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物天然气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22年燃气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2022年燃气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新生代消费群节能环保理念的提升,节能环保又能提升烹饪效率的厨电产品备受欢迎。红外线灶、集成灶等新品类的燃气灶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红外线灶(也叫聚能灶),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市场日趋成熟。
以红外线辐射燃烧为核心技术的红外线灶,与其它类型灶具相比,天然具有节能环保优势。近20年来,红外线灶历经了燃烧器结构、辐射板材料等技术创新,经过厨之宝十几年持续的技术研发创新,和华帝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市场推广,以及美的等品牌积极跟进共同做大,红外线灶已引发众多主流厨电企业跟进,不仅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更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毫无疑问,已经逐步走向成熟的红外线灶市场,盘子会逐年增大。
技术优势
行业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1
竞争格局2
目前我国燃气灶市场主要由三大梯队构成,其中第一梯队的主要企业有老板、方太,市场均价在2000元以上,引领高端品牌市场;第二梯队主要为华帝,市场均价在1500-2000元之间;第三梯队企业主要包括美的、万和等,市场均价在1000-1500元之间。从线下零售情况来看,2018年老板、方太市占率分别达29%、27%,行业CR5达70.6%。与线下相比,线上燃气灶零售额最高的前六大企业不变,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从线下市场零售额来看,2018年燃气灶线下品牌市占率最高的前三大企业分别为老板、方太和华帝,2018年市场占有率分别达19.2%、16.6、12%,行业CR5达61%。
产业链中游
燃气灶行业中游企业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费终端为保障科研成果,对行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中游科研用制备厂商更倾向于选择仪器先进、供应链稳定的进口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燃气灶企业的产品毛利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不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VOCs治理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VOCs治理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新材料与新技术化 工 设 计 通 讯New Material and New Technology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75·第47卷第5期2021年5月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取得的进一步发展中已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并且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这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需要优先考虑并提出解决方案。

VOCs (包括未排放到大气中的VOCs )在某些条件下会形成轻微的化学污染,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有影响。

某些有毒烟雾会致癌,并会对您的身体造成长期严重损害。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是形成O 3及PM 2.5的重要前体物;加强VOCs 治理是控制O 3及PM 2.5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企业实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安全隐患的有力手段。

本文简要介绍了VOC 废物处理技术。

1 VOCs 规范处理的重要性随着环保政策的出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VOCs 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大多数VOCs 对身体造成危险。

工业生产对空气质量产生强烈、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VOCs 排放清单显示,排放量最高的城市主要是由人为工业排放造成的,不同来源的VOCs 成分、浓度和毒性性质也有所不同。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无组织的排放,与公司主要使用的生物熔胶溶剂和成分密切相关。

当前的VOCs 排放研究着眼于将公司作为整体的排放控制和一般分析,而较少研究着重于VOCs 的生物以及细污染物的变化和形成。

2 VOCs 的来源和危害2.1 VOCs 的来源VOCs 的来源有两种,分别是天然源和人为源。

天然源主要与植物和自然资源有关,例如植物释放,火山内爆和森林大火,森林和森林中的主要排放物,以及主要的赖硒化合物是多珠和单萜。

人为源主要是工业排放和生活排放。

其中生活排放途径主要是厨房油烟、秸秆燃烧、家居装潢以及汽车尾气等;而大部分来源还是工业排放。

化工行业周报:能耗双控政策或纠偏,看好龙头白马和新能源上游高景气标的

化工行业周报:能耗双控政策或纠偏,看好龙头白马和新能源上游高景气标的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周报 2021年12月12日

化工

能耗双控政策或纠偏,看好龙头白马和新能源上游高景气标的 1、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看好新能源上游高景气标的:1)再生能源产业链上游材料:重点推荐东方盛虹、联泓新科。关注:硅片(和邦生物);风电产业链看好:碳纤维(吉林碳谷、吉林化学、光威复材等碳纤维标的)、环氧结构胶(康达新材)、聚醚胺(晨化股份、阿科力、皇马科技);2)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上游材料:锂电池粘结剂、隔膜涂敷材料PVDF:关注东岳集团、联创股份、巨化股份、东阳光;磷酸铁锂、磷酸铁:关注川恒股份、云天化、兴发集团、湖北宜化、云图控股,建议关注川发龙蟒、中毅达(瓮福)。3)电解液及添加剂:关注永太科技、奥克股份、华软科技;以及向下游新材料领域延伸的华鲁恒升、卫星石化。

