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5西安市高考复习讲座 史曼丽
2012年陕西高考数学考前讲座

2012年陕西高考数学考前讲座周至一中李立哲我们现在的处境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时间是个定值,试题做不完,问题总还存在。
如何有效地度过这半个月,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希望你能有“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心态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面对高考,我们必须拥有瓦伦达心态,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做减法),既不要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也不要过于关注考试的失败,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专心的做好每一个题,扎实的复习好每一个考点,不要关注太多功利的东西,不骄不躁,不气不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在高考中稳定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必须把握陕西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从总体来讲,有以下三个特色:(1)自主命题这六年以来,难题的比例不变占20%,约30分,易中题占120分.(2)从自主命题这六年以来,奇数年份易中题比例常常是3:5,容易题少,中档题多,整套试题难度系数均是0.56;偶数年份,易中题比例常常是5:3,整套试题难度系数均在0.6以上,2010年难度系数达到0.66.(3)高考试卷中,试题难度分布总体特点是由易到难,填空题第一题难度相当于选择题平均难度,解答题第一题的难度相当于填空题平均难度。
但整套试卷中就每个题难度的分布上,又呈现波浪式的变化,2011年变化最大。
(如11年试题,选择题中1,2,3易,4中,5,6易,7中,8易,9中,10难,第10题难度系数为0.21,比19题和21题还要难,是最难的题目,试题难题的分布变化较大,最难的题目排在中间偏前的位置,难题分散,对考生的能力与心理的要求较高,这一特点会对考生的答题心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二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
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
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
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
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并不关注。
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
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
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
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
高考复课实践谈数学高考复习

12
三、2012新课程下高考复课备考意见
(一)2012高考试题命题趋势 1.2012年陕西数学高考试题基本将会延续2010、
2011年陕西数学高考试题风格.
2.平均分数会介于2010的94.3分与2011的83.5分之
间,试题难度也会高于2010的0.66略低于2011的
0.56(选择题的尾部、填空题的尾部、最后一题
希望大家可以适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补课时间
是否可以少一些。
• 抓基础 • 抓关键 • 抓细节
• 抓重点
18
(三)实例解析
1、关于选做题:
19
20
21
合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考纲的要求,我们认为
2012年的高考数学命题也一定会突出新增内容,一
套试题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但新增内容
三角函数要注意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例1】(2010陕西)(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 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 5(3 3) 海里的 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 北偏东45°,B点北偏西 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 北 D 偏西60º且与B点相距 20 3 北 45° 60° 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 A B 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 60° 里/小时,该救援船达到 D C 点需要多长时间?
2
第二轮:专题复习 致力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主轴,复习时间大约为5周
左右;
3
第三轮:综合复习 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综合性 问题的能力,提高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复习时间大约在5~6周左右 。
4
(2)改造为两轮复习方法:
第一轮:单元+专题 即在每一单元的复习中穿插进行专题讲解,把 一个单元进行到底,这一改革的好处是知识较为集 中,我们刚刚把基础打好,立即进行提高,学生在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为某时刻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 )A.振荡电流i在增大B.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多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电流的变化率增大第(2)题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即将全面替代4G。
新一代技术所用的电磁波频率更高,频率资源更丰富,在相同时间内能够传输的信息量更大。
