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刷题课件:第一章第三节速度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付)

所围面积
例3(2020广东佛山一中段考)一质点在6 s内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试据此分析
质点的运动情况并画出它的v-t图像.
解析 s-t图像上直线斜率表示速度,
0~2 s 的速度为
2
v1=
1
=
6-0
2
m/s=3 m/s
2~4 s 的速度为 v2=0
4~6 s 的速度为
6 -4
v3=
3
要点提示 (1)不能.
(2)能.
知识点拨
不以大小论质点
1.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2.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占有位置但不占空间,它与几何中的“点”有
本质区别.
3.理想化模型
(1)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
象,实际并不存在.
(2)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
系为x=5+2t3(m),该质点在0~2 s内的平均速度和2~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分
别为(
)
A.12 m/s
39 m/s
B.8 m/s 38 m/s
C.12 m/s
19.5 m/s D.8 m/s
12 m/s
解析 t1=0时,x1=5 m;t2=2 s时,x2=21 m;t3=3 s时,x3=59 m.故0~2 s内的平均速
D.研究自行车运动时,因车轮在转动,在任何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
点
解析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可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
点.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要看跑操的队形队列,不能把每个班级看
作质点,故A错误;在研究“嫦娥五号”上升器的姿态调整时,要看上升器的姿
例3(2020广东佛山一中段考)一质点在6 s内的s-t图像如图所示.试据此分析
质点的运动情况并画出它的v-t图像.
解析 s-t图像上直线斜率表示速度,
0~2 s 的速度为
2
v1=
1
=
6-0
2
m/s=3 m/s
2~4 s 的速度为 v2=0
4~6 s 的速度为
6 -4
v3=
3
要点提示 (1)不能.
(2)能.
知识点拨
不以大小论质点
1.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种情况:
2.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占有位置但不占空间,它与几何中的“点”有
本质区别.
3.理想化模型
(1)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
象,实际并不存在.
(2)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
系为x=5+2t3(m),该质点在0~2 s内的平均速度和2~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分
别为(
)
A.12 m/s
39 m/s
B.8 m/s 38 m/s
C.12 m/s
19.5 m/s D.8 m/s
12 m/s
解析 t1=0时,x1=5 m;t2=2 s时,x2=21 m;t3=3 s时,x3=59 m.故0~2 s内的平均速
D.研究自行车运动时,因车轮在转动,在任何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
点
解析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可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
点.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要看跑操的队形队列,不能把每个班级看
作质点,故A错误;在研究“嫦娥五号”上升器的姿态调整时,要看上升器的姿
2020最新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全册教学课件目录
0002页 0028页 0084页 0086页 0166页 0229页 0297页 0337页 0367页 0461页 0509页 0539页 0555页 0564页 0639页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六节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二节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本章小结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节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020最新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 册最新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 册教学课件
0002页 0028页 0084页 0086页 0166页 0229页 0297页 0337页 0367页 0461页 0509页 0539页 0555页 0564页 0639页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六节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二节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 第四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 本章小结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节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2020最新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 册最新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 册教学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刷题课件:第一章第一~二节综合训练

A.A船肯定向左运动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向右运动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解析
因为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可判断出风是从左向右刮的.A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一 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右侧;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刮向右侧; 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右侧,故A、B错误.如 果B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河岸上的旗帜方向相同,而B船上旗帜的方向向左, 则B不会静止;如果B船向左运动,旗帜一定向右飘,所以B船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 度大于风速,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左飘的情景,故C正确,D错误.
解析
位移是矢量,位移相同则大小和方向都必须相同,所以两物体位移大小均为30 m 时,方向可能不同,所以A错误;矢量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 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号表示大小而不表示方向,故x甲<|x乙|,t1>t2,B、C错 误,D正确.
第一~二 节综合训练
刷综合
4.[湖北荆门龙泉中学2019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 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C )
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 B.由于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所以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C.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以太阳为参考系
解析
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木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不是时刻,故A错误;当物 体的质量、大小和形状相比于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将这个物体看成质点,比如研究木 星公转时可以将木星看成质点,故B错误;木星和地球公转一周后都回到原点,位移均为零,故C错 误;木星和地球都围绕太阳运行,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时,应以太阳作为参考系,故D正确.
解析
因为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可判断出风是从左向右刮的.A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一 是A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右侧;二是A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右,把旗帜刮向右侧; 三是A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右侧,故A、B错误.如 果B船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河岸上的旗帜方向相同,而B船上旗帜的方向向左, 则B不会静止;如果B船向左运动,旗帜一定向右飘,所以B船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 度大于风速,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左飘的情景,故C正确,D错误.
解析
位移是矢量,位移相同则大小和方向都必须相同,所以两物体位移大小均为30 m 时,方向可能不同,所以A错误;矢量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 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号表示大小而不表示方向,故x甲<|x乙|,t1>t2,B、C错 误,D正确.
第一~二 节综合训练
刷综合
4.[湖北荆门龙泉中学2019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 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的运动状态是( C )
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 B.由于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所以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C.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以太阳为参考系
解析
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木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不是时刻,故A错误;当物 体的质量、大小和形状相比于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将这个物体看成质点,比如研究木 星公转时可以将木星看成质点,故B错误;木星和地球公转一周后都回到原点,位移均为零,故C错 误;木星和地球都围绕太阳运行,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时,应以太阳作为参考系,故D正确.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物体运动的速度3