2、龙头公司扩张的瓶颈将大幅缓解,中长期继续看好化工核心资产。目前化工核心资产估值已经回归至相对合理水平,我们认为龙头公司高溢价的状态未来还会长期持续,而高溢价的方向应该给到未来最确定、壁垒和竞争力最强的核心龙头。12月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项目碳排放重新的计算,将使得龙头白马未来优质项目的新增产能审批门槛下降、长期压制龙头公司扩张的瓶颈将大幅缓解,成长性将重新得到体现。中长期我们继续看好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石化、扬农化工、新和成等优质公司。

2、关注景气持续及盈利修复子行业。基于景气持续性及盈利弹性当下我们重点关注:草甘膦(兴发集团、和邦生物、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纯碱(和邦生物、山东海化、远兴能源、三友化工)、盈利修复行业看好农药(扬农化工、利尔化学、海利尔、润丰股份、利民股份)和维生素(新和成、浙江医药、花园生物)。

4、看好天花板高,盈利稳定的消费成长股及新材料成长股:具体看好:山东赫达(纤维素醚+人造肉)、维生素(新和成、浙江医药、花园生物);金禾实业(无糖添加剂龙头)、国六产业链(艾可蓝、建龙微纳、万润股份、瑞丰新材、龙蟠科技)、可降解&可再生塑料(瑞丰高材、三联虹普、金发科技、彤程新材)。半导体封装材料(华软科技)、光刻胶(南大光大、彤程新材、晶瑞股份)、半导体前驱体(雅克科技)、军工领域:特种化学品(昊华科技)、芳纶(泰和新材)、碳纤维(光威复材)。 新型显示领域:光学膜(东材科技)、有机发光材料(万润股份、华软科技)、PI 材料(瑞华泰)。

氢能产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氢能产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氢能产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摘要:迫于环保压力及碳减排目标,世界各国均愈发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中氢能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力。

本文基于国内外氢能技术进展,从氢气的制取、储存及运输方面,论述了当前氢能产业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氢能;氢气制取;氢气储存;氢气输送;能源安全1氢能产业发展背景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引起的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近年对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力度亦显著加大。

对我国而言,当前全社会能源消耗已严重依赖进口,因此未来能源需求的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需求,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需求,加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是对我国能源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在众多新能源产业中,风能、光能等已获得大规模应用,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氢能因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国内外的广泛研究及实践均表明,氢能可应用于燃料电池、储能、发电、工业原料及民用燃气等诸多领域,而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

氢能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其实现规模化储存的潜力巨大,氢能的普及将替代相当部分的传统能源消费而深刻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格局。

我国氢能产业从制氢技术、液氢装备、燃料电堆、系统到关键部件技术研发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涵盖制氢、储-输氢、氢安全、燃料电池及整车应用等技术的产学研用研发体系[1]。

截至2021年底,我国氢能产业链企业已超过1000家,集中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

2氢能产业技术现状2.1 氢气制取技术现状氢的来源可谓广泛,主要供应方式有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此外还有一些潜在可实现规模化供氢的技术方式,如:生物制氢、光热制氢、光电制氢等。

目前,95%以上的氢气来自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其他氢气来源仍然非常有限。

2023年环保行业分析报告

2023年环保行业分析报告

2023年环保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环保行业分析报告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环保行业迅速发展成为已经成为一个细分市场和重要产业。

作为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两个大方向的支撑,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环保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预计到2023年,环保行业的规模将会更加庞大,再一次迎来爆发式增长。

本报告将从产业规模、市场动态、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2023年的环保行业做一详细分析。

一、产业规模目前,环保行业的规模已经得到极大的扩大。

据统计,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8.1%。

预计到2023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

这主要是因为各国政府对激励养护经济和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可持续发展,使用公共资金增加环保投资,扩大环保行业市场需求。

另外,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下,消费者大力消费环保产品推动的也给环保行业的增长带来了动力。

二、市场动态在市场动态方面,包括重点行业的分析情况和市场需求预期。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将环保行业分类为几个分支,如污染治理、清洁能源、智能环保、绿色建筑等。

当前,污染治理领域是环保行业的核心市场。

2023年,污染治理领域在环保行业的领头羊地位可能不会被动摇,尽管竞争会更加激烈。

另外,清洁煤启动,天然气规模化应用和电动汽车产业的推进,也使得清洁能源行业向压缩天然气、光伏智能系统、可再生能源等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核心技术随着技术的突破,新的核心技术不断涌现,使得环保产业更加高效。

对于污水处理行业来说,曝气方式和曝气设备研发及更新换代最为迅速。

对于垃圾处理领域来说,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于垃圾处理设备的研发产生了重要意义。