与4G相比,5G使用的电磁波( )A.真空中传播速度更大B.光子能量更大C.衍射更明显D.波长更长第(3)题如图,通电导线MN与单匝矩形线圈abcd共面,位置靠近ab且相互绝缘.当MN中电流突然减小时,线圈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A.向左B.向右C.垂直纸面向外D.垂直纸面向里第(4)题静电场中某一电场线与x轴重合,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势φ在x轴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曲线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
在x轴上取A、B、C、D四点,A和D、B和C分别关于O点对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B. C、D两点的电场强度C.试探电荷+q从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正功D.同一试探电荷在B点和C点具有的电势能相等第(5)题如图甲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三棱镜发生色散。
图乙是其光路平面图,已知三棱镜的切面为等边三角形,白光由点入射,入射角,其中红光对应的该材料的折射率为,则红光通过棱镜后的出射光线与点入射光线的夹角为()A.30°B.45°C.60°D.75°第(6)题首先发现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会发生偏转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法拉第B.奥斯特C.科拉顿D.麦克斯韦第(7)题一球面均匀带有正电荷,球内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如图所示,O为球心,A、B为直径上的两点,,现垂直于将球面均分为左右两部分,C为截面上的一点,移去左半球面,右半球面所带电荷仍均匀分布,则( )A.O、C两点电势相等B.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C.沿直线从A到B电势先升高后降低D.沿直线从A到B电场强度逐渐增大第(8)题如图,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A.最大速度相同B.最大加速度相同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12年陕西高考语文复习交流8.ppt.Convertor

高考语文复习交流国家高考语文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在考试内容、表达应用和选考题部分有些细小的调整。
2011年试卷简析文言文阅读学法明确:一、一种思维,辨明古今二、立足课本,抓住基础三、积累经验,掌握规律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识古今汉语存在的种种差异。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就是从古今差异的角度出题。
可是很多考生头脑中缺乏古今差异的概念,在答题时机械地按照现代汉语的思维去理解文言词语,导致大量丢分。
殊不知高考的文言文一般是不会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设题的。
高三学生在进行文言文复习时首先应确立一种思维,即文言文思维。
无论日常学习还是考试,都要坚持用文言文思维来思考问题,正如学习外语要用外语思维一样常用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现象等内容,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文言文的主要考点。
很多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薄弱,制约了解题能力的提高。
因此考生要提高解题能力,应从基础抓起。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在高中课本各册都有分布,考生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认真归纳基础知识。
关于常用词,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用例,每篇课文后面都有辨析词义的题目,基本涵盖了《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和18个常用虚词,考生要把这些题目做懂弄透,梳理出常用实词、虚词的主要义项和用法。
关于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第3册的五、六单元后有详细的介绍,认真阅读,定有收获。
另外,考生有必要把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名句背诵有机结合起来,熟悉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必定能提高背诵效果。
反过来,有效的背诵又能巩固基础知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中,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无疑是难点。
说它们难,原因在于单纯的记忆不能解决问题。
考生要在这两个考点有所突破,必须在训练中积累经验,寻找隐藏其中的规律,进而扫清阅读中的障碍。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出现词类活用现象的语境往往有一定特征。
拿名词的活用来说,处于谓语位置的名词的后边又有名词或代词,而且后接的名词或代词出现在句尾,那么前面的名词一般充当了动词,例如“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
2012-3-17西安历史教师讲座-课件

例 中共三大的内容与意义
“合作”
“国民大革命”
3、图式法 (1)知识要素的组织 (2)组织的规律化
(3)组织的模式化 “图式法”又称为 “记忆的方程式”
“图式法”的特点与意义
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整 体,具有战略学习的思想。
图式法的运用要和中心词法、归 纳此法相联系、相配合。
考查范围涉及基础知识、理论观点、史 学方法、思想素质。试题体现教育功能、爱 国主义。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人文知识、 基本素养。
一
考查难度
1.总体难度 2. 难度设置
3.难度体现
(1)知识难度
(2)知识运用难度
(3)难度生成
试题考查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生成 方式。 ①知识的理解,主要由理解的角度不同 而产生的难度。 ②知识的内核概括,即核心内容的概述性 考查。 ③给材料,对应教材知识点的考查。
1971 九· 一三 事件
1975 文革经济形势好转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3 “文革”经济形势最好
1976 粉碎“四人帮”
① ② ③ ⑦ ⑧ ⑨ ⑩ ④ ⑤ ⑥
4、概括启示: 只要党的工作中心以经济建设为 主,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尊