为了精确地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任意一时刻的快慢和 方向,我们引入瞬时速度这个概念
*实验与探究
如图(详见P10,解答见下页)
1
m
E
D
C
B A
(1)四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答:2m/s; 4m/s; 4.33m/s; 10m/s
(2)那一段曲线轨迹上的平均速度能较精确的反映物体处于 A点时的瞬间的速度?还能得出更准确的数值吗?
*单位:米/秒(m/s) 读作“米每秒”; 千米/小时(km/h)单位转换
*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与物 体位移的方向相同
练习:
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则可沿直线建立坐标轴OX轴,在t1到t2
内物体由A运动到B,A、B对应的位置分别是XA和XB,则有位
移S=XB-XA,t=t2-t1,则平均速度为
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常简称为速度,平常
不指出对应哪一段位移或哪 所说的速度没有特别
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没有 说明,一般指瞬时速
意义的
度
当所研究的时间取得越短,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联 度就越能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当以 系 某一时刻为中心选取一段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
当所选的时间足够小以至于趋于0,那么平均速度 就能精确的反映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情况,此时 的平均速度就可以称之为瞬时速度了。
洲际弹道导弹 远程炮弹 普通炮弹 步枪子弹
常见速度
常见物体的速度(m/s)
3.0×108 3.0×104 约7.0×103
巡航导弹 军用喷气式飞机
大型客机
约5.0×103 约2.0×103 约1.0×103
约900
火车(快车) 高速公路上的汽车
野兔 远洋轮船
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速度课件

[思考] vt图像能描述曲线运动的规律吗? 提示:不能,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和时速400千米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京沪高铁上海段“试跑”。高速 动车组1 min内,速度由“0”飙升至“130 km/h”,驶出1 km,请判断以下问题:
1.动车组在1 min末的速度约为36.1 m/s。( √ ) 2.动车组在1 min内的平均速度约为16.67 m/s 。( √ ) 3.动车组在30 s末的速度一定约等于16.67 m/s。( × )
某同学用手机计步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公园再回到家的锻炼情况,如图所示。
[交流讨论]
(1)图中的速度5.00 km/h为平均速度,对吗?
(2)图中的速度5.00 km/h为平均速率,对吗?
(3)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1)不对,该同学从家到公园再回到家的总位移为0。由 v
=
x t
提示:(1)汽车前1 s的平均速度为9 m/s,前2 s的平均速度为8 m/s,前3 s的平均速度 为7 m/s,前4 s的平均速度为6 m/s,前5 s的平均速度为5 m/s,前1 s的平均速度更接 近汽车刚制动时的瞬时速度,但略小一些。 (2)汽车运动的最后2 s的平均速度是2 m/s。
【典例1】(2022·中山高一检测)山西省在2021年8月1日前完成了高速公路、一级国省 干线公路限速标志调整,同时将规范测速管理。已知某高速限速120 km/h,“区间测 速”路段长度为20 km,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12 min,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限速1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在该测速区间,该轿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一定是100 km/h C.在该测速区间,该轿车仍可能存在超速现象 D.区间测速可完全代替原来的固定测速和流动测速
2020-2021学年物理新教材粤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第三节 速度

