱举世闻名。
伊朗水果、干果十分丰富,开心果、苹果、葡萄、椰枣等远销海内外,其中2001年伊朗开心果总产量为17万吨,出口量约9.3万吨,创汇2.8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心果出口国。
有5000多年历史的伊朗地毯编织艺术闻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艺、美丽的图案、和谐的色彩搭配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神话、绘画。
波斯地毯已成为伊朗享誉世界的传统大宗出口产品。
其他工业有纺织、食品、建材、地毯、造纸、电力、化工、汽车、冶金、钢铁和机械制造。
农业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
政府预算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石油收入、税收和其他收入。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业外,绝大部分经济成份属于私人所有。
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后,当时由私人财团掌握的重要厂矿、农场、银行、保险公司、饭店等均收回国有。
目前伊朗的经济体制是一种混合体制,由三种成分即国营、集体和私人成分构成,其中国营成分占伊朗总经济成分的75%以上。
国营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业、矿山、发电设施、水坝、灌溉网路、广播电视、邮电、航空、航运、公路、铁路、对外贸易、银行、保险等等,国营企业由政府统一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管理,其收支由国家列入单独预算。
最近几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下放管理权限,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集体成分包括经营物资生产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乡镇建立的类似机构。
私人成分包括从事工业、贸易和服务的公司以及从事农业、畜牧业的家庭生产单位,它们是国营和集体成分经济活动的补充。
伊朗的经济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战争结束后,面临着百业待兴的困难局面,为此政府开始战后重建计划。
1988年制定了第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从1989年3月21日开始实施。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期间,政府将建设重点放在石油、采矿、交通、能源等基础工业方面,但由于缺乏计划性,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进口过度膨胀,资金发生短缺。
在五年计划后期(1992年-1993年期间)原油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伊朗外汇储备急剧匮乏,资金严重不足,为了保持制定的高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得不向国外借债,不久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欠下的巨额中短期外债,导致伊朗银行信用空前危机,使伊朗经济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期间,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调整,缩小建设战线,关停了许多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同时缩小进口规模,扩大非石油产品出口,节约外汇,偿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借下的中短期外债,此期间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5%左右。
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4月期间,原油国际市场价格突然连续下跌,伊朗石油收入大幅减少,比上年减少三分之一,第二次给伊朗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失业率和通膨率升高,外债增加,1999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只达到1.8%,迫使第三个五年计划推迟一年,这使政府充分认识到经济上严重依赖石油的弊病。
为此政府通过调整预算的方法,加大税收,缩减政府开支,扩大吸引外资,出让政府公司股份给私人公司等方法摆脱经济困难。
1999年9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了一项雄心计划,将几个主要的工业,包括通讯、邮电、铁路、石油化工,甚至石油上游工业进行私有化,作为总体经济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久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2000年-2004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总结了上两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和伊朗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体现了政府对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总体经济目标主要有:(1). 所有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必须体现社会公正,缩小贫富差别,消灭贫穷;(2). 扩大非石油产品出口,减少国家对石油产品出口的依赖;(3). 对农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相对达到自给自足;(4). 开发和培训国内人力资源,全面提高技术和专业水平,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5). 鼓励投资,保证投资安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6). 改革税制,增加国家收入,支持和发展金融和资本市场;(7). 控制通货膨胀率,使之适应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购买力;(8). 向私人经济成分转让国营公司股份,加快私有化进程。
根据第三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伊朗近年采取了以下重要的举措:原油价格从1999年4月回弹以后,伊朗原油收入又大幅增加,改善了伊朗的外汇收支状况,外债负担减轻,9.11事件以后,原油价格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曾一度下降,但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对伊的经济未造成影响。