重客观规律,我们的事业就会成功,
反之,就会出现失误。
为什么首先想起的是“抢银行”? 符合记忆的三原则之一
5、记忆的原则
(1)新鲜度 ①什么叫“新鲜度”? 好玩 有趣
有意思
②有什么作用啊? 好记 不忘 能想起
③再举个例子
例 “商鞅变法内容”的记忆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4、思想 统一度量衡
废井田、开阡陌
废分封、行县制
高考考前一周巧复习 应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高考考前一周巧复习应重视基础回归课本来源:三秦都市报2009-6-3 10:07:16【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离高考仅剩几天,许多考生都进入自由复习阶段。
在最后几天的冲刺过程中,能既没压力、又高效率地做好考前最后的冲刺复习,是考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愿。
6月1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重点中学———西安市第三十中学各科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三教师,这些老师们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就如何做好考前复习、答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给考生们最合理的建议。
科目:语文指导老师:焦婕点金:每天一篇阅读培养语感距高考只有一周时间了,焦婕老师给考生们的建议是,不要再做大量的习题,翻看以前做过的试题,对做错的题目进行重点复习。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如何在最后几天轻松复习又不丢掉语感呢?焦婕说每天做一篇文言文、一篇现代文阅读,既能巩固语感,又能锻炼寻找考试得分点的能力。
高考语文科目中,作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要想在作文中获得满意的分数,焦婕认为这一周考生应该注意收集新颖、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素材,注意书写积极向上的真情实感。
谈及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焦婕说,考试时应该充分重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正确按照题目的要求逐步作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合理分配时间,留够写作文的时间,答题时保持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能获得不错的印象分。
科目:数学指导老师:骨干教师孙显中点金:灵活运用几种答题法巧获高分在冲刺阶段,数学的复习首先是要研究典型题型,因为典型题型反映了数学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这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
认真研究近3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领会考察动点。
建议考生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加强对错题的复习,用心阅读“改错本”,加深印象,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复习。
在答题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先易后难,不要在一道难题上浪费过多时间。
其次,考生应该灵活运用几种数学科目的答题方法,分别是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数形结合法、估计法,用这些方法解题,可以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陕西省度西安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度西安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m 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αβ⊥且m α⊂ B .//m n 且n β⊥C .αβ⊥且//m αD .m n ⊥且//n β2.已知函数()[]f x x x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正整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的值域是[]0,1 B .()f x 是奇函数 C .()f x 是周期函数D .()f x 是增函数3.如图是函数sin()R,A 0,0,02y A x x πωφωφ⎛⎫=+∈>><< ⎪⎝⎭在区间5,66ππ⎡⎤-⎢⎥⎣⎦上的图象,为了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只需将sin (R)y x x =∈的图象上的所有的点( )A .向左平移3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 B .向左平移3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C .向左平移6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D .向左平移6π个长度单位,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4.在关于x 的不等式2210ax x ++>中,“1a >”是“2210ax x ++>恒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已知(),A A A x y 是圆心为坐标原点O ,半径为1的圆上的任意一点,将射线OA 绕点O 逆时针旋转23π到OB 交圆于点(),B B B x y ,则2AB yy +的最大值为( )A .3B .2C .3D .56.5()(2)x y x y +-的展开式中33x y 的系数为( ) A .-30B .-40C .40D .507.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330f x f x --+-=,若()11f =,()22f =-,则()()()()1232020f f f f ++++=( )A .1-B .0C .1D .28.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8B .83C .4D .43952,SA 是一条母线,P 点是底面圆周上一点,则P 点到SA 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 A 25B 45C .3D .410.已知命题:p 若1a <,则21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命题p 是真命题 B .命题p 的逆命题是真命题C .命题p 的否命题是“若1a <,则21a ≥”D .命题p 的逆否命题是“若21a ≥,则1a <” 11.抛物线的焦点是双曲线的右焦点,点是曲线的交点,点在抛物线的准线上,是以点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2.若复数21z m mi =-+(m R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在直线y x =-上,则z 等于( ) A .1+iB .1i -C .1133i --D .1133i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三条脉络