意义
区
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刻、某一位置相对应
别 大小 由公式v— =st求出
v=st(t极小)
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
方向
该状态物体运动的方向
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1)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 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 一定为零. 联系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 瞬时速度相等. (3)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 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解析: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经过测速仪时的速率, 是瞬时速率,A正确,B错误;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在某 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C错误,D正确.
答案:AD
2.一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
解析:题图是两小分队的运动轨迹图像,甲小分队 运动轨迹的长度大于乙小分队运动轨迹的长度,故甲小 分队的路程大于乙小分队的路程,即s甲>s乙,故A错误; 两小分队同时同一地点O出发并且同时到达A点,故两小 分队发生的位移x相同,所用的时间t相同,则两小分队 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在题图上画一条垂直于x轴 的直线,如果横轴是时间轴,则甲小分队在同一时刻有 两个纵坐标,显然横轴一定不是时间轴,故该图一定不 是速度—时间图像,也一定不是位移—时间图像,所以 该图像是个轨迹图,故C、D错误.故选B.
答案:B
1.平均速度描述一段位移内物体运动的
学习 小结
快慢. 2.瞬时速度描述某时刻物体的运动快慢. 3.时间很短时对应的平均速度近似为瞬
时速度.
探究一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901页)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 时间
一、物体和质点 【情境思考】 撑竿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图表示撑竿跳高运动的几个阶 段:助跑、撑竿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 程。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提示:(1)不能,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即运动员 的形状及大小)。 (2)能,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可以忽略其姿势及动作(即运动员的形状及大 小)。
【素养训练】
(母题追问)(多选)对【典例1】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动画模拟台球运动轨迹时,可以把台球看成质点
B.如果把台球看成了质点处理,它就没有质量了
C.研究丁俊晖手拿球杆击球动作时,可以把他的手看成质点
D.研究丁俊晖手拿球杆击球动作时,不能把他的手看成质点
【解析】选A、D。通过动画模拟台球运动轨迹时,台球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C.凡是轻小的物体,皆可看成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 看成质点
【解析】选D。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次要因素时,其大小形状 可以忽略,此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在实际中质点并不存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 模型,但引入质点后描述物体的运动会更方便,有重要意义,故A错误,D正确。一 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本身的大小及轻重无关,故B、C均错误。
问题没影响,可以看成质点,A对;即使把台球看成了质点处理,它仍然是有质量
的,B错;研究丁俊晖手拿球杆击球动作时,不能把他的手看成质点,如果看成质
新教材高中物理1.3速度课件(1)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就是那一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联系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2)当位移足够小或 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确定方法 1.求平均速度的方法 (1)确定物体运动的过程; (2)确定该运动过程对应的位移和时间; (3)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平均速度的大小; (4)根据位移方向确定平均速度的方向. 2.求瞬时速度的方法 (1)如图所示,从t到t+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s 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 m s-1
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k/mh或 h-1
)、厘米每cm秒(s-c1 m/s
或
)等.
.常用
【典型例题】
甲、乙、丙三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同时从点A出发,沿不同的路径运 动同时到达点B,如图所示.试比较三个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粤教版速度
交警:“您好,您刚才的车速是100km/h!” 司机:“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 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100km呢?” 交警:“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 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100km.” 司机:“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 10km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100km的路 程。”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三、速度-时间图像
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物 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像称为 速度一时间图像或v-t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故A正确;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 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B错误;平均速度是过程量,求解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哪段 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 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正确.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位移为零,路程等于圆周的周长,平均速度为零,平 均速率不为零,选项A正确,B错误;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某时刻的速度为v, 不代表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选项C错误;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半周的平均速率大 于平均速度的大小,选项D正确.
注意说明
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系,平均速率与路程和时间 有关系.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刷易错
易错点2 误认为“平均速度”等于“速度的平均”
8.[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20高一上月考]物体通过两段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 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 )
注意பைடு நூலகம்明
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在解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刷基础
题型3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5.[河北唐山一中2020高一上月考]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B.对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C.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对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有可能为零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0 m
解析
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甲、乙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 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 s,从同一点分别沿相反方向前进了20 m和40 m,故 此时两者相距60 m,选项D错误.
03
速度
01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刷基础
题型1 速度
1.[河北石家庄二中2020高一上月考](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 x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CD)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刷基础
题型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广东佛山一中2020高一上月考](多选)以下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CD)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C.求解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v′= x+x = 2v1v2,故选D.
Δt
易错分析
vx1+vx2 v1+v2
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 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 速度=位移/时间,是矢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是标量,因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 路程,所以平均速度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平均速率.
刷基础
4.[贵州贵阳2020高一期末]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指平均速度( D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和谐号”动车组
创下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486.1 km/h的纪录 C.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 D.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
解析
瞬时速度的大小表示速率,故A正确;对于运动的物体,位移可能为零,则平均速 度可能为零,故B错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 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对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路 程不等于零,所以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刷基础
6.[河南鹤壁高中2020高一上段考](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度为零 B.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平均速率为零 C.物体某时刻速度为v,则该物体下一时刻的速度也为v D.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半周的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相等
解析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刷易错
易错点1 混淆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
7.[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0高一上期中]在一次爬山比赛中,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 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 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D )
解析
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x.此人往返一次对应的位移Δx=0,其平均速度大小为v=Δx=0.平均速率等
解析
于任速何度运是动表,示此物式体只运能动说快明慢速及度运可动由方位向移的x物理与量时;间vt =的比xt 值是来计计算算速,度并的不公是式说,v适与用x 成正比,与t 成反比.故A错误,B、C、D正确.
课时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刷基础
2.[江苏徐州2020高一上期中](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 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可知( AC)
解析
百米赛跑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为通过终点线的瞬时速度,故A错误;“和 谐号”动车组创下世界铁路运行试验最高速486.1 km/h,为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瞬时速 度,故B错误;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由于 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为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