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几点思考
《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孙子兵法》是一部中国古代兵书,记载了孙武对战争与军事战略的思考,被誉为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
虽然《孙子兵法》所涉及的主题是战争和军事策略,但其中的许多原则和智慧仍然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应用。
下面我们将探讨《孙子兵法》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首先,《孙子兵法》强调了对战争的理性思考和战略规划。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不再处于战争时期,但战略思维依然是重要的。
无论是企业、政治还是社会组织,都需要战略规划来应对竞争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形势、了解对手,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只有具备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的领导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孙子兵法》中强调了灵活变通的战术。
在现代社会中,也是需要具备灵活应变和变通的能力。
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市场的变化快,经济形势的波动快,任何一种固步自封的做法都很容易被淘汰。
只有具备灵活应变和变通的能力,才能抓住机遇,化危机为转机。
在领导的层面上,也应该学会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再者,《孙子兵法》中强调了人治之本。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人还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
任何组织的发展都需要有一支具备团队精神和执行力的团队。
只有通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和合作,才能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
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善于激励团队成员、培养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最后,《孙子兵法》中强调了以和为贵。
在现代社会中,和谐共赢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和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才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
只有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够实现团结一致、协同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在团队中,需要建立信任和尊重,倾听他人的声音,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的成功。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理念,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现代军 事战略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现代军事战略中的应用《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现代军事战略中的应用》《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其蕴含的深邃谋略思想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在当今现代军事战略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这部兵书不仅是战争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战略决策、战术运用和军事管理的重要宝典。
孙子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在现代军事战略中至关重要。
现代战争中,情报的收集和分析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先进的侦察技术、卫星监测、网络情报等手段,全面了解敌方的军事部署、武器装备、作战意图等,同时清晰认识自身的实力和弱点,才能制定出精准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例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强大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对伊拉克军队的情况了如指掌,从而实现了战场上的压倒性优势。
“兵者,诡道也”这一观点在现代军事中依然有着深刻的体现。
“诡道”并非单纯的狡诈,而是指灵活运用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现代战争中的战略欺骗、战术伪装、电子干扰等手段,都是对这一思想的应用。
比如,在某次军事行动中,一方通过制造虚假的军事部署和情报,诱使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为己方创造有利的战机。
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在现代军事战略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存在的今天,通过军事威慑、外交斡旋、经济制裁等非战争手段达到战略目的,成为了各国在处理军事冲突时优先考虑的选项。
例如,通过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坚定的决心,迫使敌方放弃军事冒险的想法,从而避免战争的爆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迂为直”的战略思维在现代军事战略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在面对复杂的战场形势和强大的敌方防御时,不直接正面强攻,而是通过迂回包抄、侧翼突破等方式,达到战略目标。
这种思维在现代战争中的特种作战、空降作战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特定的战役中,一方通过派遣特种部队迂回敌后,破坏敌方的重要设施,打乱敌方的部署,为正面部队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孙子兵法思考战争策略的实用指南

孙子兵法思考战争策略的实用指南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战争策略的制定与执行关乎胜负与生死。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智慧和策略原则。
本文将以《孙子兵法》为指引,探讨战争策略的实用指南。
一、全局观与局部观的平衡孙子兵法中强调“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者之胜也。
”这表明在制定战争策略时,必须同时关注全局与局部。
不仅要了解敌人的强项与弱点、我军的资源与能力,更要注重战争全局的发展趋势,避免陷入以局部胜利为目的的盲目战斗。
在制定战略计划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整体战争策略的有效性。
二、灵活运用兵力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中要充分运用兵力来取得优势,而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因此,在战争策略的制定中,需要根据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兵力调配策略。
在数量上要力求优势,在质量上要保持精锐。
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兵力的灵活机动性,实施奇袭、伏击等战术,以达到最佳的战斗效果。
三、情报收集与分析情报对于战争的制胜至关重要。
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前期就要加强情报收集与分析,以便了解敌人的实力、布防情况和意图。
准确的情报能够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高效的情报系统和情报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减少军队的损失并提高战争的胜算。
四、谋定而后动《孙子兵法》中提及“军事之要,静穷则变,动忽则乱。
”这个原则告诉我们在制定战略计划时要先谋定大策,再行动。
在行动之前,要充分评估各种情况与因素,尽可能确定所有可能性,准确把握整体战局。
只有经过充分的周密计划和准备,才能避免盲目行动带来的损失,确保最终的胜利。
