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工艺改进

合集下载

5_6_二羧基苯并咪唑双核铕配合物的合成_结构及荧光性能

5_6_二羧基苯并咪唑双核铕配合物的合成_结构及荧光性能
晶 体 结 构 测 定 用 Bruker SMART 1000 CCD 衍 射仪,采用经石墨单色器单色化的 Mo Kα 射线(λ= 0.071 073 nm),于 249(2) K 下进行。 以 ω 扫描方式 收集数据,在 3.02°<θ<27.39°范围内,共收集 12 598 个衍射点,其中独立衍射点(Rint=0.096 9)为 5 517 个, 3 835 个可观察点[I>2σ(I)]用于结构分析和精修。 衍 射数据使用 SADABS 程序进行吸收校正。 晶体结构 由 PATT 法结合 Fourier 合成解出。 对全部非氢原子 坐标及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 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位置按理论模式计算确定,水的 氢原子位置由理论加氢法确定。 全部结构分析计算 工作采用 SHELX-97 程序系统完成[14,15]。 晶体学数据 详见表 1。
**
第 25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 研究简报
无机 化 学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Vol.25 No.5 924~928
**
5,6-二羧基苯并咪唑双核铕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
******
高 倩 谢亚勃* 张超艳 武 洋 高维鸿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
CCDC:742510。
表 1 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 Table 1 Crystal data of the title complex
Empirical formula Formula weight Temperature / K Crystal system Space group a / nm b / nm c / nm Dc / (g·cm-3) Z

新型苯并咪唑-5,6-二羧酸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新型苯并咪唑-5,6-二羧酸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过渡金属Zn(II)对氧原子和氮原子等多种 配位原子有较强的配位能力,是配位化学中最常 用的中心离子之一。研究人员报道了以Ni2+, Cu2a, Co2a等过渡金属离子和Hv3a, EC+, Lu3a, d-3+, Yb3a等稀土金属离子与苯并咪n5.6- 二竣酸构筑的配合物[11-15]o但基于苯并咪 nv. 6-二竣酸的锌配合物的报道并不多。
LIA Ya-ii, WANG Niu-niu, WANG Yuc, JIA Yu-jiv, WEI Zhen *
(Hebei North University, Colleae of Science, Zhangiakou 075000, China)
Abstrac: A novd Zn( $) complee, { [ Zn( Hbidc) 2 ( HO) 4 ] •(比。)4 仁[1( CCDC: 1007038 ), H3bidc = benzimidazole-y ,6-diccrboxylic acid ] , was synthesized from b/lzimiddzol/5,6射maI■boxylic acid and ZnSO4 • 7HO by hydrothermai method. The yieli of 1 was 48%. 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ezed by IR, elementai analysis and X-ray singie crystai dOfraction. 1 belongs te orthorhombic sys­ tem ,space group Bnnm with 6 =9. 6451 (19) A, C 二 19. 459(4) A, c =6. 6895 (13) A, * =# 二+二 90°, 2 = 1255.5(4) A3, @c 二 1.634 g • cm-3, Z = 8. Propeeies of 1 were studied by FL and TG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exhibited ceeain thermai stability. The auovscence maxinium emission peaks of 1 were at 420 nm and 416 nm. The auorescence of 1 might be attributabk te the intralidand fuorescent emission of H3Bidc ligands. Keywodt: benzimidazole-5 ,6-diccrboxylic aciC ; complee ; synthesis ; crystai structure ; fuorescent e­ mission ; property

(完整word版)苯并咪唑研究进展

(完整word版)苯并咪唑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合成研究进展摘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癌、抗真菌、消炎、治疗低血糖和生理紊乱等,在药物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用于模拟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部位研究生物活性,以及环氧树脂新型固化剂、催化剂和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剂, 还可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中间体等.绿色合成苯并咪唑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以及在离子鉴定、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介绍。

关键词:苯并咪唑配合物合成应用1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

1以邻苯二胺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继1872年Hoebrecker首次合成第一个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2,5—二甲基苯并咪唑(1)后,Ladenburg用乙酸和 4-甲基邻苯二胺加热回流,也同样得到化合物1 .从此, 邻苯二胺衍生物和有机酸的关环反应就成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制备最通用的方法,但通常需要很强的酸性条件[常采用 HCl、多聚磷酸(PPA)、混酸体系、对甲苯磺酸等作为催化剂]和很高的反应温度[1].1986 年 Gedye 等[2]首次报道了微波作为有机反应的热源,具有速度快、产率高、污染少、在无溶剂条件下, 利用微波间歇加热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