从2000年4月开始,国家每年将预算石油收入的超出部分存入中央银行特设的石油外汇稳定基金帐户,基金的50%用于抵销今后由于油价下跌引起的预算赤字,另外50%为投资提供贷款,鼓励非石油产品出口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投资,其中为私人企业提供的信贷占相当的比例。
石油工业是伊朗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维持目前的石油产量,保证足够的外汇收入,同时巩固伊朗在OPEC中的地位,从1998年开始,伊朗石油部陆续开放伊朗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对外提供了40多个开发项目。
迄今已与外国石油公司以产品回购方式(BUY-BACK)签订了数十个油气田开发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资金270亿美元,计划未来再吸收130亿美元的投资。
为了改变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实现石油产品的多元化,国家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由天然气代替原油,并将天然气出口到欧洲和亚洲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石油下游工业,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石化产品的出口。
2001年5月伊朗议会批准了“吸引和保护外国投资法”,此法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出台的第一部外资法。
由于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分歧,此法没有立即生效,遭到伊朗宪法监督委员会的两次驳回,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生效。
2002年8月通过投资法实施细则。
新投资法的出台是两派斗争的产物,虽然许多条款仍有限制性,但毕竟向改革方向迈进了一步。
新的投资法拓宽了投资领域和方式,包括了除石油工业以外的所有工业领域,投资比例没有严格限制,投资的本金和利润可以自由汇出境外,投资安全度有所提高。
由于伊朗投资配套的法律还不健全,投资环境不理想,外国公司在伊朗的投资还处于探索阶段。
2002年2月,伊朗议会通过立法改革国家的税制,减少公司税,增加增值税,所得税从原来的54%降到25%,鼓励私人成分向生产企业投资。
同时对一些国营企业和穷人基金会取消免征税务的特权待遇。
2002年3月21日伊朗中央银行合并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建立统一的银行协定汇率,与国际通行的汇率制度接轨,取消对国营公司的汇率补贴,使私人公司和国营公司的处于平等的竞争条件。
汇率统一引起了通膨率上涨,国家为了减少通膨压力,仍保持对生活必需品的补贴,对进口商品进行价格补贴,这种上涨影响预计在2003年度有所减小。
伊朗在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了一些经济指标,如原油收入、控制政府支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等,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有:高失业率是伊朗政府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伊朗有350万劳动适龄人口,预计在三年内将达到500万,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每年解决75万人的就业,由于缺乏投资和劳动力市场,每年只有40万人就业,如不加大吸引外资和鼓励私人投资,就业问题很难解决。
国营企业由国家垄断,经营方式没有纳入市场运行的轨道,效率普遍低下。
巨额补贴是政府财政的一个沉重包袱。
伊朗每年用于能源的补贴高达100亿美元,用于粮食和药品的补贴20亿美元,能源补贴除了造成能源浪费外,重要的是使企业竞争力下降,产品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另外,伊朗一直遭受美国的经济制裁,在美国的资产被冻结,9.11事件后,布什总统延长达马托法,宣布伊朗为“邪恶轴心”国,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将对伊朗的经济发展长期产生不利影响伊朗近期经济数据工业生产增长率:3.5% (包括石油)(2004估计数据) / 3%(不包括石油)(2005 估计数据)通货膨胀比率:15.5% (2004 估计数据) / 16% (2005 估计数据)劳动力:2300万熟练劳动力短缺(2004 估计数据)/2368万--熟练劳动力短缺(2005 估计数据)劳动力分配:农业30%,工业25%,服务业45%(2001 估计数据)失业率:11.2%(2004,估计数据)贫困人口:40%(2002 估计数据)投资(固定总投资) :30.5%(2005 估计数据)国家收入433.4亿美元(2004)/ 国家收入488.2亿美元(2005)支出: 477亿美元,包括国家支出76亿美元(2004估计数据)/ 604亿美元,包括国家支出76亿美元(2005,估计数据)出口:387.9亿美元FOB (2004估计数据)国际债务:134亿美元(2004 估计数据)/ 27.5% GDP(2005 估计数据)农产品:小麦,大米,其他谷物,甜菜,水果,坚果,棉花,乳制品,羊毛,鱼子酱工业产品:石油,石化产品,纺织,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特别是糖精,蔬菜油加工),金属预制件,武器.经济援助已收到:40800万美元(2002 估计数据)电力生产:1290亿千瓦(2002)已探明石油藏量:1380亿 bbl (2004估计数据) / 1333亿桶(2005估计数据)已探明天然气藏量:267亿立方米(2004) / 266.2亿立方米(2005)电话:1257.11万(2003)移动电话:337.65万台(2003)因特网主机: 5269 (2004)因特网用户: 4300万(2003)铁路: 7203 km高速公路: 167157 km飞机场: 305 (2004 估计数据)伊朗工业投资增长显著2009-04-28 20:33 文章来源:伊朗文章类型:编译内容分类:新闻《伊朗新闻》4月28日报道:伊朗工矿部长Mehrabian称,与第三个五年计划相比,伊朗第四个五年计划中工业领域年平均投资同比增长237%。
(朱锋经商处)2008年伊朗经济将继续保持好势头2008-7-22 16:15:49 编辑: [字号:大中小]伊朗消息报七月二十一日援引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报道,至2008年3月,伊朗外汇储备达820亿美元,2008年伊朗经济继续呈现好的增长势头,随着汽油配给制的执行,政府补贴上升趋势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