五、因地制宜,灵活应变“地”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孙子兵法》中明确指出:“地形有通则乘,有隘则守。
”这意味着在选择战场和展开作战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理因素,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地形与地势。
同时,在战斗中要对地形的变化有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反应,以便灵活应变,制定更为具体、可操作的战术。
孙子兵法读后感智慧与战争的博弈

孙子兵法读后感智慧与战争的博弈在读完孙子兵法之后,我深深地被孙武将军所表述的智慧和战争博弈的深刻思想所吸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兵书,在战争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我从中学到的有关智慧和战争博弈的思考。
智慧的重要性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场战争的胜利并非单靠武力或器械,而是要依靠智慧去实现。
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理念也可以被应用于现代管理和商业领域,即通过了解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并做出针对性的决策。
在现代商业社会,智慧则是不断追求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对阵方的评估在孙子兵法中,他建议通过评估对手的形势、地形、道路、气候、民心、将领、士兵等因素来制定策略。
在现代社会中,评估对手同样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除评估对手外,在现代社会中,建立一个成功的商业计划也需要对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评估,以建立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
战术讲求灵活性在孙子兵法中,打仗也要讲究灵活性,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没有固定不变的战术,而是根据战场情况和对手变幻来调整战术。
同样的,企业中也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快速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战略。
潜在力量的利用孙子兵法中所谓“以虚击实”也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术。
它通过利用对手的心理,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理念可以被应用到市场营销领域,当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通过寻找竞争对手的薄弱点,来利用行业中的潜在力量。
领导力的作用孙子兵法中对于领导力的重视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普遍的认可。
一个杰出的领导人应该具备坚定的信仰和毅力,以及能够带领团队走向胜利的能力。
在现代商业中,领导力也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在孙子兵法中所表述的关于智慧和战争的博弈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也能够运用其中的智慧和战术来应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那么我们就能够在生活和事业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功。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军事谋略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简要过程和主要方法,体现了原始唯物思想和朴素辩证思维,其思想或思维对当前我们备战和作战均有强烈启示意义。
标签:理想目标;哲学思考;人文情怀;《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军事谋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探讨了战争制胜的目标、条件和策略问题。
一、提供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有人习惯性地依此认为《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主要是隐真示假、以迂为直之类的狭义的军事谋略,玩弄技巧,擅长示形,甚至将“美人计”“走为上计”之类的也罗列其中。
其实,无论制胜目标还是用谋条件,《孙子兵法》的见解均非同寻常。
(一)树立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筹划战争、运筹作战,目的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但《孙子兵法》并不满足于此,其《谋攻》篇认为“百战百胜”也不过如此。
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才是“善之善”。
可见,在《孙子兵法》看来,力争以最小代价获取战争最大胜利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善之善”“利可全”,这其实也是给军事家、谋略家甚至政治家等制订了一条谋略制胜的理想标准。
《孙子兵法》的真正意图是倡导慎战、备战和善战,反对穷兵黩武、耀武扬威和仓促应战。
这无论以往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仍然是惊世鸿论。
(二)提供了战争制胜的基本条件谋略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结果,故强调智商。
而军事谋略作为战争领域的克知制胜的思维活动,尤其强调高智商。
因此,“将者,智、信、仁、勇、严”,《计》篇将“智”作为将领的“五德”之首。
“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智将务食于敌”“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是故智者,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视,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胜之形,而莫知我所以胜之形”,《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指出,能否用好高智商的间谍,能否很好地解决境外作战的后勤保障问题,能否在作战过程中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能否围绕作战目标任务并根据战场变化“因敌制胜”,能否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却能洞察敌方的作战企图,这才是“大智”。
讲座_孙子兵法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兵法被视为军事艺术的瑰宝,而《孙子兵法》作为兵法中的经典之作,更是被无数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所推崇。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孙子兵法》的讲座,聆听了一位资深专家的深入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孙子兵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孙子兵法》开篇即点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强调战争是国家大事,关乎生死存亡。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国家利益、民族命运的较量。
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以防患于未然。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解读了这一思想,指出在战争中,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至关重要。
只有全面掌握敌我双方的实力、特点、意图,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从而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思想同样适用。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与他人和谐相处。
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兵法》强调,战争形势千变万化,如同水之无常形。
