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与效应——基于ST舜船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ST华龙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ST华龙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ST华龙债务重组案例分析提要本文描述了ST华龙通过债务重组确认巨额收益而实现扭亏达到避免退市的案例。

该案例说明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又一次成为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重要手段,监管机构应完善相关制度规范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关键词:债务重组;恢复上市;营业外收入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辽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绩效评价与预测研究”(2008523)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广东华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华龙)于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自该公司上市后围绕它的是不断的出局和重组、债务和抵押、拍卖和收购,连续多年没有任何利润分配、送配股,每股亏损最高达3.04元。

经过2007年和2008年的一番重组后,2008年确定的每股收益高达1.09元,成为备受关注的复牌ST股。

ST华龙在长达1年半的停牌后于2009年首个交易日再度“复出”,该公司完成的神奇蜕变与我国2006年颁布的《债务重组》准则密切相关。

一、ST华龙的特别处理、停牌和复牌历程由于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ST华龙股票于2006年5月8日停牌一天,自2006年5月9日起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相应变更为:“*ST华龙”。

由于公司2006年继续亏损,公司股票自2007年5月25日起暂停上市交易。

2008年4月30日公司披露2007年年度报告,经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2007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720.3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646.42万元。

该公司于2008年5月8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股票恢复上市的申请。

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并结合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公司股票于2009年1月5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恢复上市交易。

恢复上市首日的股票简称为“NST*华龙”,以后公司的股票简称为“ST华龙”,证券代码为“600242”。

该公司于2007年实现盈利,实现净利润720.32万元,为恢复上市创造了条件,主要是因为2007年12月,公司与重庆新渝巨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债权人签订《债务重组协议》,豁免公司债务3,040.86万元。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市场化债转股是指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债务转为股权的过程,这是一种常见的企业债务解决方式,也是国家债务去杠杆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自2015年开始推行市场化债转股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自2015年开始,我国多个地区相继开展了市场化债转股试点工作,推动了企业债务转型升级、优化债务结构和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市场化债转股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市场化债转股试点取得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虽然一些地方和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解决了企业债务问题,但整体而言,市场化债转股的效果还不明显,很多原有的债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市场化债转股的推进难度较大。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企业普遍认为市场化债转股的程序复杂、时间长、成本高,因此很多企业在考虑债务解决方案时更倾向于传统的债务重组,而不愿意选择市场化债转股。

市场化债转股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我国对于市场化债转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还不够完善,导致在实践中很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影响了市场化债转股的有效推进。

2. 市场化程度不够。

目前的市场化债转股还没有真正做到市场化的程度,主要还是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导的债转股过程。

这种情况下,市场价值无法完全体现,也无法真正推动企业债务解决和结构优化。

三、解决方案1. 完善市场化债转股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市场化债转股制度建设的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使之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为市场化债转股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2. 提升市场化程度。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放开手脚,真正做到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主动行动,鼓励他们更多地利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债转股,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

3. 简化程序、降低成本。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合理简化市场化债转股的程序,降低相关成本,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操作环境,加速市场化债转股的推进速度。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现状与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摘要】我国市场化债转股是当前经济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剖析了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后提出了市场化债转股的解决方案,重点探讨了政府和企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总结分析了目前市场化债转股的情况,并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市场化债转股、我国、现状、问题、解决方案、政府、企业、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还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数据和案例,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化债转股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后续内容提供基础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研究市场化债转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企业可以减轻债务压力,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了解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案的关键性在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一、市场化债转股的规模逐渐扩大。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债转股工作,促进企业降杠杆,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已经超过1000个,涉及金额数千亿。

二、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也在不断丰富。

除了传统的债转股模式外,还出现了定向债转股、市场化债转等多种模式,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三、市场化债转股的效果初显。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一些企业成功减轻了债务负担,缓解了资金压力,提升了经营效率。

一些企业通过债转股后,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实现了良性发展。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的现状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方式多样化、效果初显的特点。

浅析市场化债转股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市场化债转股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市场化债转股的问题及建议市场化债转股是指债权人以股份形式取代债权的一种方式,对于降低企业债务风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积极作用。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市场化债转股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市场化债转股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正确评估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风险状况。