对于大气污染领域来说,头号问题是提高空气质量。

雾霾治理和净化和保鲜用的能量技术等,也是未来环保领域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企业正致力于研制和应用核心技术,如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环保行业将会越来越注重技术创新,未来将以“节能、环保和科技”为核心。

2021肥料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1肥料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1年肥料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目录1.肥料行业现状 (4)1.1肥料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1.2肥料市场规模分析 (6)2.肥料行业前景趋势 (7)2.1品种从单一到多样 (7)2.2化肥产业发展与粮食增产同步 (8)2.3产业整合、加大研发、转型升级 (8)2.4互联网+、拓展渠道、拥抱变革 (9)2.5延伸产业链 (9)2.6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0)2.7呈现集群化分布 (10)2.8需求开拓 (11)2.9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1)3.肥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13)3.1环保高压下,化肥销量下降 (13)3.2化肥需求低迷 (13)3.3安全环保政策趋严 (14)3.4品牌众多,赊销严重 (14)3.5行业服务无序化 (14)3.6供应链整合度低 (15)3.7基础工作薄弱 (15)3.8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5)3.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6)4.肥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4.1肥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4.2肥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7)4.3肥料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7)4.4肥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5.肥料行业竞争分析 (19)5.1肥料行业竞争分析 (19)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9)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9)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0)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0)5.2中国肥料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0)5.3中国肥料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6.肥料产业投资分析 (21)6.1中国肥料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2)6.2中国肥料行业投资风险 (22)6.3中国肥料行业投资收益 (23)1.肥料行业现状1.1肥料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因此,自从建国以来,为解决粮食生产问题,让人民吃饱饭,我国积极推进肥料产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国外肥料生产企业和学习其先进生产技术,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国有、公私合营、私营化肥企业,对我国肥料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加大了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力度,然而它的储量毕竟是有限的,日益加剧的开采,必然会加剧这些资源的枯竭,对于极其依靠能源发展的电气工程来说,探求一个新兴方向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而能够既保证解决能源危机,又能够促进电气工程领域发展的最好途径当然是研究新能源。

新能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新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一、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电)电力装机容量达到了280gw。

2021年,总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具体数据暂缺),其中风电、光伏等领域均有大幅突破。

风电方面,据统计,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8亿千瓦,同比增长31%;光伏方面,2021年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发货量达到10700兆瓦,组件安装量达到6370兆瓦,同比增长15.8%;另外在核电方面,全球核电在建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1.风电产业2021年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同时实现历史上最大幅度发展。

据有关机构统计数据,目前,风电整机生产企业总计近80家,总生产规模达至3500万千瓦,其中金风、华锐、东汽3家企业的年产量达至600万千瓦,另外存有风电机组部件生产企业40多家。

2021年,我国全年追加风电装机容量1300万kw,与2021年追加625万kw较之,追加装机容量增长率为108%,总计风电并网总容量达至2500万kw;全年风力发电总量为269亿kw?h,同比快速增长105.86%,占到电厂发电总电量的0.75%。

同时,国内分后地区制订了风电玩游戏标杆电价(风电玩游戏标杆电价按地级市行政边界分后地区订为0.51、0.54、0.58和0.61元/kwh),可以再生能源电价额外标准也提升至每千瓦时4厘钱。

