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望岳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课件(共12张PPT)

岳望
目录
朋友圈发布者 杜甫
目录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为诗歌点赞
第一部分
手法 关键词
情感
我为 因为
而赞,
。
高大、雄奇、 秀丽
不畏攀登 积极乐观
望岳
设问
连绵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目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虚 +实
泰山之美 人之美
第一部分
任务三:为诗圣评论
你的赤子之心照耀在 唐朝的盛衰之上,你的二 人诗篇铭记在我们每一个 人心中。即使失意也不忘 得意,你用万丈豪情勇攀 人生的高峰!
课后作业
老师对杜甫的情感是敬佩,是仰慕,是追随与学习。 同学们呢?课后大家再读一读杜甫的其他诗,把你 的感受写下来,字数不限。
1
任务一:为文案配图
4
2
5
目录
3
示例:
6
我认为
联诗句适合配第
幅图片,因为
。
5
3
目录
1
4
京兆杜氏(北方大士族) 祖父杜审言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23岁
落地而归
目录
目录
朋友圈发布者 杜甫
目录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目录
望岳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为诗歌点赞
第一部分
手法 关键词
情感
我为 因为
而赞,
。
高大、雄奇、 秀丽
不畏攀登 积极乐观
望岳
设问
连绵
fu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目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zi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虚 +实
泰山之美 人之美
第一部分
任务三:为诗圣评论
你的赤子之心照耀在 唐朝的盛衰之上,你的二 人诗篇铭记在我们每一个 人心中。即使失意也不忘 得意,你用万丈豪情勇攀 人生的高峰!
课后作业
老师对杜甫的情感是敬佩,是仰慕,是追随与学习。 同学们呢?课后大家再读一读杜甫的其他诗,把你 的感受写下来,字数不限。
1
任务一:为文案配图
4
2
5
目录
3
示例:
6
我认为
联诗句适合配第
幅图片,因为
。
5
3
目录
1
4
京兆杜氏(北方大士族) 祖父杜审言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23岁
落地而归
目录
《望岳》ppt课件

候课任务
大声诵读《望岳》这首诗,并读熟课下注释。
五岳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 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各有千秋。
东岳泰山(1532.7米),山东泰安; 西岳华山(2154.9米),陕西华阴; 北岳恒山(2016.1米),山西浑源; 中岳嵩山(1491.7米),河南登封; 南岳衡山(1300.2米),湖南衡阳。
任务一:找准节拍读五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疏通诗意读五律
指泰山
指山色 不 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指天地、大自然 聚集
古时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作者: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文题解读
• 望,指远远地看;岳,高大的山,这首诗特指东岳泰山; •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
作者简介
诗人
晚年穷 困潦倒
分
译 文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
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
面昏暗。
同“层”
眼眶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终 当 , 终 要 登上
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文
(望着)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终要
《登幽州歌》——抒悲情
(历史、天地、个人、怀才不遇)
大声诵读《望岳》这首诗,并读熟课下注释。
五岳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 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各有千秋。
东岳泰山(1532.7米),山东泰安; 西岳华山(2154.9米),陕西华阴; 北岳恒山(2016.1米),山西浑源; 中岳嵩山(1491.7米),河南登封; 南岳衡山(1300.2米),湖南衡阳。
任务一:找准节拍读五律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任务二:疏通诗意读五律
指泰山
指山色 不 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指天地、大自然 聚集
古时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作者: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文题解读
• 望,指远远地看;岳,高大的山,这首诗特指东岳泰山; • 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
作者简介
诗人
晚年穷 困潦倒
分
译 文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
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
面昏暗。
同“层”
眼眶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终 当 , 终 要 登上
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 文
(望着)层云升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终要
《登幽州歌》——抒悲情
(历史、天地、个人、怀才不遇)
《望岳》ppt课件

4
返回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 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 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 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 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 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 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 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 调。
27.01.2024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7
《望
岳》
——杜甫(736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
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
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
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
➢泰山北斗
➢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返回12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课后一(3)小题;
三、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3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14
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
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
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7.01.2024
最新版整理ppt
8
《望
岳》
——杜甫(736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 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 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 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 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
20《望岳》教学课件(33张PPT)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 什一么切?,傲只视有群不雄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 (或: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 攀登绝顶、俯视一切、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 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 么感受?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 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 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一切、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结1
•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 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 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 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小结2
• 作者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 象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 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 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 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钟”为“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 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7.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 诗作简要赏析。