安全性高等优点。

例如, 路军等[3]只需反应 8 min, 产率一般可达 64%~88%。

Zhang[4]成功报道了以邻苯二胺和原酸酯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他们用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室温搅拌进行反应,合成条为催化剂时, 反应2h, 产率为95%。

用相同的原料,他们[5]还研究件比较温和。

当以ZrCl4了用磺酸作为催化剂,在甲醇体系中室温下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产率达到 96%, 反应时间也缩短为1h。

1。

2液相合成考虑到载体合成的某些缺点, 研究者们对同样以卤代硝基苯为原料的传统液相合成法也比较重视。

例如,Raju 等[6]报道了在室温下用邻氟取代硝基苯合成含硫和含氧的取代苯并咪唑。

2-取代苯并咪唑合成方法改进

2-取代苯并咪唑合成方法改进

效改进 .
实 验表 明 : 入 碘 可 以有 效 促 进 邻 苯 二胺 与 醛 加
参考 文献 :
[ ] 李焱 , 1 马会 强, 王玉炉. 并咪 唑及 其衍 生物合 成与应 苯 用研 究进展 [ ] 有机化学 ,0 82 ( )2 0 J. 2 0 ,8 2 :1 .
[ ] B ua hN, e i A, lo aoJe 1Ef i t i o 2 of a G ls Ma n d ,ta fce c — t l d . i nm r
缩合产物的环化和脱氢 , 有利于 目标产物 的生成.
然而 , 的加入 量太 多 时 会 因产 生较 多 的 副 产 物而 碘 令 产 率降 低. 0 5 m l 故 .0m o 的碘 ( 邻苯 二胺 和醛 均为
10 mo) .0m 1 为最 佳用量 .
2 2 反应 底 物对反 应 的影响 .
m l o d in , w rrat nt ea dgo il 7 7 % ) i cn io sl e ci m n ody d(3~ 8 d t o e o i e .
Ke r s: e zmi a o e; 2- h n l n d a n ad h de;y t e i ;o n y wo d b n i d z l 1, p e ye e imie; l e y s n h ss idie
w v s i e y t e i f n w s l n le zmia oe , a e a ss d s n h ss o e u f yb n i d z l4 t o 7 d o e : h t r c ci q i o e t p tn il n i mo - in s e eo y l c un n s wi h oe t a t u r a t

2-取代苯并眯唑合成工艺的改进

2-取代苯并眯唑合成工艺的改进
2 .中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8 ) 10 3 ( .唯特偶化工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 8邻 苯二胺 和有机酸为原料 , 在磷酸和多聚磷酸混合酸的催化下合成 了四种 2取代苯并 .
咪唑化合物 。利用 红外光谱、核磁氢谱 、熔点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 了结构表征。讨论了反应温
11 试 剂 与仪 器 .
美[A a r 6 一t  ̄ vt . 0F型红外光谱仪 ( a3 溴化钾压片 )。泰克仪器有限公司x .1 R0A型熔点仪 。
德 国Vai—LI 型元 素 分析 仪 。美 国IOB A一0 型核 磁共 振仪 ( MS 内标 )。磷 酸 含量 r E .I o I N V 40 T 做
2 结果 与讨论
21 红 外光 谱分析 . 合 成 产 物 的红 外 图谱 如 图 1 示 。在 33 所 43
c 左右出现了吸收峰, m 这是咪唑环N H . 的伸缩 振 动 峰 ;4 3 m 处 有吸 收峰 , 33 c 而在3 0 ~30 50 20 c 1 围 内没 有其 它 吸 收谱 带 ,说 明分 子 中有 m_范 个仲氨基而没有氨基 ,证 明已经形成 了咪唑 环 。在12 ,18 ,18 m叫出现 了一组 峰 ,这 62 5 8 4 6c
目前 , 在 工 业 上 对 于 非 水 溶 性 有 机 酸 为 原 料 的 合 成 较 多 地 采 用 磷 酸 和 多 聚 磷 酸
(o popoiai, P pl h shr d P A)混酸回流法,此法具有操作简便、收率较高、后处理简单等优 y cc 点 。但 此法 的合成 工 艺是一 锅 煮 ,即把 原料一起 加 至反应 釜 中,升温至所 需温 度 即可 。由于 反应温度高,升温速度快,传质传热不佳,因此副反应较多,能量损耗也较大。基于以上原 因,本文 采用 分步 加热 法 合成 了四种 2取 代 苯并 咪 唑化 合物 ,合 成路线 如 Shme1 . c e 。