焦炉煤气液化制LNG工艺及生产研究

焦炉煤气液化制LNG工艺及生产研究
4 焦炉煤气脱硫
焦炉煤气包含各种硫酸盐,包括 H2S,COS,CS2,RSH, RSSR 和 C4H4S。该硫盐对用于甲烷气化的金属催化剂具有强 烈的副作用,因此需将甲烷引入焦炉气中,气化管式反应器以 前需要将硫酸盐树脂吸附到照片上 [3]。通常,在新能源和化工 项目中,选择脱硫塔-干法精制脱硫工艺生产线来处理含有机 硫和复杂无机硫的蒸汽。
3.1 氢气提纯
如今,氢气分离技术有两种类型,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变 压吸附和膜分离技术。由于变压吸附技术项目投资少,运行成本 低,产品纯度高,实际操作简单,柔韧性好,空气污染小,原料气 种类繁多,因此该技术自 1970 年代以来就被广泛使用于石油化 工设备、冶金工业、轻工业和环保工业。变压吸附分离过程在实 践中有易于操作、自动化技术水平高、无设备用料的优点。吸收 分离技术最普遍的应用是化学气体的分离和纯化。氢气在吸收 剂上的吸收能力远远小于 CH4,N2,CO 和 CO2 等常见成分,因
6 LNG 储存
在天然气储存期间,无论实际的隔热效果如何,总会产生一 定量的挥发性气体。容纳在储罐中的这种蒸气的总数是相对有限 的 [5]。当储罐中的压力达到最大允许值时,挥发的蒸气将再次升 高,这将增加储罐中的工作压力。LNG 储罐的操作压力操纵对于 安全存储具有非常关键的实际意义。这涉及许多因素,例如 LNG 安全性增加的总数、工作压力操纵、维护系统以及存储可靠性。
(5)安全维护系统。储罐安全防护系统必须可靠,能够完成 储罐液位计和工作压力的操作和报警,必要时应进行多级维护。
参考文献:
[1] 梁光川,郑云萍,李又绿,等 . 液化天然气(LNG)长距离 管道输送技术 [J]. 天然气与石油,2013(2):8-10,1.
[2] 徐烈,李兆慈,张洁,等 . 我国液化天然气(LNG)的陆上 储存与运输 [J]. 天然气工业,2012,22(3):89-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生物天然气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 目录 1. 生物天然气行业现状 ........................................................... 4 1.1 生物天然气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 4 1.2 生物天然气市场规模分析 ......................................................................... 6 2. 生物天然气行业前景趋势 .................................................... 7 2.1 政策支持,行业进入快车道 .................................................................... 7 2.2 规模化生产上取得重大突破 .................................................................... 7 2.3 开发潜力巨大 ............................................................................................. 8 2.4 延伸产业链 .................................................................................................. 8 2.5 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 8 2.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 8 2.7 服务模式多元化 ......................................................................................... 9 2.8 呈现集群化分布 ......................................................................................... 9 2.9 需求开拓 .................................................................................................... 10 3. 生物天然气行业存在的问题 ............................................... 11 3.1 生物天然气在运项目少 ........................................................................... 11 3.2 技术装备差距较大 ................................................................................... 11 3.3 在开发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 11 3.4 运行情况方面缺乏专业团 ....................................................................... 12 3.5 缺乏顶层设计 ........................................................................................... 12 3.6 缺乏相应的土地税收支持性政策 .......................................................... 12 3

3.7 行业服务无序化 ....................................................................................... 12 3.8 供应链整合度低 ....................................................................................... 13 3.9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 13 4. 生物天然气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 13 4.1 生物天然气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 13 4.2 生物天然气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 14 4.3 生物天然气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 15 4.4 生物天然气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 15 5. 生物天然气行业竞争分析 .................................................. 16 5.1 生物天然气行业竞争分析 ....................................................................... 16 5.1.1 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 16 5.1.2 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 16 5.1.3 潜在进入者分析 ..................................................................... 17 5.1.4 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 17 5.2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 18 5.3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 18 6. 生物天然气产业投资分析 .................................................. 19 6.1 中国生物天然气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 19 6.2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投资风险 .............................................................. 19 6.3 中国生物天然气行业投资收益 .............................................................. 20 4

1. 生物天然气行业现状 1.1 生物天然气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我国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的天然气,同时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生产有机肥。发展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处理有机废弃物,能有效解决粪污、秸秆露天焚烧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程序算了一笔账:假设200亿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完全由大型沼气—生物天然气项目生产,意味着能够对约3亿吨秸秆和2亿吨畜禽粪便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生物天然气行业是指从事生物天然气相关性质的生产、服务的单位或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总称。深刻认知生物天然气行业定义,对预测并引导生物天然气行业前景,指导行业投资方向至关重要。我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快速上涨的形势,发展生物天然气有助于优化天然气供给结构,发展现代新能源产业。发展生物天然气,立足国内,内生发展,作为常规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有利于补齐天然气供需短板,降低进口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推进生物质能转型升级,加快可再生能源在燃气领域应用,培育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兴产业。 5

我国生物天然气行业在经过短暂的结构调整后,淘汰掉落后产能、筛选掉不合格企业,并且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生物天然气行业依旧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未来将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呈现品种增多、消费多元化等新趋势。中国生物天然气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生物天然气通过对种植、养殖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资源进行处理,变废为宝地生产出能够为农业项目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能源资源产品和有机肥料。与沼气类似,生物天然气的副产物可以加工成为高品质的生物有机肥,一方面进一步对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进行利用,减少了项目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另一方面高品质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口感、品相,是发展高端农业的主要肥料。生物天然气是在传统沼气发展的基础上的提档升级,改变了传统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