“割”字极为精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 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 人生绝顶、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课堂检测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 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 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
2.《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 距离是自__远___而__近___,时间是从__朝__至 __暮___,并由__望____遥想将来的__登___。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 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 么感受?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 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 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 一切、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结1
•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 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 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 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小结2
• 作者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 象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 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 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抒 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 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钟”为“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 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7.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 诗作简要赏析。
“割”字极为精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 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 人生绝顶、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课堂检测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 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 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色。
2.《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 距离是自__远___而__近___,时间是从__朝__至 __暮___,并由__望____遥想将来的__登___。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望岳》课件(共17张PPT).ppt

国破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⑵城: 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⑷恨别: 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 三月。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⑻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 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现在,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看到一个 心系国事 的杜甫
老病穷愁 思家心切
满目凄凉 忧国忧民
这就是我们的杜甫。命运折磨了他,也升 华了他!时代蹂躏了他,也成全了他
布置作业
●背诵该诗 ●原文+翻译+注释原格式,写在作业本上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 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二、我发现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2.交流诗中景物,并想象朗读
3.这首诗的名字是《望岳》,但是全诗没有写一个 “望”字,而每一句却又都写的是“望”,不知道 你能否发现是怎么写的。
两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化用孔子“登泰山 而小天下”的名言。“会当”、“凌”表现诗人 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抱 负,同时也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的 体现。
5. 想象你自己化身为诗人站在远处,面对泰山的高峻 以及诗歌描写的内容,自由朗读,读出诗中的画面。
三、我认为
1.诗歌阐释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⑵城: 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⑷恨别: 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 三月。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⑻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 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现在,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
我看到一个 心系国事 的杜甫
老病穷愁 思家心切
满目凄凉 忧国忧民
这就是我们的杜甫。命运折磨了他,也升 华了他!时代蹂躏了他,也成全了他
布置作业
●背诵该诗 ●原文+翻译+注释原格式,写在作业本上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 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 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 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二、我发现 1.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 2.交流诗中景物,并想象朗读
3.这首诗的名字是《望岳》,但是全诗没有写一个 “望”字,而每一句却又都写的是“望”,不知道 你能否发现是怎么写的。
两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化用孔子“登泰山 而小天下”的名言。“会当”、“凌”表现诗人 登临绝顶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自己的抱 负,同时也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的 体现。
5. 想象你自己化身为诗人站在远处,面对泰山的高峻 以及诗歌描写的内容,自由朗读,读出诗中的画面。
三、我认为
1.诗歌阐释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望岳ppt优秀课件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概览
列举望岳地区的主要名胜 古迹,如寺庙、碑刻、园 林等。
名胜古迹特色
详细介绍每个名胜古迹的 特色和历史背景,展示其 独特的文化魅力。
名胜古迹维护
强调名胜古迹的维护工作 ,包括日常保养、修缮和 保护性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概述
介绍望岳地区的主要民间传说,如神 话、故事、民谣等。
望岳的历史背景
望岳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帝 王封禅和祭祀的圣地。
自秦始皇开始,共有13位皇帝在此举 行过封禅大典,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汉 武帝的封禅。
望岳的文化意义
望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 灿烂文化。
望岳不仅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更是文化人和历史爱好者的 朝圣地。
02
力。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交通、住宿、餐
饮和旅游服务等。
旅游产品创新
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旅游体验。
市场营销与推广
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 提高望岳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吸引更多游客。
社区参与与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 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实现
生态修复与治理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治理,采取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 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绿色发展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 2
经济发展战略
制定望岳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 点领域和方向,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03
望岳的人文景观
第21课《望岳》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故称五言古诗。