同时,企业投资方也难以准确了解银行的市场意图和投资考虑。

这使得市场化债转股中,银行和企业很难取得共识,导致合作难度加大。

其次,市场化债转股还存在估值难题。

银行和企业股份的股权定价会严重影响到收益分配和资本金结构的变化,但由于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进行重组和实际控制权的改变,导致定价难以确定。

反过来,缺乏合适的股权估值,使得市场化债转股实施的成本高昂、操作难度大。

第三,市场化债转股还存在着政策推进困难的问题。

市场化债转股反映的是市场化调控的理念,但是由于有关方面要考虑政策稳定、原有债务关系的维护等多种原因,导致推进难度较大。

例如,在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中应当照顾到多方面的利益,保证各方利益均衡,但是要真正落实却存在困难。

综合而言,市场化债转股需要克服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估值问题以及政策推进难度等等,这些问题均需要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例如,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可以加强银行和企业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披露。

在估值问题上,可以引入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估值,提高市场化债转股模式的精度和公正性。

在政策推进难度问题上,可以加强政策制定和协调,减少制约政策落实的因素。

总之,市场化债转股作为降低企业债务风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但是在实践中,市场化债转股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未来需要各方协同推动、不断完善。

市场化债转股动因及实施效果研究——以华电国际为例

市场化债转股动因及实施效果研究——以华电国际为例

市场化债转股动因及实施效果研究——以华电国际为例
骆正清;孙思涵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24()5
【摘要】随着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不断推进,各个企业在国家政策导向下都在探寻有效的债转股模式。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借鉴,市场化债转股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转股过程中涉及各方利益博弈,因此真正实现落地的企业很少。

本文选取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电国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动因、实施方案和实施效应,总结其成功经验,为后续进行市场化债转股的企业提供可行的借鉴方案。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骆正清;孙思涵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
【相关文献】
1.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及财务影响研究——以中国铝业为例
2.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模式、难点与对策研究——以建筑央企债转股为例
3.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实施困境与绩效评价研究--以华友钴业为例
4.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模式及对企业的实施效果研究——以湖北兴发集团公司为例
5.民营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短期效果评价研究——以晶澳科技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研究

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研究

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研究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融资紧张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受到了融资难、融资贵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化债转股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将分析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同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 什么是市场化债转股机制?市场化债转股是一种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借款人因无力归还借款,故银行商定将其债权转为对债务人的股份,进而将该股份卖出以清偿债务的机制。

市场化债转股机制最初诞生于日本,由于日本在80-90年代间发生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为了加快企业债务的清偿速度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日本政府引入了债转股机制。

与此同时,欧美等国也纷纷开始尝试引入这一机制,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中国,市场化债转股机制自2015年起逐渐落地推行。

债转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当企业出现还款困难以至违约时,银行可以以股权形式债转股权,然后再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变现。

由于此类债券现在已经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所以被赋予了更多的灵活性。

3. 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市场化债转股机制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一环,未来也将继续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债转股机制的推进,比如支持设立专门的债转股机构、加大债转股税收优惠、降低银行持股比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

另外,在市场层面,尽管市场化债转股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阻力,但也存在一些积极进展。

例如,2017年,中化集团成功实施了首单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此外,中国有色金属集团、招商局、京东等近百家企业也已推出债转股计划。

这些举措表明,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的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将逐渐渗透到更多的企业中,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一环。

4. 市场化债转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市场化债转股机制虽然有助于企业的融资和代偿债务,但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应对。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不够完善:市场化债转股机制的实施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仔细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以便在风险控制方面及时应对。

14个经典债转股案例

14个经典债转股案例

14个经典债转股案例一、案例梳理(一)《指导意见》出台前案例梳理1.长航凤凰2014年2月25日,长航凤凰披露重整计划,普通债权以债权人为单位,20万元以下(含20万元)的债权部分将获得全额现金清偿;超过20万元的债权部分,每100 元普通债权将获得约4.6股长航凤凰股票,确认的普通债权总额为45.74亿元,涉及共计132家债权人。

以长航凤凰股票2013年12月27日停牌价2.53元每股计算,该部分普通债权清偿比例约为11.64%。

根据2015年12月18日长航凤凰恢复上市的首日交易情况,长航凤凰开盘价为18 元,股价当日最高冲至21.6元,最终报收21.2元,涨幅1154.44%,当日成交量3.3 亿股,成交额达65.64亿元,远超132家债权人45.74亿元的普通债权总额。