因此,在战争中,指挥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不能拘泥于固定模式。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要具备应变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备这种应变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善于学习和适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兵贵神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提倡“兵贵神速”,即在战争中要迅速行动,出其不意,攻击敌人毫无防备之处。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在竞争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迅速行动,出奇制胜。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把握时机,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孙子兵法》指出,真正的善战者并非依靠赫赫战功,而是善于运用兵法,巧妙地指挥战斗。
《孙子兵法》主要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8年第33期课程教育研究《孙子兵法》主要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的几点思考张紫玥王群立(吉首大学国防教育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兵书典范,博大精深,其主要思想有重战思想、全胜思想、谋略思想、主速思想等。
这些思想具有特殊应用价值,在现代战争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思想现代战争应用【基金项目】2017年吉首大学校级课题“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17JDZB08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20-01一、《孙子兵法》重战思想的应用《孙子兵法》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就是孙子的重战思想,孙子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必须高度重视。
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战争,那么就会危及本国的生存和发展。
古今中外不重战而走向衰退灭亡的事例不胜枚举。
战国时期的赵国不重战,导致兵败长平,赵国走向了灭亡。
原世界文明古国巴比伦不重战,于公元前8世纪在地球上消逝。
重战的同时必须要“慎战”,孙子的“慎战”思想体现在“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胡明君慎亡,良将警亡”。
三国中著名的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皆是以发动者而宣告失败,原因就是不识时务盲目发动战争。
由此可见,战争可以改变历史,改变国家命运,必须慎重对待。
重战还必须备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孙子强调,战争的立足点应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
瑞士之所以二百年无战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战争准备非常充分。
瑞士采取的是全民皆兵的战略思想,很重视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在战略思想、武器装备、物资准备、人力准备等方面都作了精心部署。
在现代战争中,这种重战思想仍然十分重要。
它时刻警醒我们要重视战争、研究战争、慎重发动战争、做好战争准备。
胜战四要——孙子思想对指导现代战争意义的思考

总第30期General No.30胜战四要——孙子思想对指导现代战争意义的思考钟少异摘要:当前《孙子兵法》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如何把孙子思想与信息化战争相结合从战争指导层面考虑,孙子思想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可总结为四要:慎、知、计、变。
关键词:《孙子兵法》现代战争指导意义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2095-9176(2020)06-0110-005如何把孙子思想与信息化战争相结合,这是当前《孙子兵法》研究中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试从战争指导的层面,提出四点思考。
这四点来之于《孙子兵法》中的四个字,笔者认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慎“慎战”是《孙子兵法》的第一要义,也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灵魂。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话就阐明了慎重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火攻篇》中,孙子又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因此,孙子坚决反对情绪化地、轻率地处理战争问题,而力主理性地、慎重地谋划和指导战争。
这是孙子的战争观,也是孙子战争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原则,换言之,这是孙子一切思想的基石。
今天,战争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孙子所处的冷兵器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战争时代,军事系统和战争形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战争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急促,战争牵动的内外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纷繁,战争的政治后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显著。
在此情况下,处理战争问题更要谨慎从事,来不得半点轻浮和草率,必须坚决摒除非理性的情绪化因素的影响,慎重地进行思考和谋划。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收稿日期:2020-10-20作者简介:钟少异,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10•这要求每一个担负战争指导和作战指挥责任者,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经常自我反思:我有没有受情绪化因素的影响和支配?我是不是做到了慎重对待?我的决心是不是轻率鲁莽的?三思而后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几点思考 校 区: 学 号: 姓 名: 院系专业: 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篇》 这句话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与孙子并称的吴子也曾说过:“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战争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侥幸心理在冷酷的战争面前是微不足道的,战争是输不起的,只有取得胜利才能生存。 再三权衡后发动战争,小心谨慎的提防战争。“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如三国时期著名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发动者的失败而告终,从而极大的削弱了强大的一方而使弱小的一方得以发育。由此可见,战争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因一时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损失可能是不可挽回的。所以,对于战争再重视也不为过的。