四条脉络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社会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从 经 冲济 击的 下角 的度 中看 国工 社业 会文 明
近代中 国新经 济因素 的演变
当代中 国工业 化道路 的探索 工业文 明的曙 光照耀 着中国
洋务运动揭开了中 国近代经济新画卷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的产生与发展 文明发展的共同趋 势和多样性
以俄为师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 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必修 1 第四个演进 的四个演进
——世界政治格局构建、动摇和演变
一、 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第四个演进 ——世界政治格局构建、动摇和演变 世 界 格 局 演 进 欧洲中心走向美国中心 美国中心走向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遭遇欧、日的挑战
三、以世界整体化全球化思维,整合教材体系 ④ 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新中国外交历程 从一边倒到五项原则; 70年代外交突破; 新时期外交特点。 民主政治的要素和法制建设道路建设 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 从市场体制到计划体制 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 意识形态领域的多维化,缺乏核心世界观
一、 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必修 1 第二个演进 ——欧美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 的四个演进
一、 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第二个演进——欧美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 源头:希腊雅典为基石 欧 美 民 主 政 治 《罗马法》现代文明的源头 中世纪政治特色:二元政治、有限王 权、等级王权、封建割据 欧美近代体制的创制——美英法德
第三,领会主导思想 1. 从历史中认识现实社会,并用历史的思维服 务现实社会,展望未来——注意时代性。 2.从知识载体出发,依据情景表现临场意识突 出——不可袭性。 3.宏观呈现学科特征的时空性,微观则在淡化 中体现宽泛与转变——解放思维空间。
第三,领会主导思想 4. 考生读、获、解、捉、写历史材料信息能力 ——思考的层次性 5. 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研究方法、历史 问题表现方法等——综合素养性 6. 评价有细则,采点评分和采意评价有机结合 ——相对取分
工业革命完成
19世纪中期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 世 界 革命和影响 市 场 最 终 形 成 世界 被瓜分
新兴工业部门的广泛出现;
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趋于集中 大企业时代到来;跨国公司、国际联 合企业等经济组织形成。 亚、非几乎被据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二,知道怎么考
2.关注结合点 ① ② ③ ④ 社会现实与经验知识结合 情景资料与知识渗透结合 学生实际与一般原理结合 知、能、情、价交错结合
第二,知道怎么考 3.导向
①变换形式考知识,知识承载问题; ②史先论后,史学方法论依然要把握; ③冷热问题不刻意,有研究空间就是素材; ④史学观点纵横呈现,不躲闪; ⑤答题方法依然层层有序推进。
②
③
殖民扩张中的西方经济利益
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台阶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西方 表现三: ① 文艺复兴
②
③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东方 19世纪中期 —— 近代化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近代化深化 从“五四”到新中国 —— 近代化的新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 —— 现代化的新模式 科技支持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等的近代化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
新潮冲击下中国社 会生活的变迁 工业文明的历程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必修2
第四条脉络
四条脉络
两种经济体制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体 制 发展 不平衡 帝国主义形成是不平衡发展 一战后美国已获得经济霸权 二战后,美、日、西欧竞相发展 亚当· 斯密自由竞争思想
拉美虽形式上独立,但经济上受制西方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世 界 市 20世纪中期 场 的 发 展 与 20世纪末期 演 变
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世界市场秩序化、制度化 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各个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矛盾与发展交织而生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东方 商周时期——文明时代的初步发展 ① 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和初步发展 宗法制、分封制 ② 中国早期农业文明的初步发展 精耕细作、井田制 ③ 礼乐制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东方 春秋战国 —— 文明时代的一次跳跃 ①. 政治制度转型、经济制度转型 ②. 经济变革 生产力要素和土地制度、劳动关系