5_6_二氨基苯并咪唑酮_2的合成

5_6_二氨基苯并咪唑酮_2的合成

第27卷第5期2010年5月精细化工FI NE C H E M I CAL SVo.l 27,No.5M ay 2010精细化工中间体收稿日期:2010-01-28;定用日期:2010-02-05基金项目:宁波市石油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项目(No .J d080135);宁波工程学院项目(No .2007029)作者简介:邵丹凤(1977-),女,浙江舟山人,讲师,E-m ai:l s unnys d @f 126.co m 。

5,6 二氨基苯并咪唑酮 2的合成邵丹凤1,2,周国权1,2,杨泽慧1,陈新志2(1.宁波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016;2.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浙江杭州 310027)摘要:以苯并咪唑酮 2为原料,经混酸硝化、催化加氢还原合成5,6 二氨基苯并咪唑酮 2,总收率62 1%。

用单因素法优化了工艺条件,硝化反应:n (硝酸)/n (苯并咪唑酮 2)=2 2,0 反应6h ,5,6 二硝基苯并咪唑酮 2收率为69%;催化加氢还原反应:m (R aney N i)/m (5,6 二硝基苯并咪唑酮 2)=0 09,于100 、2 5M P a 下无水乙醇中反应9h ,5,6 二氨基苯并咪唑酮 2收率90%。

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用M S 、HPLC 、I R 、1HNM R 、13CNM R 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分析,确认其结构。

关键词:5,6 二氨基苯并咪唑酮 2;苯并咪唑酮 2;5,6 二硝基苯并咪唑酮 2;选择性硝化;催化加氢;精细化工中间体中图分类号:O 6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14(2010)05-0500-05Synthesis of 5,6 D i a m i nobenzi m i dazolone 2S HAO Dan feng 1,2,Z HOU Guo quan 1,2,YANG Ze hui 1,CHEN X i n zh i2(1.S choo l of Che m ical E n g ineer i ng,N ingbo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N i ngbo 315016,Zhejiang,China;2.D epart m ent ofChe m ical and B io logical Engineer i ng,Zhej i ang Universit y,H angzhou 310027,Zhejiang,China)Abstract :5,6 D ia m i n obenzi m i d azolone 2is obta i n ed in an overall yie l d of 62 1%by the nitrati o n of benzi m idazo lone 2and fo ll o w ed w it h hydrogenation.S i n g le factor experi m en ts w ere conducted to opti m ize the reacti o n cond ition.5,6 D i n itrobenzi m idazolone 2w as synthesized by the nitrati o n of benzi m idazo lone 2under 0 ,for 6h ,n (n itric acid)/n (benzi m i d azolone 2)=2 2i n 69%y ield .5,6 D ia m i n obenzi m idazo lone 2w as prepared i n the abso l u te a lcohol i n 90%y ield by 9h o f the Raney N i cata l y tic hydrogenation of 5,6 dinitrobenzi m i d azo l o ne 2under the cond ition of 100 、2 5MPa 、m(cata l y st)/m (5,6 dinitrobenzi m i d azo l o ne 2)=0 09.M S 、H PLC 、I R 、1HNMR 、13C NMR and e le m entary analysis are properl y used for t h 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 uctures of the produc.t Key w ords :5,6 d ia m i n obenzi m idazo lone 2;benzi m idazo lone 2;5,6 d i n itrobenzi m i d azo lone 2;se lecti v e nitrati o n ;cata l y tic hydrogenati o n;fine che m ical i n ter m ed iates Foundation ite m s :Fund of N i n gbo Petroche m ical Ta lent Trai n i n g Base Project (N o .Jd080135)and N i n gbo Un i v ersity of Techno l o gy(No .2007029)5,6 二氨基苯并咪唑酮 2(5,6dia m i n obenzi m idazo lone 2),又称5,6 二氨基 2 苯并咪唑酮(5,6 dia m ino 2 benzi m idazo lone),或5,6 二氨基苯并咪唑酮(5,6 d ia m inobenzi m i d azo l o ne),相对分子质量为164 16,CAS 号:55621-49-3,外观为灰白色至白色固体,熔点>300 ,分子式C 7H 8N 4O 。