二、“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始计篇》 这句话是说:所谓将领,要有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抚部卒、勇敢坚毅、法纪严明等品质。 在战争中,直接指挥战争的不是一国元首,而是参与作战的将领们,“一头狮子领导的羊群,可以打败一只绵羊领导的狮群”,三国时期,诸葛亮派他十分信任的马谡守卫街亭,然而马谡却被张颌轻松击败,多亏王平鸣鼓自守迷惑了张颌,才使得败军得以退回。这一次失败也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提前结束。 可见,将领之于战争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将领可以直接引导战争的走向,将不利的战局变为有利,将有利的战局变为胜利。 二战时,德国不是靠希特勒在柏林发布一道命令而占领波兰的,是靠古德里安等诸多将领率领大军打下来的。如果不是古德里安创造的闪电战理论,德国又怎么可能在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三、“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始计篇》 人们习惯称之为“诡道十二法”,孙子十分大胆而且准确的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论断,一反前人“君子之战”的理论,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哪怕是不“君子”的。只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方法就是其次的,“胜利属于正义,因为只有胜利者才是正义的”。 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直接使赵国再无还手之力。极大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不管是在今天还是战国时期,坑杀俘虏简直是没有人性的,但在战争时,却可以节省开支,防止间谍,防止俘虏被救出后增强敌人的力量。战争是输不起的,所以,在战争中,只要能取得胜利,确实可以不择手段。 “诡道十二法”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在战争时,要巧妙利用对手的弱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采取战略战术,用最小的代价,去取得胜利。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四、“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作战篇》 孙子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经济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战时期,德军的虎式坦克令盟军闻风丧胆,可是直到战争结束也不过生产了一千三百多辆,实在是难以力挽狂澜。二战后期,盟军对德军后勤大肆破坏,对于每况愈下德军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没有军队能够安全出动并返回。 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而言,战争依赖经济,经济为战争提供作战工具和手段,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国家的面积大小、人口众寡、矿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着国家在战争中发展战争力量、开发战争潜力的程度。在当今和未来,要打赢现代化的战争,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防工业,才能保障战争的胜利。 比如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双方死亡人数达60多万人,受伤人数95万人,比阿以5次战争伤亡人数的总和还高出许多倍。这场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高额军费开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两伊入不敷出,国库告急。伊拉克的战争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亿至10亿美元。伊朗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亿美元。双方一度将摧毁对方经济设施作为军事行动的首选目标,油田、港口、炼油厂、输油管、运油船等均在军事空袭目标之列,两国因空袭而导致上千亿美元的财政损失。伊拉克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后竟负债800亿美元。两伊停战实乃因为双方都无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无条件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停火的598号决议时曾说:“这是真主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得把它喝下去。”
五、“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作战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兵作战的人。兵员不多次征集,粮草不多次运输,武器装备取用于国内,粮草则依靠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食供应就可得到满足。进行战争,必须要解决好后勤保障问题。在战争中,保证部队粮草供应至关重要。从本国调集所需粮草,虽然是一条基本途径,但长期下去,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路途遥远,损耗巨大,还有可能随时遭到敌人的攻击和抢掠。在这种情况下,孙子提出了部队粮草筹集的一种新方式:“因粮于敌”,即掠其田野,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问题。就地取用粮食一钟,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钟;就地征集饲草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因粮于敌,即可以节省本国的开支,又可以破坏和削弱敌国的经济实力,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是孙子后勤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篇》 很显然,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是指没有流血冲突。但这里的不战,决不是厌战、怯战,也不是没有能力应战,而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后,对冲突形式进行把握,形成的强烈的军事力量和状态的对比,迫使敌对一方主动认输,从而达到保存实力,避免流血,减少社会灾难的根本目的。所以,不战的后面是积极的备战,需要有更高的能力和技巧。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和平解放北京,就是不战而胜的典型战例。在对北京和天津进行了分割包围以后,政治宣传上主张避免流血和平解放,在社会舆论上宣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在军事上用打天津来展示战斗力威慑北京。以上种种彻底动摇了傅作义顽抗的决心,最后采用和平方式将北京交到了解放军手中。 中外历史上不战而胜的战例很多,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些不战而胜的条件和方法,而这些条件和方法,孙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做了阐述。
七、“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谋攻篇》 这句话是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在信息化的今天,知道的要比古时多的多,在大国间不仅掌握过去现在和随时变化的信息甚至用计算推算出结果。其中包括方面也是全面,不仅是军事方面情况,经济,政治,工业,金融,农业等等甚至到个人情况。我军的真实水平决定了战争的目标。不知己,就可能是蛇吞大象,吞不下反倒被踩死。知彼除了掌握战场信息外,最重要的是知道敌人的实力。敌人的硬实力——抵抗和反攻的能力有多强?软实力——地区态势是否对敌人有利?现代战争背后都有国家间的博弈,如何争取到最多的盟友,孤立敌人,也是决策者必须考虑到的。
八、“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兵势篇》 这句话主要是讲“速度”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夏侯渊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 更比如二战时期的闪电战理论,即使在现代仍具有借鉴意义:出其不意;这一点是闪击战最大的特点,不管未来战争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闪电战出其不意,奇袭的作用始终不会发生改变。古往今来,战争中速度因素是不变的真理,这是永远也不会发生改变的。其对物资、物质的节约;闪击战的诞生是伴随着德国的新兴而诞生的。那时纳粹德国表面上兴盛强大,可仔细深入研究便不难发现,德国不论怎样发展,都免不了受到资源匮乏因素的束缚。为了摆脱束缚,德国就必须扩张,这也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在战争前夕,德军最高统帅部曾做过计算,如果德军进行持久战,必将拖垮整个德国经济,重蹈一战覆辙。
九、“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地形篇》 孙子十分强调天时地利对古代战争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的高科技战争中,天气地理对战争的胜败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