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从五言古诗中继承 了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句 一组、总句数为偶数的基本 特征,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 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 排,只能押平声韵,一韵到 底,不可换韵。又分为平起 和仄起两体。
字词梳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岱宗:泰山,五岳之首。 夫: 语气词,无意义。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
字词梳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荡胸: 心 胸 震 荡 。
曾: 同“层”。
决眦: 眦 :眼 角 。
张大眼睛。
会当:终当,终要。 凌: 登 上 。 绝顶:山的顶峰。
层云生起,使心胸 荡漾; 张大眼睛,远望 飞鸟归林。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 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 的群山。
手法赏析
杜望 甫岳
诗人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杜拾遗”等,河南府巩县人,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人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 等,河南府
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真实深刻地 反映
巩固提升
3.品读《望岳》,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分 )
(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2分)
(3)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分)
巩固提升
3.品读《望岳》,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分)
我最擅长写律诗 了呢,那《望岳 》 是不是五律
《望岳》ppt课件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元·贾鲁
随堂检测
1.杜甫《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 象的语句是:__岱__宗__夫__如__何__,__齐__鲁__青__未__了__。 2.杜甫《望岳》中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 形象的句子是:_造__化__钟__神__秀___,_阴__阳__割__昏__晓___。 3.杜甫《望岳》中写出细望之所见,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 开阔的句子是:__荡__胸__生__层__云__,_决__眦__入__归__鸟___。 4.杜甫《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 峰的誓言的语句是:_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__一__览__众__山__小___。
杜甫
走近诗人
诗歌造诣 忠于历史 悲天悯人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
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诗作: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不尽,不断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 峦连绵不断。
初读诗歌
2.读懂诗意
聚集
分
造化 钟 神秀,阴阳 割昏晓。
指天地、大自然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 阴,山南水北为阳。
【译文】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 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2.读懂诗意
初读诗歌
同“层”,重叠。
泰山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末了) 泰山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 泰山山势之高峻 (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胸摇荡
通“层”
眼角(几乎) 要裂开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 阔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 尽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当,终要
全部
登凌,登上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众多的山 ,到那时,全部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 同学们,经过刚才 的朗读和翻译之后, 你觉得诗的哪一句 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最深刻的?为什么?
这二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钟”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 将它的神奇秀丽景色全分给了 泰山。“割”字写出了泰山 “无情”地切断了山的阳光, 使山的南北两面阴阳截然不同, 也凸显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硕大 形象。
➢ 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 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 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 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 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 热爱之情。
思考:本诗每
句都体现了 “望”字,只 是望的角度不 同,具体体现 在哪里?
岱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何?
远
——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讶仰慕的情形。
望 齐鲁青未了。
——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欣赏体验。
近 造化钟神秀,
望
阴阳割昏晓。
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凝望 荡胸生曾云, 写出了泰山的阔大景象 决眦入归鸟。 使自己心胸摇荡。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ǎ 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 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
发语词
未完,未 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这句诗传达了怎样的人 生哲理?
托物言志。这句诗字面意思 是说诗人要登凌绝顶,俯视 众山,实则传达了“一个人 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 精神,要有攀登人生顶峰的 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 英雄气概”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谈谈你的理解。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 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 区,春秋时属鲁;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的青色在齐 鲁广大区域内都能看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
划分,部 分
集中, 聚集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的景色集中在泰山 上,使得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 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5.杜甫诗三首
杜甫(公元712-7 70),字子美,诗中 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 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 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 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 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 实历史面貌, 因此,他 的诗歌被公认为“诗 史”。他本人也被看做 一带代宗师,被尊为 “诗圣”。
会当凌绝顶,这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
愿望
一览众山小。极攀顶登的人誓生言顶,峰也 的是 誓诗 言人 。要
➢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 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 大形象的?
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 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 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思考:颔联里“钟”和“割” 二字用得好在哪里?说说看。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的代表性作品:
《望岳《丽人行》《兵车行》;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 《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 高》等。其作品收《杜诗详注》。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 全诗围绕“望”字,由 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 岳到想像勇攀顶峰的情 景。体现了诗人不怕困 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以及蓬 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 神。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4
谢谢大家