文明之光:人文思想源头——关注个体 “人”的希腊先哲 14—16世纪,人文思想的光芒——人的主 动胜于神的操控,排除神对社会的解读 16世纪,信仰获救透视反专制的宗教改革 17—19世纪,理性思维和构建自由社会 的启蒙,政治夙愿和理论的相互作用
——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东 来 西 去 撞 击 出 文 明 的 路
形成不同模式
20世纪的分叉——俄(马克思主义)
一、 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必修 1
的四个演进
第三个演进 ——中国传统体制瓦 解、新体制构建
一、 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第三个演进 ——中国传统体制瓦解、新体制构建
中 国 不 同 时 代 政 治 文 明 的 道 路
中国古代邦国制度的探索 中国帝国的建立 近代体制——以西方为师
第四、阅读黄牧航老师的分析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1、对知识的理解比记忆重要 2、历史阶段特征比阶段分期重要 3、历史的通史意识比专题史意识重要 4、探索历史事件所蕴涵的价值观比学术意义重要 5、探索人类文明的共性比差异性重要 6、学会从世界去思考比思考世界重要
第四、阅读黄牧航老师的分析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世界 ①.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②. 新的政治制度建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③.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④. 当代政治格局变迁
⑤. 科学技术引领下的信息化时代
三、以世界整体化全球化思维,整合教材体系
①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3世纪 东、西方政治 集权制度与民主制度
东、西方思想 东西方思想活跃的原因 百家争鸣与希腊哲学思想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
三、以世界整体化全球化思维,整合教材体系
②15 ~ 18世纪 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 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 闭关政策与殖民扩张政策 东西方科技发展差异
三、以世界整体化全球化思维,整合教材体系
③19世纪中期的中国与世界 沉沦与觉醒交织的中国: 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 急剧变化的世界: 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
来东的西学撞击传统的观念—体用之争 仿西的心理,试掘残余的根—民主追求 新思想新曙光——马克思理论的中国市场 国情选择了毛、邓论——中国特色的文 明之路
——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东 西 方 科 技 是 文 明 社 会 的 动 力 和 结 果
农耕文明与古代中国科技同步 近代科技突破引发工业革命 现当代科技革命引导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教育、文化,兴国利民
③. 多彩的思想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东方 秦汉宋元 —— 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① 政治制度成熟 中央官制的成熟、地方制度的成熟 选官制度的成熟、监察制度的完善 经济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商业的繁荣、手工业发展
②
③
思想文化的发展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科学的辉煌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建设:大跃进等
改革: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必修 3 的筋骨
儒学与西学 儒学精神要领在于禁锢西学的核心要务在于人的 解放,在民主手段下获得自由和科学化的发展。 西学冲击中学,在撞击中,追随潮流,走向整体。 必修 3 的灵魂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必修3 四个主题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儒” 西方人文思想 东来的西学,向西的追求
东方
明清时期 —— 文明的发展与挑战
① 政治:专制强化 ② 经济:农耕经济发展和繁荣; (手工业性质)新经济因素萌芽。 ③ 思想:明清批判思想。
二、以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为引领,整合教材体系 西方 希腊罗马 —— 区域特色的人类文明
①政治:民主制 ②经济:区域特色的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 ③思想:闪耀精神光芒的哲学思想 (人的价值、美德、理性精神)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7、历史试题的能力定位比题型重要
8、历史试题所包含的能力层次比能力种类重要
9、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比专业味道重要
10、历史学科能力的操作性比简单分类重要
11、历史学科的解释能力与评价能力同样重要 12、历史学科的归纳法与演绎法同样重要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经济思想 经济调整
凯恩斯主义思想的应用 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推广
一、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苏联经济 体制的建 立、建设 和改革
其他社 会主义 国家经 济体制
过渡探索
计划经济 开始实施
实施1928年
取得成就பைடு நூலகம்标志1936年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体 制
改革
二战后的延续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中国社会 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 建立:一五计划
多极化趋势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
一、 以模块内容构建复习结构 必修 2 的筋骨
农业与工业 工业文明和市场化
必修 2 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