而根据长航凤凰重整计划中每100元普通债权分得约4.6股长航凤凰股票,再按当日成交均价19.89元出售进行估算,则长航凤凰债权人所持每100元普通债权换股后可套现约 91.5元,其实际清偿比例达91.5%。

2.长航油运2014年11月24日,长航油运公司重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和全体股东让渡股票两部分。

在公积金转增部分,以长航油运现有总股本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4.8 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共计转增约16.29亿股。

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用于根据本重整计划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

转增后,长航油运总股本将由33.94亿股增至50.23亿股。

另外,全体股东按照相应比例让渡其目前持有的长航油运股票,其中第一大股东南京油运让渡其持股总数的50%,共计让渡约9.32亿股股票;其他中小股东让渡其持股总数的10%,共计让渡约1.53亿股股票。

全体股东合计让渡约10.85亿股股票。

据此估算,上述转增及让渡股票合计27.14亿股,全部向债权人进行分配,用于抵偿部分债务,共计将抵偿约61.84亿元债务。

照此计算,股票抵债价格约为2.27元/股。

对ST宜地债务重组的案例分析

对ST宜地债务重组的案例分析

摘要我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得到长足发展,在这种良好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自然如雨后春笋般势不可挡的涌现。

上市公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我国进入国际舞台,进行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也不可避免的谈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这个可能长期存在的历史时期,上市公司的相互竞争将会尤为激烈。

那么上市公司在这种激化的竞争环境中,为了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为了拓展自己的融资,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手段。

上市公司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存在亏损的上市公司,会美化或者说粉饰公司的财务报表,从而开始盈余管理的行为。

此前具有特色的上市公司特别处理制度,让那些公司股票可能被加上ST的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退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加大。

那么,作为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常用手段,债务重组这一方式到底能不能从根本上给予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呢?或者说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给公司带来的绩效是否产生了应有的效益呢?采取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此外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字:盈余管理;债务重组;ST上市公司;监管机制Abstract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n our country, our country's market economy gradually got great progress, in such a goo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na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sprung up overwhelming.Listed compan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when China is entrying into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o participat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y is obvious.Therefore, we inevitably talk about it:In today's market competition is intense, especially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normal long-standing historical period, this may be listed companies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 which will be particularly intense.So the listed company in this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investor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own financing, is bound to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Part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especially there is loss of listed companies, will beautify or gloss over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ch began to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After special processing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let the stock could be combined with ST by special treatment in order to avoid delisting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possibility of increased by earnings management.So, how can debt restructuring be a fundamental driv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listed company as a common means of turning the company around?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the use of debt restructuring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research to the problem of is a major part of this paper, in addition to th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 e yw o rd:Debt restructuring;Earnings management; ST companies;Supervision system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2.1 国外文献综述 (2)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4)1.3.1 研究思路 (4)1.3.2 研究方法 (5)2 债务重组的基本理论 (5)2.1 债务重组的相关理论 (5)2.1.1 债务重组的内涵 (5)2.1.2 债务重组的动机 (6)2.1.3 债务重组的方式 (7)2.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8)2.2.1 盈余管理的含义 (8)2.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9)2.2.3 盈余管理的方式 (9)2.3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11)2.3.1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界定 (11)2.3.2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手段 (12)3 ST宜地的债务重组案例 (12)3.1 ST宜地公司概况 (12)3.2 ST宜地停复牌过程 (12)4 ST宜地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13)4.1 ST宜地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经济效果 (14)4.1.1 ST宜地的债务重组前后数据比较 (14)4.1.2 ST宜地盈利能力变化分析 (16)4.1.3 ST宜地的偿债能力和资产结构变化分析 (17)4.1.4 ST宜地的成长能力分析 (18)4.2 ST宜地债务重组中盈余管理问题 (18)5 ST宜地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结论及启示 (18)5.1 ST宜地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结论 (19)5.2 债务重组盈余管理启示 (20)参考文献 (22)致谢 (24)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国的证券市场自诞生以来,发展的速度极为迅猛,截至2017年4月初中国内地的沪深两个主板所囊括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3186家,上市的证券有14210只,股票总市值达到548691.65亿元,可想而知,证券市场地位之重要性,上市公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