5_6_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5_6_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试剂与中间体5,6-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赵瑞林3 赵欣荣(石家庄市化工研究所,石家庄050031)摘要 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硝化、还原、环化合成5,62二甲基苯并咪唑,总收率达40%。

关键词 5,62二甲基苯并咪唑 环化 合成 5,62二甲基苯并咪唑(1)作为维生素B 12分子结构的主要单元,也是其生物合成的主要前体[1]。

目前国内外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1)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氯甲基化合成3,42二甲基苯胺,再经硝化、水解、还原、环化得1(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汇编.第一集,1966:2642266)。

(2)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得3,42二甲基2N 2乙酰苯胺(4),经硝化、水解、还原、环化得1。

路线(1)用二氯甲醚或甲醛及氯化氢为氯甲基化试剂,原料剧毒且沸点低,不易工业化。

路线(2)包含萃取、气体催化、水解等过程,步骤多,产率低,且采用超低温操作,条件苛刻,总收率只有23%[2]。

本文也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硝化、还原和环化合成1省去水解一步,操作中也作了改进,总收率达40%。

H 3CH 3C (CH 3CO )2O A l C l 3H 3CH 3C COCH 3 2H 2NOH ・HC lH 3CH 3C COCH 3NOH 3H 3CH 3C N HCOCH 34HNO 3H 2S O 4H 3CH 3C N HCOCH 3NO 25N a 2S 2O 4H 2OH 3CH 3C N H 2N H 26HCOOHH 3CH 3C N N H CH 1实验部分3,42二甲基苯乙酮(2)将邻二甲苯(10.6g ,0.10m o l )、石油醚(60~90°C ,50m l )、三氯化铝(18g ,0.13m o l )依次加入反应瓶中,在20°C 、1h 内滴加乙酐(8.1g ,0.12m o l ),继续反应1.5h 。

苯并咪唑

苯并咪唑

宁波理工学院苯并咪唑生产工艺及改进的实验方案设计小组成员 谢康奎 顾逸恒 过杭翔 陈荣翔 丁伟志 小组编号 05学院(系)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制药工程101班指导教师 张 胜 建苯并咪唑生产工艺及改进的实验方案设计一、导言苯并咪唑是一个多环芳香杂环化合物,由苯和咪唑并合而成,分子式为C7H6N2。

苯并咪唑环是含2个氮原子的芳香杂环,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酶和受体等形成氢键,与金属离子配位以及发生疏水-疏水和π-π相互作用等。

含咪唑环的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在抗癌、抗高血压、抗寄生虫、抗真菌、抗病毒、镇痛消炎、抗风湿、作为组胺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方面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

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生理活性和反应活性等,应用十分广泛。

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归纳及研究进展简述由于苯并咪唑衍生物的优良特性和广泛应用,此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特别是1位和2位取代的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

近年来,为适应“绿色化学”的要求,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开发更加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合成新方法。

各合成方法如下:1.以邻苯二胺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2.以邻苯二胺和醛为原料的合成1)有氧化剂参与的合成2)催化剂存在下氧气参与的合成3) 无催化剂存在下氧气参与的合成4) 不同物料比下无氧气参与的合成3. 以邻苯二胺和硫氰酸为原料的合成4. 以邻卤代硝基苯和醛为原料的合成1) 利用固相载体合成2) 利用PEG 相载体合成3) 液相合成5. 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的合成6.以胺和酰基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下面列举三、苯并咪唑不同的合成方法分析1. 由邻苯二胺与甲酸经环合而得 NH 2NH 2+HCOOH N H N通过邻苯二胺与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反应合成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是一个相当传统的合成路径,是目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制备最通用的方法,但通常需要很强的酸性条件和很高的反应温度。

其中,用邻二甲苯与甲酸进行反应来合成苯并咪唑可以说是最简单易懂的方法,操作方便,产率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